【题解】
本篇论述了天人同气、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辨”与“变”通,所谓“天辨在人”,即指天地四时之变与人相通,“天乃有喜怒哀乐之行,人亦有春秋冬夏之气者,合类之谓也”。天地之间,阴居于虚位,阳居于实位,表现为“亲阳而疏阴”的特点,因而君主效法天地之时,也就必然要求“任德而远刑”,体现出了一种德主刑辅的政治思想。
难者曰:“阴阳之会,一岁再遇(1),遇于南方者以中夏(2),遇于北方者以中冬(3)。冬丧物之气也,则其会于是何(4)?”曰(5):“如金木水火,各奉其所主以从阴阳(6),相与一力而并功(7)。其实非独阴阳也,然而阴阳因之以起,助其所主。故少阳因木而起,助春之生也;太阳因火而起,助夏之养也;少阴因金而起,助秋之成也;太阴因水而起,助冬之藏也。阴虽与水并气而合冬(8),其实不同,故水独有丧而阴不与焉(9)。是以阴阳会于中冬者,非其丧也。春,爱志也;夏,乐志也;秋,严志也;冬,哀志也。故爱而有严,乐而有哀,四时之则也。喜怒之情(10),哀乐之义,不独在人,亦在于天;而春夏之阳,秋冬之阴,不独在天,亦在于人。人无春气,何以博爱而容众?人无秋气,何以立严而成功(11)?人无夏气,何以盛养而乐生?人无冬气,何以哀死而恤丧(12)?天无喜气,亦何以暖而春生育?天无怒气,亦何以凊而秋杀就(13)?天无乐气,亦何以疏阳而夏养长(14)?天无哀气,亦何以激阴而冬闭藏(15)?故曰:天乃有喜怒哀乐之行,人亦有春秋冬夏之气者,合类之谓也(16)。匹夫虽贱,而可以见德刑之用矣。是故阴阳之行,终岁各六月(17),远近同度而所在异处(18)。阴之行,春居东方,秋居西方,夏居空右,冬居空左,夏居空下,冬居空上(19),此阴之常处也;阳之行,春居上,冬居下,此阳之常处也。阴终岁四移而阳常居实(20),非亲阳而疏阴、任德而远刑与(21)?”
【注释】
(1) 再遇:两次相遇。再,两次。
(2) 中夏:指夏季之中。
(3) 中冬:指冬季之中。
(4) 是:指此时。
(5) 曰:旧本皆无此字,刘师培校曰:“‘金木水火’二句上应有‘曰’字。”刘说可从,今据补。自此一下为答难者之词。
(6) 所主:掌管的职责。主,掌管。
(7) 相与一力而并功:相互竭尽各自的力量而合作完成共同的功业。一力,集中力量。并功,合作完成共同的功业。
(8) 并气而合冬:合并为一气而形成冬天。
(9) 与:参与。
(10) 情:旧本皆作“祸”,苏舆注:“‘祸’字疑误。”惠栋校作“情”,是。今据改。
(11) 立严:建立威严。
(12) 恤(xù):体恤,怜悯。
(13) 杀就:使万物残败凋零。杀,衰退、残败。就,完成。
(14) 疏:疏通。
(15) 激:激励,激发。
(16) 合类:天人相合而为一类。
(17) 岁:旧本皆无此字,苏舆注:“‘终’下疑脱‘岁’字。下云:‘阴阳终岁各一出。’”苏说可从,今据补。
(18) 远近同度而所在异处:远近的度数相同而所在方位不同。度,度数。
(19) “夏居空下”二句:夏季时阳气极盛,养育万物,而阴气隐伏不出,不发生多大作用,因此说阴气“夏居空下”,即隐伏在空虚无用的下位;冬季时阴气出来了,居于上位,但此时万物凋零,不能再生长发育,因而阴气实际上不能发生多大作用,因此说阴气“冬居空上”。
(20) 实:实际的地位。
(21) 与(yú):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译文】
有人提问说:“阴阳交会,一年两次相遇,在南方相遇时是在夏季之中,在北方相遇时是在冬季之中。冬季充满着使万物丧亡之气,那么阴阳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相遇呢?”回答说:“就像金木水火一样,它们各自奉行本身的职责而随顺阴阳,相互竭尽各自的力量而合作完成共同的功业。其实不单单是阴阳,但阴阳是因此而兴起的,并帮助它们完成各自的职责。因此少阳凭借木而兴起,帮助春天生长万物;太阳凭借火而兴起,帮助夏天养育万物;少阴凭借金而兴起,帮助秋天成就万物;太阴凭借水而兴起,帮助冬天储藏万物。阴虽然和水合并为一气而形成冬天,其实它们并不相同,所以水单独使万物丧亡而阴不参与此事。因而阴阳在冬季之中相遇,并不会使万物丧亡。春天,具有仁爱的心志;夏天,具有快乐的心志;秋天,具有严厉的心志;冬天,具有悲哀的心志。所以仁爱而同时严厉,快乐而同时悲伤,这是四季的法则。喜怒的情感,哀乐的道理,不独人具有,天也具有;而春、夏的阳气,秋、冬的阴气,不独天具有,人也具有。人没有春气,怎么能够广博爱人而容纳大众呢?人没有秋气,怎么能够建立威严而完成功业呢?人没有夏气,怎么能够丰厚养人而使生活快乐呢?人没有冬气,怎么能够哀悼逝者而体恤丧亡呢?天没有喜气,又怎么能够暖和而在春季生长万物呢?天没有怒气,又怎么能够寒凉而在秋季使万物凋零呢?天没有乐气,又怎么能够疏通阳气而在夏季养长万物呢?天没有哀气,又怎么能够激发阴气而在冬季闭藏万物呢?所以说:天有喜怒哀乐的行为,人也有春秋冬夏四气,这就是天人相合而为一类的意思。平民庶人虽然地位低贱,但是也可以看到德教和刑罚的用途。因此阴阳的运行,一年之中各有六个月,运行时远近的度数相同而所在方位不同。阴的运行,春季处于东方,秋季处于西方,夏季处于右边的空位,冬季处于左边的空位,夏季处于下边的空位,冬季处于上边的空位,这是阴经常居处的位置;阳的运行,春季处于上位,冬季处于下位,这是阳经常居处的位置。阴一年之中四次迁移位置而阳经常处于实际的地位,这不就是亲近阳而疏远阴、施行德政而慎用刑罚吗?”
“天之志,常置阴空处,稍取之以为助。故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也。阳者,岁之主也,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天下之三王随阳而改正(1),天下之尊卑随阳而序位。幼者居阳之所少(2),老者居阳之所老,贵者居阳之所盛,贱者居阳之所衰。藏者(3),言其不得当阳。不当阳者,臣、子是也;当阳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面,以阳为位也。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礼之尚右,非尚阴也(4),敬老阳而尊成功也。”
【注释】
(1) 改正:即指改正朔。
(2) 阳之所少:即少阳之位。
(3) 藏者:即指阴。
(4) “礼之尚右”二句:殷、汉之制皆尚右,董仲舒承此而言。右为阳,左为阴,因此“尚右”即“尚阳”而非“尚阴”。
【译文】
“天的意志,经常把阴安置在空虚无用的地方,稍微取来作为辅助。因此刑罚是德政的辅助,阴是阳的辅助。阳,是一年之中的主管,天下的昆虫随着阳而出动或蛰伏,天下的草木随着阳而生长或凋零,天下三代的帝王随着阳而改订正朔,天下的尊卑随着阳而排定位置的次序。年幼的处于少阳的位置,年老的处于老阳的位置,地位高贵的处于盛阳的位置,地位低下的处于衰阳的位置。闭藏,即表示不能面对阳的意思。不能面对阳的是臣下、儿子;面对阳的是君主、父亲。因此君主面对南方,坐在阳位。阳是高贵的而阴是低贱的,这是天的制度。礼制崇尚右位,并非是崇尚阴,而是尊敬老阳而推崇成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