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成功当选为罗马执政官。这是罗马共和国当时最高的职务。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想要获得更多的荣誉,得到更大的权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开启海外征战。恺撒渴望成为一名将军。此后,他夺得了军队指挥权,开始在欧罗巴中心地区发起战争。这一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这八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耀眼的时期。他的军事生涯极其成功。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声望和权力。他也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了下来。他写的书清晰,易懂,引人入胜。他的写作水平颇高,作品世代流传。时至今日,学者们仍在研读它们。这有利于他的声望的流传。
恺撒几乎征服了现今意大利北部、瑞士、法兰西、德意志及英格兰的所有区域。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壮举。当时,这片区域叫高卢。阿尔卑斯山脉意大利一侧的部分是南阿尔卑斯山高卢,称山南高卢或山内高卢,另一侧称山北高卢或山外高卢。山北高卢即现在的法国地区,当时有一部分已被罗马共和国征服,沦为罗马共和国的一个行省。当时,被征服的地区叫“the provinu”。后来,这一地区的名字的拼写发生了一些细小的变化,并沿用至今,也就是现在法国的普罗旺斯。
恺撒入侵的地区均由不同的部族占领。多数部族军队组织良好、士兵英勇好战,部分部族甚至文明富有。有些部族的人开垦了大片耕地,丘陵边坡和山腰上长满绿草,形成天然牧场,遍布成群的山羊、绵羊和牛。平坦的土地上点缀着喜人的葡萄园,广阔的田野里谷物随风起舞。这些地区拥有城市、堡垒、船舶和军队。以现代观点看,他们的风俗习惯有些粗俗,战争形式也是半野蛮状态的。在书中,恺撒写道,在他征伐过的一个部族里,军队里有骑兵团,每一匹马都配有两名士兵,一名是骑手,另一名是步兵随从。如果战况不利,骑兵骑马快速撤退时,步兵就紧紧抓住马鬃,被马拽着飞奔,穿越战场,直至逃至安全地带。
虽然罗马人觉得这些部族还处于半开化状态,但恺撒认为,征服它们仍是光荣的。征战过后,掠夺、没收当地财产,收取当地人的税贡,可以获取巨额财富。因此,恺撒运用大量的政治手段和管理策略,把军队召集起来,率领并指挥了一支由三个罗马军团组成的庞大队伍。其中一支是第十军团。第十军团的士兵作战勇敢刚毅,深受恺撒的喜爱。恺撒带领着这些军团,出征高卢。那年,他还不到四十岁。
向任何一个想要征服的部族宣战,恺撒都能不费吹灰之力找到借口。当然了,那些部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存在无法解决的争端和矛盾。由此,恺撒亲临现场,支持一方或者另一方。但其实这无关紧要,因为最终结局已定—他会主宰双方。不过,最好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他的这种手段。我们就以阿利奥维斯塔为例吧。
阿利奥维斯塔是日耳曼部族的领袖,是罗马共和国的盟友。他带领军队跨过莱茵河征服了高卢,并征服了那里的一些部族。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埃杜维人。简便起见,我们就用这个名字称呼所有相关人物。恺撒来到埃杜维人管辖的地区,与他们谈判。如他所愿,埃杜维人请求他帮助他们摆脱日耳曼敌军的统治。其实,他如果愿意,他有足够的手段诱使埃杜维人提出这种请求。通过会谈,他找出了合情合理的借口,从而堂而皇之地介入阿利奥维斯塔与埃杜维人之间的争战。
于是,恺撒派信使跨过莱茵河给阿利奥维斯塔送信,说希望同阿利奥维斯塔就重要事务进行一次会面,请其确定时间和地点。时间和地点一旦确定,恺撒便会准时前往赴会地点。
阿利奥维斯塔回复说,如果自己想与恺撒商谈,无须等他提议。如果恺撒想面谈,恺撒必须亲自前往他的领土。阿利奥维斯塔还说,没有军队护送,去高卢对他来说不安全,同时他也不方便专门为此集结军队。
恺撒再次派信使给阿利奥维斯塔送口信,说既然阿利奥维斯塔拒绝会面,不履行义务,那么他就要明确提出要求—埃杜维人是他的盟友,受他的保护,阿利奥维斯塔必须将劫持的埃杜维人安全送回,保证今后不再派兵跨过莱茵河,也不许再对埃杜维人开战或以任何方式伤害他们。如果遵守以上条约,一切好办。如若违反,他绝不会对他的盟友的遭遇坐视不管。
阿利奥维斯塔并不惧怕恺撒,因为他从未与恺撒交战过,也不曾见识过恺撒的英勇,所以没有理由害怕恺撒。他回复道,他不明白为什么恺撒要介入这场战争。
阿利奥维斯塔接着说:“埃杜维人曾经尝试与我们作战,但大败。他们必须认清现实。罗马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管理征服的行省,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涉。同样,我也按照自己的方式管理征服的地方。我可以保证,只要埃杜维人乖乖臣服,按时朝贡,我绝不伤害他们。至于你威胁说不会对他们的遭遇坐视不管,从来没有人胆敢向我们发起战争,除非你想飞蛾扑火。如果想要知道自己的结局,尽管放马过来。”
双方即刻准备开战。阿利奥维斯塔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集结军队,渡过莱茵河,进入了恺撒之前说过的禁区。
然而,当恺撒开始安排军队迎击即将到来的敌军时,营地流传起了日耳曼人身材魁梧、骁勇善战、勇敢非凡、力大无穷的传言。这让恺撒麾下的士兵陷入恐慌。最后,焦虑和恐慌不断蔓延,军官们也变得沮丧气馁起来。恺撒面临着军队不战而降的危险。
了解情况后,恺撒立即召集军队,发表演讲,以阻止恐慌情绪的蔓延。他说,他非常惊讶,士兵竟然会这样沮丧、恐慌,大家对自己竟如此缺乏信心。他还说,士兵的职责是时刻听从指挥官的指挥。一番演说后,他又说了一些与日耳曼人交战的注意事项,消除了士兵的恐惧。最后,他补充说,原本他还没有决定出征时间,但现在决定次日3时出发。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些人因胆小而不敢出征。即便只剩第十军团,他也会亲自出征。他非常肯定,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绝对不会退缩。
士兵们都被他打动了,一方面羞愧于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被恺撒的果断感染。他们感受到了恺撒的信心和勇气,于是放下恐惧,竞相投入随后的战斗中。两军相互逼近。就在此时,阿利奥维斯塔派信使传话,说如果恺撒愿意,他可以参加会谈。恺撒同意了这个提议并安排了会谈。双方均像往常一样,做好一切防备,防止对方背信弃义。
双方营地之间是一片开阔的平地,平地中间有一块高地,会谈就被安排在那里举行。阿利奥维斯塔提议双方均不可带步兵,只能带骑兵前往。带来的骑兵只能驻守在高地两侧,各自只带十名随从,骑马来到高地。恺撒同意了。就这样,两军首领骑着马,在高地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会谈。
会谈中,这两位首领实际上只是重申了之前的提议,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最终,恺撒结束会谈,撤离了高地。几天后,阿利奥维斯塔又派人请求再安排一次会谈,或者派一名军官到营地交流。这一次,恺撒断然拒绝了。他认为派任何一个重要军官都不明智,因为对方很可能会背信弃义将其抓为人质。于是,他派遣了一名普通信使,由两人护送。这三人一踏入阿利奥维斯塔营地,就全部被囚禁了起来。虽然不知信使被抓,但恺撒已决心开战。
在这场战役中,亦如之前在谈判中表现的睿智和机敏,恺撒证明了自己在战略安排部署方面的高超技能。几天下来,双方频繁演练、调兵遣将,都希望在战役中获取最大优势。战役最终爆发,恺撒大获全胜。日耳曼人溃不成军,辎重和装备被缴,军队四散逃窜,很多士兵朝着莱茵河方向仓皇逃跑。罗马士兵全面追击。那些成功逃脱的人乘着小船、划着竹筏各自返乡。阿利奥维斯塔也找到一只小船,带着两名侍卫,渡过莱茵河逃跑了。
恺撒率军奋力追击溃逃的敌军,途中遇上了一群人。他们慌慌张张地赶着一个手脚拴着铁链的囚犯。这个囚犯正是恺撒派往阿利奥维斯塔营地的信使。不出所料,阿利奥维斯塔背信弃义,扣押了这名信使。当然了,重获自由的信使欣喜若狂,说对方士兵曾三次抽签决定是把自己活活烧死还是留待将来处决,不过自己每次都很幸运。
通过这场战争,恺撒成功控制了高卢,高卢也因此摆脱了阿利奥维斯塔的统治。高卢其他地区的部族得知恺撒取得的战绩,开始考量自己的部族应该何去何从。一些部族决定采取不抵抗策略,与恺撒联盟,寻求庇护。另外一些英勇善战或对自身实力比较自信的部族,开始联合起来抵御恺撒。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结局都是一样的。恺撒的权力无处不在,并且不断蔓延扩张。他在高卢的八年军旅生涯无法用一章的篇幅叙述清楚,只能点到为止。行军、谈判、战斗、胜利,周而复始,互相交织,所有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他的权势。
在自己的著作《高卢战记》中,恺撒特别描述了征战时期遇到的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例如,有一个地区,土地共有,整个社会运转建立在全民皆兵的庞大军队基础之上。这个地区被划分为一百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有两万人可以携带武器。如果这些人都被征召入伍,将组成一支二十万人的军队。但按照惯例,只有其中一半的人组成军队,另一半人则留在家乡耕田种地,照料牲畜。这两部分人每年互换角色,士兵变成农夫,农夫变成士兵。因此,他们都熟知营地的艰难困苦、重重危险,也习惯连续不断、相对安稳的农耕、放牧生活。土地多数用于放牧,少量用于耕种。因为比起耕地,牛羊可以被驱赶到别的地方,更容易避免被掠夺和强占。孩子们几乎从小就被培养得适合野外生活。他们在冰冷的溪水中洗澡,几乎不穿什么衣服,经常在群山之间狩猎,以此强身健体。这里的马品种优良。人们从小骑马,骑马时不用马鞍和缰绳。马被训练得服服帖帖,非常听话。有时,在战斗中,骑兵跳下马协助步兵作战,马会原地不动地等待骑兵归来。完成任务后,骑兵跃身上马,重新成了骑兵。
恺撒尽管在军队管理方面非常独断,但深受士兵的爱戴。当然了,士兵在战场上必然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恺撒常常与他们同甘共苦,很少听到士兵的牢骚抱怨。行军过程中,他一马当先。一般情况下,他会骑马前行,有时也步行。苏埃托尼乌斯在自己的作品中指出,行军过程中,无论天气好坏,恺撒经常不戴帽子。恺撒这样做的动机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除非是在特殊场合。如果没有办法过河,他就会和部下一起蹚水或游泳过河,有时还会把装满空气的袋子放在腋下增加浮力。一次,为了让军队顺利渡河,他下令在莱茵河上架起一座桥。修建这座桥时,桩被打进河床的沙子里,桩上铺上木板。恺撒认为在莱茵河上架桥是个了不起的尝试,就用笔记录下了造桥过程。通过他的记叙,我们发现,他下令架桥的原理与现代架桥原理几乎完全一样。
被征讨的地区臣服后,恺撒会在重要的行军路线上设置了一系列驿站,沿线每隔十英里或二十英里,就安置马匹物资。这样一来,在紧急情况下,他和军官或信使,可以随时以最快的速度在驿站找到备好的马匹。用这种方式,他一天可以行进一百英里。当时这一制度主要用于军事,几乎被所有欧洲国家一直沿用至今。驿站的设立,既适宜马车旅行也适宜骑马旅行。一家人买一辆马车,准备好旅途必备的舒适、便利的设施,在沿途的每个村庄都可以更换驿马,并向下一站前进。因此,他们可以自由控制旅行速度,行动不再受马匹耐力的约束。某些原因让这项设计没有被引入美洲,现在就更不可能被引入了,因为铁路系统毫无疑问会取而代之。
征战期间,恺撒最举世瞩目的行动就是远征不列颠岛。他这么做或许是出于对冒险的热爱,或许是出于渴望在罗马共和国为自己赢得声誉。此前,罗马士兵从未到过如此遥远的地方。恺撒为自己入侵不列颠岛找了个完美的借口,那就是在与高卢的战争中,不列颠岛上的人总是穿过英吉利海峡帮助高卢人。
入侵不列颠岛之前,首要任务是获取关于不列颠岛的信息。当时,大量商人带着便于运输的货物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进行贸易活动,对去过的地区了如指掌。到达今法国北岸后,恺撒尽其所能,找来大量商人询问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方式、英格兰的港口情况、地理状况及军事力量。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商人提供的信息少之又少,只知道不列颠岛是个岛屿,却不知其具体的边界范围,也不了解当地风俗。那些商人说,他们一般是在南海岸登陆,进行买卖,从未深入这片地区的内陆。
在紧急情况下,恺撒毫不犹豫、果断勇敢。但在其他时候,他还是非常小心谨慎的。登陆前,他命令先装备好一艘船,船上配有一名军官和一些船员,指挥他们穿越英吉利海峡到达英格兰海岸,沿陆地各个方向航行几英里,观察寻找最便利的港口及登陆地点,再查看海岸的整体情况。这艘船是单层甲板的大帆船,配备着众多桨手。船上的将士们个个身强体壮,这样可以保证在遇到危险时能及时撤退。船上的指挥官是沃卢森纳斯。他带领船员起航了,士兵们目送着这艘船驶离海岸。沃卢森纳斯一行去了五天,回来后给恺撒讲述了所见所闻。
与此同时,恺撒召集大量帆船,打算用这些帆船搭载士兵横渡英吉利海峡。他计划带领两个军团挺进不列颠岛,其余兵力驻扎在高卢各个要塞,以备入侵不列颠岛后发生不幸时能安全撤退。在登陆点驻守大量兵力更是必不可少。除了八十艘满载步兵的运输船,恺撒还委派了十八艘船运送骑兵。骑兵与步兵从不同港口出发,两地相距约八十英里。
恺撒率军登陆不列颠
适宜登船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士兵登船,扬帆起航。由于出海时机要根据风向和天气状况做出相应改变,因此出发时间无法提前确定。适宜出发的时间一到,步兵便乘船起航,但命令传达到骑兵集结的港口还需一些时间。此外,还有其他原因也耽搁了一些时间。据此推断,罗马军团第一次登陆不列颠岛海岸时,先登陆的步兵不得不孤军奋战。
1时,恺撒的船队起航。与此同时,不列颠人得到恺撒入侵的消息,集结了大量步兵、骑兵、战车,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时刻准备保卫海岸。罗马士兵靠近登陆点。登陆点的海岸由一排白垩质的悬崖峭壁组成,悬崖峭壁间分布着类似山谷的开口,有的下方还藏着狭窄的海滩。罗马船队驶近陆地时,恺撒发现悬崖上处处驻守着不列颠士兵,每个登陆点都被严防死守。当时已是10时,他发现无法登陆,就命令船队停泊在海岸附近,远离敌人的攻击范围。
恺撒暂停登陆。几小时过去了,其间,所有船陆续到达,甚至是那些在起程时耽搁了或在横穿英吉利海峡时行进缓慢的。恺撒召集军队高级将领,详细阐述了接下来要采取的登陆计划。约15时,他把将领送回到各自的船上,命令他们沿着海岸航行。冒着风浪,船队起锚,继续航行。不列颠人察觉到这一举动,在陆地上跟随罗马船队移动,以便随时阻击在任何可能登陆的地方的罗马士兵。不列颠人的骑兵和战车提前出动,步兵紧随其后。为了能跟上罗马船队的速度,他们步履匆忙,急切地向前行进,以赶在罗马士兵抵达登陆点前做好阻击准备。
罗马船队继续前进了约八英里,来到一片相对平缓的海岸。这里看起来容易登陆。恺撒决定尝试登陆,把船拉上岸,尽可能接近海滩。他命令士兵带着武器跳入水中。不列颠人早已在此等候,一场可怕的恶战随之爆发。罗马士兵半浸在水里,在翻滚的浪花中与不列颠人打斗,鲜血染红了海面。此时,几艘大帆船抵岸,甲板上的士兵用梭镖和弓箭攻击陆地上的不列颠人。最终,恺撒获胜,赶走了不列颠人;罗马士兵占领了整个海岸。
后来,恺撒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冒险,在不列颠岛多次死里逃生。最终,他征服了许多偏远地区,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但此外,再没有其他的东西。不过,这些荣誉对他来说不可或缺。事实上,通过征服高卢、意大利,他已经家喻户晓,远征不列颠岛又让他声名大噪。公民听说他们之前就一直爱戴的恺撒接连获胜,个个喜出望外。更多的荣誉、更大的权力在等着恺撒,人们时刻准备迎接他的回归。
从军事角度看,恺撒征战的英勇事迹足以震古烁今。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总结这些战绩时表示,恺撒夺取了八百个城市,征服了三百个地区,与三百万人进行了激战,俘虏了一百万人,在战场上杀死了一百万人。对恺撒个人来说,他花费八年的时间征战,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统治欲。对人类来说,这是多么具有毁灭性的行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