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种性地品第一

丙十、声闻地3 丁一、结前生后

如是已说修所成地。云何声闻地?

丁二、正广分别2 戊一、总标一切

一切声闻地总嗢柁南曰:

若略说此地 性等数取趣 如应而安立 世间出世间

此地略有三 谓种性趣入 及出离想地 是说为声闻

戊二、别辨一一3 己一、种性地3 庚一、征

云何种性地[1]?

庚二、标2 辛一、嗢柁南

嗢柁南[2]曰:

若略说一切 种性地应知 谓自性安立 诸相数取趣

辛二、长行

谓若种性自性、若种性安立、若住种性者所有诸相、若住种性补特伽罗,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种性地。

庚三、释4 辛一、自性3 壬一、征

云何种性?

壬二、释2 癸一、辨相

谓住种性补特伽罗,有种子法。由现有故,安住种性补特伽罗,若遇胜缘,便有堪任、便有势力,于其涅槃能得能证。

谓住种性补特伽罗有种子法者:意地中说:此一切种子识,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阙三种菩提种子。(陵本二卷一页101)由此当知,此种子法,谓声闻菩提种子;由附所依有此种子法故,名住声闻种性补特伽罗。未遇生缘,安住自性无有变异,亦无失坏,故名为住。

癸二、问答2 子一、异名

问:此种性名有何差别?答:或名种子,或名为界,或名为性,是名差别。

子二、体性

问:今此种性以何为体?答:附在所依,有如是相,六处所摄。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于此立有差别之名,所谓种性、种子、界、性。

壬三、结

是名种性。

附在所依等者:此中所依,谓有识身。摄大乘论说:出世心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种子所生。此闻熏习,随在一种所依转处,寄在异熟识中,与彼和合俱转,犹如水乳。(摄论一卷十四页31,136c)如是应知,附所依义。又如下说:住种性者所有诸相,谓与一切无涅槃法补特伽罗诸相相违,当知即名安住种性补特伽罗所有诸相。今指彼相违相,说有如是相言。又如下说:如是种子,非于六处有别异相,即于如是种类、分位、六处殊胜,是故此说六处所摄。又此种性,非无般涅槃法补特伽罗熏习可有。若许尔者,应不建立有无种性二种差别。然实不尔。即由是义,说住种性补特伽罗有种子性,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

辛二、安立2 壬一、释2 癸一、正辨相2 子一、辨粗细2 丑一、问

云何种性安立?谓应问言:今此种性,为当言细?为当言粗?

丑二、答3 寅一、标

应答言:细。

寅二、征

何以故?

寅三、释

由此种子未能与果、未习成果,故名为细。若已与果、已习成果,尔时种性若种、若果,俱说名粗。

由此种子未能与果等者:菩萨地说:种性有二。一、本性住种性,二、习所成种性。今约最初,名未能与果;约彼第二,名未习成果。即于此位,由未有果,此种子相难可现见,故名为细。与此相违,由与果俱,是故种、果俱说名粗。

子二、辨一多2 丑一、问

问:如是种性,当言堕一相续?堕多相续?

堕一相续堕多相续者:相续有四。一、自身相续,二、他身相续,三、诸根相续,四、境界相续。如摄事分说。(陵本一百卷十五页7510)今此义中,唯约诸根相续为论。由前已说六处所摄,故作是问:如是种性,堕一?堕多?

丑二、答3 寅一、标

答:当言堕一相续。

当言堕一相续者:此中义显,唯堕意处,故言堕一相续。摄大乘说:寄在异熟识中。彼异熟识,意处摄故。

寅二、征

所以者何?

寅三、释2 卯一、反显

若法异相俱有而转;见彼各[3]别种种相续、种种流转。

卯二、正成

如是种子,非[4]于六处有别异相。

若法异相俱有而转等者:如说:眼等六识是识自性差别;又说:眼等六触、六受、六想、六思,是名触、受、想、思自性差别。如是等类,虽依眼等六处而生,然非是一,名法异相。能依所依,同生住灭,是名俱有而转。由是见彼六处,各别为依,及彼诸法差别生起,是名见彼各别种种相续,种种流转。若如是者,彼六处摄心心所法,应可说言堕多相续;种子不尔,非于六处有别异相,非彼六处俱有而转,不见各别种种相续为依,及彼差别种种流转,故不应言,堕多相续。

即于如是种类、分位、六处殊胜,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有如是想及以言说,谓为种性、种子、界、性,是故当言堕一相续。

即于如是种类分位六处殊胜等者:有涅槃法补特伽罗,是名种类。安住种性位中,是名分位。彼所有相,与一切无涅槃法补特伽罗诸相相违,是名六处殊胜。依如是义,假想安立诸差别名,谓为种性、种子、界、性。非析诸行别有实物名为种子,亦非余处;然即诸行如是种性,如是等生,如是安布,名为种子。如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二卷十五页4198)由是当知,种子非于六处有别异相,是故当言堕一相续。

癸二、广众缘2 子一、违缘2 丑一、问

问:若住种性补特伽罗有涅槃法,此住种性有涅槃法补特伽罗,何因缘故有涅槃法,而前际来长时流转,不般涅槃?

丑二、答5 寅一、标

答:四因缘故,不般涅槃。

寅二、征

何等为四?

寅三、列

一、生无暇故;二、放逸过故;三、邪解行故;四、有障过故。

寅四、释4 卯一、生无暇3 辰一、征

云何生无暇?

辰二、释

谓如有一,生于边国及以达须、蔑戾车中,四众、贤良、正至、善士不往游涉。

辰三、结

是名生无暇。

四众贤良正至善士不往游涉者:谓苾刍、苾刍尼、近事男、近事女,是名四众。一切贤圣,是名贤良。已趣各别烦恼寂静,是名正至。百行所摄,受诸律仪,是名善士。

卯二、放逸过3 辰一、征

云何放逸过?

辰二、释

谓如有一,虽生中国,又[5]非达须、非蔑戾车,四众、贤良、正至、善士皆往游涉;而生贵家,财宝具足,于诸妙欲耽着受用,不见过患,不知出离。

辰三、结

是名放逸过。

卯三、邪解行3 辰一、征

云何邪解行?

辰二、释2 巳一、出恶见2 午一、标

谓如有一,虽生中国,乃至广说;而有外道种种恶见。

午二、释

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有施与,广说乃至我自了知无诸后有。

无有施与等者:拨无施与、爱养、祠祀;拨无妙行、恶行,及彼二业果及异熟。如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八卷十四页612)此中广说乃至无诸后有,随应当知。

巳二、明过患

复由如是外道见故,不值诸佛出现世间,无诸善友说正法者。

辰三、结

是名邪解行。

无诸善友说正法者者:具八因缘,名善友性。宣说初时所作无倒言论,及与超胜四种圣谛相应言论,是名善说正法。如下自说,别释其相应知。(陵本二十五卷一页2069)

卯四、有障过3 辰一、征

云何有障过?

辰二、释3 巳一、异熟障

谓如有一,虽生中国,广说如前,亦值诸佛出现于世,遇诸善友说正法者;而性愚钝,顽騃无知,又复喑痖,以手代言,无力能了善说、恶说所有法义。

巳二、业障

或复造作诸无间业。

巳三、烦恼障

或复长时起诸烦恼。

辰三、结

是名有障过。

云何有障过等者:此说重障,略有三种。谓异熟障、业障、烦恼障。异熟障者,谓若生处,圣道依彼不生不长,于是生处异熟果生;或有生处,圣道依彼虽得生长,而于其中异熟果生,聋騃愚钝,盲瞽瘖痖,以手代言,无有力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是名异熟障。言业障者,谓五无间业,及余所有故思造业诸尤重业。彼异熟果若成熟时,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业障。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由此烦恼,于现法中,以其种种净行所缘不能令净,是名烦恼障。如下自说。(陵本二十九卷十五页2453)此说有障,其义应知。

寅五、结2 卯一、正显有种性2 辰一、不般涅槃

如是名为四种因缘。由此因缘故,虽有[6]般涅槃法,而不般涅槃。

辰二、得般涅槃

彼若值遇诸佛出世,听闻正法,获得随顺教授教诫,无彼因缘,尔时方能善根成熟,渐次乃至得般涅槃。

卯二、兼明无种性

无涅槃法补特伽罗,住决定聚。彼若遇缘、若不遇缘,遍一切种,毕竟不能得般涅槃。

无涅槃法补特伽罗住决定聚等者:住无种性补特伽罗,乃至尽未来际,生死流转无有止息,是名住决定聚。由此义故,彼若值遇诸佛出世,听闻正法,获得随顺教授教诫为增上缘;若不值遇;遍于一切界趣生中,彼彼有情毕竟不能得般涅槃。

子二、顺缘2 丑一、问

问:何等名为涅槃法缘,而言阙故、无故、不会遇故,不般涅槃?

丑二、答4 寅一、标

答:有二种缘。

寅二、征

何等为二?

寅三、列

一、胜,二、劣。

寅四、释2 卯一、辨二相2 辰一、胜缘2 巳一、征

云何胜缘?

巳二、列

谓[7]正法增上他音,及内如理作意。

谓正法增上他音等者:闻他宣说超胜四圣谛法言音,是名正法增上他音。由此为依,发生自内如理所引作意,名内如理作意。

辰二、劣缘4 巳一、征

云何劣缘?

巳二、标

谓此劣缘乃有多种。

巳三、列

谓若自圆满、若他[8]圆满、若善法欲、若正出家、若戒律仪、若根律仪、若于食知量、若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9]寤瑜伽、若正知而住、若乐远离、若清净诸盖、若依三摩地。

巳四、释12 午一、自圆满4 未一、征

云何自圆满?

未二、列

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阙,胜处净信,离诸业障。

未三、释5 申一、善得人身3 酉一、征

云何名为善得人身?

酉二、释

谓如有一,生人同分,得丈夫身,男根成就,或得女身。

酉三、结

如是名为善得人身。

申二、生于圣处3 酉一、征

云何名为生于圣处?

酉二、释

谓如有一,生于中国,广说如前,乃至善士皆往游涉。

酉三、结

如是名为生于圣处。

申三、诸根无阙3 酉一、征

云何名为诸根无阙?

酉二、释

谓如有一,性不愚钝,亦不顽騃,又不喑痖,乃至广说支节无减。彼由如是支节无阙、耳无阙等,能于善品精勤修集。

酉三、结

如是名为诸根无阙。

性不愚钝等者:由不愚钝、顽騃、喑痖,有力能了善说、恶说所有法义,此显意根无阙。又不聋瞽,乃至支节无减,此显耳等诸根无阙。由是能于正法受持读诵;及于尊长修和敬业,参觐承事;乃至广说于诸善品加行处所,皆能成就轨则。如下戒律仪说。(陵本二十二卷四页1899)是名能于善品精勤修集。

申四、胜处净信2 酉一、征

云何名为胜处净信?

酉二、释2 戌一、标相

谓如有一,于诸如来正觉所说法毗奈耶,得净信心,如是名为胜处净信。

戌二、释名2 亥一、胜处

言胜处者,谓诸如来正觉所说法毗奈耶,能生一切世出世间白净法故。

亥二、净信

此中所起前行增上诸清净信,名胜处净信,能除一切所有烦恼垢秽浊故。

此中所起前行增上诸清净信等者:谓于三宝起清净信,与世出世诸白净法,为其先导,随顺证得,是名所起前行增上诸清净信。由此能除一切所有烦恼。此中一切,谓于三宝处所。烦恼,谓即无明、见、疑。自性染污,故名为垢;起邪决定,故名为秽;令不决定,故名为浊。

申五、离诸业障4 酉一、征

云何名为离诸业障?

酉二、标

谓能远离五无间业。

酉三、列

所谓于彼害母、害父、害阿罗汉、破和合僧、于如来所恶心出血。

酉四、释2 戌一、名离障

随一所有无间业障,于现法中不作不行,如是名为离诸业障。

谓能远离五无间业等者:此中且说五无间业已能远离,名离业障;然复当知,彼同分业亦非不离。有寻有伺地说:由彼事重,俱受现法果故。(陵本九卷二页641)又下自说:五无间业,及余所有故思造业诸尤重业。彼异熟果若成熟时,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业障故。(陵本二十九卷十五页2453)于现法中,彼无间业无身语意造作相转,是名不作。不起身行、语行、意行,是名不行。

戌二、显障义

若有于此五无间业造作增长,于现法中竟不能转、得般涅槃、生起圣道。故约彼说离诸业障。

于现法中竟不能转得般涅槃生起圣道者:由无间业,于现法中造作增长,即于现法当受其果,是故此说于现法中竟不能转、得般涅槃、生起圣道。谓由圣道能般涅槃,是名得般涅槃、生起圣道。障不令生,名不能转。

未四、结

唯由如是五种支分,自体圆满,是故说此名自圆满。

午二、他圆满3 未一、征

云何他圆满?

未二、列

谓诸佛出世,说正法教,法教久住,法住随转,他所哀愍。

未三、释5 申一、诸佛出世2 酉一、征

云何名为诸佛出世?

酉二、释2 戌一、明出世相

谓如有一,普于一切诸有情类,起善利益增上意乐,修习多千难行苦行,经三大劫阿僧企耶,积集广大福德、智慧二种资粮,获得最后上妙之身,安坐无上胜菩提座,断除五盖,于四念住善住其心,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现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名为诸佛出世。

戌二、显诸佛同

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由如是名为出世。

申二、说正法教2 酉一、征

云何名为说正法教?

酉二、释2 戌一、正辨相3 亥一、标

谓即如是诸佛世尊出现于世,哀愍一切诸声闻故,依四圣谛,宣说真实苦集灭道无量法教。

亥二、列

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

亥三、结

如是名为说正法教。

戌二、释得名

诸佛世尊及圣弟子,一切正士皆乘此法而得出离,然后为他宣说称赞,是故说此名为正法。宣说此故,名正法教。

申三、法教久住2 酉一、征

云何名为法教久住?

酉二、释2 戌一、正辨相

谓说正法已,转*轮已,

转*轮已者:摄事分说:世尊转所解法,置于阿若憍陈身中,此复随转置余身中,彼复随转置余身中。以是展转随转义故,说名为轮。正见等法所成性故,说名*轮。(陵本九十五卷十二页7155)此转*轮,如义应知。

乃至世尊寿量久住,及涅槃后。经尔所时,正行未灭[10]、正法未隐,如是名为正法久住。

正行未灭正法未隐者:此中正行,谓即行法;正法,谓即教法。摄事分说:略有二种像似正法。一、似教正法,二、似行正法。(陵本九十九卷十五页7444)若于尔时,无彼二种像似正法显现,是名正行未灭、正法未隐。

戌二、明说意

如是久住,当知说彼胜义正法作[11]证道理。

当知说彼胜义正法作证道理者:决择分说:诸佛圣教若欲略释,由六种理门应随决了。一、真义理门,二、证得理门,三、教导理门,四、远离二边理门,五、不可思议理门,六、意趣理门。(陵本六十四卷四页5085)彼说证得理门,即此作证道理。于证得中复有四种。一、诸有情业果证得,二、声闻乘证得,三、独觉乘证得,四、大乘证得。当知最初唯是世间,为简彼故,唯取后三,是故说言胜义正法作证道理。言道理者,谓如实性、离颠倒性。若此胜义正法作证道理未灭、未隐,即此正法名为久住。

申四、法住随转3 酉一、征

云何名为法住随转?

酉二、释

谓即如是证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

酉三、结

如是名为法住随转。

申五、他所哀愍3 酉一、征

云何名为他所哀愍?

酉二、释

他谓施主。彼于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随顺净命资具,所谓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

酉三、结

如是名为他所哀愍。

午三、善法欲3 未一、征

云何善法欲?

未二、释2 申一、出因缘

谓如有一,或从佛所、或弟子所,闻正法已,获得净信。

申二、正辨相

得净信已,应如是学:在家烦扰,若居尘宇,出家闲旷,犹处虚空,是故我今应舍一切妻子眷属、财谷珍宝,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正舍家法,趣于非家。

正舍家法趣于非家者:在家位中,于诸妻室有淫欲相应贪,于余亲属及诸财宝有受用相应爱,正舍此故,是名正舍家法。趣求出离一切恶不善法,是名趣于非家。

既出家已,勤修正行,令得圆满。

未三、结

于善法中生如是欲,名善法欲。

既出家已勤修正行令得圆满等者:调伏自心所有烦恼,名修正行。证得真实圆满解脱,名得圆满。于如是事信解爱乐,名善法欲。

午四、正出家3 未一、征

云何正出家?

未二、释

谓即由此胜善法欲增上力故,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或受劳策所学尸罗。

未三、结

是名正出家。

午五、戒律仪3 未一、征

云何戒律仪?

未二、释

谓彼如是正出家已,安住具戒,坚牢防护别解律仪,轨则、所行皆得圆满,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一切所有学处。

未三、结

是名戒律仪。

安住具戒等者:如下广释应知。(陵本二十二卷[12]二页1893)

午六、根律仪3 未一、征

云何根律仪?

未二、释2 申一、眼根

谓即依此尸罗律仪,守护正念,修常委念,以念防心,行平等位。眼见色已,而不取相,不取随好。恐依是处,由不修习眼根律仪防护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贪忧恶不善法。故即于彼修律仪行,防护眼根,依于眼根修律仪行。

申二、余根

如是行者,耳闻声已、鼻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而不取相,不取随好。恐依是处,由不修习意根律仪防护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贪忧恶不善法。故即于彼修律仪行,防护意根,依于意根修律仪行。

未三、结

是名根律仪。

守护正念等者:下说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念防护意,行平等位,乃至广说。如彼广释应知。(陵本二十三卷一页1943)

午七、于食知量3 未一、征

云何于食知量?

未二、释2 申一、离欲乐边

谓彼如是守诸根已,以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食于所食。

申二、离自苦边

然食所食,为身安住、为暂支持、为除饥渴、为摄梵行、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

未三、结

如是名为于食知量。

以正思择食于所食等者:如下广释应知。(陵本二十三卷七页1963)

午八、悎寤瑜伽3 未一、征

云何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13]寤瑜伽?

未二、释

谓彼如是食知量已,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二种威仪,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初夜分,经行、宴坐二种威仪,从顺障法净修其心。过此分已,出住处外,洗濯其足,右胁而卧,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于夜后分,速疾悎寤,经行、宴坐二种威仪,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未三、结

如是名为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寤瑜伽。

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寤瑜伽等者:谓佛弟子听闻悎寤瑜伽法已,欲乐修学,便依如是悎寤瑜伽,作如是念:我当成办佛所听许悎寤瑜伽。发生乐欲,精进勤劬,超越勇猛势力发起、勇悍、刚决、不可制伏、策励其心无间相续。如下自说。(陵本二十四卷一页2005)是名常勤修习悎寤瑜伽。又彼诸相,下自广释应知。

午九、正知而住3 未一、征

云何正知而住?

未二、释

谓彼如是常勤修习悎寤瑜伽已,若往、若来正知而住,若覩、若瞻正知而住,若屈、若伸正知而住,持僧伽胝及以衣钵正知而住,若食、若饮、若啖、若尝正知而住,若行、若住、若坐、若卧正知而住,于悎寤时正知而住,若语、若默正知而住,于[14]解劳睡时正知而住。

未三、结

如[15]是名为正知而住。

若往若来正知而住等者:如下广释应知。(陵本二十四卷九页2031)

午十、乐远离3 未一、征

云何乐远离?

未二、释

谓由如是所修善法,无倒修治初业地已,远离一切卧具贪着,住阿练若、树下、空室、山谷、峰穴、草[卄/积][16]、迥露、冢间、林薮、虚旷平野、边际卧具。

未三、结

是名乐远离。

午十一、清净诸盖3 未一、征

云何清净诸盖?

未二、释

谓彼如是住阿练若,或复树下,或空室等,于五种盖净修其心。所谓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举恶作,及以疑盖。从彼诸盖净修心已,心离诸盖,安住贤善胜三摩地。

未三、结

如是名为清净诸盖。

安住贤善胜三摩地者:为欲对治欲贪等故,住三摩地,思惟青瘀等相,是名安住贤善胜三摩地。三摩呬多地说:何故此相说名贤善?诸烦恼中贪最为胜,于诸贪中欲贪为胜,生诸苦故。此相是彼对治所缘,故名贤善。(陵本十一卷二十二页954)

午十二、依三摩地3 未一、征

云何依三摩地?

未二、释4 申一、住初静虑

谓彼如是断五盖已,便能远离心随烦恼。

便能远离心随烦恼者:谓即贪欲盖等。令心扰动,是名心随烦恼。断不现行,心得清净,名远离彼。

远离诸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安住。

申二、第二静虑

寻伺寂静,于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静虑具足安住。

申三、第三静虑

远离喜贪,安住舍、念及以正知,身领受乐;圣所宣说,舍、念具足安乐而住;第三静虑具足安住。

申四、第四静虑

究竟断乐,先断于苦,喜忧俱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第四静虑具足安住。

未三、结

如是名为依三摩地。

远离诸欲恶不善法等者:此四静虑诸差别相,如下广释应知。(陵本三十三卷九页2699)

卯二、明渐次2 辰一、举诸缘

彼由如是渐次修行,后后转胜、转增、转上,修集诸缘,初自圆满,依三摩地以为最后。得如是心清净鲜白,无诸瑕秽,离随烦恼,质直堪能,安住无动。

得如是心清净鲜白等者:第四静虑,舍念清净,超诸灾患,名心清净鲜白。不为三摩地生爱味、慢、见、疑、无明等诸随烦恼之所染污,是名无诸瑕秽,离随烦恼。远离诳谄,堪任加行,是名质直堪能。一切动乱皆悉远离,是名安住无动。

若复获得依四圣谛,为令遍知、永断、作证、修习他音教授教诫,

为令遍知永断作证等者:此中遍知,谓于苦谛。永断,谓于集谛。作证,谓于灭谛。修习,谓于道谛。应知。

便有如是堪能势力,发生如理所引作意,及彼为先所有正见。

发生如理所引作意等者:谓不增益非真实有,亦不损减诸真实有,是名如理所引作意。如意地说应知。(陵本一卷十一页50)由是能生世间正见。如是正见,加行位起,非无分别,故是世间。

由此便能于四圣谛入真现观,圆满解脱,于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

于四圣谛入真现观等者:谓能知智与所知境,和合无乖,现前观察,名真现观;此即见道有学解脱。于上修道由数习故,更复证得无学解脱,是名圆满解脱;此即有余依涅槃界。从是以后,身任运灭,住无余依,是名于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

辰二、显差别3 巳一、真实修集

当知此中始从正见,圆满解脱,于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是名种性真实修集。

是名种性真实修集者:修集无漏智慧资粮,是名种性真实修集。无漏慧有三种,谓加行无漏慧、根本无漏慧、后得无漏慧。加行无漏,即世正见。由是此说始从正见,亦名种性真实修集。

巳二、修集劣缘

从自圆满,乃至最后依三摩地,当知是名修集劣缘。

巳三、修集胜缘

若依四谛法教增上所有教授教诫他音,若如正理所引作意,当知是名修集胜缘。

壬二、结

如是名为种性安立。

辛三、诸相3 壬一、征

云何住种性者所有诸相?

壬二、释2 癸一、总标相违

谓与一切无涅槃法补特伽罗诸相相违,当知即名安住种性补特伽罗所有诸相。

癸二、别释诸相2 子一、问

问:何等名为无涅槃法补特伽罗所有诸相,成就彼故,应知说名无涅槃法补特伽罗?

子二、答2 丑一、标说

答:无涅槃法补特伽罗有众多相,我今当说彼相少分。

丑二、释相6 寅一、第一无种性相2 卯一、释

谓彼最初不住种性无涅槃法补特伽罗,阿赖耶爱,遍一切种皆悉随縳,附属所依,成无量法不可倾拔,久远随逐,毕竟坚固,依附相续,一切诸佛所不能救。

阿赖耶爱等者:执阿赖耶为自内我,是名阿赖耶爱。于五取蕴,或执为我,或执我所,是名遍一切种皆悉随缚。此为根本,附属所依。一切有生杂染品法,于中摄藏,不得对治,是名成无量法不可倾拔。无始时来数习阿赖耶爱,积集成种,是名久远随逐。乃至尽未来际,难可破坏,障得解脱,是名毕竟坚固。由是故说一切诸佛所不能救。

卯二、结

是名第一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寅二、第二无种性相3 卯一、标

复有所余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卯二、释2 辰一、不厌生死

谓彼听闻以无量门呵[17]毁生死众多过失,又复听闻以无量门称赞涅槃众多功德,而于生死不见少分戏论过失,不见少分所有过患,亦复不能少分厌离。如是见厌,于过去世不能已生,于未来世不能当生,于现在世不能正生。

辰二、不欣涅槃

又于爱尽寂灭涅槃,不见少分下劣功德,不见少分所有胜利,亦复不能少分欣乐。如是见乐,于过去世不能已生,于未来世不能当生,于现在世不能正生。

不见少分戏论过失者:意地中说:一切种子识,于生自体虽有净不净业因,然唯乐着戏论为最胜因。(陵本二卷一页104)此中戏论,谓即能引一切虚妄分别无义言论。乐着此故,故有生死,是名戏论过失。

卯三、结

是名第二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寅三、第三无种性相3 卯一、标

复有所余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卯二、释3 辰一、由无惭愧

谓彼本性成就上品无惭无愧。由是因缘,无有厌恶,心无怯畏。

无有厌恶心无怯畏者:此以无惭无愧为其因缘。由无惭故,无有厌恶;由无愧故,心无怯畏。

辰二、由乐行恶

以欢喜心现行众恶。由是因缘,未尝追悔。

未尝追悔者:此以欢喜行恶为其因缘。由心欢喜,故不追悔。

辰三、由观现法

唯观现法,由是因缘,自身财宝衰退过患。

自身财宝衰退过患者:此以唯观现法为其因缘。唯观现法诸兴盛事,住诸安乐,不重当来行施作福、受斋持戒,由是说有自身财宝衰退过患。

卯三、结

是名第三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寅四、第四无种性相3 卯一、标

复有所余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卯二、释

谓一切种圆满分明称当道理,美妙、殊胜、易可解了。

谓一切种圆满等者:三藏十二分教,名一切种。趣涅槃宫为先首故,是名圆满。善释文句,故名分明。四种道理相应,是名称当道理。文句可味,故名美妙。无所依止,故名殊胜。显然有趣,是名易可解了。

或依苦谛、或依集谛、或依灭谛、或依道谛宣说开示正法教时,不能获得微小发心、微小信解,况能获得身毛为竖、悲泣堕泪?

身毛为竖悲泣堕泪者:异门分说:如是等事,是净信相。谓由随顺理门所生净信增上力故。(陵本八十三卷二页6279)

如是亦依过去、未来、现在世别。

如是亦依过去未来现在世别者:谓彼微小发心、微小信解,由过去世不能已生,由未来世不能当生,由现在世不能正生,例指如前,故作是说。

卯三、结

是名第四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寅五、第五无种性相3 卯一、标

复有所余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卯二、释2 辰一、辨彼相2 巳一、假相出家

谓彼或时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暂得出家,或为国王所逼迫故,或为狂贼所逼迫故,或为债主所逼迫故,或为怖畏所逼迫故,或不活畏所逼迫故。非为自调伏、非为自寂静、非为自涅槃、非为沙门性、非为婆罗门性而求出家。

非为自调伏等者:此中调伏,谓调善死。寂静,谓苦边际。涅槃,谓胜义乐。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八支圣道安立可得;成就此故,毕竟不坏,名沙门性。若所作事决定究竟,已能驱摈恶不善法,是名婆罗门性。如说:当知婆罗门,更无有所作;所作事已办,是谓婆罗门。

巳二、不乐正学

既出家已,乐与在家及出家众共喧杂住。或发邪愿修诸梵行,谓求生天,或余天处。

或发邪愿修诸梵行等者:谓发邪愿,求生欲天、或色界天,名求生天;为受用欲及喜乐故。或修梵行,为求不动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名余天处;起邪分别,谓解脱故。

或乐退舍所学禁戒,或犯尸罗,内怀朽败,外现真实;如水所生杂秽蜗牛,螺音狗行。实非沙门,自称沙门;非行梵行,自称梵行。

或乐退舍所学禁戒等者:谓受戒已,后复决定发起不同分心;或于有所识别大丈夫前,故意发起弃舍语言;是名退舍所学禁戒。内无沙门法故,外持沙门相故,是名内怀朽败,外现真实;犹如大木,外皮坚妙,内被虫食,虚无有实。诸苾刍犯禁戒等,如彼蜗螺秽浊净水,是名如水所生杂秽蜗牛。习行恶行,于受利养卧具等时,自称年腊最为第一,是名螺音狗行。已失苾刍分,称有苾刍分,是名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怀恶欲,而自称言我是第一真沙门故。实非远离淫欲秽法,而自称言我已远离[18],是名非行梵行,自称梵行。如是诸义,如摄异门分说应知。(陵本八十四卷十五页6397)复有差别,兹不具述。

如是亦依过去、未来、现在世别。

辰二、显略义

当知如是不住种性补特伽罗,假相出家;非不乐学补特伽罗,名真出家,受具足戒,成苾刍性。由此异门,由此意趣,义显于彼本非出家,唯有任持出家相状,堕出家数。

卯三、结

是名第五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寅六、第六无种性相3 卯一、标

复有所余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卯二、释

谓彼少有所作善业,或由于身,或语、或意,一切皆为希求诸有。或求当来殊胜后有,或求财宝,或求殊胜所有财宝。

卯三、结

是名第六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性相。

壬三、结

如是等类,有众多相。成就彼故,堕在不般涅槃法数。

辛四、数取趣4 壬一、征

云何安住种性补特伽罗?

壬二、列

谓住种性补特伽罗,或有唯住种性,而未趣入,亦未出离。或有安住种性,亦已趣入,而未出离。或有安住种性,亦已趣入,及已出离。或有软根,或有中根,或有利根。或有贪行,或有瞋行,或有痴行。或生无暇,或生有暇。或有纵逸,或无纵逸。或有邪行,或无邪行。或有障碍,或无障碍。或远,或近。或未成熟,或已成熟。或未清净,或已清净。

壬三、释16 癸一、未趣入未出离3 子一、征

云何名为安住种性补特伽罗,唯住种性,而未趣入,亦未出离?

子二、释

谓如有一补特伽罗,成就出世圣法种子,而未获得亲近善士、听闻正法,未于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获得正信,未受持净戒,未摄受多闻,未增长惠[19]舍,未调柔诸见。

子三、结

如是名为唯住种性,而未趣入,亦未出离补特伽罗。

癸二、已趣入未出离2 子一、征

云何名为安住种性,亦已趣入,而未出离补特伽罗?

子二、释2 丑一、翻例前

谓前所说所有黑品相违白品,当知即名安住种性,亦已趣入补特伽罗。

谓前所说所有黑品相违白品等者:前说未获正信,乃至未调柔诸见,是名黑品;由不信等,乃至恶慧未被对治故。今已趣入得初正信,乃至调柔诸见,是名相违白品。此趣入相,如下自释应知。

丑二、明差别

而差别者,谓犹未得所有圣道及圣道果烦恼离系。

而差别者等者:望已出离,说差别故。

癸三、已趣入已出离2 子一、征

云何名为安住种性,亦已趣入,及已出离补特伽罗?

子二、释2 丑一、指前说

谓如前说。

丑二、明差别

而差别者,已得圣道及圣道果烦恼离系。

癸四、软根3 子一、征

云何软根补特伽罗?

子二、释2 丑一、标相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所有诸根极迟运转、微劣运转。

于所知事所缘境界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粗性上地静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如下自说。(陵本二十六卷十四页2210)

或闻所成、或思所成、或修所成作意相应。

或闻所成等者:解深密经作如是说:闻所成慧依止于文,但如其说,未善意趣,未现在前,随顺解脱,未能领受成解脱义。思所成慧亦依于文,不惟如说,能善意趣,未现在前,转顺解脱,未能领受成解脱义。修所成慧,亦依于文,亦不依文,亦如其说,亦不如说,能善意趣,所知事同分三摩地所行影像现前,极顺解脱,已能领受成解脱义。(解深密经三卷十一页16,700c)由是当知,闻思修三作意差别。

丑二、列释

谓或信根,或精进根,或复念根,或复定根,或复慧根,无有堪能、无有势力通达法义,速证真实。

子三、结

是名软根补特伽罗。

癸五、中根3 子一、征

云何中根补特伽罗?

子二、释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所有诸根少迟运转。一切如前,应当广说。

子三、结

是名中根补特伽罗。

癸六、利根3 子一、征

云何利根补特伽罗?

子二、释2 丑一、标相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所有诸根不迟运转、不劣[20]运转。或闻所成、或思所成、或修所成作意相应。

丑二、列释

谓或信根,或精进根,或复念根,或复定根,或复慧根,有所堪能、有大势力通达法义,速证真实。

子三、结

是名利根补特伽罗。

癸七、贪行3 子一、征

云何贪行补特伽罗?

子二、释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可爱事、可染着事所缘境界,有猛利贪、有长时贪。

子三、结

是名贪行补特伽罗。

癸八、瞋行3 子一、征

云何瞋行补特伽罗?

子二、释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可憎事、可瞋恚事所缘境界,有猛利瞋、有长时瞋。

子三、结

是名瞋行补特伽罗。

癸九、痴行3 子一、征

云何痴行补特伽罗?

子二、释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有猛利痴、有长时痴。

子三、结

是名痴行补特伽罗。

癸十、生无暇生有暇等2 子一、生无暇等

若生无暇、若有纵逸、若有邪行、若有障碍补特伽罗,如是一切如前应知。

子二、生有暇等

与此相违,应知即是生于有暇、无有纵逸、无有邪行、无有障碍补特伽罗。

如是一切如前应知者:指如前说四种不般涅槃因缘应知。

癸十一、远4 子一、征

云何名远补特伽罗?

子二、标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由时远故,去[21]涅槃远;或有复由加行远故,说名为远。

子三、释2 丑一、时远2 寅一、征

云何名为由时远故,去涅槃远?

寅二、释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经多百生,或多千生、多百千生,然后方能值遇胜缘,得般涅槃。

丑二、加行远2 寅一、征

云何名为加行远故,说名为远?

寅二、释2 卯一、正显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唯住种性,而未趣入,不能速疾值遇胜缘、得般涅槃,彼于涅槃未能发起胜加行故。

卯二、简非

由加行远说名为远,不由时远。

子四、结

如是二种总略为一,说名为远补特伽罗。

癸十二、近4 子一、征

云何名近补特伽罗?

子二、标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由时近故,去涅槃近;或有复由加行近故,说名为近。

子三、释2 丑一、时近3 寅一、征

云何名为由时近故,去涅槃近?

寅二、释2 卯一、当得涅槃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住最后生、住最后有、住最后身,即由此身当得涅槃。

卯二、当得正断

或即由此剎那无间,于烦恼断当得作证。

寅三、结

如是名为由时近故,去涅槃近。

丑二、加行近2 寅一、征

云何名为由加行近说名为近?

寅二、释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安住种性,亦已趣入。

子四、结

如是二种总略为一,说名为近补特伽罗。

癸十三、未成熟4 子一、征

云何未成熟补特伽罗?

子二、标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未能获得最后有身。

子三、释

谓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

子四、结

是名未成熟补特伽罗。

或能趣入正性离生者:谓入见道,证谛现观,名入正性离生。以堕正性聚定,远离恶趣生故。

癸十四、已成熟4 子一、征

云何已成熟补特伽罗?

子二、标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后有身。

子三、释

谓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

子四、结

是名已成熟补特伽罗。

癸十五、未清净3 子一、征

云何未清净补特伽罗?

子二、释

谓有如是补特伽罗,未生圣道,于圣道果烦恼离系未能作证。

子三、结

是名未清净补特伽罗。

癸十六、已清净2 子一、征

云何已清净补特伽罗?

子二、指

谓与上相违,应知其相。

壬四、结2 癸一、标

如是名为安住种性补特伽罗所有差别。为度彼故,诸佛世尊出现于世。

癸二、释

谓若未趣入,令其趣入;若未成熟,令其成熟;若未清净,令其清净;转正*轮,制立学处。

初瑜伽处趣入地品第二

己二、趣入地2 庚一、结前生后

如是已说种性地。云何趣入地?[22]

庚二、标释差别3 辛一、总标2 壬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

若略说一切 趣入地应知 谓自性安立 诸相数取趣

壬二、长行

谓若趣入自性、若趣入安立、若趣入者所有诸相、若已趣入补特伽罗,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趣入地。

辛二、别释4 壬一、自性3 癸一、征

云何趣入自性?

癸二、释2 子一、辨相2 丑一、辨3 寅一、唯趣入

谓安住种性补特伽罗,本性成就涅槃种子。若于尔时有佛出世,生于中国,不生达须、蔑戾车中,乃至广说初得见佛及佛弟子,往诣承事,从彼闻法得初正信、受持净戒、摄受多闻、增长惠舍、调柔诸见。

寅二、将成熟

从是已后,由此法受、由此因缘,身灭坏已、度此生已,获得六处异熟所摄殊胜诸根,能作长时转胜正信生起依止;亦能与彼受持净戒、摄受多闻、增长惠舍、调柔诸见,转上、转胜、转复微妙为所依止。复由如是转上、转胜、转复微妙信等诸法,更得其余殊胜异熟;由此异熟,复得其余随顺出世转胜善法。

寅三、已成熟

如是展转互为依因,互与势力,于后后生转转胜进,乃至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

丑二、结

是名趣入。

子二、释名3 丑一、征

何以故?

丑二、释

若道、若路、若正行迹,能得涅槃、能趣涅槃;彼于尔时,能升、能入、能正行履,渐次趣向,至极究竟。

丑三、结

是故说此名已趣入。

癸三、结

如是名为趣入自性。

由此法受由此因缘等者:此中法受,谓得正信乃至调柔诸见。于现法中见彼功德,心正执受安置成立,故名法受,是即最初趣入。此复能感后世殊胜异熟,故名因缘。言殊胜异熟者,谓即六处异熟所摄殊胜诸根。此与信等诸法展转为依,后后胜进,乃至获得最后有身,是即趣入究竟。如文易知。

壬二、安立3 癸一、征

云何建立趣入?

癸二、释2 子一、别辨相2 丑一、种类2 寅一、列释2 卯一、列

谓或有种性,或有趣入,或有将成熟,或有已成熟。或有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或有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或有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或有非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

卯二、释2 辰一、约法相辨4 巳一、有种性

云何有种性?谓如前说。

云何有种性谓如前说者:此如前说唯住种性,而未趣入,亦末出离补特伽罗应知。唯有趣入堪能性故,名有种性。

巳二、有趣入3 午一、征

云何有趣入?

午二、释

谓住种性补特伽罗,最初获得昔所未得,于诸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受持净戒、摄受多闻、增长惠舍、调柔诸见。

午三、结

是名趣入。

云何有趣入等者:信等诸法,名为趣入。自性成就此故,名有趣入。

巳三、将成熟3 午一、征

云何将成熟?

午二、释

谓即如是已得趣入补特伽罗,除所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从趣入后,于后后生修集诸根,转上、转胜、转复微妙。

午三、结

是名将成熟。

于后后生修集诸根等者:此中诸根,谓信等法,如下说有上中下品三善根故。从趣入后,或经一生,或二、或多,展转胜进,是名转上、转胜;若已获得最后有身,是名转复微妙。

巳四、已成熟3 午一、征

云何已成熟?

午二、释

谓所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

午三、结

是名已成熟。

辰二、约补特伽罗相辨4 巳一、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3 午一、征

云何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

午二、释

谓初获得于诸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未从此后复经一生。

午三、结

是名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

巳二、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3 午一、征

云何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23]?

午二、释

谓初获得于诸如来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从此已后,复经一生,或二、或多,而未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得般涅槃,余如前说。

午三、结

是名亦趣入,亦将成熟,非已成熟。

巳三、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3 午一、征

云何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

午二、释

谓即如是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复已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槃,余如前说。

午三、结

是名亦已趣入,亦已成熟,非将成熟。

巳四、非已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3 午一、征

云何非已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

午二、释

谓即如是有涅槃法补特伽罗,唯住种性,而未趣入。

午三、结

是名非已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补特伽罗。然有堪能,定当趣入、当得成熟。

寅二、别简2 卯一、标

复有一类补特伽罗,定无堪能当得趣入、当得成熟。谓离种性无涅槃法补特伽罗。

卯二、释

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无种性故,定无堪能当得趣入及当成熟,何况当能得般涅槃。

丑二、位摄2 寅一、辨差别4 卯一、标

当知此中,如是一切补特伽罗,六位所摄。

卯二、征

何等为六?

卯三、列

一、有堪能补特伽罗,二、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三、成就中品善根补特伽罗,四、成就上品善根补特伽罗,五、究竟方便补特伽罗,六、已到究竟补特伽罗。

卯四、释6 辰一、有堪能3 巳一、征

云何堪能补特伽罗?

巳二、释

谓安住种性补特伽罗,而未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

巳三、结

是名堪能补特伽罗。

辰二、成就下品善根3 巳一、征

云何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

巳二、释

谓安住种性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

巳三、结

是名成就下品善根补特伽罗。

辰三、成就中品善根3 巳一、征

云何成就中品善根补特伽罗。

巳二、释

谓安住种性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法毗奈耶所有正信,广说乃至调柔诸见;从是已后,或经一生,或二、或多,展转胜进,而未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

巳三、结

是名成就中品善根补特伽罗。

辰四、成就上品善根3 巳一、征

云何成就上品善根补特伽罗?

巳二、释

谓即如是展转胜进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

巳三、结

是名成就上品善根补特伽罗。

辰五、究竟方便3 巳一、征

云何名为究竟方便补特伽罗?

巳二、释

谓已获得最后有身补特伽罗,为尽诸漏听闻正法,或得无倒教授教诫,正修加行,而未能得遍一切种诸漏永尽,未到究竟。

巳三、结

如是名为究竟方便补特伽罗。

辰六、已到究竟3 巳一、征

云何名为已到究竟补特伽罗?

巳二、释

谓即如是补特伽罗,为尽诸漏听闻正法,获得无倒教授教诫,如是如是正修加行,已能获得遍一切种诸漏永尽,所作已办,究竟获得第一清凉。

巳三、结

如是名为已到究竟补特伽罗。

寅二、明渐次2 卯一、别辨相5 辰一、能获下品善根

当知此中,堪能种类补特伽罗,即以种性为依为住,便能获得下品善根,及能趣入。

辰二、能获中品善根

既趣入已,下品善根为依为住,复能获得中品善根,以此善根而自成熟。

以此善根而自成熟者:此中成熟,谓将成熟,非已成熟。如前已说应知。

辰三、能获上品善根

彼于如是自成熟时,中品善根为依为住,复能获得上品善根,已得成熟。

辰四、究竟方便

彼由如是上品善根修集为因所得自体,复能修集转胜资粮。由是触证心一境性,复能趣入正性离生,证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而未能证最胜第一阿罗汉果。如是名为究竟方便补特伽罗。

辰五、已到究竟

若已证得一切烦恼皆悉永断阿罗汉果,尔时名为已到究竟补特伽罗。

彼由如是上品善根修集为因所得自体等者:此中所得自体,谓即获得最后有身。言转胜资粮者,谓即无漏加行慧。言触证心一境性者,谓证谛现观时,所缘能缘平等平等无分别智正通达故。

卯二、结略义2 辰一、标

此则显示由初中后一切声闻所修正行,所立六种补特伽罗。

辰二、释

由有种性声闻正行,显示最初补特伽罗;由到究竟声闻正行,显示最后补特伽罗;由余声闻所修正行,显示中间补特伽罗。

子二、总料简2 丑一、问

问:已得趣入补特伽罗,为有定量,一切时等得般涅槃?为无定量,一切时分而不齐等得般涅槃?

丑二、答2 寅一、标有差别

答:无有定量,亦非一切时分齐等得般涅槃。然随所应,如所遇缘有差别故,而般涅槃。

寅二、列释种类2 卯一、列三种

当知此中,或有一类极经久远,或有一类非极久远,或有一类最极速疾得般涅槃。

卯二、随难释

谓住种性补特伽罗,最极速疾般涅槃者,要经三生。第一生中,最初趣入;第二生中,修令成熟;第三生中,修成熟已,或即此身得般涅槃,或若不得般涅槃者,必入学位,方可夭没,极经七有得般涅槃。

癸三、结

如是名为趣入安立。

壬三、诸相2 癸一、征

云何名为已趣入者所有诸相?

癸二、释2 子一、种类差别8 丑一、第一相2 寅一、释2 卯一、不乐恶说3 辰一、辨相

谓安住种性补特伽罗纔已趣入,设转余生,于自大师及善说法毗奈耶中,虽复忘念。若遇世间现有恶说法毗奈耶,及有善说法毗奈耶,虽久听闻以无量门赞美恶说法毗奈耶有胜功德,而不信解爱乐修行,亦不于彼而求出家。设暂出家,纔得趣入,寻复速疾弃舍退还。

辰二、引喻

为性于彼不乐安住。如蜜生虫置之酽酢;或如爱[24]乐受妙欲者,置淤泥中。

辰三、释因

彼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25]持故。

卯二、爱乐善说3 辰一、辨相

若暂听闻赞美善说法毗奈耶少分功德,或全未闻。虽暂少闻,或全未闻,而能速疾信解趣入,爱乐修行,或求出家。既出家已,毕竟趣入,终无退转。

辰二、引喻

为性于此爱乐安住。如蜜生虫置之上蜜;或如爱[26]乐受妙欲者,置胜欲中。

辰三、释因

彼由宿世妙善因力所任[27]持故。

寅二、结

是名第一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纔已趣入设转余生者:得初正信乃至调柔诸见,是名纔已趣入。度此生已,得余异熟,名转余生。

丑二、第二相3 寅一、标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寅二、释3 卯一、辨相

谓虽未得能往一切恶[28]趣、无暇烦恼离系,而能不生恶趣、无暇。

卯二、引教

世尊依此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密意说言:若有世间上品正见,虽历千生不堕恶趣。

能往一切恶趣无暇烦恼离系者:若已证入正性离生,尔时便能永断邪见,及往一切恶趣业等,是名能往一切恶趣、无暇烦恼离系。

卯三、证成

彼若已入上品善根,渐[29]向成熟,尔时便能不生无暇及余恶趣。

寅三、结

是名第二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彼若已入上品善根等者:此释经说世间正见不堕恶趣所有密意。谓若世间信等诸根转复微妙,乃至获得最后有身,是名已入上品善根。随顺能生无漏正见,是名渐向成熟。彼于尔时,定能趣入正性离生,是故说彼不生无暇及余恶趣。是即经说所有密意。

丑三、第三相3 寅一、标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寅二、释

谓暂闻佛或法或僧胜功德已,便得随念清净信心,引发广大出离善法。数数缘念,融练净心,身遂毛竖、悲泣雨泪。

寅三、结

是名第三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丑四、第四相3 寅一、标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寅二、释

谓性成就猛利惭愧,于所现行诸有罪处,深生羞耻。

寅三、结

是名第四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丑五、第五相3 寅一、标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寅二、释

谓于受持、读诵、请问、思惟、观行、求善法中,有深欲乐、猛利欲乐。

寅三、结

是名第五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丑六、第六相3 寅一、标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寅二、释

谓于一切无罪事业,修集一切善品加行正方便中,能善修集,坚固发起、长时发起、决定发起。

寅三、结

是名第六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丑七、第七相3 寅一、标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寅二、释

谓彼为性尘垢微薄,烦恼羸劣。虽起诸缠,而不长时相续久住。无谄无诳,能制憍慢我我所执。好取功德,憎背过失。

寅三、结

是名第七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无谄无诳者:谓性质直,是质直类,如其圣教而正修行,如其真实而自显发,是名无谄无诳。

丑八、第八相3 寅一、标

复有所余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寅二、释

谓能善巧藏护其心,于诸广大所应证处不自轻懱,不自安处无力能中,其所信解增多猛盛。

寅三、结

是名第八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

谓能善巧藏护其心者:谓能了知自心杂染过患,于时时间,由闻思修方便善巧,善能防护,令不趣入故。

子二、善根差别3 丑一、标已说

如是等类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当知无量,我于是中已说少分。

丑二、总料简3 寅一、下品

如是诸相,若有安住下品善根而趣入者,当知下品,名有间隙,未能无间,未善清净。

寅二、中品

若有安住中品善根而趣入者,当知中品。

寅三、上品

若有安住上品善根而趣入者,当知上品,无有间隙,已能无间,已善清净。

丑三、结趣入2 寅一、堕趣入数

如是名为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已趣入相。成就如是趣入相者,当知堕在已趣入数。

寅二、为他现证

应知如是安住种性、已得趣入补特伽罗所有众多吉祥士相,唯佛世尊及到第一究竟弟子,以善清净胜妙智见,现见现证。随其种性,随所趣入,如应救济。

壬四、数取趣2 癸一、征

云何名为已得趣入补特伽罗?

癸二、释2 子一、列差别2 丑一、列

谓或有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唯已趣入,未将成熟,未已成熟,未得出离。或有亦已趣入,亦将成熟,未已成熟,未得出离。或有亦已趣入,亦已成熟,未得出离、随欲而行。

丑二、指

如是差别,应知如前已辩[30]其相。

子二、指随应

复有所余,如种性地说软根等补特伽罗所有差别,今于此中,如其所应,亦当了知所有差别。

辛三、总结

如是所说若趣入自性、若趣入安立、若已趣入者所有诸相、若已趣入补特伽罗,一切总说名趣入地。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一

[1] 磧砂無「地」字。

[2] 「嗢柁南」,大正作「謂嗢柁南」。

[3] 「各」,磧砂作「差」。

[4] 磧砂無「非」字。

[5] 「又」,大正作「或」。

[6] 磧砂無「有」字。

[7] 「謂」,磧砂作「請」。

[8] 「他」,磧砂作「也」。

[9] 「悎」,大正作「覺」。

[10] 「滅」,大正作「減」。

[11] 「作」,磧砂作「住」。

[12] 「二十二卷」,披尋記原作「三十二卷」。

[13] 「悎」,陵本作「悟」。

[14] 「於」,磧砂、大正、陵本作「如」。

[15] 磧砂無「如」字。

[16] 「[卄/積]」,大正作「藉」。

[17] 「呵」,磧砂作「阿」。

[18] 編按:「我已遠離」,卷八十四原文作「我遠離故」。

[19] 「惠」,大正作「慧」。

[20] 「不劣」,大正作「與不微劣」。

[21] 「去」,磧砂作「云」。

[22] 「云何趣入地?」,披尋記原置於【壬一、嗢柁南】一科之下。

[23] 「熟」,大正作「熱」。

[24] 「愛」,磧砂作「受」。

[25] 「任」,磧砂作「住」。

[26] 「愛」,磧砂作「受」。

[27] 「任」,磧砂作「住」。

[28] 「惡」,磧砂作「要」。

[29] 「漸」,大正作「慚」。

[30] 「辯」,大正作「辦」。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