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八十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四

辛八、智事摄2 壬一、颂标列

复次,嗢柁南曰:

二智并其事 乐等行转变 请无请说经 涅槃有二种

壬二、长行释4 癸一、二智并事3 子一、标列二智

智有二种。一者、正智,二者、邪智。

子二、释其差别2 丑一、依同

此中正智依有事生,邪智亦尔。

丑二、取别2 寅一、释行相

虽此二智俱依有事,然正智如实取事,邪智、邪分别不如实取事。

寅二、出前行

由有正教、如理作意为前行故,于所知境正智得生;由有邪教、非理作意为前行故,于所知境邪智得生。

子三、广正智义2 丑一、标相

非正智生坏所知境,但于此境舍于邪执,而起正智。

丑二、喻合

如闇中色,明灯生时不坏此色,但能照了。当知此义亦复如是。

癸二、行转变2 子一、约诸位辨2 丑一、于乐受等位2 寅一、辨差别

复次,随顺乐受诸行,与无常相共相应故,若至苦位,尔时说名损恼迫迮;若至不苦不乐位,尔时方于行苦名苦迫迮。

寅二、遮无转

若不至彼位,便应毕竟唯顺乐受,勿至余位。

丑二、于生老等位2 寅一、辨差别

又生老等法所随诸行,皆悉是苦。彼若至疾病位,说名损恼迫迮;若至生等苦位,名苦迫迮。

寅二、遮无转

若不至彼位,于诸行中,生等苦因之所随逐,勿至果位。

子二、约众缘辨2 丑一、释道理

又本性诸行众缘生故,不得自在,亦无宰主。

丑二、遮无转

若有宰主,彼一切行虽性无常,应随所乐流转不绝;或不令生,广说乃至于死。

癸三、请无请说经2 子一、标列

复次,有二种契经。一、因请而说,二、不因请说。

子二、随释2 丑一、因请说

因请说者,谓若有补特伽罗,由此诸行相教而调伏者,因彼请故,为转如是诸行相教。

为转如是诸行相教者:谓若法教,诸蕴相应、诸界相应、诸处相应、缘起相应、处非处相应、念住相应,是名诸行相教。义如摄释分说应知。(陵本八十一卷四页6175)

丑二、不因请说

不因请说者,谓若于彼多百众中,以无量门作美妙说,或为大师近住弟子阿难陀等作如是说,为令正法得久住故。

癸四、二种涅槃2 子一、圆满涅槃2 丑一、明摄受2 寅一、标列

复次,当知由三分故,摄受圆满涅槃。一、由随顺教授故;二、由正观察一切行故;三、由永断一切烦恼故。

寅二、随释3 卯一、随顺教授2 辰一、标所摄

随顺教授者,谓记说、教诫、神变所摄。

辰二、别释相2 巳一、记说神变2 午一、记差别

如来随欲记说彼心,由自定意,以三行相遍照他心,若展转久远灭心、若无间灭心、若于现在所缘转心。从定起已,随念分别,思惟定内所受他心。如其所受,即如是记:汝有如是心,谓久远灭者;如是意,谓无间灭者;如是识,谓现在者。

午二、释说相

此据种类,不据剎那。

此据种类不据剎那者:前说久远灭心,名之为心。无间灭心,名之为意。现在转因,名之为识。唯据种类差别为论,不据剎那说此异名。

巳二、教诫神变2 午一、略标列

即以如是记说神变为依止故,于其三处而为教诫。一、于行处现前境界,开许如理作意,遮止不如理作意。二、于住处,遮止不正寻思,开许正寻思。三、于止观勤修行处,开许令断未断诸行,及令烦恼永得离系,而证涅槃。

午二、明说意

如是宣说,令从三处诸随烦恼心得清净。谓从行处、住处、依处。

卯二、观察一切诸行

又正观察过去、未来、现在诸行,名正观察一切诸行。

卯三、永断一切烦恼2 辰一、出烦恼

又有三漏;三漏为先,而有欲害;欲害为先,而有寻思热恼;寻思热恼为先,而有追求忧恼。

又有三漏者:谓欲漏、有漏、无明漏应知。

辰二、明永断

如是一切皆永断故,说名永断一切烦恼。如是安[1]住心善解脱,无相乐住无恐怖时,于现法中,名入圆满般涅槃数。

丑二、显所依2 寅一、标列三法

又依三法,依止自义,名住归依;依止他义,名住洲渚。何者为三?一、依内如理作意为先法随法行;二、依佛听闻所说正法;三、依亲近正法内善士,不依亲近余正法外一切外道诸不善士。

寅二、结显说因

如是三法,当知显示人中四种多所作法,谓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子二、彼分涅槃2 丑一、明能证3 寅一、总标

复由三缘及五种相,当知证得彼分涅槃。

寅二、别辨2 卯一、三缘

何等三缘?一、遍知苦故;二、深见一切随顺苦行诸过患故;三、超过愁等一切苦故。

卯二、五相

云何五相?一、知苦种类相交涉时,发生愁等,是名于彼遍知自性。

知苦种类相交涉时者:谓若生苦,乃至求不得苦,名苦种类应知。

二、知有种子彼法得生,是名于彼遍知因性。三、知自所行所知境界,是名于彼遍知缘性。四、随观执着我所及我,皆是能顺众苦诸行,是名于彼遍知行性。五、随观三世欲界所系诸行过患,能断一切愁等诸苦。

寅三、总结

当知由此三缘五相,获得如是彼分涅槃。

丑二、释愁等2 寅一、约行相辨

由可爱事无常转变,悲伤心戚,故名为愁。由彼发言咨嗟歔欷,故名为叹。因此拊膺,故名为苦。内怀冤结,故名为忧。因兹迷乱,故名为恼。

寅二、约分位辨

又以丧失财宝、无病、亲戚等事随一现前,创生忧恼,说名为愁。由依此故,次乃发言哀吟悲冤,举身烦热,名叹苦位。过此愁叹身烦热已,内烧外静,心犹未平,说名忧位。过初日已,或二三五十日夜月,由彼因缘,意尚未宁,说名为恼。

辛九、诤摄2 壬一、颂标列

复次,嗢柁南曰:

诤芽见大染 一趣学四怖 善说恶说中 宿住念差别

壬二、长行释7 癸一、诤2 子一、如来无诤6 丑一、标

由四因缘,如来不与世间迷执共为怨诤,然彼世间起邪分别,谓为怨诤。

丑二、征

何等为四?

丑三、列

一者、宣说道理义故;二者、宣说真实义故;三者、宣说利益义故;四者、有时随世转故。

丑四、释4 寅一、由道理义2 卯一、辨2 辰一、依四道理

此中如来依四道理,宣说正法。如前所谓观待道理、作用道理、因成道理、法尔道理。

如前所谓观待道理等者:如前声闻地说应知。(陵本二十五卷九页2105)

由此如来名法语者。

辰二、明无诤事3 巳一、标

如来终不故往他所,求兴诤事。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2 午一、出无所诤

由诸世间违返他义谓为自义,故兴诤论。如来乃以一切他义即为自义,故无所诤。

午二、释往他所

唯除哀愍令其得义,故往他所为说正法。而诸邪执愚痴世间,颠倒妄谓自义、我义,而有差别,故兴我诤。

卯二、结

由此因缘,当知如来名道理语者。

寅二、由真实义2 卯一、标

又复如来名真实语者。

卯二、释2 辰一、于有说有

谓若世间诸聪敏者共许为有,如来于彼亦说为有。谓一切行皆是无常。

辰二、于无说无

若于世间诸聪敏者共许为无,如来于彼亦说为无。谓一切行皆是常住。

寅三、由利益义2 卯一、标

又复如来名利益语者。

卯二、释

谓诸世间有盲冥者,自于世法不能了知,如来于彼自现等觉而为开阐。

自于世法不能了知者:所谓虽有生老及死,数数死生,而诸有情于老死等上升、出离不如实知。如菩萨地说应知。(陵本四十四卷十八页3599)

寅四、由随世转义2 卯一、标

又复如来,或时随顺世间而转。

卯二、释2 辰一、于假说名

谓阿死罗摩登祇等,依少事业以自存活;然诸世人,为彼假立大富、大财、大食名想。如彼世人假立名想,如来随彼亦如是说。

辰二、于实事名

又如一事,于一国土假立名想;于余国土,即于此事立余名想。如来随彼亦如是说。

丑五、简

若怀怨诤而兴怨诤,则不得名道理语者、真实语者、利益语者、随世转者。

丑六、结

由具如是四种因缘,是故当知如来无诤。

子二、世尊自说

又佛世尊自然观察所应作义,虽无请问,而自宣扬现等觉法,能以称当名句文身,施设、建立诸法差别,广说如前摄异门分,如是当知,乃至说名平等开示。

广说如前摄异门分等者:摄异门分说有施设、安立、分别、开示、显发、教、遍开示诸差别名,如彼一一别释应知。(陵本八十三卷十二页6311)

癸二、芽2 子一、出因缘2 丑一、标

复次,一因、二缘,令后有芽当得生长。

丑二、释2 寅一、因

谓五品行中,烦恼种子所随逐识,说名为因。

寅二、缘2 卯一、由识住

与因相似四种识住,说名为缘。

卯二、由喜贪

又由喜贪滋润其识,令于彼彼当受生处结生相续,感萨迦耶,亦名为缘。

子二、辨种类2 丑一、举不生3 寅一、因缘皆具

此中有一,由四识住,摄受所依;

由四识住摄受所依者:谓如经说:有四依取,以为所缘,令识安住。由是说言摄受所依。

由喜贪故,于现法中,新新造集及以增长。彼于后时成阿罗汉,令识种子悉皆腐败,一切有芽永不得生。

寅二、缘阙喜贪

又复有一,具一切缚,勤修正行,欣乐涅槃,遍于一切诸受生处起厌逆想。彼具缚故,种子不坏,识住和合;然于诸有起厌逆想,故无喜贪。彼由如是修正行故,于现法中堪般涅槃,其后有芽亦不得生。

寅三、缘余上贪

又复有一,住于学地,得不还果,唯有非想非非想处诸行为余,于有顶定具足安住。

唯有非想非非想处诸行为余者:谓已离下地乃至无所有处欲,未离非想非非想处欲,名为余故。

彼识种子犹未一切悉皆灭尽,然于识住能遍了知、能遍通达。彼由忘念增上力故,上地贪爱犹残少分。是不还者,当来下地一切有芽不复更生。

丑二、例生长

与此相违,当知一切诸后有芽皆得生长。

癸三、见大染2 子一、出二杂染2 丑一、标列

复次,杂染有二。一、见杂染,二、余烦恼杂染。

丑二、随释2 寅一、见杂染

见杂染者,谓于诸行计我、我所邪执而转萨迦耶见。由此见故,或执诸行以为实我,或执诸行为实我所,复有所余此为根本诸外见趣。

复有所余等者:外道,萨迦耶见以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如前已广分别应知。(陵本八十七卷二页6558)此望根本萨迦耶见,故名为余。

寅二、余烦恼杂染

其余贪等所有烦恼,当知是名第二杂染。

子二、校量胜劣4 丑一、标

又见杂染得解脱时,亦能于余毕竟解脱;非余杂染得解脱时,即能解脱诸见杂染。

丑二、征

所以者何?

丑三、释2 寅一、由有退还2 卯一、无余杂染

由生此者,依世间道,乃至能离无所有处所有贪欲,于诸下地其余烦恼心得解脱,而未能脱萨迦耶见。

由生此者者:谓生此世间补特伽罗应知。

卯二、有见杂染

由此见故,于下上地所有诸行和杂自体不观差别,总计为我,或计我所。由此因缘,虽升有顶,而复退还。

寅二、由无退还

若于如是一切自体遍知为苦,由出世道,先断一切萨迦耶见,后能永断所余烦恼。由此因缘,无复退转。

丑四、结

是故当知,唯见杂染是大杂染。

癸四、一趣3 子一、标

复次,应知由三种相,道名一趣。

子二、释

谓于异生地,以五行相,观察诸行五处差别。即此观察,于二时中修治令净,谓于行向学地及无学地。

子三、广

云何名为五种行相,观察诸行?一者、观察诸行自性;二者、观察诸行因缘;三者、观察杂染因缘;四者、观察清净因缘;五者、观察清净。

由三种相道名一趣等者:谓于异生地、行向学地及无学地观察诸行,有未清净、清净、善清净别,名由三相。依世间道及出世道观察诸行,无二无别,说名一趣。

癸五、学3 子一、标

复次,应知于异生位,先于五处得善巧已,后于学位,即于如是五种处所,更以五种差别行相审谛观察,能令获得速疾通慧。

子二、征

何等名为五种行相?

子三、列

谓观察诸行,诸行因缘、杂染因缘、清净因缘,灭寂静故;趣向清净道出离故;诸行种种众多性故;各自种子所生起故;各待余缘所生起故。

癸六、四怖2 子一、出怖因缘4 丑一、标

复次,应知由四因缘,于二处所发生恐怖,能为障碍。

于二处所发生恐怖者:此二处所,谓灭、道谛。成唯识说:灭道是彼怖畏处故。(成唯识论六卷十四页31,33a)

丑二、征

何等为四?

丑三、列

一者、若于此位生起,二者、若依此法生起,三者、若彼如是生起,四者、若彼行相生起。

丑四、释4 寅一、位生起

位生起者,谓于非圣位中生起,于诸圣谛未得善巧。又此非圣,于五处所亦未善巧。

于五处所亦未善巧者:此五处所,谓如前说观察诸行五处差别应知。

寅二、依生起

依生起者,谓于诸行起邪行相,计我、我所萨迦耶见为依生起。

寅三、如是生起

如是生起者,谓由二种诸行变坏差别生起。一、由异缘所变坏故;二、由自心起邪分别而变坏故。

寅四、行相生起2 卯一、辨依处2 辰一、于诸行

行相生起者,谓于所爱,虑恐未来当变坏故,生恐怖行相;于正变坏,生损恼行相;即于所爱已变坏中,欣彼重生,起顾恋行相。

辰二、于涅槃

又于涅槃,分别自体永变坏故,起怖畏行相。

卯二、结能障

如是行相差别转时,于爱乐圣教及爱乐涅槃,能为障碍。

子二、广邪执转

又由二种门,于所缘境自所行处,我、我所执差别而转。谓推求故,及领受故,即见及受。

癸七、宿住念别3 子一、标

复次,由三种相,善说法者、恶说法者,于等事中宿住随念,当知染净有其差别。

子二、征

何等为三?

子三、释3 丑一、第一差别2 寅一、辨2 卯一、恶说法者

谓恶说法者宿住随念,于彼诸行自相、共相不如实知,便于诸行或全计常、或一分常、或计非常、或计无因。

卯二、善说法者

善说法者宿住随念,如实知故,无邪分别。

寅二、结

是名第一二念差别。

丑二、第二差别2 寅一、辨2 卯一、举恶说法

又恶说法者,随依何定发宿住念,不能如实了知是苦,便生爱味;由爱味故,于过去行深生顾恋,于未来行深生欣乐,于现在行不能修行厌离欲灭。

卯二、例善说法

善说法者,当知一切与彼相违。

寅二、结

是名第二二念差别。

丑三、第三差别2 寅一、辨差别2 卯一、辨2 辰一、恶说法者2 巳一、出四杂染4 午一、标

又恶说法者,如是邪行,四种杂染所杂染故,能感后有。

午二、征

何等名为四种杂染?

午三、列

一、业杂染,二、见、我慢缠杂染,三、爱缠杂染,四、彼随眠杂染。

午四、释4 未一、业杂染

若诸新业造作增长,若诸故业数数触已而不变吐,是名业杂染。

未二、见我慢缠杂染

若于诸行邪分别起萨迦耶见,于他有情,以诸沙门、婆罗门等与己校量,谓自为胜、或等、或劣,是名见我慢缠杂染。

未三、爱缠杂染

于内、于外所起贪欲,于爱行中应知其相,是名爱缠杂染。

未四、彼随眠杂染

于相续中,见、我慢、爱三品粗重常所随逐,是名彼随眠杂染。

于爱行中应知其相者:摄异门分说:藏者,谓于内所摄自体中爱故。护者,谓于他相续中爱故。执者,谓于我所中爱故。(陵本八十四卷十六页6401)如是行相,是名于内、于外所起贪欲。

巳二、总摄二类2 午一、略标二

如是四种总摄为二,谓业、烦恼。

午二、广随一3 未一、辨体性

烦恼复二,缠及随眠。

未二、显增上

于诸行中先起邪执,后生贪着。由此二种增上力故,虽复有余烦恼杂染,而但取此尔所烦恼。

未三、辨品类2 申一、明所摄2 酉一、无明品

于诸行中,不校量他,自起邪执,说名为见;校量于他,说名我慢。如是邪执是无明品。

酉二、爱品

由此为先,发起贪着,名为爱品。

申二、结流转

由此二种根本烦恼,于生死中流转不绝。

辰二、善说法者2 巳一、能断杂染

若善说法毗奈耶中正修行者,能断如是四种杂染,于现法中能般涅槃。

巳二、能住涅槃

又由此故,能住究竟圆满涅槃。若不尔者,尚不能住彼分涅槃,何况究竟。

卯二、结

是名第三二念差别。

寅二、广染名3 卯一、标

又于此中,见及我慢说名高视,爱说名烟。

卯二、征

何以故?

卯三、释2 辰一、名高视

于诸行中,为见、我慢所覆障者,不如实知其性弊劣诸行体相,于人天身及彼众具谓为高胜,是故彼二说名高视。

辰二、名烟

爱犹如烟,令心扰乱,不得安隐,是故名烟。

辛十、无厌摄2 壬一、颂标列

复次,嗢柁南曰:

无厌患无欲 无乱问记相 障希奇无因 毁纯染俱后

壬二、长行释8 癸一、无厌无欲2 子一、出彼二类3 丑一、标

有二信者,而非称当信者所作。

丑二、征

何等为二?

丑三、释2 寅一、在家

一、在家信者,信有涅槃,及一切行是无常性,然于诸行不观过患,不厌离住,不知出离而受用之。

寅二、出家

二、舍离家法趣于非家有净信者,彼于涅槃不能安住猛利乐欲,不用此欲为所依止,常勤修习所有善法,于现法中不般涅槃。

子二、例此相违

与此相违,应知称当信者所作。

癸二、无乱问记2 子一、总标二种

复次,于内法中,略有二种具聪明者。

略有二种具聪明者:谓于诸行生灭,及于修习梵行,能正记别,不增不减,是名二种具聪明者。如下释义,易可了知。

若有净信、或诸外道来请问时,能无乱记。

子二、别释其相2 丑一、于有净信来请问时3 寅一、标安立相

谓依中道,于诸行中问生灭时,不增有情,不减实事,唯于诸行安立生灭,不乱而记。

寅二、释离二边2 卯一、出边执

若立有情有生有灭,是名一边,谓增益边。若立生灭都无所有,是第二边,谓损减边。

卯二、明远离

唯于诸行安立生灭,是名中道,远离二边。

寅三、结善记别

是故若能如是记别,为善记别,如来所赞。

丑二、于诸外道来请问时3 寅一、标记别相

或复有言:何因缘故,乃于沙门乔答摩所修习梵行?若得此问,应如前说,远离增益、损减二边,依中道记,名不乱记。

寅二、释离二边2 卯一、出边执

若谓有情修习染净,是名一边,谓增益边。若谓一切都无修习,是第二边,谓损减边。

卯二、明远离

若为诸行厌离欲灭而修习者,是名中道,远离二边。

寅三、结名善记

是故此记名不乱记,名为善记,当知此记诸佛所赞。

癸三、相2 子一、总标二法

复次,法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

子二、别释其相2 丑一、举有为2 寅一、明施设

此中有为,是无常性,三有为相施设可得。一、生,二、灭,三、住异性。

寅二、辨安立2 卯一、标列

如是三相,依二种行流转安立。一、依生身展转流转,二、依剎那展转流转。

卯二、随释2 辰一、依初流转

依初流转者,谓于彼彼有情众同分中,初生名生,终没名灭,于二中间婴孩等位立住异性,乃至寿住说名为住,诸位后后转变差别名住异性。

辰二、依后流转2 巳一、出三相

依后流转者,谓彼诸行,剎那剎那新新而生说名为生,生剎那后不住名灭,唯生剎那住故名住。

巳二、释异性2 午一、显差别2 未一、标列

异性有二。一、异性异性,二、转变异性。

未二、随释2 申一、异性异性

异性异性者,谓诸行相似相续而转。

申二、转变异性

转变异性者,谓不相似相续而转。

午二、结施设

非此异性离住相外别体可得,是故二种总摄为一,施设一相。

丑二、例无为

与此相违,应知常住无为三相。

癸四、障2 子一、有障2 丑一、标

复次,应知修集涅槃资粮,略有三障。

丑二、列

一者、依广事业财宝具足,多行放逸;二者、无善知识方便晓喻;三者、未闻正法、未得正法,忽遇死缘,非时夭没。

子二、无障2 丑一、例前相违

与此相违,当知无障亦有三种。

丑二、广其差别3 寅一、无死缘障2 卯一、标列二相

又诸圣者将欲终时,略有二种圣者之相。谓临终时,诸根澄净,蒙佛所记。

诸根澄净者:此中诸根,谓五善根,信为最初,慧为其后。得四证净,能正摄受澄净性故,是名澄净。

卯二、释蒙佛记

由三种相,佛为过世一切圣者记别圣性。

由三种相等者:显扬论说:又三种果由三因故,如来记别。一、证净记别;谓预流果,由得见道,四证净故。二、喜处记别;谓一来果,将得根本定,已受少喜故。三、随念记别;谓不还果,已得根本定,现见诸天众,与梵众等共兴言论,随念所求自乘功德未圆满故。(显扬论二十卷二页31,578c)此应准释。

种性满故,但记物类。

种性满故但记物类者:谓阿罗汉修果满故,名种性满。住有余依涅槃界中,有能发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要增寿行,方能成办。世尊多分依此,密意说言:物类善男子,若有善修四神足已,能住一劫,或余一劫。余如有余依及无余依地决择中说应知。(陵本八十卷二十三页6154)

寅二、无方便障

我已了知法及随法者,法谓正见前行圣道;言随法者,谓依彼法听闻他音、如理作意。

寅三、无依处障

又我未曾恼乱正法所依处者,谓为此义如来告命,及为此义有所宣说,乃至为令诸漏永尽。彼由此故,已得尽漏。

癸五、希奇2 子一、总标

复次,诸佛如来略有二种甚希奇法,谓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增长,速于圣教令得悟入。

子二、别释2 丑一、辨二种2 寅一、未信令信

谓大师相,或法教相,或已证得第一得相,普于十方美妙声称、广大赞颂无不遍满。

寅二、信令增长2 卯一、标说差别

又能除遣说无因论及恶因论,摄受一切说正因论。

卯二、释其所以2 辰一、明彼失

所以者何?说无因论及恶因论,尚非欲往人天善趣及乐解脱诸聪慧者胜解依处,况是其余当所趣入。

辰二、翻相违

说正因论,当知其相与彼相违。

丑二、释法句3 寅一、大师相

大师相者,谓薄伽梵,是真如来应正等觉,乃至世尊。广释如前摄异门分。

广释如前摄异门分者:摄异门分广释如来诸差别名应知。(陵本八十三卷十八页6333)

寅二、法教相

法教相者,谓说正法初中后善,乃至广说。当知亦如摄异门分。

当知亦如摄异门分者:摄异门分广释善说差别应知。(陵本八十三卷十二页6312)

寅三、证得第一得相2 卯一、标指

证得第一得[2]相者,谓于一切此世、他世自然通达,现等正觉,乃至广说。

卯二、释名5 辰一、此世他世2 巳一、第一义

此中欲界说名此世,色无色界名为他世。

巳二、第二义

现在、过去二世别故,当知是名第二差别。

辰二、自然

不由师故,说名自然。

辰三、作证

六种通慧现所得故,名为作证。

六种通慧等者:菩萨地说:诸佛六种神通威力。一者、神境智作证通,二者、随念宿住智作证通,三者、天耳智作证通,四者、见死生智作证通,五者、知心差别智作证通,六者、漏尽智作证通。(陵本三十七卷一页3019)如彼别释应知。

辰四、圆满

于诸有情最第一故,说名圆满。

辰五、开示

此第一性自然知故,显示他故,说名开示。

癸六、无因2 子一、出彼执2 丑一、总标

复次,由二种相,无因论者,于诸行中执无因转。

丑二、别辨2 寅一、由不证得诸行生灭

谓于诸行生起因缘、灭尽因缘不了知故。由此生故,彼诸行生;由此灭故,彼诸行灭;于此二事不能证得。

寅二、由不证得诸行性相

又不证得诸行性相,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有者定有,无者定无;无不可生,有不可灭。

子二、显彼失2 丑一、出违现量

即此论者,于三位中现可证得诸行生灭,一切世间共所了达粗浅现量,毁谤违逆。

于三位中者:谓受生位、生已位及受俱位,是名三位。如下释义,易可了知。

丑二、释其所以3 寅一、于受生位

何以故?现见彼彼若剎帝利、或婆罗门、吠舍等家,所有男女和合因缘,或过八月、或九月已,便生男女。

寅二、于生已位

如是生已,或有一类,当于尔时寿尽中夭;复有一类,乃至住寿存活支持。

寅三、于受俱位

或苦、或乐、或非苦乐受位差别心诸心法,皆是新新,而非古古。

癸七、毁2 子一、标列二种

复次,略有二种自赞毁他。谓唯语言及说法正行。

说法正行者:十法行中,开演法行,是名说法正行。为悲愍他,令获义利故。

子二、别释其相2 丑一、由唯语言

若唯语言,而自称赞毁訾他者,彼但由于非善士法缠扰其心,是名自毁,非胜贤善。

丑二、由说正法2 寅一、标

若由说法行正行者,虽无赞毁,而是真实自赞毁他。

寅二、广2 卯一、标能坏灭

又诸如来宣说正法,速能坏灭二种无智。

卯二、释二无智2 辰一、约加行辨

谓闻不正法,生胜解等长时积习坚固无智,及非久习近生无智。

辰二、约俱生辨

复由俱生不能了知往善趣道,亦不了知能往现法涅槃道故。

癸八、纯染俱2 子一、总标蕴义

复次,当知十一种相总摄诸行,立为行聚。应知聚义是其蕴义。

十一种相总摄诸行者:谓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妙、若远、若近,此十一义总摄诸行。如前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中,已广分别应知。(陵本五十六卷四页4492)

子二、释蕴差别3 丑一、纯杂染

又由一向杂染因缘增上力故,建立取蕴。当知取蕴唯是有漏。

丑二、通染净

又由杂染清净因缘二增上力,建立总蕴。当知此蕴通漏无漏。

丑三、能起惑

又由三相,于诸行中烦恼生起。谓所依故、所缘故、助伴故。

辛十一、少欲住摄2 壬一、颂标列

复次,嗢柁南曰:

少欲自性等记三 似正法疑痴处所

不记变坏大师记 三见满外愚相等

壬二、长行释10 癸一、少欲2 子一、出由三相

由三种相,如来心入少欲住中。一、由尔时化事究竟,为欲安住现法乐住;二、由弟子于正行门深可厌薄;三、为化导常乐营为、多事多业所化有情。

子二、指说因缘

又如前说如来入于寂静天住一切因缘,当知此中亦复如是。

又如前说如来入于寂静天住等者:前说:由八因缘,如来入于寂静天住。如彼别释应知。(陵本八十六卷二十一页6544)

癸二、自性等4 子一、三所化性

复次,诸所化者,略有三种所调伏性。一、愚痴放逸性,二、极下劣心性,三、能修正行性。

子二、四敬依处

复次,由四种相,于四处所生恭敬住,速证无上。一、于所应得生猛利乐欲故;二、于得方便法随法行生猛利爱乐故;三、于大师所生猛利爱敬故;四、于所说法生猛利净信故。

子三、三种无上3 丑一、标列

复次,有三种无上。谓妙智无上、正行无上、解脱无上。

丑二、随释3 寅一、妙智无上

妙智无上者,谓尽智、无生智、无学正见智。

寅二、正行无上

正行无上者,谓乐速通行。

寅三、解脱无上

解脱无上者,谓不动心解脱。当知此中,总说智断现法乐住。

丑三、料简2 寅一、简有学三种

有学妙智、正行、解脱,不名无上,犹有上故。

寅二、释乐速通行

当知一切阿罗汉行,皆得名为乐速通行,一切粗重永灭故,一切所作已办故。

子四、二时遍知及证漏尽2 丑一、由四相2 寅一、标

复次,依菩提分择诸行故,于二时中,由四种相,如实遍知萨迦耶见;即于二时,无间证得诸漏永尽。

寅二、释2 卯一、二时

云何二时?一、在异生地,二、在见地。

卯二、四相3 辰一、征

云何由四种相?

辰二、列

一、由自性故;二、由处所故;三、由等起故;四、由果故。

辰三、释4 巳一、自性故

自性故者,谓诸行自性萨迦耶见,及五种行,彼计为我、或为我所。

及五种行者:色等五蕴名五种行应知。

巳二、处所故

处所故者,谓所缘境。

巳三、等起故3 午一、出体性

等起故者,谓见取所摄,无明触生受为缘爱。

午二、广缘起

此复有五缘起次第。谓界种种性为缘,生触种种性;触种种性为缘,生受种种性;受种种性为缘,生爱种种性;爱种种性为缘,生取种种性。

午三、显无常

夫缘生者,体必无常。

巳四、由果故3 午一、标列

由果故者,谓于三时,萨迦耶见能为障碍。一、依无我谛察法忍时,二、现观时,三、得阿罗汉时。

午二、随释3 未一、依无我谛察法忍时2 申一、有惑有疑

此中一时,由彼随眠萨迦耶见增上力故,有惑有疑。由多修习谛察法忍为因缘故,虽于疑惑少能除遣,然于修习谛现观时,由意乐故,恐于涅槃我当无有。

申二、起邪分别

由此随眠萨迦耶见增上力故,于诸行中起邪分别,谓我当断、当坏、当无,便于涅槃发生断见及无有见。由此因缘,于般涅槃其心退还,不乐趣入。

未二、现观时

彼于异时,虽从此过净修其心,又于圣谛已得现观[3],然谓我能证谛现观[4]。彼于此慢,由随眠故,仍未能离。

未三、得阿罗汉时

又时时间由忘念故,观我起慢,因此慢缠差别而转,谓我为胜、或等、或劣。

午三、料简

前两位中,由随眠力能作障碍;于第三位,由习气力能作障碍。

丑二、由三缘2 寅一、略标列

又由三缘,诸行生长。一、由宿世业、烦恼力,二、由愿力,三、由现在众因缘力。

寅二、显知断

于异生地能遍知故,于见地中,无间能得见道所断诸漏永尽;于见地中能遍知故,次断余结,得阿罗汉,无间证得诸漏永尽。

癸三、记三3 子一、记诸行2 丑一、如理记4 寅一、标

复次,由五种相,于诸行中如理问记。

寅二、征

何等为五?

寅三、列

一、自性故;二、流转、还灭根本故;三、还灭故;四、流转故;五、流转、还灭方便故。

寅四、释5 卯一、自性故

自性故者,当知色等五种自性。

卯二、流转还灭根本故2 辰一、出体性

流转、还灭根本故者,谓欲。

辰二、别释相2 巳一、还灭根本

由善法欲,乃至能得诸漏永尽,是故此欲名还灭根本。

巳二、流转根本

若由是欲,愿我当得人中下类,乃至当生梵众天等众同分中。由于此心亲近、修习、多修习故,得生于彼,是故此欲名流转根本。

卯三、还灭故3 辰一、出体性

还灭故者,于诸行中,唯欲贪取得断灭故。

辰二、遮异说2 巳一、遮即诸行

若即诸行是取性者,应不可灭,以阿罗汉犹有诸行现可得故。

巳二、遮异诸行

若异诸行有取性者,应是无为;无为故常,亦不可灭。

辰三、结行摄

是故取性,但是诸行一分所摄。即此一分已得断灭,毕竟不行,故可还灭。

卯四、流转故2 辰一、标列

流转故者,复有三种。一、后有因故;二、品类别故;三、现在因故。

辰二、随释3 巳一、后有因

后有因者,谓如有一愿乐当来,造作诸业。彼作是念:愿我来世当成此行。由是因缘,能引后有诸行生因,不引现在;彼于现在不能引故,施设诸行唯有二种。

施设诸行唯有二种者:前说:又由三缘,诸行生长。一、由宿世业、烦恼力,二、由愿力,三、由现在众因缘力。今简现在,故说唯二,谓业及愿应知。

巳二、品类别

品类别者,谓十一种诸行品类。如前应知。

十一种诸行品类等者:谓过去等十一义,是名诸行品类。如前决择分中,已广分别应知。(陵本五十六卷四页4492)

巳三、现在因

现在因者,谓所造色因四大种,受等心法以触为缘,所有诸识名色为缘。

卯五、流转还灭方便2 辰一、约杂染清净辨2 巳一、流转方便

流转方便者,谓萨迦耶见为所依故。于诸行中,发生我慢及诸爱味我、我所见。

巳二、还灭方便

还灭方便者,谓于诸行远离我慢,及见过患并彼出离,无我、我所。

辰二、约所治能治辨2 巳一、流转方便

又流转方便者,谓无明爱品。随其所应,当知其相。

巳二、还灭方便

还灭方便者,谓彼对治。

丑二、不如理记2 寅一、标由二缘

又由二缘,诸不聪慧声闻弟子越大师教,堕恶见中,或起言说。

寅二、释其差别

何等二缘?一、愚世俗谛,二、愚胜义谛。由此愚故,违越一向世俗谛理,及违越一向胜义谛理,于行流转不正思惟。

子二、记三处3 丑一、总标

复次,于三种处,唯诸圣者随其所乐能如实记,非诸异生,除从他闻。

于三种处者:谓诸行中我、我所见及二种慢,名三种处。如下释义可知。

丑二、别释2 寅一、记差别

谓诸行中我、我所见,我非如实,若彼为依有我慢转。

若彼为依有我慢转者:此说执着现行我慢。此以我、我所见为依而得转故。

彼虽已断,而此我慢一切未断。若无起依,我慢不断,如故现行。

彼虽已断等者:此说率尔现行我慢。我、我所见虽已永断,而此我慢随眠与缠一切未断。如诸圣者,萨迦耶见已永断故,不与执着现行我慢作所依止,然有习气常所随逐,于失念时率尔现行,我慢如故现行。如下释义,此可了知。

寅二、广我慢2 卯一、标列二种

当知此中二种我慢。一、于诸行执着现行,二、由失念率尔现行。

卯二、随释差别2 辰一、执着现行我慢

此中执着现行我慢,圣者已断,不复现行。

辰二、失念现行我慢2 巳一、标

第二我慢由随眠故,萨迦耶见虽复永断,以于圣道未善修故,犹起现行。

巳二、释

萨迦耶见唯有习气常所随逐,于失念时,能与我慢作所依止,令暂现行。是故此慢亦名未断,亦得现行。

丑三、料简2 寅一、我慢现不现行2 卯一、圣者2 辰一、思惟诸行

又诸圣者,若于诸行思惟自相,尚令我慢不复现行,况观共相。

辰二、思惟假法2 巳一、不现行

若于假法作意思惟,住正念者,亦令我慢不得现行。

巳二、暂现行

若于假法作意思惟,不住正念,尔时我慢暂得现行。

卯二、异生

若诸异生,虽于诸行思惟共相,尚为我慢乱心相续,况住余位。

况住余位者:此说余位,谓于诸行思惟自相应知。

寅二、见慢断及未断2 卯一、见

又萨迦耶见,圣相续中,随眠与缠皆已断尽;于学位中,习气随逐,未能永断。

卯二、慢3 辰一、总标未断

若诸我慢,随眠与缠皆未能断。

辰二、别显缠摄

又计我欲者,当知即是我慢缠摄。何以故?由失念故,于欲、于定为诸爱味所漂沦者,依此欲门,诸我慢缠数数现起。

又计我欲等者:此显于学位中,由萨迦耶见习气随逐,计我为胜、或等、或劣,名计我欲,如前已说。又时时间,由忘念故,观我起慢,因此慢缠差别而转,其义应知。

辰三、未断异名4 巳一、未断

言未断者,由随眠故。

巳二、未遍知

未遍知者,由彼缠故,彼于尔时有忘念故。

巳三、未灭

言未灭者,虽于此缠暂得远离,寻复现行。

巳四、未吐

言未吐者,由彼随眠未永拔故。

子三、记慰问2 丑一、辨二种2 寅一、标列

复次,同梵行者,于余同梵行所,略有二种慰问。一、问病苦,二、问安乐。

寅二、随释2 卯一、问病苦摄2 辰一、宁可忍不

问病苦者,如问彼言所受疹疾宁可忍不者,谓问:气息无拥滞乎?

辰二、得支持不

得支持不者,谓问:苦受不至增乎?非无间乎?非不爱触之所触乎?非违虑乎?非笮身乎?或被笮者得除释乎?

非笮身乎者:前问心苦,此问身苦。苦受逼切迫迮于身,是名笮身。

卯二、问安乐摄4 辰一、少病不

问安乐者,谓如有一,随所问言少病不者,此问:不为婴疹恼耶?

辰二、少恼不

少恼不者,此问:不为外诸灾横所侵逼耶?

辰三、起居轻利不

起居轻利不者,此问:夜寐得安善耶?所进饮食易消化耶?

辰四、有欢乐不2 巳一、释

有欢乐不者,此问:得住无罪触耶?

巳二、指

如是等类差别言词,如声闻地于所饮食知量中释。

如是等类差别言词等者:声闻地说:若受饮食,为除饥渴、为摄梵行、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如是习近无罪无染所有存养,而自存活。(陵本二十三卷十五页1989)决择分中,释此义云:旧受者,饥所起。苦受者,食所起。抚育者,增梵行故。力者,能害所治故。乐者,现法乐住故。无罪者,净福田故。安隐住者,烦恼苦断能作证故。(陵本七十卷五页5464)由是此说:如是等类差别言词。

丑二、摄四位

当知此问,在四位中。一、内逼恼分,二、外逼恼分,三、住于夜分,四、住于昼分。

癸四、似正法4 子一、出彼见2 丑一、标说非

复次,若有说言:诸阿罗汉于现法中,于食、物务、蕴、界、处等,若顺不顺不如实知,言阿罗汉不顺。不顺是不如理虚妄分别,非阿罗汉现法不顺。

于食物务等者:食谓饮食。余所作事,说名物务。诸佛言教,或蕴相应、或界相应、或处相应、或缘起相应,如是等类,是名蕴、界、处等。于彼彼事,理无相违,说名为顺;理有相违,说名不顺。

丑二、显自义

所以者何?彼于食、物务、蕴、界、处等现可见故。由此因缘,诸阿罗汉于其灭后不顺诸行,不了执着。是故世尊言阿罗汉是不顺者,定是密语。

于其灭后不顺诸行等者:谓于灭后,不能如理分别诸行,是故于彼不如实知,而生执着。由是世尊言阿罗汉不顺。此不顺言非谓现法,故是密语。

子二、斥四法

当知此是似正法见。

子三、明彼断3 丑一、断所为2 寅一、为哀愍他

由二种义势力为缘,诸同梵行、或大声闻,为欲断灭如是所生似正法见,极作功用,勿令彼人或自陈说、或示于他,由是因缘,堕极下趣。

寅二、为护圣教

或由爱敬如来圣教,勿因如是似正法见,令佛圣教速疾隐灭。

由二种义者:谓如下说,勿堕恶趣、勿坏圣教,名由二义应知。

丑二、断所因2 寅一、出二因缘

复有二因,能生如是似正法见。一者、于内萨迦耶见未能永断;二者、依此妄计流转、还灭士夫。

寅二、明二对治2 卯一、略标列

为断如是二种因故,说二正法以为对治。谓于诸行,次第宣说无常、无我;于四转[5]中,推求流转、还灭士夫都不可得。

于四转中者:谓如下说,若有为、若无为、若非有为非无为、若非无为非有为,是名四转应知。

卯二、随难释

谓依有为、或依无为,声闻、独觉、佛世尊我说名如来。当知此我二种假立,有余依中假立有为,无余依中假立无为。若依胜义,非有为非无为,亦非无为非有为。

丑三、断胜利3 寅一、标永断

由说如是正法教故,于六种相觉悟生时,当知永断似正法见。

寅二、别释相

谓阿罗汉,于依所摄灭坏法故,觉悟无常;于现法中,为老病等众苦器故,觉悟是苦;于任运灭断界、离界及与灭界,觉悟为灭、寂静、清凉及与永没。

觉悟为灭寂静清凉及与永没者:诸有漏识,于现法中毕竟灭尽,是名为灭。诸无漏识,随其次第,有学解脱,名为寂静;无学解脱,名为清凉。余依永灭,是名永没。如是四相及无常、苦,总有六相应知。

寅三、释前非

若具如是正觉悟者,是阿罗汉,邪增上慢俱行妄想尚不得有,况可如是于其灭后,若顺不顺戏论执着。

子四、斥未断2 丑一、标二过患

当知未断萨迦耶见,有二过患。一、于能害有苦诸行,执我、我所,由此因缘,能感流转生死大苦。二、于现法能碍无上圣慧命根。

丑二、喻释后一3 寅一、举喻

譬如有人,自知无力能害怨家,恐彼为害,先相亲附,以如意事现承奉之。时彼怨家如[6]亲附已,便害其命。

寅二、合法

愚夫异生亦复如是,恐似怨家萨迦耶见当为苦害,便起爱缚,以可意行而现承奉。

寅三、结名

如是愚痴异生之类,于能为害萨迦耶见,唯见功德,不见过失,殷勤[7]亲附;既亲附已,由未得退,说名损害圣慧命根。

癸五、疑痴处所2 子一、出二种3 丑一、标

复次,诸外道辈,于内法律二种处所疑惑愚痴。

丑二、征

何等为二?

丑三、列2 寅一、于有无见

谓佛世尊诽毁有见及无有见,而于弟子终殁之后,记一有生、记一无生。

寅二、于常住我

又说胜义常住之我,现法、当来都不可得,世有三师而现可得。一、常论者,二、断论者,三者、如来。

谓佛世尊诽毁有见等者:如下处择摄说:萨迦耶见为所依止,于诸行中发起常见,名为有见。发起断见,名无有见。(陵本八十九卷九页6744)此中义显,若佛世尊诽毁有见,便不应记弟子有生;诽毁无见,便不应记弟子无生。是故诸外道辈,于此处所疑惑愚痴。又复世有三师而现可得,唯如来说胜义常住之我,现法、当来都不可得。是故诸外道辈,于此处所亦起疑惑愚痴。

子二、显因断2 丑一、指如前说

此疑痴者有二种因,当知如前似正法见。二种法教能断此因,亦如前说。

此疑痴者有二种因等者:谓如前说:一者、于内萨迦耶见未能永断;二者、依此妄计流转、还灭士夫。为断如是二种因故,说二正法以为对治。谓于诸行,次第宣说无常、无我。此应准知。

丑二、广无我教2 寅一、难入难了2 卯一、标列因缘

由二因缘,即此所说无我法性,彼诸外道难入难了,谓此自性难了知故。

由二因缘等者:无我法性难可悟入,体甚深故,是名第一因缘。又彼外道难可了知,由非微妙审谛聪明智者不能证故,是名第二因缘。前约法性建立,后约补特伽罗建立。如下释义,应可了知。

虽此相貌易可了知,然其相貌不相似故。

虽此相貌易可了知等者:如言取义,说名相貌,此易可知。然不称实,名不相似。

卯二、别释其相2 辰一、释难入2 巳一、总标

当知此中,无虚诳义、自所证义是不共义,故彼自性难可悟入。

巳二、别辨3 午一、无虚诳义

即此自性,体是甚深,似甚深现,是故说名无虚诳义。

午二、自所证义

又此自性,于内难见,从他言音亦难觉了,是故说名自所证义。

午三、是不共义

又此自性,非寻思者之所寻思,非度量者所行境界,是故说名是不共义。

辰二、释难了2 巳一、显内证

又即此法,微妙审谛聪明智者内所证故,说名难了。

巳二、指差别

此等差别,当知如前摄异门分。

此等差别等者:摄异门分说:微细者,能入真实甚深义故。言审悉者,具能证入一切义故。言聪明者,谓与引发慧相应故。言睿哲者,谓与俱生慧相应故。或复翻此。乃至广说。(陵本八十三卷六页6292)今此中说微妙审谛聪明智者,文别义同,故指彼释。

寅二、智相差别3 卯一、标列

由二种相,一切如来所说义智皆应了知。何等为二?一者、教智,二者、证智。

卯二、随释2 辰一、教智

教智者,谓诸异生闻思修所成慧。

辰二、证智

证智者,谓学无学慧及后所得诸世间慧。

卯三、料简3 辰一、异生

此中异生,非于一切佛所说义皆能了知,亦非于慢觉察是慢,又未能断。

辰二、有学

若诸有学,非于我见一切义中皆不了知,又能于慢觉察是慢,而未能断。

辰三、无学

若诸无学,能作一切。

癸六、不记2 子一、明不应记2 丑一、标于二种

复次,诸佛如来,于世俗谛及胜义谛皆如实知,正观于彼二种道理,不应记别。

丑二、为遮无义

若记别者,能引无义,故不记别,亦不执着。谓于灭后若有、若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子二、斥余有记

若于如来如是智见为先不记谓无知者,当知自显妄见俱行无智之性。

癸七、变坏3 子一、标二种

复次,应知略有二种变坏。

子二、释彼相2 丑一、诸行衰老变坏

一者、诸行衰老变坏。谓如有一,年百二十,其形衰迈。由是因缘,名身老病。

丑二、心忧变坏

二者、心忧变坏。由是因缘,名心老病。

子三、简差别2 丑一、辨2 寅一、约所欲辨

第一变坏,若愚、若智,皆于其中不随所欲。第二变坏,智者于中能随所欲,非诸愚者。

寅二、约所随辨

又诸愚夫若身老病,当知其心定随老病;其有智者身虽老病,而心自在,不随老病。

丑二、结

是名此中愚智差别。

癸八、大师记2 子一、标于诸取断遍知论2 丑一、辨行相3 寅一、善取法善思惟

复次,善取法者,由闻思故。善思惟者,由修慧故。

寅二、善显了善通达

善显了者,如所有性故。善通达者,尽所有性故。

寅三、正请问善记

由二种相,诸圣弟子能正请问,大师善记。

丑二、出依处

谓于诸取断遍知论。

子二、列释二种善问记相3 丑一、征

何等为二?

丑二、列

一者、于此诸取断遍知论,二者、为此诸取断遍知论。

丑三、释2 寅一、明不共

当知此中,于一切取[8]断遍知论,所谓如来。

所谓如来者:谓唯如来能受施设诸取断遍知论,简非外道,故作是说。谓外道师,于一切取虽同宣说断遍知论,而于诸取不能施设正断遍知。由彼本契出家舍欲,故于欲取立断遍知,非于自见、自戒、我语。若有与他诸余沙门、婆罗门等,见不同分,戒禁同分,彼于见取亦能随分立断遍知,非于戒禁、我语二取。若有戒禁亦不同分,于戒禁取亦能随分立断遍知。其我语取,于一切时,一切外道悉皆共有,是故外道于自、于他我语取中,皆不施设断遍知论。又彼虽能分舍诸取,而于当来还复能取,未永断故。如是外道,于诸取中未全断故、未永断故,不得究竟。内法大师,当知一切与上相违。如菩提分法择摄中说应知。(陵本九十七卷三页7259)

寅二、显随观2 卯一、总标

又此诸取若未断灭,随观彼有三种过患;若已断灭,随观彼有三种功德。

卯二、别释2 辰一、举过患3 巳一、第一过患

一者、于诸行中所生诸取,行若变坏,便生愁等。应知是名第一过患,已得诸行变坏所作。

巳二、第二过患2 午一、辨2 未一、起追求

二者、于诸行中所生诸取,为得未得可意诸行,于追求时,广行非一种种众多差别不善。

未二、住四苦

由此追求行不善故,住四种苦。一、将现前,邻近所起;二、正现前,现在所起;三、他逼迫增上所起;四、自杂染增上所起。

午二、结

应知是名第二过患。

巳三、第三过患

三者、即由如是恶不善法爱习为因,身坏死后往诸恶趣。应知是名第三过患。

辰二、例功德

与此相违,于诸取断随观三种功德胜利,如应当知。

癸九、三见满3 子一、总标

复次,当知略有三种圣者、三见圆满,能超三苦。

子二、别释3 丑一、三种圣者

云何名为三种圣者?一、正见具足,谓于无倒法无我忍,住异生位者。二、已见圣谛,已能趣入正性离生,已入现观,已得至果,住有学位者。三、已得最后究竟第一阿罗汉果,住无学位者。

丑二、三见圆满3 寅一、征

云何名为三见圆满?

寅二、列

一、初圣者随顺无漏、有漏见圆满;二、未善净无漏见圆满;三、善清净无漏见圆满。

寅三、配

此三圆满,依说三种补特伽罗,随其次第,如前应知。

随其次第如前应知者:谓如前说异生、有学、无学次第应知。

丑三、超三种苦3 寅一、征

云何名为超三种苦?

寅二、列

谓初见圆满,能超外道我见违诤所生众苦;第二见圆满,能超一切恶趣众苦;第三见圆满,能超一切后有众苦。

寅三、释3 卯一、超违诤苦2 辰一、出彼苦2 巳一、征

此中云何名诸外道我见违诤所生众苦?

巳二、释2 午一、由我见3 未一、总显

谓此正法毗奈耶外,所有世间种种异道,萨迦耶见以为根本,所生一切颠倒见趣,如是一切总称我见。

未二、别列5 申一、我论者见趣

谓我论者,我论相应一切见趣。

申二、一切常等论者见趣

或一切常论者、或一分常论者、或无因论者、或边无边论者、或断灭论者、或现法涅槃论者,彼论相应一切见趣。

申三、有情论者见趣

或有情论者,彼论相应一切见趣。谓诸邪见拨无一切化生有情,诽谤他世。

申四、命论者见趣

或命论者,彼论相应一切见趣。谓命论者计命即身,或异身等。

申五、吉祥论者见趣

或吉祥论者,彼论相应一切见趣。谓观参罗、历算、卜筮种种邪论,妄计诵呪、祠祀火等得所爱境,能生吉祥、能断无义;又计覩相为祥不祥。

未三、略摄

彼复云何?谓二十句萨迦耶见为所依止,发起妄计前际、后际六十二种诸恶见趣,及起总谤一切邪见。

午二、显众苦4 未一、征

云何违诤所生众苦?

未二、列

谓彼展转见、欲相违,互兴诤论,发起种种心忧恼苦、深爱藏苦、互胜劣苦、坚执着苦。

展转见欲相违等者:闻所成地说:诤论者,谓或依诸欲所起,或依诸见所起。此说展转见、欲相违,如彼释相应知。(陵本十五卷四页1289)

未三、释4 申一、心忧恼苦

当知此中,若他所胜,便生愁恼。是名初苦。

申二、深爱藏苦

若胜于他,遂作方便,令自见品转复增盛,令他见品渐更隐昧。唯我见净,非余所见,执着邪见,深起爱藏。由此因缘,发生种种不正寻思,及起种种不寂静意,损害其心。名第二苦。

申三、互胜劣苦

爱藏邪见增上力故,以他量己[9],谓己[10]为胜、或等、或劣;因自高举,陵懱于他。是名第三互胜劣苦。

申四、坚执着苦

彼依此故,追求利养,即为追求苦之所触。凡有所作,皆为恼乱诘责他论,及为自论免脱他难。是名第四坚执着苦。

未四、结

如是四种,名见违诤所生众苦。

辰二、明超越3 巳一、标

内法异生安住上品无我胜解,当知已断如是众苦。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

彼于当来,由意乐故,于如是等诸恶见趣堪能除遣。是故若住初见圆满,能超初苦。

卯二、超恶趣苦2 辰一、明现观

又即依此初见圆满,亲近、修习、极多修习,于内诸行发生法智,于不现见发生类智。总摄为一聚,以不缘他智而入现观。

总摄为一聚等者:谓不分别欲、色、无色诸行,或是现见、或非现见,是名总摄一聚。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中说:修观行者,以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摄诸行界故,略彼诸行,于阿赖耶识中,总为一团、一积、一聚。为一聚已,由缘真如境智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转依无间,当言已断阿赖耶识。(陵本五十一卷十页4095)其义应知。

谓以无常行,或随余一行。

辰二、结超苦

彼于尔时,能随证得第二见圆满,及能超第二苦。

或随余一行者:苦行、空行、无我行,名随余一行应知。

卯三、超后有苦

彼住此已,如先所得七觉分法,亲近、修习、极多修习,能断如前所说四种业等杂染,能随证得后见圆满,超后有苦。

能断如前所说四种业等杂染者:前说业杂染、见我慢缠杂染、爱缠杂染、彼随眠杂染,是名四种杂染。如彼别释应知。

子三、料简2 丑一、众苦差别

此中第一补特伽罗,犹残二苦,及残现在所依身苦。

犹残二苦者:此中二苦,谓彼一切恶趣众苦,及与一切后有众苦应知。

第二补特伽罗,唯残一苦,及依身苦。第三补特伽罗,一切苦断,但依身苦暂时余在,譬如幻化。

丑二、我见差别2 寅一、唯依分别

又依分别萨迦耶见立二十句,不依俱生。

寅二、简内法无

又内法者无如是行,依遍处定,谓地为我,我即是地,乃至广说一切应知。

依遍处定等者:十遍处三摩钵底,名遍处定。贤圣于此无我、我所二差别故,名为无二义。如三摩呬多地说。(陵本十二卷七页994)由是此言,又内法者无如是行,谓地为我,我即是地,乃至广说一切应知。

癸十、外愚相等4 子一、外愚夫相2 丑一、略标五种

复次,诸外道辈,略有五种愚夫之相,由彼相故,堕愚夫数。

丑二、别释其相5 寅一、第一愚相

谓诸外道,性聪慧者,犹尚不免怀聪慧慢,况非聪慧。是名第一愚夫之相。

寅二、第二愚相

又诸外道,多为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二愚夫之相。

寅三、第三愚相

又诸外道,若诸圣者为说正法正教正诫,即便违逆、呵骂、毁訾。是名第三愚夫之相。

寅四、第四愚相

又诸外道,喜自陈说似正法论,或开示他。是名第四愚夫之相。

寅五、第五愚相

又诸外道,虽为如来、如来弟子之所降伏,亦知如来所说法律是真善说,知自法律是妄恶说,然由我慢增上力故,都不信受,乃至不集观察因缘。是名第五愚夫之相。

乃至不集观察因缘者:谓不修集圣道资粮,观察一切杂染、清净因缘故。

子二、论师子王3 丑一、标

复次,如来成就六分,得名无间论师子王。

丑二、征

何等为六?

丑三、释6 寅一、成就初分

所谓最初往诣外道敌论者所,乃至恣其问一切义,凡所兴论非为诤论,唯除哀愍诸有情故。其未信者令彼生信,若已信者令倍增长。

寅二、成就第二分

又兴论时,诸根寂静,形色无变,亦无怖畏习气随逐。

寅三、成就第三分

又终不为诸天世间之所胜伏,一切世间无敌论者,能越一翻唯说一翻,皆能摧伏。

能越一翻唯说一翻者:如次配属一切世间无敌论者,及与如来应知。

寅四、成就第四分

又诸世间极聪慧者、极无畏者,若与如来共兴论时,所有辩才皆悉謇讷,增上怖畏逼切身心,一切矫术虚诈言论皆不能设。

寅五、成就第五分

又复一切同一会坐处中大众,皆于佛所起胜他心,于彼外道敌论者所起他胜心。

寅六、成就第六分

又佛世尊言词威肃,其敌论者所出言词无有威肃。

子三、二论差别3 丑一、标列二种

复次,有二种论。何等为二?一、有我论,二、无我论。

丑二、校量胜劣

无我论有力,有我论无力。有我论者,常为无我论者所伏,唯除论者其力羸劣。

丑三、广释建立2 寅一、有我论者3 卯一、征

云何名为有我论者?

卯二、释2 辰一、标义

谓如有一,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于色等行建立为我。谓我有行,行是我所,我在行中不流不散,遍随支节无所不至。是故色等诸行性我,依诸行田生福非福,因兹领受爱不爱果。

辰二、喻成

譬如农夫依止良田,营事农业,及与种植药草丛林。

卯三、结

是名我论。

寅二、无我论者2 卯一、征

云何名为无我论者?

卯二、释2 辰一、标列二种

谓有二种。一、破我论,二、立无我。

辰二、别释其相2 巳一、破我论2 午一、破3 未一、唯应生福不生非福难

破我论者,若计实我能有作用,于爱非爱诸果业中得自在者,此我恒时欣乐厌苦,是故此我唯应生福,不生非福。

未二、不应发生愁忧等难

又我作用常现在前,内外诸行若变异时,不应发生愁忧悲叹。

未三、常应随转无有变易难

又我是常,以觉为先,凡所生起常应随转,无有变易。然不可得。

午二、结

如是名为破有我论。

巳二、立无我2 午一、辨2 未一、出缘生

立无我者,以一切行从众缘生,若遇福缘,福便生起;与此相违,生起非福。由此为缘,能招一切爱非爱果。

未二、明假立

依众缘故,皆是无常,唯于如是因果所摄诸行流转假立我等。若依胜义,一切诸法皆无我等。

午二、结

如是名为立无我论。

假立我等者:此中等言,等取有情、意生、摩纳缚迦、养育、补特伽罗、命者、生者。如摄异门分释应知。(陵本八十三卷十六页6323)

子四、有学无学差别3 丑一、标

复次,由五种相,有学、无学二种差别。

丑二、释3 寅一、约成就三种辨2 卯一、举智无上等

谓诸无学所成就智,说名无上;一切有学所成就智,说名有上。

卯二、例正行解脱

如智无上,当知正行及与解脱无上亦尔。

寅二、约观佛法身辨

又诸无学,以善清净诸圣慧眼观佛法身,有学不尔。

寅三、约奉事如来辨

又诸无学,以善圆满无颠倒行奉事如来,有学不尔。

丑三、结

&nb, sp;

是名五相。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八十八

[1] 「安」,大正作「定」。

[2] 「得」,大正作「德」。

[3] 「觀」,大正、陵本作「諦」。

[4] 「觀」,大正、陵本作「諦」。

[5] 「轉」,大正作「句」。

[6] 「如」,大正作「知」。

[7] 「勤」,大正作「到」。

[8] 「取」,大正、陵本作「行」。

[9] 「己」,陵本作「已」。

[10] 「己」,大正、陵本作「已」。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