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23章 希腊内战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精彩看点

临时政府——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阿尔戈斯会议——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当选总统——摩里亚岛民与鲁米利亚人之间的世仇——阿尔戈斯战役——扬尼斯·科莱提斯入侵摩里亚半岛——政府的无能——大国干预——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下台——持续的无政府状态——法国占领纳夫普利亚——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叛乱——伦敦会议闭幕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谋杀都不是民主改革的有效方法,因为它所产生的政治氛围不利于自由制度的发展。此外,政府越放纵,人们的杀戮欲望就越强烈,而诉诸刀剑的党派或个体极有可能终将死于刀剑之下。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被害的事也印证了这一规律。派系斗争和宿怨等因素早已经使这个国家四分五裂,如今党派之间的血海深仇又使这个局面雪上加霜。建立有序的宪法统治的希望在那时就已经破灭。自由主义者们看到的不是他们期望的自由,而是希腊由于屈服于持续的无政府状态而引发的所有不幸。

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遇害的消息一经传开,参议院就召开会议,成立临时委员会继续执政。临时委员会由三人组成,分别是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和扬尼斯·科莱提斯。尽管宪法没有赋予参议院这样做的权力,但各大国代表认为这是最好的办法。在没有任何其他权威掌控的情况下,各大国代表选择支持临时委员会的行动并承认临时政府,直到召开国民议会,成立一个合法的政府。

在哥哥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在世的时候,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就已经被指定为继承人。现在,当真的被推到总统的位置上时,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试图效仿前任的政策。然而,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不仅没有能力保护哥哥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逃过被杀的命运,他也更不可能凭借他的专横、无知、虚荣、无能获得成功,因为一个比他更强大、更优秀的人已经失败了。扬尼斯·科莱提斯早就在打至高权力的主意。现在他投身反对派,将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的亲俄政策视为攻击目标。

1831年12月19日,国民议会在阿尔戈斯召开。由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遇害引发的全国危机至少可能被用来尝试弥合国家内部分裂。在英国和法国代表的支持下,扬尼斯·科莱提斯敦促邀请那些被召集到伊兹拉岛大会的代表参加阿尔戈斯会议。然而对于这件事,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和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都极力反对。双方利用和谈消除分歧的机会就这样消失了。当议会最终在阿尔戈斯举行会议时,人们发现大多数代表都是为卡波基斯迪亚斯一党服务的。在针对将来的国家宪法的表决中,其中一百四十六人投票赞成将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和扬尼斯·科莱提斯排除临时委员会,同时选举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为总统。

摩里亚岛民对鲁米利亚人的日渐增长的嫉妒现在发展成了公开的敌对。像往常一样,许多首领被一群追随者簇拥着来到会场。阿尔戈斯到处都是武装人员。1831年12月21日下午,格里瓦斯和贾维拉斯在街道上已经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冲突,导致众议院中更多的卡波基斯迪亚斯一党的拥护者惊恐地逃到纳夫普利亚。1831年12月23日,大约一千两百名鲁米利亚人和政府的军队展开了一场大战。在这场战斗中,由于没有充足的弹药和炮火,鲁米利亚人被击退,随后被迫从城里撤兵。在被政府驱逐后,扬尼斯·科莱提斯现在决定和鲁米利亚人共命运。在六十多名代表和几位更高层的领导人的陪同下,扬尼斯·科莱提斯前往地峡。在迈加拉,鲁米利亚人重新聚集力量,决心成立一个临时政府来反对纳夫普利亚的政府。与此同时,鲁米利亚人和伊兹拉岛民展开谈判。扬尼斯·科莱提斯、安德烈亚斯·泽米斯和乔治斯·昆图里奥特斯都当选为政府委员会成员,而从伊兹拉岛来的亚历山德罗斯·马夫罗科达托斯则当选为国务卿。希腊再次被一分为二,陷入内战的恐怖威胁中。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各大国又开始对希腊事务虎视眈眈。1831年9月26日,一个会议在伦敦再次召开并出台了一项草案。在这项草案中,由辉格党掌权的英国对从阿尔塔至沃洛的边界做出让步,同时命令希腊居民们支持政府,帮助政府压制伊兹拉岛民的嚣张气焰。直到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去世后,这份草案才出台。草案认可了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的大部分要求,而这样试图在伦敦的委员会会议室里插手希腊内部事务的做法显然十分愚笨。在希腊,事态发展迅速。当第二份草案被送去用于修正先前的第一份时,已经为时已晚。

现在两个政府针锋相对。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不可能通过承认其中一个并认为另一个是革命的和非法的就能得到解决。在危急关头,斯特拉特福德·坎宁抵达纳夫普利亚。在前往君士坦丁堡的途中,斯特拉特福德·坎宁试图通过促使双方和解来解决这个困难。在俄法代表的支持下,斯特拉特福德·坎宁向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建议宣布大赦,并召开新的议会,让伊兹拉岛和迈加拉的代表都来参加。然而,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已经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肯做出让步。在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看来,只要有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尼基塔斯·斯塔马泰洛普洛斯及跟他一派的另一些摩里亚首领们的帮助,他就可以对付扬尼斯·科莱提斯和鲁米利亚人。此外,只要扬尼斯·科莱提斯和鲁米利亚人绝对服从他,他就心满意足了。现在斯特拉特福德·坎宁和各国代表们开始怀疑正义站在了反对派这头,而不是站在政府这边,于是他将这个结论通过电报发给伦敦[1]。然而,与此同时,1832年2月24日,伦敦会议于1832年1月7日签署的另一项协议公布,确认了第一项协议包含的条款,并命令列强代表们承认在阿尔戈斯会议中建立的政府。代表们尽管不情愿,却不得不接受命令。在列强代表们的支持下,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颁布了一项声明,承诺赦免所有愿意归顺政府的人[2]。与在迈加拉议会一样,伊兹拉岛民对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政府持决不妥协的敌对态度。对此,上将们威胁称,如果他们拒绝接受赦免,将会产生严重后果。然而,威胁和承诺都是徒劳的。1832年3月11日,有消息传到纳夫普利亚称,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的二儿子,年轻的奥托·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王子[3]被选为希腊国王,称奥托一世。人们希望用这件事结束内乱,但并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相反,它产生了和预期截然相反的效果。由于每一方都急于在新国王到来时占据主动权,从而在他那获取更大的利益,于是各方都加倍努力地驱赶和打击对手。接到国王产生的通知,迈加拉议会答复说,除非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离开这个国家,否则无论国王是谁,他们都不会放下武器。为了让他们的话更有威严,迈加拉议会采取了公开的敌对行动。占领勒班陀后,迈加拉议会围困了萨洛纳城堡,随后又在德尔菲袭击了梅塔克萨斯,并掠夺了阿拉霍瓦。内战这只恶犬又一次被放了出来,劫掠、残害着这个伟大的国家。那些可怜的农民刚从十年战争的痛苦中恢复过来。他们咒骂着所谓的自由,因为对他们来说,自由只不过是错误和苦难,而他们对“宪法”的了解仅仅是与抢劫和暴力相关的事物。这些农民们祈祷外国国王带着他的外国军队迅速赶来,将他们从那些自封的领导人的暴政中解救出来。

竞争各方的力量并不平等。此外,既然这是对力量的考验,那么显然,扬尼斯·科莱提斯很可能会占上风。在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带来的五千人里,只有区区两千多人值得信赖。鉴于国库空虚,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不可能依靠贾维拉斯等唯利是图的首领的所谓“忠心”。安德烈亚斯·泽米斯还没有宣布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将决定阿加亚和阿尔卡迪亚的忠诚。此外,马伊纳人袭击并占领了莫尼姆瓦夏,而麦西尼亚州人民则请求法国人来帮助他们反抗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的暴行。由于必须处理摩里亚南部的问题,政府的力量有所分散。政府既不被信任,同时也不信任别人,因此在诸如此类的危机事务中,政府没有能力提供帮助或建议,似乎好像要向全世界宣告政府的软弱无能。政府意识到,为了安抚马伊纳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释放马夫罗迈克尔斯族人,向他们做出承诺,让动荡不安的部落重新恢复秩序。拥挤的纳夫普里亚会议厅,关于战争的谣言满天飞。在针对未来的宪法辩论时,议会遭到绝对的蔑视。

与此同时,国王即将到来。截至目前,在所有这些相互冲突的派系引起的混乱中,并没有人代表国王的权威。由于他还没有成年,而关于摄政的问题又迫在眉睫,亟待解决,因此在国家目前的情况下,最好和最安全的计划无疑是任命一个摄政委员会,公平地代表各方。然而,各个敌对派别的目标都是不希望权力分割旁落,宁愿使国家陷入战争,也不愿放弃一丝利益。纳夫普利亚的代表们明确发出了发起敌对行动的信号,同时推选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为摄政王。

鲁米利亚一派认为,摄政王的推选意味着即使奥托·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来了,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依然能作为摄政王掌握实权。为了阻止这种情况发生,扬尼斯·科莱提斯决定不顾一切立即入侵摩里亚半岛,并迫使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辞职。1832年4月6日,扬尼斯·科莱提斯率领一支政府军无力抵抗的部队穿过地峡。1832年4月7日,扬尼斯·科莱提斯进入阿尔戈斯。在那里,扬尼斯·科莱提斯发表了一份公告,表明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将1831年12月被卡波基斯迪亚斯派吓跑的代表们护送回来。1832年4月8日,扬尼斯·科莱提斯胜利向纳夫普利亚进发,却遇上了阻碍。列强代表们已经先一步登陆并占领了城门。现在他们拦住了扬尼斯·科莱提斯,要求停战几个小时来协商扬尼斯·科莱提斯进军摩里亚半岛的问题。于是扬尼斯·科莱提斯在普罗尼亚近郊驻扎下来。

奥托·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王子

幸运的是,伦敦会议签署日期为1832年3月7日的议定书最终于1832年3月6日送达希腊政府。这份议定书详述了斯特拉特福德·坎宁在1831年12月28日备忘录中的提议。为了维持和平,同盟部队现在奉命实施干预,并根据斯特拉特福德·坎宁在备忘录中提出的建议展开谈判,而政府将得到其武力支持。

现在列强常驻代表宣布扶持一个能够代表各方各派的综合政府,并将这一决定提交给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他既不能抗拒列强的意志,也不能在一个由扬尼斯·科莱提斯担当主要力量的政府中获得任何真正的地位,于是辞了职。1832年3月7日,阿戈斯蒂诺·卡波基斯迪亚斯带着哥哥扬尼斯·安东尼奥斯·卡波基斯迪亚斯总统的尸体黯然离开了这个国家。

参议院再次介入,并且在与列强常驻代表协商后成立了一个管理委员会。扬尼斯·科莱提斯也位列其中。然而,由于其他四名成员无处不在的敌视,扬尼斯·科莱提斯坚信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继续参与政府事务。为了强调自己的意见,扬尼斯·科莱提斯扬言要召集其余部队在普罗尼亚会合。列强代表们意识到扬尼斯·科莱提斯的反对是合理的。为了避免敌对双方看起来一触即发的战争,列强代表们说服参议院重组委员会。最终委员会由七名成员组成,而其中四人是扬尼斯·科莱提斯的党羽。

现在扬尼斯·科莱提斯酝酿已久的目的已经达成。在众人看来,扬尼斯·科莱提斯已经是希腊真正的统治者。起初扬尼斯·科莱提斯是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医生。在腐败的约阿尼纳的宫廷里,扬尼斯·科莱提斯学会了政治活动中所有的卑劣技巧。扬尼斯·科莱提斯诡计多端,令人真假难辨。在反复无常的希腊人中,他那严肃而沉默寡言的行事风格赋予他智慧的美名,而这种美名并不是完全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在作为国家首脑的职业生涯开端,扬尼斯·科莱提斯遇到的困难会令即使更聪慧的人都感到绝望。扬尼斯·科莱提斯很快发现,参议院中大多数是卡波基斯迪亚斯派。因此尽管他们同意了自己对委员会人员的要求,但在扬尼斯·科莱提斯看来,实际上这样产生的参议院没有实权。法令必须由全体成员签字才能生效。如果委员会中有三人反对,则法令无效。任何交易都必须有五人在场,否则不能成交。众所周知,委员会中有三名成员对扬尼斯·科莱提斯怀有敌意。这种安排显然会导致扬尼斯·科莱提斯完全没有权力,而实际上也使委员会本身成了一场闹剧。

在这种情况下,新政府几乎不比旧政府强多少。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没落党派的所有支持者、大多数参议员、众多有权有势的摩里亚首领,包括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尼基塔斯·斯塔马泰洛普洛斯和罗恩格斯,以及大量富有的大主教,全都反对这个新政府。他们原本就担心自己的财产安全,现在又受到一群疯狂的雇佣军的威胁。这些雇佣军将扬尼斯·科莱提斯推上权力的宝座。此外,卡纳利斯和安德鲁斯下属的中队也相互敌对。更重要的是,由于嫉妒法国人同扬尼斯·科莱提斯的关系,英国和俄罗斯帝国代表开始支持反对党派。

扬尼斯·科莱提斯当初夺取权力的工具现在却导致了他的毁灭。眼下最紧迫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摆脱扬尼斯·科莱提斯带进摩里亚的那些士兵。这些士兵有七八千人,都住在摩里亚岛民的房子里。他们每多待一天,摩里亚岛民对扬尼斯·科莱提斯统治的不满就加剧一些。然而,由于没有钱支付拖欠已久的津贴,扬尼斯·科莱提斯无法诱使他们再次穿越地峡返回。在佩特雷及纳夫普利亚境内都出现了公开叛乱的迹象。这种极端情况下,扬尼斯·科莱提斯不得不请法国人来帮忙。1832年5月20日,在科比特将军的领导下,有一千两百人进入纳夫普利亚,占领了伊奇卡来和帕拉米蒂城堡。然而,在佩特雷,人们早已经预料到他们会来。在法国人还没到的时候,贾维拉斯就进入了这个城镇,告诉居民们政府已经将他们出卖给外国人,于是人们纷纷行动起来准备抵御外敌。当法国人抵达时,发现佩特雷早有防备,因此并没有试图武力争夺。扬尼斯·科莱提斯随后派来的一支部队与贾维拉斯的部队关系不错,于是他们一起占据着佩特雷,等待奥托·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的到来。

新的国民议会定于1832年4月30日召开,但遭到各列强反对。他们认为考虑到新国王马上要来,应该推迟会议等待。无论是民选的还是自愿的各方代表都从各地来到指定地点。这就像将一大堆易燃物堆在一起,容易引发一场大火灾。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有法国势力入侵,这令无权政党越来越愤怒,而政府却似乎从中获益。伯罗奔尼撒人对鲁米利亚人日益增长的仇恨本身就足以点燃内战。战争一触即发。

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拒绝与国会有任何牵扯。像现代的阿喀琉斯[4]一样,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待在卡里塞纳要塞郁郁寡欢。由于并不信任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扬尼斯·科莱特斯派格里瓦斯和他的鲁米利亚部队从阿尔戈斯进入摩里亚内部的莱昂达里和法纳瑞地区。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深知这一行动是针对他的。格里瓦斯的队伍主要由阿尔巴尼亚穆斯林组成。在蹂躏这个国家的所有雇佣军中,他们是最残忍、最嗜血的。当格里瓦斯的队伍占领的黎波里时,阿卡迪亚遍地都是恐惧和绝望的哀号。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急中生智,立即向希腊人发表了一项声明,称政府是国家的对手,而议会是违宪的,因此向格里瓦斯发起战争是正义且必要的。与此同时,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号召伯罗奔尼撒人武装起来,帮助他驱逐格里瓦斯的军队。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的号召很快得到响应。摩里亚半岛的首领们齐聚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的麾下,帮他驱逐那些可恶的雇佣军。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向的黎波里进军,而尼基塔斯·斯塔马泰洛普洛斯则召集了麦西尼亚州民众,一起同马伊纳人作战。扬尼斯·科莱提斯努力采取措施镇压叛乱。然而,在这场危机中,安德烈亚斯·泽米斯和政府委员会中的卡波基斯迪亚斯派其他成员都退却了,因此执政官被剥夺了所有宪法权利。现在到处是无政府状态。阿尔戈斯议会开始核证当时政府的权力,而参议院则指控这个政府是非法和违宪的。这位无能的长官完全依赖不可靠的雇佣军支持,而这些雇佣军对他的支持只不过是掠夺摩里亚半岛的借口。政府做出最后一次几乎无效的抵抗,发布了一项抗击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的命令,由仅存的四名成员签署。作为回应,一群骑兵突袭了阿尔戈斯。由于贪生怕死,众议院的人又一次逃跑,躲进了纳夫普利亚城里。

在这个关键时刻,伦敦会议传来消息。会议做出重大决定,承诺最终会解决希腊问题。正如前面提到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的二儿子奥托·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已经被授予希腊王位。年轻被视为一种优势。当时奥托·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大约十七岁,这会使他更容易适应这个将要治理的国家的情况。在替儿子接受王位时,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坚持对之前的草案做出一些修改,而他的大部分要求都得到满足。根据1831年9月26日的协议,将边界扩展到阿尔塔——沃洛线以外的做法确实遭到拒绝,而将克里特岛囊括在新王国内的提议也被驳斥。然而,奥托·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是国王,而不是希腊的“君主”,何况他能保证带来足够的借款,从而使新政府的开端不受资金匮乏的阻碍。此外,为了维持秩序,列强的联合军队和法国军队也都听令于摄政王[5]。

1832年5月7日,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与列强签署了这个条约。当这个消息传到希腊时,正是参议院各位成员从阿尔戈斯逃到纳夫普利亚的时候。列强代表要求政府解散参议院,因为如今参议院有百害而无一利。然而,政府既不愿意也不能同意。参议院声称,为了确认新国王的当选,必须举行会议,因而拒绝解散。由于法国军队不准参议院进入纳夫普利亚,这些成员就占据了普罗尼亚郊区的一所房子,在那里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讨论着宪法,准备向国王奥托一世发表演说。1832年8月22日,格里西奥蒂斯带着他的雇佣兵来到这所位于普罗尼亚郊区的房子,嚷嚷着索要被拖欠的津贴。当他搞清楚政府根本没有钱来满足他的要求时,格里西奥蒂斯带领部下四处行动,带走了总督诺塔拉斯和另外几个富有的人,将他们带到自己在阿尔戈斯的营地,声称只有在付给他十一万皮亚斯特的赎金后才肯放人。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

1832年8月18日,曾经担任管理委员会成员的德米特里乌斯·希普西兰蒂去世了。这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地位。亚历山德罗斯·马夫罗科达托斯、特里库皮斯和另外一两个人试图促成双方和解,但没有成功。随着内战愈演愈烈,塞奥佐罗斯·科洛科特罗尼斯伯爵的力量也与日俱增。摩里亚半岛上所有人都站在他这边,而格里瓦斯在的黎波里的处境非常艰难。在南方,马伊纳人凭借自己的力量掠夺,而尼基塔斯·斯塔马泰洛普洛斯正设法让他们听从命令。在北方,科莱基斯人正与鲁米利亚人作战。卡拉塔萨斯稳占了科林斯,而贾维拉斯依然掌控着佩特雷和周边地区。战火已经越过科林斯湾。而在希腊东部,敌对双方已经联合起来,沿地峡行进,准备进攻伯罗奔尼撒。整个希腊只有纳夫普利亚在法国驻军的保护下享受着美好的和平。

1832年8月5日,在一片混乱中,斯特拉特福德·坎宁从君士坦丁堡带来一份已经得到土耳其宫廷同意的各大国在伦敦商定的议定书。奥斯曼帝国政府已经接受了希腊边界的扩展,并同意在1832年12月月底前撤出割让的地区,条件是在这之前希腊付清约定的赔偿。与此同时,议定书针对撤离及两国未来关系的一些问题也做出了安排。现在,列强代表宣布《伦敦条约》的目标已经达成,而希腊问题也得到最终解决[6]。

注解:

[1] 冯·普罗克施-奥斯滕男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希腊发展史》,第2卷,第475页等。——原注

[2] 冯·普罗克施-奥斯滕男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希腊发展史》,第12卷,附录第13页,第19页。——原注

[3] 奥托·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王子:即希腊国王奥托一世(otto i of greece,1815—1867),巴伐利亚王子,1832年被选为近代希腊王国的首任国王。

[4] 阿喀琉斯是特洛伊战争中名震天下的希腊英雄,儿时由于被母亲放入冥河,从此刀枪不入。

[5] 冯·普罗克施-奥斯滕男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希腊发展史》,第12卷,附录第30页。——原注

[6] 冯·普罗克施-奥斯滕男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希腊发展史》,第2卷,第506页。——原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