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戊二、详示(分四)

己一、见佛无住(分二)

庚一、见身无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住心无住’这一科分二小科,戊一、略明就是第十九分,经文说:行布施而不住相,就是‘住心无住’,与前面第四分者同。戊二、详示,就是详细的开示。‘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身相叫做‘色身’,他是属于色法,属于色尘,是眼睛能看得见的。眼睛所对的境界叫做‘色尘’,故名之为‘色身’。这个地方有‘具足’这二个字,他就是完全圆满的意思。完全的色身,圆满的色身,就是指佛的报身。前面经文上‘可以身相见如来不?’那是指应化身,还有一句‘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那还是指应化身,那个身相就是丈六金身。到了第二十分,这个‘色身’是个‘总相’。‘色身具足’就是很圆满,这是指报身佛的身相。佛有三身,应身、报身、法身。现在解释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这段经文的‘如来’是指法身佛。释迦佛问:‘须菩提!你意下以为怎样?你想要见到法身佛,是否可以依著具足圆满身相的报身佛见到呢?’。‘不也,世尊!’须菩提回答说:‘那是不可以的,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这个‘如来’,是指法身如来。法身如来,他是无相,不能依著报身佛的‘具足色身’上见,报身佛的身相虽圆满具足,但他还是个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又怎能在报身佛圆满的身相上见到‘真如理体’的无相‘法身’呢?这下面,须菩提自己再加以解释,‘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金刚经上的三连句,就是‘三谛’的道理。须菩提尊者,从第十四分起,他就‘深解义趣’了,他自己很了解这‘三谛’的道理,也很能替佛说这‘三谛’的道理。因为佛说的‘具足色身’,就是圆满具足的这个报身,这还是有个相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报身也是因缘生法。报身又从那里来的呢?这是释迦佛在无量的‘阿僧祇劫’努力修因修来的。这还是无量因缘所生出来的,因缘生法,无有自性,当体即空,所以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当体就是空无自性的。‘是名具足色身’。你能悟到这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当体即空,你就能悟到‘中谛’的法身了。法身‘空有不二’,‘即空即有,非空非有’,这才是‘名具足色身’。下面佛再接著问。

庚二、见相无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菩提!你意下以为怎么样呢?‘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前面所讲的‘诸相’是指‘三十二相’的应身佛。这地方的‘具足诸相’,是指报身之相,这地方为什么加了‘具足’二个字呢?因为报身佛的相,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好有无量庄严,都是用‘无量’二字来形容的,所以叫做‘具足诸相’。前面‘具足色身’是报身佛的‘总相’,这第二段经文的‘具足诸相’是‘别相’,就以他头上的肉髻顶相来说,也是有无量相,无量的好;眉间的白毫相,也有无量相,无量好,这叫‘具足诸相’。佛的随形好,都是无量好,无量庄严的。释迦佛问须菩提:‘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是否可以在报身佛种种差别的‘具足诸相’之随形好上见到法身如来否?‘不也,世尊!’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啊!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这个‘如来’是指法身如来。法身如来无相,不应以报身佛的‘具足诸相’上来见到法身佛的。‘具足诸相’是对报身佛的身相上说的。报身佛的相好、庄严,是圆满具足;在法身佛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是真空湛寂的无相法身,所以说‘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道理是跟前面一样的,这里只不过是推广,再重说一遍而已。这就是叫你在修行上,对‘总相’不可以执著,对‘别相’也不可以执著。一执著,你就证不到法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须菩提自己再加以解释,‘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中间略掉‘诸相’二个字。下面还是添上,‘是名诸相具足’。这是解释‘三谛’的道理,这个‘诸相具足’他是因缘生法,报身佛那么多的相好,是从那里来的呢?这完全是释迦佛在行菩萨道的因地中,修因,修无量功德累积而成的。他是由无量修因的因缘所集成。因缘生法,当体即空——‘即非诸相具足。’当体即空才能含摄无量修因功德,能悟到这个中谛‘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道理,那就是‘名为诸相具足’。

这段经文是推广前面‘住心无住’的道理。你见了佛的‘总相’,不要住相,你一住相,就变成‘执著’了。所以你对应化身佛,报身佛都不应执著,乃至见了报身佛的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好有无量庄严,你还是不要执著。这样你的真心就安住了,就能安住在如如不动,不取著于相的‘般若妙慧’上。你一著了应身佛的相,报身佛的相,这一著相,就如古德所讲的:‘但有一些些,便有一些些。’何以故?因为你心里头,住著了报身佛的相,这个相就会变成了一个‘尘境’这道理很微细。因为你的真心一著相,你的心就不能清净无染,佛法难学就在这里。好不容易引导众生来信佛,来拜佛;有的众生还不肯来,能来了就表示他有善根,来拜佛他看到泥塑木雕庄严的佛相,虽是个假相,但是众生他是执著的,他看到庄严的佛相,他才肯拜。因为他初信佛法,所以你要再进一步的引导他认识佛理。佛有三个身,都不是那个泥塑木雕的那个佛身。佛的应化身有三十二相,我们善根不够,业障深重,没有跟佛同时出世,没有看见出世在印度国的应化身佛,像须菩提他是看到了,看到了,你不能著相,一著相,你就证不到清净法身了。清净法身是离一切相,无所执著才证到的。小乘人回小向大,就像须菩提已证了阿罗汉以后,又再修学大乘的菩萨道,学大乘菩萨行。一个修大乘行的人,不断的用功修行,具到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贤位的菩萨,他看佛的报身相,还是看不太清晰,登了初地菩萨位以后,所看见的报身佛的相才能看得比较清楚。初地菩萨虽看见了,但只看了一部份,于是到了二地、三地,随你证入地位的升高,就一分一分的明朗,乃至你证到了等觉菩萨位,你所见到的报身佛的相好,就圆满了。所以说,报身佛是为了菩萨而示现,为他们说法的。你著了报身佛的相,你自己的清净法身,还是不能证得的。法身佛在那里呢?法身佛不在心外面,应身佛在心外,报身佛也在心外;应身佛显现在凡夫与二乘人的心外面,应化身佛是心外面之相。报身佛他是个心外之相,他是在菩萨位的心外显现。那么法身佛呢?法身佛不在心外,如果在心外,你就不能证到清净法身了,法身佛是在自己的心内。要怎样才能够证得到他呢?法身佛是个理体,人人本具,各各不无;我们虽然流转生死,但我们的法身无欠无缺。为什么不能证得呢?因为给烦恼无明障蔽了。现在烦恼无明都把他‘空’得干干净净了,法身自然显现出来。显现出来你就成佛了,就证到法身了。这个法身不是从外头来的,这是要从你自己的内心去发现的。

这第二十分是讲‘住心无住’,十九分教我们把‘内心’的‘住相’空得干干净净,用‘三心不可得’的‘心’去行布施。这第二十分教我们‘见相无住’,你见到佛的色身,见到佛的相好,你不要执著,执著了还是妄想,那你的真心就不能安住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