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3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第一欢喜地

卷第三十五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第二离垢地

卷第三十五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第三发光地

卷第三十六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第四焰慧地

卷第三十六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第五难胜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十三)

目 录

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第一欢喜地..................................一

卷第三十五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第二离垢地..................................九一

卷第三十五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第三发光地..................................一四○

卷第三十六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第四焰慧地..................................一七七

卷第三十六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第五难胜地..................................二○八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欢喜地

华严经有三十九品,八十一卷,我现在所讲的是经内的第二十六品——十地品。为什么叫十地品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一切万物也是依地而生,依地而长,依地而成,依地而住,依地而得到解脱。

地内又有种种的宝藏,种种贵重的物质,所以人们才能在地下发掘出金矿、钻石矿、银矿、铜矿、铁矿等等的矿产。

十地品内也有一切的矿,如佛的矿、菩萨的矿、声闻的矿、缘觉的矿、天上的矿、人间的矿、畜生的矿、饿鬼的矿、地狱的矿。十法界,每界在地下都有这种矿,只是人们不知去发掘,如知道去发掘,就能得到种种的成果。所以说一切万物因地而生,因地而增长,因地而成熟,因地而安住,因地而得到解脱。

十地法门包括一切的法门,与一切的法门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如要修行菩萨道,就必须因地而生起菩萨道。我们如要增长菩萨道,就要藉十地法门来增长。我们如要成熟菩萨道,也要藉十地法门来成熟。我们如要得到解脱菩萨道,更要依持十地的法门来修行,才能得到解脱的菩萨道。

这种十地法门在华严品中是第二十六品,现在讲的祇是第二十六品的第一部分,因之叫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尔时世尊。在他化自在天王宫摩尼宝藏殿。与大菩萨众俱。其诸菩萨。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悉从他方世界来集。住一切菩萨智所住境。入一切如来智所入处。勤行不息。善能示现种种神通。诸所作事。教化调伏一切众生而不失时。为成菩萨一切大愿。于一切世。一切劫。一切刹。勤修诸行。无暂懈息。具足菩萨福智助道。普益众生而恒不匮。到一切菩萨智慧方便究竟彼岸。

金刚幢菩萨说完了十回向品之后,还未说十地品之前。这时释迦牟尼佛正在天上的他化自在天王宫里。他化自在天王宫的意思,是能以他人的快乐视同自己的快乐,很任运自在于天王的宫殿里。这座宫殿是用摩尼宝藏所造成,同时还有许多菩萨中的大菩萨俱在。大菩萨就是老菩萨,言其有相当的道德,有相当的智慧,有相当的修行。众俱是形容很多很多的,不是少数,是无量无边那么多的菩萨在一起。这些大菩萨们,他们都已能对这无上正等正觉不退转了。念不退于无上正等正觉,行不退于无上正等正觉,位也不退于无上正等正觉。三不退:即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

无上正等正觉:正觉——菩萨和二乘人都修得了正觉。但二乘人未得到正等,所以不能觉他,只是正觉而已。菩萨不但能自觉,还能觉他。菩萨得到了正觉,又能修正等于佛的法门,所以叫正等。可是还没有到无上,就是还有上士,菩萨又称为有上士,因为上面还有佛。你们各位想一想:做人并不是自己以为了不起,自认为到了如何的程度,就真像是那么一回事的。一切的成就,是要别人来公认才算是真的成就。二乘人修得正觉,能自觉,不能觉他,也没得到正等,所以只能说正觉。菩萨修得了正觉,能自觉、能觉他,又能等觉。等于佛的觉悟,与佛差不多一样,这叫正等,可是还未能无上。佛是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又能正等,而且又能得到无上,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些大菩萨虽然还没有完全得到无上,但绝不会退转了,退转于二乘,将来一定会成佛的。

这些大菩萨并不是这个娑婆世界的,他们都是从十方无量微尘数那么多的世界而来此集会。他们都已修得菩萨的智慧,达到菩萨所住的境界。他们不但已住于菩萨的境界,就连佛的智慧也有了。佛所知道的一切,他们也都知道,不过所知没有佛那样深切。佛智慧所证得的境界,他们也将近证得。因为他们都能勇猛精进,勤修菩萨道而从不休息,且能以种种的智慧,显现种种的神通。他们所行所作,都本着菩萨的职责——教化众生,调伏众生,令一切的众生都能早成佛道。

教化众生、调伏众生要知道把握时机,就是刚好对着机缘,如果不对机,不是应该对他说法的时候你去对他说,不应该教化他的时候,你去教化他。时机未成熟时,不但不能令他接受,反而使他害怕,令他狐疑不信,令他永远不想再听佛法了,这就是失时,失去了机宜。菩萨教化众生,就能恰到好处,把握着最恰当的时机。譬如农夫种地,他知道在该下种的时候才播下种子,如果在不该下种的时候下种,那就不会生长,岂不是白费工夫,浪费时间?菩萨教化众生,就如农夫下种,知道何时可为众生下种,他就乘时为众生播下菩提种子,就来开发他的心地,教他发菩提心。给他种下菩提种子,令他一点点的生长,一点点的成熟,一点点的得到解脱,这便是不失时。所以我们要教化人时,最要紧的,就是应该知道而不失时。失去时机,就不对机了。

大菩萨们为了成就修菩萨道时所发的大愿心,在所有的世界里,在无量无量劫长的时间里,在所有诸佛的刹土里,都是非常勤谨而勇猛精进的修行菩萨所有的行门,从不稍为懒惰,也不休息。故能具足菩萨的福德和智慧来帮助自己修道。菩萨不只自己修行,还要时时刻刻不忘记普益众生,时时不疲倦,不懒惰,不论何时也不说不行菩萨道,不利益众生。故能到达一切菩萨的智慧,和知道运用一切的方便,而得到最高的果位,进入清净的涅槃彼岸,证得常乐我净的快乐。

示入生死及以涅槃。而不废舍修菩萨行。善入一切菩萨禅定解脱三昧。三摩钵底。神通明智。诸所施为皆得自在。获一切菩萨自在神力。于一念顷无所动作。悉能往诣一切如来道场众会为众上首。请佛说法。护持诸佛正法之轮。以广大心。供养承事一切诸佛。常勤修习一切菩萨所行事业。其身普现一切世间。其音普及十方法界。心智无碍。普见三世一切菩萨所有功德。悉已修行而得圆满。于不可说劫。说不能尽。

修行菩萨道的菩萨,他是生死自由,他是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的。他的一切都为了示现;示现种种的生,示现种种的死,示现各种的众生,示现各种有情的身体,上自天、人、阿修罗,下至地狱、饿鬼、畜生,每一道内菩萨都去示现生死。示现种种的生,度种种众生,令其发菩提心。示现种种的死,令一切众生明白生死的痛苦,所以菩萨才示现入生死的境界。又菩萨示现如何生,如何死的各种生死痛苦,以用来教化众生。然后又示现修苦行,令众生知道如何变化生死入于涅槃。

菩萨如此在每类众生中行菩萨道,而并未废舍修菩萨行。不管在那类众生中,他都行菩萨道利益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发大菩提心。他善于证得菩萨所修行的禅定、菩萨所修行的解脱、菩萨所修行的正定正受,三摩钵底等。并且明白一切的智慧及三明六通的妙用。三明是——天眼明、天耳明、宿命明或者是漏尽明。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菩萨的一切作为,都能任运自在。他示现生死、涅槃,及示现修菩萨道,时时都可得到一切菩萨所有任运自在的神通妙用力量。在一念之间,不需要有何动作。如果你见他在走路,其实他正周遍十方。如果你见他在吃饭,他的神通已入了一切如来的道场。如果你见他正在睡觉,他却已化身到了其他诸佛的国土。如果你见他坐在那儿,一事未做,可是他已化身到无量无边的诸佛国土内教化众生去了。所以菩萨的一切表现,绝不是我们可随便定论的。诸位千万不要用凡夫的眼光错认菩萨,菩萨也不可能随便冒充。他随时随地可以去朝觐十方诸佛、礼拜十方诸佛、供养十方诸佛。他随时都在观察十方的众生,如有任何灾难,需人救济帮助时,他就会化身去拯救、度化。所以菩萨能到达一切如来的道场众会,而为上首,为一切法会中大众之领袖。请佛说法,佛说法,需要有人出来请法,如不请,佛是不说法的。请法的人,右绕三匝,佛才说法,就是转大*轮。菩萨他到处护持诸佛的众会道场,转正*轮,这不是件平常的事,任何地方转正*轮时,都是惊天动地的,护法诸天,及诸大菩萨都会莅临护持和听法的。我们金山圣寺在美国是经常转正*轮,可惜无人认识,譬如三藩市久旱不雨,我们一求,就下雨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正法,转正*轮的感应。不只人需要诸佛的护持,诸佛也需要诸菩萨护持。

菩萨以广大的真心,供养诸佛,仰承诸佛的教言,去度化众生,并且恒长不断的修习菩萨所应作的事业。他的身体普遍现到十方一切的世界,同时其音声也普及到十方法界。他们的心和智慧也已达到了圆融无碍,都能普遍见到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世的一切菩萨所有的功德。所有一切菩萨具有的功德,他们也都修行圆满了。这些菩萨们的修行功德,神通妙用,在漫长的时劫里,说都说不完。

其名曰。金刚藏菩萨。宝藏菩萨。莲华藏菩萨。德藏菩萨。莲华德藏菩萨。日藏菩萨。苏利耶藏菩萨。无垢月藏菩萨。于一切国土普现庄严藏菩萨。毗卢遮那智藏菩萨。妙德藏菩萨。栴檀德藏菩萨。华德藏菩萨。俱苏摩德藏菩萨。优钵罗德藏菩萨。天德藏菩萨。福德藏菩萨。无碍清净智德藏菩萨。功德藏菩萨。那罗延德藏菩萨。无垢藏菩萨。离垢藏菩萨。种种辩才庄严藏菩萨。大光明网藏菩萨。净威德光明王藏菩萨。金庄严大功德光明王藏菩萨。一切相庄严净德藏菩萨。金刚焰德相庄严藏菩萨。光明焰藏菩萨。星宿王光照藏菩萨。虚空无碍智藏菩萨。妙音无碍藏菩萨。陀罗尼功德持一切众生愿藏菩萨。海庄严藏菩萨。须弥德藏菩萨。净一切功德藏菩萨。如来藏菩萨。佛德藏菩萨。解脱月菩萨。如是等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诸菩萨摩诃萨众。金刚藏菩萨而为上首。

在这个法会中的诸位菩萨,他们的名号,都是以修行证得的功德而为名号的。所以我们口诵菩萨的名号,心内思惟,就明白了这位菩萨的圣号,就是他德行的代表。在会的菩萨,是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想、不可衡量,说也说不能尽这样多的大菩萨众在一起。金刚藏菩萨是这些大菩萨中的上首——就是众菩萨中的领袖。

尔时金刚藏菩萨承佛神力。入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即时十方各过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外。各有十亿佛刹微尘数诸佛。同名金刚藏而现其前。作如是言。善哉。善哉。金刚藏。乃能入是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善男子。此是十方各十亿佛刹微尘数诸佛。共加于汝。以毗卢遮那如来应正等觉本愿力故。威神力故。亦是汝胜智力故。欲令汝为一切菩萨说不思议诸佛法光明故。所谓令入智地故。摄一切善根故。善拣择一切佛法故。

这时,金刚藏菩萨仰承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威神之力的缘故,入大菩萨的大智慧、大光明的正定正受中。入了这三昧(正定)后,一切的境界都现前了。立刻在十方各过去亿佛刹微尘数那样多世界以外的佛刹,各有十亿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诸佛,同样都名金刚藏菩萨一齐出现在这位金刚藏菩萨之前,对金刚藏菩萨这样说:好啊!金刚藏菩萨!你真好啊!你能入于这种大菩萨的大智慧、大光明的正定正受。善男子!这是十方佛刹微尘数的诸佛,共同加被于你,使你能入此三昧。

以这位毗卢遮那如来

——

遍满一切处无上正等正觉的佛,以他本来愿力的缘故,加被于你。更以他的威德神通力量来加被你,令你能入此正定。也是你自己修菩萨行得到殊胜智慧的力量,故能入这种正定。希望你为法会中的诸位菩萨宣说诸佛所说最胜智慧、光明微妙的佛法。宣说能令一切众生入智慧之地的佛法,摄一切众生所修集善根的缘故,使众生能有选择的择法眼,能明白诸佛所说法的意趣。

广知诸法故。善能说法故。无分别智清净故。一切世法不染故。出世善根清净故。得不思议智境界故。得一切智人智境界故。又令得菩萨十地始终故。如实说菩萨十地差别相故。缘念一切佛法故。修习分别无漏法故。善选择观察大智光明巧庄严故。善入决定智门故。随所住处次第显说无所畏故。得无碍辩才光明故。住大辩才地善决定故。忆念菩萨心不忘失故。成熟一切众生界故。能遍至一切处决定开悟故。

佛法不是世间的知识,不可以俗慧了解,必须深入经藏,才能求得智慧如海。佛法如大海,没有大智大慧,怎能广知诸法。单自己知道一切诸法,不能算真知,还要善能说法,说法也不是件简单的事,要善于运用一切方便、权巧的方法,宣说诸法。还要在没有分别的智慧中,才能明了一切清净的妙法。清净就可生智慧。智分四种: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一切的世间法,只要能转过来,就是不染的清净法。能转过来的办法就是改恶向善。世间法是染污的,出世间法就是不染污,清净的。能够理解出世法,修出世的善根,就可得到清净法,而得到不可思议的智慧及其境界的缘故。一切智人,就是指所有的佛。得到了诸佛的智慧,才能入智慧的境界。又令得到菩萨十地——从初地到十地的修行过程。初地是开悟,第十地是十地的终了。由初地到十地,其中种种不同的修持经历,都要明白,都要证得。修道者是初地不知二地的境界,十地不知等觉的境界。各人的境界,各自不同。修道者的工夫、法门也是各自不同的。实实在在的来解说菩萨在十地中各自修证的不同相状。因为修行的法门不同,得到的境界各异,修证的相状自然有差别。金刚藏菩萨知道、了解,所以希望他如实解说此中的差别。

缘念,就是顺着诸佛所说的佛法去思念,又可作专一讲,专一至念诸佛所说的法。修,就是修行。习,就是学习。修行也要学习,才能明白甚么是有漏法?甚么是无漏法?有漏法里有多少种有漏法,无漏法内又有多少种无漏法。一边修行,一边学习,一边研究。认真研究,详细分辨,才明白甚么是无漏法。

善选择就是善于用择法眼,以大智慧来观察诸法。有大智慧就如大光明。有智慧之光,才能善巧庄严诸佛国土。善能入于决定一切的智慧之门。很纯净的分辨一切,无所怀疑。菩萨随他的所在地,有次第的,有条不紊的,很明显的,宣说正法,而毫无畏惧。故能得到辩才无碍的大智慧。住于有大辩才的果位,就能决定诸法的善巧妙用。常常忆念诸佛菩萨的功德,而心总不忘失。就是令一切的众生,未种善根者,令种;已种善根的,令增长;已增长的,令成熟,已成熟的,令他得到解脱,这就是成熟一切众生界。故能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刹土,一切的道场会里去。决定开悟是说可得大智慧、大辩才、大寿命、大安乐。开悟一切诸法,证得一切诸法的实相。

善男子。汝当辩说此法门差别善巧法。所谓承佛神力。如来智明所加故。净自善根故。普净法界故。普摄众生故。深入法身智身故。受一切佛灌顶故。得一切世间最高大身故。超一切世间道故。清净出世善根故。满足一切智智故。

十方诸佛也来劝请称赞金刚藏菩萨说:善男子!你应该用你的无碍辩才、善巧的方法,宣说十地这种大智光明的法门和他的差别。你仰承十方诸佛威神之力、毗卢遮那佛大威神力、本师释迦牟尼佛大威神之力,和如来智慧光明加被于你的缘故。清净自己的菩提善根。普遍令法界得到清净,普遍摄受一切众生,深入一切的法身和智慧身中的缘故。接受十方三世诸佛来给你授记、灌顶、加被的缘故,得到一切世间最大的智慧,最高的法身,故能超过一切世间所有的法门道路,得清净出世的菩提善根,满足一切的智慧,也令一切的众生能得到智慧中的智慧。

尔时十方诸佛与金刚藏菩萨无能映夺身。与无碍乐说辩。与善分别清净智。与善忆念不忘力。与善决定明了慧。与至一切处开悟智。与成道自在力。与如来无所畏。与一切智人观察分别诸法门辩才智。与一切如来上妙身语意具足庄严。

这时十方诸佛给与金刚藏菩萨无能映夺身,就是加被金刚藏菩萨无上胜威德之身,如像国王处在大众之中,任何人的光辉都不能盖过他的光辉。又加被给予金刚藏菩萨,一种圆融自在乐于为众生说法的无碍辩才。又加被给予金刚藏菩萨善于分别正法的清净无为的智慧。又加被给予金刚藏菩萨善于忆念正法之名义,不异说,不忘本宗。又加被给予金刚藏菩萨种种善巧方便,能见机,能随所应,举比喻说明的断疑智慧。又加被给予金刚藏菩萨随处都能明了真谛、俗谛、中道第一义之真理的智慧。又加被给予金刚藏菩萨的十力,使令教化众生能断惑、出离烦恼、得到果位,所以说成道自在。又加被给予金刚藏菩萨大无畏的威神力。又加被给予金刚藏菩萨一切智人就是诸佛的观察,分别各种法门的无碍辩才。诸佛更加被给予金刚藏菩萨殊胜的三昧,具足了菩萨的庄严。

何以故。得此三昧法如是故。本愿所起故。善净深心故。善净智轮故。善积集助道故。善修治所作故。念其无量法器故。知其清净信解故。得无错谬总持故。法界智印善印故。

是甚么缘故金刚藏菩萨能得到诸佛的加被呢?能得此殊胜的三昧法门呢?这是他在因地所发的宿愿深重,定要证得此十地的智光三昧。也是他在因地修菩萨行时,有信乐至极的善根和清净心的缘故。其智慧清净,好像日轮能圆满普照法界,这是金刚藏菩萨的智德清净。他生生都是善根深厚,清净无为,所以能积集助道,这是金刚藏菩萨的福德。金刚藏菩萨善能调伏心,清净善根,断除烦恼习气,这是他的修治工夫。金刚藏菩萨能闻持无量的佛法,忆念不忘失,他真是难得的法器。金刚藏菩萨以他的清净智慧,令众生对佛法有深入的信心,有明确的理解。使佛法流通,众生信奉诵持,对正法的真理前后都没有疑惑,也不违背,能总一切法,持一切正法之义理,令法界众生,得奉持正法,知出离生死的因果,以如实智印可,善法印证。

尔时十方诸佛。各伸右手摩金刚藏菩萨顶。摩顶已。金刚藏菩萨从三昧起。普告一切菩萨众言。诸佛子。诸菩萨愿善决定无杂不可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遍一切佛刹。救护一切众生。为一切诸佛所护。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地。

这时十方的诸佛(十方是:上、下、东、南、西、北,及四维),都伸出右手来摩金刚藏大菩萨的头顶。佛摩顶以后,金刚藏菩萨就从定起,普遍的对法会内诸位菩萨说:各位佛的弟子!诸位菩萨所发的大愿,是用他所得到的真智慧,拣择善法而没有一点夹杂。这个愿,是菩萨所发的大愿,视之不见,可是却广大到遍满法界,他的究竟处,就像虚空一样找不着边际。菩萨救护所有的众生从不计较时间,不怕尽未来际,也不考虑是那个地方,遍至一切诸佛的刹土,因此受到十方三世诸佛的护持和忆念。他已证到过去佛、未来佛、现在佛,诸佛的智慧之地。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

诸位佛的弟子!甚么叫做菩萨中的大菩萨修集种种善根的智慧之地,和诸佛的智慧之地呢?

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

各位佛的弟子!菩萨修行菩萨行时,积聚种种善根的智慧之地,略说有十种,如要详细的说,有无量无边那么多种。是过去诸佛已说,未来诸佛将说,现在诸佛正在说。我也要如三世诸佛一样,演说菩萨这十种利益和智慧的地相和地体。

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

甚么叫十地呢?十地的名称是:第一欢喜地:菩萨修到这一地的时候,非常欢喜。第二离垢地:菩萨修到第二地时,把一切的尘垢、妄想、见惑、思惑、尘沙惑都断净了。第三发光地:因为把一切的尘劳妄想都没有了,就现出本有的智慧光明,所以叫发光地。第四焰慧地:到此地时,不只发光,而且发出智慧的火焰。第五难胜地:修行不易修到这种地位,因为不容易达到,所以叫难胜地。第六现前地:一切的智慧都现前了。第七远行地:菩萨修到此地时,能飞行变化,行动自如。第八不动地:就是不动道场,而可遍游十方的神通。第九善慧地:菩萨修得变化自如,遍游十方的神通,更得到殊胜的般若智慧。第十法云地:菩萨修行的功德,像云一样普遍荫护着一切众生。

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修行的十地法门,是三世诸佛,过去佛已经说了,未来佛应该说的,现在佛正在说的。

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何以故。此是菩萨摩诃萨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净法光明门。所谓分别演说菩萨诸地。佛子。此处不可思议。所谓诸菩萨随证智。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我不曾看见任何一个佛国土内的如来不说这十地法的道理。甚么缘故?就因为这个法,是菩萨中的大菩萨修行菩提的最上道路,也是因为十地法是修行的清净光明智慧之法。十地法是正确的、详细的演说菩萨修行十地的过程,显示一切菩萨的智慧及所知的法。各位佛的弟子!这十地的道理,是没法想像得到的。这种道理就是诸位菩萨,随着他们所修行的功德,而证得的智慧。

尔时金刚藏菩萨说此菩萨十地名已。默然而住。不复分别。是时一切菩萨众。闻菩萨十地名。不闻解释。咸生渴仰。作如是念。何因何缘。金刚藏菩萨唯说菩萨十地名而不解释。

这时金刚藏菩萨说完了菩萨修行十地法门的名字以后,就默默不开口,也不继续分别解释十地法门的义理。这时一切十方来的诸大菩萨们,听了金刚藏菩萨说完十地法门的名字,而听不到他解说其中的道理,大家都像如渴思饮似的仰望着他,等着他解释。同时也在心中生起了疑念:“是甚么因?甚么缘?令金刚藏菩萨单单只说十地法门的名字而不加解释呢?”

解脱月菩萨。知诸大众心之所念。以颂问金刚藏菩萨曰。

何故净觉人 念智功德具

说诸上妙地

有力不解释

在法会中的解脱月菩萨,他知道诸菩萨这时心中所生起的疑念,于是用偈颂向金刚藏菩萨请问说:“为什么?您这位清净觉悟的菩萨!念清净,智慧光明,一切功德都具足的菩萨。说完上妙十地法的名字后,您有能力却不为大家解说呢?”

一切咸决定 勇猛无怯弱

何故说地名 而不为开演

金刚藏菩萨!您对于一切的事理,都能明辨是非,也有决定一切的智慧。您又是一位勇猛精进修菩萨道,而无所恐惧的大菩萨,为什么只说十地的名字,而不为大家明白的解说呢?

诸地妙义趣 此众皆欲闻

其心无怯弱 愿为分别说

这十地法的每一地,一定都有很不可思议、微妙的义趣。现在此法会的大众,都想听您解说。这些大菩萨们,他们的心里也是无所恐惧,所以都很高兴的希望您分别解说这十地法给他们听。

众会悉清净 离懈怠严洁

能坚固不动 具功德智慧

如今在这道场会中的诸位大菩萨们,他们都是身心清净无浊,远离一切的尘垢,勇猛精进而不懈怠,威仪严谨,不贪名图利而廉洁,不为境界所转移,无杂染异想,菩提心永不退转或动摇。因为这些大菩萨们已具足了大功德、大智慧了。

相视咸恭敬 一切悉专仰

如蜂念好蜜 如渴思甘露

大家都非常恭敬、诚恳,而专心一意的仰望您金刚藏菩萨,来为他们解说这最微妙而殊胜的十地法。这种情况好比蜜蜂一心想做好它的蜜糖,又像人渴极了,想得一滴甘露来活命,那样的急切专一地等待着。

尔时大智无所畏金刚藏菩萨。闻说是已。欲令众会心欢喜故。为诸佛子而说颂言。

这时,这位大智慧而又无所惧怕的金刚藏菩萨,听了解脱月菩萨所说的偈颂后,想令大众法会中的诸位菩萨都生起欢喜心,也用偈颂来对诸大菩萨说。

菩萨行地事 最上诸佛本

显示分别说 第一稀有难

菩萨在因地修菩萨行时的事,就是十地中应做的事,这些事是再没有比它更高尚了。十地中所修行的,就是成佛的根本法门。如果要很明显的分别演说,那真是最上第一、最稀有、难逢难遇的。

微细难可见 离念超心地

出生佛境界 闻者悉迷惑

菩萨行微细微妙,义深理妙,不容易明白,很难思惟。要达到离念超心地,这种境界的法门,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超出一切的思虑。这时所生出的一切,都是佛的境界,如果没有相当修行功德的人是不能了解的,如果忽然听闻说此法的境界时,很容易引起人的怀疑和迷惑,何况修持不懈。

持心如金刚 深信佛胜智

知心地无我 能闻此胜法

生了疑惑是因众生没有智慧,所以对这种殊胜的法门,不会明白。如果能修持到信心如金刚般坚固,深信佛的殊胜智慧,对佛所说的言教——十地法门,理解了无我相,就能听闻信受这种殊胜的法门。

如空中彩画 如空中风相

牟尼智如是 分别甚难见

要能听到这种殊胜法,而明白受用,这法就像空中的彩画,又像风在空中的形相,要知道这都是不可思议也不可执着,有智慧者才可以具少分明白相应。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是甚深微妙,所以很难分别解说,也不容易使人明白信受。

我念佛智慧 最胜难思议

世间无能受 默然而不说

因此我念佛的智慧,真是最殊胜,不可以想像的。世间上恐怕无人能明白这种妙法,更少有人能领受佛法至理,所以我默默的不向诸位解释。

尔时。解脱月菩萨闻是说已。白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今此众会皆悉已集。善净深心。善洁思念。善修诸行。善集助道。善能亲近百千亿佛。成就无量功德善根。舍离痴惑。无有垢染。深心信解。于佛法中不随他教。善哉佛子。当承佛神力而为演说。此诸菩萨于如是等甚深之处。皆能证知。尔时。解脱月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这时解脱月菩萨听了金刚藏菩萨所说的偈颂后,对金刚藏菩萨说:您是佛的大弟子!现在聚集在这大众法会中的诸位菩萨,都已善净深心,因已修得了一切善行,连心的深处都已清净了。他们的思想和念虑也都清净。在修持上也知道怎样精进用功。也明白怎样用悲智、胜念来助他行正道。也知道增长智慧,必须亲近多佛,发愿生生见佛,受持妙法,才能成就无量善根。因为曾经亲近过百千亿佛,才成就了无量的善根,也才能把愚痴和迷惑都舍离了,更没有染污的尘垢。他们用最清净的心,虔诚地、深深地信奉理解佛法。一心学习佛法,从不轻信旁门外道的邪说。最崇高的金刚藏大菩萨!您是佛的好弟子!请您仰仗着佛的大威神力,为大众演说这佛法吧!在这法会中的诸位菩萨,对于这种甚深微妙之极的十地法,他们都能证得而明白。这时解脱月菩萨为了想重说一遍他的意思,就用偈颂的方法来表达:

愿说最安隐 菩萨无上行

分别于诸地 智净成正觉

这时解脱月菩萨说:我现在愿请金刚藏大菩萨!您来说这最好最安隐的佛法,菩萨修行的无上法门。分别解释十地的道理,令一切众生可以得到清净的智慧,将来都能成佛。

此众无诸垢 志解悉明洁

承事无量佛 能知此地义

在这大法会中的诸位菩萨,都已远离了所有的染污和尘垢,他们的志愿和理解,都已非常清净和明白。他们曾经承事供养过无量诸佛,亦能了解十地的义理。

尔时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虽此众集。善净思念。舍离愚痴及以疑惑。于甚深法不随他教。然有其余劣解众生。闻此甚深难思议事。多生疑惑。于长夜中受诸衰恼。我愍此等。是故默然。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这时金刚藏菩萨又对解脱月菩萨说:佛子!虽然在这大法会中的诸位菩萨,都已善净身心的思念,舍离了愚痴和疑惑,对于甚深微妙之法已深信无疑,也不会随旁门外道而转变。可是还有其他一些根器拙劣,不甚明白的众生,听了这种甚深微妙不可思议的大法之后,很容易生出疑惑。在愚痴无明的长夜里——看不破,放不下,得不到自在,自己苦恼自己。我因为可怜这类众生,所以默然不说。这时金刚藏菩萨唯恐大家不明白,又用偈颂说一遍:

虽此众净广智慧 甚深明利能决择

其心不动如山王 不可倾覆犹大海

金刚藏菩萨说:虽然在这道场中的诸位菩萨,都是清净没有染污,也有广大的智慧,更有甚深的般若,深心信解,抉择正邪的能力,他们的信心就如须弥山王一样,不会被外境所动摇,也像大海般没有人能把它倒过去。

有行未久解未得 随识而行不随智

闻此生疑堕恶道 我愍是等故不说

可是在这大众中,也有修行不久的初发菩提心的菩萨,他们对于理解的智慧还不够,只是跟着识分别一切境界,没有真正的智慧去认识一切的境界。识只能分别,智才能认识抉择。当他们一听到这十地的法门,恐怕会生起怀疑而不修,不信此大法,就会堕入三恶道里——饿鬼、畜生、地狱。我怜愍这些众生,所以不说。

尔时解脱月菩萨。重白金刚藏菩萨言。佛子。愿承佛神力。分别说此不思议法。此人当得如来护念而生信受。何以故。说十地时。一切菩萨法应如是。得佛护念。得护念故。于此智地能生勇猛。何以故。此是菩萨最初所行。成就一切诸佛法故。譬如书字数说。一切皆以字母为本。字母究竟。无有少分离字母者。佛子。一切佛法皆以十地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是故佛子。愿为演说。此人必为如来所护。令其信受。尔时解脱月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在这个时候,解脱月菩萨又再对金刚藏菩萨说:佛的弟子!愿求大菩萨您仰承着十方诸佛和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威德神力,很详细地分别解说这种不可思议的法门,令能听到这种法门的人,破除他的疑惑,而生信心,就会得到诸佛的护持,而生起信心的力量。甚么缘故呢?因为说十地法门的时候,一切菩萨听到这法都是这样,一定会得到诸佛的护念,因为得了诸佛的护念,听到这大智慧的十地法以后,就能生出很大的勇猛心。何以故呢?因为这个法门,是一切菩萨最初必修行的法门。修持这法门,就能成就所有诸佛所说的法。举个譬喻,好像学写字,开始就要知道每个字有一定的结构,有一定的字母(中国字有部首,英文有母音子音),有一定的写法顺序。数说,就是联合许多单字成为一个有意思的句子。字母究竟,如果你能正确地写出每个字的字母,绝不会有丝毫错误的。所有的字也没有离开字母而可以成为一个字。佛的弟子!所有诸佛所说的法,都是以十地法为基本,如果把十地法修行圆满,就可以说修行成就了,也可以得到一切的智慧。所以要请佛子您,为此法会中的诸位菩萨们演说这个法门,令听到这法的人,必定会为诸如来所护念,也令他生起信心,依教奉行。这时解脱月菩萨想再把他的意思说一遍,就说了下面的偈颂:

善哉佛子愿演说 趣入菩提诸地行

十方一切自在尊 莫不护念智根本

解脱月菩萨又称一声金刚藏菩萨说:您是佛的大弟子,希望您怜悯一切众生,为众生演说这十地法门,能使这些菩萨趣入菩提的觉道中,学习修持十地中各地的行门。十方的诸佛世尊,都是时常加持、护念这些听闻和修行十地法门的人,因为十地法是智慧的根本。

此安住智亦究竟 一切佛法所从生

譬如书数字母摄 如是佛法依于地

“此安住智”是指十地法的智,意思是说十地法的智慧,是最彻底、最正确、最圆满、最殊胜的智慧。为什么叫地呢?因为诸佛所说的法,都是从十地所生出的。譬如学写字,一定要根据字母,学作文一定要先从联字做起。一切佛法依十地为基础而生起,修学佛法也应以十地法为依据。

尔时诸大菩萨众。一时同声。向金刚藏菩萨而说颂言。

解脱月菩萨说完上面的偈颂后,这时在法会中十方无量微尘数那么多的大菩萨们,一时同声,用偈颂向金刚藏菩萨请法说:

上妙无垢智 无边分别辩

宣畅深美言 第一义相应

佛的大弟子——金刚藏菩萨!您是已证得最上微妙、离垢的清净大智慧。您的辩才也是无量无边,能分别得很详细,很有道理。现在希望您对我们宣说无上甚深的微妙道理,与第一义相应的十地法门。

念持清净行 十力集功德

辩才分别义 说此最胜地

这些菩萨都是念持清净行的人,他们修持佛的十力,积集了种种的功德,也已有分别一切义理的智慧和无碍的大辩才。就请大菩萨您,说这最殊胜的十地法门。

定戒集正心 离我慢邪见

此众无疑念 惟愿闻善说

在法会中听您解说的人,都是修定持戒清净,有正知正见的老修行者,他们已远离贡高我慢,没有邪见的思想,他们对十地法门不会有怀疑的念头,都很诚心专一的想听您宣说十地法门。

如渴思冷水 如饥念美食

如病忆良药 如蜂贪好蜜

好像人又热又渴的时候,想喝一杯冰水一样。冷:是清凉的意思。又像人饿了,想要有吃的东西来充饥。又好像人有病,就想要找到对症良药,一吃就好了。又好像蜜蜂天天采蜜,为的是希望做一窝好蜜贮藏过冬。

我等亦如是 愿闻甘露法

善哉广大智 愿说入诸地

成十力无碍 善逝一切行

在这法会中的大众,也是如同上面所说的思想一样,希望听到能解渴、能充饥、能去病、能舍离一切贪瞋等的妙法。您这位崇高有广大智慧的金刚藏菩萨!愿您说说如何进入十地的法门。因为您已成就了如佛的十力,而达到无障碍的果位,也已修证到如同佛一样的一切行门。

尔时世尊。从眉间出清净光明。名菩萨力焰明。百千阿僧祇光明以为眷属。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靡不周遍。三恶道苦皆得休息。又照一切如来众会。显现诸佛不思议力。又照十方一切世界。一切诸佛所加说法菩萨之身。作是事已。于上虚空中。成大光明云网台而住。时十方诸佛。悉亦如是。从眉间出清净光明。其光名号眷属作业。悉同于此。又亦照此娑婆世界佛及大众。并金刚藏菩萨身师子座已。于上虚空中。成大光明云网台。时光台中。以诸佛威神力故。而说颂言。

菩萨说完了上面的颂言之后,这时释迦牟尼佛从两眉的中间,放出很清净的光明这光名叫菩萨力焰明,是菩萨法力之火焰的光明。另外还有百千阿僧祇种种无量的光明,作这光明的眷属。普遍照到十方所有诸佛的世界,没有一处照不到的。遍三恶道苦皆得休息,就连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正在受苦刑的也都消灭。又照到所有诸佛的道场法会中,显现诸佛不思议力,用这种光焰显示诸佛不可思议的法力。又照到十方所有的世界中,并一切备受诸佛佛力加持而又正在说法的菩萨身上。这样照了之后,就在上面的虚空中,结成大光明云网台而停止了。这时其他十方的诸佛悉亦如是,同样从两眉中间放出清净光明,其光名号眷属作业,他的作用是作为释迦牟尼佛光明的眷属,如同他的亲属,来陪同、拥护的作用。如同世尊的光明普遍照十方世界,照到娑婆世界、佛、法会大众、金刚藏菩萨的身体及他的师子座之后,其光明在虚空中,结成一个大光明云的网台而停住。于光明台中,以释迦牟尼佛和诸佛的大威德神通的力量,而说出下面的颂言:

佛无等等如虚空 十力无量胜功德

人间最胜世中上 释师子法加于彼

佛是没有任何事物可与他比较的,就像虚空那样微妙。佛有十种力量,又有无量的殊胜功德。在人间来说,佛最殊胜,在世间上来说,他是最高尚的。凡是能说法度生者,佛力必加被于你。

佛子当承诸佛力 开此法王最胜藏

诸地广智胜妙行 以佛威神分别说

佛子!金刚藏菩萨:您应当仰承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的威神力,为大众开演法王具有最殊胜的菩萨行门。因为十地法中,各地有各地的广大智慧,各有不同的微妙修行法门,必须佛力加持,才可以详细的分别解说。

若为善逝力所加 当得法宝入其心

诸地无垢次第满 亦具如来十种力

假若你得到佛力的加持(善逝是佛的十号之一),就等于无量法宝的法门进入你的脑海中一样,演说佛法时,说得格外圆融无碍,义理分别。十地每一地都是清净无垢的,如能依着次第修行,一定可以证得圆满的果位,也会具有如同佛一样的十力。

虽住海水劫火中 堪受此法必得闻

其有生疑不信者 永不得闻如是义

虽然你住在像海水这样多、这样深,成、住、坏、空后的劫火中,也应该忍受这种劫难之苦,遇有讲十地法时,必定要听(这意思是说,宁可忍受三恶道之苦)也不被“八难”所障碍闻法),如有对十地法生疑惑而不相信的人,他是永远没有机会听到这种胜义之法。

应说诸地胜智道 入住展转次修习

从行境界法智生 利益一切众生故

金刚藏菩萨!您应该向大众解说菩萨在十地各地中得到殊胜智慧的道理。使大众能入于十地法内,辗转流通,令众生依次序渐渐修习,从修行的境界中,生出法智,超俗的智慧。希望这样可以利益法会中一切的众生。

尔时金刚藏菩萨观察十方。欲令大众增净信故。而说颂曰。

这时金刚藏菩萨观察法会中大众的因缘,希望能令大众增加清净信解心的缘故,又用偈颂说:

如来大仙道 微妙难可知

非念离诸念 求见不可得

佛就像大仙道一样。大仙道就是圣人之道。他的微妙之处,是不可想像的。当你已能离念的时候,还要更进一步的连这个离念的念头也要舍离。如果你想以声、色求见佛,以声色求见法,色见声求,那是不可能明白这十地法门的。(按:仙与仙通)

无生亦无灭 性净恒寂然

离垢聪慧人 彼智所行处

十地法门,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本有的智慧,本有的本性光明藏。它们的本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也是常常清净,因为常清净,所以是常常寂然不动。去一分染污,增一分清净。染污与清净是对待法。增加清净就是增加智慧;增加染污就是增加愚痴。有智慧就日渐上升,愚痴就日渐堕落。中国的古圣人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就是这意思。我们修行的目的,就为了开智慧,灭愚痴。世间法中最不清净,最染污的,就是男贪欢,女贪爱。都为此数所缚而不能超出,其原因就是不能学圣人转染污为清净。凡是能离开染污而恢复清净,就得到了真正的聪明智慧,才是真正聪明有智慧的圣人。诸位都是佛的弟子,都已离了一切的染污而恢复本有的清净,成为真有智慧的圣人。聪明智慧人的智慧,以及菩萨所修行的,就是这十地法门。

自性本空寂 无二亦无尽

解脱于诸趣 涅槃平等住

我们每个人的自性,本来是清净,本来甚么也没有,就因为自己背觉合尘,染苦为乐,因之增加了许多烦恼。自性虽然一个也没有,无形无相、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但也不能说没有,就如虚空,不能说没有虚空。这十地的智慧,能得清净自在的解脱,是得之于四恶趣里面。四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你如能明白十地法门,就能明白生死、涅槃自是涅槃,两者毫无关系可言。

非初非中后 非言辞所说

出过于三世 其相如虚空

十地法门的智慧,不能分为初中后的阶段来说。菩萨发心,得菩提,永不退转,亦无先后。只可智会,不能言诠。所以我(金刚藏菩萨)不愿解说。因为这种法门,超过三世一切法,它真实的形状,就如同虚空。

寂灭佛所行 言说莫能及

地行亦如是 难说难可受

这种法门是寂灭相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无味。乃是佛所行,最微妙的。如要我用言语来解释,真无法说明白。十地中所说的修行法门,就像我在前面所说的比喻一样,是不容易说明白的。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众生也不容易信奉,也不容易接受。

智起佛境界 非念离心道

非蕴界处门 智知意不及

这由智慧中生出来的境界,是佛所证得的境界。就如前面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意思。应即念离念,念而无念,即为非念,离开心里所想像的一切。这种法门也不是从修五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十二处(六根六尘)里可以得到的。是要用智慧才能了解,用意念和思想是没有法子明白的。

如空中鸟迹 难说难可示

如是十地义 心意不能了

好像鸟在空中飞行,有什么踪迹可说?有什么痕迹可表示?十地法所包含的义理,也是不能用众生的心和意念可以了解的。

慈悲及愿力 出生入地行

次第圆满心 智行非虑境

菩萨能演说十地法门,都是仰承诸佛的慈悲和愿力,出在世间来修行这十地法门,依着各地的次第,令智慧心圆满,令觉悟的菩提道成就。这是由智慧修行的法门,不是用人心思虑可明白的境界。

是境界难见 可知不可说

佛力故开演 汝等应敬受

这种境界是很难见到的,知道这法门还比较容易,如果要解释演说,就不容易了。必须仰承十方诸佛加持的力量,才能演说。你们各位菩萨能听到这法门,都应该恭敬听受这法。

如是智入行 亿劫说不尽

我今但略说 真实义无余

这种用智慧来修行的法门,就是用无量劫的时间也说不完。现在我(金刚藏菩萨)祇有拣择而略说,真实的义理是无穷无尽而无余。

一心恭敬待 我承佛力说

胜法微妙音 譬喻字相应

诸位菩萨,一心一意,恭恭敬敬的等待着,我仰承十方诸佛大威神之力,演说这微妙殊胜的法音,十地法是没有什么可相应的,惟有用字书的义理来做譬喻。

无量佛神力 咸来入我身

此处难宣示 我今说少分

无量无边诸佛,以他们神通之力,一齐加持到我的身上。因为十地法门甚深微妙,难以宣说,所以我现在就说个少分。

佛子。若有众生深种善根。善修诸行。善集助道。善供养诸佛。善集白净法。为善知识善摄。善清净深心。立广大志。生广大解。慈悲现前。为求佛智故。为得十力故。为得大无畏故。为得佛平等法故。为救一切世间故。为净大慈悲故。为得十方无余智故。为净一切佛刹无障碍故。为一念知一切三世故。为转大*轮无所畏故。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们,假设有这样的众生,已深深的种植了善根,又能修行六度万行的法门。又能修聚说明他成道的法门。又最会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又最懂、最明白怎样修集所有的最上法门。又能摄受众生,教化众生,为众生的大善知识。又能知道调伏身心,远离尘垢得清净深心。并且能立广大无边的志气,拔度众生无分别心。发大愿,不怕艰辛。对于佛的正法生起无量无边广大的信心,和坚固的理解力。修道的人应该对任何人,都要有慈悲心,他们是没有时间性和地域观念。为了求得如佛的智慧,为了修得佛的十力,为了想有最大,无所怖畏的智勇,为了得到佛的平等法门,为了救拔所有世界的众生。就是要得到最大清净的慈悲心,即出世间的正智。为了想尽得佛的大智慧。为了庄严清净所有诸佛的刹土,没有一点障碍,为了想得到一动念,就能知一切三世的因果,为了能常常转无上的大*轮,而没有一点恐惧之心,为了这种种缘故,必须听受这种十地法门。

佛子。菩萨起如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善巧方便所摄。最上深心所持。如来力无量。善观察分别。勇猛力。智力。无碍智现前。随顺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佛子。菩萨始发如是心。即得超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如来家。无能说其种族过失。离世间趣。入出世道。得菩萨法。住菩萨处。入三世平等。于如来种中。决定当得无上菩提。菩萨住如是法。名住菩萨欢喜地。以不动相应故。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生起以上种种心念的时候,因大悲心能拔众生的苦,令众生离苦得乐,故说以大悲为首。修菩萨法,就能得到菩萨的智慧,多修一点菩萨行,智慧就会增上。说法时,就会有善巧方便的智慧,辩才无碍的能力。所摄持的是最上微妙的深心,所恃的是佛无量威神之力。又有无量善于观察一切的智慧和分别一切境界的能力,很勇猛的向前精进修行,不论任何境界现前,他都有不受其障碍的智慧应付。常有一种很自然的智力,使他能领受一切诸佛所说的法门。用智慧来教化一切众生,这种境界,广大得像法界,遍一切处。究竟彻底的程度,就如虚空一样无障无碍,可以穷尽未来所有的时间。诸位佛的弟子!行菩萨道的大菩萨,一开始发这样大悲心时,即刻就得到超出凡夫的地位,进入菩萨的地位。生到如来的家族中,没有能找出菩萨和佛眷属(种族),有任何过错可说。离开世间四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证得超出三界的圣道,得菩萨修持的一切法门,住在菩萨所住的清净处,不舍世间,也能方便不染,更得到三世平等的智慧。在深种佛的种性中,会得到更高尚的菩提觉果。菩萨住如是法,名住菩萨欢喜地。菩萨修到了这法门,这就是十地中的初地,名叫欢喜地,因为他证到初地,生起大欢喜心。这种欢喜,是因定力而生出的,所以说以不动相与定相应了。

佛子。菩萨住欢喜地。成就多欢喜。多净信。多爱乐。多适悦。多欣庆。多踊跃。多勇猛。多无斗诤。多无恼害。多无瞋恨。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欢喜地的菩萨们,证入欢喜地后,成就很多种为法利生的欢喜。如多净信,对佛法的清净信心,也更深厚了。对于佛法,更生起无量的爱乐心。无论何时都觉得身心很快乐,很安祥。到什么地方也不见有一点障碍,即使遇着别人设立障碍,也不生烦恼,总是感到如法满足。常常欣喜而庆幸自己能闻到佛法而能修行菩萨道。他们时刻都勇猛精进,毫无懒惰之心。与人交接,也从不发生斗争和争论。不去恼害一切众生,普劝别人发心修行。证入欢喜地的初地菩萨,对于任何人,任何事,也不会生起丝毫不乐或瞋恨心了。

佛子。菩萨住此欢喜地。念诸佛。故生欢喜。念诸佛法。故生欢喜。念诸菩萨。故生欢喜。念诸菩萨行。故生欢喜。念清净诸波罗蜜。故生欢喜。念诸菩萨地殊胜。故生欢喜。念菩萨不可坏。故生欢喜。念如来教化众生。故生欢喜。念能令众生得利益。故生欢喜。念入一切如来智方便。故生欢喜。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证得欢喜地的果位,为什么这样欢喜呢?因为他们都恒常忆念一切诸佛,所以生欢喜心。不像凡夫俗子,每天都生活在嫉妒障碍中,没有道心。菩萨能专一忆念诸佛,就不会生嫉妒障碍之心。又念诸法,常常记得诸佛所说的一切佛法,依法修行,所以也生大欢喜。他不但忆念诸佛诸法,还常念十方三世一切的贤圣僧和大菩萨们,所以心生欢喜。凡是修道的人,都应常生忆念三宝的心,不使心生外务而专意挑剔别人。若常回光返照,就不会生异心而障道了。又常念诸菩萨所修行一切成佛的法门,因为所有大菩萨都是未来的诸佛,他们勤修六度万行,不忘度众生。菩萨们就是明白证入这十地法门后,自己仍不懈怠,仍修一切法门,所以生大欢喜。又念清净诸波罗蜜,将来都能成就圆满清净的智慧和成佛的功德,这也是欢喜的根源。又念诸菩萨的地位,特别殊胜,而生大欢喜。又念菩萨证得三不退——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再没有天魔外道能破坏他,而生大欢喜。又常常想到如来教化众生,慈悲为怀,令众生离苦得乐,而生大欢喜。又念诸佛常使众生闻法得度,了生脱死,这是令诸众生得大利益的最好法门。诸菩萨有这些殊胜的因缘,可以作很多的大事,所以就生出大欢喜心。证到欢喜地的菩萨,他也有念,不过他们的念是清净的。而众生有念,他们的念是染污的——财、色、名、食、睡——五欲境界。菩萨所想的是佛、法、僧及六度万行,种种清净的境界。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证入一切如来的智慧,得到种种的方便,所以生大欢喜。

复作是念。我转离一切世间境界。故生欢喜。亲近一切佛。故生欢喜。远离凡夫地。故生欢喜。近智慧地。故生欢喜。永断一切恶趣。故生欢喜。与一切众生作依止处。故生欢喜。见一切如来。故生欢喜。生佛境界中。故生欢喜。入一切菩萨平等性中。故生欢喜。远离一切怖畏毛竖等事。故生欢喜。何以故。此菩萨得欢喜地已。所有怖畏悉得远离。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道畏。大众威德畏。如是怖畏。皆得永离。

得到欢喜地果位的菩萨们,又作这样的想法,我转离一切世间境界,我把世间法,一切都放下了,(转离就是放下)把它转变过来。转凡成圣,转迷为悟,转染污为清净,把整个世界的境界都转变过来,所以生大欢喜。譬如在金山圣寺内闻法的人,就比在外面社会中的人清净多了,这就是转离的好例子。

证得初地果位的菩萨,就常能见佛,因亲近佛,所以生欢喜。凡夫所想的,所求的,他都不想、不求。他之想求均为凡夫所不要,而他便去学习,所以他能远离凡夫的地位,转凡成圣,故生欢喜。远离凡夫的地位,就是远离无明愚痴。亲近善知识,就是近智慧地,所以生欢喜。证入初地的菩萨,就已永断一切恶趣,不会再堕落到四恶趣内,除非他发愿到四恶趣内去教化众生,那是为度生,行菩萨道,不是行恶行而堕落。

菩萨教化一切众生,使离苦得乐,给予众生一种安稳的感受,因此众生均乐于以他作为依止的地方,所以生欢喜。常常见到佛,又常生在佛的境界中,与一切菩萨同处在平等性中行菩萨道。又能远离一切使人恐怖得毛发都竖起的种种事。有这些难求难遇的好处,所以生起大欢喜心。何以故呢?菩萨证到欢喜地的果位后,对于一切都看破,放下了,没有甚么使他惧怕了,一切的怖畏,自然远离(怖畏即烦恼业苦之意)。凡夫所怖畏的,如不活畏,生怕不能活下去。恶名畏,怕人毁谤,名声受污。死畏,人人怕死,都想求长生。恶道畏,怕堕到四恶趣中。大众威德畏,在大庭广众中,不敢说话,为了怕受众人的奚落,被大众的气势所威胁。这些怖畏,都是发于心里,如果能修行,有定力,就甚么都不怕了。

何以故。此菩萨离我想故。尚不爱自身。何况资财。是故无有不活畏。不于他所希求供养。唯专给施一切众生。是故无有恶名畏。远离我见。无有我想。是故无有死畏。自知死已。决定不离诸佛菩萨。是故无有恶道畏。我所志乐。一切世间无与等者。何况有胜。是故无有大众威德畏。菩萨如是远离惊怖毛竖等事。佛子。此菩萨以大悲为首。广大志乐无能沮坏。转更勤修一切善根而得成就。

菩萨为什么没有了这些怖畏呢?因为他远离一切恐怖毛竖等事,是甚么力量使他能远离呢?这就是能修行,肯发菩提心,愿行菩萨道,因而证得欢喜地的这位菩萨,达到了离我想的工夫境界缘故。他没有了自己,不但没有自己,连想都不想有这个自己。因为他早已把这个自身布施给众生,为众生做事,不自私,不自利。自身都不爱,何况资财?资财——金银珠宝、国城妻子,这都是身外之物,他完全看得破,放得下,得到真正的自在,是故无有死畏。因为这样,所以菩萨不怕自己不能生活,也就没有不活畏了。既不想自益,他就根本没有希求,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当然也就无忧,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呢?就因为有贪求,有贪求,便有忧愁。菩萨不贪求名闻利养,也不贪求五欲——财、色、名、食、睡。菩萨对这些都解脱了,更不贪图好供养。就因他专一修行布施,不论甚么供养,他都拿来给所有的众生。至于外人对他的好坏议论,他也不去理会,不贪求虚名,也不生欢喜与烦恼。因为菩萨已有超出好坏境界之外的智慧,所以他没有恶名畏的恐惧心。菩萨没有自己就是无我,没有我,自然也不会有我见、我想。没有我,那会有谁死、谁不死的想法呢?故没有死畏。菩萨他知道自己死后,不会堕到四恶趣里,因为他常行菩萨道。也决定不会离开诸佛,一定还是与诸菩萨在一起,所以没有恶道畏。我的志愿,和我所乐做的事,一切世间众生,无法与我相等,更何况有胜过我所修证的,所以没有大众威德畏。这种想法,是菩萨上求下化心切,菩萨没有贡高我慢的思想,金刚藏菩萨说明证得欢喜地果位后的菩萨,他的境界就是这样。菩萨远离以上五种怖畏,就不会有惊怖毛竖的事发生。诸位佛的弟子!这些菩萨做事都是以大悲心为出发点,因为悲能拔苦,菩萨有广大的志愿——救度众生,故有无量的快乐。没有任何天魔外道能破坏他及扰乱他的修行,或阻挡他行菩萨道。所以他更加勤修,一天比一天精进,一天比一天用功,所有一切菩提善根都圆满成就。

所谓信增上故。多净信故。解清净故。信决定故。发生悲愍故。成就大慈故。心无疲懈故。惭愧庄严故。成就柔和故。敬顺尊重诸佛教法故。日夜修集善根无厌足故。亲近善知识故。常爱乐法故。求多闻无厌足故。如所闻法正观察故。心无依着故。不耽着利养名闻恭敬故。不求一切资生之物故。生如宝心无厌足故。求一切智地故。求如来力无畏不共佛法故。

菩萨证到欢喜地后,无时不在大欢喜中。因为他勤修一切的善根,很快就成就了,信心日渐增多不会减退,这就是信增上的缘故。因信心上增,清净的信念也跟着增多,不像过去虽有信心,还不免有点染污。现在信心既增强又无一点染污,只有清净,返本还原了。为什么会令信心增强有这种清净的境界呢?因为菩萨他知道如今已没有一点怀疑,信心坚固决定了。信十方佛,信十方诸佛所说的法,信十方一切的贤圣僧,都是自己的法友。因为自己是三宝之一,就生出了悲愍众生的心,度一切众生,成就大慈悲心。悲心,令众生离苦;慈爱众生的心,令众生得一切的快乐。求佛法日日精进修行,勇猛行道,也日胜一日,从不感到疲倦和有懈怠的情绪。常生惭愧,惭其前愆,愧其后过。用自己所有的功德来庄严十方国土,成就柔和,修忍波罗蜜,成就忍辱的力量,对任何事故,都有逆来顺受的忍耐工夫,决定不会再有与人争胜负的心,和刚强的态度。恭敬诸佛,顺受诸佛的教言,尊重奉行诸佛所说的教法。日夜修习善根无厌足,昼夜六时,精进修习种种善根,不会有厌倦和满足的心。菩萨知道亲近善知识,能多闻广学,获大利益,法喜充满,常在法乐中。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从不自满。自己在诸佛处听来的正法,时时正心思惟,观察诸法实相。心中无一点执着,执着我执、法执,无一点依赖。菩萨他绝不会去耽心供养,贪图名闻,和希望虚伪的奉承。更不会希求物质的享受,和一切丰富的身外之物。生如实心(就是用真实无瑕的直心来用事),菩萨他只一心求菩提心、金刚心而没有厌足的时候。求一切智地,只希望求得一切智慧的果位和达到无上智慧的地步。求得如来的力量得到四无所畏,和求得十八不共于二乘的佛法,这种种的利益。

求诸波罗蜜助道法故。离诸谄诳故。如说能行故。常护实语故。不污如来家故。不舍菩萨戒故。生一切智心如山王不动故。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故。集助菩提分法无厌足故。常求上上殊胜道故。

前面说的修菩萨行的菩萨,证得欢喜地后,能得到佛的力量,四无所畏,及十八不共于二乘等等佛法,又继续追求诸波罗蜜的修持,以帮助自己的道业。舍离一切不应有的言行,如谄媚富人,和打妄语,不欺世盗名。尊奉佛所说的法,老老实实的去修行。做到言行一致,常护实语,就是一言一句自己所说都是真实话。身为佛的弟子!知道菩萨是最清净高尚的,绝不能做出有污秽佛法家风的言行,也就是不能有污道场的事。更不能有稍舍去菩萨戒律的表现,要能守持身、语、意的清净律仪,就自然生出一切的智慧,好像须弥山王一样,永不会为外事外物所动摇。不需要放下一切的世间事,也能成就出世间的道法。修行积聚能帮助自己成就菩提分法的法门和功德,绝不会生出厌倦的心,和己功德圆满的傲慢心。因为菩萨是经常都在修持一切最高尚、最殊胜、最圆满上上的佛道。

佛子。菩萨成就如是净治地法。名为安住菩萨欢喜地。佛子。菩萨住此欢喜地。能成就如是大誓愿。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所谓生广大清净决定解。以一切供养之具。恭敬供养一切诸佛。令无有余。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受一切佛*轮。愿摄一切佛菩提。愿护一切诸佛教。愿持一切诸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一切世界佛兴于世。从兜率天宫没。入胎。住胎。初生。出家。成道。说法。示现涅槃。皆悉往诣亲近供养。为众上首。受行正法。于一切处。一时而转。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修菩萨行,成就如前面所说这种清净修治所证得的法门,就是菩萨修证的——欢喜地的果位。因为成就了净治地法,永不会退转于二乘位,所以说从此安住在欢喜地,再继续修证其他各地法门。诸位佛的弟子!菩萨证得欢喜地,成就大誓愿、大勇猛,在因地所发的大誓愿,别人不能做的,他能用智慧勇猛善巧地达到目的,使其有利益于众生生大作用。对微妙的佛法,能生出一种广大清净,而又毫无疑惑,决定性的理解和明了的智慧。用他所有最好一切能供养的东西,恭敬供养所有的诸佛,无一佛不供养。这种广大供养的诚心和法门,大到周遍法界,无一处不到,究竟得像虚空一样的清澈。菩萨并不是偶然如此,他尽未来所有无尽的时间,永远都不停止休息。菩萨又发大愿,愿意接受一切佛所转的大*轮,继续说法。又愿摄受佛的一切觉道,常常修习。又愿对诸佛所说的教法,一一护持。又愿受持诸佛所说的法门。菩萨发这大愿,广大得充满法界,究竟得好像虚空。在时间上是尽未来际无穷尽的劫数,他都从不休息。菩萨又发大愿,希望所有的世界,都有佛出兴于世,处处佛法兴隆。佛从1兜率降。2入胎。3住胎。4出生。5出家。6成道。7说法。8入涅槃。示现这八相成道的过程。他都能去亲近、承事供养为法会中众生的上首,受行正法,在所有的地方同一个时间,而转大*轮。广大到遍满法界,究竟得犹如虚空,穷尽无量的时劫,都不休息。

又发大愿。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不坏不杂。摄诸波罗蜜。净治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所有菩萨行。皆如实说。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长。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一切众生界。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三界所系。入于六趣。一切生处。名色所摄。如是等类。我皆教化。令入佛法。令永断一切世间趣。令安住一切智智道。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

菩萨又发大愿,愿一切菩萨所修的行门,都是广大得不能计量,包括一切,不被天魔外道所破坏,也没有善恶的因素夹杂在内,都是与一切波罗蜜互相摄持相应,以这些功德,帮助修行清净的十地法。一切事事物物的成因,如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等的真实道理,和菩萨们所修的一切行门,我都实实在在对众生解说,教化所有众生,令他们接受并领悟,老实去修行,使清净的菩提心因而增长。这种愿心,也是广大到遍满法界,究竟得犹如虚空,尽未来无穷的劫数,我亦不停止或休息。菩萨又发大愿,愿一切众生界,好像有色的众生、无色的众生、有想的众生、无想的众生、非有想的众生,非无想的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各异类的众生,凡为三界所系缚,在六道中轮回,各类的生处,以及凡受名色所摄的这些种类的众生,我都要去教化他们,令他们能深入佛法,依教奉行,能永远超出六道轮回的世界,令他们安住在最具智慧的圣道。这种愿心,也是广大到遍满法界,究竟得犹如虚空,尽未来一切的时劫,我亦不停止或休息。

又发大愿。愿一切世界广大无量。粗细。乱住。倒住。正住。若入。若行。若去。如帝网差别。十方无量种种不同。智皆明了。现前知见。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

菩萨又发大愿,愿每个世界,不论仰的、覆的、长的、方的,都是那样的广大,不论有多少;其中有粗、有细、有乱住(没有次第),倒住(颠倒),有正住(有条不紊,很规矩),有入,有常常行动,有很多变化,就如大梵天王殿上的网罗幢一样各各不同。十方的形状种种各异,但菩萨的智慧都可明了,凡可现在眼前的,一概明白。这种智慧的愿望,也是广大得遍满法界,究竟得犹如虚空,尽未来一切劫数,永不休息。

又发大愿。愿一切国土入一国土。一国土入一切国土。无量佛土普皆清净。光明众具以为庄严。离一切烦恼。成就清净道。无量智慧众生充满其中。普入广大诸佛境界。随众生心而为示现皆令欢喜。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与一切菩萨同一志行。无有怨嫉。集诸善根。一切菩萨平等一缘。常共集会。不相舍离。随意能现种种佛身。任其自心。能知一切如来境界威力智慧。得不退如意神通。游行一切世界。现形一切众会。普入一切生处。成就不思议大乘。修菩萨行。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

菩萨又发大愿,希望所有的国土,偏入一个国土,一个国土又偏入一切的国土,这是互相圆融无碍,相即相入的法性作用。所有的佛土,都成为清净的佛土。以清净光明的众具,作为佛土的庄严。离一切烦恼,没有贪瞋痴三毒,成就戒定慧清净的圣道。有无量无数具大智慧的菩萨和有智慧的众生充满在这国土中,大家都证得诸佛的境界,常随顺众生的心念,而为示现一切的境界,令所有的众生得到欢喜。这种心愿,也是广大到遍满法界,究竟得犹如虚空,穷尽未来一切的劫数,也不休息。菩萨又发大愿,愿意常与一切志同道合的菩萨一起修行,互相爱护,彼此也没有仇视和嫉妒的思想。积聚所有一切善根,与众菩萨处在一切平等的法缘中,经常在一处修行而不分离。随各人的意念,呈现各种佛身,在自己的心里,便知道所有诸佛如来的境界,与威神之力和智慧。得到随心如意的变化和不退转的神通,游行到一切世界,参加各处所有的法会,普遍去到一切众生的地方。成就不可想像的大乘法门和菩萨所修行的一切万行。这个愿心,也是广大得像法界一样,究竟得犹如虚空,穷尽到未来一切的劫数,永不休息。

又发大愿。愿乘不退轮。行菩萨行。身语意业悉不唐捐。若暂见者。则必定佛法。暂闻音声则得实智慧。才生净信。则永断烦恼。得如大药王树身。得如如意宝身。修行一切菩萨行。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又发大愿。愿于一切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离一毛端处。于一切毛端处。皆悉示现初生。出家。诣道场。成正觉。转*轮。入涅槃。得佛境界大智慧力。于念念中。随一切众生心示现成佛。令得寂灭。以一三菩提。知一切法界即涅槃相。以一音说法。令一切众生心皆欢喜。示入大涅槃。而不断菩萨行。示大智慧地安立一切法。以法智通。神足通。幻通。自在变化。充满一切法界。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

菩萨又发大愿,希望乘不退转的*轮,修菩萨所修行的法门。身语意三业都清净,不造恶业,没有罪过,绝不会空过。假设有人能暂时见到菩萨,必定能种善根,明白佛法。能暂时听到菩萨的声音,就能得到像宝贝一样的真实智慧。如果他清净的信心刚刚才生起来,就能永远断除烦恼,得到像大药王树一样的身体,能治众生的病,又可得到像如意宝一样的身体,修一切菩萨所修行的行门。这种愿心也是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的时劫,也不休息。菩萨又发大愿,希望全世界的众生,同时都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离开一毛端,和一切的毛端处,都能示现从兜率天宫降生人间、出家、学道,到各道场、菩提树下成等正觉,转大*轮,说法度众生,最后入涅槃。遍法界中,一一毛端极小量处,都在其中示现这八相成道。得到如佛的境界,如佛的大智慧之力。在一念之中,随众生的心念,示现成佛,令一切众生,也得到寂灭之乐。以一种的正觉,就知一切法界,就好像一个大涅槃相。用一种声音说法, 使所有的众生听到都生欢喜心。虽示现入大涅槃,但还是在这世界上不断的行菩萨道,示大智慧地。大智慧地就是佛智,因智慧生万物,能领万行,所以能安立一切,令众生知道一切依大智慧而安立。法智通,就是能了知法无性相而生的智慧神通。神足通是能于自身显现生、住、灭,长短时劫,能随心自在。幻通是转变外事,无不随心所欲。运用自在,变化无穷充满所有的法界。这种愿心也是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穷尽未来一切劫数,也不休息。

佛子。菩萨住欢喜地。发如是大誓愿。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以此十愿门为首。满足百万阿僧祇大愿。佛子。此大愿以十尽句而得成就。何等为十。所谓众生界尽。世界尽。虚空界尽。法界尽。涅槃界尽。佛出现界尽。如来智界尽。心所缘界尽。佛智所入境界界尽。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若世界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而众生界不可尽。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不可尽故。我此大愿善根。无有穷尽。

金刚藏菩萨恐怕诸位菩萨有时放逸,或不注意听他说这华严经中的法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你们知道菩萨修证到了欢喜地,他已修得种种的善根,成就种种波罗蜜的功德,达到登彼岸的地位,所以他时时都生出大欢喜心,发出前面所发的那些大愿。他能以发大勇猛心,众生不敢修行的法门,他敢修行。众生不敢做的事,他敢去做。好像前面所说的种种大作大用,他都以这十种的大愿为第一,来满足他在百万阿僧祇劫中所发的一切大愿,一切的大愿亦依此十大愿而完成。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个大愿,是修行菩萨道的菩萨以十尽句而得成就(尽字在这儿当不能断尽讲。这十句是用十项不能尽者为譬喻,不能尽的十大愿作比量)。那十种呢?如所说的众生界尽,世界也穷尽,虚空界也尽(这三者是说的世间)。法界也尽了,涅槃界也没有了,佛出现界尽也没有佛出世(这三者是指法说的)。如来的智慧也没有了,心里所想像的,所依据的也没有了,佛智慧所证得的,所了解明白的,这种境界亦没有了(这三者是说佛智)。世间转(转字在这儿也是不可尽的意思)、法转、智转界尽,这些都转尽没有了。以上众生等界都尽了,我的愿心才算圆满。假若世界乃至于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的愿才能尽。然而众生以及世间转、法转、智转界等等是不可能穷尽的,所以我这种大愿,也是不可能穷尽,永远存在的。所修的善根,也不会有穷尽。

佛子。菩萨发如是大愿已。则得利益心。柔软心。随顺心。寂静心。调伏心。寂灭心。谦下心。润泽心。不动心。不浊心。成净信者。有信功用。能信如来本行所入。信成就诸波罗蜜。信入诸胜地。信成就力。信具足无所畏。信生长不可坏不共佛法。信不思议佛法。信出生无中边佛境界。信随入如来无量境界。信成就果。举要言之。信一切菩萨行。乃至如来智地说力故。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菩萨发了以上大愿后,就得到十种信心:利益心,菩萨在没有发大愿以前,想利益众生,总是发不出心来,想做也做不到,因为没有力量。发了这些大愿以后,无形中就增加了他帮助众生的力量。柔软心,因为有愿心的力量,把过去刚强的脾气也变柔软,对众生也能忍耐,也和气了,教化众生时自然能身心调伏而不生烦恼。随顺心,没有发菩提心,不行菩萨道的人,都喜欢命令人,要别人听我指挥。等到发了大愿以后,就知道必须随顺众生,然后才能使众生随顺。没有我的成见,就没有我执。寂静心,常常心平气和,没有烦恼,不管在闹的、静的地方,都能修行用功,不受外境的影响。调伏心,在这娑婆世界,一切人、事、物都是难调难伏,处在这环境中,不要说调伏众生,就连自己也很难调伏。菩萨发大愿心后,自然就调伏身心,也能善巧的调伏众生。寂灭心,诸法从本以来,常是寂灭的。如果自心不知寂灭,何能对外物寂灭?菩萨发了大愿后,了知诸法寂灭之道。谦下心,没有发大愿以前,常易犯贡高我慢的毛病,生出许多无谓的烦恼。发此大愿以后,这些不好的习气,自然消除,由贡高我慢转变为谦和。润泽心,因为有大愿心的力量,内心常感到如甘露润泽的舒适,没有枯燥烦闷之惑。 不动心,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不生杂念就没有妄想的烦恼,心念清净,智慧油然而生可帮助万行。不浊心,因为有如是的大愿,心念清净,那还会有浊心、染污心呢?有上面这些愿力的信心,就成了一位有清净信心的德行人。这种信心的功用,能使进入佛本来所修行的行门,能由信成就十种的波罗蜜,能信就能进入这殊胜十地的地位,能信也就能成就神通的力量,由信心也具足一切大无畏的力量,经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能生长不可为外道所破坏的佛法。信不可以言语形容,不能想像佛所说的真理。信佛所说的,不落于两边的境界,因为佛的境界是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不著于空、不落于空;不著于有,不落于有。佛所提倡的是中道。信能随入佛的不可限量的境界,信能成就一切果位。总结举其重要的说一点,信一切菩萨所修行的法门及一切因果,乃至于达到如来智慧之地,这都是由信生起力量的缘故。

佛子。此菩萨复作是念。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静。如是寂灭。如是空。如是无相。如是无愿。如是无染。如是无量。如是广大。而诸凡夫。心堕邪见。无明覆翳。立憍慢高幢。入渴爱网中。行谄诳稠林。不能自出。心与悭嫉相应不舍。恒造诸趣受生因缘。贪恚愚痴。积集诸业。日夜增长。以忿恨风。吹心识火。炽然不息。凡所作业。皆颠倒相应。欲流。有流。无明流。见流。相续起心意识种子。于三界田中。复生苦芽。所谓名色。共生不离。此名色增长。生六处聚落。于中相对生触。触故生受。因受生爱。爱增长故生取。取增长故生有。有生故有生老死忧悲苦恼。如是众生。生长苦聚。是中皆空。离我我所。无知无觉。无作无受。如草木石壁。亦如影像。然诸众生。不觉不知。菩萨见诸众生于如是苦聚。不得出离。是故即生大悲智慧。复作是念。此诸众生。我应救拔。置于究竟安乐之处。是故即生大慈光明智。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大弟子!证得欢喜地的菩萨,又作这样的想法:诸佛正法眼藏,是这样的深,深得好像大海不能见到底。法的本体,是寂静的,不会被任何外来的境界所动摇。而且寂灭的,无有形相可见。也像虚空,空得无量无边,没有一定的相状。也没有什么愿,一切都空。也无任何染污和着处,法体就是这样的不可限量而广大无际。然而一般凡夫,却堕入邪知邪见的思想,颠倒行事,不知修行。无明就像天空的乌云,把日光遮盖。自己竖起骄慢的高幢,深入渴爱的网罗中,蹈进谄媚欺诳的密林里,辗转不能出来。心性与悭贪嫉妒纠缠不清不舍,永远在四恶趣中自造受生的因缘。因无明的缘故,就生出贪妄、瞋恚,愚痴的思想,做出种种业果,日积月累,增长不息。生起忿恨的邪风,吹动心识的邪火,燃烧不息。凡所作所为,都是颠倒而不合理法的,随顺贪欲。在三界内顺应有流,跟着无明、见惑去跑。这种种子在心意识里相续不断的生起,保留。在三界的业地,又生出苦痛的苗芽。这是佛讲的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第一是无明。由无明颠倒就生出行,就是爱欲的行为。有了行为,就生出意识的种子。因意识的种子种到三界的田里,就生出苦芽。这苦芽就是名色(名色,例如男的、女的)。因名色就生出六处聚落(六处聚落乃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又叫六入,六根为内六入。六根、六境互涉入而生六识,故又名六处)。聚落就是六入同在母胎内生长。因之就生出触尘。因触尘又生出领受。因领受生出爱欲。因爱欲的增长,又生取。因取生有。由有生出生。由生就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随着而来。像这样的众生,生长成为苦的聚落。虽是这样说法,如果能明白这道理,一切是空的,终归幻灭,而离开我和我所,就无知无觉了。十二因缘的本身,就是无知无觉的。无作者,也无受者,就像无情的草木石壁,明白这道理一切就如影像。可是众生在这中间,他不觉不悟,不知本来是空。菩萨看见众生在十二因缘中生没,为爱欲所系缚,受其苦聚,不能出离。因之生起大悲心的智慧,又这样想,一切众生,我应该拯救他们,把他们救出到最安适快乐无苦的地方,所以就生出大悲的心而发出光明的智慧。

佛子。菩萨摩诃萨随顺如是大悲大慈。以深重心住初地时。于一切物无所吝惜。求佛大智。修行大舍。凡是所有。一切能施。所谓财。谷。仓库。金银。摩尼。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等物。珍宝。璎珞严身之具。象。马。车乘。奴婢。人民。城邑。聚落。园林。台观。妻妾。男女内外眷属。及余所有珍玩之具。头目。手足。血肉。骨髓一切身分。皆无所惜。为求诸佛广大智慧。是名菩萨住于初地大舍成就。

金刚藏菩萨因知菩萨常在定中,于是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他是常常随顺着大悲大慈心行道的。因为大悲能救拔众生出于苦海,大慈能给予众生真正的快乐。以深不可测的心,慎重严谨的心住在初地——欢喜地的时候,对于任何贵重的物质,都没有贪恋和吝惜心,都能随缘随分的布施给别人。他只想求得和佛一样的大智慧,所以他修行布施法门,大大的布施。凡是他所有的,均能舍得布施。不论钱财、谷米,仓库内的金银、摩尼宝、真珠宝、琉璃宝、珂贝宝,最好的玉石、珊瑚等等宝物。或者庄严身体,使人显得高贵的珍宝璎珞的饰物。以及日常使用的象、马,名贵的车,聪明灵慧的侍者,和属于自己的人民、城廓、乡村聚落。居住的园林、亭台、楼阁,甚至自己的妻、妾、儿子、女儿、内外亲眷家属以及所有珍贵玩物等等的外财都能布施。即使有人来乞求他的内财如头、目、手、脚、血、肉、骨髓,凡是身上所有的,他也绝不吝惜,一切能舍。菩萨修这样的大布施,只是为了求得诸佛广大的智慧,

,这就是菩萨住在初地时成就的大舍善根功德。

佛子。菩萨以此慈悲大施心。为欲救护一切众生。转更推求世出世间诸利益事。无疲厌故。即得成就无疲厌心。得无疲厌心已。于一切经论。心无怯弱。无怯弱故。即得成就一切经论智。获是智已。善能筹量应作不应作。于上中下一切众生。随应随力。随其所习。如是而行。是故菩萨得成世智。成世智已。知时知量。以惭愧庄严。勤修自利利他之道。是故成就惭愧庄严。于此行中。勤修出离。不退不转。成坚固力。得坚固力已。勤供诸佛。于佛教法。能如说行。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大弟子!欢喜地的菩萨发这种大慈大悲大布施的大愿心,是为了救拔一切众生,使得离苦,爱护一切的众生,使他们获得真乐。于是他又更进一步的推求,在世间如何利益众生,出世间又如何利益众生。常常修此菩萨行,从不生厌倦疲乏的心,这样日久就成就一种很自然而没有疲厌的心了。得到无疲厌心后,有一种精进不懈的力量,对于一切的大乘经典论说,再不会有畏难畏多的怯弱心作障,也不怕佛法如大海,不敢去摄受。凡佛所说的经典,一见就能一目了然,照了诸法实相,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成就研究一切经论的智慧。

菩萨获得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的智慧以后,对于一切事理,都很仔细的计画,斟酌甚么事应该做,甚么事不应该做,都能分别认识清楚。遇着上根上智的众生,中根中智的众生,下根愚拙的众生,他都能随应自己的力量,了解众生的爱恶习性,应该用甚么方法和身份才能度他,都能得心应手,顺事而行的去教化众生。因之菩萨就成就世间法的智慧。菩萨成就世间的智慧以后,有了“知时知量”的决断力,清楚知道一切众生的机缘是否成熟,那些众生应先度,应用何法,那些众生机缘未熟,还不应度,他均能酌量而行。随时都警策自己,发惭愧心,以“惭愧”来“庄严”自己,修福修慧,聚积福德。精进勤修一切能自利又能利他的圣教道理。因之成就了惭愧行,而自庄严的功德。在这种修行的行门中,精进修习出三界的法门,就不会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修行的坚固不退的胜进。得到了这种“坚固力”以后,殷勤供养一切诸佛,对于佛所说的一切教法他都能如是说如是奉行。

佛子。菩萨如是成就十种净诸地法。所谓信悲慈舍无有疲厌。知诸经论。善解世法。惭愧坚固力。供养诸佛。依教修行。佛子。菩萨住此欢喜地已。以大愿力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多亿那由他佛。多百亿那由他佛。多千亿那由他佛。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悉以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菩萨像上面所说的一切,修行成就十种“净治诸地”的去障净修法门。就是要“信”佛所说的一切道理,救拔众生出于苦难中,给予真正的快乐而行大布施,如此修行,而不生“疲厌”。深入经藏,了解三藏十二部。对于世间法,也很通达而善于方便运用。有“惭愧坚固”的力量,供养一切佛,依佛所说,切实修行。诸位佛的大弟子!菩萨修证到初地——欢喜地,因为他有种种大愿力的缘故,所以他可以见到很多佛,多到无法计数,所谓“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多亿那由他佛、多百亿那由他佛、多千亿那由他佛、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总之,算数校计,所不能知。初地的菩萨已经有这种随心自在,随时可以见佛的境界了。他们随时都可以最大的愿心,最深切的信心,恭恭敬敬,谨慎仔细的承事于诸佛之前,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一切资生的东西。也以这些东西行大布施,并供养诸位贤圣僧。将这种善根功德,都回向无上的妙觉佛道。

佛子。此菩萨因供养诸佛故。得成就众生法。以前二摄。摄取众生。谓布施爱语。后二摄法。但以信解力故。行未善通达。是菩萨十波罗蜜中。檀波罗蜜增上。余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是菩萨随所勤修。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以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证得欢喜地的菩萨,因为广修供养诸佛的缘故,得到的功德,成就广度众生的四摄法。以前面的两种方法,摄取众生,就是“布施、爱语”。菩萨是广修布施,布施一切的内外财宝。爱语,就是以慈悲心爱护众生,对他们说他们爱听的话。没有爱恶之心,用善巧的方法,发菩提心平等广度众生。另外二种方法,就是“利行、同事”,“利行”是用有利于众生的善行,如在身、口、意方面表现有利于众生的行为,使众生由此而生亲近的心,而受教化。“同事”则是菩萨以法眼观众生根性,随众生之所需,而示现身形,令众生受到同化而度脱之。菩萨愿以他的信解力而行,还有修行没有完善通达的地方。初地菩萨在修十种波罗蜜的法门中,初地是以布施波罗蜜为最增上的(十种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其余九种,并不是不修,祇是随自己的力量和因缘而行。“是菩萨”是指这位初地菩萨他一方面修行,同时亦殷勤供养诸佛,和教化众生,他都是依据所修的清净十地法门。所积聚的善根功德,完全回向一切智慧的果位。如此“转转明净”就日渐一步一步的修行进步,明净除障。身心自在,内外调柔,随自己的心意,运用佛法,教化众生。

佛子。譬如金师。善巧炼金。数数入火。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菩萨亦复如是。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为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初地。应从诸佛菩萨善知识所。推求请问。于此地中。相及得果。无有厌足。为欲成就此地法故。亦应从诸佛菩萨善知识所。推求请问第二地中。相及得果。无有厌足。为欲成就彼地法故。亦应如是推求请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中相及得果。无有厌足。为欲成就彼地法故。是菩萨善知诸地障对治。善知地成坏。善知地相果。善知地得修。善知地法清净。善知地地转行。善知地地处非处。善知地地殊胜智。善知地地不退转。善知净治一切菩萨地。乃至转入如来地。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现在我举一个比喻:好像锻炼金子的匠人,他用种种的方法,一次又一次的把金子放在火里烧,每烧一次,金子便亮一点,愈烧便愈亮。把所含的杂物去净,就柔软,不会折断了。这时就能“随意堪用”随人的意思,愿意做什么式样都可以,庄严佛事和装饰一切。菩萨也是这样,他修治一切诸地法门,首先修广行供养诸佛,和用慈悲、喜舍、忍辱、精进等波罗蜜来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都能修行这清净的十地法门。所修行的一切善根,完全用以回向一切智慧的果地。修行这十地法门的工夫,一天比一天进步,一天比一天明净。菩萨这时一点烦恼也没有了,时时都慈悲喜舍也能忍辱,成就了调柔忍辱的法门,随自己的意思,愿用什么法门都可以。

各位佛的大弟子!修菩萨行,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在证得欢喜地的期间,应该依从诸佛、菩萨,和善知识的途径,不断的研究、思惟他现在修习的初地中,有些什么相状,和将来可得到何种的果位。对于有关修行此地法门,如有疑难,随时请问诸佛、大菩萨,和善知识。日日如是,精勤不懈怠,也没厌倦和自满的心。为了想成就这第二地法门,也应该依从诸佛、大菩萨,和善知识的途径,研究推求修行第二地法门中所经历的相状,和将来应得到如何的果位,为求得这些疑难得解答,从不曾生厌倦满足的心。为了要成就这种十地法门,更应该深入研究,向诸佛、大菩萨和善知识请问第三地、第四地、第五地、第六地、第七地、第八地、第九地以及第十地,各地中所修行的经过和相状,和各地修得如何的果位。这样恒常精勤推求,从不曾厌倦自满,这都是为想成就这种十地法门的缘故。这位菩萨,他善于了解修行初地法门时,有些甚么障碍,用甚么方法来对治;知道怎样修行可成就十地法,及为什么不能修证成功的原因。也明白修行十地法门经历的一切相状,和将来可能证得的果位;也知道要怎样修行,才能进入二地。也知道十地法门是无上清净的。也能体会依次一地一地的,循序渐进的修行,从初地进入十地法门。也能认清修行每地的方法,怎样才是正确和用甚么方法可避免错误。也知道各地有各地的特别智慧和行门;也注意到各地都有防止修行者不生退转心的秘诀。也知善用智慧来对治菩萨地中可能发生的诸障,而得到清净,乃至转入如来地的经过层次,而成就佛果的果位。

佛子。菩萨如是善知地相。始于初地。起行不断。如是乃至入第十地。无有断绝。由此诸地智光明故。成于如来智慧光明。佛子。譬如商主。善知方便。欲将诸商人。往诣大城。未发之时。先问道中功德过失。及住止之处。安危可不。然后具道资粮。作所应作。佛子。彼大商主。虽未发足。能知道中。所有一切安危之事。善以智慧筹量观察。备其所须。令无乏少。将诸商众。乃至安隐到彼大城。身及众人。悉免忧患。佛子。菩萨商主。亦复如是。住于初地。善知诸地障对治。乃至善知一切菩萨地清净。转入如来地。然后乃具福智资粮。将一切众生。经生死旷野险难之处。安隐得至萨婆若城。身及众生。不经患难。是故菩萨常应匪懈。勤修诸地殊胜净业。乃至趣入如来智地。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菩萨像这样修行,他就能知道每一地有每一地不同的相状和境界。从初地起,发心勤修十地法门,从未间断。好像这样继续不断地修行,直到进入第十地,不曾停止。由于各地都能修证到智慧之光的缘故,因之成就了如同佛一样的智慧光明。诸位佛的大弟子!我现在举一个例来说:有一位大商主,他很有头脑,也很会运用善巧方便的方法,他将要带领许多商人,到一座大城去做生意。当他还未出发之前,他就先打听清楚所经旅途,何处路好走又平安,何处路不好走又危险,甚至地方应该休息,甚么地方可以住宿。他了解这些安危的情形后,才叫大家准备钱财货物和预备一切应该准备的事情。各位佛的大弟子!像这位大商主他虽然还没有启程动步,他就能事先知道旅途中一切安危的事,这就是他能运用他的智慧事前筹划,各方观察,准备周全,便不会临时发生缺这少那的阻碍,他才能很顺利地带领着这些商人,到达那座大城。这样自己和众人,都能免去那些无谓的忧心与祸患。诸位佛的大弟子!菩萨如同这位商主,住在初地的时候,就知道各地应具如是信解,应该用甚么方法去修治,进而知道一切菩萨地的菩萨,是如何修清净行门,才能转进入佛的果位。然后他就广修诸波罗蜜,积聚福德智慧的资粮,教化众生,度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旷野,离开危险痛苦的地方,到达安稳智慧的城垣。自己本身和众生,大家都没有了苦难。所以菩萨是应该常常不懈怠,精进勤修各地殊胜的清净法门,和勤习各种道业,直到进入佛的智慧果位。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入菩萨初地门。广说则有无量无边百千阿僧祇差别事。

诸位佛的大弟子!这是大略说说菩萨中的大菩萨,证入菩萨初地的法门中的一切实在情境,假如要详细说,那就无法说得完这些无量无边的不同事相。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初地。多作阎浮提王。豪贵自在。常护正法。能以大施。摄取众生。善除众生悭贪之垢。常行大施。无有穷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不离念同行菩萨。不离念菩萨行。不离念诸波罗蜜。不离念诸地。不离念力。不离念无畏。不离念不共佛法。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诸位佛的大弟子!证得初地果位的大菩萨,住在初地时,多数能做阎浮提王(即铁轮王),或者是大富大贵的人,生活得很如意自在,还常常护持正法。常行大布施的法门,摄取众生,也知道用方法教化众生,除去众生的悭吝和贪妄的毛病。他经常广行大布施,没有穷尽。布施财物、爱语教化众生,帮助众生,亲自接近众生(以四摄法使他们受同化),像这样做一切利他的善业,都不曾舍离念佛、法、僧三宝的心。也不曾离念同修行的菩萨,也不曾离念修菩萨行所应修的行门。也不曾离念十波罗蜜,也不曾离念十地中各地的法门及相状。也不曾离念一切的愿力。也不曾离念佛的四无畏法。也不曾离念佛的十八不共法。乃至于不曾离念一切的种,和一切智慧中佛的大智慧(种字在这儿包含很多意思:如种子、种性、种智、种识、智慧等多意)。

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为导。为将。为帅。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萨若欲舍家。于佛法中。勤行精进。便能舍家妻子五欲。依如来教。出家学道。

住在十地——欢喜地的诸位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我应该在一切众生中,作他们的领导者。我应该有超人的智慧。有超人的特别才能。有无碍的辩才。应善于运用微妙的言辞,令众生离一切的痛苦而自在。应该修集完美的福德。没有人比我更完美。我应能为众生分别法义。令众生能得到证义,灭除一切烦恼。令众生能进入正知正见的正道中,令所有的众生以我为他们智慧之所依止的人。这位菩萨当他想出家的时候,在学习佛法的期间,要特别勇猛精进,就能舍掉世俗的家业,妻、儿,和财、色、、名、食、睡五欲,依着佛的教言。出家学道是出烦恼的家、三界的家(欲界、色界、无色界),要能出这三界的家,才能算真正出家,才能修道。

既出家已。勤行精进。于一念顷。得百三昧。得见百佛。知百佛神力。能动百佛世界。能过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众生。能住寿百劫。能知前后际各百劫事。能入百法门。能示现百身。于一一身。能示百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是数。百劫千劫百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菩萨发菩提心,舍世俗生死烦恼家而出家,是为了求无上正道,这时他是勤奋不懈,勇猛精进的修行。在一念之间,这可以得到百千三昧,就是百千种正定正受的智慧。既得到如许三昧,也见到了十方世界的百千佛。见到佛后,也能知道这些佛的神通力量,能用神通令十方佛世界六种震动。他的神通力量,能超过十方百佛的世界,他的光明也能照耀百佛的世界。也能在一念之间,教化百佛世界那样多的众生。他的寿命能够住世一百劫,能知百劫前后的一切事故,能够深入百法所有的法门。能示现很多化身,而每一个化身,又能示现化出百菩萨,来作他的眷属。假如这位菩萨有特别的功德的愿力,他更能非常自在的示现变化,还要超过百劫,甚至千劫、百千劫、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用算数校计。这时,金刚藏菩萨欲重说一遍,就用偈颂的方式再说一遍:

若人集众善 具足白净法

供养天人尊 随顺慈悲道

菩萨修所应修的行门,和积聚种种的善根。因善根功德具足了,就把一切的染污除去,就是无染污的清净法。他供养无量数诸佛,又常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教化众生。

信解极广大 志乐亦清净

为求佛智慧 发此无上心

他的信心和理解能力,都是非常广大的,他的志愿和乐于所作,也都是清净的。为了求得同佛一样的智慧,发种种无上的菩提道心。

净一切智力 及以无所畏

成就诸佛法 救摄群生众

清净所有智慧之力,和用大无畏的精神,成就诸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救拔摄受那些苦难的众生。

为得大慈悲 及转胜*轮

严净佛国土 发此最胜心

为了得到大慈悲心,和转一切殊胜的*轮(就是广对众生演说大乘正法),用这种救摄众生的大慈悲心,和演说大乘佛法的功德,庄严清净佛的国土。为了这个目的,菩萨发这种最殊胜的菩提心。

一念知三世 而无有分别

种种时不同 以示于世间

一念能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而没有分别,这是用智慧知道,不是以识分别的。因为三世的时间不同,所以示现于世间。

略说求诸佛 一切胜功德

发生广大心 量等虚空界

略略的说诸佛无上圣道,和诸佛殊胜功德,菩萨发这么广大的愿心,大得与虚空同等。

悲先慧为主 方便共相应

信解清净心 如来无量力

以大慈悲心为第一,以智慧为主体。行一切方便善巧的方法,而能与佛法相应。以清净的信解心,得到如来的无量神通力。

无碍智现前 自悟不由他

具足同如来 发此最胜心

得到无碍的智慧,又得到百千万的三昧,这并不是别人赐给,而是由自己修持证悟的。这些种种殊胜的智慧与神力,都可与佛一样,菩萨发这种殊胜的菩提心。

佛子始发生 如是妙宝心

则超凡夫位 入佛所行处

佛弟子刚刚发菩提心,如像金刚坚固的宝心,就与凡夫不同了。超出凡夫的地位,进入佛所行的道路。

生在如来家 种族无瑕玷

与佛共平等 决成无上觉

证得欢喜地的菩萨,就是生在佛的家族中。种族是高贵的,不是贫穷下贱。这样的种族可说是一点污垢也没有。一切与佛一样,将来一定成佛。

才生如是心 即得入初地

志乐不可动 譬如大山王

菩萨刚发起这菩提心和慈悲心,马上便证入了欢喜地。他的志愿和所乐于作的,都是菩萨道行,谁也不能阻挡及破坏他,就好像大须弥山王一样巍峨耸立而不被动摇。

多喜多爱乐 亦复多净信

极大勇猛心 及以庆跃心

证得欢喜地的菩萨,时刻都是欢喜的,他爱护众生,乐于接近众生。同时也不懈于修习清净的法门,而坚固对佛法的信解心。发非常勇猛的精进心,更生起庆幸活跃的欢喜心。

远离于斗诤 恼害及瞋恚

惭敬而质直 善守护诸根

菩萨证入欢喜地的果位后,自然没有好勇斗狠的傲慢心,也不事事与人争论,也不恼害,和瞋恨别人了。只有惭愧而恭敬的诚恳、质朴、正直的菩萨心。他善于守护自己的六根,不令放逸。

救世无等者 所有众智慧

此处我当得 忆念生欢喜

行普救众生的菩萨道,除佛以外,没有谁能与他相比。所有佛的智慧,我都应当证得。

始得入初地 即超五怖畏

不活死恶名 恶趣众威德

菩萨证入欢喜地时,就能远离五种的怖畏:一、不能生活的怖畏。二、不能活,就是怕死的怖畏。三、怕受人诽谤的怖畏。四、怕受生到三恶道中的怖畏。五、在大众中畏首畏尾的大众威德畏。

以不贪着我 及以于我所

是诸佛子等 远离诸怖畏

这些怖畏的生起,都是由于贪在我的执着偏见上,如果能破除我见,还有甚么可怕的呢?还有我所,就是受贪心的驱使,甚么都是我所有的。把我见和我所都放下,明白了一切都是空的。学佛法的佛弟子,就要能舍掉我及我所,自然远离这些怖畏了。

常行大慈愍 恒有信恭敬

惭愧功德备 日夜增善法

常常行大慈大悲,念众生。常常有诚恳的清净信心,恭敬三宝。时刻怀着惭愧的心意,一切的功德就具足了,这样就可以日夜增长善法。

乐法真实利 不爱受诸欲

思惟所闻法 远离取着行

欢喜佛法的真实利益,不喜欢那些五欲的事情。能常常思惟观想所听闻的佛法真实意义,远远的离开一切爱、取执着行为。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不去贪图名闻利养,唯一就喜欢学佛法,证得无上的菩提大道。一心只想求得如佛的智慧,精诚专一,不生二心,不起异念。

修行波罗蜜 远离谄虚诳

如说而修行 安住实语中

想求得如佛的智慧,必须修习十种波罗蜜。更应远离谄媚心、虚荣心,和狂妄心。一定要切实依照佛所说的方法来修行,安然住在不打妄语的实语中。

不污诸佛家 不舍菩萨戒

不乐于世事 常利益世间

学佛法的人,要常能如理修行,护持三宝,不做有污佛门的事,不败坏如来的家风,令众生一见就生起恭敬三宝的心,皈依佛门。时时刻刻要守着曾受过菩萨所制定的四十八种轻重戒律。不要去染指世俗中的五欲恶事,要常做有益世间、利乐众生的善事。

修善无厌足 转求增胜道

如是好乐法 功德义相应

修行善法是无止境的,是没有厌倦满足的。这样日复一日勇猛精进,勤修无上殊胜的善道。如此爱好佛法,功德一定与佛法相应。

恒起大愿心 愿见于诸佛

护持诸佛法 摄取大仙道

时常生起在志愿的心,希望常常见到十方三世诸佛。又应该发愿护持诸佛所说的法,摄取诸佛的佛道(大仙道就是佛道)。

常生如是愿 修行最胜行

成熟诸群生 严净佛国土

时常发这样的愿心,修行最殊胜的法门,令一切众生都能成熟善根,修行得到成就。将来一定都能成佛,庄严十方三世所有诸佛国土。

一切诸佛刹 佛子悉充满

平等共一心 所作皆不空

所有的世界,和无量无边的佛刹,佛的弟子都充满其中(佛子是指菩萨)。这些菩萨们都是一心一意为救度众生,他们所作所为所修行道,都不会是白费工夫,一定有如愿的成就和功德。

一切毛端处 一时成正觉

如是等大愿 无量无边际

菩萨无障无碍圆融境界发愿在一切毛端的地方修行、度生、做大佛事,大家可在一时成佛果转*轮。像这样不可思议的大愿境界,是无量无边不可度量的。

虚空与众生 法界及涅槃

世间佛出兴 佛智心境界

虚空和众生都是不可穷尽的,法界和涅槃同样是不可穷尽,世界上有佛出兴,也是不可以预知,佛的智慧和心意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

如来智所入 及以三转尽

彼诸若有尽 我愿方始尽

佛的智慧所能到的,和虚空界尽,众生界尽,烦恼界尽,如果这些都能穷尽,我的愿心就穷尽了。

如彼无尽期 我愿亦复然

如是发大愿 心柔软调顺

如像前面所说的虚空界、众生界、烦恼界、法界这些都是没有穷尽的,所以我的愿心也同样不会有尽期。发了这种大愿,这种不可思议,广大无边,不可限量的大愿,心就自然柔和、自在、安详了。

能信佛功德 观察于众生

知从因缘起 则兴慈念心

我们学佛的人,首先要认识清楚学佛的宗旨,反省一下是否真正信佛,是否信佛有无量的功德。佛何以会有无量的功德,正因为佛在过去生中,广行大布施——内财:头、目、脑、髓;外财:国城妻子,一切难舍能施。我们既信佛有无量功德,就应常随佛学,也要作种种的大布施,所以要观察一切的众生。众生是因缘和合而生,在过去无量劫中,与我们曾有过亲属关系,或曾为父子、母女、兄弟、姊妹、夫妻、朋友等等,彼此有如业网交织,辗转轮回。明白这种关系后,就应生起慈悲心,救护顾念他们,使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如是苦众生 我今应救脱

为是众生故 而行种种施

像这样痛苦的众生,永远轮回六道中,生生死死不能脱出。菩萨现在既已明白这种道理,就应该救度众生出离苦海。为了救这些受苦的众生,就广修种种布施。

王位及珍宝 乃至象马车

头目与手足 乃至身血肉

我的王位和七宝,种种的名贵珠宝,以及华贵的大白象、千里马、宝车等的外财。或尊贵的头、眼、手、足、身体内的血,外面的肉,种种难舍的内财,没有一样保留而不能布施。

一切皆能舍 心得无忧悔

求种种经书 其心无厌倦

一切内财外财,我亦能布施。布施之后,心中毫无一点舍不得的忧悔心。诸位学佛的信士!我们学佛,就应该学佛一切的行仪。信佛,就应该信佛所说的法及理,依教奉行。学佛难舍能舍的精神,广修布施。菩萨诵念种种经典、持咒、修行,心无见异思迁,或厌烦疲倦。而诵经、持咒的用意,是去妄存真,使六根归于清净专一,善心生起。

善解其义趣 能随世所行

惭愧自庄严 修行转坚固

诵经持咒是为了明白一切道理,在诵经的时候,可以收摄心意,培养定力。继而用到世间法上利益众生。常常要反省过去的错误行为,生惭愧心。以觉悟的清净和诚实心来警策未来,众善奉行,积聚功德,庄严自己。能心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修行无上的菩提道,信心就日益增长,更坚固了。

供养无量佛 恭敬而尊重

如是常修习 日夜无懈倦

菩萨的信心日渐坚固,就广修供养十方诸佛。不只是供养,还懂得恭敬和尊重诸佛。这样生生世世,恒常不断的修习,昼夜六时,亦无懈怠厌倦。

善根转明净 如火炼真金

菩萨住于此 净修于十地

菩萨如此修行不懈,善根就日胜一日的光明清净了。好像冶金师傅用火锻炼金子一样,一回又一回的烧炼,直至无一点杂质留存,最后变成纯金。菩萨住在初地时,修行的工夫,也是无有歇息,清净无为的修习十地法门。了知十地的境界,最后才会得到十地的果位。

所作无障碍 具足不断绝

譬如大商主 为利诸商众

问知道险易 安隐至大城

菩萨行菩萨道,修一切善,灭一切恶,所以处事接吻没有任何障碍。具足了智慧之光明,佛种永不断绝。譬如一位大商主,为利益许多的商人,联合大众到远处经商,他必须知道路途各处安危的实在情形,准备周全,大家方能安稳地到达目的地。

菩萨住初地 应知亦如是

勇猛无障碍 到于第十地

住此初地中 作大功德王

菩萨住在初地修行的时候,也同样要了解各地的境界和所证得的果位,方能达到佛的果位。这其间一切的过程,要勇猛精进勤修学,没有一点障碍,一直到第十地法云地,都不会有障碍发生。住在欢喜地——初地的菩萨,作最大的功德之王,领导所有的菩萨向前修行。

以法化众生 慈心无损害

统领阎浮地 化行靡不及

皆令住大舍 成就佛智慧

欲求最胜道 舍己国王位

菩萨作大功德王,在南阎浮提常作转轮王,以佛法教化一切的众生。化度众生首先要有慈心,绝不能有损害众生的心。又常行布施,救济众生。菩萨做南阎浮提国王,领导众生,把这世界上一切坏的风俗,都转变成良好的风气。教化众生修持五戒、八关斋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修学十善正法。又教导众生修习布施法门,化除悭吝的障碍,常住在大喜舍中,使所有众生亦得到如佛的智慧。菩萨自己求的是最殊胜的佛道,他也教众生求取无上圣道。为求清净殊胜的佛道,他就舍掉国王的地位,出家学道。

能于佛教中 勇猛勤修习

则得百三昧 及见百诸佛

震动百世界 光照行亦尔

化百土众生 入于百法门

能知百劫事 示现于百身

及现百菩萨 以为其眷属

修菩萨行、求菩萨道的菩萨,舍掉了王位,出家修梵行,在佛的教化中,他特别显得勇猛精进,勤谨修习佛所说的各种法门,能在一念中得到百种的正定心,也能在一念之间见到百世界的诸佛。这种修证的境界,震动了百世界,并有六种的震动。光明也能照耀到百世界,并遍及其间一切众生。教化百世界的众生,令彼等都进入百种法门。菩萨这时能知道三世——过去、未来、现在——百劫中一切事情。又能示现变化百样身形,每位身形又能变化出数以百计的菩萨形相,作为他的眷属,来帮助他弘法利生。

若自在愿力 过是数无量

我于地义中 略述其少分

若欲广分别 亿劫不能尽

菩萨最胜道 利益诸群生

如是初地法 我今已说竟

像那些愿力已达到圆融无碍的大菩萨们,他们的功德和境界,当然超过前面所说的初地菩萨们的功德和境界无量倍劫,无法说尽其劫数。我在讲初地的义理时,只能略略的说一点,如果要详细的说明其中义理、相状、境界等的差别,恐怕历百千亿劫也没有方法说尽。菩萨所修行的是最殊胜的菩萨道,他最主要的宗旨是利益众生,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觉觉他。前面所讲的初地法门,我——金刚藏菩萨,现在已大略的说完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三十五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第二离垢地

诸菩萨闻此最胜微妙地其心尽清净一切皆欢喜皆从于座起踊住虚空中普散上妙华同时共称赞善哉金刚藏大智无畏者善说于此地菩萨所行法解脱月菩萨知众心清净乐闻第二地所有诸行相即请金刚藏大慧愿演说佛子皆乐闻所住第二地

诸位菩萨听了金刚藏菩萨说欢喜地这个法门,最胜微妙欢喜地的法门,所有的菩萨心里都清净了,一点妄想也没有,祇存一个欢喜心。所有菩萨都从他本座站起来,踊身到虚空,用最好的鲜花,散花供养金刚藏菩萨,同时共同称赞金刚藏菩萨说:“好啊!金刚藏菩萨!您真是一位大智慧者,毫无畏惧的菩萨!您善于说这欢喜地的法门,它是所有菩萨修行的法门。”这时有位解脱月菩萨,知道大家的心都清净了。第一地说完,大家还希望听第二地的法。第二地应如何修行?是怎样的境界?这种法门修得什么果位?都希望知道。解脱月菩萨即刻就请求金刚藏菩萨说:“大智慧者啊!我们大家还愿意您继续演说十地法的第二地。诸位佛的弟子及大菩萨们,都欢喜听第二地的形相及境界,也都愿意继续修行第二地这个法门。”

这儿顺便谈一谈守戒与犯戒的问题:修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叫你向好的方面修行,你却不愿意向前求进步。偏往不好的方面去做,以为不需别人教,自己就会做。修行这条路,听起来很美丽,并且有数不尽的微妙境界。可是行起来,却又长又遥远,随时随地都会碰上荆棘与虎狼,如果没有大无畏的忍耐精神,是很难走通的。就说守戒吧,受戒的人很多,不犯错误的人却很少。戒要守得清净,实在不容易。不守吧,那又何必受呢?尤其出家人,遵守戒律非常重要。佛涅槃时说:“以戒为师。”又有句话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应该一心守净戒。”但怎样守法呢?首先要做到无自私心,一切不为自己打算。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遵守佛弟子应守的规矩和应做的事情。不怕艰难困苦,不应该做的事情都不做,不贪图名闻利养,持守着清净戒律精进修行。假若该做的不做,就是犯戒的行为。我们修道的人要随时回光反照,自己检讨反省、警惕,有过速改,继续坚持戒行。如坐浮囊渡海,若发现浮囊有小洞,便应立刻修补。若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小洞变大洞,浮囊就会因漏而沉了。浮囊沉,生命也跟着丧失,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希望大家提高警觉,守戒清净的戒行。那么护持戒行的神,也会时刻跟随你左右,保护你平安稳健的走在这修行大道上。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佛子。菩萨住离垢地。性自远离一切杀生。不畜刀杖。不怀怨恨。有惭有愧。仁恕具足。于一切众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萨尚不恶心恼诸众生。何况于他起众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杀害。

诸位菩萨及解脱月菩萨说完前面的偈颂。这时金刚藏菩萨就对解脱月菩萨说:各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道,集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已经修行证得欢喜地的果位,欲想继续修行第二地的法门,便应当生出十种深心。甚么是十种的深心?

1正直心:就是心要直,不弯曲。所谓“直心是道场”,正直不邪,没有邪知邪见。直是不弯曲,对人没有任何的欺诈。

2柔软心:菩萨的心要柔软,不要刚强。刚强的心便不柔软。

3堪能心:堪能忍受一切,即使不能忍受的也要忍受。

正直心,是布施。柔软心,是持戒。堪能心,是忍辱,就是不能忍的也要忍,不能持的戒也要持,无论怎样也不能犯戒。以前有一个故事:说一位比丘,穿着红色的衣服,去到一位冶金师傅的家里,冶金师傅正在为国王镶一种价值很昂贵的宝珠。那位比丘走后,冶金师傅忽然发现少了一颗珠子,便怀疑是那比丘偷走了。其实这比丘知道珠子在那儿,因为比丘穿的是红色的衣服,映在珠子的光上,使宝珠变得像一团肉一样。这时有只鹅走进来,以为是肉,便衔起来一口吞了下去。为了保存鹅的性命,所以他没有辩白。冶金师傅急了,拿起棒子把比丘打得遍体鳞伤,血流满地。鹅闻到血腥味,便跑了进来。冶金师傅没有注意鹅,一棒就把鹅也打死了。这时比丘便说:“你不必打我了,我告诉你珠子在何处!”冶金师傅说:“你早该说出来的,这里只有你我两人,要不是你偷还有谁?”比丘说:“我没有偷你的珠子,刚才我不说,是怕你杀害这只鹅,现在鹅已被你打死,我便告诉你珠子在它的肚子里。,你若不相信,大可剖开它的肚子,看后便知道。”冶金师傅剖开鹅肚,果然看到了宝珠。冶金师傅将此因缘,禀报国王。国王听了非常敬重这位比丘,把他请到宫里供养。这便叫堪能心。”

另一件公案:话说有几位比丘,在郊外碰到一群土匪,把他们洗劫一空,连衣服也被剥光。强盗怕他们去报告国王,便想杀他们灭口。但其中一位土匪说:“不要杀他们,比丘们持戒不杀生,就连草木也不伤害。我们把他们绑在草地上,让他们自己饿死。”于是土匪把比丘们绑在草地上便跑了。其中一位老比丘对大家说:“现在我们应该认命,料想前世我们曾打劫别人财物,伤人性命,所以今生才遇此果报。大家都要忍耐点啊!”到了晚上,蚂蚁蛀虫都来咬他们,咬得大家全身都起很大的疱,又痛又痒。老比丘又说:“大家忍耐点吧!不要生瞋恨心。你们看龙,它就是在修道时生了瞋恨心,所以才堕入龙身。我们现在虽然遭此难,但不要生瞋恨心,免得像龙,龙必须等待忘了瞋恨心的时候,才能舍掉龙身,再去修行。”愈说虫愈多,晚间更听到狼嗥虎啸,使人胆颤心惊,一直等到天明,国王出来打猎,他远远看到一群裸体的比丘,还以为是禽兽。近一点再看,又以为是妖怪,再近一点看看,问清楚前因后果,才知道是几位比丘被土匪洗劫,因持戒的关系,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伤害草木。国王听后马上对这几位比丘说道:“在我的国内有如此修道的比丘真是难得!”乃亲自为比丘们解除捆缚,对这几位比丘极为恭敬,并请他们到宫中接受供养。各位:我们听到这故事中的诸位比丘被别人用草绑住,他们宁愿饿死和被虫咬死也不破戒,这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精神,不能持的戒也能持的坚定心,才是佛门中真正的僧宝,这便叫堪能心。

4调伏心:不要尽说调伏别人,要知自己更难调伏。你愈是想修道,它愈是多打妄想。你想清净吧,染污心却又来了,众生的心实在不容易调伏。若能把刚强心和不听话的心调伏,那才是真功夫。

5寂静心:寂静心并不是指环境外面的寂静,而是指心内无一切声音,这样自然寂静。

6纯善心:纯善心就是心里没有一种恶的念头。

7不杂心:就是心里没有其他杂乱念头。

8无顾恋心:譬如你布施了东西,事后绝不懊悔。

9广心:宽广的心。

10大心:没有比这更大的心了。

菩萨要有以上十种深心,依它修行,才能得入第二地,离一切尘垢。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菩萨住离垢地的时候,自性远离一切杀生的境界,连刀杖之类能伤害生命的器具,都不预备,不蓄存。菩萨的心里,对谁也没有怨恨,常常生大惭大愧的心。甚么叫仁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绝不加诸别人身上;譬如自己不愿被人压迫,就不去压迫别人。自己不愿被人骂,就不骂别人,这就叫仁恕心。仁,是对人慈悲;恕,是原谅别人。无论谁有过错,都可以原谅。具足仁爱的心和忠恕的心,对一切众生(包括一切有血气有生命的众生),应该常常生出有利于他们的慈悲心,顾念的心。像这样修行的菩萨,他不愿意用恶心,令一切众生,生出烦恼。因为他已认清他们只是众生,既是众生,他又怎会以很重的恶心来杀害他们呢?他们是众生,就应对他们有仁恕慈悲的心,而不能以重恶的心来杀害他们。

性不偷盗。菩萨于自资财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损。若物属他起他物想。终不于此而生盗心。乃至草叶不与不取。何况其余资生之具。

第二地——离垢地,也就是自性清净地,亦即本来没有染污的自性。在这种境界上,自性离一切染污法,乃至于举心动念,都是清净的,没有染污。动一念染污心,那就是不清净。华严经上所讲的道理,都是每个人日用平常所不离的法。不单华严经如是,就是每部经都没有脱离我们日常行为动作的轨范。如果经典所说的道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没有相当的关系,这种经典佛是不会说的。佛所说的经典,就是为着要帮助每一个人能过良好正常和很有规律的生活。所以佛说一切的法门,讲一切的经义,都是指引我们向正途前进。可是还要我们肯起步走才有用。若我们只晓得有经典而不依照经义去修行,就是天天听经,听到八万大劫这么久也等于没有听一样。我们单是听了还不够,如果听时打瞌睡,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那不就是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吗?我常对大家说,听经时,不论是谁,首先便是不要睡觉;如果睡了,有眼也不能见,有耳也不能听,可是仍有人不遵守。第二是不要作梦,在梦中把华严经抛到九霄云外去,任由各人的异性朋友走进梦境中;梦醒时,还不断追寻梦中的境界。如此,经讲得再好,对你也是没有受用。如果不入睡,不作梦,听了经总可得点益处,回到家里还可细细思索,领会经中的法味,这样才会受益不浅。

性字的意思,如三字经上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不是佛经,是中国小孩子启蒙时必读的一本书,美国人是不知道的,就是现代的中国年轻人,也很少有人读过。现在我将上面所说的几句话对你们解释一下:人之初,本性是善良的(也有人说性本恶)。后来经过环境的变迁以及长久的薰习,渐渐远离本性。,假若不及早教导他,本性善的也会变为性恶了。教导的方法,应该着重专一的教育,循循善诱,因才施教。如今美国人对下一代的教育,听其本性之自然发展,不加管教;好像植树,任由它自然生长,结果枝藤蔓生,使得主干不能成为有用的材料,当然谈不上做栋梁了。美国目前很多青年变为嬉皮,这便是不教育的结果。

性不偷盗的意思,是说菩萨在本性上所持的便是不盗戒。不单是在有形方面不犯戒,就是在无形方面也不犯戒。换言之,在有形能见到的事上不犯戒,乃至于见不到的,自己亦不曾觉察到的事情,也不犯戒。这就是在本性内没有偷盗的种子。比如做馒头,做面包,如果面粉里不放发酵的酵母,面就不能发起来。酵母就是种子,有了种子,便可将面发起来,做成馒头和面包。那个种子,便正如这个“盗”字。心里没有盗的种子,便不会发生盗的行为。盗,就是偷盗。不问而自取就是偷盗,未经主人的允许,也没有当着主人的面便将东西拿过来,这也是偷盗。你以为别人没有看见,可是在自性上就有了染污,没有离垢,这地便不清净,污浊了,犯了盗戒。

菩萨对于自己的财产,内财如头目脑髓,外财如国城妻子,常能够知足,所谓“知足常乐”。为什么人会偷呢?就因为不知足,有贪心,没有能知止。知足常乐,知足就不辱,知止就不殆。常能知足,就不会犯法,也不会被人看不起而受侮辱。古人说:“知足不辱”其意就是说能满足现状的人,是不会受到外人侮辱的。知止不殆,就是若无贪心,则甚么危险也不会有。殆,就是危险之意。又说:“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怎样才配称为菩萨呢?菩萨和人一样,不过他的思想行为和凡人不同(他时刻想着利益别人教化众生)。他不自私、不自利、不为己谋。不管自己如何生活,死后又如何安排后事,而且菩萨绝不会服毒轻生。他生而无生,死而无死,祇是为所有人类服务,什么事情对人类有益,他就去做。若对人类有害,他就不做。菩萨并不是怎样的有神通。神通只是自然的感应(但他绝没有依仗神通而横行无忌为所欲为。)人为什么没有神通?因为人若有了神通,便仗着它去危害别人,逞强凌弱。这不叫神通,简直是恶鬼!一心要别人受恶报。菩萨不是这样的,不管人听不听他的教导,他总是不厌其烦的施教。他亦不会因为人不听教化而施以惩罚,令人受苦。

菩萨对一切众生都是慈恕的,慈能予乐,恕就是原谅他人。众生的过错,菩萨总是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好好地教化他,没有使众生明白道理,因此众生才会造业。菩萨时常反求诸己,回光返照。不像众生老是觉得别人不对,这是因为众生的心是向外照,而菩萨的心是向内照的缘故。

不欲侵损:菩萨不想利益自己而侵损他人。假若财物是属于别人的(他总是想到,这是别人的东西,从不想占为己有),他绝不侵占别人的利益,就是再名贵,甚至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菩萨也不会贪心。没有贪心,就不会偷盗。如果贪得无厌,贪心太大,便生盗心。乃至于一草一木,不是别人送的也不敢取。一草一木一叶,尚且如此,何况其他更贵重的东西呢!你们不要学现在一般的美国学生,在学校里做老鼠。这句话怎么讲呢?我想大家都曾经做过学生,大概也都懂。学校里有一个公用的雪柜,是给学生摆放带来的食物。前面有人放进去,后面跟着就有人取出吃掉。这种行为,就如老鼠,这是他们不知盗戒的重要。“一芥不以与人,一芥不以取诸人”,这种廉洁而自爱的行为,他们不明白。学生们在学校里,看见吃的东西,常不分彼此,他主观上认定你的就是我的,而我的可不是你的。这是与戒律不相符合。乃至一草一叶,不是别人送的,也不能要。像这杯橙汁,如不是别人供养的,我就不喝。虽然是小问题,如果小的问题都不能清净,那还能谈大的吗?所以修道,就应该在微尘处着手;积很多微尘,便可成山,不是很浅显的道理吗?持戒要有不持自持的精神,修行要有不修自修的功夫。外表看来不持戒,而实际持戒严谨;看来不修行,但却是真修行。在我们金山圣寺和国际译经院中,你尽管说没有修行,光打妄想,也比一般在家人好得多。在家人所行所做,都是在种偷盗的因,将来要受偷盗的果。我们在这儿所行所做,虽然有些习气和小毛病,还没有完全改善,但是因为接近佛的道场,我们会一天比一天更明白,即使一草一叶一芥子都不能随便盗取,何况其他资生的东西呢?我们这里不论大人小孩,都能负起责任,辛勤工作,这样才是合情理的。

性不邪淫。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于贪染之心。何况从事。

前面所讲的杀戒与盗戒,菩萨在最细微的地方,亦谨慎守持,丝毫不犯,对于淫戒,更是视为特别重要。在自性里虽然具有淫业,可是它不邪淫。邪淫就是非法的淫欲,非道德的行为。淫欲是怎样产生的?是因贪心而起。贪财贪色,都是由于贪心,若无贪心,淫欲之念也没有了。所以说淫欲之念也是从贪而来。贪就使人不辨是非,不知黑白。在十二因缘法来讲,这便叫无明。男欢女爱,便是根本无明,人们常溺于爱欲,而不能自主,不知道原因,这就是无明的魔力。有了无明就发生性行为,所以说无明缘行。无明生起,接着就有行为,这便是诱导人往死路走的邪力。人是从色欲而生,终因色欲而死。从染污的地方来,仍旧向染污的地方去。这种不明不白的力量,令人有种种罪业行为,然后便有了识。因识而有名色,有了色质,然后便生出六入。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然后有了触觉,因触觉而生受用。受用中有舒适之感,便有了爱欲心。有了爱欲跟着就有取,取便是执着,一切都想据为已有。因有,便有生、老死。这十二因缘,循环不断浮沉于六道轮回之中。如果灭了无明,一切便按着顺序灭下去。无明就是没有智慧,没有光明。如果有了智慧的光明,便不会被无明所染,便可转染污法为清净法。转,说起来很容易,可说易如反掌。烦恼即菩提,转烦恼为菩提也是这个意思,人们为什么有烦恼?就是有贪欲心、自私心、自利心的缘故。因不能如自己的欲望,不能满足自己的贪心,便生烦恼。这也是“我见”太深的原因,尤以邪见与欲念,更是作祟。人如断了欲,便无烦恼了。性不邪淫,就是在自性中,根本没有淫欲的念头。菩萨对于自己的妻妾,都没有淫欲心,能知足,因为他知道修行,必须“断欲去爱”,他能不被爱欲所动摇,虽处在妻妾群中,不为染污的境界所转移。不求他妻,于自己的妻子尚且无贪欲之心,又怎会对别人的妻妾起邪念呢?至于有家长保护的女子,或亲戚族人中已凭媒文定的闺女,或为家族法律所保护的少女,以及所有的女性,他都不会生出贪染的思想,何况那种不合道德的行为,他更不会去做的。

况于非道。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

菩萨何以能不邪淫呢?因为菩萨有真正的定力,他能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所以他的定力具足,不会被任何美色所动摇。所谓“一善一切善,一真一切真。”因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所以他也不会妄语了。妄语的动机,是因为自己得不到某种利益,才想用妄语欺骗别人。或者为了逃避对自己有所不利的,怕受损害,明知打妄语是不对,还是打妄语。菩萨没有这种自私心、自利心、为我心,菩萨对一切的好事凡是利益的,都施赠他人;一切不好的,无利益的便自己承受,所以他不需要打妄语。因为他的心里,根本没有妄语的因,也没妄语的缘,更不会造妄语的业。菩萨是常作实语,说真实话的。在凡夫眼中,菩萨不打妄语,是有点儿愚、笨、痴,但在佛的心中,菩萨是最好的弟子。佛常称菩萨为善男子,有大智慧的好人。愚痴与智慧,是以看法而决定其差别。世俗凡夫所认为的智慧,那是凡夫智慧。佛所指的智慧,就是大智慧的圣人。弥勒菩萨自称老拙,意思是又老、又笨、又愚痴的人。孔子对颜回有几句赞语。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我对颜回说话,他从来不违背我的,总是回答好或是,真像一个傻子。可是当退而省其私时,这句可以解释为当他处理事情时,我说的话,句句他都能发挥它的作用。颜回嘛!一点也不愚痴。古语说“大智若愚”。说真实的话,不说假话欺骗人。应当说的话,便说;不应当说的话便不说,当说时要说,不当说时不说。甚至在睡梦中,也不掩饰自己的过错,或诳说自己的功劳,若根本没有打妄语的存心,那里还会故意的打妄语呢!

性不两舌。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彼说。不将彼语为破此故而向此说。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不喜离间。不乐离间。不作离间语。不说离间语。若实若不实。

菩萨在自性中,没有两边搬弄是非的习性。菩萨对于众生,没有挑拨离间,使人不和气的坏心眼,也不会有讨厌和残害众生的心思,只有利益众生的慈悲心。不会捏造甲方说乙方的坏话,而对乙方搬弄是非。也不随便把乙方讲甲方的话,向甲方说。这样就是两舌,破坏了甲乙两方的和气,使生烦恼。没有做过这种破坏别人和气的事情,便千万不要做。如果曾经有这种行为的,就不要再做了,应该改过自新。人是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菩萨不念旧恶,不爱搬弄是非使人失和,更不会因为别人失和而幸灾乐祸,不故意造谣生事,无中生有,说些流言蜚语,挑拨离间。不说有伤和气的话,不管是真有其事,或是不实的谣言,总以化解是非,调和气氛为本。

性不恶口。所谓毒害语。粗犷语。苦他语。令他瞋恨语。现前语。不现前语。鄙恶语。庸贱语。不可乐闻语。闻者不悦语。瞋忿语。如火烧心语。怨结语。热恼语。不可爱语。不可乐语。能坏自身他身语。如是等语。皆悉舍离。常作润泽语。柔软语。悦意语。可乐闻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多人爱乐语。多人悦乐语。身心踊悦语。

修菩萨行的菩萨,在自性的性分里面,不会有恶口。如像:1以不合礼仪的态度,说话像毒药一样;伤害别人的话,或像毒箭一样,令人,令人听了气结不已。2强词夺理野蛮的言语。3说出的话教人听了心中非常苦恼。4说出的话,令人听了,立刻起瞋恨之意。5在别人面前说是说非。6在别人背后说是说非。7说话很卑鄙又恶毒,令人听了不顺耳。8说话很庸俗低贱,一点价值也没有。9说的话令人都不喜欢听。10说出的话别人听后便不高兴。⑪所说的话令人听后便发脾气,生大瞋恨心。⑫所说的话令人听后如火烧心那样的难过。⑬所说的话令人听了,永远在心里生一种仇怨。⑭令人听了,便生烦恼的言语。⑮说出的话,没有人喜欢听。⑯说的尽是不能令人高兴快乐的话。⑰说话既伤害自己,又不利人,那就是损人不利己的话。像这些话,都属于恶口,都是造恶业,都应该舍离。应该常常说有意义的话,像雨水能润泽植物一样的话。很柔和的语气。令人听了很欣悦的。令人听了很快乐的。令听者特别生欢喜的。说的都是善意的话,令人听了有甜入心底的感觉。说话很风趣而文雅,很清高,令人听了也喜欢学习,可作语言的典则。说出的话使很多听到的人有和乐亲切的感觉。所说的话能使很多听到的人有欢悦快乐的同感。令人听了身心快乐,高兴得跳起来,心中生大欢喜。

性不绮语。菩萨常乐思审语。时语。实语。义语。法语。顺道理语。巧调伏语。随时筹量决定语。是菩萨乃至戏笑尚恒思审。何况故出散乱之言。

菩萨自性内连恶口的性分都没有,更不会有绮语。绮语就是说不正当的邪话,使人听了,容易堕入染污中。菩萨三业清净,不会说言辞不正的话。菩萨说话时,他是很谨慎的考虑清楚,经过仔细想后,觉得正确才说出。该说的时候才说,不应该说话的时候,他是不会说的。若有人对佛法不明白,或有疑难请问菩萨,他总是切切实实毫不虚妄的解释清楚,也从不打妄语。说话句句都有内容,有正确总是切切实实毫不虚妄的解释清楚,也从不打妄语。说话句句都有内容,有正确的义趣,不说无谓多余的话。说合于佛法的话。菩萨教化众生,一定是用这三种语——实、义、法。教化众生守持戒律,必须令众生通情达理,对他们赏罚分明,并使他们明白凡做事情必须顺理而行才能有成就。菩萨教化众生,是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折摄合宜,众生才能调伏。菩萨随时注意使众生欢喜,众生若有功德,尽量赞扬;若有过失,则好言规劝。仔细观察决不失时,总是恰到好处。菩萨们即使在最高兴的时候,也是非常稳重自如,不会随便嬉笑或胡言乱语,又那里会故意说那些乱七八糟的无谓话呢?

性不贪欲。菩萨于他财物。他所资用。不生贪心。不愿不求。

菩萨三业皆清净,三毒断除,不但一切恶业都没有,也早己脱离贪欲。对于身外的财物,如贵重物件,他都不起贪念。别人所有的资生用物,他更不会生贪心占有,既不愿据一切为己有,便什么也不需要求取了。

性离瞋恚。菩萨于一切众生。恒起慈

心。

利益心。哀愍心。欢喜心。和润心。摄受心。永舍瞋恨怨害热恼。常思顺行仁慈祐益。

修菩萨道的菩萨,自性里离开了瞋恚,瞋是瞋恨,恚是忿怒。这些修菩萨道,集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对于所有九法界的众生,恒起慈心,时时刻刻都生起一种慈悲的心肠,令众生得一切安乐。常想到给众生一切利益。对众生生出一种可怜的心,愍念一切众生,随时帮助他们。菩萨的心,时刻都是欢喜的,没有一点忧愁。菩萨的心对一切众生,都是和气的、润泽的,所以一切众生都欢喜他。能摄受那些发菩提心的善男信女,指引他们修行进入菩提大道。菩萨永远舍除了这种瞋恨人的心、怨害人的心,和令人生起烦恼的心,总是常常想到仁爱一切众生,慈愍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

又离邪见。菩萨住于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恶戒。心见正直。无诳无谄。于佛法僧。起决定信。

菩萨他时刻都在正知正见中,远离一切的邪知邪见,常住在八正道里。菩萨从不用占卜来决定事情,预测吉凶。学佛的人。可研读易经,懂得占卜的学问,但不必事事以占卜而决定行止。古人说:“君子问祸不问福”,这意思是说:正知正见的人,他只关心大众的灾祸,从不为个人求侥幸的意外之财。菩萨不理会自己有否灾难,逆来顺受,所以他不需要占卜问卦。菩萨也不受持那些外道的牛戒、狗戒,妄求非分升天。菩萨的心正、见正,所以说“直心是道场”。菩萨不妄求名利,或欺骗别人贪取财物,也不攀附权势,博取虚名。他对于佛法僧三宝,生起至诚和绝对的信心,永远不生怀疑。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护持十善业道。常无间断。复作是念。一切众生堕恶趣者。莫不皆以十不善业。是故我当自修正行。亦劝于他令修正行。何以故。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无有是处。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十不善业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他闻声而解了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缘法故。成独觉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舍众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此上上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证十力四无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应令一切具足清净。如是方便。菩萨当学。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他们是尊重和保护十善业道,并严谨守持善戒,从不懈怠间断。他又思念一切众生,为什么会堕到三恶道呢?都是因为多行十不善业的缘故啊!所以我应当修行十善业道的正法行门,又劝其他众生修行十善业。为什么呢?假若连自己都不能言行一致,确实修行十善业道的正法行门,而叫其他众生修习,这是行不通的,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些修行菩萨道的大菩萨又作这样的思想:凡人多作十不善业,就是种堕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的因,所以受生到恶道;反之,多行十善业道,就是种受生人间、天上,或有顶天(最高的天)处的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上品二字,是指修行十善业道的三乘,如声闻、独觉、菩萨这三乘各自用功不同而言。这种修善业的行门,是以智慧修习的。

但有心较狭劣的修行人,祇能自利,不能利他。因畏惧三界的痛苦,缺少大悲心的缘故,他只求自度而舍弃众生。这是指那些从听闻讲经说法而开悟的,这样就成了声闻乘,证得罗汉果位。又有修十善业道而护持得非常清净,可以不必跟从他人的教导,便觉悟了,可是大悲方便却没有圆满。从修十善业道中,只明白了悟较深的因缘法,及因果循环的道理,这样的修行者,就成了独觉乘。又有修上品十善业的,修持得无上清净,善心广大,利益众生。发无量大乘心,具足悲愍众生的慈悲心。用四摄法,方便摄受发菩提心的众生。发大愿心,永远不舍一切众生,并方便教化他们而求得如诸佛的大智慧。清净修习十地法门和诸度万行,这样的行者便成就了菩萨的广大行。

总结以上这些最上的十善业道,因各自修习功德不一,成就也自不相同。一切种智都清净,乃至证得佛的十力和四无畏,一切佛所说的法门,都修习成就。所以我现在应该平等修习十善业道,使一切的善因都自在成熟,断除一切的习气而具足清净。像这些方便法门,是修菩萨行,和要实行菩萨道的菩萨们,应当学习的。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又作是念。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瞋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佛子。十不善业道。能生此等无量无边众大苦聚。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修菩萨行,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得到离垢地的果位后,又作如是观想:这种十不善的业报,最严重的就是堕地狱,中等的就做畜生,稍次的便做饿鬼。在这十种不善业中,第一是杀生的罪报,众生因杀生,堕地狱道中。地狱有千万种,不单祇有一个,而是分门别类,随罪业而显现,入其中受果报。畜生也有百千万种,因种种不同罪业,各自承受不同苦报。饿鬼也有百千万种。假使造了十恶业,堕入三恶道,受完三恶道应受的罪报后,如生到人间,就得二种应得的果报。若好杀生的,虽得人身,假若不是短命便是夭折,二者就是病不离身,受病痛的折磨。若犯偷盗罪的,如生到人间,也要得两种果报。一者终身贫穷,因为他曾偷盗别人的财物,使别人受到贫苦之故。二者共财不得自在,不能自己有财富,必须与人共谋,若合伙求财,也不能有主权,要受人控制,得不到自由自在的受用。若邪淫之罪;邪淫是不正当或违背法律的性行为。即非己妻而用某种手段引诱他人妻,或用强暴凌辱他人妻,而达到性行为的满足,这都是犯下了邪淫的罪恶。古谚云:“万恶淫为首,死路不可走”,意思是在万般的罪恶中,以邪淫为罪魁祸首,我们千万不要去犯邪淫的罪。犯此罪恶,是自找死路。犯上这罪,死后堕三恶道中,受完一切罪报后,如生人间,要得两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因为他曾使别人的妻子不贞良,今生也要受自己妻子不贞良的果报。二者得不到如意的眷属,总是眷属不和,没有幸福。

若妄语之罪,也令众生堕三恶道。在三恶道中把应得的罪报受毕后,如生到人间也得两种果报。一者常常被别人诽谤,就是常受指责。二者因往昔爱打妄语,欺骗别人,所以这生就常被别人欺骗和诽谤。若两舌之罪,也令众生,堕到三恶道受苦,受毕应受的罪报后,若生到人间,也会得两种果报。一者眷属不和睦或常分离。二者亲族众人中,大多相貌丑恶,少有俊秀而且多成怨敌。恶口之罪,就是喜欢对人恶言恶语,出口伤人,刻薄寡情,不给别人留余地。这种人死后,堕到三恶道中。受完应得的罪报后,如生人间,也要得两种果报。一者常受别人恶言恶语,开口就与人争论,甚至发生诉讼。二者受人恼害。若绮语之罪,就是爱说邪话,挑逗引诱人做不正当的事情,导致不正当的思想。说话尖酸刻薄或讽刺,也是邪恶罪行,死后也会堕入三恶道中。受毕苦报后,如生到人间,也得两种果报。一者说话无人理睬。二者说起话来口齿不清,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

若贪欲之罪,贪心生的人,欲望亦多,终生枉费心力,也不能满足贪念,死后堕入三恶道。受毕苦报后,如生人间,也得两种果报。一者心中老是感到不能满足欲望,而烦恼和痛苦。二者碌碌终生,样样事物贪得无厌,得不到自在愉快。若瞋恚之罪,也令众生死后堕三恶道。受毕苦后如生人间,也得两种果报。一者常受别人苛责,说他的不是。二者总受别人厌弃,做得好的别人不认为好,常被人恼害。若邪见之罪,邪见就是不正当的见解,对于事理,常持偏见,专门反对正知正见,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说些蛊惑人心的话,因而造下许多罪业,死后堕三恶道。受毕苦后,如生人间,也得两种果报。一者投生到邪见的家族,所见所闻皆是邪恶的事情,永远见闻不到正知正见的事理。二者就是生来便心地不正,做人行为卑劣,虚伪狡诈,阿谀谄媚,曲意奉承有权有势的人,专门欺压贫穷弱小,看不起正知正见的君子。正因为邪见,就会犯上十恶业,多行不义,不知死后还要堕入三恶道受尽痛苦果报。为人如果受到以上的苦报时,千万不要怪别人不好,对你不友善。应该自我反省,这都是往生中所种下的恶因,今生受报,是自作自受。金刚藏菩萨说完了十不善业道以后,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你们现在都知道十不善业道的罪报是无量无边广大的痛苦,作恶的众生是要受偿无量无边广大的罪报。

是故菩萨作如是念。我当远离十不善道。以十善道为法园苑。爱乐安住。自住其中。亦劝他人令住其中。

知道以上十种不善业道的罪报后,这位住离垢地的菩萨,于是便作如是的观想:我修行菩萨道,不应该再犯这些罪恶,不应该随十不善业道去行事,应当根据十善业道修学佛法,以上善业道为我的规范,作我修行的目标。远离十不善业道,又以十善业道为佛法乐园,爱乐自在的住在十善业道中。自己能住在这殊胜的法苑,也劝其他眷属、亲友,都远离十不善业道,同住在十善业道的法苑里。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于一切众生。生利益心。安乐心。慈心。悲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自己心。师心。大师心。作是念言。众生可愍。堕于邪见。恶慧。恶欲。恶道稠林。我应令彼住于正见。行真实道。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证到离垢地的菩萨,他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成为菩萨中的大菩萨。他又对于一切的众生,生起十种心愿:1救度恶行的众生,使他们能生活在善行中,令他们得到真正的利益心。2为那些苦恼的众生,开示他们,令得安乐心。3令那些被怨憎情绪困扰的众生,开导他们生起慈心,不再互相报复,互相嫉妒而得不到安宁。4对于贫苦众生,生起帮助他们脱离困厄的环境,生活于安乐中的悲心。5看到那些醉生梦死,沉溺在放逸生活中的众生,生起怜愍心,用四摄法,令其觉悟,然后引导他们走入正途。6对于那些失去正念,流入邪道的众生,生起摄受心,教化他们,使令生正信。7对于同修的法友,生起守护心,不令他们因小故而生退转心。8见到那些能发菩提心的众生,生起爱己一样的欢喜心。9对于那些勇猛精进,趣旨大乘道的众生,生起敬之如师的师心。10对于那些具足了一切善根功德的修行者,生起大师心,恭敬他如大师长。

菩萨又作如是观想:众生真是可怜,他们因为无知,没有遇见善知识的教导,而堕落邪知邪见的途中,还自以为聪明。生起一些不正当的欲念,如同走在充满毒刺的荆棘中(三恶道之意),不见天日,迷不能出。我应该引导他们,使他们生起正见、正信,常修行于真实不虚的佛法中。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分别彼我。互相破坏。斗诤瞋恨。炽然不息。我当令彼住于无上大慈之中。又作是念。一切众生贪取无厌。唯求财利。邪命自活。我当令彼住于清净身语意业。正命法中。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常随三毒。种种烦恼。因之炽然。不解志求出要方便。我当令彼除灭一切烦恼大火。安置清凉涅槃之处。又作是念。一切众生。为愚痴重闇。妄见厚膜之所覆故。入阴翳稠林。失智慧光明。行旷野险道。起诸恶见。我当令彼得无障碍清净智眼。知一切法如实相。不随他教。

住在离垢地的菩萨,积聚一切的善根,为一切众生回向,以利益众生。所以他又这样的观想:所有的众生,都因有我相我见,分别彼此的观念太重,就发生“互相破坏,彼此斗争”的事情。其原因就是为了争利之所在,都希望得到大利益,才发生互相破坏,斗争不息。佛当年住世时,是正法的时代,到佛入涅槃后,就是像法时代。这时寺庙普遍,到处兴塑佛像。现在是末法时代,我们都生在此末法时代,人们脑中只充塞著「利”字,到处是斗争。国与国斗争、家与家争、个人与个人争,总是争权夺利,处处充满了瞋恨的气氛。瞋恨的火焰,炽然不息,飞驰蔓延,难于扑灭。住在离垢地的菩萨,看到这种情况,生起大慈愍心,说:“我应该教化这类众生——互相破坏、斗争、瞋恨的众生——使他们知道瞋恨的业报,改恶迁善,修学大慈悲的行门。对于一切众生,灭除瞋恨心与斗争的行为,能令大家安住在大慈悲的天地中”。

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这些众生们,都是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譬如经商求财,总希望能获大利,得千想万,得万又望亿,永不知足。邪命自活,就是不考虑财利的来处是否正当,也不计较职业是否高尚。如仰口食者,上观天星,说一些危言耸听的预言,令人相信,以谋多利。又如俯口食者,为人占、卜、吉、凶、相命、算命,说些好听的话,藉机骗钱,这些都是邪命自活。菩萨是不问吉凶祸福的,所以他不信预言,也不占卜。因此,他发愿度这些邪命自活的众生,令他们能身、语、意三业清净,有正知正见,住到正命正业中生活。

离垢地的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常随三毒——贪、瞋、痴——打转。从无始劫以来,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修道人也很少证果?就是被这三毒所迷,把人迷得事事颠倒还不觉醒。贪是贪得无厌。瞋是无明火,令人脾气特别大。痴是见事不明,还自以为是。三者之中,以贪心重的人,最难教化。因被三毒迷覆了心智,就生出无量烦恼,烦恼可使人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息灭了光明。这种烦恼的毒火猛烈炽燃,覆盖本性,使沉迷其中的众生,根本不能明白这种三毒之害,辗转轮回,川流不息,又不知道寻觅方便的法门脱离罗网,超出三界。我应帮助他们灭除三毒的烦恼大火——烦恼有八万四千之多。把他们安置到不生不灭的清凉境界中,证得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

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因为愚痴,不明是非,就如被关在重重的黑暗中,见不到光明。因愚痴就生出虚妄之见,妄见就像眼中所生的一层厚膜,遮蔽了视觉。又如走入阴暗的密林中(烦恼太多之意),失去本有的智慧光明,又如走到了遍地恶兽——狼群、虎、豹、狮的危险旷野一样。这样的众生,他们随时都会生起种种恶毒的偏见。菩萨说:“我应该救度这类众生,令他们得到圆融无碍的境界,得到清净的智慧之眼,照遍一切诸法实相,真如实相,不需要依赖别人的教化,自己也能觉悟这种境界”。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在于生死险道之中。将堕地狱畜生饿鬼。入恶见网中。为愚痴稠林所迷。随逐邪道。行颠倒行。譬如盲人。无有导师。非出要道。谓为出要。入魔境界。恶贼所摄。随顺魔心。远离佛意。我当拔出如是险难。令住无畏一切智城。

住在离垢地的菩萨,离开一切的烦恼、习气和毛病,也离开了一切染污。没有染污心,也没有欲念,达到断欲去爱返本还原的境界。凡夫则不然;欲心重,视爱为第二生命,颠倒行事,终日在烦恼中还自以为乐,把饮食和烦恼混而为一,也不自觉。遇有善知识教化,欲令离苦求清净的真乐,也不相信。有些人到老,或临终时才能觉悟,但已经来不及学习修行了,有些人则至死也不觉悟。众生就是如此乖戾,人则更甚。菩萨见到一切众生如此颠倒愚痴又作这样的观想:许多众生在很危险的生死道路中徘徊,稍有不慎便会铸成大错。一念生恶,就堕到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中,受无限期的罪报。一念生善功德,便生莲邦得佛果,一切只在一念间。地狱不是像人间的监狱,等候监禁犯人的,而是随个人自作的罪业而现,业成熟了便去受。最重的叫无间地狱,这地狱不受人数的限制,一人亦满,时间也不知有多久。为什么会有这地狱呢?就因为做人邪见太甚。畜生也有百千万种的畜生,受报也不一样。饿鬼是鬼道中的一种,鬼有百千万种的鬼,如有饿鬼、富鬼、穷鬼等。富鬼并不是像人间的富豪,拥有着许多财产,而是有势力,有鬼通。鬼有五通,但没有漏尽通。穷鬼也并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势力,没有鬼通,知识浅薄。中国民间给亡人焚化纸钱,是否有作用?无法证明。西方人不烧纸钱,难道他们的亡者都不用钱吗?中国人烧纸钱的真实用意,是后世子孙,对祖先表示孝思,不忘先人的辛劳,所谓慎终追远,为纪念而已。饿鬼他几乎百劫难得到一点饮食裹腹,再好的饮食,一入其口立刻变成火,这就是人的业报所感。

入恶见网中,为愚痴林所迷,众生无正见,就生起恶见,行事颠倒,就如困在恶见的网罗中,愚痴就像稠密的荆棘,把众生迷惑在其中。困在邪见、愚痴的稠林中的众生,心性被迷惑了,自然跟随着外道跑,行事也就颠倒了。这里有个比喻,好像瞎子走路,没有人领导,根本没法走出三界,但他自以为已走出三界。其实是入了魔的境界,作了魔的眷属,被恶贼所摄伏了。一切随顺着恶魔的心意,远远离开佛的正道思想。菩萨自念应从这危险道中,把众生救拔出来,使他们超脱困难的环境,令他们住到四无所畏和具一切智慧的城郭中,永远再不会堕到魔境里。

现在讨论一下,众生为什么有这么多烦恼?主要是一个“我”相作祟。

一、众生:是众缘和合所生,人就是有众缘和合的因缘,才生为人。

二:我见:就是我相。有我见,就有我相。有我相,就有人相。有人相,就有众生相。有众生相,就有寿者相。这是所谓四相。我见,就是先有一个我的观念。可是这个我,并不是真的有个我在。一般人都认为有我。那么,我们不妨仔细思考、观察一下,人的全身,从头到脚、五官四肢,内有五脏六腑,外有毛、发、皮肤,各有其名,那一个地方是叫我的?既无我,那有我见呢?这就是众生的执着。因有我,就有了自私,就生出执着的我见,争取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一切都属于我。我生时掌握一切、保管、看守着它,不会失去。我死后,心爱的和宝贵的,也都带不走,只好放下,所有一切也没有了,我又往那儿去呢?为了一个我,只知自己,不管他人的死活,因此把这个世界弄得乌烟瘴气,人心趋于下流,一日不如一日,这都是执着所造成的业果,把人类也害苦了。我要是没有了,那还有我见?这就是破除了大我的执着我见;小我还有一点微细的执着,没有执着,我相就空了。这时尽虚空、遍法界,都与自性合而为一,便达到“无人无我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的境界。把人我看成一体,他人有吉、凶、祸、福,即如我有,如此就可渐渐灭除执着。菩萨利益一切众生,从不想他是在利益别人。虽度尽了一切众生,但他从不想起他曾经度过那一位众生,这就是所谓的行所无事、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如果你想到我在助人、利益人,就是等于在打妄想。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为大瀑水波浪所没。入欲流。有流。无明流。见流。生死洄澓。爱河漂转。湍驰奔激。不暇观察。为欲觉。恚觉。害觉。随逐不舍。身见罗刹。于中执取。将其永入爱欲稠林。于所贪爱。深生染着。住我慢原阜。安六处聚落。无善救者。无能度者。我当于彼起大悲心。以诸善根而为救济。令无灾患离染寂静。住于一切智慧宝洲。

证到离垢地的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一切的众生,好像站在很大的瀑布水边一样。瀑布水就是来势很汹涌的急流,冲泻到大河或大海中时,可以激起冲力很大的浪涛。人站在这样的瀑布水边,可能会被卷沉入海中,甚而丧命,这是比喻众生在恶见中生存的危险。众生将被冲进欲流:欲流就是从贪欲无厌而起的坏行为。有流:就是被引入三界有,或二十五有的邪见中。无明流:一切的邪知邪见,都因无明而生,入了无明流,一切坏事也能做出来。见流:就是偏见邪见,是人类中的害群之马。这些众生在生死海中,被波浪洄澓旋转,在情情爱爱的河中辗转漂浮。湍驰奔激:是形容瀑布水流得很急,像马一样狂奔,把众生牵扯着盲从依持,也没时间仔细观察这种情形。又被邪慧所使,生起贪欲的觉知,贪求无厌。瞋恚的觉知,使人脾气乖戾,尽做些无益有害的邪觉知等,而且被这些邪慧缠绕着不能脱出。又被一种邪见的恶鬼身见罗刹,在其间把他抓着不放松,将他拖入爱欲的密林,永远迷惑于所贪爱的恶念劣习中,深深地生起染污和执着;使他住在大我慢的高山上,安然生活在六尘六根的村落里。没有人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救拔他,也没有人帮助济度他。菩萨见此种众生,就发愿说:我应当对这些众生们生起大悲心,以我所修行积聚的种种善根功德,救济他们,令他们永无灾难,远离染污,而得到涅槃寂静的安乐,使他们住到具有一切智慧的大宝洲上。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处世牢狱。多诸苦恼。常怀爱憎。自生忧怖。贪欲重械之所系缚。无明稠林以为覆障。于三界内。莫能自出。我当令彼永离三有。住无障碍大涅槃中。

住离垢地的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处世牢狱,他非常的叹惜,这些众生处在这世界上,就像是住在牢狱中一样,不能超出三界的苦恼。佛曾说过:“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但众生不觉悟,像鸟被关在笼子里,不能自由。人生到这世间,有很多的苦和无量的烦恼摆脱不开。常常都被爱别离,或怨憎会所苦,即是有怨的、憎恨的,偏要碰到一起,互相迫害而生苦恼。自己又常常无事生忧,虚妄恐怖。愁衣愁食,愁子孙不发达,愁家财不兴旺。既怕没房子住,又怕疾病灾害降临,就这样终日惶惶,忐忑不安。贪欲的心,就像一副很重的枷锁,把人捆得动弹不得。贪得无厌,弄得心劳神拙,到死时却什么也带不走。欲望就像牛筋绳,把人捆得牢不可脱。无明就像密密的丛林,把人的眼睛遮着看不见东西。愚痴而没有智慧的人,终日在黑暗中摸索,流转于三界中——欲界、色界、无色界,永远不能自己脱离。菩萨说:“我应当度这些众生,让他们永远脱离三有的痛苦,住到没有障碍、,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大涅槃境界里。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执著于我。于诸蕴窟宅。不求出离。依六处空聚。起四颠倒行。为四大毒蛇之所侵恼。五蕴怨贼之所杀害。受无量苦。我当令彼住于最胜无所著处。所谓灭一切障碍无上涅槃。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其心狭劣。不行最上一切智道。虽欲出离。但乐声闻辟支佛乘。我当令住广大佛法。广大智慧。

住离垢地的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都有同样的毛病,就是都执著于一个我。在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暗宅中,不想走出这暗窟。依赖着六处——眼、耳、鼻、舌、身、意。空聚的意思,就是说原本是空的,故说六处空聚。生起四种颠倒的行为:1非常计常。2非乐计乐。3非我计我。4非净计净。因了有了这四种颠倒,所以便把自性迷失了。这四条大毒蛇侵害热恼——四毒蛇是地、水、火、风。又被如冤贼般的五蕴所杀害——五蕴:色、受、想、行、识,因而受无量的痛苦。菩萨说:“我应当教化这类的受苦众生,使他们住到最殊胜,而没有一点执着的地方,把一切的障碍都灭除,到无上涅槃的地位,令一切众生都得到安乐。”

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他们的心量,都很狭窄和卑微,不知道修学具正知正见正信最殊胜的六度万行,和等地以上的广大佛法。虽然他们也想出离三界,超脱苦海,但因心量狭劣,祇欢喜修学声闻、辟支佛,趣于二乘思想。菩萨想:我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他们发的是小乘心愿,就应该教化他们回小向大,发大乘的心和愿,趣向大乘,求得广大无边的真正大智慧!

佛子。菩萨如是。护持于戒。善能增长慈悲之心。佛子。菩萨住此离垢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如是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诸佛所。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佛所。以尊重心。复更受行十善道法。随其所受。乃至菩提。终不忘失。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菩萨像这样护持他的戒行,因而就更增长他的慈悲心来护益众生。佛子!住在离垢地的菩萨,因为他的愿力殊胜高远,所以能够见到很多佛,多到百、千、亿,百亿、千亿、万亿,乃至不可数那么多的佛。在诸佛的处所,用最广大的大乘菩萨心,至诚恳切的真心,乃至高无上的恭敬礼仪尊重,并谨慎小心殷勤地侍奉诸佛。又供养一切生活必须之衣服、饮料、食物、卧具、医药等的物质,无不齐备,也以同样的东西,供养所有的贤圣高僧。以他所修学的善根,积聚种种功德,回向给至高无上的菩提觉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诸佛的地方,更以十分尊敬重视的心志,修习十善业道的法门,随着所修习的一切心得,自初发心到证得菩提觉果,永不会稍有忘却。

是菩萨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远离悭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净满足。譬如真金。置矾石中。如法炼已。离一切垢。转复明净。菩萨住此离垢地。亦复如是。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远离悭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净满足。佛子。此菩萨四摄法中。爱语偏多。十波罗蜜中。持戒偏多。余非不行。但随力随分。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二离垢地。菩萨住此地。多作转轮圣王。为大法主。具足七宝。有自在力。能除一切众生悭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为大施主。周给无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又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萨若欲舍家。于佛法中。勤行精进。便能舍家妻子五欲。

住在离垢地的菩萨,在无量百千亿不可数的劫前,已远离悭贪和嫉妒,戒绝这类坏的习行。他们时刻谨守清净的戒律,像中秋夜的月亮一般晶莹皎洁,没有一点闇淡。对于布施和持守净戒,都已是清净无染,圆满具足了。就像真金,放在矾石中,依法锻炼,炼去一切滓垢,变得比以前更明亮更纯净。菩萨修证到第二地时,也如炼金一样,在无量劫以前,就远离了那些悭贪、破戒的染污,所以行布施和持净戒,能格外清净圆满。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住离垢地的菩萨行菩萨道度众生的方法,在四摄法中,多用爱语方法教化众生。行十度波罗蜜时,最注重持戒,在戒行方面,从不疏忽亦不放松。在四摄中其中的三者,和另外的九种波罗蜜,并不是完全不用,祇是见机行事,随众生的缘份和自己的力量而为。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不过是大略地说一点住离垢地的大菩萨们,修行的情形而已。菩萨在第二地时,很多也到人间示现作转轮圣王,以佛法治理国事,教化人民。或作大法王,弘扬正法。以菩萨的善根功德,化现轮王,他们一定是七宝具足:1轮宝,名无碍行。2象宝,名金刚身。3马宝,名迅疾风。4珠宝,名日光藏。5女宝,第一夫人。6藏臣宝。7兵宝。有任运自如的自在神力,能够破除众生一切的悭贪、破戒的染污习气。以善巧方便的方法,教化他们修学十善业道的佛法,令他们亦能安然住在十善业道中。作大布施的主人,无穷无尽的周济那些可怜的人。菩萨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教化救度众生时,从不曾忘记过念佛、念法、念僧,念三宝的功德。也具足一切善根,和一切特殊胜妙的无上智慧。

菩萨又作这样的观想:我应在一切众生中,作他们的首脑,作一个有思想、有正见,和具有至高、微妙智慧的领导者,成为他们的明灯,和能依止的安全港。发这样菩萨心愿的菩萨,如果他想舍离俗家的束缚,全心全意在佛法的薰陶下精进修行,立刻就能抛弃妻子,舍离世俗一切财宝,及五欲的享受(财、色、名、食、睡),过着清净无染的梵行生活。

既出家已。勤行精进。于一念顷。得千三昧。得见千佛。知千佛神力。能动千世界。乃至能示现千身。于一一身。能示现千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是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菩萨既舍国城妻子、财宝,及五欲——财、色、名、食、睡;息灭贪、瞋、痴,来到佛法城中出家,所以他特别勤勉精进,修行戒、定、慧。就在一念间,他便开悟证果,得到千种的三昧——正定、正受。也能见到千位佛,并能知道诸佛的神通力量。又能使大地震动,甚至震动千个世界,又能示现千种身相,在每个身相上,又能示现千位菩萨,作为他的眷属。假若以菩萨的特殊胜妙愿力而言,他是非常随意自在地任运他的神力,其可显现的神力还远超这个数目。甚或一百劫、一千劫、百千亿劫、乃至不可数的多少劫,也不能知道神通变化的确实数目。这时,金刚藏菩萨欲重述一遍以上的话,就用偈颂来表达。

质直柔软及堪能

调伏寂静与纯善 速出生死广大意

以此十心入二地住此成就戒功德远离杀生不恼害

亦离偷盗及邪淫妄恶乖离无义语不贪财物常慈愍

正道直心无谄伪离险舍慢极调柔依教而行不放逸地狱畜生受众苦饿鬼烧然出猛焰一切皆由罪所致

我当离彼住实法人中随意得受生乃至顶天禅定乐独觉声闻佛乘道皆因十善而成就如是思惟不放逸自持净戒教他护复见群生受众苦转更增益大悲心

质直心、柔软心,和堪能忍辱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速出生死无杂染心、无顾念心、广大和大心。要用这十种心,便可证得离垢地的果位。修学十种善心的菩萨,就可以进住离垢地,成就他的持戒功德。远离杀害一切众生的恶习,也不无故扰乱和侵害他们。更不偷窃别人的财物,尤其不引诱人家的妻子,发生不正当的邪淫行为。切戒妄言、恶口、两舌等恶劣乖戾和无聊下贱的言词和思想。对于这些恶行应该特别谨慎,切实戒除远离,才不会堕入三恶道。修行的人,不要贪图一切财物,心里常存着慈悲、哀愍众生的心,应该修习八正道:1正见。2正思惟。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要以正直诚恳的心对待别人,不要专门趋炎附势,虚伪狡诈,欺凌贫苦。也要破除阴险恶毒的心,舍弃贡高我慢的态度,对人不论贫、富、贵、贱,一律以极慈悲柔和的心诚意接待。谨遵佛的教言而修行,一点也不懒惰,更不逾越规矩,行、住、坐、卧,待人接物,一切都要合乎出家人的规戒。那些堕入地狱和受生畜生道的众生,他们都要受很重和很长久的苦报。若堕在饿鬼道,要被猛烈火焰烧至百千劫也得不到一点饮食。这些堕在三恶道的众生,都是由于他们自己所造的十恶业所感。虽然如是,我也应该救度他们出离恶道,使能住在真实佛法的地方。在人间的国土,任随他们的心意,愿受生到那里就到那里。就是想受生到天上,最高的有顶天,四禅或四空处,享受天福,或享受禅定的快乐;或想成就独觉乘、声闻乘等二乘觉道;或想发大愿心成就菩萨道、佛道、二乘觉道;或想发大愿心成就菩萨道、佛道,这些都是从十善业道种下的善因而成就的。菩萨作如是思惟、观想,不懒惰、不随便、不嬉戏,并谨慎守持清净戒律,也教别人知道守护净戒的功德利益。菩萨因见到一切众生受苦的情形,更加深了他的慈悲心,去教化所有受苦的众生。

凡愚邪智不正解 常怀忿恨多诤讼

贪求境界无足期 我应令彼除三毒

饿鬼的思想与人比较,更不正确。畜生的思想与人比较,更愚痴蠢笨。凡夫的思想与圣人比较,也是非常愚痴。凡夫总以为自己事事都对,但在圣人眼中,则无一不是颠倒,也没有正知、正见、正解。因为愚痴颠倒,就生出许多邪知、邪见、邪解,故说凡愚邪智不正解。凡夫们的心里,总是常常满怀忿恨,不是气忿这事,就是怨恨那人。动辄与人争斗,甚而到法院诉讼,对于一切事物,都是不要命的互相贪求争取,永远没有止境。古人说:“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他们不知足,也就不会安。如果人人能知足,世界就不会有战争,人类就会和平了。离垢地的菩萨,见到凡夫们如此造业,就发愿要教化他们,使他们能知道消除贪毒、瞋毒、痴毒。

愚痴大暗所缠覆 入大险道邪见网

生死笼槛怨所拘 我应令彼摧魔贼

凡夫们为什么会做出这些不正当的事呢?因为他们都被愚痴的大闇——无明,把心智蒙蔽,缠绕覆盖了。而流入到险恶的道路中,和深入于邪见的重网。被生死的笼子所禁,为冤怨的监牢所困,不明白何以会辗转颠倒的在生死流中,永不能得到自由。离垢地的菩萨发愿,我应该教化这些凡夫,令他们知道去摧伏六根六尘的魔贼。

四流漂荡心没溺 三界焚如苦无量

计蕴为宅我在中 为欲度彼勤行道

四流就是流转生死,和颠倒的思想——贪、瞋、痴、慢四种的颠倒想。也就是: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意思就是:不是真实的常、乐、我、净,而凡夫把它当作真的。颠倒思想很多,仅此举四种主要的而已。凡夫、外道,认贼作子,认假为真,以苦为乐。故四处漂荡;就如在大海中,茫茫然没有目标,随波逐流一样。心沉没在颠倒的思想中,没有智慧。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曾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欲界的众生,视欲为生命,贪求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永无满足,这就是以欲为生活的中心。如能断欲去爱,就能超出欲界天,到达色界天。如打不破色欲,到了色界天又迷了。出了色界天,就到无色界天,这儿既无声、色,也无思想,但还是在三界内。三界的苦,还是无量,故说如焚。人类和一切众生,都生存在欲界天里。凡夫以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色法作为住宅,以我为主体住在其中。这种错误的思想,所表示的错误行为——业,使离垢地的菩萨见到,就发愿救度这一类的颠倒众生,脱离四流颠倒,于是他就勇猛精进修行佛道。

设求出离心下劣 舍于最上佛智慧

我欲令彼住大乘 发勤精进无厌足

有人想修行,但发不起慈悲心,也发不起大乘的无我心,只想作个自了汉,修声闻缘觉法了事。因为只想作自了汉,所以说他心下劣。虽想修出离三界,但心量又不大,只能修罗汉的果位,不求佛的智慧,不求大乘法,对佛的最上、最殊胜的智慧反而不知去求。因之离垢地的菩萨,想要令这一类的众生,发大乘心,住于大乘的佛道,发大菩提心,勇猛精进,修习戒、定、慧,没有厌足之时。

菩萨住此集功德 见无量佛咸供养

亿劫修治善更明 如以好药炼真金

住在离垢地的菩萨,发广大菩提心,行难行的菩萨道,积聚种种的功德。见到无量无边百千万恒河沙那由他那样多的佛,都承事供养。经过无量亿劫的修治,清净的智慧就更加明净了。就好像用矾石依冶金的方法,来锻炼真金一样,金子就越发的光亮。这意思是说智慧更明净,就不会在修行的途中半途而废,祇求证到阿罗汉的果位就满足,而菩萨更知道勤求上乘的佛道。

佛子住此作轮王 普化众生行十善

所有善法皆修习 为成十力救于世

证得离垢地果位的佛子——这个菩萨,他发愿示现做转轮圣王。为什么他愿做转轮圣王呢?因为转轮圣王有大势力,有大神通,他可藉此力量普遍教化众生,令他们受持五戒,奉行十善,修一切的福报。所有的善法,都教令众生修习,就为了要成就佛的神通十力,普救世间的众生。

欲舍王位及财宝 即弃居家依佛教

勇猛精勤一念中 获千三昧见千佛

做转轮圣王的时候,他能够把王位和财宝,布施给他人,甚至可以把国、城、妻、子,头、目、脑、髓都布施给众生,然后他依照佛的教化修行。勇猛、精进、勤习无上的佛道,于一念之间,就可获得千种的三昧,见到千佛和千世界。

所有种种神通力 此地菩萨皆能现

愿力所作复过此 无量自在度群生

所有的种种神通力量,住第二地的菩萨都能显现。如果以他的愿力之大而言,他所显现的神通力,还可超过如上面所说的境界,他以此无量的神通力量,运用自在子,头、目、脑、髓都布施给众生,然后他依照佛的教化修行。勇猛、精进、勤习无上的佛道,于一念之间,就可获得千种的三昧,度化一切众生。

一切世间利益者 所修菩萨最胜行

如是第二地功德 为诸佛子已开演

一切世间上受到利益的众生,所修习的,都是菩萨教化的最胜的行门。像第二地中菩萨成就的功德,我如今已为诸位佛子演说明白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三十五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第三发光地

佛子得闻此地行 菩萨境界难思议

靡不恭敬心欢喜 散华空中为供养

诸位佛子能听到离垢地的修行法门,以及所有在离垢地菩萨的种种境界,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众生没有不恭敬而生起大欢喜心,于是在空中散下各种妙法莲花,供养法会中的大菩萨众。

赞言善哉大山王 慈心愍念诸众生

善说智者律仪法 第二地中之行相

法会中的大众,皆赞扬道:“不可思议的诸位大菩萨们啊!你们好像须弥山王般的伟大!你们以慈悲心怜愍系念众生,你们对众生所说的法,都是具有大智慧的圣者才能说的。如摄善法戒,摄律仪戒,摄众生戒,这三种聚净戒。还有在第二地中应知的修行法门,以及如何行菩萨道的方法等。”

是诸菩萨微妙行 真实无异无差别

为欲利益诸群生 如是演说最清净

菩萨修行的微妙行门,是真真实实,没有虚伪,没有“差别的”实相。因为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以现在演说最清净的真谛法门。

一切人天供养者 愿为演说第三地

与法相应诸智业 如其境界希具阐

被一切凡夫和天人所供养的菩萨们,唯愿您金刚藏菩萨,继续说修学第三地的法门,以及与佛法相应的、最上智慧道业,与证入第三地的境界。请您详细地、具体地说给大家听听。

大仙所有施戒法 忍辱精进禅智慧

及以方便慈悲道 佛清净行愿皆说

大仙即佛。佛所圆满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波罗蜜法门,以及慈、悲、喜、舍的方便无上佛道,以及佛的清净梵行,不可思议的愿力等等,都请求您——金刚藏菩萨为我们详说。

时解脱月复请言 无畏大士金刚藏

愿说趣入第三地 柔和心者诸功德

这时解脱月菩萨又代表法会大众,向金刚藏菩萨请法:大无畏的金刚藏菩萨!具足慈悲心、柔和心,积聚种种善根功德的金刚藏大士!我们都翘望您为大家宣说,要怎样修行才能证入第三地的果位?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净第二地。欲入第三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清净心。安住心。厌舍心。离贪心。不退心。坚固心。明盛心。勇猛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

此时金刚藏菩萨即便告诉解脱月菩萨和诸位菩萨说:“诸位佛的大弟子!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们,他们已净治第二地,如今想继续修学第三地,便应该发十种深心。深心就是比以前所发的心更深入,求更高深的佛法,种更大的佛因善根,发更坚固的信心。”这十种深心是1清净心:正知正见,没有染污的真心。2安住心:就是不为境界所转信心,不受外道的诱惑而动摇。3厌舍心:厌离贪染的心。4离贪心:既然已对贪欲杂染之心生厌,便应当毅然决然地把这种污染不净的心彻底舍离。5不退心:勤求佛道,精进修学,永不退转的心。6坚固心:信心坚固,决定无疑,对佛所说的法,不生丝毫的怀疑。7明盛心:有聪明智慧而能精勤向上的心,没有愚痴和无明。8勇猛心:勇猛精进,毫不退惰的心。9广心:广阔远大,能容人让人,并恭敬谦和的心。10大心:有舍己为人,救人济世的慈悲心,发心修学大乘佛法,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愿心。菩萨发这十种大深心,便能进入第三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第三地已。观一切有为法如实相。所谓无常。苦。不净。不安隐。败坏。不久住。刹那生灭。非从前际生。非向后际去。非于现在住。

诸位佛的大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们证入到第三地以后,依佛的教法修学,观察一切有为法——即世间法的一切运作,都是与真如实相相违背的。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生灭变化,虚伪无主。凡夫终日心劳力疲,所能追求到的,都是痛苦而不能得到真实的快乐。一切都是染污,不清净、不安稳,飘泊无定,没有一点可以久留。一切事物,不能经久不坏。所谓“人有兴衰,物有败坏”:万事万物既不能永久存在,更不能久留。一会儿生,一会儿便消灭了,所谓“刹那生灭”。“非从前际生,非向后际去,非于现在住”者是指有为法而言,说明前际(是已生)后际(将来即灭),都是断绝而不常住的。从粗浅的角度看来,因为有前后相续的缘故。实际上有为法是似乎永不断绝的,前际为前际,后际为后际。既未从前际生,也无法往后际去,更不能留住于现在。所谓三世缘生,都是仙灭无常,就是这个道理。

又观此法无救。无依。与忧。与悲。苦恼同住。爱憎所系。愁戚转多。无有停积。贪恚痴火。炽然不息。众患所缠。日夜增长。如幻不实。见如是已。于一切有为。倍增厌离。趣佛智慧。见佛智慧不可思议。无等。无量。难得。无杂。无恼。无忧。至无畏城。不复退还。能救无量苦难众生。

证入第三地——发光地的菩萨,又继续观察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既不能救人出离生老病死,更不能在生存的过程中,使人有所依持。长年累月都是和忧愁、悲痛、艰苦、烦恼结集一起。爱与恨像绳网,把人系缚得紧紧的。令人愁肠百结,忧心戚戚,没有一刻停止积集。贪欲、瞋恚、愚痴的无明火,势如燎原,不能息灭。众生被这些祸患所缠绕,痛苦日夜增加。其实这些烦恼、苦毒,都是唯心所造,业力所致,如幻如化,并不真实。菩萨观察这种境界以后,对于世间一切有为法,更加生起厌弃远离的决心,而趣向求佛的殊胜智慧。菩萨深知佛的智慧是不能以平凡的思想来测度,世间智不能与它齐等;既无法可思量,更不是容易得到的。佛的智慧是清净无杂染,是清凉自在而没有热恼,无有忧愁,只有常乐。如是乃能达到更大无畏的境界,永不退转于生死迁流中。不住生死,便能救拔无量的苦难众生,做大佛事,转有为法为无为的业果。

菩萨如是见如来智慧无量利益。见一切有为无量过患。则于一切众生。生十种哀愍心。何等为十。所谓见诸众生孤独无依。生哀愍心。见诸众生贫穷困乏。生哀愍心。见诸众生三毒火然。生哀愍心。见诸众生诸有牢狱之所禁闭。生哀愍心。见诸众生烦恼稠林恒所覆障。生哀愍心。见诸众生不善观察。生哀愍心。见诸众生无善法欲。生哀愍心。见诸众生失诸佛法。生哀愍心。见诸众生随生死流。生哀愍心。见诸众生失解脱方便。生哀愍心。是为十。

菩萨这样想:如来的智慧,对众生有无量的大利益。世间的一切有为法,对于众生,有无量的罪恶,使众生蒙受祸患,因为它是不究竟的,染污的。因此,菩萨对于一切众生,生出十种的哀愍心。那十种呢?1看见一切众生都是孤独,远离佛和佛的教化,心中无所依止,而生哀愍的心。2看到众生贪求无厌,而所得仅是贫穷困苦,因此生哀愍心。3菩萨见众生被三毒——贪、瞋、痴的无明毒火,焚烧得颠颠倒倒,祇知多欲多求,而生哀愍同情之心。4菩萨看到众生,其生命有贪、有漏,生死相续,而“三界诸有”就像牢狱一样,把他们禁闭得丝毫不得自由,更无法得到解脱,菩萨因此而生哀愍心。5菩萨又见到众生,长期被烦恼的荆棘密林所障碍,所遮蔽,不能出离重见光明而生哀愍心。6菩萨见众生,不懂得观察区分善恶,既没有善知识的领导,更没有闻法的机缘,因而生哀愍心。7菩萨见众生,没有修学善法的志愿,因此生哀愍心。8菩萨看见众生,不知道归依佛法,失却受佛法教育的机会,而生起怜悯心。9菩萨见众生,随着生死的业流,在六道轮回不息,而生起哀怜心。10菩萨见到众生,不知道寻求佛法,证得菩提,更不能得究竟自在,只会常随生死迁流。遇着邪见知识,失却正知正见的信行,及失去了方便解脱法门,因而生大哀愍心。这就是住发光地的菩萨,对一切众生所生的十种哀愍心。

菩萨如是见众生界无量苦恼。发大精进。作是念言。此等众生我应救。我应脱。我应净。我应度。应着善处。应令安住。应令欢喜。应令知见。应令调伏。应令涅槃。

菩萨见到众生界,有这么多的苦恼,于是发勇猛心,精进修学佛道,并且发大愿:1我一定要救他们于孤苦之中,使上依慈尊,下利含识。2要把他们从贫穷困苦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知足,并舍离贪欲之心。3我应该令他们明了净治三毒的方法,使他们到达清凉之地。4我应该接引他们出离荆棘般的闇障,重见光明。5我应该把他们从生死牢狱的禁闭中解救出来,令其息灭贪瞋痴的毒火,弃舍一切苦果,得闻正法。6我应该教导他们明辨是非,去恶从善,令他们在佛化的世界中长久安住。7使他们得到真实的快乐。8使他们舍去往昔一切的恶习气,而得到正知正见。9令他们身心调伏,发大乘心,求无上菩提。10令他们得到解脱方便,以及寂静的涅槃之乐。

菩萨如是厌离一切有为。如是愍念一切众生。知一切智智有胜利益。欲依如来智慧。救度众生。作是思惟。此诸众生。堕在烦恼大苦之中。以何方便而能拔济。令住究竟涅槃之乐。

菩萨见到世间上一切有为法,皆充满了罪恶、邪见,所以他们厌弃世间法。但菩萨并不以独善其身为满足。他想到蒙昧无知的众生,便生出慈悲心怜悯众生。他知道唯有佛法,才具有最殊胜的功德,才可以给予众生最特别的利益。他便依靠佛法,用佛的最上智慧,来救度所有六道的众生。他又这样想:“这些众生们,已掉在烦恼的大苦海中,我应该用那一种方便法门,来救济拔度他们呢?才能令这些众生得到究竟圆满的涅槃真乐呢?”

便作是念。欲度众生令住涅槃。不离无障碍解脱智。无障碍解脱智。不离一切法如实觉。一切法如实觉。不离无行无生行慧光。无行无生行慧光。不离禅善巧决定观察智。禅善巧决定观察智。不离善巧多闻。菩萨如是观察了知已。倍于正法。勤求修习。

日夜唯愿闻法。喜法。乐法。依法。随法。解法。顺法。到法。住法。行法。

菩萨又这样想:“如果要度这些众生,令他们住在涅槃的实际理体中,便应该教他们明白无障碍的解脱智慧,才能真正离苦得乐。要明了无障碍解脱智慧,就不能离开佛所说的一切法。对佛所说的法,要如实知,如实觉,如实行,才可以离一切苦,才能返迷归觉,享一切真实的快乐。真正对一切法如实知,如实觉,如实行,便不会离开佛法,修学一切行门并且要证到无生法忍的清净境界,才可以发出智慧的光辉。这种无生的智慧之光,是从禅定的工夫中得来,是从无著无依,出入无碍的定慧中得来。用此智慧,观察世出世间的一切理事。这种自在的妙观察智,不能离开多闻。善巧多闻的意思,是不取闻相意。只有多闻才能启发如佛的胜妙智慧。”菩萨像这样思惟,这样观想明了以后,便加倍努力,勇猛精进,勤苦修学佛所说的正法。二六时中,但愿得闻佛法,得闻之后对于佛法,特别喜好。依法修行,随顺佛法,度一切众生。明了佛法,用来教化一切众生。顺应诸法实相,到达法的究竟彼岸,住法的涅槃,行法的无畏。

菩萨如是勤求佛法。所有珍财。皆无吝惜。不见有物难得可重。但于能说佛法之人生难遭想。是故菩萨于内外财。为求佛法。悉能舍施。无有恭敬而不能行。无有憍慢而不能舍。无有承事而不能作。无有勤苦而不能受。若闻一句未曾闻法。生大欢喜。胜得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

菩萨像这样精进勤勉,深入研习佛法,对于身外之物及所有一切名贵珍宝财物,没有一点舍不得。他这样自忖:“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值得宝贵,没有一样东西是难觅难求,祇有能讲说化之正法的人,才是难逢难遇的。”所以菩萨为求无上佛法,对自己的内财(头目脑髓)、外财(国城、妻子、珍宝、楼宇),都毫不保留的广行布施。他对诸佛,必恭必敬,举凡应对进退,无不诚恳,知时知分。对任何人都没有一点自高自傲的骄慢心,随时都是和颜悦色。供奉诸佛,承事役作,从不说辛苦,或一句抱怨的话。也从不说那一件事办不到;凡事无论大小粗细,都是躬自营办不稍懈怠。假若能听到一句从前没有听到过的佛法,他就欢喜得比得到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还要欢喜,还要满足。

若闻一偈未闻正法。生大欢喜。胜得转轮圣王位。若得一偈未曾闻法。能净菩萨行。胜得帝释梵王位。住无量百千劫。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尔时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所说法。净菩萨行故。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大火满中。尚欲从于梵天之上投身而下。亲自受取。况小火坑而不能入。然我今者。为求佛法。应受一切地狱众苦。何况人中诸小苦恼。

假若能听到从前没有听到过的一首正法偈颂。偈颂是有一定的字句:四句为一偈,每句有四字、五字、七字不等。偈颂有时用来重复前面所讲过,再归纳重说一遍。有时是用来赞扬圣事德行。菩萨心中立刻生起大欢喜心,其欢喜的程度,比得到转轮圣王的王位还要快乐。假若得到一首偈颂,是前所未闻,而能帮助了解过去所未曾明白和义理,使得到真正的明了;或能帮助净治菩萨修行,使其行解圆满,这时菩萨内心的喜悦,胜过得到帝释天梵王的王位。纵然帝释天王能享无量百千劫的福报,菩萨还是宁舍位而闻正法。诸位能有闻佛法的机会,这是很难得的,都是过去生中种下善根种子成熟的缘故。既然有幸得闻佛法,还要知道如何受用;能得受用,便如渴得甘露,饥得美食;如不得受用,便会觉得乏味,甚至感到疲厌。这样就是天天听,也不知甚么是真正的佛法,不知道佛法的珍贵与妙用,等于没有听。菩萨轻财、舍王位,而敬佛重法的美德和精神,是学佛人应该崇敬效法的。如果有人说:“我有一句过去佛所说的法,能帮助你净治修学佛菩萨的行门,假设你现在为了求法,而敢跳进大火坑里,受极难忍受的痛苦,我一定会传给你。”菩萨听了这话以后,心里想:“为了得到一句过去佛所说的法,而能帮助我净治,圆满所修学的菩萨行门,即使三千大千世界都充满了大火坑,我也愿意从大梵天上跳下去,来换取这句佛法!何况现在祇是一个小火坑,怎会不敢跳进去呢?只要能得佛法,就是要到地狱里去受诸般痛苦,我也是心甘情愿的,何况只是人间一些小苦恼呢?为求佛法,我宁舍生命!”

菩萨如是发勤精进。求于佛法。如其所闻。观察修行。此菩萨得闻法已。摄心安住。于空闲处。作是思惟。如说修行。乃得佛法。非但口言而可清净。佛子。是菩萨住此发光地时。即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有念正知身受乐。诸圣所说。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

菩萨是这样发心勤奋精进,为求佛法,宁舍财物、国土、生命。依据他所听闻的佛法深入研究,躬行实践,切实修行。菩萨闻得无上正法之后,收摄他散乱的心,安然自在地住在清净,没有人干扰的地方,独自细细思想,遵照佛所说的方法修行,才能证得佛法僧的境界。修学一切菩萨的行门,不是光口头上说说,而不实际深入体验,便能达到清净的菩萨境界。

诸位佛的弟子:住在第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都已经离开了一切烦恼、五欲的过患,断除了十恶和不善的智慧,除尽了五盖:1贪。2瞋。3睡眠。4掉悔。5疑法,及一切邪知邪见。“有觉有观”:菩萨能知道一切诸恶对心性的损害,和造业的因果,进而观察思惟远离的方法,修行求证。既知蠲除贪、欲、十恶的恶知识,得到清净,因之而起大欢喜心,身心适悦,获得清凉解脱的轻安之乐,安然自在地停住在“离生喜乐地的初禅天”。“初”字意思是从欲界向上进入的第一步,离欲界最近的地方。“初禅”是修“禅”门功夫的第一阶段。

“灭觉观”:把一切恶的思想都灭除,离开烦恼障,使内心得到清净。既已除却一切恶的思想,便得“定”。这时生出喜悦、自在之乐,安然住在第二禅。这叫“定生喜乐地”,为什么叫“定生”呢?因为已达到“觉观心息”的“胜静”境界。进一步把喜也离了,不执著于舍,不失正念,而有正知,身心愉悦,受轻安之乐。这种境界,唯有真正的佛弟子,才能承受诸佛所说的正法,能舍去“有、念、受、乐”的捆缚。得真正的解脱胜乐,安然住于第三禅。因能舍“有念”,故名“离喜妙乐地”。到达离喜妙乐地的境界以后,进一步把一切“乐”了断除,再进而除去“苦、喜、忧、灭”等种种的心理感受。此时“不苦不乐”,无动于衷,不受任何境界的转移,连念也舍了,故名舍念清净。菩萨身心交泰,安住在第四禅——“舍念清净地”。

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入无边虚空。住虚空无边处。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识无边处。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无所有处。超一切无所有处住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法故行。而无所乐着。

菩萨达到四禅天的境界,就像是“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这时便超出了一切色和想,也就是离开所有的“障”。连对待法也没有了,是绝对的,所以没有想。念也灭了,不想念一切,所谓“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心安空定,受无上利益。到此境界,身心与太虚空融而为一,无人无我,甚而太空也无,故说“住虚空无边处”,以为依止。进一步“超一切虚空无边处”:超就是超出、超过,离虚空无边处。住无所住,处无所处,虽说是住无边虚空处,其实已超出虚空之外。虚空之外又如何呢?没有到过这种境界的人,是无法说明的。就是经上所说:“内无身心,外无世界,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四空处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进入无边识,识也无边。虚空没有了,但还有识,有识仍未完全空,故说入无边识,住无边识处。又超出识无边处,进入到无所有的境界。前面讲的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现在所说的是无所有处。在这种境界里,甚么也没有了——念也无念,识也无识,空而无空,连少许执着都没有了,甚至连自己的身、心、念都空了,又怎么会有烦恼呢?故说菩萨超过一切无所有处,住到非有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处。既不是有想,也不是无想,已超出了有无。但菩萨还是随顺着一切正法的本体,所行所作,一点也没有凡夫和小乘人的执着,既不在有、爱、味等之间打转,也不乐著于四禅四空的法执境界中。

附注:禅:是修学佛道,许多行门中的一法门。四禅:是修学这一行门中所经的四个过程。每一过程,就是一个阶段,每一阶段所呈现的境界不同,又名四禅天,或四禅地。天:是以自然为依。地:是以生长为依。修禅的人修到内无心,外无身,身心两空,自性现前,放出一种光明,这时便达到初禅的境界,叫离生喜乐地,即初禅天。因为坐禅的人(即修禅定者),离开一切染污念,离开一切妄想,离开一切烦恼,而生出菩提心、智慧心、明了心、般若心,故名为“离生喜乐地”。坐禅的人到达这种境界,他的脉搏在无形中便会停止,但因在定中,所以他并不自知。二禅的境界,连呼吸都停了,但这并不等于死。有句禅语云:“若要人不死,须作活死人。”此外连吃饭、睡觉都忘了。三禅的境界,是念住了,不贪名,不图利,无挂无碍,放下自在。四禅的境界,是一切皆空,一切能舍,苦、乐皆无。以上这些情境,必须经明眼善知识的证实。明眼人就是已开眼的过来人,他对这种境界,一望即知。坐禅的人,达到某种程度,他的面色、眼神、呼吸、神态、言行,都在无形中变换了气质,绝不是自赞、伪装,而可以自欺欺人的。一切都要从实践的功夫中得来。佛法,是超出世间法,升华人生的。修学佛法,是为求得大智慧,以解决人生的生死痛苦,求世界和平,使人间平等互惠。绝不是藉佛教贪图名利,聚众营私。诸佛均以慈悲为怀,不舍一切众生,希望诸位学佛言行,遵佛体制,发大心,得大智慧,作大佛事!

佛子。此菩萨心随于慈。广大无量不二。无怨无对。无障无恼。遍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世间。住悲喜舍。亦复如是。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大弟子!证得第三地的菩萨,他只有一副慈悲心肠,入了慈心三昧,全心教导众生,令一切众生得到真正的法乐。他的心怀豁达,所以他缘无量境——就是运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时,禅悦、法喜不一不二,无有差别。他心里没有冤亲,亦无对治,扫除一切遮障,也化除所有的烦恼。他能竖穷三际,横遍虚空,达到无量不可数的世间。慈心如是,悲心、喜心、舍心,也同样的广大、无碍、无量、不二,遍一切处,一切世间。此菩萨一样护念众生,一样为众生拔苦予乐,满怀慈济的心。”

佛子。此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犹如虚空。于虚空中。跏趺而去。同于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复雨于水。犹如大云。日月在空。有大威力。而能以手扪摸摩触。其身自在。乃至梵世。天耳通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修证到第三地的菩萨,他已得到无量神通力的妙用——六种神通,都已具足。1天眼通。2天耳通。3神足通。4他心通。5宿命通。6漏尽通。他能使大地震动——六种震动是:1动。2踊。3起。4震。5吼。6击。前三为相,后三为声。他又能以一个菩萨的身相,变化成为许多菩萨的身相;又能以很多的身相,聚而为一。此所谓“一而为多,多而为一。多不碍于一,一不碍于多。一多无碍,有无无碍。能隐能显,隐显无碍。”就是坚硬的石壁山严,也不能障碍他来往,因为他已到达身心如虚空的境界。他能于虚空中,结跏趺坐而来去自如,不需藉任何交通工具,如同飞鸟那样方便自在。他又能深入地层,好像水浸入土地中一样容易。他又能在水面上行走,如同在平地上行走一样安稳。他又能从身上冒出许多火焰,望去就像一堆炽然的大火。还能从身上流出很多水,像下雨一样,看来好像满天乌云。太阳和月亮高挂在太空中,他也有一种神妙的威力,可以任意用手去抚摩。他身心安适自在,真是上穷碧落下,随意转变,自由翱翔,来去于梵天和器世间,无所不能,无所不至。

此菩萨天耳清净。过于人耳。悉闻人天若近若远所有音声。乃至蚊蚋虻蝇等声。亦悉能闻。

三地菩萨有天耳通,清净无染,比凡夫的耳朵闻听的机能,高妙得无法言喻。不管是人间,或天上,或远在无边际,或近在眼前,不管声音的大小,他都能清楚听见。甚至好像吸人血的蛀虫、小蚋虫、寄生在牛身上的牛虻、爱好污秽腐败东西的苍蝇等的细小声音,他也能很清晰地听到。

此菩萨以他心智。如实而知他众生心。所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有烦恼心。无烦恼心。小心。广心。大心。无量心。略心。非略心。散心。非散心。定心。非定心。解脱心。非解脱心。有上心。无上心。杂染心。非杂染心。广心。非广心。皆如实知。菩萨如是以他心智知众生心。

第三地的菩萨,有他心智,是等于他心通。这种他心智慧,本来人人都有,祇是不曾现出,或者现得不清楚。偶而碰巧就说对了,但多半会说错。这是智慧不足的缘故,因此一般人便没有他心智,就是不知别人的心意。如果能修行,把染污心去掉,自然地他心智就可现前。菩萨因为有他心智,所以真真实实地知道所有众生的心。他所知道的是真实的本体,不是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幻象。像那些有“贪心”的众生,菩萨就清楚他是贪些甚么。一生贪财的,便劳碌终生,最后为财而死。一生贪色的,见美色就不惜生命、钱财、名誉,不择手段,穷追不舍,最后死于色痨。一生贪名的,到处钻营,自做广告,到处吹嘘自己的才能美德,沽名钓誉,结果人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结果,美名没有求到,反而弄得一生潦倒。还有一生贪吃的,这类人一听说有美食,他便喉头发痒,迫不急待的想大快朵颐,于是呼朋引伴,大家凑合在一起大吃大喝,最后因贪食而死。如近代有名的僧人苏曼殊就是死于贪食。还有一生贪睡的,这种人很可笑,他对财、色、名、食都不贪,就喜欢睡。无论在那儿他都睡得香甜,站着坐着也睡得舒服。糊糊涂涂地睡到死去,天大的事都丢到脑后。这些贪的毛病,菩萨都了然,也能对治好。有些众生,起初贪而无厌,后来遇到善知识一经开示,便觉悟,从此以后不再贪了。菩萨也很清楚地知道这种众生的习性,所以说“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

有些众生“瞋心”很重,见了任何事,他都不满意,不顺眼,全身像个装满火药的定时炸弹,一碰到便会爆炸——脾气大得怕人!但是他忽然觉悟了,改过了,渐渐“离瞋心”,菩萨也会知道。

有些“愚痴”的众生,事事自以为是,行事颠倒,不明是非,愚昧无知,倘若遇到明眼人予以开示,就从善如流,“离开愚痴”。又有些众生,事事烦恼,终日烦恼,样样放不下,处处不如意,因而烦恼得死去活来。假使一旦觉悟,知道一切皆是镜花水月,他便会舍离烦恼,“无烦恼心”便安然自在了。还有“小心”的众生,他一生事事小心谨慎,也可以说是小心量、气量狭窄。“广心”:这种众生,一辈子大而化之,粗枝大叶,不计较一切。“大心”:宽宏大量而不计较一切。“无量心”:就是不可计量的心。“略心”:简单的心,不去斤斤计较。“非略心”:很不简单的心。“散心”:散乱、不集中的心。“非散心”:不散乱的心,就是定心。“定心”:不散乱而有定力,如如不动的心。“非定心”:散乱而没有定力的心。“解脱心”:自由自在已经看破放下的心。“非解脱心”:不自由而被束缚的心。“有上心”:就是一切菩萨所发的心。“无上心”:是佛的心,再没有比这种心高上了。“杂染心”:就是凡夫的心,是有所染污的。“非杂染心”没有染污而是清净的心,也就是圣人的心。“广心”:非常广阔坦荡的心。“非广心”:就是心量狭窄的心。以上是众生种种不同的心性,菩萨他都能清清楚楚地了解。菩萨是用他心智,确实知道众生们的心性,绝非臆测或推算的。

此菩萨念知无量宿命差别。所谓念知一生。念知二生。三生。四生。乃至十生。二十。三十。乃至百生。无量百生。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成劫。坏劫。成坏劫。无量成坏劫。我曾在某处。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如是饮食。如是寿命。如是久住。如是苦乐。我于彼死。生于某处。从某处死。生于此处。如是形状。如是相貌。如是言音。如是过去无量差别。皆能忆念。

在这位菩萨的心念中,知道许多过去世的事,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不同的命运。所谓一生、二生、三生、四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百生、无量百生、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的事,了若指掌。世间成劫时的事,坏劫时的事,成坏劫时的事,无量数成坏劫的事,他都能知道。例如:我曾经在甚么地方出生,叫甚么名字?姓什么?生在那一个种族里面?我在那儿吃的是甚么饮食?活了多少岁数?像这样在世上住了多久的年数?受过甚么苦?享受过甚么快乐?我都能记得。我在那里死了?又生到甚么地方?在甚么地方死了?又生到这儿来?我从前是怎样的形状?相貌生得如何?声音是甚么样?像这些过去世,不可计算的时间中,所呈现不同的境界,我都能记忆,了然如在目前。

此菩萨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生时。死时。好色。恶色。善趣。恶趣。随业而去。若彼众生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贤圣具足邪见。及邪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堕恶趣。生地狱中。若彼众生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谤贤圣。具足正见。正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生善趣诸天之中。菩萨天眼皆如实知。

这位在第三地修行的菩萨,他也修得了天眼通,能观察遥远微细的事物,不像凡夫只能看到眼前的景象,因为天眼清净超过人眼的缘故。他看到所有众生是如何生的?怎样死的?是好色?还是恶色?是生在善道?还是生在恶道?此乃是随着众生自己所造的业因招感,而菩萨都看得非常清楚。假若这众生曾犯过身的恶行,就是杀生、偷盗、邪淫等的罪过,当他的恶业成熟,便随着恶业到恶趣去。如果是恶的语业成熟,因为他曾犯两舌、恶口、绮语、妄言这些罪过。或者是意的恶业先成就,因为他曾犯贪、瞋、痴意业的缘故。或者他曾诽谤圣贤,因为他满脑子里都是邪知邪见。以邪知邪见所造的恶业为因缘,等到他的生命终结时,必定堕到恶趣,生到地狱受苦。

假若这众生不曾犯下杀、盗、淫的罪过,他便能成就善的身业。没有造下口业,便会成就善的语业。没有造下意业,便可成就善的意业。没有诽谤过圣贤,一生都是正见具足。以正知正见的因缘,到临命终时,一定生到善道,往生天道享天福,或往生人间富贵之家,为人上人。以上的事情,菩萨用他的天眼,皆看得清清楚楚,并且确实知道。

此菩萨于诸禅三昧。三摩钵底。能入能出。然不随其力受生。但随能满菩提分处。以意愿力而生其中。

这位菩萨在四禅四无量的三昧中,或在三摩钵底止观法门里面,能够任运自在地随意而入,随意而出。他并不用他的神通力去受生,他也不用他的神通力去受生,他也不拣择净秽的地方,而是随着能满菩提分的地方,以他往昔所发的愿力,而随意受生。菩萨受生,是为了圆满其愿力,而不是受业力所系而受生的。

佛子。是菩萨住此发光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悉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子!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住此发光地的时候,以他往昔所发的愿力之缘故,能见到许多佛。所谓见到百佛、见到千佛、见到百千佛,甚至见到数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佛。菩萨见到这样多的佛,他都是用他宽厚广大的心,诚挚恳切的深心,一一恭敬礼赞、尊重诸佛,细心承事供养诸佛。如上好的衣服,精美可口的饮食,舒适的卧具,名贵的汤药,一切日用的物品,无不尽其力而奉献供养。同时也以这些资生之物供养所有的出家人。这种种的功德善根,都回向给无上正等正觉,希望众生早成佛道。

于其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随力修行。此菩萨观一切法不生不灭。因缘而有。见缚先灭。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皆转微薄。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不积集故。邪贪邪瞋。及以邪痴。悉得除断。所有善根。转更明净。

菩萨在诸佛的道场,恭恭敬敬,专心一意听闻佛法,听了以后,则依照所闻,一一奉行。如果只听不行,是没有用的。受,是受之于心,牢记不忘;持,是持之于身,身体力行,躬行实践,这才有益。修行并不须要勉强,随力随分,实实在在的修行便好了。这位在发光地的菩萨,他观察一切法从缘而生,从缘而灭。诸法从因缘而生,从因缘而灭,没有一个自体,所以是不生不灭。凡夫有很多邪知邪见,这种“见”如绳紧系缚着人的心智,令其见事不明,见理不正,故名“见缚”。但他必在正知正见前先灭。见缚先灭,其他如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等,都随着邪见先灭,有如缠缚的绳索,逐渐逐渐的少了,轻了,消灭断除了。经过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那样多的时间,那些见缚等,不再继续增加,反而逐渐转薄,这时就不会再生起贪、瞋、痴的心。以上种种的粗惑细惑,历久都断除了,而所有的善根,一天比一天更转明净,更增多了。

佛子。譬如真金。善巧炼治。称两不减。转更明净。菩萨亦复如是。住此发光地不积集故。邪贪邪瞋。及以邪痴。皆得除断。所有善根。转更明净。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菩萨修行就像冶真金。经冶金师用各种科学方法提炼,使成纯金。虽经多次的冶炼,但它的分量并未减少,它的成色反更加光彩纯净。菩萨修行也是这样。他住在发光地时,不曾有贪欲之念,和瞋恨、愚痴的心思,因为他已断除了三毒。所有的善根,随着修行的功夫,日渐增长,发出智慧之光。

此菩萨忍辱心。柔和心。谐顺心。悦美心。不瞋心。不动心。不浊心。无高下心。不望报心。报恩心。不谄心。不诳心。无险诐心。皆转清净。

这位菩萨广修供养,积聚一切的善根,功德日渐圆满。在忍辱的功夫上有特别的成就,一般人所不能忍的,他能忍受,所以成就了“忍辱心”。别人以刚强的态度对待他,凌辱他,他反而以柔和的态度回报,令人悦服,因为他有一颗“柔和心”。“谐顺心”:菩萨跟谁都是和和气气的,没有一点暴戾的言语行为,即使别人对他加恶,他也是和谐相处,不生瞋恨。“悦美心”:菩萨知道众生的心性,都是喜欢听好的话,所以他教化人时,也是婉言劝诱,使人乐于接受。“不瞋心”:菩萨因为没有无谓的刚强,就是身受他人的加恶,他也能原谅人,不起瞋恨心。“不动心”:不管遇到任何境界,富贵荣辱都不为所动,因为他已无贪心了。“不浊心”:菩萨修积种种善根,他的思想行为都是非常清净,一点染污的念头都不生,所以他是丝毫烦恼都没有,其心清净而无浊。“无高下心”:菩萨对待所有众生,都是一律平等,因为他已久离骄慢,自然不会轻视别人了。“不望报心”:菩萨作任何布施,从不期望别人报答,甚至根本忘记受施者。古云:“施恩不忘报,就是菩萨的善行。”“报恩心”:这恰与上面相反,菩萨受了任何人的恩惠,不记多少贵贱,他一定要报答的。也有一句古话:“受人涓滴之息,当涌泉以报。”“不谄心”:菩萨老实修行,在他的心目中,没有权贵势力的思想,更不会故意去谄媚有权有势的富贵人。因为他平等待人,所以无贪欲之念。“不诳心”:菩萨既不贪图名闻利养,又不企求华衣美食,所以他用不着对人打诳语或欺骗人。“无险诐心”:菩萨以正直恳挚待人,做事光明磊落,没有隐覆谄佞的必要,所以他不需要用险诐的心处事。以上这些正诚的心和不正当的心,好的一天比一天完善,邪的一天比一天消失,所以菩萨的智慧之光,也一天比一天清净光明。

此菩萨于四摄中。利行偏多。十波罗蜜中。忍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佛子。是名菩萨第三发光地。

这位菩萨教化众生,用四摄法中“利行”这一种方法的时间较多。十种波罗蜜中,修“忍辱波罗蜜”的时间较多。其余的三种摄法,和另外九种波罗蜜,不是不用不修,祇是随自己的力量和缘份去做。各位佛的弟子!以上所讲的,就是菩萨在第三地修学时的实际过程。

菩萨住此地。多作三十三天王。能以方便。令诸众生舍离贪欲。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菩萨在这种地位时,随时可以做三十三天的天王。他用各种方便的方法,教化众生,使他们都能舍离贪欲的虚妄心。教化众生,利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菩萨如是所作的一切善业,都不曾一时离念佛的慈悲和佛的种种功德。不离念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不离念十方诸贤圣僧的真修实学。进而不离念求具足一切种的智慧以及智慧中的大智慧。

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若勤行精进。于一念顷。得百千三昧。得见百千佛。知百千佛神力。能动百千佛世界。乃至示现百千身。一一身。百千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菩萨又作这样的想法:我应该在一切的众生中,作为他们的领导者,智慧能力胜过别人,应该有特殊的表现。诸事求好,求最完美、最无上。又应做所有智者中最有智慧的辅导者。菩萨倘若再勤加精进,可在一转念之间,得到百千的三昧(正定正受),能见到百千的佛,知道百千佛的神通力量,能够震动百千佛的世界,乃至可以变化示现百千个化身,每个化身,又有百千位菩萨作为他的眷属。如果以菩萨往昔所发的特殊大愿之力,他以方便自若,轻而易举的表现,还可以超过以上的数目。就是用一百劫,一千劫,甚至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时劫,也不能算清楚菩萨的各种神通变化。当此之时,金刚藏菩萨把前面所讲的,又重新用偈颂的方法,再说一遍。

清净安住明盛心 厌离无贪无害心

坚固勇猛广大心 智者以此入三地

修学第三地菩萨行的菩萨,第一重要的条件,要有清净心,要离开一切染污。还要有安住心,安住于菩提觉道,才不会退转。还要有如炽盛的火焰般聪明,智慧的心,要厌离一切,没有贪心,没有害人的心。要有坚固的信心,勇猛精进。要有志愿远大、宽宏大量的心。要具足这种种的诚挚心,才可以生出 ,生出才能进入第三地——发光地的果位。

菩萨住此发光地 观诸行法苦无常

不净败坏速归灭 无坚无住无来往

菩萨住在发光地的时候,他观察诸法是苦空无常的。一切世间法都是不清净,而容易衰败朽坏的,须臾之间,便归于寂灭。诸法是既不坚固,也不能长住久留,同时不来也不去的。

观诸有为如重病 忧悲苦恼惑所缠

三毒猛火恒炽然 无始时来不休息

菩萨观察一切有为法,就好像人生了一种重病。再加上各种忧患、悲苦、烦恼、迷惑,把人缠缚不能出离。贪瞋痴的毒火,经常猛烈地燃烧着,自无始劫来,这些痛苦,都不曾停息。

厌离三有不贪着 专求佛智无异念

难测难思无等伦 无量无边无逼恼

菩萨了知一切的忧悲苦恼,所以他厌弃在三有的世界中流转,他不贪恋虚幻的人生,反而专心致志求佛的智慧,不生丝毫杂念。如果我们想学佛法,想研究佛法,也应该专注一心,才能深入佛法,才能得到如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难于测度,难于思量,难于想像的,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与之比量。这种智慧是无量无边,任何烦恼都不能逼扰他。

见佛智已愍众生 孤独无依无救护

三毒炽然常困乏 住诸有狱恒受苦

菩萨见到佛的智慧以后,就生出大慈悲心,愍念世上的众生,愍念他们孤苦伶仃,没有依靠,没有人能救护他们。他们恒被三毒猛火所困扰,住在牢狱一样的三有世界中,无时无刻不受诸般苦楚。

烦恼缠覆盲无目 志乐下劣丧法宝

随顺生死怖涅槃 我应救彼勤精进

众生被烦恼所缠缚,就像瞎了眼睛的人。他们既没有高尚远大的志愿,而所追求欢喜的,只是种种水准很低劣的趣味。他们完全不知道求觅佛法,可怜啊!他们已丧失求法的意趣,只是随着轮回的激流,浮沉在生死的波涛中,而对能超出苦海,了生死的涅槃法门,反而生出畏惧恐怖之心。我应该勤求佛道,救护他们!

将求智慧益众生 思何方便令解脱

不离如来无碍智 彼复无生慧所起

我勤求智慧,是为利益众生,但是我应该用甚么方便的法门,才能令众生得到解脱呢?我想除了佛的大无碍智慧以外,再没有其他的方法了。由于佛觉悟不生不灭的道理,而生出种种无碍殊胜的大智慧。

心念此慧从闻得 如是思惟自勤励

日夜听习无间然 唯以正法为尊重

菩萨思惟这种智慧的来源,是从闻法中得来的。像这样仔细一想,便知道力求精进,昼夜不懈,鼓励自己不生畏难退转的心。所闻佛法,修学佛法,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专一寻求正法,尊重正法。

国城财贝诸珍宝 妻子眷属及王位

菩萨为法起敬心 如是一切皆能舍

国家的领土、城池、府库财物,及所有的珍奇宝贝、妻子儿女、亲疏眷属,甚至王位——菩萨皆能舍。为求正法,虔诚恭敬,而对于这些人人视为难得稀有的东西,他都能布施给众生。

头目耳鼻舌牙齿 手足骨髓心血肉

此等皆舍未为难 但以闻法为最难

菩萨不只舍得布施种种名贵的外财,就连他自己的身体如头、眼睛、耳朵、鼻子、牙齿、舌头、手、脚、骨头、骨髓、心脏、血、肉,这些难舍的东西,都可以布施给别人。在菩萨的心目中,布施这些身体血肉等,并不是一件难事。而最困难、最难逢难遇的莫过于能够听到佛法。

设有人来语菩萨 孰能投身大火聚

我当与汝佛法宝 闻已投之无怯惧

假设有个人来向菩萨说:“有谁能投身到这大火堆里,如果谁有这样为法忘躯的诚心、勇气,我就传授给他从未听过的法宝。”菩萨听了这话,便很高兴地,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祇要你能传授给我佛的真法宝,我听了以后,绝对纵身跳入火坑,而不畏惧。”

假使火满三千界 身从梵世而投入

为求法故不为难 况复人间诸小苦

不要说是一点小火堆,就是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大火,我也愿意从梵天跳进这大火堆里。为求佛法的缘故,甚么困难我都能克服,且不惧怕,何况仅仅是人间一点小苦呢?

从初发意至得佛 其间所有阿鼻苦

为闻法故皆能受 何况人中诸苦事

从最初发菩提心到成佛的果位,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所受的苦无能计较。菩萨为求闻法,即使是最苦而时间最长久的无间地狱,也能忍受,何况人间这些小苦事呢?

闻已如理正思惟 获得四禅无色定

四等五通次第起 不随其力而受生

菩萨听到佛法的真理以后,便思惟观察,依照佛法,切实用功修行,这样就得到四禅的境界——初、二、三、四禅,以及进入无色世界的禅定中。四等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喜能生善,舍能离恶。五通——除漏尽通未修得之外,其他五种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及神足通),都已修得。这些修行的功夫,循序渐进,一样一样的都修到了。虽说还在生死激流之中舍生受生,但不是被业力所驱迫,而是随自己的愿力,为度众生而受生。

菩萨住此见多佛 供养听闻心决定

断诸邪惑转清净 如炼真金体无减

菩萨住于第三地的境界上,可以见到无量不可数的佛,供养十方诸佛,在诸佛道场听法,信心更坚定,再不会存疑惑。把一切的邪贪、邪瞋、邪痴等邪惑都断除,其意念一天比一天更加清净。就好像用火锻炼金子一样,虽说去尽了滓渣和沙石,但金子的本身分量并未减少,反而更加光彩明净。

住此多作忉利王 化导无量诸天众

令舍贪心住善道 一向专求佛功德

住于第三地——发光地的菩萨,这时多数做三十三天的天王,教化无量无边诸天的天人,令一切众生都能舍去贪心,而住于善道。菩萨一向是专心致志勤求成佛的功德。

佛子住此勤精进 百千三昧皆具足

见百千佛相严身 若以愿力复过是

诸位佛的弟子!你们住在第三地时,要格外勤加精进,用功修行,便可以圆满得到百千种的正定正受。又可以见到百千位相好庄严的佛,更可震动百千佛的世界。如果以菩萨往昔所发的愿力而论,他的神通力量,更可以超过以上所说的数目。

一切众生普利益 彼诸菩萨最上行

如是所有第三地 我依其义已解释

第三地的菩萨,所修的最上行门,使一切众生,普遍得到利益。如像上面所有关于第三地的境界,我已经依照义理为各位解释清楚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三十六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第四焰慧地

佛子闻此广大行 可乐深妙殊胜地

心皆踊悦大欢喜 普散众华供养佛

诸位佛的大弟子们,听了金刚藏菩萨为他们说完以上发光地的菩萨所修行的广大行门后,知道这些行门都是最微妙、深奥、殊胜的,大家都乐于深入研究修习。于是,众位菩萨心中涌出了最快乐、最欢喜的心。他们普遍洒散许多最名贵的香花,供养法会中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

演说如是妙法时 大地海水皆震动

一切天女咸欢喜 悉吐妙音同赞叹

当金刚藏菩萨演说第三地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时,所有的山河大地,四大海水,都呈现出六种十八相的震动。天女们听了都非常欢喜,一齐发出美妙的声音,同声赞叹三宝。

自在天王大欣庆 雨摩尼宝供养佛

赞言佛为我出兴 演说第一功德行

这时大自在天的天王,也欢喜无量。他以大量的摩尼宝珠,供养诸佛。他高声赞扬诸佛说:“佛就是为我们诸天,才示现出世的,特为我们演说最上、最殊胜、第一的功德行门!”

如是智者诸地义 于百千劫甚难得

我今忽然而得闻 菩萨胜行妙法音

好像这样有大智慧的菩萨——金刚藏菩萨,为法会大众演说十地中每一地的义理,真是在百千亿劫中,也难得听一次。我现在真是幸运,竟得逢此法会,听到极难得的无上微妙法音。

愿更演说聪慧者 后地决定无余道

利益一切诸天人 此诸佛子皆乐闻

解脱月菩萨对金刚藏菩萨说:“有大智慧的金刚藏菩萨!现在我们更愿意听您继续讲说第四地,有关应知的修学道理及相状。不但利益正在修学诸地行门的菩萨们,也可同时利益诸天人。凡在法会中的诸佛子们,他们也都很欢喜听到这种法门。”

勇猛大心解脱月 请金刚藏言佛子

从此转入第四地 所有行相愿宣说

勇猛精进发大菩萨心的解脱月菩萨,向金刚藏菩萨请法,称他“佛的大弟子啊!从第三地进转入第四地后,一切修行的法门,以及所证得的境界,请求您为我们详细解说。”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第三地善清净已。欲入第四焰慧地。当修行十法明门。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界。观察法界。观察世界。观察虚空界。观察识界。观察欲界。观察色界。观察无色界。观察广心信解界。观察大心信解界。菩萨以此十法明门。得入第四焰慧地。

解脱月菩萨说完上面的偈颂以后,金刚藏菩萨便接着对他说:“诸位佛的大弟子们!善能清净修行第三地的大菩萨,圆满第三地功德后,证得第三地的果位,再要进入第四地——焰慧地时,必须修行十种佛法,才能明白进入佛法之间。甚么是十种佛法明门呢?总而言之,都是有关济度众生的事和理。分开来说,不外:1观察众生界,有种种的善恶因缘纠结。2观察法界,而今是甚么法行世的时代,是正法?像法?还是末法?是染法界,还是净法界?3观察世界,已到了甚么时劫。是成、是住、是坏、还是空?4观察虚空界,众生所住的正报、依报,均依虚空而立。应说何种法才能契合众生的根机?5观察众生的本识,染污和清净为因,应以何法去教化,使其转染为净?6观察欲界天的众生,应用何法去度他们,使他们能离欲去爱,不着受、想?7观察色界天的众生,和8无色界的众生。这三界的众生,都著于色、法中,由烦恼使染,成染分依他,深溺于着。菩萨既知三界唯心,那么,应以何法才能契合,才能拔众生于“愚”“着”中?9观察天上具广大信解心的众生,他们已是烦恼不染了,已成净分依他,今用什么方法去助使他们进趣上乘呢?10又观察天上的大心信解的众生,他们是能发大菩萨心,超呼二乘,即将行菩萨道的众生,今应用甚么方法去助他们圆满所发的菩提心呢?

菩萨用这十种方法,观察圆满,由此明白进入第四地的修行法门。焰慧地的意思,谓智慧的火焰,如同光芒,照耀遍于十法界。前三地尤寄世间,从此地进入修出世圣智,舍于定爱,永断烦恼,修证菩提分法。

佛子。菩萨住此焰慧地。则能以十种智成熟法故。得彼内法。生如来家。何等为十。所谓深心不退故。于三宝中生净信。毕竟不坏故。观诸行生灭故。观诸法自性无生故。观世间成坏故。观因业有生故。观生死涅槃故。观众生国土业故。观前际后际故。观无所有尽故。是为十。佛子。菩萨住此第四地。观内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观外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观内外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住在第四地——焰慧地的菩萨,依据十种智慧来思惟、观察,由此修行而成熟所修学的法门。“成熟”:就是灭除前三地解法的智障,摄入第四地的出世圣智。得到属于内心的“心智法”,不是外相,而是承受佛所说的,教化众生的心法,所以能生到佛的家族里。因为第四地是出世法的开始,所以说“生”到如来家。什么是十种智慧所成熟的内法呢?1“所谓深心不退”:深心就是菩萨发的菩提心。“不退”:就是永远不会退转到二乘,不会懈怠、放逸。2对三宝的信心,绝对坚定,不会动摇,不会怀疑,由是生起清净的尊敬心,永不失坏。3菩萨观察诸行的生灭,明白是无常苦空,生灭无常的。4又观一切诸法的自性,本来无生无灭。因为一切法本是寂灭,没有本体,是因缘所生。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5又观世间和世间的一切,都不能避免成、住、坏、空的劫相。菩萨愍念众生,所以发大菩提心。6又观一切的“业”。众生受种种不同的“报”,是以“业”为种子,遇缘成熟而受报障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循环,毫厘不爽。7又观生死、涅槃之差别,生死疲劳,从贪欲起,苦恼无量;涅槃寂静,常乐我净。菩萨能觉生死苦,便知进趣菩提,可以永断生死,恒受涅槃之乐。他思惟诸法,了知甚么是生死,甚么是涅槃,即得不生不死之道。8又观一切众生,于不同的国土和六道中受生,是因何业所致?又知道他们曾造了甚么业,才得到这种应受的果报。9又观前际,烦恼无始;再观后际,涅槃无终。只因为众生妄想重重,故生出不同的业报。10又观一切众生,烦恼无尽,虚空无尽,生、老、病、死、虚伪无主,皆无有尽。

以上是住焰慧地的菩萨,所精勤观察,深切思惟的十种智,及依此智而成熟的法理与事相。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佛子!菩萨住在第四地的时候,他修习止观法门,观内身时,观想此身不净,是三十六种不净的物体和五种不净所集成。三十六种不净物:1外相十二种: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溺、垢、汗。2身器十二种: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3内含十二种: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脏、熟脏、赤痰、白痰。五种不净:1种子不净,乃过去之结业和父精母血为种。2住处不净,住在母胎不净之处。3自相不净,身具九孔,常流污物。4自体不净,身为三十六种不净之物合成。5究竟不净,死后入土为虫蚁所啖,终成粪土,恶露充满。对此不净之身,焉能生起贪爱?如要除离无始以来在世上的贪爱恶习忧愁得失,实在不容易,所以要精进勤奋,随时警惕,有决心,有毅力,有勇气,持之有恒!

“念”就是觉悟的意思,要明白“身”和“命”是无常的,要警觉佛法将灭,要知道收摄散心,牢记不忘,生起正念。“知”则是有坚决心,立志痛悔过去的错误,发愿断恶从善。如此言行一致,力行实践,才能除去世间上一切贪爱的系缚,和忧悲苦恼的痛苦。菩萨又观察外身,“外身”是指身外一切的色、声、香、味、触。循着身向外仔细观察思惟,一切万事万物的呈现,无非是有声无声、有形无形地向世人说法。如果世人能明白它说法的含意,便可了达一切诸法实相。常行精进,诸多反省,破除邪知邪见,遵信正法,成正行,修学佛的智慧,自然便可以除去世间一切无所谓的贪忧。继而再“观内外身”:内身观,是观内里的色、受、想、行、识五蕴。外身观,是外身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身内外一切的法,要循此去观察思惟。既已知内身不净,无可贪爱。身外一切,所谓名闻利养,也不能永住。如是观察思惟,了然于心,智慧现前。还要勤勇念知,自在修行。菩萨远离人间的烦恼,舍弃世上无知的颠倒,那里还会贪爱放逸,更不会生出忧愁苦恼了。

附上人开示一则:所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在大众前表白自己的过错,在佛前忏悔自己的罪业,这样,过错便消灭了。如果不愿人知,也不知改悔,反而覆藏,过错便永远存在,你也永不知悔改。佛住世时,二众有犯错,都是要当众白过忏悔。这就好比白色的衣裳有污垢,必须洗干净。人的心地有暗影,一经忏悔便能恢复本有的光明智慧。为什么一般人都不能显出光明智慧呢?就因为人人皆有一副假面具,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过错。所以佛当时便用当众忏悔的方法,使人皆有悔过自新的机会。有时,自己犯了过失还不知道,于是便由旁人好意劝勉,指出他的过错,这叫举过。令他忏悔,恢复清净,这是正法住世时的规律。佛入涅槃后,渐渐地人皆不用此忏悔的方法,文过饰非,故法渐没。如今佛法初传入西方,可谓正法时代,所以应遵行佛制,对四众弟子,不管犯任何过错,只要白过,便能恢复本性的清净,不会在心中留下阴影。修行人不要有自私自利的心,应把“小我”的观念扩大而成人众。于众人有利的事,即使于己有损,粉身碎骨,也应勉力以赴。反过来说,如是损人利己之事,虽百利而不应为。如此力行,才能成就菩萨所行的道路。

如是观内受。外受。内外受。循受观。观内心。外心。内外心。循心观。观内法。外法。内外法。循法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复次。此菩萨未生诸恶不善法。为不生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断。已生诸恶不善法。为断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断。未生诸善法。为生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行。已生诸善法。为住不失故。修令增广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行。

像这样观察,仔细研究,回光返照:在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外在的感受是什么?内外合一的感受又是什么?这就叫循受观,是顺著「受”去观察。“受”有“心受”和“身受”:六识所受名“心受”,五根所受名“身受”。又观内心是甚么样?外心又是甚么样?内外心合一又是甚么样?循心意观察,以研究实心的作用。又观内里的一切法和外面的一切法,内外法,循着法来观察。也要勤精进,勇猛不懈,念一切智慧,除世间上一切的贪爱,和忧愁苦恼。

出家人要出三界家——出欲界家、色界家、无色界家,还要出烦恼家,断除一切烦恼;出世俗家,就是除去贪爱。要真正做到圆满,当然不容易,但要克服困难,力行实践。古语说:“仁者,先难而后获。”意谓成就一个有仁心的人,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过程,才能真正成熟仁慈心肠,达到圆融无碍的智慧和完成高尚美满的人格。前面所讲的,是世间的贪爱染污,现在要说出世间的快乐。前面没有说得圆满,现在说详细一点。这位修焰慧地的菩萨,当他内心还没有生起诸恶念,以及不好的事法时,为了使诸恶念和不好事法不生的缘故,便要发菩提心,勤勉精进,勇猛不懈。要这样正断一切的诸恶念和不好法。正断,是断懈怠。诸恶,即十恶。使它不生起来;如果已生了,便应该急速把它断除。也必须生勇猛精进的菩提心,发大愿心正断这种恶念和不善法,改为善念善法,即十善。假设还未生,而希望能生起十善心,更应该勇猛精进、奋发不怠。应该发大菩提心,愿大愿心,切实做到十善法。假使已生起一切善念,为了要保持常行十善,不会中途停顿,便要勤加精进,使善念善行日渐增长扩大,也必须勇猛精进,发大菩提心,切实修行正知正见,成就菩提。

复次此菩萨修行欲定断行。成就神足。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精进定。心定。观定。断行。成就神足。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金刚藏菩萨又继续说:“前面所讲的这位菩萨,他修行欲界定的时候,要断一切恶行,生一切善行,便可成就神足通——这是六种神通之一,又名神境通。要依止厌离一切的恶行法,断止一切的恶行法,也要灭却一切的恶行法。把这些回向于一切舍行,修一切的布施”。“舍”:是要舍自己不能舍的。放不下的,才是真舍。“修行精进定”:是修定的功夫恒不间断。心定,就是心有定力,不受外境诱惑而动摇,不为内情的冲动而转移,所谓“八风吹不动”。八风是:1称。2讥——受人称赞和被讥笑,都不为所动。3苦。4乐——受任何痛苦和任何快乐,也不为所动。5利。6衰——不管于己有利或有害,都不为所动。7毁。8誉——不论得失,毁谤和赞誉不受影响。这样就能证明“心定”的功夫,到了何种程度。“观定”:观察所修的定,是否有所成就。“断行”:断除一切恶行。如此成就六通之一的神足通。要依止厌一切世间法,依止离一切世间法,依止灭除一切世间的恶行,回向于布施喜舍法门。菩萨像这样修行,达到了“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的境界,才是真正有了定力。

复次此菩萨修行信根。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复次此菩萨修行信力。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金刚藏菩萨把前面的道理再详细一点。这位菩萨修行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的时候,依止厌弃娑婆世界,依止脱离一切烦恼,依止灭尽一切习气,回向于舍的波罗蜜。又更详细一点说,这位焰慧地的菩萨,修行五力——信力、进力、, 念力、定力、慧力,也是, 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的波罗蜜。这就是五根五力,力是由根生出来的。依着这些行门修行,便能厌离一切世间法,修行一切出世间法,回向于舍的法门。

复次此菩萨修行念觉分。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复次此菩萨修行正见。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菩萨修行如是功德。为不舍一切众生故。本愿所持故。大悲为首故。大慈成就故。思念一切智智故。成就庄严佛土故。成就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相好音声。悉具足故。求于上上殊胜道故。随顺所闻甚深佛解脱故。思惟大智善巧方便故。

金刚藏菩萨讲完了五根五力的法门以后,接着又讲在焰慧地的菩萨,除了修行以上的法门,应再继续修行七觉支分的法门。又名七菩提分,意谓觉了、觉察。此是定慧均等之法门。首先要修1念觉分,因为觉为自体,其余六种为觉之因。念可通显余六,余皆为念所依的缘故。由系念能令诸法不会忘失,使定慧均等。修念觉分时,也是依此正念,而厌弃一切有漏的世间法,抛舍离一切有为的世间法,灭却一切世间的染污思想,回向于四无量心的舍波罗蜜。此菩萨还要修行其余六觉分:1择法觉分,以智慧拣择法的真伪。2精进觉分,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3喜觉分,心得善法,即生欢喜。4猗觉分,断除身心之粗重相,使不染污染而得轻安。(五)定觉分,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六)舍觉分,舍诸妄谬和一切法,行舍平等,永除贪忧。修行此六觉分时,同样应该依止正法,观察思惟,厌弃一切,远离一切,灭除一切不善的思想行为,回向于舍的波罗蜜。

这位菩萨继而修行八正道,又名八圣道,因为八正是菩萨道,远离八邪,断诸烦恼,出生菩萨不可思议一切三昧,开通涅槃,所以名之为圣道:1正见,就是苦、集、灭、道四谛的道理明白了,修证得到无漏智慧,为诸正道的主体。2正思惟,既已见四圣谛的道理,尚思惟而使真智增长,以无漏之心为体。3正语,戒为体。以真智修口业、不说一切非理的话,以无漏之戒为体。4正业,以真智除尽一切不正当身业,住于清净身业,以无漏戒为体。5正命,依清净三业,顺正法而活命,离五邪命,以无漏戒为体。6正精进,运用真智慧,勇猛不懈修学进入涅槃的道理,以无漏勤勉为体。7正念,以真智忆念佛的正道,不使生起邪念,以无漏念为体。8正定,以真智入清净的禅定,以无漏之定为体。八正道反转而行,就是八邪道。菩萨修此八种正道,也要依止真智,厌弃红尘,舍离人间贪爱欲求,灭尽染污的思想,回向于舍的波罗蜜。

焰慧地的菩萨修行这些无漏功德,是因为他不愿舍弃苦海中的众生,希望济度他们的缘故。是根据他过去所发的愿心,令其满愿的缘故。是以大悲心为第一重要的缘故。是以大慈成就所有众生的缘故。是为思惟一切智慧中的真智慧的缘故。是为了成就庄严诸佛国土的缘故。是为了成就有如佛的四种无所畏惧的力量,和十八不共的佛法,还有如佛的相好,音声好,一切皆圆满具足的缘故。又为求最上、殊胜佛道的缘故。又希望随顺所闻的一切佛法获得最深秘解脱妙法的缘故。又思惟大智慧和善巧的方便法门,可用以教化众生的缘故。有此种种缘故,所以要修行菩萨道。以上所讲的各节,可以用譬喻来显明:“法性如大地,念处如种子,正勤为种植,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茎叶增长,开七觉花,结八正果。”

佛子。菩萨住此焰慧地。所有身见为首。我人众生寿命。蕴界处。所起执着。出没。思惟。观察治故。我所故。财物故。着处故。于如是等一切皆离。此菩萨若见业是如来所诃。烦恼所染。皆悉舍离。若见业是顺菩萨道。如来所赞。皆悉修行。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住在焰慧地修行的时候,在诸“见”中,以“身见”为第一要先除去。其余的如“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五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处——六根、六尘”,所生起的烦恼、染污、执着、骄慢等等,不利于修治身心的思饮。菩萨应仔细观察其出没,深入思惟其境界,了知其如幻如化,都没有了,都空了。在这种法里,数数观察修治所见,发现我所有的自我见,一切财物属于我的私有见,执著于安处法定见——由于以上身见而生起烦恼、妄想、我执、法执。现在都要把它舍离、抛却。这位菩萨若见到这种恶业是佛不喜欢,为佛诃斥的,是一切烦恼染污,他必定把它舍弃并且远远离开。假若看到是善业,是依顺修行道所必修治的道品,是不违背佛所说的教言,是如来所赞叹的,他必定依教奉行,如法修行。

佛子。此菩萨随所起方便慧。修习于道。及助道分。如是而得润泽心。柔软心。调顺心。利益安乐心。无杂染心。求上上胜法心。求殊胜智慧心。救一切世间心。恭敬尊德无违教命心。随所闻法。皆善修行心。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在焰慧地的菩萨,随着他在四地中所证得的方便智慧,积聚的功德,以及能帮助他修道的法门,如此而得到光明润泽的心智,柔软而慈和的心肠。没有一点脾气,便能气血调和,调顺其心。他有一个使人受到安稳快乐的心,随时以利益众生为念。他没有一点贪瞋痴和欲念的杂染心。他有常常虔诚求无上法门的胜法心。他希望求得最殊胜如佛一般最上智慧的心。发愿救度世间上一切苦难的众生,唯愿使他们离苦得乐的大悲心。他有礼敬善知识,尊重大德贤圣,敬谨接受他们的教化,而不违背的恭敬心。他有依教奉行的心,无论在任何地方听到善法,他都是依着这种善法修行。

此菩萨知恩。知报恩。心极和善。同住安乐。质直柔软。无稠林行。无有我慢。善受教诲。得说者意。此菩萨如是忍成就。如是调柔成就。如是寂灭成就。如是忍调柔寂灭成就。净治后地业。作意修行时。得不休息精进。不杂染精进。不退转精进。广大精进。无边精进。炽然精进。无等等精进。无能坏精进。成熟一切众生精进。善分别道非道精进。是菩萨心界清净。深心不失。悟解明利。善根增长。离世垢浊。断诸疑惑。明断具足。喜乐充满。佛亲护念。无量志乐。皆悉成就。

这位菩萨受到助成他修菩萨道的利益,内心非常感激,知道这种难得的恩德,也知道如何去报答这无上的恩德。他的心地极和善,他同任何人相处,一同常住,都给人很好的感受,令人好像在和煦的春日般安适快乐。他的资质柔和,心性诚直,没有丝毫令人如入荆棘之感,没有令人不敢亲近的地方。他对人没有傲慢,也没有气势凌人的骄态,于善知识的忠言指导,都非常乐意接受,很能得到讲经说法的大菩萨们的欢喜。这位菩萨有这样善良的素质,于是成就忍波罗蜜的功德,成就身心调和柔顺的品德,得到清净无染,常乐我净的寂灭之乐。如是忍波罗蜜,调柔寂灭,这些修行的功夫都成就了,由此可以进入第五地——

难胜地修学的阶段,专一一意地修学第五地。在这一阶段时,菩萨昼夜匪懈,毫不休息的精进修学佛道。“不杂染精进”,意谓不懈怠,也不操之过急,不急不徐,平等恒常。“不退转精进”,指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于自乘。以上二点是有关自利方面。“广大精进”,心念广大,有利他的心。广大到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他修行的处所和对象。“无边精进”,发愿摄受无边众生,普施利益,教令修行。“炽然精进”,随顺教言,如像火一样地精进修学。“无等等精进”,没有可与其比拟的精进。“无能坏精进”,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碍他或破坏他的精进。“成熟一切众生精进”,不但自己修菩萨道,也能教化一切众生修菩萨道,令一切众生的善根成熟。“善分别道非道精进”,他善于明白理解,甚么是佛道,甚么是魔道,有断疑决非的智慧,有伏他的无畏力,精进正修习。这位菩萨的本心清净了,他的菩提心永远不退转,永远不会失坏。他能非常彻底地觉悟、理解、明白。他的善根日夜增长,脱离污垢恶浊的世间。断除过去一切的疑惑。明白甚么是应断除的,甚么是应该摄受的,圆满具足,内心充满无限欢喜,十方诸佛都亲自护念这位菩萨。无量的志愿,都在心性愉悦中成就了——这就是本心界满足果。

佛子。菩萨住此焰慧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皆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具足修行。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住在焰慧地的菩萨,以他往昔所发愿力的缘故,能见到很多的佛。能见多少佛呢?可以见到数百佛,见到数千佛,见到数百千佛,甚至可以见到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佛。菩萨见到了佛,他都是必恭必敬,尊重这些佛,谨谨慎慎地侍奉这些佛,以最好的珍物供养诸佛。大凡一切日常生活上所必需的用品,如穿的衣服,卧室的用品,吃喝的上好食物,营养身体或者疗治病痛的补品和药材,没有一样不奉献布施诸佛,亦同样以这些东西供养诸位贤圣僧。这样修积的善根,完全回向于正等正觉的果位。在诸佛说法的道场,用恭敬的态度听法,只要听到正法之后,他都能受用,而且一点儿都不马虎地遵照修持,力行实践。

复于彼诸佛法中。出家修道。又更修治深心信解。经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令诸善根。转复明净。佛子。譬如金师。炼治真金。作庄严具。余所有金。皆不能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于此地所有善根。下地善根所不能及。如摩尼宝清净光轮。能放光明。非诸余宝之所能及。风雨等缘悉不能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于此地。下地菩萨所不能及。众魔烦恼悉不能坏。此菩萨于四摄中。同事偏多。十波罗蜜中。精进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这位在焰慧地闻法受持,具足修行的菩萨,就在诸佛的法益中,舍俗出家。他断除诸贪欲,离却众爱乐,专修无上的佛道。因为修治的功夫日增,对于诸佛所说的无上微妙法,从心的深处信服,再也找不出丝毫的怀疑了。经过无量多时劫,令自己所修积的菩提善根,日复一日更光明精纯。各位佛的弟子!如是修治,就像锻炼金子的匠人,把从矿地取来的金沙,提炼成纯金,拿来做装饰品。那些还没有经过锻炼的金子,绝对不能同已经提炼过的金子相提并论。菩萨中的大菩萨,就好像前三地菩萨所不能及的。这就像摩尼宝珠,它清净的光轮,能放出灿烂的光彩,这种光彩,也不是其他的宝物所能有的。即令有风雨浸润侵袭的因缘,也不能使摩尼宝珠的光芒损坏丝毫。菩萨中的大菩萨,就如,就如摩尼珠一样的坚固光耀。住在前三地的菩萨,他们的修治功夫,是比不上四地菩萨的。无论天魔外道或外来的任何烦恼,都不能破坏其定心,动摇其意志。这位菩萨用四摄法度生时,采用其中的“同事”的方法最多。修十种波罗蜜时,以修精进波罗蜜的法门较多。其余的三种摄法和九种波罗蜜,并不是不修,只是随自己的力量,和缘份修而已。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四焰慧地。菩萨住此地。多作须夜摩天王。以善方便。能除众生身见等惑。令住正见。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这只是大略说一说,菩萨中的大菩萨,修行第四焰慧地时的境界。菩萨在这果位上,多数作须夜摩天王。他以种种善巧方便,能消除众生的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等等的迷惑,令众生依住于正法之中。他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所做的一切善业,都不离忆念佛的功德,不离思惟无上甚深微妙的法宝,不离思念仰慕贤圣僧宝的清净。乃至思惟一切种智,一切智慧中最上殊胜者。

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萨若发勤精进。于一念顷。得入亿数三昧。得见亿数佛。得知亿数佛神力。能动亿数世界。乃至能示现亿数身。一一身。亿数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言。

这位在焰慧地的菩萨,又这样思惟,我应该在所有的众生中,做他们的领导者。我应有过人的能力,特殊的智慧,头脑灵敏,有超人的微妙思想,一切的表现,要高于普通人,要在一般人之上。甚至要比一切有智慧的人,更具高一等的智慧,而作为诸有智者的依止者。这位菩萨假若更进一步发勇猛精进心,便可以在一念之间,得入亿数的三昧正定,可以见到亿数那样多的佛,也能知道亿数那样多的神通。他还能震动亿数的世界,乃至能够变化亿数那样多的身分,到处示现。在每一个身体中,他又能变化出亿数那样多的菩萨做他的眷属。如果以这位菩萨往昔所发的殊胜的愿力而言,他很轻松自在,安然自若地表现这些神妙事迹。还不止这些,就是再超过数倍,也不为难。像这样的示现,穷尽百劫、千劫,甚至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时劫,也没有方法说清楚,数出确实的数目。这时,金刚藏菩萨,恐怕大家有疏忽之处,没有听清楚。他仰承十方诸佛的大威神力,观察一切众生的因缘,使未种善根者,令他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他增长,善根已增长者,令他成熟;善根已成熟者,令他得到解脱。所以他愿意把前面的长行经文,再用偈颂的方法重说一遍。

菩萨已净第三地 次观众生世法界

空界识界及三界 心解悉了能趣入

菩萨已经圆满前面的三地,证得清净的果位,其次又观察众生界、世界、法界、虚空界、识界,以及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他的心明白了,应该如何进入第四地的法门。

始登焰地增势力 生如来家永不退

于佛法僧信不坏 观法无常无有起

菩萨进入第四地,更增进道业,增益智慧,增添势力与光明,更增加菩萨的大道心。到了第四地,便生到佛的家族里,永远也不会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菩萨证得第四地的果位,对于佛、法、僧三宝的信心,更深厚,更坚固,其信根永远不会被天魔外道所破坏。他观察一切法都是无常,既没有生起,也没有毁灭的现象。

观世成坏业有生 生死涅槃刹等业

观前后际亦观尽 如是修行生佛家

菩萨观察世界成、住、坏、空,的变化,皆因众生业果而生起。众生中有的生,有的死,有的证得涅槃,有的生到某一个佛刹,这也是由于各自的业果不同,所感的业报也不同。观前际既不可得,观后际亦不可得,观眼前也不可得,所有都观尽了。像这样修行,便可生到佛的家族,也就是证得佛的果位。

得是法已增慈愍 转更勤修四念处

身受心法内外观 世间贪爱皆除遣

菩萨证得佛的果位后,对于诸法实相已经真正明白,因此对众生的慈悲怜愍心增强了。这时他更勤勉修学四念处的法门:1观身不净。2观受是苦。3观心无常。4观法无我。内观其心,不见其心;外观其形,不见其形;远观其物,不见其物。世间人所贪的,这位菩萨也不贪了;世人所爱的,他也不爱,他把世人的爱欲心都遣除了。因为除尽世间的贪爱心,便生出一种定力。有了定力后,便不会被一切外境所转移了。怎样才能有这种功夫呢?最初就是要修四念处的法门。因为观身九孔常流不净——1眼有眵。2鼻有涕。3耳有垢。4口有痰唾。5还有大、小便。身体这样脏,有什么值得贪恋?又观日常所接受的,一切一切的感受和物质上的享乐,其实都是苦的因素。观心无常:念念生灭,没有一样是永恒的。观法无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不可以用言语来表达,又怎么会有一个“我”呢?菩萨观察修习四念处的法门,把五欲贪爱都抛弃了。

菩萨修治四勤行 恶法除灭善增长

神足根力悉善修 七觉八道亦如是

菩萨修治的四种勤习行门,就是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念不生;未生善根令生,已生善根令长。浅而言之,就是还没有生起恶业或恶念,要使它不生,如已生就令它息灭。所有的善业,如尚未生就要令它生起,已生就要助其增长。更进一步对四如意足、五根、五力,这些法门,都虔心修习。同时对七觉支分、八正道分,也努力勤加修习。以上为三十七助道品。

为度众生修彼行 本愿所护慈悲首

求一切智及佛土 亦念如来十种力

为了要度一切众生,所以要修学三十七助道品的法门。菩萨往昔所发的大愿心,而今成就的善根功德,皆是因慈悲心深厚才能获得。为求一切智慧和佛国土,不但要常常用功修行,而且要常常思念佛的十种神通威力。

四无所畏不共法 殊特相好深美音

亦求妙道解脱处 及大方便修行彼

菩萨不但要修治四种无所畏和十八种不共法。还要修殊胜的相好,以及美妙悦耳的音声。也同时希求不可思议的道业,得到禅定和解脱。为了得这些最大最胜的方便法门,所以对以上这些行门都要精勤修学。

身见为首六十二 我及我所无量种

蕴界处等诸取着 此四地中一切离

菩萨说:“要除去六十二种的邪见,应以除去身见为先。”我和我所有的无数无量,种种执着我见;还有五蕴、十八界、十二处这些执着爱取,菩萨明白都是空的。他在修习第四地的法门时,把这一切都舍离了。

如来所诃烦恼行 以无义利皆除断

智者修行清净业 为度众生无不作

凡是被佛所诃斥,所不喜欢的无明烦恼,及思想行为,都应该彻底断除。因为烦恼对人没有一点好处,所以应该断除。有智慧的人,修清净的善业,是如来最欢喜赞叹的。为了度众生,就必须修一切的善业。

菩萨勤修不懈怠 即得十心皆具足

专求佛道无厌倦 志期受职度众生

菩萨是舍己为人的修行者,他只知利益众生,从不为自己着想。他的思想行为,和一般凡夫恰好相反。菩萨不贪一己之乐,完全以众生之乐。他不以一己之爱恶为爱恶,而是恒顺众生以众生所欢喜的为欢喜。凡夫所执着的,他不执着,这才是修行菩萨道的真行者。只要能利人忘己,人人都可以行菩萨道。菩萨受苦也不认为是苦,修行再困难,也不畏惧退心。他只为度一切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了生脱死。菩萨知道众生在苦难中,需求救拔,渴望受教化。菩萨为求得度化众生的智慧,昼夜不息,身心力求精进,甚至在睡梦中,他也在进行教化众生的工作。凡夫看到菩萨正在沉睡,其实他已化身千万亿,到他方国土去度生。菩萨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不是凡夫俗子所能认识,所能明白的,所以“菩萨勤修不懈怠”,时刻精进。因为精进不息的缘故,十种精进的菩提心,具足圆满。菩萨专心一意勤求佛道,不浪费分毫光阴,从不休息,更不厌倦。他的志愿就是希望将来能成就佛道,证得佛果,受法王的职位,受灌顶位,然后倒驾慈航,广度众生。

恭敬尊德修行法 知恩易诲无愠暴

舍慢离谄心调柔 转更精勤不退转

菩萨恭敬十方诸佛,尊重德高望重的善知识,修习一切善法。我们也应该恭敬尊重诸佛菩萨和善知识,以报答他们的恩德。修行菩萨道,具足正知正见,也应教化一切众生,令他们也恢复正知正见。教化众生,不选择易度难度,取善弃恶,而是一律平等看待,不舍弃一个众生。即使最不好的众生,菩萨也发愿教化他,直至他成佛道。菩萨教化众生,以慈悲喜舍待一切可怜愍者,他从不会对众生发脾气。因为一旦有脾气,便会生起厌弃心,以及暴躁的态度。菩萨教化众生,总是用忍耐心,和蔼的态度。这样才容易收到教化的效果。菩萨把贡高我慢的心舍弃了,不像凡夫总是自以为高人一等,对人也不会嫌贫爱富,更不会谄媚有权有势的贵人。他的心情经常是柔和、慈悲、平等的。修行的功夫日渐精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永远不会退转于二乘,不会退转于凡夫,更不会退转堕于三恶道中。这就是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

菩萨住此焰慧地 其心清净永不失

悟解决定善增长 疑网垢浊悉皆离

居住在焰慧地果位上的菩萨,他已得到清净的智慧,内心没有一点杂念。这种清净的智慧,永远不会失掉。没有染污心,就不会生欲念。任何境界来了,他都不会见异思迁,所以说不失。因为没有杂念,心不生染污,智慧光明便现前。这种智慧,是大智慧、真智慧,不是一般的世智辩聪。真智慧能知是明非,能认清何者为道,何者非道;何者为是法,何者为非法。真智慧就是择法眼,有了择法眼,就不会被世法所迷惑。善根就会一天比一天增长,善举也就一天比一天成熟。对佛法都能明白认识了,没有一点的疑网,也不怀疑了。所有过去的疑惑过去的疑惑及种种不好的思想、不干净的念头,都没有了,远离了。

此地菩萨人中胜 供那由他无量佛

听闻正法亦出家 不可沮坏如真金

修证到焰慧地的菩萨,是在人中最殊胜的。他过去曾经供养无量数那样多的佛。他在十方诸佛的法会中,以及十方诸法师的法会中,听了诸佛和诸法师所说的正法以后,便发心出家。他用功修行的情形,就如炼金一样,不使它含一点渣滓。无一处不是依教奉行,不怕困难,不受任何沮坏。

菩萨住此具功德 以智方便修行道

不为众魔心退转 譬如妙宝无能坏

菩萨住焰慧地时,已具足无量的功德。用他所得的大智慧,善巧方便来修行菩萨道。他不会因人、事、时、地、物的意外所障碍,不会被幻化的境界所转移,也不会受不了邪魔外道的考验,这些境界都不会使他退心或者改变意志。就像最好的珍宝,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破坏它一样。

住此多作焰天王 于法自在众所尊

普化群生除恶见 专求佛智修善业

住在焰慧地的菩萨常做焰摩天王,他对于一切法,都能任运自在的受用,所以人天大众都尊重他。他普遍教化一切的众生,令他们除去邪知邪见,恢复正知正见。他专一其心求如佛的智慧,勤修习一切善业。

菩萨勤加精进力 获三昧等皆亿数

若以愿智力所为 过于此数无能知

菩萨精进勤勉,加倍努力,修学一切善法,所获得的正定正受,相等于百千万亿那样多。若以他往昔所发的愿力和智慧,及修行的功夫而言,更能超过这个数目,没有人能知道他的确实情形。

如是菩萨第四地 所行清净微妙道

功德义智共相应 我为佛子已宣说

像这样菩萨修行的过程,达到第四地的阶段,他所修的都是清净行门,所证的都是无上微妙的佛道。积聚了善根功德,证悟了崇高义趣,显发了殊胜智慧,一字一偈,无不是互相呼应,相得益彰。我——金刚藏菩萨,现在已向各位佛弟子宣说完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三十六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第五难胜地

菩萨闻此胜地行 于法解悟心欢喜

空中雨华赞叹言 善哉大士金刚藏

诸位大菩萨,听完了第四地的殊胜妙行以后,对于佛法更深切地了解,完全觉悟了,真是皆大欢喜。于是他们在空中散出各种宝华,同时同声发出赞叹的话:“善哉!金刚藏大菩萨!”

自在天王与天众 闻法踊跃住虚空

普放种种妙光云 供养如来喜充遍

大自在天的天王和天人,听完了金刚藏菩萨讲完的第四地的微妙法以后,欢喜得在虚空雀跃,普遍放出灿烂的光芒,供养释迦牟尼佛和诸大菩萨。这种欢喜的气氛充满了十方大千世界。

天诸婇女奏天乐 亦以言辞歌赞佛

悉以菩萨威神故 于彼声中发是言

这时天上的婇女——穿着非常鲜艳美丽的天女们,演奏出十分悦耳的天乐。她们听完了金刚藏菩萨所演说第四地的甚深微妙法,因而高兴得演奏起天乐,用言辞谱入歌曲,来称扬赞叹佛,以及称扬这无穷的法味。这都是菩萨修行的功德感应所致,以及诸佛的大威神力所加被,才现出这种种盛况。在她们唱颂的歌词声中,有以下的词句:

佛愿久远今乃满 佛道久远今乃得

释迦文佛至天宫 利天人者久乃见

释迦牟尼佛在很久以前所发的诸大愿,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时间的精进修行,而今才圆满,正式成佛。修行佛道,是一条非常艰难长远的路,而今释迦牟尼佛已证得佛果,圆满成佛了,来到天宫为大众说法。这位利益天人的佛,须要经过极长久的时间才见到他——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大家应该切实遵照佛的教化,精勤修行。

大海久远今始动 佛光久远今乃放

众生久远始安乐 大悲音声久乃闻

大海本来是不会动的,但经过久远的时间,现在也开始动起来了。佛也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时间,才能成佛。已经很久不曾看见佛的智慧光焰,现在才大放光明。众生们也已历经久远的时间未能得到安乐,现在释迦牟尼佛成道出世,众生也随即得到安乐。已经很久都没有听见佛的音声,现在我们又可以听到了!佛大悲的音声,对众生以八音说法,悉皆能明了。

功德彼岸皆已到 憍慢黑闇皆已灭

最极清净如虚空 不染世法犹莲华

佛已经圆满功德,到达菩提彼岸。人的习气毛病,贡高骄傲,黑暗无明,以及贪瞋痴等的烦恼习性,也都除灭断尽了。佛已证得丝毫不染的清净法身,因此犹如虚空能包含万有。佛的智慧超出诸世界,出离了三界,不杂一点世间的烟火气味。就像莲花虽生于污泥,而不为污泥所染。

大牟尼尊现于世 譬如须弥出巨海

供养能尽一切苦 供养必得诸佛智

“大牟尼尊”是释迦牟尼佛的尊称。佛现在出兴于世,就像大须弥山从大海中涌现一样。苦难的众生,谁能供养佛,谁就可以灭除一切痛苦。如果你懂得供养佛,你必定能得到诸佛的智慧。

此应供处供无等 是故欢心供养佛

如是无量诸天女 发此言辞称赞已

为什么要供养佛呢?因为佛具足了功德,福慧具足圆满,是人天的应供者,因为其功德是至高无上的。我们供养佛的时候,要用最虔诚的心,以及最殊胜的供养品,高高兴兴恭恭敬敬地供养佛。这些无量数的天女们,唱出以上美妙的歌词,来称扬赞叹诸佛菩萨。

一切恭敬喜充满 瞻仰如来默然住

是时大士解脱月 复请无畏金刚藏

第五地中诸行相 唯愿佛子为宣说

在法会中的诸天人,及诸大菩萨,一起以最恭敬的心,充满法喜的心,顶礼于佛,仰首注视着佛。佛面现出慈祥的光芒,默然坐在道场,如如不动。这时解脱月大菩萨,又请这位具足四无畏的金刚藏大菩萨,为大众继续演说第五地中修行的一切相状及进行的过程。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第四地所行道善圆满已。欲入第五难胜地。当以十种平等清净心趣入。

这时金刚藏菩萨便告诉解脱月菩萨说:“诸位佛的大弟子们!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在焰慧地上修行菩萨道,其所做的诸善业,皆已圆满。要是想继续进入第五地——难胜地的果位,就必须从第四地至第五地的过程中,修证十种平等而清净的智慧心,才能进入。”

何等为十。所谓于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未来佛法平等清净心。现在佛法平等清净心。戒平等清净心。心平等清净心。除见疑悔平等清净心。道非道智平等清净心。修行智见平等清净心。于一切菩提分法上上观察平等清净心。教化一切众生平等清净心。

那十种呢?就是:1对于过去诸佛所说的法,应以平等而无分别,且没有染污的心来修持。2对未来诸佛所说的法,也应以平等而无分别的智慧以及清净而无染污的心来学习。3对于现在诸佛所说的法,也应该以平等而无分别及清净而不染污的心来学习修行。对于三世诸佛所说的法,同样以平等而无分别的心来修学。4持戒平等,就是自己愿代一切没有持戒的众生,持清净的戒。把持戒的功德,平等回向给所有众生,不生分别亲疏爱恶的心。5菩萨对众生的心,是一视同仁的。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喜欢的,从不给别人,自己所爱好的,尽量布施给别人。他的心能够包含太虚空中一切万物,宽厚、广大而无量无边,遍住于恒沙世界,没有一点偏差。6见惑是一种业障,可以障道,因之修道的人尽管有很多,而成道的人很少,就是受了见惑的障碍所致。如果能除去这种邪见的遮障,以及怀疑懊悔的心,用平等清净的心修行善业,一定可以成道。假使有人,布施之后又后悔,觉得布施给别人,自己就吃亏了,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布施于人,就等于布施自己,功德是不会落空的。7修行人要明白甚么是正道,甚么是邪道。要崇奉正道而修行,远离邪道。要有择法的智慧心,依法不依人。要用平等而清净无染的心学习修行。8菩萨应培养博学多闻,仔细思惟,得到智慧后,有了正知正见,便依教奉行,用平等清净的心去修行。9对于一切觉道的圣法——即是菩提分法,用最上的智慧,仔细观察,用平等清净的心去深入探讨。10教化所有的众生,也要用无分别的平等心和清净无染的智慧。诸位听法的善信,你们也应该用这十种心来听法,来学修出世的法门,才能证得果位。

菩萨摩诃萨以此十种平等清净心。得入菩萨第五地。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五地已。以善修菩提分法故。善净深心故。复转求上胜道故。随顺真如故。愿力所持故。于一切众生慈愍不舍故。积集福智助道故。精勤修习不息故。出生善巧方便故。观察照明上上地故。受如来护念故。念智力所持故。得不退转心。

菩萨中的大菩萨,用以上十种的平等清净心,修行进入第五地的果位——难胜地。这位大菩萨,当他进入第五地以后,因为1他善能知道修学菩提觉分的方法的缘故。2能知道清净自己菩提心的缘故。3更知道继续追求最上殊胜佛道的缘故。4也能知道随顺真心(真如)理体,用平等清净的心修行。这是依往昔所发的愿力支持的缘故。5对于任何众生,知道平等的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愍他们的缘故。6知道积集福德智慧来帮助修道的缘故。7又知道必须勤勉精进,修学佛道,一刻也不休息的缘故。8知道修行菩萨道,才能得到善巧方便的法门。9又知道须详细观察照明,能明白五地以上诸地的修行法门和果位。10又知道真正地如法修行,能得到诸佛常护念。⑪知道运用智慧力量的支持,恒常精进修行而不生疲厌。因为此菩萨知道以上这些因素,所以他勇猛精进,不退转、不懒惰、不失心,专注一意去修行。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如实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苦灭道圣谛。善知俗谛。善知第一义谛。善知相谛。善知差别谛。善知成立谛。善知事谛。善知生谛。善知尽无生谛。善知入道智谛。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成就谛。乃至善知如来智成就谛。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他是真真实实的明白了,明白四圣谛,就是佛所说的四种真实道理。第一,他知道“苦”的道理。想要不受苦,便应该断除一切烦恼,追求寂灭的真乐。修道先要“知苦”,再要“断集”,次而“慕灭”烦恼,就须“修道”,这是修行四圣谛的四个步骤。人生的苦,有无量无边那样多。概括的说,有三苦、八苦及无量苦。

三苦是:(a)苦苦:无衣、无食、无住,贫穷困苦,这是诸苦之中最苦的。(b)坏苦:譬如这人本来是富贵的,丰衣足食,高枕无忧,声色犬马,极尽享乐。但忽然遭遇意外,或倾家荡产,或亲属离散,存亡不知。贫穷是苦苦,富贵是坏苦。(c)行苦:这种苦大多数人都免不了。虽然没有贫穷的苦苦,也没有富贵的坏苦,可是人自幼到老,念念迁流,念念不息,受尽了奔波劳碌之苦。

八苦就是:(a)生苦:人一旦出母腹,就哭个不停,为什么?因为他已知道人生一世都是苦。另一个原因就是人刚出母腹,身体受到外面冷空气的刺激,皮肉痛得好像活龟剥壳。(b)老苦:人年老了,五官四肢都退化失灵,诸事不便,再加百病丛生,精神无依寂寞潦倒。瞻前,日薄西山;顾后,往事如烟。故终日困坐愁城中。(c)病苦:病魔侵扰不分老少、贫富、男女。四肢百骸,常有各种奇怪毛病,有的经过短时间的痛苦,恢复健康。有的终生为疾病所缠,药石罔效,痛苦而死。疾病的痛苦,不可言喻。(d)死苦:人有生必有死,死也有各种不同,死和病是最平等的。贵为帝王,贫无立锥,都难逃一死。死别的痛苦,凄惨到极点。而人之将死,其肉体的痛苦,如活牛剥皮。(e)爱别离苦:人都舍不得离开自己所爱的人和物,一旦必须分离的时候,其心情之痛苦,也是很难受的。(f)怨憎会苦:这种情形与爱别离苦相反,你不喜欢这种人,就偏偏到处遇着这种人,其语言之乏味,面目之可憎,令人啼笑皆非。(g)求不得苦:就是你所想要的,喜欢的,没有一样能如愿,这种情形,常常遭遇到,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h)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阴把人支配得颠颠倒倒,时哭时笑,忽恼忽喜,不清净,不平安。这就是被五阴支配得如烈火所烧的苦处。以上这些都是痛苦的实情,以及众生遭遇受痛苦的道理。

“苦集”圣谛:就是一切的苦因聚集在一起,成为无限的烦恼。因为苦,所以应求谋灭苦的方法。但必须先明白苦的原因,继而求解救的方法——就是“修道”,只有修道才是灭苦的最胜道理。

同时,这菩萨不但也应知世间一切世俗的道理,也应该知道世间第一等的道理——就是“出世法”。应该明白一切事物相状的道理。应该知道种种事物差别不同的道理。并应该了解一切事物生起的道理。更应该懂得一切万物死灭的道理。应该觉悟运用智慧修学佛道的道理。应该了知修学十地菩萨道的菩萨所修行的过程,是怎样循序渐进,而成就果位的。更应知道必须有如佛的智慧,才能成就如佛果位的道理。

此菩萨随众生心乐令欢喜故。知俗谛。通达一实相故。知第一义谛。觉法自相共相故。知相谛。了诸法分位差别故。知差别谛。善分别蕴界处故。知成立谛。觉身心苦恼故。知事谛。觉诸趣生相续故。知生谛。一切热恼毕竟灭故。知尽无生智谛。出生无二故。知入道智谛。正觉一切行相故。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相续成就。乃至如来智成就谛。以信解智力知。非以究竟智力知。

这位菩萨随着众生的心,乐于令众生都生欢喜。因为他懂得俗世凡夫的心理,知道世间法的运用。他明白实相的道理,可以与世间法通达无碍。就是处身世间法中,同样可以修出世间法。六祖曾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这个道理。菩萨又知道最胜第一义“空”的道理,能觉悟法的“自相”是俗,和“共相”是真的道理。又知道修诸法而证得的果位,有差别不同的道理。又能明白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之所以成立,都是依缘而成,没有自性的道理。又觉悟身心之所以苦恼,是因为不明白一切事的道理,而颠倒从事。又觉悟一切诸趣,何以相续不断的原因,因而知道生的道理。又知道一切烦恼本来是空的,以修行得的智慧,能了然无生无灭的道理。既已知生是集的因,无生就是灭的实证,便要超脱生死,不生二行。菩萨知道了“集”是“苦”因,便深入修“道”,求证“灭”的道理。又了知一切修行的形相,又知道修菩萨行的次第和步骤,相续成就觉果。乃至知道如来的智慧,是如何成就的道理。这一地菩萨的智慧,是以信心和理解力所修得后得智,而不是靠(根本智)真正本然的智慧知道的。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诸谛智已。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妄诈伪。诳惑愚夫。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得知这些最上的道理以后,成就无上的大智慧,真正了解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妄不实,只能迷惑那些没有智慧的愚痴众生们。

菩萨尔时。于诸众生转增大悲。生大慈光明。

第五地的菩萨,修行的功夫,比前数地都进步了。对于救度众生,知道运用善巧方便智慧,其大悲心更增强,慈愍心也与诸佛同样。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智力。不舍一切众生。常求佛智。如实观一切有为行前际后际。知从前际无明。有。爱故生。生死流转。于诸蕴宅。不能动出。增长苦聚。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修第五地的大菩萨,得到前面所说的种种智慧的力量,而不忍舍弃受苦的众生。他努力精进上求佛智,下化所有的众生。他仔细观察,思惟世间上一切的有为法,为什么它总是前际(过去)和后际(未来)相续不断,它的因素是什么?菩萨得到了答案:知道乃是从前际的无明、有、爱的种子,而生出来的一切苦痛。这些种子,令众生在六道中生死流转,生生世世在五蕴的牢狱中,动弹不得,出离不了。炽然苦恼,日夜增长,众苦煎熬,聚于身心。

无我。无寿者。无养育者。无更数取后趣身者。离我我所。如前际。后际亦如是。皆无所有。虚妄贪着。断尽出离。若有若无。皆如实知。

菩萨在观察思惟之后,知道根本没有一个我,也没有寿者,没有个养育者,更不会相续不断的在六道中反覆回转,生生不息。唯有离弃这个我的主观,和我所有的执着,才可以了生脱死的苦果。过去际是这样,未来际也是这样,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但人总是贪这个空的假的,虚妄不实在的东西。如果你能把这一切虚妄的烦恼尽了,就是证到“灭”,也就是出离三界之生死痛苦,证得“道”。对于这种若有若无的虚妄境界,凡夫执迷不悟,所以不知不觉。菩萨他已觉了,所以他是实实在在明白这个道理的。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此诸凡夫愚痴无智。甚为可愍。有无数身。已灭今灭当灭。如是尽灭。不能于身而生厌想。转更增长机关苦事。随生死流。不能还返。于诸蕴宅。不求出离。

佛子!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修种种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菩萨,他又这样想:凡夫既愚痴不明一切空理,又没有智慧,不知道厌苦,真是可怜!他们经过无量数次的生死幻灭——过去世灭了,现在世也要灭,将来世还要灭。像这样生了死,死了生,深苦不知,重苦不晓,如是流转,终归灭尽。可是他们面对这种生死,加之于身心的痛苦,不懂得厌倦而生这种思想。一生比一生更增加无明,就好像木头人,靠机关来牵动,不牵就不能动,盲目地、被动地,造出恶业,种下苦因,随顺生死的业流奔波,不能返本还原。被囚在五蕴所成的房子里,不知道出离火宅。

不知忧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诸慢见箭。不能息灭贪恚痴火。不能破坏无明黑暗。不能干竭爱欲大海。不求十力大圣导师。入魔意稠林。于生死海中。为觉观波涛之所漂溺。

四大——地、水、火、风有如毒蛇一般的恶毒,但凡夫也不知道忧愁、畏惧,更不会想方法脱离。一切的邪知邪见,贡高我慢,都好像毒箭,一刻不停地射入身心。既不能把毒箭拔掉,也没有智慧息灭贪瞋痴的毒火,而得到清凉。也没有方法把无明的黑暗破除,重睹光明。他更无能力使爱欲的大海干涸,他不知道唯有仰求觉行圆满,福慧具足的人天导师,才能得到解脱。诸如此类的烦恼结使,生死痛苦,都是魔的知见。凡夫在这种魔的知见中所行所为,有如进入不见天日的大丛林,颠倒流转,无出离之日。在生死的大海里,被“觉观波涛之所漂溺”,意思是邪知邪见引起的苦因,有如大海里的波涛,把人漂流翻卷直到淹死也无法拯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此诸众生受如是苦。孤穷困迫。无救无依。无洲无舍。无导无目。无明覆翳。黑闇缠裹。我今为彼一切众生。修行福智助道之法。独一发心。不求伴侣。以是功德。令诸众生毕竟清净。乃至获得如来十力无碍智慧。

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又这样想:这些众生,遭受到如上所说的诸般烦恼痛苦,好像没有父亲的孩子,孤独无依。又像四处流浪的人,投宿无门。又像挑着重担走远路,渴望有个人来替换一下都不可能。终身受病老的缠绕威胁,业惑的矛盾扰攘不宁,希望有个善人来搭救也找不到。想找个可依附的地方,也找不着,没有安全的地方。既没有一所可资避风雨的房子,也没有一位明眼的善知识来领导他,就如盲者,毫无目的地到处乱撞。无明激使,烦恼重重,四住客尘扰乱,邪念纷起,就像眼生了翳,遮盖着甚么也看不见。闻不到正法,等于关在黑暗的地方,被烦恼所裹,动弹不得。菩萨又想:我应为这些众生,修积福德,求殊胜智慧,以及求帮助修道的法门。我就独自发心,不求人说明,也不另找伴侣同修。用这些功德,使众生获得菩提涅槃之乐。更令他们获得如佛一样的十力,就是佛和菩萨所具有的十种智力及功用,和四无碍的智慧。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智慧观察所修善根。皆为救护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哀愍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解脱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令一切众生普得清净。令一切众生悉皆调伏。令一切众生入般涅槃。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菩萨行,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他以前面所说的种种智慧,观察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用以救护一切的众生。原本当初发心修行,其目的都是为救拔众生,而来修善的。既然如此,他现在应该做到:1救护在苦海中的众生,令他们能出离生死的轮回。2令一切住于不善的众生,得到善法的利益。3令已得善法利益的众生,得到安乐,完成善业善果。4对于贫乏的众生,说明他从正业,兴资生具,培植慈悲哀愍的心。5见到修行多障的众生,助他成就修行的善根。6看见在世间受烦恼困惑的众生,引导他得到正见,培养善根成熟而得解脱。7对于邪知邪见的众生,用善巧摄受他们,教化他们,令其得到正信。8令那些愚昧无知的众生,指导他们离开无利的勤苦,从事正当的精进。9看见顽劣的众生,对真理反生疑惑,应该毫无疲厌反覆教导,普令他们解疑除惑,得到究竟的认识。10对于桀骜不驯,刚愎自用,难调难伏的众生,就须耐心善导、感化他、摄伏他,令他心悦诚服,做个柔和善良的有智之人。菩萨慈愍众生,普令众生受到佛的教益,修学菩提,入大般若涅槃,了生脱死。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五难胜地。名为念者。不忘诸法故。名为智者。能善决了故。名为有趣者。知经意趣。次第连合故。名为惭愧者。自护护他故。名为坚固者。不舍戒行故。名为觉者。能观是处非处故。名为随智者。不随于他故。名为随慧者。善知义非义句差别故。名为神通者。善修禅定故。名为方便善巧者。能随世行故。名为无厌足者。善集福德故。名为不休息者。常求智慧故。名为不疲倦者。集大慈悲故。名为为他勤修者。欲令一切众生入涅槃故。名为勤求不懈者。求如来力无畏不共法故。名为发意能行者。成就庄严佛土故。名为勤修种种善业者。能具足相好故。名为常勤修习者。求庄严佛身语意故。名为大尊重恭敬法者。于一切菩萨法师处。如教而行故。名为心无障碍者。以大方便。常行世间故。名为日夜远离余心者。常乐教化一切众生故。

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些修行菩萨道,具足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住在第五难胜地时,有许多名号,都是根据他所修的卓绝之行而得的。名叫念者是因为此菩萨不曾一时不忘掉忆念诸佛所说的一切法。名叫智者是因为他具有般若大智,对于诸事,有精确的认识,任何困难他都能立刻判断解决,不会像一般人优柔寡断,犹疑不决。名有趣者乃是因为他很有理解力,诸大经典,一经读诵,了然宗趣意旨,前后次第,都能融会贯通。名惭愧者是由于这位菩萨是位能忍辱而心性柔和的人。他常怀惭愧,不欺鬼神。自护七支——身三、口四之恶业,不招非议,宁舍生命无亏戒行。同时也能影响他人,守持清净戒行。名坚固者是因为他能守持清净戒行,不受外境的诱惑,有坚定的意志。名觉者是因为他是位有先知先觉及智慧的人,明辨是非,行事不颠倒,深能了知什么是合理,什么是非理。名随智者是因为他有正知正见,不会随着邪说人云亦云,而动摇自己的见解。名随慧者是因为他有很高的理解力,经典上的义理是否正确?辞句是否恰当?皆能鉴别。不会因文字散乱,而生疑惑心。名神通者是因为他深得禅定三昧,有真实的禅定功夫,从禅定中可显现神通智慧的功用。名方便善巧者是因为菩萨化度众生,用调伏摄受的方便法门,善巧运用,随顺世间法,而不违背出世法。名无厌足者是因为他善能积聚福德,增长善根,勤修不息,不厌足聚集五度福德。名不休息者是因为他昼夜匪懈,精进修学,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增长自己的智慧。名不疲倦者是因为菩萨修菩萨行时,总是满心欢喜,精神充沛,从不感到疲倦辛苦,而希望停顿休息。因为他积聚大慈大悲的柔和心,爱护众生,拯救众生。名为他勤修者,菩萨一切所为,无不是为众生。他勤修不怠,夙夜精进,其目的祇是希望众生能入大涅槃,得真正的寂灭之乐。名勤求不懈者,因为菩萨勤求不懈的原因,是希望能得到如佛一样的十力大智慧、四无碍智、无畏智,和十八种不共二乘的大法门。名发意能行者是因为菩萨发大愿,修万行,又能脚踏实地地做到。功德圆满成就,以此庄严十方诸佛的国土。名勤修种种善业者是因为菩萨勤勉修集种种善业,就是十善。善业圆满了,便具足三十二种相好,八十种随形好。名常勤修习者,大凡修学佛法的行者,都应该勤勉精进,而此菩萨二六时中不稍懈怠,使身语意三业清净,以此修学功德来庄严佛土而得到这个称号。名大尊重恭敬法者是因为菩萨以无上的诚心,恭敬尊重所有的菩萨和法师,在他们的道场听闻佛法,无不切实依教奉行。名心无障碍者,菩萨深入世间,以无量无边的慈心和智慧,善巧方便,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普遍得到利益,发出世的大愿心,处处方便无碍。名日夜远离余心者,因为菩萨不曾一刻生染污思想,他总是乐于教化一切的众生,远远抛却了妄想。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勤修行时。以布施教化众生。以爱语。利行。同事教化众生。示现色身教化众生。演说诸法教化众生。开示菩萨行教化众生。显示如来大威力教化众生。示生死过患教化众生。称赞如来智慧利益教化众生。现大神通力教化众生。以种种方便行教化众生。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们,像这样精勤修行的时候,他用布施的方法来教化众生,令众生知道舍悭贪心,以慈悲心对人,用爱语的方法来劝慰众生。人人都喜欢听亲切的话,他总是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地接引那些在困苦中的人。同时开示佛法,在灵性上帮助他们,引导众生做有利于人的善事,与人共事,也是尽量协助人。以德化人,影响众生,又示现相貌端正,平易近人的态度,教化众生。又能演说佛法中各种行门,教化众生接受契合自己的法门,修学出世法。又对众生反覆解释,举例譬喻修菩萨行的功德利益,令众生发愿修学。又显示佛的大威德力量,来教化那些疲倦而萌退心的众生,令他们精进。又示现人生各种不同的生相、老相、病相、死相。众生多沉缅于贪财求名,为此不免作诸恶业,遭受很多忧患。菩萨教化他们使他们不但能知过患,并且痛改前非。菩萨示现受各种天灾人祸,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艰苦相,令众生见了,生出觉悟和警惕心,乃发大愿,修菩提道。许多众生,不信大乘,菩萨又常常称扬赞叹佛的最上智慧,以及佛为众生谋一切福利的功德,以及佛的慈悲,教化众生一切平等无著的功德。菩萨又见到外道,迷惑无知的众生,乃现种种神通力量,用以教化外道众生,使他们弃暗投明。菩萨又用种种的方便法门,谆谆教化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安于正命。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能如是勤方便教化众生。心恒相续趣佛智慧。所作善根无有退转。常勤修学殊胜行法。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这位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他就是用上面所说的种种方法,善巧方便,一刻也不停息地教化众生。他的心也是不断地趣向求佛的智慧。他只有勇猛向前趣求,令善业增长,从不曾懈怠退转,也帮助众生增修不退。他是心心念念勤勉修学殊胜的佛法,和各种有利于度生的行门。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所谓文字。算数。图书。印玺。地水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又善方药疗治诸病。颠狂。干消。鬼魅。蛊毒。悉能除断。文笔赞咏。歌舞。妓乐。戏笑。谈说。悉善其事。国城。村邑。宫宅。园苑。泉流。陂池。草树花药。凡所布列。咸得其宜。金银。摩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等藏。悉知其处。出以示人。日月星宿。鸟鸣地震。夜梦吉凶。身相休咎。咸善观察。一无错谬。持戒入禅。神通无量。四无色等。及余一切世间之事。但于众生不为损恼。为利益故。咸悉开示。渐令安住无上佛法。

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修行菩萨道,积集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因为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他对于世间上各种的技能,人文艺术,没有一样不去潜心学习的。例如文字虽非出世法,但因为文能表意,他就必须深入典籍造句练字,力求文字通达。算数,这是一种最精密的学术,大凡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电学、机械、医学等,均以算数为基础。不过经中所说的算数,是指“数”的声相差别。又数以记数,算以记位,如一纵十横等。图书:就是古今中外的藏图,经史子集,这些都是蕴藏着无限知识的宝藏,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记载,可以帮助建国利民的宝鉴。所以菩萨无不深入研读,吸收广博的知识,用于为众生谋福利。印玺:是用玉石雕刻成的。古代的帝王用在诏书上,以为真伪的表记。玺上面刻着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普通人用的,只能叫印。菩萨也懂得制作这种印玺的艺术和鉴别真伪精劣的方法。地、水、火、风这四大与人身体的关系,各有不同的见地,尤以外道的邪见议论更多。菩萨以正知正见,阐扬教化。至于四大在宇宙中的重要性,菩萨善知如何运用其利,如何去防患及除灭它的祸害。诸如此等的理论及专家所著的申论、评判,菩萨样样都精通,更能用于利益众生上。菩萨又会开方治病,他对医术内外精通,内医人心理的三毒,教人勤习戒定慧,以治贪瞋痴的三毒恶病。外治肉体上的各种病痛;如像因贪过度而生的疯狂颠倒病,身体忽然干消,黄胆等病,他都能开方治疗。还有一种病,是鬼怪、妖魔、黄狐二仙,附于人身,祟惑令人迷失心性,听受魔力的支配,为善为恶,全不自知。还有一种俗称“放蛊”,这是一种邪术,放在饮食中,人吃了,就终身受他的控制。要破除这种邪法,唯有持楞严咒者。如阿难被摩登伽女所困,佛敕文殊菩萨去解救,就是用这楞严咒。菩萨三学精深,当然能为众生断除这些祸害。

文笔赞咏、歌舞伎乐,就是用美妙的文字,写出赞扬诸佛功德的诗词。将诗词谱入音韵,成为幽雅的圣歌,配合韵律,用身体四肢表达出圣歌中的寓意,伴以各种管弦乐器,演出有声有色的舞蹈和神奇的伎乐——如是赞叹三宝,愉悦圣众,戏笑谈说。这是待人接物的仪态,谈笑有分寸,幽默不涉邪,风雅高尚,令人乐于亲近,受其薰染,渐趣佛化。菩萨对于建筑工程,也有特别专长;如设计国防工事,都城大邑,新建国民社区、皇宫、官宅、名园、大苑,没一处不构造得美轮美奂。泉流、陂池,因势利导,尽其天然之精美,既可供人游览,又可供农田水利之用。草树花药有关栽种常识,以及园林布列等的园艺知识,无不恰到好处。菩萨又熟知各种珍宝的出处,和认识五金的矿苗。如金银、琉璃、璧玉,这些宝藏,摩尼、真珠、螺贝、珊瑚这些海里的宝物,他都知道它们的出产地,并且一一告诉别人去开采。菩萨对于天文方面如日蚀月蚀,星宿的移动出没,他也明白这些变化的道理。地质方面如地震的原因和震动级数,他也知道得很清楚。他又能懂禽鸟的语言;中国古时就有一位公冶长,他就懂鸟语。菩萨还会代人圆梦,告诉你所梦的吉凶,又会为人看相算命,指示各人的休(吉)咎(凶)。这些世俗的知识,从他口中说出里一点也不会有错误的。所以说菩萨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达人情。

菩萨在修持方面;凡修菩萨道的菩萨,他一定是持戒严谨的。为甚么要持戒呢?因为不持戒就得不到定,没有定,就不能生戒、定、慧,就是三无漏学。要怎样持戒呢?持戒要严谨,不放逸,要清净,不能有一点染污的思想,不能生贪欲的念头。持戒一定要清净,有一句比喻“清净如满月”,丝毫不能违犯。甚么叫持戒?就是执持戒律——在家人的三皈五戒、菩萨戒;出家众的沙弥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等,一定要严谨守持,保护戒相戒体。在心意上遵守,在行为上表露,所以一方面勤修“戒定慧”,一方面切实息灭“贪瞋痴”。入禅——能持戒才能入禅定,不能持戒就不能入禅定。要修定,必须严谨持戒。要想得到智慧,先要修定,因习禅定而能发出无量的智慧、神通,同时禅定还可对治贪欲。神通,其义为“不可测而又不受任何阻碍的力量”,菩萨因修定而得这种力量,运用于普救众生,不受一切的阻碍,自在为之。也是对治邪恶顽强的邪法。无量——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修此能生梵天。也是对治外道杀马祀祠求梵福之说,消除众生妄求功德的染业。四无色——就是1空无边处。2识无边处。3无所有处。4非想非非想处。这都是修禅定的阶段。

以上种种及世间其他的一切智慧和诸俗事等,祇要是对众生没有损害,不增加众生烦恼的,对众生有利益的,不管是世间法或出世法,菩萨都不厌其烦,一一为众生详说和指导正确的方针。令众生通情达理,渐渐乐于修学一切无上的法门。

佛子。菩萨住是难胜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悉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随力修行。复于彼诸佛法中而得出家。既出家已。又更闻法。得陀罗尼。为闻持法师。住此地中。经于百劫。经于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转更明净。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菩萨证得难用地的果位,以他往昔所发愿力的缘故,能见到很多的佛。就是所说的能见到数百佛,数千佛,见到数百千佛,甚至于见到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佛。对于每一位佛,他都是同样恭敬尊重。又用他至诚恳切的心承事供养这许多位佛。他供养上好的衣服,精美的饮食,舒适的卧具,名贵的汤药,和一切日用必须的资具,无不具备,统统拿来供养诸佛,也用同样的物资供养诸位贤圣僧,以其所修的善根功德,回向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第五地的菩萨在十方诸佛的道场中听闻佛法时,都是必恭必敬,正襟危坐,专注一心的听。听过以后,一定切实遵照,尽力竭力,用功修行。菩萨听了佛法,深得利益,了悟生死,便发愿出家。出家以后,更勤闻法。每当有道场说法,不论远近,不辞辛苦,一定去听。因之得到陀罗尼——中译“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之三昧。成为一位既能闻法又能受持的法师。菩萨住在第五地时,经过一百劫、一千劫,甚至要经过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大劫,所修积的善根功德,随着时间更纯净,更光明了。

佛子。譬如真金。以砗磲磨莹。转更明净。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慧思惟观察。转更明净。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我现在举一个实例:好像锻炼金子,提出了纯金,然后再用一种砗磲石轮来磨擦它,就越磨越亮,光色更明洁了。在第五地的菩萨,他修积的善根越多,他的修行功夫越进步。修行进步,所积的善根也就越多,辗转推进,互为因果。菩萨修行怎会进步呢?证得难胜地的菩萨,他是用方便智慧,思惟诸法,观察法界。如此精进勤修,智慧就日渐光明清净了。

佛子。菩萨住此难胜地。以方便智成就功德。下地善根所不能及。佛子。如日月星宿宫殿光明。风力所持。不可沮坏。亦非余风所能倾动。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智随逐观察。不可沮坏。亦非一切声闻。独觉。世间善根所能倾动。此菩萨十波罗蜜中。禅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诸位佛的弟子!菩萨证得第五地——难胜地,他是用方便智慧,成就许多功德。这种功夫不是前面一、二、三、四地的菩萨所能及的。诸位佛子!如像日、月,所有其他星宿,以及诸天的宫殿光明等,完全是受风力所支持,才不会沮坏,绝不会被其他的风力所倾动。第五地菩萨的善根,也如同风力支持日月星宿等一样,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摇。他用方便智慧,随顺境界,一一观察,了了分明,所以没有任何境界,可以诱惑或动摇他的信念。也不是一切的声闻乘、独觉乘,和世上的世俗事物所能倾动的。难胜地的菩萨修十波罗蜜时,是比较偏重于修禅定波罗蜜,其余九种不是不修,而是随自己的力量和缘份去用功。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五难胜地。菩萨住此地。多作兜率陀天王。于诸众生所作自在。摧伏一切外道邪见。能令众生住实谛中。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诸位佛的弟子!这只是大略说一说,菩萨中的大菩萨,在第五地修行的实在境界。菩萨在第五地修学时,多数做兜率陀天的天王。关于教化众生的事,他作起来非常得心应手。安然自在,没有一点困难。所有外道的邪见,他都能把它击破说服,令一切众生不受其影响,而生活在真实的事理中,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与众生相安相处。像这样修积善业,时刻都不曾忘记忆念佛的慈悲功德,不曾离开念法的微妙甚深义趣,不曾离开怀念贤圣僧的力学苦行,以及时刻警惕自己,应该圆满具足一切最上智,和最殊胜的智慧,绝不散乱。

复作是念。我当于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

住第五地的菩萨,他又作这样的思想:我应当在九法界的众生中,做他们的领袖,作好的、最好的领袖。有不可思议的能力,有无微不知的智力。还要为人格完美,为福慧具足的领导者,即是成佛。乃至为一切智者中具有更高的智慧者的依止师,就是得到正等正觉。

此菩萨若发勤精进。于一念顷得千亿三昧。见千亿佛。知千亿佛神力。能动千亿佛世界。乃至示现千亿身。一一身示千亿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这位在难胜地的菩萨,倘若他发愿勤勉精进修学,能在一念之间证得实相理体,能得到千亿之多的三昧——正定正受,能常常见到千亿那样多的佛为他说法,能明白千亿佛的神通力量,同样地他也有千亿佛的神通力量。他一举手一投足就能使大地六种震动,不仅一佛刹震动,乃至千亿佛的世界都有六种震动。他又能于一念之间化生千亿身示现于世,每一化身又能示现千亿位菩萨为他的眷属。如以菩萨特殊的愿力,安然自在地显现这些神通,示现于众生前,还要超过上面所说的数目。假若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时劫,也算不清有多少。

这时金刚藏菩萨,想再重复一遍前面所说的道理,令大家更明白一点,就用偈颂的方式重说一遍:

菩萨四地已清净 思惟三世佛平等

戒心除疑道非道 如是观察入五地

菩萨已经修行圆满前面四地的功德,得到清净的理体。菩萨常修禅定法门,因为禅定可以生出智慧。禅那是梵语,中译为思惟修。菩萨无时不在三慧中用功,他思惟三世诸佛所说的法;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戒心:修行的人,第一要持戒,持戒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管大小恶事都不能做。谚云:“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积小恶就成大恶,积小善也是大善了。俗语说:“泰山也是由一粒一粒的微尘积聚而成的。”行者应有清净的戒心。除疑:不作恶,就不会生恶障。无障,就没有疑惑。疑心已断,无明自然破了。道非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合乎理的,便依法修行。不合理的,就改过迁善。能持戒的人,一定明白甚么是合理,甚么是不合理的。甚么是“道”,甚么是“非道”。总之,能持戒的人,他定能分别道非道之殊。像这样思惟观察,就可进入第五地。

念处为弓根利箭 正勤为马神足车

五力坚铠破怨敌 勇健不退入五地

四念处好像一张强弓,五概五力就好像一把利箭。四正勤像千里驹,四如意足就像一部宝车。五力犹如坚固的铠甲,能破一切的怨敌。菩萨如是勤修诸法门,勇猛精进决定不会退转,而进入第五地。

惭愧为衣觉分鬘 净戒为香禅涂香

智慧方便妙庄严 入总持林三昧苑

要常常知道惭愧,如同着衣护体。七觉分就像头上的花鬘用来庄严。持净戒好比烧好香——真心烧香不用手,真心念佛不用口,但知庄严戒定慧,自然能向菩提路上走。禅定就像抹粉涂香。一切智慧,一切方便法门,是最上庄严的供养具。如是迈向“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丛林,进入正定正受的大花园里。

如意为足正念颈 慈悲为眼智慧牙

人中师子无我吼 破烦恼怨入五地

四如意足就像人的双脚,正念就像人的颈脖子,慈悲心当眼睛,智慧做牙齿。像这样圆满具足的人,才能在人中作师子。再加上没有我相我见,人相等,就可以作师子无畏吼,教化众生。这时也自然破除了一切的烦恼怨贼,进入第五地修行。

菩萨住此第五地 转修胜上清净道

志求佛法不退转 思念慈悲无厌倦

菩萨住在第五地的时候,辗转修习各种殊胜的法门,和求得无上的清净佛道。菩萨的志愿,只一心勤求佛道,誓不退转。一刻不忘思念慈、悲、喜、舍,用如此四无量心对待众生,永远不会厌离众生,也不会生倦怠的心。

积集福智胜功德 精勤方便观上地

佛力所加具念慧 了知四谛皆如实

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积聚善根,所以成就福足慧足的两足尊,为世间及出世间的至尊上者。福慧具足,就是殊胜的功德。第五地的菩萨虽积集了无量殊胜功德,但仍须继续努力,精益求精,以方便智慧来观察,研究第六地修行的相状。单靠自己努力的力量还是不够,要入第六地,必须得到佛的三昧加持,才能具足正念正慧。有了正念正慧,才能彻底明白苦集灭道的真实道理,才能老老实实地修习四谛法门。

善知世谛胜义谛 相谛差别成立谛

事谛生尽及道谛 乃至如来无碍谛

菩萨不只知道出世的四谛法,他也懂得世间的一切事理。如有相的道理,分别一切事物的道理,世间是如何成立的道理,世间的事又是如何才会生和灭的道理,为什么要修行?怎样去修行的道理,进而明了诸佛证得的无碍大智的道理,没有一样菩萨不是知道得很清楚详细的。

如是观谛虽微妙 未得无碍胜解脱

以此能生大功德 是故超过世智慧

菩萨如此观察以上这些世、出世法的道理,虽然已了知它的微妙,但还没有得到无碍而最殊胜的解脱。无碍殊胜的解脱,能生出最大最好的功德,能成就超过世间的世智辩聪,超过一般人的智慧。

既观谛已知有为 体性虚伪无坚实

得佛慈愍光明分 为利众生求佛智

菩萨观察世间法之后,知道世间法都是有为法,不清净的。有为法的体性都是虚假,既不能长久,又不是真实。如果得到佛的慈悲愍念,光明智慧加被,才能利益众生。因之菩萨勤求佛智,就是为了普救众生。

观诸有为先后际 无明黑闇爱缠缚

流转迟回苦聚中 无我无人无寿命

菩萨观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如是觉悟以后,知道前际灭了,后际又生,这就是有为法不究竟、不真实的现象。无明——就是无所明了,甚么也不知道,没有智慧。黑暗同无明是一样的意思。爱——就是从无明与黑暗而生的。人世间的烦恼痛苦,都是由爱而引起,为爱所缚,好像蚕虫作茧自缚,至死不悟。欲爱的无明黑暗,把人缠缚在六道中流转生死,出不了苦恼的煎熬。但能觉悟没有我的知见,没有人的知见,没有众生的知见,也没有寿者的知见,这样就能出离爱的束缚,得到真的解脱。

爱取为因受来苦 欲求边际不可得

迷妄漂流无返期 此等可愍我应度

十二因缘是“无明”为首,由“无明”就有了“行”。“行”是两性爱的行为。因爱的行为,就生出识(胎盘)。有了识,然后就有名色。名色是胎儿。胎成了就生出六入——眼、耳、鼻、意。有六入,就有触尘。由触尘的感应就是领受。因领受就有爱的需要,需要就是取的欲望,所以说“爱取为因”,而受来生的苦。取就生有,从无明到爱取,于是就生生死死,永无了结之期。人为什么要修道?就是为脱离生死,永断轮回。凡夫在十二因缘内,迷惑妄想越长越多,漂流在生死海中,永无返回之期。这些可怜愍的众生,我应该去济度他们!

蕴宅界蛇诸见箭 心火猛炽痴闇重

爱河漂转不暇观 苦海沦胥阙明导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六根六尘是十二处,加六识是名十八界,这些都像毒蛇一样。六十二种的见惑,犹如毒箭。心中的欲火,猛烈地燃烧着。愚痴一生比一生重,可是在爱河内漂流的众生,生死流转,也没有时间仔细观察思惟,在苦海里快要淹死了,也没有个善知识来引导他。

如是知已勤精进 所作皆为度众生

名为有念有慧者 乃至觉解方便者

菩萨他知道以上这些痛苦的实情,所以要勤加精进。他如此勤勉修行的动机,就是为要度这些受苦的众生。这就是有正念有真智慧的行者,又是一位已觉悟,有理解有方便智慧的自觉觉他的菩萨。

习行福智无厌足 恭敬多闻不疲倦

国土相好皆庄严 如是一切为众生

菩萨修福修慧,从不曾生自满心,更没有感到厌倦的时候。他恭敬十方诸佛,常在诸佛道场的听法,也没有生过疲倦的心。以这些功德,庄严他将来的国土和三十二种相好,以及八十种随形好。如此修行,都是为了救一切众生。

为欲教化诸世间 善知书数印等法

亦复善解诸方药 疗治众病悉令愈

因为要教化诸世间的众生,菩萨精通文字般若、书写、算数、印鉴这些技艺常识,他都深入研究过。他也懂得各种丹方药性,并且会为人医治各种疾病,而且有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灵验。

文词歌舞皆巧妙 宫宅园池悉安隐

宝藏非一咸示人 利益无量众生故

菩萨。通达一切世事,在文辞方面,也很有成就。文章写得好,诗词歌赋样样出众,所谓才高八斗。舞艺技艺无不巧妙过人,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境界。同样的事,在凡夫做来,常令人沉迷堕落。但菩萨为之,反而能令众生生出觉悟之心,这就是所谓的“皆巧妙”。宫殿、住宅、花园、池子等,有关设计、建筑、布置,使其壮丽美观的艺术才能,无一不策划得平等稳妥,恰到好处。各种五金及宝石和其他种种地下矿藏,菩萨都能认识这些矿苗,并都指示别人去发掘开采。菩萨所说、所作,无一不是真实的。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所有的众生,大家都得到好处。

日月星宿地震动 乃至身相亦观察

四禅无色及神通 为益世间皆显示

菩萨不只修得了文字般若,他对天文、地理亦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如日蚀月蚀,星宿移换,这些奥妙的道理,河流的来龙去脉,他都有深入的研究。对于人的身体形相,他也善于观察。在修道方面,四种禅那的境界,四种无色定的情况,和六种神通,菩萨真修实学,妙用应心。为了和益世间所有的众生,所以他随顺因缘而显现。

智者住此难胜地 供那由佛亦听法

如以妙宝磨真金 所有善根转明净

第五地的菩萨,住在难胜地时,他供养过无量的诸佛,也在十方诸佛的道场,常去听法。菩萨这种勤修学的精神,譬如用宝石来打磨真金一样,越磨越光亮。菩萨修行越是精进,善根也越精纯,智慧之光更明净。

譬如星宿在虚空 风力所持无损动

亦如莲华不着水 如是大士行于世

譬如星宿在虚空中,是受风轮的力量,互相摄持,才不会随便移动或遭受殒落。又像大宝莲花,虽出生于污泥之中,而不染污泥。虽长在水中,也不沾着水。要像这样有坚贞志节的菩萨,才能在世上行菩萨道度众生。

住此多作兜率王 能摧异道诸邪见

所修诸善为佛智 愿得十力救众生

修证到第五地的菩萨,多数做兜率天的天王,因为他有正见、明真理,所以他能摧伏一切邪魔外道的议论,击破许多邪知邪见。他所修积的善根功德,都是为求取如佛的大智慧,希望得到佛的十力,用以救护一切众生。

彼复修行大精进 即时供养千亿佛

得定动刹亦复然 愿力所作过于是

菩萨修行更是勇猛精进,在一念之间可以供养千亿诸佛,能得到千亿的三昧,能动千亿的佛国土。同样在一念间可以做到,如果以他往昔殊胜的愿力,还可超过这些。

如是第五难胜地 人中最上真实道

我以种种方便力 为诸佛子宣说竟

就好像前面所讲的第五难胜地的一切真实境界,都是人中最高尚,最真实的道理。金刚藏菩萨说:我用种种方便的言辞,为诸位佛弟子演说完了。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此经书由尹国富(普觉)请,全套二十四册总共历时三年,由上海智诚法师发心打字并校对,有错误之处敬请大家体谅,并指点。愿把此经回向给各人父母、师长,以及法界一切众生,愿生者消灾免难,增福延寿,阖家平安,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社会和谐,大家都能了生脱死,百年以后都能往生极乐,各人各姓堂中亡者老祖宗、历代宗亲、各人过去七世父母、冤亲债主齐超生,得见弥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