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5)法师功德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这一品有三个问题要注意到。这个《法华经》功德不可思议,意趣高深,所以佛在每品之中都赞扬《法华经》。这里面要明白五种的法师,道力增逸,能得六根清净的功德。

“法师功德品”,要结合前面“法师品”展开来讲。

第一点,能够听闻《法华经》一句一偈,乃至于对《法华经》一念随喜(一念随喜,就是听到《法华经》心里很高兴,生起信心),都可以得到佛的授记。作为法师能够了解《法华经》的要义,乃至《法华经》中一句一偈都能讲,就是真实的法师。为什么?佛就讲了:“读《法华经》者,以佛庄严而自庄严”,“荷担如来大业”,“《法华经》所在之处即是佛塔”。能够读诵《法华经》、宣扬《法华经》,那就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佛的功德很大,我们是走向佛道,我们得了佛的加持,逐步完成佛的功德。所以“以佛庄严而自庄严”。这种人就能“荷担如来大业”,如来大业就是弘法利生啊!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一直到世寿八十岁圆寂。他老人家的一生,时时刻刻都是在弘扬佛法,解救众生痛苦,使众生都能够到彼岸,证得涅盘。所以读了《法华经》以后,除了“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以外,还能够荷担如来的大业,成为佛陀的使者,代表佛陀去弘扬佛法。《法华经》所在的地方就如同有佛塔。《金刚经》里也有一句,诵持《金刚经》,《金刚经》所在,“当知此处即为是塔”。这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说不要另外修塔都可以,《法华经》所在的地方就是塔。塔就是供佛舍利的地方,是四众弟子及人天所恭敬顶礼的地方。而有《法华经》就是有佛陀的法身舍利,所以我们要尊重。

什么是法师

什么是法师?修行一切功德愿行,能守护如来的法藏,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而能为大众演说佛法,使诸众生得大安乐。意指通晓佛法又能引导众生修行之人。又作说法师、大法师。广义的法师,通指佛陀及其传教的弟子们;狭义则专指一般通晓经或律的行者,或称为经师或律师。据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八载,佛菩萨及其大弟子等,皆知深妙之法,又知众生根机之利钝而为之演说,故称大法师。

关于法师的资格,据《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十住毗婆沙论》卷七、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三等所载,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法师应具之条件

(一)法师十德,即:一 、善知法义,菩萨无碍之智,善知宇宙间一切诸法的句义差别。二、能广宣说,菩萨能以智慧广为众生宣说如来微妙之法。三、处众无畏,菩萨处大众会,善说法要,随他问难悉能酬答而无所畏惧。四、无碍辩才,菩萨辩才无碍说一切法,经无量劫而相续不断。五、巧方便说,菩萨随顺善巧方便机宜,说大说小,一切法门使他通解。六、法随法行,菩萨说法使一切众生如说修行,随顺无违,修诸胜行也。七、威仪具足,菩萨于行住坐卧的四威仪中有威可畏,有仪可则,无有缺犯。八、勇猛精进,菩萨发勇猛心精进修习一切善法,化导众生,而无有退转。九、身心无倦,菩萨斋肃身心修诸胜行,常起慈心,摄化众生,无有懈怠。十、成就忍力,菩萨修习一切诸忍辱行,成就无生法忍之力。具足此十法,则能成就众相圆满。

(二)法师应行四法,即:(1)广博多学,能持一切言词章句,因而言语才有吸引力,能令众生入于佛法听闻佛法而不倦。(2)善知世间、出世间诸法生灭相状,即精通世出世间法,说法更有根据,不脱离实际,能真正了解众生的苦难。(3)得禅定智慧,于诸种经法中,能随顺而无诤。(4)不增不减如法而行,言行一致。做法师还是不容易,按其它宗教来说,做法师就是佛教的传教师、布道师。

依法师之专长及其弘法的差异可分为受持(始则领受在心曰受,终则忆而不忘曰持,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读经(对文曰读,正心端坐,目睹经文,口宣句读)、诵经(背文曰诵,谓习读既熟,不须对文自然成诵)、解说(圣教之义难解,若能分明解释,训授于人)、书写(于诸佛经典,若能书写广传,流通大法)等五种,称为五种法师。然后世则演成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说、诵、思修等十种法师。

这是关于法师品讲的重要意旨。我们的法师是为了大法而生的,请大家多启请法师,成就法师,因为法师就是佛教传播的中心人物,希望大家努力支持、护持法师。

六根清净

第二点,说明能够读诵《法华经》,就可以六根清净。“六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根清净就不是一般的六根,范围广大,观察很深远。就眼来说就具有慧眼,意根来说就可以对于诸法的自相共相能够善于观察,得妙观察智。平常人,众生的六根是不净的,接触外境时就去攀缘追求,为其所牵所累,发生污染现象,六根就不清净。

能够读诵《法华经》可以六根清净:得清净眼根,能够遥视世界;清净耳,能够听闻一切音声;清净鼻,能闻一切香;清净舌,能吐微妙音,说法令众生百听不厌;清净意,能够通达诸法法义,随所说法与诸法实相相应。读诵《法华经》就有这些好处。宣说《法华经》作为法师也是一样的,能使六根清净。

六根清净,在佛教修行的位次来说,就是入于十信位,即:信心、精进心、念心、慧心、定心、施心、戒心、护心、愿心、回向心等十信心。

这是第二点,这里最强调佛教的传播,因为佛法的流布就是救度众生,就能够救苦救难,传播佛法的功德很大,哪怕只是一句一偈。诸位居士,你们努力学习,把你们所学到的佛法知识向你身边的人传播,这就可以得到六根清净,这也是成佛的必备资粮。

真谛、俗谛、中谛

第三点,佛说《法华经》,彰明大乘知见,开显三谛圆融。真谛与俗谛是相结合的,真谛、俗谛结合就是中谛。真谛、俗谛、中谛合称为“三谛”,即三种真实的道理。这话怎样讲呢?“真谛”即是“胜义谛”,属于出世间法、无漏法;“俗谛”属于世间法、有漏法。

能够证得真谛就要透视俗谛,从一切因缘生法中了解诸法性空,达到胜义的境界。所以谈真谛并不是废除俗谛;说出世间法并不是说不要世间法。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讲过: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犹如寻兔角。

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事业等皆顺正法

禅宗论道就在平常生活中,能透彻观察、不迷恋、不执着,视诸法如幻如化,当体即空,就可以悟得真谛。所以真谛不离俗谛。这一点在“法师功德品”中佛有几句很重要的话:“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事业等,皆顺正法”。这几句话大家仔细听啊!世俗间的圣贤教人做好人的这些书,象我们中国儒家的“四书五经”乃至道家的《道德经》,在西方来说,譬如罗马帝国以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些西方的古代哲人的著作,对于做人、立身处世有很多好处,世俗间的经书包括在内。所以“治世语言”能够治理世间的语言,就包括宽了,政治、经济、科学、哲学,凡有利于世间的,这些东西都包括在“法门无量誓愿学”的范畴里面,都可以学,都可以看。现在佛学院开设的课程,70%是佛学,30%是世间学问,包括外语、文学、法律、历史、政治、地理、经济都在里头。并不是什么都不可以学,而是要博学多才,才能做好弘法利生的事业。

还有“资生事业”,什么是资生事业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如工业、农业、商业,搞经济建设呀,这些都叫“资生事业”。所以这里讲一切“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学佛的四众弟子包括“工、农、商、学、兵”除了学法以外,你就安心于各自的事业、各自的职业,搞农业、工业、商业。这些你只要以佛家精神来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有利于国家人民,这个都是顺于正法,也就是佛道。这说明佛教非常圆融广大,有很强的包容性,一切资生事业,一切世间学问,都包含其中。

说到这里,大家要注意!有的人说:“我学佛,我怎样工作呀!我受了‘三皈五戒’,工作要受限制呀!”

哪里是那么一回事呀?学了佛,有一个指导思想。你在指导思想之下顺于正道,以正法而活命。佛最初成道以后说“四谛”法,其中“道谛”,就讲的有“八正道”。八正道里面有“正命”。什么叫“正命”呢?以正法而活命。你搞各种工作,你只要是不违反正道,不欺骗别人,不敲诈别人,以正法而活命,这是佛教所允许的。佛在《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说这一段也就与八正道里意旨是一样的。法门广大,二谛圆融。真正学佛,真正有智慧,就能真正合符佛的思想、佛的精神。

佛教要求学佛就是要在生活中、工作中去体现佛法,而不是脱离世间去找什么佛法。

以上是《法师功德品》结合《法师品》内容讲的,就有这三层意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