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语言文字习俗之演变,古代文字原为通俗者,在今日颇多不可解。以故,读古书者,尤以在具有数千年文化之中国,往往苦其文义之难通。余为协助现代青年对古书之阅读,在距今四十余年前,曾为本馆创编《学生国学丛书》数十种,其凡例如下:
一、中学以上中文功课,重在课外阅读,自力攻求;教师则为之指导焉耳。唯重篇巨帙,释解纷繁,得失互见,将使学生披沙而得金,贯散以成统,殊非时力所许;是有需乎经过整理之书篇矣。本馆鉴此,遂有《学生国学丛书》之辑。
二、本丛书所收,均为重要著作,略举大凡:经部如诗、礼、春秋;史部如史、汉、五代;子部如庄、孟、荀、韩,并皆列入;文辞则上溯汉、魏,下迄五代;诗歌则陶、谢、李、杜,均有单本;词则多采五代、两宋;曲则撷取元、明大家;传奇、小说,亦选其英。
三、诸书选辑各篇,以足以表见其书,其作家之思想精神、文学技术者为准;其无关宏旨者,概从删削。所选之篇类不省节,以免割裂之病。
四、诸书均为分段落,作句读,以便省览。
五、诸书均有注释,古籍异释纷如,即采其较长者。
六、诸书卷首,均有新序,述作者生平、本书概要。凡所以示学生研究门径者,不厌其详。
然而此一丛书,仅各选辑全书之若干片段,犹之尝其一脔,而未窥全豹。及一九六四年,余谢政后重主本馆,适编译馆有《资治通鉴今注》之编纂,甫出版三册,以经费及流通两方面,均有借助于出版家之必要,商之于余,以其系就全书详注,足以弥补余四十年前编纂《学生国学丛书》之阙,遂予接受。甫岁余,而全书十有五册,千余万言,已全部问世矣。
余又以《资治通鉴今注》,虽较《学生国学丛书》已进一步,然因若干古籍,文义晦涩,今注以外,能有今译,则相互为用,今注可明个别意义,今译更有助于通达大体,宁非更进一步欤?
几经考虑,乃于一九六七年秋决定编纂经部今注今译第一集十种,其凡例如下:
因版权问题,此次简体中文新版本中缺少《周礼今注今译》一书。另外,《大学今注今译》《中庸今注今译》两本合为一本《大学中庸今注今译》。 白文:指书的正文部分,亦指不附注释的书。 一、经部今注今译第一集,暂定十种 ,其书名及白文 字数如下:
《诗经》 三九一二四字
《尚书》 二五七○○字
《周易》 二四二○七字
《周礼》 四五八○六字
《礼记》 九九○二○字
《春秋左氏传》 一九六八四五字
《大学》 一七四七字
《中庸》 三五四五字
《论语》 一二七○○字
《孟子》 三四六八五字
以上共白文四八三三七九字。
二、今注仿《资治通鉴今注》体例,除对单字词语详加注释外,地名必注今名,年份兼注公元,衣冠文物莫不详释,必要时并附古今比较地图与衣冠文物图案。
三、全丛书白文四十七万余字,今注假定为白文百分之七十,今译等于白文百分之一百三十,合计白文连注译约为一百四十余万字。
本馆所任之古籍今注今译,经慎选专家定约从事,阅时最久者将及二年,较短者不下一年,则以属稿诸君,无不敬恭将事,求备求详;迄今只有《尚书》及《礼记》二种缴稿,所有注译字数,均超出原预算甚多,以《礼记》一书言,竟超过倍数以上。兹当第一种之《尚书今注今译》排印完成,问世有日,谨述缘起及经过如上。
王云五
一九六九年九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