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调和营卫与桂枝汤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代表方之一,仲景方约二百余首,其中用桂枝汤加减变化而出者,计有二十八方,约占七分之一。此方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且大量用于临床各科之无表证者。前人柯韵伯、王子接、郑钦安都谈到本方既是解表剂,又是和里剂,尤其王子接论述伤寒方,列桂枝汤为和剂祖方。历代医家称誉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实践证明,桂枝汤功用既能调和营卫,又能燮理阴阳,与麻黄汤之专于发表,及三承气汤之专于攻里者不同。正因为它具有解表和里的功效,因此,可用于营卫失调,营卫不足及阴阳失调所导致的许多病症。但是,历代注解《伤寒论》的某些医家,大多将它局限于治太阳表虚证。现代出版的某些方剂专书亦只强调其解表的一面,而忽视其更为重要和里的一面,易使读者产生桂枝汤仅能用于外感表证的错觉,限制了该方对许多里证的运用。特别是晋朝王叔和“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一语出来后,有的医家临证时不加分析,有的甚至对桂枝的使用都望而生畏。因而不敢使用本方,或将之人为地划了禁区。

实践证明,《伤寒论》所载之方剂,是有理论根据的,并有严谨的法度可循。如离开理论而谈方剂的效能和运用,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有“千方易得,一效难获”之叹。古代方剂,特别是经方,其组成一般都贯穿着理、法、方、药的有机联系。方与药,蕴藏着质量互变的规律;证与方,体现着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辩证思想。掌握方剂的运用,必须首先掌握制方的原理,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方能使治法、方剂和药物相互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体现出理、法、方、药的统一性。所谓善学者,取其法,而不泥其方。这说明重视理论学习,掌握精神实质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经方的效用,扩大其治疗范围,突破人为的局限。

一、营卫概要

桂枝汤主要功效是调和营卫,燮理阴阳,它不仅用于外,感表虚证,更重要的是用于内伤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的许多疾病,这就有必要系统而概要地回顾一下有关营卫方面的理论,以加深对桂枝汤方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其临床运用。

(一)营卫的生成《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心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具体地描述了营卫的生成,来源于饮食物经过中焦脾胃的吸收转化而成的“精气”(指具有营养价值者),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则化为营气与卫气。

(二)营卫的分布与生理功能《素问·痹论篇》云:“荣者(荣与营通用),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指出了营与卫性质不同,故功能和分布也不同。《灵枢·邪客篇》云:“营气者,泌其淖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懔疾,而先行以分肉四末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指出了营气系精气之柔和成分,是水谷入胃,借中焦热能,吸取其汁液,流注于脉中,化而为血,故常营血并称。卫气乃水谷入胃,是中焦之热能所蒸发出的气体,属精气之雄厚成分,不能入于血脉之中,只能循宗气而分布于血脉之外,运行于皮肤,分肉和四末,故常肺卫并称。但两者之间是相互为用,不可分割的,正如张景岳所说:“卫主气而在外.然亦何尝无血,营主血而在内,然亦何尝无气。故营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荣,但行于内者,便谓之荣,行于外者,便谓之卫。此人身阴阳之道,分之则二,合之则一而已。”这更加具体地论述了营、卫、气、血的实质与功能及其分布的不同。

(三)营卫与脏腑的关系《难经》第三十二难云:“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通行经络,营周于外。”具体的指出了心肺与气血荣卫的密切关系。由于心主血,肺主气,营卫统掇气血,心肺为之主宰,经气的环流,促进了营血运行全身,揭示了营卫直接与心肺的关系,与气血相连。营卫与气血,营卫与心肺,均存在着内在的紧密关系。

若进一步加以探讨,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根据营卫统摄气血及张景岳所云:“血中有气,气中有血”的理论,血液的进行和统摄,必须靠气的推动,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如果营卫调和,营卫不虚,则心、肝、脾功能正常;否则易导致这些内脏功能的紊乱。脾不仅能统血,还能益气,因能益气,才能使水谷精微化生营卫。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恒说:“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说明脾胃乃营卫生化之源。

肾主诸阳,卫为气,属阳,卫阳与肾阳相通,营卫虽生化于中焦,但属阳气的卫气却出于下焦”(见《灵枢·营卫生会篇》),可见卫气与肾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营卫与心、肺、肝、肾、脾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调和营卫和补养营卫,有助于这些畦腑功能活动的加强。亦可以说,这些脏腑的某些疾病,当反应出营卫失调或营卫不足时,通过调和营卫或补养营卫,即可得到纠正或恢复。

(四)营卫的病理表现

营卫的生理功能正如前述,当其功能正常时,由于有营血荣养,卫气卫外,则无病理状态出现。一旦营卫失调或不足.则产生病理反应。如“卫气失司”,临床就产生风邪伤卫的太阳表虚有汗的桂枝汤证。如营虚不和,临床就容易产生寒邪伤营的太阳表实无汗的麻黄汤证,这仅只是风、寒二邪侵犯营卫在病机上的区别之一。但“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见《灵枢·百病始生篇》)。宋代医家严用和说:“大抵人之有生,以元气为根,营卫为本,根本强壮,营卫和平,腠理致密,外邪客气,焉能为害。”指出了元气和营卫乃人之根本,营卫和平,则外邪难犯。

营卫久虚,还可出现某些较为严重的疾病。《素问·逆调论》指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指出临床上许多肢体麻木,运动受障的某些病证的发生,与营卫俱虚有密切的关系。

除上述者外,有些慢性病的某一阶段,营病及卫,卫病及营,二者不可截然分开。但临床往往易被忽视,或不易鉴别,营卫失调和营卫气化功能不足又是某些疾病发展变化的关键所在。只要纠正了营卫失调或增强了营卫功能,疾病就可逐渐趋向好转。如忽视了调整营卫功能,疾病就可逐渐转向纵深发展或日趋严重。因此紧紧掌握增强营卫功能的调治方法,对疾病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桂枝汤方解

桂枝汤由桂枝、杭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因其配伍巧妙,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增强营卫功能等功效,本方刚柔相济,补散兼施,扶正祛邪,堪称制方典范。

桂枝味辛,性温,阳也。有助阳化气,温通经脉,化湿利水之功效,尤能助心肺之阳。其归经入心、肺、膀胱。如临床常用之五苓散,因配伍桂枝助膀胱之气化功能,五苓散才能起通调水道的作用。概括其功用,具有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等六大功效。

杭芍味酸,性寒,阴也。取味酸能收敛营阴(即止汗、止血、止津液耗散),性寒能入营,具补血、平肝、止痛之效。

生姜味辛辣,性温,发散风寒,温中止呕,配桂枝增强助卫阳,解肌表,除外邪之功。二者合用为姜桂汤,辛甘化阳,以调周身之阳气。

大枣昧甘,性温,配芍药补营阴,二者配伍,酸甘化阴,以滋周身之阴液。

甘草昧甘,性平,通行十二经,有护卫中气,调和诸药,安内攘外之功。配桂枝为桂枝甘草汤,能温补心阳;配芍药为芍药甘草汤,能和营养阴,舒挛止痛。

总之,从桂枝汤的两味主药来看,桂枝辛温.助卫阳发汗,芍药酸收助营阴止汗,两药相合,在于通过桂枝助卫阳、发汗之功,使外邪随汗而解,通过杭芍的助营阴止汗之功,保护营阴不致被再度损伤。二者配合是发汗之中寓敛汗之旨,既发汗,又止汗,既矛盾,又统一的作用,揭示了营卫的功能与作用以及桂枝汤一表一里,一阴一阳,故谓之和剂。前人所谓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之论,颇符合临床实践。

三、临床运用

以桂枝汤加减在临床上的运用比较广泛,今择其常见者,简介如下:

(一)更年期营卫失调《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阳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论述妇女年进四十以后生理上的变化过程,由于营卫与心肺相连,与气血相关,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肾主藏精,气血精液逐渐衰退,冲任二脉失于滋养之源,出现月经紊乱,营血不足,时而潮热、出汗,时而畏寒、恶风,血不养心,时而心悸,时而虚烦不眠,营虚不与卫和,则见肌肉跳动,四肢痠胀,浮肿等症。从病理变化过程来看,初期由于营卫不和,舌多淡润,脉多弦虚或浮虚。可用桂枝汤倍芍药,加香附,麦芽、乌梅、冰糖,和营之中寓调气养肝,进而用新加汤助营加香附、麦芽,疏理气机。如四肢疫胀较重者,本方再加桑枝以活络。至于月经紊乱.或前或后,或一月二次,淋漓不尽,或腰痠腹痛,或数月一次,可用《金匮》大温经汤。因该方有桂枝汤增强营卫为基础,用治寒凝经脉,木郁不舒,肝气下陷所致之经漏淋漓,腹痛腰瘥,脉多沉迟或弦紧者。此方全在桂枝配芍药,于化气通阳之中寓敛阴之旨。

(二)外伤或术后营卫虚损

由于外伤或术后,营卫虚损,营虚不与卫和所致低热,用桂枝汤倍芍药加乌梅、知母、冰糖,助营退热。如肢体麻木者,用参芪归桂枝汤加香附、麦芽,和营助卫之中兼补气血而行滞气。

(三)营虚肌肉跳动

此症多见于老年妇女,因其营血不足而致肌肉跳动,有时兼有麻木,状似风湿,但与风湿有别。风湿麻木跳动,或疼痛多在关节,营血不足麻木跳动多在肌肉与筋膜;风湿多有苔,营血不足多无苔。治疗风湿宜驱风除湿,治疗营血不足始终宜在调和营卫的基础上着重补养气血,处方以大剂量新加汤加桑枝,或用参芪归桂枝汤。此证忌用祛风除湿发散之药,因风药辛燥更伤营阴。

(四)营卫俱虚肌肤发痒

亦多见老年妇女,心营、肺卫俱虚,皮肤发痒,但无疹块,遇风更甚。舌润无苔,。脉多沉弱。用桂枝汤,杭芍改赤芍,并加重赤芍剂量,再加葛根、防风,均能取得疗效。皮肤发痒,临床有虚实之别。虚证多见老年妇女,其中有津枯血燥与营卫俱虚之不同,如属津枯血燥发痒,必见舌红质干,脉多弦细而数,此方叉非所宜。

(五)胃肠型感冒和腹泻痢疾

足阳明胃为多气多血之海,胃肠病证直接与气血失调有关,此证之治疗应将调和营卫与调和气血结合起来。如病在胃,出现寒热、呕吐、恶心、舌腻、脉紧者,用藿香桂枝汤,解表和中,理气燥湿降胃(方见医案部分);如病在肠,出现寒热、腹痛、泄泻,脉紧或浮紧,用桂枝汤加葛根、防风,如出现里急腹痛泻痢,用桂枝汤加葛根、香附、黄连、木香、焦楂。每年夏秋季节,胃肠型感冒,多以此二方施治,能收退热、止呕、止泻、止痢之效。

(六)妊娠期营卫不调胃气虚弱

妊娠初期,营卫不和,畏寒,疲乏、食少、呕吐,本《金匮》用桂枝汤为妊娠第一方之旨,重用生姜,确能缓解妊娠反应,增进食欲,止呕吐,除畏寒。此方仅用于营卫不和,胃气虚弱者,如兼有肝胃郁热,或胆气上逆者,属小柴胡汤适应证,本方又非所宜。

(七)营卫受损所致痹证

此类痹证是病邪伤及营卫,“营虚不仁”,“卫虚不用”。“营虚不仁”是病邪伤及营分,血中营气不足,因而肢体感觉麻痹,临床治疗中,宜以桂枝汤倍芍药为第一步,进而用新加汤为第二步,新加汤再加当归为第三步。“卫虚不用”是病邪伤及卫分则局部的真气去,而邪气独留。真气去则功能消失,因而肢体运动受限,临床治疗,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第一步,进而用桂枝汤加附片为第二步,或再加黄芪为第三步。若营卫两虚,常以新加汤加重附片剂量而取效。

(八)营卫不调之失眠《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说明营卫与人体的寤寐关系极为密切。如老年之人,或病后营气虚衰,营卫失常,卫气内伐,经常出现难于入眠,或多梦易醒。甩桂技汤倍芍药加山萸肉、果杞、桔络可取宁心安眠之效。

(九)配补阳还五汤治气虚血瘀营卫不足的中风后遗证

清代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将补气药与活血化瘀药结合起来,用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中风后遗症有一定疗效。但因缺乏脉象,以方测证,脉象必属虚象,如属实象,即弦滑数之类脉象,此方不可误投,否则,不但无效,还可导致变证。既然营卫与气血相关,则气虚所致之半身不遂直接涉及营血与卫气,只有营卫健运,才能促进气血生成。只有营卫健运,补阳还五汤才能发挥补气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余常将此方与调和营卫的桂枝汤结合起来运用。实践证明,较单用补阳还五汤原方疗效明显提高。然而,半身不遂一证,病理较为复杂,有虚实之分,有阴阳之别,虚实之中,又有虚实相兼等情况,临床必须仔细体审病情,方随证变,才可取效。

(十)治胸、腹、背、腰及上下肢疼痛

膀胱与肾相表里,其经脉互相联络。足太阳膀胱经脓起于目内眦,上头顶,下项,行于背、腰部,后分二行,至下肢外侧后面,到达足小趾的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通,过足底涌泉穴绕内踝穴,沿下肢内侧后面上行,入少腹,挟脐旁上行腹部和胸部,至锁骨下的俞府穴而止。由于外邪或里寒之气导致营卫失调,经气阻滞,出现胸、腹、背、腰及上下肢疼痛,用本方加防风、香附、麦芽,在增强营卫功能盼基础上兼以理气祛寒行滞。若上肢痛,上方加桑枝以通络;下肢痛加淮牛膝,活血通经并补肝肾。

(十一)用于体弱,病后或产后营卫失调

此类患者常感时而微寒,时而微热,自汗,疲乏,脉缓,可用桂枝汤加党参,或用桂枝汤与生脉散合用。

(十二)用于小儿麻疹、水痘初期

患儿发热不高,气血较弱,痘疹隐约不现,古有“疹出于肺,痘出于胃”之说。审无唇红舌赤等热象者,可用桂枝汤加川芎、葛根,增强营卫,鼓舞肺胃之阳,促痘疹外现。如兼寒邪外束,亦可加麻绒少许,使之宣发外透。

结语

本文从营卫的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营卫与脏腑的关系、营卫的病理表现等方面,论述了营卫在人体的重要意义,以及因营卫失调和营卫不足所产生的一些疾病。这些病证,在营卫理论的学术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以桂枝汤为基础,灵活加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从而说明了桂枝汤加减可广泛用于内、妇、儿、外各科由于营卫不足和失调所致的不少疾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