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十三 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题解】

“元”是“平水韵”中上平声的第十三韵部。

“元”在《广韵》中作“愚袁切”,平声,元韵。

《笠翁对韵》所用到的韵脚字有昆、门、屯、墩、尊、坤、豚、村、孙、暾、魂、恩、根、昏等14个,《声律启蒙》所用到的有喧、源、暄、轩、魂、门、村、言、孙、猿、原、埙、园、恩、豚、屯、昏等17个。其中门、屯、豚、村、孙、魂、恩、昏等8个字是二书共用的。《笠翁对韵》用到而《声律启蒙》没有用到的有昆、墩、尊、坤、暾、根等6字,后者用到而前者没用到的是喧、源、暄、轩、言、猿、原、埙、园等9字。

其一

卑对长,季对昆1。

永巷对长门2。

山亭对水阁,旅舍对军屯3。

杨子渡,谢公墩4。

德重对年尊5。

承乾对出震,习坎对重坤6。

志士报君思犬马,仁王养老察鸡豚7。

远水平沙,有客放舟桃叶渡;斜风细雨,何人携榼杏花村8。

【注释】

1卑对长(zhǎng),季对昆:季,兄弟姊妹排行最小的,《诗经•魏风•陟岵》“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毛传“季,少子也”。昆,兄,《诗经•王风•葛藟》“终远兄弟,谓他人昆”,毛传“昆,兄也”。平仄上,“卑”“昆”是平声,“长”“季”是仄声。语法上,“卑”“长”是表示地位低与高的形容词,“季”“昆”是表示兄弟排行的名词,皆相对。

2永巷对长门:永巷,宫中长巷,《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刘邦的皇后吕雉非常妒忌戚夫人,在刘邦死后,就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中。永,长的意思。长门,汉宫名,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曰:“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汉武帝刘彻的皇后陈阿娇被废以后,幽禁在长门宫中。“永巷”“长门”都指宫廷中失宠女子所居之处,唐李华《长门怨》诗“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平仄上,“永巷”是仄仄,“长门”是平平。语法上,两个都是专有名词,是汉宫的地名;且皆为定中结构。

3山亭对水阁,旅舍对军屯:旅舍,旅馆。军屯,军队驻扎的戍所、防区。平仄上,“山亭”是平平,“水阁”是仄仄;“旅舍”是仄仄,“军屯”是平平。阁,《广韵》“古落切”,入声。语法上,“山亭”“水阁”“旅舍”“军屯”都是定中结构。

4杨子渡,谢公墩:杨子渡,古津渡名,即杨子津,“津”也是渡口的意思;也作“扬子渡”,在今江苏邗江南,古时在长江北岸,由此南渡京口,为江滨要津。《北史》卷四十一载:“贼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以盛兵据京口。素舟师入自杨子津,进击破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七:“炀皇帝上之下,大业七年春,……二月,己未,上升钓台,临杨子津,大宴百僚。”或曰“杨子渡”乃因杨素而得名,未知其详,就史书记载而言,杨素和隋炀帝时期,杨子津之名已经存在。谢公墩,即谢安墩,晋谢安与王羲之登临处,在今江苏南京,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平仄上,“杨子渡”是平仄仄,“谢公墩”是仄平平。语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结构。

5德重对年尊:平仄上,“德重”是仄仄,“年尊”是平平。德,《广韵》“多则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主谓结构。

6承乾对出震,习坎对重坤:“乾”“震”“坎”“坤”都是《周易》中的卦名,既是八卦中的卦名,也是六十四卦中的卦名。“承”“出”“习”“重”皆表示这几个卦之上再重叠一个一样的符号:乾是☰,承乾就是 ;震☳,出震就是 ;坎☵,习坎就 ;坤是☷,重坤就是 。“习坎”,今本多作“叠坎”,琅环阁藏本作“习坎”,出自《周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高亨注曰“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重也;坎,险也”,后人因此用“习坎”表险阻之意。“叠坎”“习坎”义同,从用典上考虑,“习坎”更佳。平仄上,“承乾”是平平,“出震”是仄仄;“习坎”是仄仄,“重坤”是平平。出,《广韵》“赤律切”,习,《广韵》“似入切”,皆为入声字。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动宾结构。

7志士报君思犬马,仁王养老察鸡豚:志士,有远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犬马,即狗和马,旧时用于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汉书•孔光传》:“书奏,上说,赐光束帛,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位次丞相。诏光举可尚书令者封上,光谢曰:‘臣以朽材,前比历位典大职,卒无尺寸之效,幸免罪诛,全保首领,今复拔擢,备内朝臣,与闻政事。臣光智谋浅短,犬马齿臷(耋),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孔光唯恐自己智谋短少,自己年纪又大了,怕万一有不测,不能报答皇帝对他的提拔。仁王,指的是实行仁政之君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倡仁政,主张实行王道,《孟子•梁惠王上》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而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劝谏梁惠王施行仁政,建议君主不要违背农时,让老百姓可以从容养生丧死。平仄上,上联是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察,《广韵》“初八切”,入声。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主语“志士”“仁王”都是定中结构,二者是古代人伦关系的臣与君,正好相对;谓语“报君思犬马”“养老察鸡豚”相对,其中“报君”对“养老”,“思犬马”对“察鸡豚”,都是动宾结构。

8远水平沙,有客放舟桃叶渡;斜风细雨,何人携榼(kē)杏花村:远水平沙,形容江边广阔的风景,唐白居易《杂曲歌辞•浪淘沙》有“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放舟,开船、行船,宋梅尧臣《鬼火赋》有“放舟于颍水之上,夜憩于项城之野”。今本多作“泛舟”,从典故和意境来看,“放舟”更佳,“泛舟”亦无不可。桃叶渡,渡口名,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畔,相传因晋王献之在此送其爱妾桃叶而得名。《隋书•五行志》:“陈时,江南盛歌王献之《桃叶》之词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斜风细雨,出自唐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杏花村,典出唐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唐皎然《酬秦山人出山见呈》诗有“手携酒榼共书帏,回语长松我即归”的句子。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榼,《广韵》“苦盍切”,入声。语法上,“远水平沙”“斜风细雨”两个并列结构描写环境;“有客泛舟桃叶渡”“何人携榼杏花村”两句从今天的语法角度看是不大对仗的,不过古人却常用来对仗。“有客泛舟桃叶渡”是兼语结构,“何人携榼杏花村”是主谓结构。

【译文】

卑和长相对,弟和兄相对。

永巷和长门相对。

山上的亭子和临水的楼阁相对,旅客寄居之房舍和军队驻扎之戍所相对。

杨子渡,谢公墩。

德高和年长相对。

承乾和出震相对,习坎和重坤相对。

有志之士希望对君上效犬马之劳,仁德之王善于养老不违鸡豚之时。

远水迢迢,平沙漫漫,有人驾着船从桃叶渡出发;清风斜吹,细雨绵绵,是谁带着酒器来到杏花村?

其二

君对相,祖对孙1。

夕照对朝暾2。

兰台对桂殿,海岛对山村3。

碑堕泪,赋招魂4。

报怨对怀恩5。

陵埋金吐气,田种玉生根6。

相府珠帘垂白昼,边城画角对黄昏7。

枫叶半山,秋去烟霞堪倚杖;梨花满地,夜来风雨不开门8。

【注释】

1君对相,祖对孙:平仄上,“君”“孙”都是平声,“相”“祖”都是仄声。语法上,“君”“相”都是表地位的名词;“祖”“孙”则是表辈分的名词,亦常用来相对。

2夕照对朝暾(tun):朝暾,指初升的太阳,《隋书•音乐志下》“扶木上朝暾,嵫山沉暮景”。暾,日初出貌,也指代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也可以表示温暖、明亮的意思。今本“暾”或作“曛”“曦”,皆于韵不合;且“曛”是“黄昏”“傍晚”之义,于义亦不合。平仄上,“夕照”是仄仄,“朝暾”是平平。夕,《广韵》“祥易切”,入声。语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结构。

3兰台对桂殿,海岛对山村:兰台,战国时楚台名,《文选•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也指宫廷藏书处。桂殿,对寺观殿宇的美称,也指后妃所住的深宫。平仄上,“兰台”是平平,“桂殿”是仄仄;“海岛”是仄仄,“山村”是平平。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4碑堕泪,赋招魂:碑堕泪,语出《晋书•羊祜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羊祜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大将、文学家。他博学能文,清廉正直,百姓在他平时游玩休憩的地方建碑立庙,碑名“晋征南大将军羊公祜之碑”,祭拜的人看到碑无不落泪怀念。羊祜的继任者杜预就把这座碑命名为“堕泪碑”。赋招魂,即指《招魂赋》,据说是屈原所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 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平仄上,“碑堕泪”是平仄仄,“赋招魂”是仄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可理解为复指结构,碑即指“堕泪碑”,赋即谓《招魂赋》;或可理解为主谓结构,碑让人落泪,赋用来招魂。“碑”“赋”是名词相对,“堕泪”“招魂”是动宾结构相对。对仗工稳。

5报怨对怀恩:平仄上,“报怨”是仄仄,“怀恩”是平平。语法上,两个结构都是动宾形式。

6陵埋金吐气,田种玉生根:上联说的是金陵的典故,《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金陵本是楚武王所置,山势连绵。而秦始皇东巡的时候经过此地,发现金陵有王者之气,于是挖断其相连的山岗,以消除其王气。金陵即现在的南京,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皆建都于此,被称为六朝古都。陵,大土山。下联的典故出自晋干宝《搜神记》:“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阪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孝子杨伯雍住在父母的墓旁,因为山上无水,他就从八十里的高山上下来打水,免费给路人喝。有一个人喝了他的水,给了他一斗石头,让他种在田里,居然长出玉来,他还用这玉作为聘礼娶到了媳妇。这种玉之地便叫作“玉田”。平仄上,“陵埋金吐气”是平平平仄仄,“田种玉生根”是平仄仄平平。语法上,“陵埋金”和“田种玉”相对,都是主谓结构;“吐气”和“生根”相对,都是动宾结构。后一个结构的主语即承上一个结构的宾语而省略,“陵埋金,(金)吐气”,“田种玉,(玉)生根”。有一种联珠的修辞效果,宛如两环相扣,非常巧妙。

7相府珠帘垂白昼,边城画角对黄昏:上联典出《宋书•顾觊之传》:“顾觊之,字伟仁,吴郡吴人也。……复为东迁、山阴令。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觊之理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自宋世为山阴,务简而绩修,莫能尚也。”南朝宋顾觊之担任山阴县令时,其县事务繁多,他就“理繁以约”,制定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规则,从而显得繁冗之政事极少,大白天相府的珠帘也静静低垂着,达到了“昼日垂帘”的效果。边城,指靠近国界的城市。画角,据《汉语大词典》,这是一种传自西羌的古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画角”这个意象经常和黄昏、夜晚联系在一起,如宋周邦彦《满庭芳•花扑鞭梢》“凝眸处,黄昏画角,天远路岐长”等等。对黄昏,琅环阁藏本作“动黄昏”,今本多作“对黄昏”,皆无不可。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白,《广韵》“傍陌切”,入声。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主语“相府珠帘”“边城画角”都是定中结构。“垂白昼”和“对黄昏”严格来说不甚相对:“白昼”不是“垂”的对象,而是“垂”的时间补语,即“相府珠帘垂于白昼”;“对黄昏”中“黄昏”是“对”的对象,动宾短语,画角对着黄昏而吹响。

8枫叶半山,秋去烟霞堪倚杖;梨花满地,夜来风雨不开门:烟霞,本指烟雾和云霞,明张居正《潇湘道中》“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也指山水、山林,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上联是形容秋天之后,半山枫叶,此景值得倚杖观赏。下联的“梨花满地”出自唐刘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夜来风雨不开门”则化用“雨打梨花深闭门”。宋吴聿《观林诗话》说“半山酷爱唐乐府‘雨打梨花深闭门’之句”,可见此句出现较早。而历代文人都爱将此句用到自己的诗文中,比如《西厢记》“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等。平仄上,上联是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语法上,“枫叶半山”“梨花满地”是主谓结构相对,描写环境;谓语“半山”“满地”陈述“枫叶”“梨花”二者之多。“秋去烟霞堪倚仗”“夜来风雨不开门”都是状中结构,“秋去”“夜来”作时间状语。“烟霞堪倚杖”“风雨不开门”两个结构不太对仗:前者是话题主语句,意谓烟霞之景可堪欣赏;后者是状中结构,“风雨”与“不开门”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意谓因风雨而不开门。古人在字面形式上的追求有时会超过对语义逻辑的重视,因为“烟霞”与“风雨”、“堪倚杖”和“不开门”单从字面形式上看还是一一对应的。这是我们阅读古代的韵文时要注意的。

【译文】

君和相相对,祖和孙相对。

夕照和朝阳相对。

兰台和桂殿相对,海岛和山村相对。

堕泪碑,招魂赋。

报怨和怀恩相对。

楚王在金陵埋金,其地显出王者之气;杨伯雍田中种石,此石生根长出美玉。

本该忙碌的相府,大白天珠帘也是静静低垂;面对边城的黄昏,画角声勾起士兵淡淡乡愁。

秋天到了,枫叶宛若烟霞染红了半山,此景足可倚杖欣赏;夜晚来临,梨花被无情风雨打落满地,此情堪伤不愿开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