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十一册《佛光学》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一课 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多年以来,佛光山僧团与佛光会教团相继提出利世济民的理论架构及思想体系,已具有实践的方法及具体的成果。此两大佛教团体犹如人之双臂、鸟之两翼,在相辅相成之下,为世界遍撒和平幸福的种子,如今这些都成为研究‘佛光学’不可或缺的理念。所以,什么是佛光学呢?质言之,举凡至真至善的精神理念,乃至促进人间安和乐利的真理妙谛,都涵摄在佛光学的范畴之内。以下仅提出佛光学的四点内涵精神:

一、菩萨丛林是佛光学

丛林道场是指有组织、有制度,能够接引十方大众的佛教寺院,在此特地加上‘菩萨’二字,是为了简别专修声闻、缘觉二乘,只求自度自了的道场。像佛陀在印度建立的精舍、讲堂,中国唐朝‘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所提倡的农禅道场,以及后来大江南北多少集众参禅、弘法安僧的寺院庵堂等等,皆名之为‘菩萨丛林’。东晋末年,道安大师在战乱时期仍在各地建设道场,聚徒讲学;清末杨仁山设立‘祇洹精舍’,印经、教学;近代李炳南在台中创建莲社。他们不遗余力,都具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特性,所以均可称为菩萨丛林。其他如民国初年月霞大师在上海哈同花园创设华严大学;太虚大师提倡菩萨学处等等,也属于菩萨丛林的思想,只可惜因缘不具,未能扩大影响。佛光山及佛光会秉承古圣先贤的菩萨精神,怀抱慈悲济世的愿心,以净化人间为己任,从事文化教育的深耕,重视群我关系的调和,在在显示出菩萨丛林为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二、般若生活是佛光学

佛教非常重视般若的修持,经典中说般若不但是六度之首,也是诸佛之母,又说‘般若’如人之双目,能领导其他五度走向圆满的境界。般若智慧得自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因此离开了生活,就没有般若。《金刚经》开宗明义便揭橥佛陀的般若生活:‘着衣持钵’,代表佛陀手中放般若光;‘入舍卫大城乞食’,代表佛陀足下放般若光;‘于其城中次第乞食’代表佛陀眼睛放般若光;‘饭食讫,收衣钵’代表佛陀口中放般若光;‘洗足已敷座而坐’代表佛陀通身放般若光;‘尔时世尊’代表佛陀时时刻刻都在放般若光。一卷《金刚经》如果通晓,便能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般若风光。此外,禅门的修行着重生活的禅味,举凡穿衣吃饭、搬柴运水,乃至扬眉瞬目、举手投足,也都是般若的体现。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同样平凡的生活,一旦有了般若,就能让我们享有解脱自在的人生。佛光山与佛光会一向提倡生活的佛教,鼓励夫妻连袂参加法会,经常举办亲子联谊活动,强调家庭美满的重要,注重人际关系的顺畅和谐,教导民众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此都说明了‘般若生活’是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三、法界融和是佛光学

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彻悟宇宙的真理时,发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宣言,为苦难的众生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与光明,由此而开展出来的众生平等、法界融和的思想,就是人类得到永恒安乐的根本,是世界能达到永久和平的指南。像佛陀创立‘四姓出家,同为释氏’的僧团,以六和敬作为共同生活的轨范,以慈悲包容作为待人接物的圭臬,不但打破了种族的界限与阶级的差别,更使得佛法得以流布十方,并且与各地文化水乳交融。佛光山开山伊始,即订定‘八宗兼弘’、‘四众共有’的原则,以及佛光会历年来所提倡的主题:如‘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圆满与自在’、‘自然与生命’等等,都是法界融和理念的推行。此外,佛光山及佛光会不仅提倡男女性别的融和、贫富贵贱的融和、士农工商的融和、国家种族的融和,也积极谋求宗教之间的融和、派别之间的融和、传统与现代的融和、僧众与信众的融和,更兼顾佛法与世学的融和、佛法与生活的融和,凡此均为法界融和思想的实践。所以,法界融和是佛光学基本的内涵精神。

四、人间欢喜是佛光学

佛教是倡导欢喜的宗教,《法华经》指出:佛陀降诞在人间、出家在人间、修行在人间、证悟在人间,是为了示教利喜;观世音菩萨早已在无量劫前成就佛道,也是为了替众生拔苦与乐,才倒驾慈航,回入娑婆。此外,十方诸佛菩萨也以欢喜的修行来成就佛道,譬如弥勒佛又称为欢喜佛,还有如《万佛名经》的禅悦藏、欢喜地等许多的佛菩萨均以‘欢喜’为名。可见欢喜是佛教真理的本质,欢喜是佛法修行的精髓,佛光山的工作信条中给人欢喜的精神,就是人间欢喜的修持法门;佛光会信条中‘现证法喜安乐,永断烦恼无明’的守则,也就是人间欢喜的当下体证,因此,人间欢喜是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佛光学上承教主佛陀的真理妙谛,中循历代祖师的遗风德范,下启万代子孙的幸福安乐,以‘菩萨丛林’为佛光人组织的架构,以‘般若生活’为佛光人实践的内容,以‘法界融和’为佛光人思想的基础,以‘人间欢喜’为佛光人修持的法门,凡我佛光人均应矢志发扬,俾能达到光大佛教,普利群伦的目的。

第二课 佛光学与当代思潮及未来使命

自从十八世纪欧洲掀起工业革命以后,带动科技进一步的发展,自由民主的思潮逐渐抬头,人权慢慢地苏醒。到了近代,物质生产丰富,人类的欲望增加,然而却是无休无止地推动着人类以各种方法掠夺地球的资源。再加上年年战争,人类清净的本性被蒙蔽了,心灵迷失了,人类面临着被贪嗔邪见淹没的危险。

我们所面对、所生存的时代,是个怎么样的时代呢?国际间,有政治上的尔虞我诈、唯利是图;有经济上的市场垄断、贫富不均;还有人种、宗教间的排斥分别、相互岐视。这些人为的差异现象,全都源自于价值观念的偏差,以及思想看法的纷歧。

人世间究竟要怎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安乐与和平呢?佛光学对于当代思潮的发展,提出四个方向:

第一、对人间的不平等,我们提出‘平等的主张’。

第二、对生命的不重视,我们提出‘人本的思想’。

第三、对生态的不平衡,我们提出‘环保的观念’。

第四、对行事的不合理,我们提出‘自然的缘起’。

一、佛光学平等的主张

一九九六年国际佛光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五千余位代表在法国巴黎召开,星云于会中发表‘平等共尊,和平共荣’的主题演说,正是希望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代表们,能将平等的观念与和平的主张带回各地,并且扩大的散播开来,唤起地球人的觉醒与共识。

怎么样才能平等?齐头式的平等是假平等,唯有立足点上的平等才是真平等。什么是立足点上的平等呢?例如儿童只能提五斤的重量,大人不费力的能够提起五十斤的重量,这五斤与五十斤就是差别中的平等,也是立足点上的平等。

真平等要能以大尊小,以富尊贫,以强尊弱,以上尊下。人类要能明白万法缘生的道理,‘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如此才能够在差别中求取平等,在矛盾中达到调和。没有螺丝钉,怎能有大机器?没有砂石,怎能起高楼?所以在同体与共生的认知上,人我彼此相依,各自呈现善美的特色,在相辅相成中共同扶持。这样的平等才能带来永久和平的保证。

综合而言,和平要从平等中建立,平等必须人我相互尊重,在沟通与了解上必须彼此立场互易,对于宇宙间差别万象的认识,要能了知万法缘生与一多不异的自然原理。

二、佛光学人本的思想

佛陀在人间证道,自然标示着娑婆世间的重要性,以及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目前的世界,因资用快速的膨胀发展,人们以无限制的时间、体力,投入社会财源的开发,享有物质,然后大量的浪费物质。这股物欲拥有的旋风,把人性物化了,生存也不再那么快乐,死亡也不再那么庄严,变成了以物为本的世间。

过去千百年来,物质普遍的缺乏,人类慨叹生活不易;今日人类拥有超过所需的物质,而人类更加慨叹生存艰难。因为拥有了物质的财富,相对的却失去了精神上的富足。由于心灵的贫乏、空虚,使人随便的生活,任意的杀戮,好比速食食品一样,谈不上美味,但是因为可以立即取得,所以也可以轻易的废弃。因此,也影响到家庭亲友间的关系,因为不重道德、仁义,感情也不耐烦经营,动辄离婚或离家。家已经不像家,父母子女之间亲情疏离,只得各自将爱心维系在宠物上,一朝爱之,呵护照顾,胜过儿女;一朝厌之,则弃如敝屣,造成猫狗、虫鱼、鸟兽随意繁殖,又随意‘放生’--令其自生自灭,导致生态的失衡,及对生命的漠视。

二十世纪末,人类已经走到违反自然的时代。迈向两千年的新世纪,人类必须重新省思,重新出发,巩固人伦,以人为本。人为法界中心,唯有人与人之间,无论亲疏远近,怀抱民胞物与,人我一家的胸襟,互相关爱,人类才有未来的希望。

三、佛光学环保的观念

今日,人类不只竭尽所能的去破坏地球自然,并且还尚未省悟到生态破坏是多么严重的问题!

全球性的空气污染,造成南极上空臭氧层破洞、紫外线幅射增强,引发地球温室效应,热带雨林也被砍伐,人为、天旱造成的森林火灾,空气品质受到影响。在洲际间的海陆域,高山、森林、海洋、湖泊,生态系统失衡,河川水资源染污、土壤流失。部份国家对于废弃物不当处理,都市里噪音、压力,加上生活空间狭窄,工作或居家环境不良,精神情绪未能抒发得当,市面上充斥各种致癌食品或用品,凡此种种,人类终于用‘聪明’将自己全面地囚禁了起来。地球受到遍体鳞伤的损害,人类又将如何生存?

如何解决环保、生态失衡的问题?首先要使全人类觉醒:‘地球是我们的家!’维护地球的完整,人类才有身心健康的未来。而人类的觉醒,要从惜福、惜缘、惜物、惜生做起。要有地球全面环保观念,才能近而从生活中的资源回收做起,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进而在人格精神上达到资源回收,也就是转烦恼为菩提。

四、佛光学自然的缘起

前面三项严重的问题,均因人类不知自然因果,不明缘起法则,所引发的逆向循环。自然是世间的实况,无论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转、生老病死生命的轮回、生住异灭心念的迁流,乃至成住坏空器物的循环,都是一种自然。

佛教的真理--缘起性空,实际上也就是宇宙间的因果纲常。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自然与不自然的事情。自然,使你身心愉快,行事顺畅;不自然,使你身心俱疲,累己伤他。例如:感情的交流,以平衡协调为自然;语言的沟通,以体念包容为自然;人我的相处,以不违情理为自然;金钱的运用,以量入为出为自然。反之,逆向而行就是不自然。

佛光学倡导人间佛教,顺应缘起真理的发展,也是一种自然。星云于一九九八年国际佛光会第七次的世界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自然与生命’,作为年度的主题。首先要能觉知自然的定律,才能体会生命的尊严;其次要珍惜自然的生命,个己或全体人类才有生命的自然。第三、好因带来善果,回复自然的和顺,才能期望生命的永恒;第四、生命素质提升,人类善根开发,以慈悲喜舍作为自然的生活,必能‘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慈眼视众生,人人都是未来诸佛,自然走上生命的佛道,在自然中圆满一切众生。

平等是人本的和谐,人本是平等的要义;环保是自然的平衡,自然是生命的圆满。

第三课 传统与现代融和

传统的文化,是古圣先贤们智慧经验的结晶,但随着时代慢慢发展,有时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便需要有现代法门的增加。因此,传统的不是完全对或不对,现代的也不全然是好或不好,最好能将前人智慧经验的传统,配合现代潮流的发展,彼此融和,才能永远为世人所需要。

同样的道理,佛教的发展自不能一味的保守传统,虽然佛教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但传教的方式可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尤其佛教不但要传统与现代融和,更要僧众与信众共有、修持与慧解并重、佛教与艺文合一,这是佛光教团推展人间佛教的方向,也是佛教发展的时代趋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然有了具体的成效。

例如,过去佛教保守传统的苦行色彩,对于建筑巍峨的现代化寺院,以及装设冷气、地毯,使用电器设备,布置富丽堂皇等,即被认为是违反佛制,没有修行。其实佛陀所说的极乐世界,黄金铺地、七宝楼阁、七重栏楯、七重行树、八功德水等,极尽庄严华美,可见信仰佛教不是一定要穷苦寒酸,不是一定要贫穷受苦才叫修行,佛教其实是个富有、快乐、幸福的宗教。因此,为了推展佛教,为了在人间建设净土,今日的佛教已普遍懂得要重视净财,重视安和乐利的生活,重视现代化的设备与弘化方式。

再例如,在过去佛陀时代,佛陀证悟以后就经常运用各种神通变化来示现,有时不但以身作则,列举本生、本事说明,甚至不厌其烦的‘三转法轮’,乃至用种种譬喻,以及长行的散文、重颂的诗词等方式传教,并且鼓励流通四句偈,赞扬、受持、读诵、书写、供养等十法行的功德,凡此都是为了摄受众生。现代有作为的佛弟子不辜负佛陀的嘱咐,把传统做创新的设计,例如制作图表、标语、传单、海报,或是出版报刊杂志等;有时用诗歌、格言等智慧语录传播佛法,甚至结合现代科技,运用电台、电视、电脑网路等,正如出广长舌相宣流佛陀的法音。

过去佛教非常重视行脚云游、旅行参访,甚至经论中经常提到,天人总在饭食经行后,以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现在佛教到了中国,对于朝山礼圣、寺院参访、座谈联谊等活动也都十分重视,因为藉此可以广结善缘、增广见闻。这也是传统佛教的现代化呈现。

佛陀住世时,每次说法都有天人散花作乐,有飞天歌舞供养,以增加法会的生动,所以当初灵山胜会,佛陀说法时百万人天的盛况,至今犹为世人所传颂。佛陀示教利喜,善于运用各种方便法门。现代佛教传戒,戒师、戒子在请戒时以香花迎请十方诸佛,甚至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渔山梵呗与各种佛教赞偈,舒缓和雅的梵音与飞天优美的舞姿,同样能令人心生欢悦。因此,现在佛光山与佛光会也在世界各地道场,甚至国家殿堂等,教导信徒用梵音乐舞赞佛,让法会的讲者、听者可以融和一致。

过去佛教僧团重视六和敬的制度,现代佛光山教团主要也是以法为中心,强调法治重于人治,讲究制度领导、集体创作、职务轮调、序列等级、僧团立法等,这都是不违传统佛教的现代管理。 佛教重视内心的修为,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现代提倡心理咨商、心灵净化、心灵医疗、心灵改革,无一不是运用现代各种方法,把传统开示于中呈现,乃至佛陀倡导四姓平等,现在主张僧信四众一家,这都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和。

现代社会讲究企业经营、投资理财;过去释迦牟尼佛也重视经商之道,重视储蓄布施,例如《杂阿含经》说:‘种田行商贾,牧牛羊蓄息,邸舍以求利,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有了金钱,如何理财投资?《阿含经》也有四句偈说明:‘一施悲和敬,二储不时需,三分营生业,四分生活用。’

现代人讲究家居生活;过去佛陀时代即重视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例如维摩居士‘示有妻子,而修梵行’。现代人重视人际关系,包括亲子之间、夫妻之间、亲友之间、主雇之间、师生之间等等,在《善生经》中,佛陀对上述种种人际相处之道,均有很好的指导。

总之,无论是传统佛教或现代佛教,其实都是佛陀的法音宣流,都是要能示教利喜。因此,佛光山的发展或佛光会的成立,主要的目的都是希望把传统的佛教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

第四课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主要有四点:

一、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二、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三、佛法为体,世学为用。

四、天下一家,人我一如。

简要述说如下:

一、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简而言之,乃指吾人本具之佛性。横遍十方,依空间上来说,法身无处不遍,无所不在;竖穷三际,依时间上来说,佛性不生不灭,永恒如一。以此真理之妙用,能够了知群我之关系,能够掌握因缘之生灭,能够透彻时空之来去,能够开发内外之宝藏。

常有人问:‘佛光教团,人多事杂,如何管理,令其上下一心,和合无诤?’其理趣在于‘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因为横遍十方,便能扩大我们的心胸;竖穷三际,便能拓展我们的视野。知众生刹尘心数,无有国家地域的界限,无有肤色种族的分别,能视众生为生命的共同体,故能甘心奉献,广修供养,圆满菩提。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是做人处事的金科玉律,是领导群众的最佳管理,是事业成功的雄厚资本,是团体发展的根本助力。

佛光学是人本之学,未来发展的方向,须着重现实生活之圆满。重视身心的净化,家庭伦理的建立,群我关系的融和,自然生命的尊重。念念依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无穷妙用,普门大开,接引各界人等,如《华严经》所言:‘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二、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慈悲是弘法的根本,失去了度众的慈悲,就没有佛道可成;方便是弘法的应用,不能巧妙运用方便,则不能圆成度众的工作。《维摩诘经》云:‘慈悲为父,方便为母。’慈悲与方便是令众生入佛知见的最佳要道。

所谓方便有多门,六根都是入道的方便。例如:有人见到庄严堂皇的殿堂而入道,有人聆听钟鼓海潮而入道,有人嗅闻坛场馨香而入道,有人品尝酥酡妙味而入道,有人朝山礼拜而入道,有人感悟生命无常而入道。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众生入道法门众多,寺庙的法会固然可以得度,文艺、书画、素斋、茶道都能引度有缘的社会大众。国际佛光会也针对各种不同的对象,规划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如:妇女法座会、金刚禅坐会、星期儿童班等,以教育儿童,为妇女说法,为金刚开示,就如观世音菩萨的无量神通方便,‘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是以无量方便,给予众生慈悲欢喜,令其奉行诸善,增益道德。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是效法观世音菩萨弘法度众的勇猛精神,‘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用无尽的慈悲、无量的方便,成就广大无边的教化事业。

三、佛法为体,世学为用

面对现代科技文明,资讯新知日新月异,佛法应该现代化、生活化,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佛法为体,世学为用,是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意义,是佛法和世学融和的表现,也是佛光学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方向。

‘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佛法之体,是拔苦与乐;佛法之用,是融和方便。如佛陀年少时遍学五明;出家后,遍访诸师外道沙门。因为佛陀贯通世、出世法,故能教化不同对象,应病予药,解脱他们的身心苦恼。

当今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佛教徒不能逃遁于山林,而不顾众生疾苦。应该对民生经济、国际形势、民主人权、自然生态、教育改革、种族冲突、优生保健、生态环保、家庭暴力、试管婴儿、器官捐赠、风水地理、看相卜卦等种种问题,以佛法的智慧,提出契理契机的对治办法。此外,对自杀、死刑、核武、战争,以及安乐死、复制人等问题,皆应吸取世间的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生化科学为用,融和佛法的理体,以解除现代人的迷思。

佛法为体,世学为用,如:以佛法的缘起观,结合心理咨商课程,让大家懂得尊重生命,珍惜人身;以佛法的因果观,举办各种成长教育,让大家懂得惜福结缘,惭愧感恩;以佛法的轮回观,邀请专家论文发表,让大家明了薪火相传,生死一如。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以缘起中道的真理为体,以四摄六度的方便为用,广纳世间万法,如善财童子寻访五十三位老师,学习世间的天文、地理、医药、算数、航海、贸易等知识,学贯内学外学之后,始入毗卢华藏世界之中。

四、天下一家,人我一如

儒家以世界大同为天下升平和乐的期望;孙中山先生也以‘天下为公’做为他草创民国的理想;佛教则以四生九有、法界平等的‘天下一家,人我一如’的理念,建设人间净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传统的兼爱思想,而佛教除了对人权的维护,更进一步,重视‘生权’的平等。此为‘众生皆有佛性’、‘汝是未来佛’,恭敬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权利。由于佛教提倡生权的平等,自然跨越国界的藩篱,而能天下一家;泯除同异的分歧,而能人我一如。

天下一家,人我一如,是彼此同中存异,不排斥每一个因缘。例如:人的眼睛欣赏自然美景,耳朵聆听鸟语虫鸣,口鼻呼吸清新的空气,供应血液的养份,身上的毛孔虽然微细渺小,却能帮助身体新陈代谢。佛法主张‘众缘成就’,不轻视任何一位众生,也不错失任何微小的因缘。

佛光会的发展与方向,以‘天下一家’为出发点,让每个人胸怀法界,成为共生的地球人,懂得保护自然,爱惜资源。以‘人我一如’的同体观,自觉觉他,升华自我的生命,为自己留下信仰,为众生留下善缘,为社会留下慈悲,为世界留下光明。

第五课 国际佛光会的创会缘起

佛教乃僧俗四众所共有,然而传统佛教却一直以僧团为主,因此使得广大信众的力量未能完全动员,而且造成佛教渐与社会脱节。为了让佛教实践‘从僧众到信众、从寺庙到社会、从自学到利他、从静态到动态、从弟子到教师、从本土到世界’的理念,以顺应时代的潮流与需要,国际佛光会于是应运而生。

国际佛光会成立于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然其创会历史应溯源于一九九○年八月十日在台北召开的第一次发起人座谈会。当时有一○八名发起人与会,会中确定了国际佛光会的名称、宗旨、任务、组织章程等主要架构,以及未来筹组工作的重心、步骤与发展方向,并随即于八月十九日联名具函内政部,申请准予筹备。九月廿四日接获内政部覆文准予筹组,自此筹备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十一月三日,在第二次发起人座谈会上选出筹备委员王金平、赵宁、潘维刚、曹永杉、陈顺章等三十一人,公推星云为主任委员,同时依法公开征求会员。

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中华佛光协会正式假台北国父纪念馆召开成立大会,成为国际佛光会的开路先锋。会中,星云经五千余名与会代表选出,担任中华佛光协会会长。当天,李登辉总统特颁贺电,行政院长郝柏村致送花篮,历任内政部长许水德、吴伯雄、邱创焕,以及国防部长陈履安、中央社工会主任钟荣吉、台北市长黄大洲等,均莅会祝贺,典礼庄严隆重,是中华民国历年来最盛大的宗教社团成立大会。

继中华佛光协会成立之后,在美洲有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大洋洲有澳大利亚、纽西兰;欧洲有法国、英国、德国;亚洲有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香港;非洲有南非、刚果等六十多个国家地区也随即成立佛光会,并于同年九月,首先以通讯方式举行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第一次筹备会;十月中旬,假台湾佛光山召开第二次筹备会,世界各地均派代表参加。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在十方因缘成就下,‘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顺利在美国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成立大会,并同时举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四千多位来自全球四十五个国家的佛光会代表出席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星云经全体会员议决,当选为世界总会会长;同时选出时任中华民国内政部长的吴伯雄、日本佛教大学校长水谷幸正、香港慈善家严宽祜、澳洲企业家游象卿、斯里兰卡国立大学副校长安那努达法师等人担任副会长。此云集各国佛教菁英的盛会,充份体现国际佛光会国际化与欢喜融和的性格。

国际佛光会是一个世界性的人民社团,以佛教信众为主要组成对象,有别于其他社会团体。佛光会的会员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不仅为自己求得心灵解脱、智慧圆满,更以创造安和乐利的社会、增进和平尊重的世界为共同目标,是个‘自他兼利,同体共生’的团体。佛光会创会以来,一直以教育、文化、修行、服务为发展方向。它的成立,不但使得广大的在家信众拥有更多的机会奉献心力,成为佛教慈善的推动者、文化的播种者、佛法的弘化者与大乘的修行者。尤其每年举办的国际佛教僧伽会议,更把藏传、南传、北传,乃至显密佛教的僧信团结融和在佛陀的慈光之下,是个真正超越国界、种族、宗派的国际性社团,因此普获各国人士的肯定。佛光会目前虽只创会八年,却已在世界五大洲各个国家地区成立了一百三十多个协会、一千多个分会,其中包括廿七个非汉语系协会,会员已达百万名以上,广布在全球各地,另有三十余个国家正在筹备成立协会,甚至南非有逾十万民众期盼成为佛光会员。国际佛光会的创建,是佛光山国际性格的体现,不但实现了佛教国际化的目标,而且已将佛教带入另一个崭新的纪元,并为佛教的未来发展写下新的里程碑。

第六课 国际佛光会的宗旨和理念

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宗旨,宗旨不但代表组织设立的主要目的,也是每一位成员所应努力的方向。以佛教信众为主要组织对象的国际佛光会,是一个世界性的人民社团,其创会宗旨有四:

一、秉承佛陀教法,虔诚恭敬三宝,弘法利生,觉世牖民。

二、倡导生活佛教,建设佛光净土,落实人间,慈悲济世。

三、恪遵佛法仪制,融和五乘佛法,修持三学,圆满人格。

四、发挥国际性格,从事文化教育,扩大心胸,重视群我。

其中,秉承佛陀教法,虔诚恭敬三宝,说明佛光会员是为了成就佛道而聚集在一起,三宝就是信仰的核心,因此佛光会员最基本的修持,应该要恭敬三宝,从而弘扬佛法,普利群生。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佛法和生活不能分离,离开了生活,也就没有佛法可言。是以佛光会秉持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怀,倡导生活佛教,主张家庭就是修行的道场,佛法不能悖离生活,不能把夫妻视为冤家、儿女说成讨债鬼、金钱喻为毒蛇、名利讲成粪土;反而菩提眷属正可以在佛道上互相扶持,净财越多越能做更多的佛教事业,正当的名利可以激发见贤思齐的上进心,甚至对于现世安乐的追求要更重于死后往生的期待,能够把佛法落实在人间,才能慈悲济世,才能转娑婆秽域成为佛光净土。

在佛化世间的过程中,必须讲究方法,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并将佛法分成五个层次,称为五乘佛法,包括修学三皈五戒的人乘,修习十善禅定的天乘,修习四重圣谛的声闻乘,修习缘起中道的缘觉乘,以及修习六度万行的菩萨乘。六度万行的德目虽然很多,但总括而言,不出戒、定、慧三无漏学。因此,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佛光会员,首先要严持戒律、修习禅定、体证般若,通过三学的完成,才能圆满人格。人格的圆满就是佛道的完成,所以佛光会员应当融和五乘佛法,以三学六度为修行的圭臬。

培养胸怀法界,发挥国际性格,不分地域、种族、国界、宗教,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透过文化、教育,努力推动净化人心、福利群生的工作,更是佛光会员的责任。因为唯有文化,才能无远弗届,深入各地;唯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净化心灵。

从佛光会的宗旨可以看出,佛光会员负有弘法利生的任务、有慈悲济世的胸怀、有圆满人格的律仪、有重视群我的性格。尤其,佛光会员有‘以世界观弘扬佛法、以人间性落实生活、以慈悲心普利群生、以正觉智辨别邪正’的理念。因为,佛教本来就具有普遍包容的特性,不受国家地域的限制,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宗教。因此,佛光会员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要将佛法的菩提种子遍洒五大洲,把照亮世间的佛教带向全世界。

佛光会尤其提倡积极进取的人间佛教,要将佛法由寺庙带到社会,由僧众带到信众,让佛法走入家庭,落实人间。因此,佛光会员为了传播佛法资讯,应该学习写作、电脑、发行书刊;为了庄严道场,应该学习插花、布置、建筑;为了便利弘法,应该学习驾驶、演说、各种布教法等等。

佛光会更透过各种活动的举办,提供会员更多策划参与的机会,让会员从参与服务中广植福慧,获得法喜,并于日常生活中给予会员们各种的辅导与帮助,在精神信仰上,为会员解决疑难,消除迷惑。

此外,为了提升信仰的深度与广度,佛光会员平时除了参与佛法研讨外,更要亲近名师、大德,不要为风水、算命、占相、卜卦等迷信行为所支配,不要被富有神秘色彩的邪信所控制,要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培养正知、正见、正行,以正觉智去辨别邪正偏圆,如此除了可以获得自我学习的机会,更能藉着所学去接引大众,从而完成自利利他的菩萨道业。

国际佛光会不但有明确的宗旨目标,有崇高的愿心胸怀,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佛光会员更以发扬大乘菩萨精神自许,人人发四无量心,行六度万行,并且发愿做佛陀在人间的化身。当初,佛陀弘扬佛法于五印度,经过二千多年来,今日佛教徒应该光大如来遗教,要把佛法弘扬得更广、更远,所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这便是国际佛光会创会的宗旨与理念,也是全体会员一致努力的目标。

第七课 国际佛光会会歌的意义

国际佛光会是个世界性的佛教组织,每逢集会结束前,必须唱会歌,以坚定弘法的目标与方向。歌词如下:

我们的宗旨,从事弘法利生;

我们的信念,辨别是非邪正;

我们的精神,效法四大菩萨;

我们的希望,建设佛光净土。

我们福利社会,放眼全球;

我们同体共生,胸怀法界。

请听!我们的心愿,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

请听!我们的心愿,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

佛陀为一大事因缘降诞娑婆,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由僧信二众组成的佛光会员为共成佛道、续佛慧命而聚集一起,僧众秉承佛陀教法,上求下化,信众则以供养三宝,护持佛法为首务。因此,将佛法深植人心,解决人间忧苦,达到自他兼济的究竟安乐,成为佛光会员以世界观弘法利生的宗旨。

弘法利生,首先要培养正确的知见。正见是解脱生死的方便,是学佛修行的根本条件,今日社会普遍缺乏正见,姑息邪说异端的横行,影响社会良善风气。因此佛光会员应以辨别是非邪正为信念,效法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寻声救苦;效法文殊菩萨的智慧,开启众生的菩提般若;效法普贤菩萨的大行,遍行一切法门;效法地藏菩萨的大愿,度尽一切有情;让每个佛光会员成为四大菩萨的千百亿化身,共同担负起破邪显正、利益大众的教化责任。

平等与慈悲是佛教的特色,同体与共生含有平等融摄、慈悲尊重的意义。《华严经》云:‘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佛光会是一个重视社会福祉的社团,主张尊重有情生权。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佛、众生等无差别’,我们居住地球,应以同体共生的地球人自我期许,提倡‘生佛平等’、‘圣凡平等’、‘理事平等’、‘人我平等’的思想,进而福利社会,不仅着力于关怀贫弱老幼的慈善事业,更要以微妙法音解除众生心灵苦恼。

诸佛各有其清净国土,娑婆世界虽为五浊恶世,透过佛陀清净心所见,人间也成净土。人人若能奉行六度、四摄法,广结善缘,转憎嫉的人际关系为尊重包容;转人我交征利的处世态度为喜舍成就;六根所触,皆是真善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必定能转娑婆秽域为佛光净土。

国际佛光会目前计有一百三十余个协会,一千多个分会,近三百万个会员,已然遍布全球五大洲。我们希望依前述所言宗旨、信念、精神,致力推动佛教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同时,能激发各分会的力量,创造安和乐利的社会,促进世界的和平,掌握未来的世界趋势,使佛光会具备‘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国际宏观,则不论时局如何演变,国际佛光会终能因应世局,光大圣教,使佛光法水恒久长流五大洲。

第八课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在现代世界文明互相交流,地球村民往来频繁之际,佛教也逐渐突破旧有型态,走出山林,进入社会,扩大寺院功能,深入人群服务,走向家庭,助益国家,进而超越国界而延伸全球。为了促进人类融和,发扬慈悲友爱的精神,国际佛光会应运而生,为历史写下辉煌的篇章。历年来,国际佛光会为推动佛教人间化、现代化、艺文化、大众化,自一九九二年起至今,每年例行举办会员代表大会,更推展‘主题演说’来作为会员的精神指标与未来努力的行事方向。其简介如下:

一、欢喜与融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二年于洛杉矶音乐中心)

世俗之财富、感情、知识、权力等,人人希望拥有,但这一切都可能带来烦恼,其实,最好的是拥有欢喜与融和。我们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要本着欢喜做事,要本着欢喜做人,要本着欢喜处境,要本着欢喜用心,更要本着欢喜利世,欢喜修行;而融和,则不但大小乘要融和,显密要融和,而且应扩大到种族融和、古今融和、自他融和、事理融和。所以,国际佛光会是要把欢喜布满人间,使世界融和一体,不分种族、国籍,同中有异,异中求同,而能和睦相处。

二、同体与共生(第二、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三年暨一九九四年于台北国立体育馆、加拿大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

同体是平等观,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譬如众生虽然有男女、老少、强弱、智愚的分别,但是清净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正如佛陀成道时发出‘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的宣言,揭开‘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同体平等的精神,提倡‘生佛平等’、‘圣凡平等’、‘理事平等’、‘人我平等’的思想。

共生,是慈悲观,含有慈悲、融和的意思。法界一切众生是彼此互相依附成就,共存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共生是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观,是无染污的慈爱,是无对待的包容。在工作中没有上下阶级的对待,在日常生活里没有计较的分别。共生,就是人我的尊重与包容,就是自然的共存与共荣。

大家同住在一个地球上,应该捐弃我见偏执,彼此守望相助,以同体来推动众生平等的思想,以共生来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让地球成为和平安乐的人间净土。

三、尊重与包容(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五年于澳州雪梨达令港国际会议中心)

在科技进步,来往频繁的社会里,尊重与包容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以奉持五戒代替侵占掠夺;尊重生命的价值,以喜舍布施代替伤生害命;尊重大众的所有,以共享福利代替自私自利;尊重天地的生机,以环保护生代替破坏残杀。此外,我们更应用人我无间的雅量,包容异己的存在;用净秽不二的悲心,包容伤残的尊严;用怨亲平等的智慧,包容冤仇的伤害;用凡圣一如的认知,包容无心的错误。如果大家都能以尊重的态度敬业乐群,以包容的心胸广利众生,将娑婆建为净土将是指日可待之事。

四、平等与和平(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六年于法国巴黎会议中心)

平等与和平是一体两面的真理,真正的平等不是表面上、齐头式的平等,真正的和平也不是只用吓阻、限武等外在措施所能达成,我们还必须注意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共识来体会平等与和平所散发的喜悦。今日要推展人我共尊、互易立场的美德,在生活处事上,要能以大尊重小,以多尊重少,以强尊重弱,以有尊重无,以上尊重下,慈悲宽容,消除我执,以达世界平等共尊,和平共荣。

五、圆满与自在(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七年于亚洲香港国际展贸中心)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不圆满的境界,如人间的悲欢离合、生命的苦乐无常、感情的爱恨恩怨等,总为吾人带来诸多遗憾。在佛教里,无余涅槃、常乐我净的境界才是真正圆满自在的净土。圆满,是最自然、最完美的意思;圆满,是人们最向往,最欣慕的境界,我们应学习从心意的包容、生活的知足、人我的平等、处世的般若、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和谐、身心的健康以及自我的解脱上,去体证世间的圆满自在。

六、自然与生命(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八年于加拿大多伦多星座大饭店)

自然是世间的实况,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转、众生生老病死的轮回,都很自然。世间事合乎自然,就有生命;合乎自然,就有成长;合乎自然,就能形成;合乎自然,就有善美。佛教一向追求自然,重视人心、人性。唯有尊重自然,顺从自然,我们的心灵才得以解脱,生命才能自由。生命是不在乎一息尚存,而应在于具备有用的价值,除了人,山河大地亦能为人所用,凡对于人间有贡献,也应视为有生命者。故国际佛光会以‘自然与生命’为题,期勉大众能在生活中体验自然的定律与生命的尊严、自然的生命与生命的自然、自然的和顺与生命的永恒、自然的生活与生命的佛道;更希望唤起人类的觉醒,珍惜生命的跃动,与大自然结合为一体。

世间上的每一个人,若能以自然与生命作为生命的实践,必定能使内心自在吉祥、安庭和乐、社会安定,这就是佛法带给我们的圆满世界!

第九课 佛光三昧修持法

佛光三昧是每一个佛光会员的修行日课,求证解脱是每一个佛教信徒的终极目标。佛光会员以佛光三昧作为日常修持方法,上与佛法僧三宝接心,下与法界众生融和,以闻、思、修三慧及戒、定、慧三学来改进身、口、意三业,务期心境一如,确实实践发愿、净行、忏悔、回向。每一佛子如能依此实修,内能圆满六度万行,外则能建设佛国净土。

三昧具有等持、正定、正心行处之意。简言之,将心定于一事、一境的安定状态。达于三昧,可启发正智,开悟自性,故有融通自在的含意。在《大日经疏》卷九中,阐释三昧耶具有四种特性:

一、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义。

二、本誓:立大愿,修行四无量心、四摄法等,利益无量众生。

三、除障:戒体护心,得以除灭过去、现在、未来各种恶业罪障。

四、警觉:对于身心内外世界,时时处于自觉状态,制止放逸、懈怠。

佛光三昧者,以法界宇宙为心,从一心而开展为身、口、意三业之修持。持之不断,必能心境开展,逐渐含容法界一切众生于自心。以下依次说明佛光三昧四种修持法:

一、拜愿法

此法与身业相应。首先一唱、一礼,分别礼赞三宝,共三拜。打从内心深处生起希有、难遇、恭敬、向往之心,此心得与清净三宝接心。继之分别顶礼尽虚空界一切三宝,也是三拜。接下来的三拜,首先礼拜教主释迦牟尼佛,其次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三者与娑婆人间因缘最深的观世音菩萨,总共九拜。第十拜祈祷世界和平,第十一拜祈祷一切众生同生佛国,第十二拜祈祷依最上乘发菩提心。十二拜之后,可依个人专修的佛菩萨圣号,一念一拜,时间长短可自行调整。以下列出十二拜的内容:

第一拜:唱念‘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赞颂佛宝)

第二拜:唱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赞颂法宝)

第三拜:唱念‘僧宝清净不思议,身披如来福田衣,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学无为。’(赞颂僧宝)

第四拜:唱念‘一心顶礼,尽虚空界,大觉至尊,一切诸佛。’(礼敬佛宝)

第五拜:唱念‘一心顶礼,尽虚空界,清净圆满,一切诸法。’(礼敬法宝)

第六拜:唱念‘一心顶礼,尽虚空界,慈悲喜舍,一切贤圣僧。’(礼敬僧宝)

第七拜:唱念‘南无娑婆世界,人天教主,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本师世尊释迦牟尼佛。’(礼敬教主)

第八拜:唱念‘南无兜率内院,一生补处,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礼敬当来下生佛)

第九拜:唱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礼敬诸大菩萨之代表)

第十拜:唱念‘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安乐,身心自在,佛法兴隆。’(祈祷世界和平)

第十一拜:唱念‘代为累生父母,师长朋友,历劫冤亲债主,所有眷属,法界众生,同生佛国。’(祈祷众生得度)

第十二拜:唱念‘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祈祷发菩提心)

二、念诵法

此法与语业相应。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适合现代人时时处处的修行。佛光三昧提倡的念佛方法共有四种:

1.欢欢喜喜的念:念佛求生净土,不再受生死烦恼轮回,朝夕与诸上善人等大善知识相处,可以互相切磋请益。居住的是黄金宝地、七宝楼阁,生活问题随意念而解决,又能亲聆弥陀说法。如此观想,心中法喜充满,口中佛号绵绵密密,源源而出,念到体内每一细胞都共同发出踊跃欢喜的赞佛之声,如此可谓欢欢喜喜的念佛方法。

2.悲悲切切的念:想到无始以来,沉沦在生死大海,遍历六道轮回之苦,头出头没,永无出期,怎不哀伤悲痛?于此烦恼深渊,唯有仰赖阿弥陀佛慈悲救拔,怎能不感激涕零呢?以此至诚悲切之心念佛,容易与弥陀本愿之心相应,如此感应道交,可谓悲悲切切的念佛方法。

3.空空虚虚的念:我们生存的世间,虚妄不实;我们四大五蕴的色身,缘灭则散,唯有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从粉碎虚空的心中、口中念出,飘飘渺渺,悠悠扬扬的充塞于整个宇宙虚空。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如此与山河大地融为一体,可谓空空虚虚的念佛方法。

4.实实在在的念:念佛要身口意三业同时用功,意念要念念分明观想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好,发出慈悲庄严的光轮,普照世间;身业要恭敬虔诚、端身正坐;口业要声声明白、句句清楚的称念佛号,出乎口,入乎耳,相应于心。

以上欢喜、悲切、空虚、实在四法兼用,每一方法修持纯熟之后,再换一法,如此可平衡心境,达于圆融无碍的中道观。

三、禅观法

此法与意业相应。佛光三昧的禅观法,以慈心三昧为本,修行纯熟,可达到无嗔、无怨、无恼、无恨,世界一家亲之境界,由此招感无量福德,开发无量法喜,具足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分两种次第:

1.发愿修行:佛光人我某某发愿行佛光三昧禅观法,普愿一切众生在佛陀慈光普照之下,慧眼开启,善根普发,痴障烦恼消除。同时发起广大愿心,圆满六度万行,建设人间佛国。

2.禅观正行:以禅坐方式观想。首先在心中生起喜悦的慈心观,令己身笼罩在欢喜祥和的光明之中,渐次及父母、眷属、一切的佛光人、整个台湾、中国到全世界,乃至法界一切众生均在莲花藏世界圆满佛果。

四、实践法

此法以身口意三业共行,与佛心相应。包括四种层面:

1.发愿:每天晨起,首先发起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与诸大菩萨的愿心相应。继之可在食、衣、住、行,职业工作、人际关系或亲子教育上发出各式各样的清净别愿,对境练心。成就一切善德善行,均以发愿为本,愿切则事圆。

2.净行:以智慧为导引,以慈悲为动力,努力成就他人,尽心接引众生开发菩提心,受持五戒、菩萨戒、八关斋戒,乃至出家戒。以八正道作为具体的实践方向。

3.忏悔:修行者,修正行为、思想、观念;忏悔者,清楚明白往昔过患。所以有能力忏悔之人,心智渐趋成熟。《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直至会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才照见往昔生生世世以来的无明烦恼,起心动念间各种行为过患。善于忏悔者,能透视整个缘起的本质、所有行为的起因,觉察到根本的动机与过程不同而导致目标的偏差。又行事只知一方、一隅,未能周遍全局,因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均得于至诚忏悔中渐修渐明,故云忏悔具足无量功德。

4.回向:回向有如将一粒种子再播种到田里,种子经过发芽、开花而结成累累果实。综合而言,有三种回向:

(1)菩提回向:回因向果、回劣向胜、回迷向悟。

(2)众生回向:回自向他、回少向多、回下向上。

(3)实际回向:回事向理、回偏向圆、回执向中。

以上佛光三昧修持法,融摄一切菩提愿行,得与佛心相应。一人行之,开发自心净土世界;人人行之,集体创作,共同建设人间净土。

普愿佛光大众,力修力行,勿怠勿忽,时时以法界众生为念,共同缔造和乐光明的人类新世纪。

第十课 国际佛光会礼仪要点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国际佛光会自一九九二年创会以来,短短数年,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至世界五大洲,并且凝聚百万会员服膺在本会宗旨之下,共同推展会务,除了佛光会有崇高的理想目标,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佛光会有统一的仪礼制度,例如:莲花手印统一、佛光会服统一、修行方法统一、唱诵偈语统一,乃至有统一的活动方式、会议程序、礼仪称呼等,使佛光会员得以在‘一日佛光会,终身佛光人’的原则下,团结动员,共创未来。兹将佛光会的礼仪要点略述如下:

一、会议守则

1.佛光会员要以参加各种会议为主。参加各种集会或活动时,要有守时的观念,参加者应于会议预定时间前抵达,主办单位也应于会议预定时间准时开始。

2.佛光会员在参加会议、活动时,应穿着会服,以代表佛光会员的团队精神。

3.举行佛光会各项会议时,开始前必须唱三宝颂及宣读佛光会员信条,于会议结束前唱国际佛光会会歌。

4.举行佛光会各项会议时,主席致词以简单扼要为主,其他所有发言亦应于三分至五分钟内结束。会前或会中可邀请专家做专题演说,时间以一小时为限。

5.各协、分会举行会议时,会长为当然主席,并应给予前会长、督导、顾问、贵宾安排特别席位。

6.各协、分会开会时,可由秘书处派代表做工作报告。

7.所有佛光会会议之决议案,应不违世界总会之宪章、协会之组织章程,及分会之组织简则为依据。

8.佛光会员应踊跃出席参加各项会议、活动,如未能参加,应向所属之协、分会请假,并应于会中参与讨论,提供意见,每年不可少于三次发言。

二、行事简约

1.凡佛光会员彼此不可共金钱往来,不可借贷,如有经营事业,相互合作,应有正式合约为准则,盈亏均与佛光会无关。

2.佛光会员不宜以少数特定对象互相结拜,亦不可在会中有会。

3.佛光会员未经总会同意,不可私自化缘。

4.佛光会男女会员结伴进出,应以三人以上为宜。

5.佛光会员如须应邀参加其他社团、道场活动,应由分会长或指派代表率领前往,并应穿着佛光会服。

6.如逢佛诞节、过年、会员生日或其他节庆,彼此可寄发佛光会发行之贺卡,以表敬意。

7.佛光会员遇有婚丧喜庆,会员可发动会员主动前往助念,并协助各项事宜,但不得收取任何红包供养。

8.佛光会员可以彼此参加婚丧喜庆及助念,但不得自做经忏佛事法会。

9.佛光会员应遵守七事非法:(1)财务借贷;(2)男女不净;(3)邪思邪见;(4)搬是弄非;(5)造谣生事;(6)干涉僧事;(7)擅做法会。

10.佛光会员之间若发生纠纷,应以七灭诤法为解决之准则。

三、往来礼仪

1.佛光会员彼此见面招呼时,应以结莲花手印合掌为礼,彼此之间应以居士、师兄、师姊称呼。

2.佛光会员彼此每月至少三通电话,与佛光会员谈论佛法,或彼此拜访,以示互相关怀。

3.佛光会员遇有婚丧喜庆事宜,会长应主动代为与当地道场或总会连络,礼请法师祈福祝愿。

4.总会与各地分会遇当地会员有婚丧喜庆事宜,可以分会名义致赠花篮、匾额、挽联或奠仪,以示关怀之意。

四、修持事项

1.佛光会员应时时奉行佛光会员四句偈的称念,例如:每日早晚课诵后及用餐前(尤其举行宴会时)。

2.佛光会员每日或早或晚,至少持诵《般若心经》一卷,更应以佛光三昧修持法作为修行日课。

3.佛光会员除了在修持上精进,更应该在佛学上用功,以《佛教丛书》为基本的佛教教科书,阅读进修,自我充实。并应于道场或佛光会选择一种读书会参加,深入经藏。

4.佛光会员应于每日早晚读诵佛光祈愿文,感恩发愿,增强信仰的力量。

5.发扬人间佛教的精神是佛光会的目标,会员应阅读佛光出版社等出版之书籍,以增强对人间佛教的理念与精神之认识。

6.各协、分会每年应庆祝佛光日,可举办各项活动,如园游会、佛学座谈会、才艺表演、佛歌梵呗演唱会、写生或球类比赛等。

7.佛光会员进出寺院,应至佛前礼佛销假、告假,以示尊敬。

8.佛光会员行事不匆忙、不急躁,时时念记着四威仪: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9.佛光会员应培养七种性格:(1)尊重;(2)包容;(3)平等;(4)喜悦;(5)道义;(6)宽恕;(7)人间。

10.佛光会员应赚取佛法中的七圣财:(1)信仰;(2)热忱;(3)发心;(4)欢喜;(5)结缘;(6)慈悲;(7)惜福。

11.佛光会员应于生活中实践、体验‘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圆满与自在’、‘自然与生命’。

12.佛光会员应修得七种清净:(1)名称清净;(2)宗旨清净;(3)会员清净;(4)用心清净;(5)来往清净;(6)语言清净;(7)聚会清净。

国际佛光会礼仪要点,旨在提供佛光会员作为平日参加活动、自我修持、会员往来等行事的准则,若能人人确实奉行实践,不但能使会务健全运作,对于佛光会员个人的修养、人缘、见闻等,必能有所增长。

第十一课 从佛光山认识人间佛教

佛光山于一九六七年开山建寺以来,一直以实践人间佛教的立场,本诸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四大菩萨的慈心悲愿,希望把佛光法水普及到全世界。历经三十多年的努力,佛光山所推展的人间佛教,已经获得国际的肯定与重视。佛光山所弘扬的人间佛教,其精神意涵略述如下:

一、提倡尊重包容、促进普世和谐

佛教十分重视尊重与包容,所谓‘四姓出家,同为释氏’。佛光山不但尊重异己,包容不同,而且提倡融和。例如:为了融和各教派的佛教而成立中华汉藏文化协会,举办显密佛学会议,召开国际佛教僧伽研习会,促成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美国与澳洲举行,乃至到印度菩提伽耶传授国际三坛大戒,令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欧美国家等学法女众,有机缘圆满求受具足大戒,回复男女二众教团完整性的传承,使佛教更趋于健全圆满。

此外,佛光山与泰国法身寺、韩国通度寺缔结为兄弟寺;佛光山丛林学院与韩国松广寺传统讲院谛盟为兄弟院;在南非成立佛学院,提升当地民众的生活品质;发动对南美洲的巴拉圭、秘鲁、哥斯大黎加,及大洋洲的巴布新几内亚等地的救灾活动;为加入国际佛光会的台湾地区原住民提供出国参加会员大会的各项补助;乃至捐款赞助耶稣教的教会、医院等;星云曾与达赖喇嘛四度会晤,与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对话,应邀为美国议会新春开议举行洒净,率团到大陆弘法探亲等等,希望透过宗教乃至国家、种族之间的尊重包容,进而促进世界的和平。

二、重视道德伦理、鼓励生活修行

提倡心灵的净化、注重生活的修行,这是佛光山落实人间佛教的具体方向。多年来除了举办各种夏令营、讲习会、短期出家、八关斋戒、传授在家五戒、菩萨戒等法会活动外,每周六在世界各地道场同时举行念佛共修。一九九七年佛光山封山后,为顺应信徒的要求,于每周六、日固定举办假日修道会,提供信徒闻法修行的机会。其他不定期的活动有禅坐、朝山、抄经、礼忏、读书会、才艺班、社区联谊等;又不定期的举办大型活动,如回归佛陀时代、慈悲爱心列车、把心找回来、七诫运动、禅净密三修法会等,透过活动,将佛法自然地带进家庭,成为净化社会的力量。

佛光山的人间佛教重视佛化家庭,重视信仰传灯,尤其重视佛化教育,因此佛光山创办了多所佛教幼稚园,并且设立托儿所、安亲班、中华学校等。此外,创办普门中学、西来大学、佛光大学、南华大学,希望从教育来净化人心,重整道德伦理。

人间佛教尤其重视人生礼仪,因此佛光山各别分院均为信徒举行成年礼、佛化婚礼、皈依典礼、丧葬仪礼等,希望透过佛教的生活礼仪,达到‘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的目标。

三、建设丛林道场、成立菩萨教团

佛光山是一个以大众福祉为依归的道场,上承佛陀示教利喜的悲心,下循禅门祖师活泼善巧的道风,在硬体方面的殿堂布置、法会仪式,皆延续传统精神;在仪制方面的钟板号令、清规制度,无不遵奉丛林古制;在行事方面,以‘集体创作、制度领导、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六和教团精神为依皈;在时间上承先启后,在空间上遍布全球,三十多年来,建立了现代教团的体制,不但两序平等发展,僧信四众和谐相处,在教团事业的发展上,着重文化、教育的推展。例如,‘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以新式标点、分段、注解,重新编印大藏经;《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用白话将藏经翻新,普遍流通;佛光文化事业公司出版的各种新书则透过法务部、教育部送到各监狱及各级学校结缘;《普门》、《觉世》等杂志社发行佛教刊物,以雅俗共赏的文字般若净化社会;另外在各地设立二十多座图书馆、九所美术馆,以丰富的佛教文物艺术美化人生。

在教育方面,十六所佛学院、四所大学为佛教培养人才;世界佛学会考、国际佛教会议,带动全球各地的学佛风气;佛学夏令营、佛学讲习会、都市佛学院、星期学校,将菩提种子遍洒世界各个角落。

此外,教士、师姑制度的设立,为在家信众首开安居丛林、学佛修行的先例;国际佛光会的成立,更扩大了信徒活动空间,尤其成立檀讲师制度,让信众与僧众共同担负弘传佛法的责任。佛光山是个有制度、有理想、有弘愿的教团,佛光人以佛法共聚一堂,人人发菩提心,本著「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萨精神,在海内外百余个道场从事净化人心的弘法工作。中国时报记者吴铃娇在采访佛光山之后说:‘佛光山是个弘扬人间佛教的菩萨道场,自了汉不要上佛光山。’诚哉斯言也!

四、弘扬人间佛教、开创佛光净土

佛法离不开人间,佛光山以人间佛教的人间性、生活性、利他性、喜乐性、时代性、普济性,在不同的时空因缘里,秉持佛陀重视现生、示教利喜的本怀,弘扬人间佛教,开创佛光净土。例如:为了让佛教徒重视现世的生活,佛光山创办佛光精舍,提供老者安单;设立大慈育幼院,抚孤育幼;创设佛光诊所、云水医院、万寿园等,让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都可以在佛光山完成;尤其,成立功德主会,让有功于佛教的人士,现世就可以得到功德的彰显,不必等到往生才能获益于来世。

佛光山重视生活上的化育,不但借助出版佛书、举办讲座、座谈、家庭普照等方式,把佛法带进家庭,融入生活,多年来更透过电台频道弘法,成立电视弘法委员会,制作各项节目,从早期的甘露、信心门、六祖坛经讲座,再到近几年的禅话、法语、说喻等;一九九七年更因应时代的需要,成立佛光卫星电视台,以多元化的方式弘化全球。

佛光山倡导人间的和谐,鼓励夫妻要相敬相爱,不但注重亲子教育,更重视家庭生活的美满;尤其发挥同体共生的精神,把佛法普遍化、国际化。

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极乐世界、琉璃净土的指标,只要内心净化,当下就是佛国净土。因此,佛光山弘扬人间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为娑婆世界点燃明灯;佛光净土是诸佛净土的总归,人间佛教所成就的,就是佛光净土。

第十二课 人间佛教的经证

‘人间佛教’是生活化的佛教,是当代化的佛教。佛陀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说法也不离人间。因此,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中,有关佛陀教化众生,六度四摄的思想,乃至人伦、世用之经典根据,比比皆是。

本课收录佛典经论及祖师大德法语之佳句精华近百条,为人间佛教的经典依据聊作指标,并为‘人间佛教’的传承提供确切之证明。

一、护生环保

1.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犯杀生戒,则无所益。何以故?虽在富贵处生,势力豪强而无寿命,谁受此乐?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大智度论》

2.佛言:人于世间,慈心不杀生,从不杀得五福。何等为五?一者、寿命增长;二者、身安隐;三者、不为兵刃虎狼毒虫所伤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寿无极;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则长寿。《分别善恶所起经》

3.大悲心为父,菩提心为母,善法为知识,能救护众生。《大集会正法经》

4.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现世不逢害,后世常安隐。《法句经》

5.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何等为十?一者、其杀业故,故诸外报,大地碱卤,药草无力;二者、以偷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其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四者、以其妄语业故,感诸外物皆悉臭秽;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险谷,株杌槎菜;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粗涩恶物,不可触近;七者、绮语业故,感生外报,令草木稠林,枝条棘刺;八者、以贪业故,感生外报,令诸苗稼子实微细;九者、以嗔业故,感生外报,令诸树木果实苦涩;十者、以邪见业故,感生外报,苗稼不实,收获鲜少。

以是十业,得外恶报。《业报差别经》

6.种植园果故,林树荫清凉,桥船以济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给行旅,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长。如法戒具足,缘斯得升天。《杂阿含经》

7.佛告天帝:复有七法广施,名曰福田,行者福即生梵天。何者为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坚牢船,济渡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佛说诸德福田经》

8.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梵网经》

9.善求自护者,自护如护命;以平等自护,而等护于命。《杂阿含经》

10.己自护时即是护他,他自护时亦是护己;心自亲近,修习随作证,是名自护护他。云何护他自护?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护他自护。自护者修四念处,护他者亦修四念处。《杂阿含经》

11.常具惭愧,悲愍有情,下至蝼蚁,起护念想。《长阿含经》

二、管理教化

1.夫为国王,当行五事。何谓为五?一者、领理万民,无有枉滥;二者、养育将士,随时禀与;三者、念修本业,福德无绝;四者、当信忠臣正直之谏,无受谗言,以伤正直;五者、节欲贪乐,心不放逸。行此五事,名闻四海,福禄自来;舍此五事,众纲不举,民困则思乱,士劳则势不举。《法句譬喻经》

2.若欲治彼恶行众生,先起慈心,智慧观察,思惟五法,然后当治。何等为五?一者、依实,非不实;二者、依时,非不时;三者、依义,非无义;四者、依柔软语,非粗犷语;五者、依慈心,非嗔心。《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3.大夫视奴客婢使亦有五事:一者、当以时饭食,与衣被;二者、病瘦当为呼医治之;三者、不得妄挝捶之;四者、有私财物不得夺之;五者、分付之物当使平等。《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4.奴客婢使事大夫亦有五事:一者、当早起,勿令大夫呼;二者、应所当作,自用心为之;三者、当爱惜大夫物,不得弃捐乞丐人;四者、大夫出入,当送迎之;五者、当称誉大夫善,不得说其恶。《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5.师教弟子有五事:一、当令疾知;二、当令胜他人弟子;三、当令知之不忘;四、诸疑难悉为解说之;五、欲令弟子智慧胜师。《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6.能令学、能教、学使敏、导善道、令属贤友,是师对弟子五事也。《善生子经》

7.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者、当敬叹之;二者、当念其恩;三者、所教随之;四者、思念不厌;五者、当从后称誉之。《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8.道成乃知师恩,见师即承事;不见者,思惟其教诫,如孝子念父母。《忠心经》

9.器虽粗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佛说孛经抄》

10.凡物须时,时未及到,强设功力,反得苦恼。以是之故,世人当知时与非时。《百喻经》

11.先自除恶,后教人除;若自不除,能教他除,无有是理。是故菩萨先应自施,自持戒知足,勤行精进,然后化人。《优婆塞戒经》

12.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大般涅槃经》

13.谋在多,断在独。谋之在多,可以观利害之极致;断之在我,可以定丛林之是非也。《禅林宝训》

14.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朴者未必悖,承顺者未必忠,故善知识不以辞尽人情,不以意选学者。《禅林宝训》

15.善住持者,以众人心为心,未尝私其心;以众人耳目为耳目,未尝私其耳目,遂能通众人之志,尽众人之情。《禅林宝训》

16.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华严经》

17.若人于财不生悭惜,亦不分别怨亲之相,时与非时,是人则能调伏众生。《优婆塞戒经》

三、家庭人伦

1.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五分律》

2.供养于父母,及家之尊长,柔和恭逊辞,离粗言两舌,调伏悭吝心,常修真实语。《杂阿含经》

3.慈父悲母长养恩,一切男女皆安乐,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心地观经》

4.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

5.子当以五事奉敬供养父母。云何为五?一者、增益财物;二者、备办众事;三者、所欲则奉;四者、自恣不违;五者、所有私物,尽以奉上。《佛说善生经》

6.父母视子有五事: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四者、当早与娶妇;五者、家中所有当给与之。《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7.夫视妇亦有五事:一者、出入当敬于妇;二者、饭食之以时节与衣被;三者、当给金银珠玑;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五者、不得于外邪畜傅御。《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8.妇视夫有五事:一者、夫从外来,当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当炊蒸扫除待之;三者、不得淫心于外夫,骂言不得还骂作色;四者、当用夫教诫,所有什物不得藏匿;五者、夫休息,盖藏乃得卧。《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9.夫当以五事正敬正养至正安其妇。何谓为五?正心敬之、不恨其意、不有他情、时与衣食、时与宝饰。《善生子经》

10.妇当以十四事事于夫。何谓十四?善作为、善为成、受付审、晨起、夜息、事必学、阖门待君子、君子归问讯、辞气和、言语顺、正几席、洁饮食、念布施、供养夫,此妇之十四事也。《善生子经》

11.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长阿含经》

12.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长阿含经》

13.女人之法,不当倚端正而生憍慢。形貌端正,非为端正也;唯心行端正,人所爱敬,是为端正也。《玉耶女经》

14.奉事姑嫜夫主亦有五善:一者、晚眠早起,修治家事,所有美膳莫自口,先进姑嫜夫主;二者、看视家物,莫令漏失;三者、慎其口语,忍辱少嗔;四者、矜庄诫慎,恒恐不及;五者、一心恭孝姑嫜夫主,使有善名,亲族欢喜,为人所誉。《玉耶女经》

15.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云何为五?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长阿含经》

四、断恶修善

1.恶从心生,反以自贼,如铁生垢,消毁其形。《佛说孛经抄》

2.檀越当以五事供养沙门、婆罗门。云何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养沙门、婆罗门,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为六?一者、防护不令为恶;二者、指授善处;三者、教怀善心;四者、使未闻者闻;五者、已闻能使善解;六者、开示天路。《长阿含经》

3.善生!止非有四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是为四止非,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长阿含经》

4.无斗无有诤,慈心愍一切,无患于一切,诸佛所叹誉。《增一阿含经》

5.吾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也。《六度集经》

6.贪人多积聚,得不生厌足,无明颠倒心,常念侵损他,现在多怨憎,舍身堕恶道,是故有智者,应当念知足。《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7.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佛遗教经》

8.有六患消财入恶道,当识之!何谓六?一为嗜酒游逸;二为不时入他房;三为博戏游逸;四为好大伎乐;五为恶友;六为怠惰。《善生子经》

9.见学胜己,不生妒心;自胜他人,不生憍慢。《优婆塞戒经》

10.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上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均提童子)

11.正直语者有二:一、称法说,令诸闻者,信解明了;二、称理说,令诸闻者,除疑遣惑。

柔软语者亦二:一者、安慰语,令诸闻者,欢喜亲近;二者、宫商清雅,令诸闻者,爱乐受习。

和合语者亦二:一、事和合者,见斗诤人,谏劝令舍,不自称誉,卑逊敬物;二、理和合者,见退菩提心人殷勤劝进,善能分别菩提烦恼,平等一相。

如实语者亦二:一、事实者,有则言有,无则言无,是则言是,非则言非;二、理实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涅槃常不变。(唐·永嘉玄觉)

12.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宋·慈受怀深)

13.菩萨成就四法,临命终时,诸佛现前。何等为四?一者、他有所求,施令满足;二者、于诸善法,深生信解;三者、于诸菩萨,施庄严具;四者、于三宝所,勤修供养。《妙慧童女经》

五、理财之道

1.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杂阿含经》

2.所有财宝皆分为四: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赡家业;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心地观经》

3.一分奉施如来世尊及比丘众,一分施与舍卫城中贫穷苦恼无依怙者,一分财物留资国用。《大宝积经》

4.一为供养父母妻子,二为瞻视人客奴婢,三为给施亲属知友,四为奉事君天正神沙门道士。《般泥洹经》

5.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遗教经》

6.积财从小起,如蜂集众花,财宝日滋息,至终无损耗。《善生子经》

7.虽复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生憍慢。《优婆塞戒经》

六、交友之道

1.布施及爱语,利行与同事,如是四摄法,普摄诸世间。《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2.犹如在于鱼铺上,以手执取一把茅,其人手即同鱼臭,亲近恶友亦如是。《佛本行集经》

3.若有手执沉水香,及以藿香麝香等,须臾执持香自染,亲附善友亦复然。《佛本行集经》

4.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当近善知识,人中最胜者。人本无有恶,习近恶知识,后必种恶根,永在暗中行。《增一阿含经》

5.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

6.为人者,当爱乐人德,欣乐人善,不可嫉之。《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7.言佞之友,当以四事知:宣人之私、自隐其私、面伪称善、退则兴诽。《善生子经》

8.人视亲属朋友,当有五事:一者、见之作罪恶,私往于屏处谏晓呵止之;二者、小有急,当奔趣救护之;三者、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四者、当相敬叹;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9.恶知识有四辈:一者、内有怨心,外强为知识;二者、于人前好言语,背后说言恶;三者、有急时,于人前愁苦,背后欢喜;四者、外如亲厚,内兴怨谋。

善知识亦有四辈:一者、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者、于人前直谏,于外说人善;三者、病瘦县官为其征彸,忧解之;四者、见人贫贱不弃捐,当念求方便欲富之。《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10.善知识亦有四辈:一者、见人贫穷卒乏,令治生;二者、不与人诤计较;三者、日往消息之;四者、坐起当相念。《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11.善知识亦有四辈:一者、欲斗止之;二者、欲随恶知识,谏止之;三者、不欲治生,劝令治生;四者、不喜经道,教令信喜之。《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12.恶知识复有四辈:一者、小侵之便大怒;二者、有急倩使之,不肯行;三者、见人有急时,避人走;四者、见人死亡,弃不视。佛言:择其善者而从之,恶者远离之。我与善知识相随,自致成佛。《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13.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称,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何谓如称?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佛说孛经抄》

14.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过失,辄相谏晓;二者、见有好事,深生随喜;三者、在于苦厄,不相弃舍。《过去现在因果经》

15.自不杀生,教人不杀,乃至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若能如是,则得名为真善知识。《大般涅槃经》

16.菩萨成就四法,所言人信。何等为四?一者、发言修行,常使相应;二者、于善友所,不覆诸恶;三者、于所闻法,不求过失;四者、于说法者,不生恶心。《妙慧童女经》

七、养生之道

1.啖食太过人,身重生懈怠,现世未来世,于身失大利,睡眠自受苦,亦恼于他人,迷闷难觉寤,应时筹量食。《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2.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淫;四者、不能讽诵经;五者、多着世间。《佛医经》

3.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佛遗教经》

4.人病有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嗔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佛医经》

5.步行有五德。何等为五?一者、能走;二者、有力;三者、除睡;四者、饭食易消不作病;五者、为行者易得定意,已得定意为久。《七处三观经》

6.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厚,无为第一安。《太子瑞应本起经》

7.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杂阿含经》

8.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故受此食。《禅苑清规》

9.经行有五事好:堪远行,能思惟,少病,消食饮,得定久住。《四分律》

10.若人饮酒放逸者,当知有六患:一者、现财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诸斗争;四者、隐藏发露;五者、不称不护;六者、灭慧生痴。《佛说善生经》

八、人间生活

1.见离坏众,能令和合。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优婆塞戒经》

2.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六祖坛经》

3.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諠。《六祖坛经》

4.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六祖坛经》

5.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唐·惠能)

第十三课 佛光教团的组织系统

佛陀最初创建僧团,即以六和敬的制度作为组织结构。何谓六和敬?

一、戒和同遵:是为法制上的平等。佛陀倡导‘以戒为师’,不分种姓阶级,皆以戒律自我规范。

二、见和同解:是为思想上的统一。以佛陀讲说的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等,为大众修持的根本依据,以此巩固教团思想的一致。

三、利和同均:是为经济上的平衡。凡托钵所得或檀那的四事供养,僧团中弟子皆有权共享。

四、身和同住:是为居住上的规划。僧团重视团队的精神,僧众不可擅离大众独居,即使是独住比丘,也必须经过一定的年资,得到佛陀的认可,方为如法。僧众共修共住,以不侵犯他人为共住的原则。

五、口和无诤:是为言语上的和谐。以赞美、爱语增进彼此的道业,减少僧团人事的纷争。

六、意和同悦:是为心意上的欢喜。由于僧团法制的平等,思想的统一,经济的均平,居住的安乐,言语的和谐,大众同住于法喜禅悦中,彼此心意欢喜融和。

佛陀除了以六和敬建构教团的组织系统,更提出‘依戒安住’的理念,维护教团的清净。如:在家的三皈、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等,有系统有层次的增进道德,净化身心;出家的沙弥、沙弥尼十戒,比丘、比丘尼的具足戒等,这些规范身心的戒律,是为修行者的养成教育。

佛陀入灭后,佛法传至中国,祖师大德遵循佛陀戒律法制之精神,创丛林,立清规,以序列两职,设四十八单职事,令教团统一,僧众和合一处。祖师大德以清规统理大众,使禅林得以迅速发展,蔚为佛教宗派主流。

佛光山自一九六七年开山,教团之组织系统即恪遵佛制,根据六和敬、戒律和丛林清规,订定各项组织章程,期令正法永住,僧众和合,教团发展。其重要的制度列举如下:

一、人事上的规划:以序列级别做为人事制度的评定。评定之标准,依其学业、道业、事业等三项,做为考核的内容。僧众分五等十九级,列有清净士、学士、修士、开士、大师(长老)五等,如系年老者入道,列为清安士,增加其福利,不做升等之考核。

人事序列级别之升等,有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等之分别。评鉴程序公开公平,经由‘传灯会’初步考核,僧众每人亦可缴交自我评鉴表,列为评鉴之参考;再经‘宗务委员会’召开人事考核评鉴会议,并邀请有关的职事列席,听取意见,做最后的议决。凡对升等有不平者,可透过传灯会申诉之。

另外,由信众入道,加入教团者,以‘教士’、‘师姑’称之。最高级别为修士级,升等须以加倍之年资计算,维持教团‘僧事僧决’的精神。对一般信众的定位,有信徒、会员、护法、功德主等层次,并从中选举老成持重者,聘为信徒代表。此外,有学识广博者,善于讲说者,具有正见者,国际佛光会得聘为檀教师、檀讲师,协助教团之弘化。

二、职务上的分配:秉持人尽其才之理念,力求开发僧众之潜能,职务上分配原则如下:

1.长于口才、思想灵敏者:可从事文教事业。例如:讲主、教授、教师、弘讲师、编辑、写作等职务。

2.慈悲增上、柔和亲切者:可委于知客、汤药、医疗赈济、养老育幼等慈善工作。

3.勤劳耐烦、组织力强者:可胜任住持、监院、副寺、会务秘书、行政助理等职务。

4.明因识果、通晓财务者:可承担司库、主计、会计以及出纳等福田工作。

5.威仪端庄、具备身教者:可任引礼、法务、司仪、悦众等职务,发挥所长。

一般初学者,以一般性的职务为主,例如:总务、园艺、行堂、典座、香灯、知宾等行单,以培福修慧,自我养成。

任何职别,一律以头单、二单、三单、四单等,为其资历、能力定位,藉此树立职务之伦理。此外,为令大众有多方学习和全面参与的机会,职务上的任期,有一年、二年、三年的分别。三年任期者,有需要时,可连任一次,届满时须接受人事室之调派。

三、财务上的制度:以‘有权不管钱,管钱不掌权’,做为综理财务之准则。管理财务工作者,为学士级的职事任之,力行‘权财’平衡的法制。

四、福利上的办法:凡佛光教团两序大众,均享有休假、游学、留学、进修、出国旅游、医疗安养等之照顾。其他各项福利办法另有订定。

此外,佛光教团制定之门规,如:不私收徒众、不私建道场、不私交信徒、不私自募缘、不私自请托、不私自借贷、不私蓄金钱、不私置产业、不私造饮食等井然严整之清规,令教团和合无诤,薪火可以代代相传。

佛光教团之组织系统,以‘恪遵佛制,奉行清规’为其精神内涵;以‘集体创作,制度领导’为其宗风性格。两序大众,于佛光教团的组织里,人人唯法所依。以‘常住第一,大众第一,信徒第一,佛教第一’为共遵之理念;以‘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为共守之准则。在佛光教团之中,生命将由肤浅走向深广,由闭塞走向开阔,由灰暗走向缤纷,由残缺走向圆满。在佛光教团之中,大众会推动个人的成长,时间会带来事业的因缘,历史会给予公平的定位,信仰会留下永恒的价值。

第十四课 佛光人的工作信条

佛光山以文教开山,其文教的精神内涵,就是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怀,也是慈悲喜舍的实践。为求佛光法水传承久远,以下的工作信条与理念,凡佛光人均须确实遵行,深入体会。

一、佛光人的工作信条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

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以上信条,以给为重心。无论是奉行菩萨道的四摄或六度,都以布施--给,作为度化之首要方便。给,来自于无尽的内心能源宝藏。

‘给’人信心,首先要开发本身无尽的信心内涵,才能在利众、教众、度众上,成为众生的加油站,鼓舞其向前迈进的勇气与决心。

‘给’人欢喜,首先知觉本身具足无尽欢喜的条件,才给得起欢喜。诸佛成佛皆因欢喜,诸大菩萨普度众生也因欢喜,转轮圣王福佑全民也因欢喜。

一个家庭的经营,因欢喜的缘,必能凝聚包容,共创未来;一个社会,能够有欢喜的因素,必然有强力的后盾;一个国家能够欢喜,必然来自于人民的安居乐业。能知觉到欢喜,进而能够创造欢喜,散播欢喜满人间,这就是人性的开发,人类素质的提升。

‘给’人希望,这是文明世纪最大的功德。古云:‘哀莫大于心死。’希望就是一切成就的动力。释迦牟尼佛证道成佛,第一句对众生的宣言就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给苦难的众生带来大地的光明,生生世世受用无尽。

‘给’人方便,‘方便’二字具有波罗蜜的意思。又十波罗蜜之七,即是方便波罗蜜,是菩萨应众生根机,用种种方法施以教化、接引善巧与胜智。简单的说,就是能通权达变的意思。此方便与般若相应,知其缘,明其机,能给予得当的接引。

佛光人工作信条,用心深则深,体会浅则浅,唯须遵行,方能由浅入深。

二、佛光人的理念

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

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

以上四个理念,以‘归’--奉献为重心。此归属、奉献之心,来自于感恩与众生一体、同体共生之理念。未知缘起法,不知世间事。世间时空、人际、事事物物,有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从一粒砂石,想见世界;从一滴清水,想见大海’,如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无诸缘成就,何来利益功德?能归功于三宝、大众,才真正了知诸缘,明白自生来处。

三、佛光会员信条

1.我们礼敬常住三宝,正法永存,佛光普照。

2.我们信仰人间佛教,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3.我们实践生活修行,随时随地,心存恭敬。

4.我们奉行慈悲喜舍,日日行善,端正身心。

5.我们尊重会员大众,来时欢迎,去时相送。

6.我们具有正知正见,发掘自我,般若本性。

7.我们现证法喜安乐,永断烦恼,远离无明。

8.我们发愿普度众生,人间净土,佛国现前。

佛光山与佛光会的关系十分密切,佛光山代表出家僧团,佛光会则是在家教团。佛光山开山于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六日,二十四年后,佛光山体系组织完备,建立现代教团,发展国际佛教,阐扬人间佛法,也促进了两岸的交流,星云乃有余力于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成立了佛光会,提供广大佛教信众参与弘法的空间,藉着僧俗四众的力量,使佛教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乃至超越国界、种族、宗派。为使佛光会员大众于行事有据,乃订立佛光会员信条,首先归敬三宝,继而在信仰人间佛教与实现生活修行上确立方向。第四、五条说明人际关系之修行;第六、七条要求每一会员,必须在自我身心上有所提升,圆满戒行;第八条则是佛光山菩萨道场与佛光会会员大众的总目标--‘人间净土,佛国现前’之实践。以上八个信条具有‘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的精神内涵。深入体会,则行止有据,方向不失,得以培养气度恢宏,具足胸襟远见,乐于承担利人的现代菩萨。

四、佛光会员四句偈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

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金刚经》云:奉持四句偈的功德,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功德更加殊胜。

前二句‘慈悲喜舍’、‘惜福结缘’,讲到时空人际的圆满连系,以及物品资源之完善使用、保管,包括能源回收、环保护生,以及彼此善心、善意、善言、善举之珍惜。

后两句‘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可说是中国八大宗派之菁华。《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永明延寿禅师在《参禅四料简》中则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从修持实践为主的禅净、密行、律仪,到用开发心性的义理慧解,均衡融和其中,因此佛光会员四句偈具有‘圆满修持、究竟美德、如法行为、普遍度众’等四种特色。

以上所说佛光人与佛光会员,虽细分为二,以区分出家与在家生活在形象上的不同,但在精神理念上,则可谓‘人之双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所以,无论出家、在家,在总体的精神、理念上,必须:

以四大菩萨为楷模,以般若戒法为良师,

以悲智愿行为力量,以自觉觉人为信念。

并且在工作上要能:

1.事分轻重,掌握时效;2.资源共享,集体创造;

3.不闹情绪,修口观心;4.本分安住,务实行事。

在日常的自我进修与修持方法上,要能:

1.慈悲喜舍,四摄六度;2.深研义理,正知正见;

3.清净庄严,安贫守道;4.八宗兼弘,人间佛教。

以上信条、理念、方法,愿我佛光人与会员大众均能切实遵行。

第十五课 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

人间佛教重视现实的生活。佛陀是人间的佛陀,千生万世于人间结缘布施,成就佛道。佛陀也是人间佛教社会运动的先驱,打破印度‘种姓制度’,倡导‘四姓出家,同为释种’的思想,揭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真理。

现今社会乱象丛生,让大家深感失望和无奈,为令社会大众远离恐惧不安,拥有平安喜乐的生活环境,因此,佛光山透过国际佛光会发起一系列净化人心的人间佛教运动。今略述其所举办之各项活动意义如下:

一、把心找回来

鉴于目前社会治安、家庭伦理日益恶化,为唤醒社会大众正视此问题,举办讲座,于全国电视台、广播电台访问各行各业人士,拍摄国、台语宣传短片,与中央日报合办征文活动等,结合各宣传媒体,呼吁社会大众关爱社会家庭,要先把自己的佛心找回来,用这无尽的能源宝藏,扩大包容一切众生,把我们本自具足的慈悲喜舍、惭愧感恩的真心找回来。

运动的意义:

1.爱惜生命,惭愧感恩。

2.自然保育,节约惜福。

3.知足不贪,拥有圣财。

4.找回真心,无限美好。

二、七诫运动

本运动以净化人心,建立祥和社会、杜绝毒品氾滥、敦厚伦理道德、创造全民安和乐利的生活为主旨。净化人心七诫运动为:一诫烟毒,二诫色情,三诫暴力,四诫偷盗,五诫赌博,六诫酗酒,七诫恶口。其主要内容:于各地戒护所协助戒毒工作;发动全国民众参与七诫宣誓签名活动;举办七诫篮球义赛,将所得悉数捐给有关的单位,支持防毒戒毒工作的推展。七诫运动是没有期限扫毒净心的救国救民运动,如〈七诫歌〉所言:

社会问题何时了,净化人心最重要;

七诫运动若遵守,何愁乱象不能消?

一诫烟毒把命保,健康长寿是目标;

戒烟戒毒我做到,家庭社会一定好。

二诫色情没污染,夫妻恩爱到头老;

可怜雏妓我要保,助人助己菩萨道。

三诫暴力不动怒,处处祥和有礼貌;

凡事忍让一步想,必得顺心好果报。

四诫偷盗不贪心,知足常乐没烦恼;

谨守此戒得富贵,拥有那有享有好?

五诫赌博除贪念,沉迷牌桌被钱钓;

日夜颠倒不工作,纵赢钱财输妻子。

六诫酗酒不狂饮,保有清醒的头脑;

智慧常明体安康,家庭美满第一招。

七诫恶口防是非,爱语布施是妙宝;

给人欢喜常赞叹,犹如莲香到处飘。

生活素质要提升,七诫运动要记牢;

社会大众齐努力,佛光净土看今朝。

三、慈悲爱心列车

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佛光人,由于关心社会治安的恶化,及防止‘白晓燕惨案’再度发生,因此,在佛光山召开会议时,决议发起净化心灵运动,名为‘慈悲爱心列车’,以环岛街头布教的方式,展开全省巡回宣导,在都市乡村各个角落,散播慈悲爱心的种子,带给社会光明和希望。

由于慈悲爱心列车受到社会大众的热烈欢迎,故再度发起‘慈悲爱心人’宣誓活动,是日有来自全省八万民众及数十友教、异教团体等共襄盛举。大会圆满后,有二千位的慈悲爱心人宣导师,每周二小时,身背慈悲爱心旗帜,并高唱慈悲爱心人之歌--‘恭逢心灵要净化,重整道德兴吾家,找回良知不自夸,安定社会爱中华’,及散发传家之宝的传单,推行谨守七诫、去除十恶和日行一善,如每日一元,行善结缘;交诚实的朋友,做慈善的义工,用正当的金钱,过正常的生活;与人为善说好话,从善如流做好人,心甘情愿行好事,皆大欢喜存好心。以实际的行动,行慈悲爱心,推己及人,让大家净化心灵,道德重整,找回良知,使社会走向安定幸福。

活动的意义:

1.慈悲爱心,走上街头。

2.救心救国,全民运动。

3.去除十恶,修身齐家。

4.日行一善,共成净土。

四、三好运动

由于社会功利主义挂帅,导致价值观念严重偏差,造成种种脱序的现象。有些人主张‘乱世用重典’,但严刑重罚只能收一时治标之效;正本清源,则是以宣扬因缘果报的观念为治本之道。故有净化人心三好运动之发起,即: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用三好去三毒,化暴戾为祥和,化嫉妒为赞美,化贪欲为喜舍,化浊恶为清净。

三好运动在‘恭迎佛牙舍利显密护国祈安法会’上,经星云提出后,当场便获得连战副总统的赞同,带领十万民众,共同宣誓奉行三好运动。身口意三业,身多做好事,口多说好话,意多存好心,奉行三好,让社会充满无限美好。

活动的意义,如〈三好歌〉所言:

人间最美是三好,学会三好最自豪,

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三好无比好。

你听!

说好话,慈悲爱语如冬阳,

鼓励赞美,就像百花处处香;

你看!

做好事,举手之劳功德妙,

服务奉献,就像满月高空照;

你想!

存好心,诚意善缘好运到,

心有圣贤,就像良田收成好。

台湾,台湾,台湾是宝岛,

大家一起来,人人学三好;

我说好话,你做好事,他存好心,

你也好,我也好,他也好,大家一起好,

平安就是我们的人间宝。

人间最美是三好,实践三好最重要。

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除了有把心找回来、七诫宣誓运动、慈悲爱心列车、三好运动外,还有每年的佛学会考,同步于五大洲举办,让百万人熏修佛法,升华道德。监狱的布教传戒,与重刑犯恳谈,及戒毒村的辅导,都令受刑人迷途知返,重新走入社会。另外,短期出家修道会、假日修道会、在家五戒菩萨戒等活动,也都是长远性的人间佛教社会运动。

佛陀四十九年的弘法利生,向国王、大臣、商人、农夫、妇女、儿童、外道教徒等宣扬真理,其中蕴含的意义,正是一场又一场净化人心的人间佛教社会运动。

第十六课 佛光人的养成教育

佛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佛法就是佛陀的教育法,可以帮助我们圆满人生。在佛教徒当中,于丛林寺院出家修学的青年固然需要佛法的养成;即使是居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他们的儿女也需要信仰的传灯,需要佛法教育的熏习。因此,我们依佛教‘信解行证’的层次,列出佛光人的修身德目,无论是青年子弟或成年人等,都应依此修学。

一、关于信仰方面

信仰是每个人内心的宝藏,能够正信佛法,才能获益。以下列举二十条有关信仰的德目,以帮助修学者建立正确的信仰。

1.因缘生法: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的真理,就是因缘法,说明世间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故万法皆为因缘所生。

2.因果轮回:凡人造下业因,必然产生果报,果报现起又会产生力量,成为另一个果报的原因,如此三世因果,轮回不已。

3.善恶业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果报来自于身、口、意所造的业(行为),因此,善恶业报,不由他力。

4.前生后世:佛教讲三世,即前生、今生、后世;生命不死,三世轮回不已,而且互为因果。

5.诸行无常:诸法因缘所生起,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并非常住不变,故说诸行无常。

6.真心不变:真心即佛性,佛性人人本自具足,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甚至驴胎马腹,六道轮回,真心依然不变。

7.圣凡有异:十法界中,称为‘四圣’的是:佛、菩萨、缘觉、声闻;称为‘六凡’的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十法界众生因缘各异,果报有别。

8.四不坏信:对佛陀圣教不起疑心,对佛法真理欢喜接受,对出家僧团护持认真,对佛教戒律奉行不违,是为四不坏信。

9.深信大乘:学佛必须深信大乘,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能究竟圆满。

10.不谤正法:佛因法而成道,僧依法而为师。三宝中,法为最尊,法就是真理,指引众生解脱生死,学佛应深信正法,不谤正法。

11.正知正见:正确的知见是深入佛法,获得利益的重要条件。

12.勤劳正命:勤劳精进是成功之道,正命是正当的经济生活。

13.赞叹三宝:佛法僧三宝是一切众生得度的重要因缘,赞叹三宝是口业的供养。

14.信心欢喜:信受所闻所解之法而无疑心,信心是进入佛法大海的船筏。

15.发心立愿:发心就是开发心里的宝藏,立愿是乃做人成佛的动力。学佛首重发心立愿。

16.不忘初心:一念最初的发心,如果谨记不忘,万事皆能成就。

17.慈悲方便: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可以表达佛法,方便可以表达世情。

18.合掌礼拜:合掌即合权实之掌,而印中道之心,礼拜是与佛陀交流接心的方式。

19.生涯规划:第一个十年是信解养成时期,第二个十年是参学问道时期,第三个时期是实践奉献时期,第四个十年是禅净修道时期,第五个十年是经验弘传时期。

20.信仰传灯:把信仰和一切善行传灯给子孙,是最有价值的遗产。

二、关于慧解方面

学佛首重闻法,听闻正法才能获得真理的智慧。以下列举二十条有关闻法的德目,以帮助修学者建立正确的闻法心态。

1.般若慧解:般若是六度之本、善法之源、诸佛之母,般若来自闻思修。

2.深解密意:要能深深了解佛陀的心怀,主张以心印心。

3.听经闻法: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闻法是信教入道的第一步,佛法中一切功德多由闻法而来。

4.读书阅藏:读圣贤书,阅经、律、论三藏以外,对历代圣贤大德著作更要广学研究。

5.广学多闻:学佛要多闻熏习,而且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6.闻空不惊:诸法自性本空,空才能建设有,能够正确认识缘起性空的真理,便能闻空不惊,此乃大智慧也。

7.闻善着意:闻善言不着意,非人也;闻善着意,才是堪受佛法的大器。

8.会意深思:闻法要用心领会,不断思惟,才能够心开意解,心领神会。

9.谛听正解:闻法要谛听、善听、兼听、会听。

10.正闻正思:佛法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听闻正法,并且长时忆念正法。

11.乐观明理:学佛者应明白因缘果报、缘起性空的真理,自能乐观豁达,智慧明理。

12.福慧双修:‘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皈依佛,两足尊,即福慧具足之意。

13.成就辩才:口常行慈,修习善语,可得无碍辩才。

14.广为宣化:佛法要广为传播,广为宣化,自他皆能成就。

15.请转法轮:经常举办佛学讲座、印行佛书等。

16.亲近道场:选择有缘的道场,并亲近善于说法的善知识。

17.弘法护教:讲学证道、护持道场等。

18.护持教化:护持佛教文化教育等弘法事业的发展。

19.破邪显正:破除邪魔外道,纠正邪行、邪理、邪事,彰显正法、正道。

20.明辨是非:不要太计较利害得失,应该要明辨是非。

三、关于修行方面

‘说道一丈,不如行道一尺’,学佛一定要修行,透过修行才能证悟真理。以下列举三十条有关修行的德目,以帮助修学者实践佛道。

1.五戒十善: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受持五戒十善可得人天果报。

2.持戒自律:戒是修行的基础,解脱的根本,持戒自律是自我安全之道。

3.八种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4.四无量心:指慈、悲、喜、舍。

5.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种解脱生死法门。

6.四摄方便:指权巧度众的方便法门,分别为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7.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8.四念观心: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9.五停心观:五种停止、息灭心中烦恼魔障所修的观想方法,即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

10.四种加行:加功用行之意,即:布施、供养、礼拜、持咒。

11.四种依止:即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12.禅净双修:念佛和参禅并行。宋代永明延寿大师力主禅净双修,谓‘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13.止观等持:止息一切妄念,心归于专注一境的状态为‘止’;开启正智,正确观照诸法,而断灭诸结烦恼为‘观’。

14.悲智双运:‘悲不住涅槃,智不住诸有’,悲智双运才能自度度人。

15.惜福结缘:人的福报如银行存款;生来之福有限,积来之福无穷。

16.爱语和众:爱语如阳光、花朵、净水,到处受人喜爱。

17.忍辱柔和:忍是认知、承担、负责、勇敢、化解;能忍辱,必能柔和。

18.惭愧忏悔:惭愧如服,可以庄严容貌;忏悔如法水,可以净化身心。

19.不念旧恶:学佛者没有隔宿之仇,要有给人忏悔改过的机会。

20.修行六根:六根如门户,易受六尘之贼的侵入,学佛当密护六根。

21.食存五观:‘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食存五观即: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视良药,为疗形枯;为成佛道,应受此食。

22.朝山参访:朝山拜佛可以折服我慢,参访巡礼可以广结善缘。

23.抄经礼忏:抄经可以开发智慧,礼忏可以消业增福。

24.义工服务:担任义工,是心意和生命的奉献,是力量和时间的布施。

25.环保护生:环保是对于地球的爱护,护生是对于生命的尊重。

26.生活正常:衣食住行、各种待人做事、礼仪等正常,就叫生活正常。

27.知足感恩:知足是解脱欲望缠缚的妙方,感恩是人生最大的拥有。

28.认错改过:改过才会进步,认错才能增上。

29.革除陋习:对于生活上不良的习惯,如抽烟喝酒等,要勇于改除。

30.端正威仪:‘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是行立坐卧的四种

威仪。

四、关于体证方面

悟后的世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为帮助学佛者慕道修行,以下列举二十条有关体证的德目,略述证悟后的境界。

1.一心不乱:只有正念,没有妄想。

2.一真法界:即是佛陀平等的世界。

3.自性圆成:人人皆能成佛。

4.证悟中道:三论宗阐扬‘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等义。

5.去迷开悟:去除迷误,开启觉悟之门。

6.即生成就:不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而能即身成佛之意。

7.三业清净:三业,即身、口、意业,三业清净,自得解脱。

8.往生净土:人逝世以后,能生到极乐世界。

9.转识成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

10.得大解脱:任何时间、地点皆能逍遥自在,即是解脱。

11.圆满自在:证悟法身实相,进入涅槃寂静,这是人生最圆满的境界。

12.妙觉佛果:妙觉是菩萨第五十二阶位,已达觉行圆满的果位,因境界奥妙不可思议,故名妙觉。

13.无上菩提:最高的觉悟。

14.悟无生忍:忍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悟无生忍即了悟法本不生,而达‘忍而不忍’的解脱之境。

15.四种圣果: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四种果位。

16.证诸涅槃:涅槃分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证入涅槃即能远离生灭。

17.人我双亡:泯灭人我对待,自他一如,即进入开悟的境界。

18.了生脱死:了知生命的价值而活得踏实,对于死亡后的世界了无畏惧,亦即认识生死、超越生死的解脱境界。

19.烦恼清净:烦恼即菩提,烦恼净化,菩提自然现前,烦恼清净也是一种解脱的境界。

20.轻安正观:正观诸法实相,不为烦恼缠缚,自得身心轻安。

所谓‘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上述列举的九十条修身德目,希望能提供学佛行者逐步修行,渐次圆满人生。

第十七课 佛光学问题初探

壹、佛光山

一、佛光山的宗风是什么?

1.八宗兼弘,僧信共有;2.集体创作,尊重包容;

3.学行弘修,民主行事;4.六和教团,四众平等;

5.政教世法,和而不流;6.传统现代,相互融和;

7.国际交流,同体共生;8.人间佛教,佛光净土。

二、佛光山的宗旨是什么?

1.以教育培养人才;2.以文化弘扬佛法;

3.以慈善福利社会;4.以共修净化人心。

三、佛光山的开山年月日?

一九六七年(民国五十六年)五月十六日。

四、‘佛光纪元’是什么意义?

‘佛光纪元’的主要意义有三:一是时间上的纪念,以佛光山开山伊始,名曰‘佛光纪元元年’,是为纪念十方大众因缘的成就;二是祈愿将佛陀的清净、平等、融和、圆满的光明,普照三千法界;三是确定时间历史,以便于查证。

五、佛光山十二条门规重点何在?

1.不违期剃染;2.不私建道场;3.不夜宿俗家;4.不私交信者;

5.不共财往来;6.不私自募缘;7.不染污僧伦;8.不私自请托;

9.不私收徒众;10.不私置产业;11.不私畜金钱;12.不私造饮食。

六、佛光山的法脉传承如何?

佛光山为临济正宗传承。

七、佛光山有那些院会组织?

佛光山宗务委员会乃佛光山最高决策单位,下设有五院、十会:

1.五院:长老院、都监院、文化院、教育院和慈善院。

2.十会: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佛光净土文教基金会、人间文教基金会、佛光山功德主会、国际佛教促进会、国际佛光会推展委员会、佛光山大学教育筹备委员会、佛光山电视弘法委员会、佛光山宗务策进委员会等。

八、佛光山最高的行政中心内容如何?

佛光山最高行政中心为‘宗务委员会’,由僧众以民主投票方式,选出宗务委员九人。

九、佛光山的人事制度组织内容如何?

(一)个人资历:

1.僧众:分五等十九级。

(1)清净士:共六级,每级一年。

(2)学士:共六级,每级二至三年。

(3)修士:共三级,每级三至六年。

(4)开士:共三级,每级五至十年。

(5)大师(长老)。

2.教士、师姑:共分三等十二级。

(1)清净士:共分六级,每级一至三年。

(2)学士:共分三级,每级三至六年。

(3)修士:共分三级,每级五至八年。

(二)职位分类:依各人于本山及相关事业中担任的行政职位而定。一方面尊重资深者,保持佛门伦理;一方面鼓励后进者,提振组织的朝气,将人力作弹性运用。

十、佛光山徒众晋升的标准有何依据?

1.学业:社会学历、佛学教育程度及经藏研究等。

2.事业:对寺院的贡献、服务时间长短等。

3.道业:个人品格、操守、修行等。

十一、如何才能成为佛光山的功德主?

根据佛光山功德主会的组织规章,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即可聘为功德主:

1.护持本山各种弘法利生事业捐献净资者;

2.热心参与本山活动,多年不退转者;

3.发心服务多年,道心坚固者;

4.贡献智慧有具体成效者;

5.协助度众皈依卓有成绩者;

6.参与讲学多年且有正见者;

7.文字著作宣扬佛法有贡献者。

十二、佛光山封山后,如何才能上佛光山参访礼拜?

佛光山的朝山修持,于一九六七年开山即开始。佛光山封山后,信徒、社会大众可向佛光山各地别分院登记申请,经核准,即可入佛光山参访、礼拜。

十三、如何参加‘假日修道会’?

佛光山于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六日封山后,由于信徒不断提出回山修持的请求,因此,经宗务委员会开会决议,于一九九八年三月七日起,每周六、日举办‘假日修道会’,定时局部开放给信徒来山修持,共有礼忏、禅坐、念佛、朝山、抄经、八关斋戒、佛学讲座、头陀义工、亲子营及青少年营等十门课程。信徒及社会大众可向佛光山各地别分院登记,或经由网路、电话、传真至佛光山寺报名即可。

十四、如何才可参观‘佛光山宗史馆’?

佛光山宗史馆平时不开放,须经事先申请,得到通知后,欢迎入馆参观。

十五、佛光山经常性提供信众修持的单位有那些?

佛光山经常性提供修持单位有:禅堂、净业林、抄经堂、各殿堂等;信徒、社会大众可向佛光山巡山知客组,或至各地别分院登记报名参加。

十六、佛光山有那些弘法上的成就?

1.建立现代教团:两序有级,僧信四众。事业基础,文化教育。

2.发展国际佛教:佛光协会,跨国道场。国际会议,宗派交流。

3.阐扬人间佛教:生活法语,人生礼仪。家庭佛法,社会运用。

4.促进两岸交流:平等共尊,和平共荣。佛教为缘,融和为本。

十七、佛光山派下道场依规模大小如何定名?

1.‘别院’:设置于人口超过一百万的都市。

2.‘分院’、‘讲堂’或‘道场’或‘学舍’:设置于人口超过二十万的县辖市。分院之建筑外观多仍维持传统寺院形式,讲堂、道场或学舍则多位于都市现代化高楼中。

3.其他设于乡镇地区的名为‘禅净中心’或‘佛光缘’。

十八、佛光山海内外有多少别分院?

目前佛光山国内别分院共有六十二所,海外则有九十八所。另外,佛光缘则不在此数之内。

十九、佛光山各地别分院设立的因缘如何?举例说明。

佛光山效法佛陀弘扬佛法于五印度的弘愿,三十余年来披荆斩棘,于全球开创一百多个别分院。建寺过程中,因为文化、国情、宗教信仰等不同,受到诸多的障碍,每一个寺院的建寺过程,都有一段艰辛感人,乃至不可思议的因缘。如:美洲第一所别院美国西来寺、澳洲南天寺、南非南华寺、荷兰荷华寺、基隆极乐寺、新竹法宝寺、彰化福山寺、嘉义圆福寺、善化慧慈寺、台南福国寺等。

二十、佛光山道场发展方向?

1.传统与现代融和;2.僧众与信众共有;

3.修持与慧解并重;4.佛教与艺文合一。

二一、佛光山如何从事慈善事业?

‘以慈善福利社会’是佛光山四大宗旨之一,因此,在本山设有慈善院办理相关慈善事业。慈善院下有慈悲基金会、佛光诊所、云水医院、冬令赈济会、急难救助会、友爱服务队、观音护生会、器官捐赠会、社会教化处、大慈育幼院、兰阳仁爱之家、佛光精舍、万寿园、老人公寓等,为广大信徒及社会大众服务,俾使终其一生皆能受到佛光法水的照拂与润泽。另外,在海内外别分院也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慈善救助,如赈灾、敦亲睦邻、急难救助等。

二二、佛光山慈悲基金会内容如何?

佛光山本着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济世的本怀,创设‘佛光山慈悲基金会’,内容有老人福利、儿童福利、残障福利、贫困病患医疗补助及举办义诊、低收入户之照顾、急难救助、僧伽病患医疗救助、贫困丧葬补助、志愿服务之办理及推广、器官移植之补助等。

二三、何谓‘云水医院’?

佛光山云水医院成立于一九七六年,原称为‘佛光山施诊医疗队’,乃鉴于佛光诊所虽能免费为贫困患者服务,但对于偏远地区贫困百姓,因交通不便,仍有就医之困难,故成立‘弘法义诊车’,以佛光山各别分院为据点,如行云流水一般,穿梭巡回全省各地,将医疗送到偏远地区。每天经常有二十余部云水车医疗服务,每天受惠民众约千余人不等。

二四、佛光山有那些养老、育幼事业?

佛光山为发扬传统敬老孝道精神,设有‘兰阳仁爱之家’、‘佛光精舍’以及与高雄县政府合办,成为全省第一家公办民营的老人公寓‘凤山崧鹤楼’,以期为老人提供一个安顿身心的佛光净土。

此外,佛光山本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福利幼童,于育幼事业设有佛光山大慈育幼院、台南慈航托儿所、台南天惠托儿所等。

二五、佛光山的教育事业现况如何?

以‘教育培养人才’是佛光山的宗旨之一,因此自佛光山开山以来,即未尝一日稍怠,积极朝此目标迈进,目前教育事业主要分为三类:

1.僧伽教育:海内外共设有十六所佛学院。

2.社会教育事业:包括五所幼稚园、一所小学、二所中学,四所大学;此外,亦有胜鬘书院、都市佛学院、佛光青年中心等。

3.信众教育:不定期举办信徒讲习会、干部讲习会、义工讲习会、短期出家修道会、五戒菩萨戒会、世界佛学会考等。

二六、佛光山办了几所大学?

1.美国西来大学:位于洛杉矶柔似蜜市。创办于一九九一年,是美国加州第一所佛教创办的大学,也是中国佛教徒在美设立的第一所国际性大学。

2.嘉义南华大学:位于嘉义大林镇,一九九六年秋开始招生,首创全国大专院校不收学杂费制度,以回馈社会,及有心向学者。

3.宜兰佛光大学:位于宜兰礁溪林美山。其理想为建设一所注重人文教育的精致大学,并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

4.大陆湖北的弘道大学,正筹办中。

二七、佛光山办了多少中学、小学、幼稚园?

佛光山曾和南亭、悟一二位长老共同创办智光商职,后独创普门中学国中部,普门高中、高职;近正筹设阿里山中学;小学有均头国小;幼稚园则分别有宜兰慈爱幼稚园、台南慈航幼稚园、善化慧慈幼稚园、佛光山普门幼稚园、新营小天星幼稚园等。

二八、佛光山于全世界设有多少中华学校?

佛光山中华学校分布于全球各别分院,有美国洛杉矶西来寺、科州丹佛讲堂、内华达州莲华寺、佛光山纽约道场、加拿大爱民顿讲堂、澳洲中天寺、南天寺、南天讲堂、墨尔本讲堂、南非新堡禅净中心等数十个。除了帮助当地华侨子弟继续学习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外,也是当地的国际文化交流重地。

二九、何谓‘信徒大学’?

信徒大学位于台北三峡,预计在西元二千年四月完成。入学的资格为正信之佛教徒。信徒大学为‘佛光净土文教基金会’规划筹办,是佛光山一所提供信众终生学习和教育的大学,并以信、解、行、证为信徒教育的主旨。解门,包含有各级佛学课程的教授及社会各种知识和资讯的讲习;行门,则有禅、净、密、律不分宗派的修持,设有禅坐班、念佛班、抄经班、读经班、朝山等活动。且分有短期、长期、不定期等进修的课程。

三十、佛光山于全世界设有多少佛教学院?

目前佛光山于全世界共设有十六所佛学院,分别是:中国佛教研究院、佛光山国际学部英文佛学院、日文佛学院、外籍学生研修班、佛光山丛林学院女众学部、男众学部、基隆女子佛学院、福山佛学院、东方佛教学院屏东学园、沙弥学园、美国西来佛学院、马来西亚东禅佛学院、非洲佛学院、澳洲南天佛学院、香港佛教学院、印度佛学院等。

三一、如何报考佛光山丛林学院?

可向佛光山各地别分院,或由网路,或直接电话向佛光山丛林学院报名即可。

三二、何谓‘沙弥学园’?

佛光山沙弥学园,创设于一九六七年,专收国小毕业之男童,施以解行并重教育。授课内容包括基础佛学、五堂功课、国文、各种语文及电脑等,平日亦安排有出坡、行堂等,从作务中广结善缘,培植福德;此外,背诵经咒、朝山、禅坐、撰写日记等,也都是令沙弥提升自我观照力的课程。学业完成后,可继续进入男众学部就读。

三三、佛光山的文化事业现况如何?

佛光山的文化事业有编藏处、觉世月刊社、普门杂志社、佛光文化事业公司、佛光山视听中心、佛光书局、佛教文物流通处、佛光缘美术馆、香海文化事业公司、如是我闻文化公司等,均能不断地编印藏经,出版各类图书、发行杂志、提供书画、录影(音)带、唱片、影(音)光碟等,肩负起为大众传播法音的责任。

三四、佛光大藏经编印的内容及其特色何在?

有鉴于传统经典的名相术语繁多,一般人虽有心学习,亦不得其门而入,佛光山遂于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由星云主其事,集海内外僧俗学者,将历代藏经重新整理、分段、标点、考订及注释,并加上经题解说和索引,而编出一套现代人人能读易解,能信易行的佛教圣典,助长佛法的延续与流传。

《佛光大藏经》计有十六类,分别是《阿含藏》、《般若藏》、《禅藏》、《净土藏》、《法华藏》、《华严藏》、《唯识藏》、《秘密藏》、《声闻藏》、《律藏》、《本缘藏》、《史传藏》、《图像藏》、《仪志藏》、《艺文藏》、《杂藏》等。目前已完成有《阿含藏》十七册、《禅藏》五十一册、《般若藏》四十二册及《净土藏》三十三册等。发行以来,曾赠予海内外各大学、图书馆、学术单位、机关学校、学者教授、佛教界团体、道场、传播媒体等,颇受各界好评。

三五、《中国佛教经典宝藏》有何特色?

《中国佛教经典宝藏》全套共一百三十二册,所选择的经典皆具有历史意义的深远性、中国文化的影响性、人间佛教的理念性。每册以题解、源流、解说等章节,阐述经文的时代背景和影响价值,及在佛教历史和思想演变上的地位角色。《宝藏》兼具通俗文艺与学术价值,并具有四大成就:一、佛教史上的开创之举;二、杰出学者的集体创作;三、两岸佛学的交流互动;四、白话佛典的精华集粹,可说是一部划时代的白话佛典菁华。

三六、佛光山于全世界各地设有多少图书馆?

佛光山成立之图书馆包括:西来大学图书馆、南华大学图书馆、新竹无量寿图书馆、佛光山民众图书馆、大慈庵图书馆、大慈育幼院儿童图书馆,及丛林学院研究馆、男众学部图书馆、女众学部综合图书馆、国际学部图书馆等海内外十六所佛学院图书馆。此外,佛光山海内外百余所别分院亦皆设有图书馆,如美国西来寺、澳洲南天寺等。

三七、《佛光大辞典》何以得到优良图书类金鼎奖?

一九七七年,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集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之员生二十余人暨佛、文、史、哲及精通梵、巴、英、日文等学者,由慈怡法师主编,费时十年,完成一套八册钜着《佛光大辞典》。本辞典拥有二万二千六百零八条辞汇,七百万言。尤以解说深入浅出,更配以相关图片补文字诠释之不足。凡一般术语、名相、人氏、地名、寺院庵堂、宗派教义、典籍词章、法器仪规、艺术建设、掌故公案,均在搜集之列,并作翔实介绍。此外,为便于读者查阅,另备有‘索引’一册,使检索便捷。又本辞典内文中,凡一事一物,均载明经典出处;凡古今人物,均在搜罗编列之内。引证之广,涉猎百千经论;解说论议,容摄诸家言词。可以说本辞典已等于是现代人之一部佛教百科全书。因此,本辞典于一九八九年荣获优良图书类

金鼎奖。

三八、佛光书局及文物流通处,在弘法上担任何种任务?

本山为让佛教徒方便请购各类佛书、法物、佛教录音带、录影带等,于各地别分院设立佛教文物流通处,并于海内外各地设有佛光书局,带动国内外佛教文物流通,使佛教文化得以弘扬。

三九、香海文化事业公司内容如何?

除佛光出版社外,成立于一九九七年的香海文化事业公司,主要做为佛教文化与社会传播的桥梁。举凡佛教图书出版、影音发行及文物流通,藉由香海的普遍发行,让社会大众有缘接触佛教。

四十、如是我闻文化公司如何推动‘法音宣流’?

如是我闻文化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七年。以‘如是我闻’为名,是希望以阿难尊者弘传正法的使命作为精神指标,传播与制作优良品质的音乐,并藉由美好的音乐来净化社会,改善身心环境。

四一、佛光山推动人间佛教的具体贡献有那些?

1.世界佛教人口增加;2.青年学佛风气日盛;

3.在家弟子弘扬佛法;4.传播媒体重视佛教;

5.佛教文物广泛流通;6.佛教梵呗受到重视;

7.佛光人会蓬勃发展;8.教育学界肯定佛教;

9.政党人物实践佛教;10.演艺人员皈依佛教;

11.佛学会考成绩辉煌;12.弘法布教跨国越洲。

四二、佛光山做了那些推广社教方面的工作?

佛光山所推广的社教工作有佛学会考、监狱布教、戒治班、把心找回来、七诫运动、慈悲爱心人列车、三好运动,开办电台、电视弘法、佛光缘美术馆,以及佛光缘社教馆举办的各种佛学研习班、才艺课程等,对净化人心,端正社会风俗,俾有助益。

四三、何谓‘佛光缘’的事业?

佛光山为方便度众,提供广大社会群众接触佛教的因缘而成立的事业或举办的活动,皆名之为‘佛光缘’,如书坊、美术馆、滴水坊、布教所、园游会、义卖会等。

四四、‘滴水坊’的名称由来?

‘滴水坊’之名,取自‘滴水之恩,涌泉以报’,以茶会友之意。始于一九九四年‘佛光缘美术馆’成立之时,为回馈十方大众的成就,于美术馆旁设立‘滴水坊’,提供信众在欣赏名家书画作品后,有一个澄净身心的宁静去处。今全球皆设有‘滴水坊’,以方便信众使用。

四五、佛光山有那些基金会?

有‘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佛光净土文教基金会’、‘佛光山慈悲社会福利基金会’、‘人间文教基金会’、‘佛光山电视弘法基金会’等。

四六、佛光卫星电视台其内容如何?

随着时代变迁,广播、电视成为弘法上重要的方法之一;佛光山有鉴于此,乃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成立‘佛光卫星电视台筹备委员会’,一九九七年成立‘佛光卫星电视台’,并于一九九八年元月一日开播。佛光卫视首创国内电视节目中不插播商业广告,并制作相关佛教、社教、历史、青少年、妇女等节目,为声光五彩的现代视听世界,建立一片清新的电视净土。开播第一年,即荣获第三十四届电视金钟奖‘最佳剪辑’和‘最佳文化节目主持人’奖,也是全国有线卫星电视台中唯一获奖者。

四七、佛光山联络电话及网址为何?

佛光山对外联络电话为(○七)六五六一九二一-八

网址为 www.fgs.org.tw

四八、何谓‘佛光人’?

狭义来说,凡过去、现在、未来,在佛光山有僧籍、皈依、参与弘法工作的人,都称为‘佛光人’;广义而言,凡是认同佛光山弘法利生事业者,皆可名为‘佛光人’。

四九、如何认识佛光山?

1.要看佛光山的内容,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外相;

2.要看佛光山的大众,不要只看佛光山的个人;

3.要看佛光山的制度,不要只看佛光山的个案;

4.要看佛光山的历史,不要只看佛光山的一时。

五十、佛光山如何将佛教国际化、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

1.国际化:佛法本无国界之分,为使‘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佛光山在全世界五大洲创建百余所寺院道场,佛光会则遍布一百三十余个国家地区。此外,有印度、锡兰、南非等十八个国家的青年就读佛光山佛学院,十余个国家人士来山从事专题研究,形成小联合国的盛况。在不分肤色、种族融和的理念下,佛光山突破狭隘地域观念,已达到佛教国际化的目标。

2.制度化:佛光山是个注重制度的教团,举凡人事奖惩、升等调职、财务会计、出家受戒、道场建筑,乃至僧团清规及僧众等进修、福利办法,皆订有周密的制度。

3.现代化:佛光山坚持传统的修行生活,但在弘法度众上则力求现代化的应用,例如以电视、广播、出版等方法,让佛教深入每个家庭,使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

4.人间化:推动以人为本的佛教,积极将佛法由寺庙带到社会,由僧众带到信众,学习世间种种法门以为弘法之方便,达到佛法人间化。

五一、试述佛光山荣誉榜?

佛光山的僧众近二千人,三十多年来,在文化、教育、慈善等工作上不遗余力,深获社会大众的肯定。如慈庄是洛杉矶荣誉公民;慈惠得到社会运动和风奖;心定获得教育部颁发社会教育有功人员奖;慈容、绍觉、永胜等,多次荣获全国好人好事代表;依融则获得兰阳杰出人士奖;慈怡为佛教界得到首次的图书出版金鼎奖;依空以推动文化得到‘文化建设绩优奖’;依法是中华民国十大杰出青年奖;慧开为全国社会优秀青年奖;依来在澳洲弘法,得到澳洲政府的肯定,而有‘服务社区有功人员奖’;依诠多年奉献幼教事业,也有‘中华民国托育服务楷模奖’;依华则为西藏辩经佛学院杰出学生奖等等。另外,徒众中有十余位博士及近百位硕士等。

五二、历年来佛光山所举办的国际会议有那些?

佛光山开山以来,致力于佛教国际化,历年来所举办的国际会议有:国际佛教会议、世界佛教青年学术会议、世界显密佛学会议、国际禅学会议、世界佛教徒友谊会暨世界佛教青年友谊会、世界佛教杰出妇女会议、世界佛教金刚会议、国际佛教僧伽研习会、第一届天主教与佛教国际交谈会议、国际电子大藏经研讨会、亚洲宗教与高等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五三、何谓佛光山‘名家百人碑墙’?

位于佛光山大雄宝殿后面及如来殿前,收集历代文人如陶渊明、王维、柳宗元、陆游,书画家苏东坡、董其昌、郑板桥、丰子恺、于右任、张大千,及佛门高僧惠能、寒山、拾得、怀素、道元、永明延寿、德清、紫柏等百家具启发性、教育性之名言字句,暨大悲出相图等,将之鑴刻在黑花岗石上,于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六日正式落成揭幕,成为全国及佛教界首座碑墙。

五四、佛光山举办‘佛光亲属会’的目的?

佛光山二年举办一次的‘佛光亲属会’,主要目的有四:1.建立佛门的伦理;2.加强僧信的交流;3.促进家属的了解;4.增添人间的融洽。

贰、国际佛光会

一、国际佛光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于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假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成立大会。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正式于美国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成立大会。

二、国际佛光会是什么性质的团体?

国际佛光会是佛教国际化的社团,是僧信七众弟子共有的团体。从寺庙的法会修持到整个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从佛教徒的团体组织到所有宗教徒的交流往来。因此,国际佛光会是一个主张慈悲包容的社团,是一个倡导众生平等的社团,是一个尊重家庭生活的社团,是一个重视社会福祉的社团。

三、‘国际佛光日’的由来?

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于美国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成立大会时,佛光人为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于大会上决议:每年的五月十六日为‘国际佛光日’。蒙特利市市长姜国梁先生也同时响应,将这一天订为该市的‘国际佛光日’。

四、佛光会与佛光山的关系如何?

佛光山是出家僧团,佛光会是在家教团,两者平行发展,相辅相成,共同肩负教化众生的责任。此外,佛光山是佛光会的团体会员,全力支援佛光会举办活动;佛光会则是佛光山的当然护法,应全力护持佛光山的各项弘法事业。

五、国际佛光会的创会缘起?

为提供广大佛教信众参与弘法的空间,藉着僧俗四众的力量共同弘扬佛法,让佛教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乃至超越国界、种族、宗派,达到‘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国际化目标,国际佛光会乃应运而生。

六、国际佛光会的创会宗旨?

1.秉承佛陀教法,虔诚恭敬三宝,弘法利生,觉世牖民。

2.倡导生活佛教,建设佛光净土,落实人间,慈悲济世。

3.恪遵佛法遗制,融和五乘佛法,修持三学,圆满人格。

4.发挥国际性格,从事文化教育,扩大心胸,重视群我。

七、创立国际佛光会的目的?

1.提倡人间佛教;2.净化世道人心;

3.建设佛光净土;4.实现世界和平。

八、国际佛光会的主要任务?

1.推动佛学研究,从事佛教教化事业;

2.举办社会服务工作,扩大教化功能;

3.辅办佛教教育,培植佛门优秀人才;

4.成立国际组织,举办国际联谊活动。

九、国际佛光会发表了那些主题演说?

国际佛光会自一九九二年成立之后,每年例行举办会员代表大会,推展‘主题演说’,作为会员的精神指标与未来努力之行事方向,历年来有‘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圆满与自在’、‘自然与生命’等。

十、参加国际佛光会有什么利益?

1.联络感情,结交朋友;2.广学多闻,增加见识;

3.拓展事业,广结善缘;4.喜庆祝福,丧葬助缘;

5.佛化传承,全家受益;6.子女教育,多有帮助;

7.旅游世界,到处善缘;8.参加活动,净化身心;

9.发心行善,必得好果;10.佛法共修,宁静致远;

11.听经闻法,福慧双增;12.今日一会,无限时空。

十一、如何成为国际佛光会会员?

国际佛光会会员入会办法:首先可参加佛光会所举办的活动,了解佛光会的理念,认同佛光会的精神。其次,须经二位佛光会会员介绍,并遵守入会宣誓。

十二、加入国际佛光会的入会程序仪式?

加入佛光会的程序仪式:念诵宣誓词:‘余谨以至诚,服膺国际佛光会总会所订之宗旨,并遵守总会与本会之章程,秉承佛陀教法,恭敬三宝,信仰人间佛教,解行并重,福慧双修,务期自觉觉他,自度度人,以造福天下众生。谨誓!’

十三、佛光会员的愿心?

1.做个共生的地球人;2.做个同体的慈悲人;

3.做个明理的智慧人;4.做个有力的忍耐人;

5.做个布施的结缘人;6.做个清净的修道人;

7.做个欢喜的快乐人;8.做个融和的佛光人。

十四、佛光会员应具备什么性格?

1.群我要有国际性格;2.佛法要有人间性格;

3.理念要有未来性格;4.制度要有统一性格。

十五、佛光会员的四句偈?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

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十六、佛光会员的‘四好’是什么?

1.佛光会员要存心好;2.佛光会员要说话好;

3.佛光会员要行事好;4.佛光会员要做人好。

十七、佛光会会员应有的精神?

1.以四大菩萨为楷模;2.以天龙八部为护法;

3.以四大金刚为力量;4.以十方诸佛为理想。

十八、佛光会员应尽的义务有那些?

肯定及认同国际佛光会的宗旨与目标,并且广为宣传;护持本会的组织与活动;参与开会并缴交会费;确实遵守本会章程、办法行事。

十九、佛光会员有什么使命?

1.以世界观弘扬佛法;2.以人间性落实生活;

3.以慈悲心普利群生;4.以正觉智辨别邪正。

二十、参加国际佛光会可享受那些权益?

对本会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发言权及表决权;拥有本会发行之杂志刊物;会员们婚丧喜庆事宜的协助;旅行世界各地,于佛光山别分院道场可享有‘来时欢迎,去时相送’的服务;透过检定考试后,可聘为佛光会之檀讲师等。

二一、国际佛光会设立檀(弘)讲师的理念与目的为何?

1.扩大佛法的弘传与影响;2.建立师承的伦理与秩序;

3.实践平等的教义与教团;4.达成僧信的融和与尊重。

二二、佛光会员怎样成为‘檀讲师’?

1.正知正见;2.信戒定慧;3.因缘果报;4.团结理念;

5.慈悲和净;6.功德清望;7.权巧方便;8.口才敏捷;

9.态度庄重;10.音调诚恳;11.五戒受持;12.家庭美满。

二三、佛光会员如何建立美满家庭?

要有节制的感情生活、合理的社会生活、正常的经济生活、德化的宗教生活。夫妻之间要互尊互重、互信互谅,要出门说去处、应酬成双对、身边少带钱、心中无秘密。

二四、佛光会员如何教育子女?

1.养成信受的教育;2.养成礼貌的习惯;

3.养成护生的观念;4.养成勤劳的本质;

5.养成感恩的美德;6.养成佛法的认知;

7.养成合群的性格;8.养成信仰的情操。

二五、佛光会员如何规划人生?

1.重视信仰的增进,听闻正法、布施结缘、参与共修、义工服务。

2.重视慧解的加强,研读传记、佛教历史、宗派专书、深入经藏。

3.重视修持的内涵,念佛禅坐、诵经礼忏、奉献服务、护持正法。

4.辅助教团的弘化,经验传承、助教发展、协办活动、受持斋戒。

如果佛光会员的人生有规划,那么,就能为佛光会留下贡献,留下榜样,留下言教,留下历史功绩。

二六、佛光会员应有什么修持?

饭前合掌称念佛光会员四句偈;平时修持佛光三昧法;随喜随缘参加道场举办的各种法会共修等,自我也应有自修功课。

二七、何谓‘佛光三昧修持法’?

‘佛光三昧’是每一个佛光会员的修行日课,它融和古今,适合现代人修行;佛光三昧分为四种三昧修行法:拜愿法、念诵法、禅观法、实践法等。

二八、佛光会员有什么特殊礼仪?

1.举行佛光会各种会议开始时,须唱‘三宝颂’及宣读‘佛光会员信条’,会议结束前则唱‘国际佛光会会歌’。

2.会员见面招呼时,结莲花手印合掌,以示敬意。

3.三餐饭前要合掌称念佛光会员四句偈。

4.奉行‘佛光三昧修行法’。

二九、佛光会员的信条是什么?

1.我们礼敬常住三宝,正法永存佛光普照;

2.我们信仰人间佛教,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3.我们实践生活修行,随时随地心存恭敬;

4.我们奉行慈悲喜舍,日日行善端正身心;

5.我们尊重会员大众,来时欢迎去时相送;

6.我们具有正知正见,发掘自我般若本性;

7.我们现证法喜安乐,永断烦恼远离无明;

8.我们发愿普度众生,人间净土佛国现前。

会员若能以此八个信条为修行实践德目,必能净化身心,福慧圆满。

三十、如何唱出‘佛光会会歌’的涵意?

佛光会每次举行会议,即将结束时,必定要唱‘国际佛光会会歌’,因为会歌象征本会的精神所在,因此,我们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以恳切的声音唱出‘从事弘法利生’的宗旨,以有力的声音唱出‘辨别是非邪正’的信念,以庄严的声音唱出‘效法四大菩萨’的精神,以喜悦的声音唱出‘建设佛光净土’的希望,以嘹亮的声音唱出‘福利社会,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以厚实的声音唱出‘同体共生,胸怀法界’的远大抱负,以悠扬的声音唱出‘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崇高愿心。音声佛事具有度众良效,我们要努力唱出‘佛光会歌’的涵意,让群迷得以进入佛道,让佛法广为传布世间。

三一、佛光会徽代表什么意义?

会徽是一个团体的代表与精神的象征,佛光会会徽意义如下:

圆,代表圆融无碍;莲华,代表清净菩提。

圆,代表世间;莲华,代表出世间。

圆,代表未开发的佛性;莲华,代表已成就的佛智。

圆,代表全球;莲华,代表佛光。

三二、佛光会的‘莲花手印’代表什么意义?

国际佛光会员见面时,均以两个手印来做为行礼的方法。

1.第一个手印是先翻掌外迎,用拇指扣住中指,其他三指外翻,代表着无限的欢迎、无我的接纳、无上的接引、无碍的交映、无染的清净。

2.第二个手印是莲花合掌,将双手合十,中间保留些微的空隙,象征无二的圆融、无量的信心、无异的正见、无生的法性和无灭的佛道。

三三、《佛光世纪》发行的功能?

《佛光世纪》有‘联络会员的感情、提供会员的资讯、促进会员的认知、增加会员的修学’等功能。

三四、如何拓展新分会?

集合当地会员;邀请分会会长或有德者等成立筹备会;说明佛光会的理念;推举热心人士成为筹备会干部;举办佛学讲座或邀请专家座谈、证道等。

三五、如何筹组新协会、新分会?

1.举行家庭普照等活动以培养因缘。

2.由佛光会辅导法师或会务干部等前往举行说明会。

3.招募会员,确定会务干部。

4.成立筹备会。

5.人数达百人即可报请总会举行成立大会,经授证仪式,正式成为分会。

6.十个分会即可成一协会,成立办法同于分会,先成立筹备会后,报请世界总会,于世界会员代表大会中授证,正式成立。

三六、如何辅导分会发展?

可举办干部讲习会、座谈会,选拔优秀会员以资奖励,辅导分会举办活动,举办定期朝山,鼓励分会至各别分院巡礼,实际了解分会会务运作,以便协助解决问题等。

三七、如何建立佛光社区?

由佛光会员带动社区的文化、教育及社会公益的活动,透过每一位佛光会员身心奉行佛法,恭敬三宝,获得社区所有人的认同接纳,欣然参加当地佛光总会或协会,而达到‘佛化社区’的人间净土的理想。

三八、如何成为佛光会的干部?

佛光会的干部要以身作则,能够提拔、造就人才,运用集体的智慧与大众的经验,策划各种有意义、受欢迎的活动,力行公益慈善的社会福利事业,将佛光会崇高的理念推广普及各个机关团体、学校、社会的每一个层面,乃至家庭社区。

三九、如何筹办干部讲习会?

1.依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各分会会长、副会长、领导干部讲习会;秘书、财务、组长、通讯员、储备干部讲习会等。

2.讲习会内容:佛光会宗旨与精神、佛光三昧修行法、佛光四句偈,及其它有关会务行政的讲习,如管理、活动、通讯、财务等。

四十、佛光会应办何种活动?

运动会、园游会、读书会、讨论会、社会服务、急难救助、爱护自然、环保清洁、歌唱舞蹈、影片欣赏等等。

四一、什么叫‘七诫运动’?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七日,国际佛光会于林口体育馆举办第二次世界会员代表大会时,提出推动‘净化人心七诫运动’,内容为诫烟毒、诫色情、诫暴力、诫偷盗、诫赌博、诫酗酒、诫恶口,以杜绝毒品、色情氾滥,敦厚伦理道德,达到全民安乐,建立祥和社会之主旨。

四二、什么叫‘慈悲爱心人’?

国际佛光会关心社会治安问题,于一九九七年五月发起‘慈悲爱心列车’全省街头宣导净化心灵活动。受到各界广大回响后,同年十月,再度发起全台湾二千位慈悲爱心人宣誓仪式,并有八万名信众、数十友教、异教团体、各界人士等共襄盛举。国际佛光会更将此活动推向全球各处,为散播慈悲爱心,启发社会光明而努力。

四三、什么叫‘三好运动’?

有鉴于现代价值观念偏差,功利主义盛行,以致产生社会种种脱序现象,故于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一日恭迎佛牙舍利显密护国祈安法会上,发起‘三好运动’,即‘做好事’--把侵犯伤害的恶行,换成利益大众的佛行;‘说好话’--把嗔恨嫉妒的恶口,换成柔软赞叹的佛口;‘存好心’--把愚痴的邪心,换成慈悲智慧的佛心,以期体现人生福慧圆融的美好境界。

四四、佛光会与一般社团的差别为何?

国际佛光会是一个世界性的人民社团,主要以佛教信众为组织的对象,与其他社会团体不同的是:佛光会的会员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不仅只为自己求得心灵解脱、智慧圆满,更以创造安和乐利的社会,增进世界和平为共同目标。

四五、非佛教徒能参加国际佛光会吗?

国际佛光会是一个超地域、宗教、僧信的佛教组织,皈依三宝的佛教徒固然能参加为正式的会员,至于认同佛光会理念的其他宗教教徒,也可以参加成为本会的‘佛光之友’。

四六、佛光会员如何参加友寺活动?

个人私谊可以参加其他友寺之法会或活动;但是若有三人以上欲参加时,必须穿着佛光会服代表团体参加。

四七、分会邀请法师开示应如何处理?

可邀请参加佛光会会员之法师;若须邀请未参加本会之法师,可先向总会申请核准后,再邀请其来开示。

四八、佛光会员如何做功德?

可随心服务奉献、语言赞美、心意祝福等做功德。

四九、佛光会如何护持寺院?

经常替寺院宣传法会与例行活动,在不与分会活动冲突下,遇有寺院法会佛事则可全力支援,参与筹备工作、指挥交通、接待、文宣、典座、行堂等。

五十、佛光会员有那些必读之书以及参考资料?

佛光会必读之书,有《释迦牟尼佛传》、《六度集经》、《阿含经》、《金刚经》、《大智度论》、《大乘起信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景德传灯录》、《太虚大师全书》、《佛教丛书》、《法相》等。佛学参考资料,则可应用《佛光大辞典》、《世界佛教史年表》、《教乘法数》、《禅林象器笺》等。

五一、何谓佛光会员‘七事非法’?

1.财物借贷;2.男女不净;3.邪思邪见;4.搬是弄非;5.造谣生事;6.干涉僧事;7.擅作法会。

五二、佛光会员之间如何联谊?

以参与公众活动做为会员的联谊。个人不得任意招募会员参加餐会、活动,以免造成会员之间的困扰。平时遇到会员家中有婚丧喜庆,会长可适时适量的邀约会员参加,但仍应衡量时间、路途,以不妨碍会员正常生活为原则。

五三、佛光会员如何处理金钱生活?

佛光会员彼此不可共金钱往来,不可财务借贷,如有经营事业,相互合作,应有正式合约为准则,盈亏均与佛光会无关。佛光会员未经总会同意,不可私自化缘。

五四、佛光会员如何处理感情生活?

一、要以慈悲来升华感情;二、要以般若来净化感情;三、要以礼法来规范感情;四、要以道德来引导感情。佛光会鼓励夫妻之间要相亲相爱,亲子之间要互敬互谅,朋友之间要相互惜缘,男女之间要避免讥嫌。如果能够把私情私爱去除,陶冶为奉献大众的胸襟;把自私占有的感情,转化成无私的道情法爱;把有选择、有差别的情爱,净化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奉献,则一切众生皆得福乐。

第十八课 佛光人间事

星云自披剃以来,不曾稍或停止实践人间佛教的事业,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近五十年间,在弘法过程中不乏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每一件事都代表着我的人间佛教性格,为了教育徒众及学生,兹择录十事于后:

一、买鞋加价

一九六四年夏,台南叶鹏胜的父亲背了一袋僧鞋,来到寿山寺兜售。当时为了筹措办学经费,经济十分困难,但是想到当年出家人很少,僧鞋的生意一定不好,于是用四十元的价格,买了一双原价三十元的僧鞋。他奇怪地望着我:‘别人都要求我打折扣,为什么你不还价,反而还要加价?’

我说:‘贩卖僧鞋很困难,如果你们不做生意,我们就很难买到僧鞋,如果你能多赚一点利润,拿这些钱来改善品质,大量生产,可便利我们购买。所以,我这样做,不只是为了帮忙你,更是在帮我自己,你安心收下吧!’后来,他将自己的儿子叶鹏胜送来就读沙弥学园。

二、车子养老

一九六五年,汽车在台湾还不普遍的时候,我决定买一辆车子作为弘法工具。当时的台湾对出家人抱有偏见,骑单车、戴手表、用钢笔,都会受到议论。所以当我提出这个意见时,一些徒众们纷纷质疑,我还是力排众议。第二天亲自走访车店,发现‘载卡多’虽然比轿车贵,却能载更多的人,于是买了一辆九人座的‘载卡多’,并请车厂改装为二十六个座位,好让我的学生、徒众都能和我一起出外参访。由于车厢大,轮胎小,所以每次行车时,总是一路颠簸摇晃,其至好几次连人带车冲入水沟,翻到路边,承蒙佛菩萨保佑,每次都是有惊无险,尽管如此,我们非但不害怕,反而师徒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十多年以后,车子功成身退,许多厂商说尽好话,欲以两万元收购,一向随喜随缘的我却坚持不肯,连弟子们都感到奇怪,我告诉他们:‘这辆车子随着我们南征北讨,走遍全省大街小巷,立下汗马功劳,现在退休了,我要为它养老。’此车曾在头山门停放多年。

三、罚睡觉

童年出家时,每当不会背书,或做错一点事,就会被罚跪香或拜佛,当时心想:拜佛不是很神圣的事吗?为什么会是处罚呢?因为是处罚,以后大家都不爱拜佛了。

后来我建立佛光山,创设沙弥学园,纠察老师也是罚顽皮捣蛋的沙弥跪香、拜佛。我知道以后,赶紧阻止,老师却纳闷不知所从。我说:‘罚他们睡觉,他们犯过了,不准他们拜佛,尤其不准他们参加早晚课诵。’

‘那不是正中了他们的心意吗?如果这样做,他们岂不变得越来越没有道气了吗?’

我说:‘不会的,因为孩子们虽然睡在床上,但钟鼓梵呗声却历历入耳,那里会睡得着?何况当他们看到同学都可以上殿,而自己却不能参加,他们会了解,睡觉是处罚的,拜佛是光荣无比的。他自然就会生起惭愧心,改过迁善。教人,先要从人情上着手,才能再进一步谈到法情;先要去尊重他们,才能培养他们的荣誉感。’

四、小黄花

数十年来在世界各地弘法,我都受到热烈且隆重的欢迎,也收过不少贵重的礼品,然而最令我感动的,却是印度边区拉达克一个小女孩供养的一朵小黄花。

在欢送的人潮里,我的车子开动了,但我早已瞥见她拿着一朵小黄花,抿着嘴角,羞涩地朝着我看。就在车子将要离去时,她才一个箭步地追过来,将手上的黄花插在车窗上。我赶紧请司机停车,将手腕戴着的水晶念珠送给她。她露出真挚的笑容,泪水不断地夺眶而出。

随着车子开动,花瓣在风沙中微微地颤抖。从前座的照后镜里,我看到她在远处一直保持着合掌的姿势,我的心久久感动不已……。

五、电话皈依记

为了佛光大学的筹建工作,我们举办了一连串‘佛光缘书画义卖会’的活动。有一天,负责义卖文宣的陈筱君小姐带着朋友来见我,表示愿为活动效力,当他们问到我是如何将这么多的名画集中在一起时,我拿出张大千先生的名作‘观世音菩萨’,说明它的来处。

一个风清月白的夜晚,我在窗前读信,一封来自香港高伯真先生的信,令我深深感动。他叙述他的父亲高岭梅先生正生病住院,一心想皈依三宝,问我是否方便前来。我想到一位孝子为了圆满老父的愿望,特地写信给素昧平生的我,这份心意实在可嘉,然而行程已经排满,一时也抽不出时间前往,于是采取权宜之计,以越洋电话为高老先生作了一次皈依。事后,一家人千言万谢,一定要送我这幅名画以为酬答,我才晓得高老先生原来是香港鼎鼎有名的收藏家。

‘好一个“佛光缘”啊!’在旁的徒众听了,莫不欣喜赞叹。

六、为义工服务

朱家骏原是军队里的通讯官,为宜兰救国团编辑刊物时,我发现他优异的编辑才华,便请他为我编辑《今日佛教》与《觉世旬刊》。由于他勇于突破陈年窠臼,后来被《幼狮杂志》网罗,发挥才干,在当年台湾的杂志界,可说无有出其右者,对于编辑艺术的改进有卓著的影响。

记得他每次到雷音寺编辑杂志时,我总是预先将浆糊、剪刀、文具、稿纸等准备妥当,井井有条地放在书桌上,甚至枕头、被单,也都是新洗、新烫,干净整齐地叠在床铺上。他经常工作到深更半夜,我都在一旁陪伴,并且为他煮面条、泡奶粉、准备点心。他常和我说:‘师父!您先去休息吧!’我还是坚持等他完工,才放心回寮。遇有寒流来袭,我怕他着凉,每次都将自己仅有的一床毛毯拿给他盖。

有些人知道我对他如此关爱,惊讶地问我:‘您是师父,怎么倒像侍者一样对待弟子呢?’

我答道:‘他如此卖力地为佛教奉献所长,对于这样的弟子,我怎么能不做一个慈悲的师父呢?’

七、二二八的平正

一九四九年初到台湾来就听说二二八事件,心里一直很想为同胞们做些什么,来化解这段历史的悲剧。所以,十多年前,我曾建议政府有关单位为二二八事件中的死难同胞予以平正,直到一九九一年,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成立不久,在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才得以一偿夙愿,首次发起‘佛力平正二二八死难同胞慰灵法会’,邀请政府官员、民意代表、受难家属同来参加,并受理登记,将受难者遗骨奉安在佛光山万寿园,定期上香祭拜,意在藉此消弭过去的伤痕,唤起社会大众共识,将历史的教训化为和平的力量,从而共创一个互助互重,富强安乐的社会。

一九九四年举行‘二二八纪念音乐会’,我在会中致辞安慰受难家属,希望在各界人士的关怀下,本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胸怀,放下过去的怨怒仇恨,前瞻未来的和平幸福。下台以后,承蒙坐在邻座的李登辉总统赞誉,说我的致辞十分得体达意,其实,我是真心期盼台湾社会能够更和谐、更尊重、更融和、更安乐。

八、宇宙寺

公路局第三工程处处长倪思曾先生,第一次到佛光山来的时候,朝山会馆还没有建好,山上各处也在工程中。请处长在佛学院的斋堂用饭后,他要添油香,我连忙说不必了。他于心难安,总觉得在寺院里用斋,一定得添油香才可以。

最后,我说:‘既然处长您这么诚心诚意,那就添个大油香吧!如果能够把大树乡这条泥土路铺成柏油路,对地方建设将是一大贡献,本寺当感激不尽。’

倪处长立即答道:‘做得到!做得到!大师!我现在才知道您的道场原来并不只限于佛光山啊!宇宙寺才是您的道场,全地球人都要为您添油香啊!’

九、白雪溜冰团

二十年前,我担任佛光山佛学院院长时,白雪溜冰团远从美国来到高雄表演,造成全市轰动,听说学生廖秀姬很想去一看究竟,甚至还告诉同学:‘这一次要是没能去看,我会终生遗憾。’但是佛教学院的学生在上课期间,是不可能准假外出的。

过了两天,我请她到院长室来,我说:‘你帮我去办事,跑一趟高雄,买一些文具用品,买完以后,剩下的三百元,你就顺道在市区玩玩再回来,不必再去向老师请假了。’

这时,她笑得好开心,欢喜地说道:‘是!谢谢院长!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从此,她安住在学业上,努力用功。

十、信佛与行佛

曹仲植先生是台湾‘生命线’的创始人,夫人是虔诚的佛教徒。三十年前,她在普门精舍皈依佛教,对我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思想极为推崇,所以鼓励曹先生亲近佛教,听经闻法。向来没有信仰的曹先生原本十分为难,但由于深爱太太,也就勉强陪她出入佛教寺院。

一次法会结束,曹夫人拉着先生的手,走到我面前说道:‘师父!请您度我先生信仰佛教,教他拜佛。’

只见曹先生一脸尴尬的表情,我连忙打圆场道:‘曹先生不必拜佛,行佛就好了。’

曹居士一听,高兴极了,此后逢人便说:‘星云大师讲的,我不必拜佛,我是行佛的。’

尔后,曹居士从事社会慈善公益活动不遗余力,例如:他创办台湾‘生命线’,助人走向光明;成立曹氏基金会奖助清寒学生,捐助残障人士轮椅数万部;前年水灾,捐助百千万元赈灾。此外,对于佛光山、美国西来寺、法国巴黎道场的建寺工作及国际佛光会的弘法活动,他也发心资助;在印度、锡兰等佛教圣地,更设立中、英、梵文铜牌,介绍佛教史迹……。

当别人赞美他善名远播时,他总是说:‘念经不如听经,听经不如讲经,讲经不如实践。我只是“行佛”而已。’

第十九课 佛光人情味

佛光教团提倡人间佛教,致力宣扬佛法与生活的融和,身为佛光人,应该互相融和尊重、团结包容、互赞互助、乐观进取,共同创造安和乐利的人间净土。今日的佛光教团,是由许多默默耕耘的佛光人所凝聚而成,这些佛光人不会因为时间的消逝而隐没,他们富含人情的事迹,反而增添历史的隽永。今列举十事以铭之:

一、慈介

陈许好老菩萨皈依三宝时,我为她取的法号叫作慈介。当我建高雄佛教堂时,她裹着小脚,到处募集经费;等到寿山寺要开工时,也经常看她一拐一拐地走来走去,为我们筹措建寺款项;后来辟建佛光山时,她还是每天热心奔跑,劝募净财。佛光山建好以后,又见她不停地跺着碎步,为老人精舍及育幼院的建设而努力。我每次看到她,都为她那种为教奉献的精神而深深感动,总想上前和她说几句话。

街坊邻居看她如此卖力辛苦,都问她:‘老太太!高雄这么大,为什么放着公共汽车不坐?况且您又不是出家人,何必到处行走化缘?’

‘师父这么慈悲,为我取名慈介,重新赐给我两只脚(指“介”字下面两竖),我要用它们为师父奔跑。’

一字的力量何止值万金!

二、为公众的大爱

三十年前佛光山刚开山时,一位二十岁的小姑娘前来,发心在果乐斋卖面,赞助大慈育幼院的经费。

每次经过果乐斋,无论顾客多少,都看到她笑容满面地煮面、端面,尤其每年春节平安灯法会期间,她也依然不急不徐地为盈门的宾客作最佳的服务。即使从清晨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仍旧一副知足常乐的样子。

三十年来,由满头黑发做到银丝满布,因为敬重她为佛教牺牲奉献的精神,我以礼相待,在设备齐全的大慈庵,为她安排房间居住。她,就是郭道光师姑。

每年当大慈育幼院得到政府评鉴的优良奖章,信众们给予我祝贺时,我总是想起历任的院长和工作人员,他们对院童无怨无悔的奉献,令人感动万分,还有郭道光……。在院童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像郭道光这样的菩萨在背后默默地奉献爱心啊!

三、这里就是我的家

因为参加中日战争而两耳全聋的退休荣民邰保成居士,在寿山寺刚成立时,就前来帮忙寺务,后来又到佛光山朝山会馆当饭头,一煮就煮了二十几年。

他因为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只有用心地去感受周遭的一切,尽管每天前来朝山会馆用餐的人数多寡增减很难计算,也不曾有人告诉他今天要煮多少米饭,但是他都能煮出恰如其份、香喷喷的白米饭,供养十方大众,而且从来不曾耽误过一餐饭,也未尝闹过情绪,即使生病了,也不请假。

海峡两岸开放探亲以后,常住体谅他劳苦功高,几次表示愿意招待他回大陆老家省亲,他却说:‘什么家?这里(佛光山)就是我的家,我还要回那里去呢?’常住更加感念,特别安排他住进佛光精舍,颐养天年。

四、人心马达

嘉义县东元机械公司的代理商游次郎居士,是嘉义佛光会的督导,嘉义救国团的主任委员,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护持佛光山。每年将近新春时,他都会与刘坤火等连袂来山,协助制作春节平安灯,供游客欣赏。

由于年关将近,正是马达生意最好的时候,许多人问他:‘这个时候你不在家里照顾生意,却跑到佛光山装花灯,究竟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他听了,总是正色凛然地答道:‘到佛光山布置花灯,作的是人心马达的事业,让大众来山礼佛赏灯后,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十几年来,他总是笑脸迎人,勤奋工作,可见他已经点亮了自己的心灯。

五、莲花手印

暑假期间,陈钧仪老师到国外旅游,途经泰国时,钱包被扒手偷去了。虽然护照和机票都还在,但是身上已经没有钱可以购买机场税,心里实在很着急。忽然,他灵机一动,想到自己是国际佛光会的会员,佛光会的组织遍及海内外,说不定可以碰到会友前来搭救。于是他站在机场大楼的门外,以佛光会特有的手势莲花手印和过往的行人打招呼。

果然,办法奏效,一位来泰国办事的佛光会会员老远地看到,很高兴地走过来问好,听到陈老师的落难经过后,义不容辞伸出援手,不但为他付机场税,还致赠他一些旅费。

陈老师终于顺利地回到台湾。从此,他逢人便述说这段‘以莲花手印海外遇救’的故事,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与骄傲。

六、老婆婆还愿

夜幕低垂,佛光山晚课结束后,香灯师父将大雄宝殿的门闩紧,走了几步,见到一位老婆婆正气喘吁吁地从成佛大道跑来。

‘师父!师父!等一下,我要添油香。’

‘老菩萨!已经关门了,明天请您早点来。’

这时,住持心定法师正好经过,听见老婆婆急切地解释着:‘真对不起!我是从花莲乡下赶来的,坐一天的车,现在才到。今天是我跟佛菩萨约定要来还愿的日子,我好不容易捡废纸变卖,存了一年的功德款,拜托您!让我见见佛菩萨好吗?’

心定法师听了以后,即刻上前亲切地招呼,并嘱咐香灯师父开门,让老太太进入大殿礼佛还愿。之后,心定法师亲自送老太太到朝山会馆用餐挂单。

第二天清晨,老太太将离山时,依依不舍地望着远处的大佛,泪水不禁潸然流下,喃喃地说道:‘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被人这么礼遇过。’

七、文教老农

二十年前,台湾的佛教徒就知道要发心济贫救弱、助印经书、供养佛像,但也有部份信徒早已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如佛光会台南地区督导陈顺章居士,在当时就经常捐资给佛教文教事业,举凡佛光山丛林学院的奖学金、编印大藏经的经费、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的成立等等,都不落人后。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捐钱给文教机构,难道这也是善事吗?’

他回答说:‘是不是善事,我并不去考虑,我只想到佛教的文教事业是一块好福田。’直到现在,他还是自诩为文教事业的播种老农。

八、终身不娶

袁维刚驾车南下,准备到佛光山参加朝山,无奈在三义碰上塞车。收音机中的广播员正以急促的声调报导路况,原来不远处发生连环大车祸,十几部车子追撞一起。他本能地将车上的急救用具往身上一背,下车参加救难行列。

现场一片血肉模糊,大小车子一团稀烂,四周浓雾弥漫,救护工作困难重重。就在帮忙搬运伤者时,他听到远处传来婴儿绵密的啼哭声,中间还夹杂着虚弱的呻吟。他循着声音,走到一辆四脚朝天,已被挤压得扁塌不堪的蓝色轿车旁,一阵微细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先生,在这里……求求你……。’

他顺势蹲了下去,驾驶座上的先生垂着头,已断气多时,后座的一名少妇血流满面,朝他示意怀里的婴孩:‘我不行了……这个女孩,拜托你了……。

’说罢,少妇闭上双眼,咽下最后一口气。

十年后,女孩就读国小四年级,有个温暖甜蜜的家,只可惜家里始终缺少一个女主人,因为袁居士深恐结婚以后,另一半不能善待这个女孩,所以尽管多少人来说媒,都被他婉拒。朋友们纷纷劝他,他却说:‘佛陀在因地修行时,曾经为了救一只鸽子,宁舍身命,割肉喂鹰,我这一点儿牺牲算得了什么呢?’

九、无愧愿心

廖瑞福居士自从迁居到民生东路以来,每个星期五晚上都固定参加普门寺的‘金刚禅坐会’。退休后,无事一身轻,他全心全意地加入普门寺金刚义工行列,每天都到寺里帮忙寺务。起初朋友们找不到他,都觉得很奇怪,一向淡泊恬静的‘老廖’到那里去了呢?他笑着和大家解释:‘我现在有两个家,一个在民生东路,一个是民权东路的普门寺。’

九年过去了,他经不起家人的一再请求,才同意随儿女们移居加拿大。临行前,他花三万元一个月雇一名老兵,每天到普门寺代替他当金刚,言明必须做满一年,方能解职。法师们知道了,和他说:‘廖居士!很感谢你考虑得这么周全,但是你实在不必如此啊!普门寺的金刚很多,你尽管放心地跟随子女到加拿大去吧。’

他却一脸正色地说道:‘不行,因为十年前,我曾经在佛陀的面前发愿要在这里当十年的金刚,现在还差一年,我必须找别人代替,才算了此心愿。’

十、赚到欢喜

三十年前兴建寿山寺时,萧顶顺先生只是一名木工,我发现他虽然学历不高,却很有建筑的天份,所以后来开拓佛光山时,特地请他负责工程事宜。

记得当时,我们不曾画过正式的蓝图,经常都是手里拿着米达尺,随意在附近拣一块石头,边讨论边在地上画图,佛光山一项项工程都是这样兴设起来。无论当时经济多么困窘,我都会尽量设法筹措建款给他,好让他发放工资给手下的工人;为了怕他蚀本,我常常问他成本够不够。

多年来,我们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默契、共识,只要一见面,他就知道我对工程的需要,单刀直入地切入话题,一切形式上的寒暄问候在我们而言都是多余的。他在山上一做就是三十年,甚至儿子、孙子读大学工程建筑科系,都投入山上的大小工程,只见他经常骄傲地向别人说:‘佛光山的工程都是我做的。’

别的建筑公司高薪挖角,他一概予以婉拒,也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卖命为佛光山服务,他总是堆满了笑容说:‘因为我在佛光山赚到了欢喜,这是世间所有的财富都不能比拟的。’

第二十课 佛光山大事记

佛光山在开山三十周年时宣布封山,并特将三十年来重要行事刻碑,刊载于佛光山如来殿前。兹将佛光山创建缘起摘要列述如下:

◆一九六七年 佛光元年

·五月

星云在高雄县大树乡麻竹园购得山坡地三十余甲作为建寺用地,是年五月十六日破土,定名为‘佛光山’,并订下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

·七月

接办宜兰基督教创办之兰阳救济院,改名为‘仁爱之家’,收容孤苦无依老人一百余人;旋在佛光山建立佛光精舍(养老院)、大慈育幼院(孤儿院)等佛教慈善事业。

◆一九六八年 佛光二年

·十二月

佛光山丛林学院院舍落成,海内外二十八位功德主吴修齐、潘孝锐等,呈献教室钥匙,吴大海居士捐赠水塔,定名‘大海之水’。

◆一九六九年 佛光三年

·三月

慈惠、慈嘉、慈怡等法师赴日深造,就读日本京都大谷、佛教大学等校,为本山第一批留学生。后有慈庄、慈容、依戒、依空、依昱、依恩、依华、慧开、依法、依益、永有、永智、满庭、觉诚、妙净等人,至日本、韩国、印度、美国、英国、巴西等地留学,获有硕士、博士学位。

·七月

第一期大专佛学夏令营,计有台湾大学等二十六所大专院校,薛正直、沈仁义、赵翠慧等百余位青年参加,为佛教史上一项创举。

◆一九七○年 佛光四年

·十二月

大慈育幼院开幕,由慈容、慈嘉、慈怡、依戒、依来等法师历任院长,收容世界各地孤儿,展开慈幼服务。

◆一九七一年 佛光五年

·四月

万佛大悲殿落成暨万尊观音圣像开光,为本山第一座殿堂。内政部部长徐庆钟莅临剪彩,计有十万人参加庆典。

◆一九七二年 佛光六年

·五月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伉俪等来山访问。

◆一九七三年 佛光七年

·六月

行政院院长蒋经国一行莅山,对佛光山的建设、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成就,至表赞扬。一九七六年三度来山,参观接引大佛工程。一九七八年五月,于当选总统次日,四度来山,亲临大雄宝殿致敬,并盛赞佛光山庄严宏伟,对现代佛教的弘扬贡献卓著。

◆一九七四年 佛光八年

·四月

星云出任中日佛教关系促进会会长,赴日访问。翌年,再率领访问团访问日韩,在汉城成立‘中韩佛教促进会’。

·八月

日本日华佛教关系促进会会长曹洞宗贯首丹羽廉芳等莅山访问。一九七七年再度来访。

◆一九七五年 佛光九年

·三月

创办于一九五七年之《觉世旬刊》发行人改为慈惠法师担任,为佛光山对信众传播人间佛教理念的一份杂志。一九九五年改为月刊,发行量达四十万份以上。

·五月

彰化福山寺开工兴建,由心平法师负责,为本山第一所分院。

·十月

星云首度在国立艺术馆举行佛学讲座,为国内佛教界第一次在国家会堂举行的佛学演讲。

◆一九七六年 佛光十年

·三月

《佛光学报》创刊号出版,开启佛教学术研究之先端。

·七月

星云率领‘中国佛教美国访问团’,赴美访问,参加美国建国两百周年庆祝大典,决定在美筹建道场。

◆一九七七年 佛光十一年

·七月

本山创办之普门中学开学,慈惠法师为首任校长。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从事藏经的整理汇编,加以标点、分段、考证等编修,使藏经更现代化、普遍化。

·十一月

首度传授出家三坛大戒,被誉为历年来本省传戒的模范戒期。

◆一九七八年 佛光十二年

·三月

台北别院在松江路成立,慈庄法师担任住持。中国佛教研究院研究部在台北正式开课。

张大千先生暨夫人来山礼佛,并赠亲绘巨画‘一花一世界’。

·八月

星云荣获美国洛杉矶东方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学位。第一所海外道场--美国别院西来寺开工。

◆一九七九年 佛光十三年

·一月

佛教梵呗音乐会首次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是佛教音乐进入国家殿堂演出的开始。

·八月

首创佛教儿童夏令营,三千人参加。其后每年创办青少年冬令营、妈妈夏令营、教师夏令营等。

中华电视公司开播甘露节目,首开佛教电视弘法先例,教育部与新闻局颁赠‘社会教育建设金钟奖’。

·十月

《普门杂志》创刊。

一九八○年 佛光十四年

·四月

星云撰写三宝颂、佛光山之歌,由吴居彻教授作曲。

·五月

中国文化大学设立印度文化研究所,星云担任所长,为教育部核准并颁给学位之第一所佛学研究所。

◆一九八一年 佛光十五年

·三月

东海大学校长梅可望礼聘星云为哲学系教授。

·十二月

佛光山开山十五周年,大雄宝殿落成,教界诸山长老莅临,美、法、日、韩等国教界均推派代表与会,计有十万人参加典礼。

◆一九八二年 佛光十六年

·十月

苏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忍尼辛来山参访。

·十二月

与韩国通度寺缔结为兄弟寺,典礼在高雄文化中心举行。

◆一九八三年 佛光十七年

·九月

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出版第一部新编修的《阿含藏》,由慈怡法师主其事。于一九八七年出版《佛教史年表》。

◆一九八四年 佛光十八年

·七月

以‘将医疗送至偏远地区,让有钱的人为贫苦的人看病’为理念,佛光施诊医疗队正式成立。后自日本购得施诊医疗车,成立‘云水医院’。

·九月

星云在高雄设立都市佛学院,提供社会人士学佛机会。

◆一九八五年 佛光十九年

·九月

星云依组织章程宣布退位,传法予心平法师,从此‘恪遵佛制,薪火相传,以制度管理,以组织领导’,树立道场民主化之典范。

◆一九八六年 佛光廿年

·十二月

世界显密佛学会议在佛光山举行,密教四大法王共同莅临。

继慈容、慧龙、依融、绍觉等法师荣膺全国好人好事代表之后,永胜法师再度荣获内政部颁赠该奖。

◆一九八七年 佛光廿一年

·五月

星云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曼谷首次相会,晤谈甚欢。

·七月

星云邀约一千两百位六十岁寿星上山,共庆六十寿诞。

◆一九八八年 佛光廿二年

·二月

美国阿罕不拉市市长彭克来山访问,赠与星云荣誉‘市民证书’及‘市钥’。

·六月

佛光山为庆祝开山二十周年纪念,特于一九八七年四月及一九八八年三月,分别举行全省行脚托钵,并以所得善款,成立‘财团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由慈惠法师担任执行长,积极推展佛教文教事业。

·八月

首次举办短期出家修道会,八千人报名,录取千余名,分三梯次举行,是中国佛教史上之创举。

·十月

由佛光大藏经编委比丘尼慈庄、慈惠、慈容、慈嘉、慈怡、依严、依空、依淳、达和法师等九位编修委员,慈怡法师主编,暨永祥、觉明法师等百余工作人员共同编辑,经历十余年完成的《佛光大辞典》出版刊行。翌年荣获中华民国图书综合类金鼎奖。

·十一月

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十六届大会由美国西来寺主办,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在西半球召开的会议,并为海峡两岸佛教首开平等交流之创举。

美国别院西来寺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落成,被誉为北美洲第一大佛寺,慈庄法师出任首任住持。并传授万佛三坛大戒,计有来自十六国的三百位僧众,求受大戒。

◆一九八九年 佛光廿三年

·一月

国际禅学会议在本山开幕,来自中美韩日港义等国,计有五十位东西方学者发表论文,由美国蓝卡斯特、马克雷,义大利桑底那,日本中村元、水野弘元、平川彰,韩国金知见,台湾郑石岩,大陆杨曾文等学者参加。

星云应邀至美国加州州议会,主持开议洒净仪式,为佛教仪式首度登上美国议会殿堂。后有纽约、圣地牙哥等市议会,年年邀请本山法师以佛教仪式主持开议典礼。

美国国会参议员高尔先生(后当选美国副总统)专程莅山访问。一九九六年四月,高尔至美国西来寺访问。

·三月

星云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之邀,率僧俗二众二百余人,赴中国大陆弘法探亲,行程一个月。

·七月

西藏领袖达赖喇嘛访问美国西来寺。

·十一月

香港佛香精舍自一九八三年设立以来,成为香港弘法的道场。星云并从是年起,年年在沙田大会堂举行三天佛学讲座,推动香江学佛风气。

·十二月

本山功德主大会举办首届会议,通过组织章程,产生升品办法。会中星云发表‘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促进僧信融和、兴隆佛教之精神依归。

◆一九九○年 佛光廿四年

·二月

佛光山宗务委员会于二月二十六日,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选出心平、慈庄、慈惠、慈容、慈嘉、慈怡、心定、依恒、依空等诸位法师为宗务委员,奠定完备的典章制度。

·七月

西来大学立案,美国评为设备完善优良之学校。

·十一月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举办‘世界佛学会考’,考区遍布台湾、香港、澳洲、亚洲、美洲等地,有一百二十万人以上参加。

◆一九九一年 佛光廿五年

·二月

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于二月三日,假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成立大会。星云被推举为会长,慈容法师担任秘书长。

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举办‘佛力平正二二八死难同胞慰灵法会’。

·三月

中华电视公司播出星云法语,获新闻局颁发‘社会建设金钟奖’。

一九九四年,中国电视公司播出星云说、台湾电视公司播出星云说喻。自此台湾三家电视台每日都有佛教节目。

南非布朗贺特市议长汉尼·幸尼柯尔博士莅山,诚邀本山前往约翰尼斯堡创建南华寺,由慧礼法师负责筹建。

·九月

法国巴黎古堡设立道场,翌年,英国伦敦佛光寺、德国柏林禅净中心,及巴黎、伦敦、瑞士等佛光协会相继成立。

◆一九九二年 佛光廿六年

·三月

‘财团法人佛光净土文教基金会’正式成立,由慈庄法师担任执行长,推动本山在世界各地道场之建设工作。

·五月

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在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成立大会,会议主题为‘欢喜与融和’,计四千余人参加盛会,星云荣膺为总会会长。蒙特利市市长姜国梁先生宣布将五月十六日订为该市的‘国际佛光日’。

·七月

南美洲巴西圣堡罗张胜凯居士将住宅捐献本山作为道场,定名为如来寺,由觉诚、觉圣法师负责,为佛光山在南美洲设立的第一所道场。

·九月

美国德州奥斯汀及休士顿两市市长颁赠荣誉公民暨亲善大使证书予星云。

·十月

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十八届大会,由本山主办,假台北阳明山中山楼举行开幕典礼,星云被推为世佛会永久荣誉会长。

·十月

座落于澳洲布里斯本之中天寺,由永全法师筹建落成启用后,由依来法师担任住持。

·十一月

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荣获教育部八十一年度‘社会教育有功团体奖’,秘书长慈容法师代表受奖,并蒙李登辉总统接见。翌年起连续三年,荣获内政部颁发‘全国绩优社会团体奖’。

财团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推动全民心灵净化,荣获第二届‘和风奖’及‘杰出社会风气改善奖’,由李登辉总统颁奖,慈惠法师代表受奖。

◆一九九三年 佛光廿七年

·二月

为徒众首度举办‘佛光亲属会’,邀请僧众弟子俗亲来山相聚。

·十月

为促进国际佛教团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国际佛光会在本山举行第一届‘国际佛教僧伽研习会’,有五大洲十六个国家之比丘和信众参加。第二届、第三届研习会分别在加拿大温哥华、澳洲雪梨举行,各有美、英、澳等二十个国家、六十余位代表参加。

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于佛光山举办第二届世界会员大会,在林口中正体育馆举行开幕典礼,总统李登辉等贵宾与会,三万名会员参加典礼。大会中,西班牙驻台代表路培基先生及南非五位黑人同时皈依佛教。

教育部核准本山创办佛光大学,由慈惠法师负责筹建,龚鹏程先生担任校长,并接办嘉义县大林镇南华管理学院。

星云发起‘净化人心新生活运动’,推行‘七诫’--诫烟毒、诫暴力、诫贪污、诫酗酒、诫色情、诫赌博、诫恶口之系列活动。

◆一九九四年 佛光廿八年

·二月

佛光山台北道场农历新春正式启用,由慈容法师担任首任住持。

·十月

非洲原住民郭拉、福度、毕甘度等十人在南华寺剃度,为非洲有史以来第一批黑人出家,为佛教登陆非洲展开了新页。

·十二月

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暨工作人员永明、永进法师等数十人共同编辑的《禅藏》五十一巨册出版。翌年,由佛光山文教基金会赠送一千部予世界各大学、图书馆、寺院,及对文化、学术有贡献之学者专家。

◆一九九五年 佛光廿九年

·元月

由天下文化公司出版的《传灯》--星云大师传,荣获金石堂全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作者符芝瑛也荣获女畅销作家第一名。

·二月

全印度佛教大会十余万会员集会,颁给星云‘佛宝奖’。

·四月

四月七日心平和尚圆寂,经佛光山宗务委员会议选出心定和尚为第五任继任住持。

星云因心脏冠状动脉阻塞,于四月二十五日在台北荣总接受心脏手术,由张燕医师主刀。

·七月

第一届‘天主教与佛教国际交谈会议’在如来殿大会堂举行开幕典礼,由心定和尚主持,安霖泽枢机主教应邀致词,计有两千余人参加观礼。

·九月

《佛教》丛书一套十册出版,赠与本山徒众、师姑及檀讲师、功德主,作为弘法布教及自修研究之用。

◆一九九六年 佛光卅年

·四月

马来西亚佛光协会与马来西亚佛教总会联合举办弘法大会,假吉隆坡莎亚南露天体育场举行。星云主讲‘人间佛教人情味’,吸引八万人潮前往参加盛会。

·五月

继宗教百问系列丛书后,本山委托大陆学者百余人撰写《中国佛教经典宝藏》共一百三十二册,将佛经现代化、白话化、艺文化。由宝藏小组吉广舆暨满济、永应等法师负责出版事宜,本山宗务委员会发行。

·九月

佛光山宗务委员会监制《佛光大辞典》光碟测试版完成。

‘佛光山开山三十周年纪念影片’首映典礼,中央电影公司总经理邱顺清先生、导演王童先生主持。

国内第一所不收学杂费的‘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开学,举行‘开校启教典礼’吸引数万人潮观礼。

·十月

庆祝佛光山开山三十周年,举办第一届‘世界佛教杰出妇女会议’,为期四天,计有来自全球十五个国家地区的五百多位杰出女性参加。

一九九七年 佛光卅一年

·元月

本山举办‘国际佛教青年会议’,为期五天,计有来自全球二十个国家的六百多位佛教青年参加。

·二月

星云前往义大利和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进行对话,促进宗教交流,并共同祈求世界和平。

·三月

达赖喇嘛来山访问,心定和尚与达赖喇嘛在大雄宝殿内共同带领全山僧俗大众五千人诵经,为众生祈福。

·五月

举行‘封山仪式’暨佛光山寺第六任住持心定和尚升座典礼。

星云获颁内政、外交壹等奖章。

以‘心灵净化、道德重整、找回良知、安定社会’为宗旨的‘慈悲爱心列车’活动,分南、北二路启程。并在台北有八万慈悲爱心人共同参与。

《佛光大藏经·般若藏》出版,共四十二册。

佛光山第一本‘电子佛典’--《佛光大辞典》光碟版出版。

·十一月

心定和尚获教育部颁发一九九七年度社会教育有功人员奖。

星云再获中国国民党颁发‘华夏壹等奖章’。

·十二月

佛光卫星电视台于林口中正体育馆举行开台试播典礼,并于一九九八年元月正式开播,佛教弘法迈入新纪元。

◆一九九八年 佛光卅二年

·元月

为促进台湾佛教各寺院道场交流,举办‘第一届台湾佛教寺院行政管理讲习会’,其后继续于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二月及一九九九年四月举办‘第二届’、‘第三届’及‘第四届’的讲习会。

·二月

副总统连战伉俪偕同总统府资政吴伯雄、徐立德等,专程莅临本山访问。连副总统致赠本山‘慈云广被’匾额。

为恢复南传比丘尼教团,假印度菩提伽耶传授‘国际三坛大戒’戒会。计有二十余国,一百五十多位戒子参加,乃中国首次于印度传戒,也是佛教界首次跨越种族、区域、法脉传承的戒会。

由星云編著之《佛教》丛书十册,正式出版。

·三月

第六届第八次宗务委员会决议,佛光山英文简写正式改为‘f·g·s’。

佛光山封山后,应信徒回山之要求,每周开办佛光山假日修道会。

·四月

由西藏贡噶多杰仁波切及十二位德行兼备的仁波切联名赠予的佛牙舍利,在泰国上座部副僧王颂德帕菩陀詹长老证明交接下,经西藏、尼泊尔、泰国,迎请至台湾供奉。同时应行政院萧万长院长邀请,遵循香花铺地及布发接足等古礼,于台北中正纪念堂举行‘恭迎佛牙显密护国祈安法会’。同年十二月,由专属火车送回高雄佛光山,等待佛牙纪念馆筹建圆满。

斯里兰卡大国师,一○二岁之最高长老阿南达·玛谛亚法师率团访问本山。

·五月

星云至新、马弘法,并与信奉回教的马国总理马哈迪会面,为我国佛教及马来西亚回教史上留下新页。

·九月

佛光山梵呗赞诵团赴东京、大阪。

·十月

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二十届假佛光山澳洲南天寺举行,来自世界各地八十余国团体代表参加。

·十一月

佛光山丛林学院与韩国松广寺传统讲院,缔盟兄弟院。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