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一三 发现药草的神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如果说神话英雄人物伏羲的出现是标志着原始社会渔猎时期的到来,那么神农的出现,就该标志着社会的发展已又朝前迈进一步,开始从渔猎时期进入到农耕时期了。

神农,全称是炎帝神农氏,在“五方帝”的神国组织中,他是南方的天帝。作为神的称谓,多称他为炎帝,或赤帝,作为人则多称他为神农。在秦以前的古书中,正像“太昊”和“伏羲”一样,“炎帝”和“神农”也是没有联起来称呼过的。联起来称呼是从《世本》开始。“炎帝”和“神农”肯定先前也有某种联系,但是其详今天已不可得知,我们只好承认二者是一个人物就是了。

为了研讨方便,先说标志农耕时代到来的英雄人物神农。顾名思义,他之得名,首先应该是由于他在农业上的贡献。果然,我们看《绎史》卷四引《周书》(今本无)说:“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釜,为耒耜 耨(lěi sì chú nòu),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神农首要的贡献确实是在农业,“天雨粟”就是这段记叙的神话因素。《拾遗记》卷一并且把这点神话因素来加以发展了,说:“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帝王世纪》说:“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水经注·漻(liào)水》说:“神农既诞,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水动。”各对他的形貌和诞生地做了一些渲染,都是关系到农耕和水利的。

但是,神农这个神话英雄,在人们印象中最深刻的,还不在于他对农业所做的贡献,而是在于他在医药上的发现和发明。我们看下面三条记叙:

(神农)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篇》)

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搜神记》卷一)

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一名神农原,亦名药草山。山上紫阳观,世传神农于此辨百药,中有千年龙脑。(《述异记》下)

看了这三条记叙,神话演变的过程就相当清楚了。第一条“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是为了“教民播种五谷”。第二条“尝百草”变作了“以赭鞭鞭百草”,“百草”经过神农的神鞭这么一鞭,便“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神话的意味陡然增长,并且也开始有了辨别药性的意味,因为“百草”中自然也可能包括一部分药草。但这里主要恐怕还是在于识别谷物类的草,所以下面有“以播百谷”这样的话。但是到了最后一条,重点就完全转移到医药这方面来了。什么“神农尝药”“神农鞭药”“神农辨百药”,从这个时候起,神农就成了医药界的老祖宗,以致后来还有什么《神农本草》之类的医书出现,民间甚至还将神农崇奉为“药王菩萨”。从这以后,“神农尝百草”就成了“神农尝药”的同义语了。现在四川民间,还有这么一种传说,说是神农皇帝尝百草,尝到一种断肠草,于是肠子断烂而死。这无异就是《淮南子》所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二语的现代民间新诠。

《说郛(fú)》 (jiu)(卷)三一辑元陈芬《芸窗私志》,说:“神农时白民进药兽。人有疾病则拊其兽,授之语,语如白民所传,不知何语。语已,兽辄如郊外,衔一草归,捣汁服之即愈。”于是把人的神通和本领全移之于兽,“尝药”“鞭药”都用不着了。这又是神农尝药神话的进一步的发展。

神农尝药神话,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流传演变。明末周游《开辟演绎》第十八回末附王子承“释疑”中,记述并评论当时有关神农的民间传说道:

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此寔事也。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但传炎帝尝诸药,中毒者能解,至尝百足虫入腹,一足成一虫,遂至千变万化,炎帝不能解其毒而致死,万无是理。……

一则以信,一则以疑,这人也未免太迂拘了。其实那都是神农尝药的好材料。神农尝百足虫致死,一如四川民间说他尝到断肠草肠子断烂而死一样,无非表现他艰苦卓绝、为人民牺牲的精神。至于有理无理,岂足道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