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匈奴史稿

第三十三章 欧洲匈奴帝国的形成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匈奴人对罗马或欧洲的直接影响虽迟于间接影响,但二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叉的,尤其在公元400年以后,这两种影响往往同时并存。

当哥特人初入罗马帝国境内时,就有少部分匈奴部落随着进入罗马帝国,继而又占领今匈牙利境内的潘诺尼亚。因此有人以为匈牙利人的祖先是匈奴人,但这一看法仍待商榷。

这少部分匈奴人部落可以说是匈奴人进入罗马帝国国境的先锋队。匈奴人在蒙古高原不断遭受汉王朝的攻击,一部分不得不向西迁徙,大约经过三百年左右,乃在罗马帝国境内出现。这不仅在东亚与欧洲的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欧洲产生过巨大影响。然而,这些少数的匈奴人部落初期与哥特人同入罗马国境,这说明公元4世纪时在欧洲东部的匈奴部落相当散漫。各个部落有时联合,在某一部落或某一领袖的领导下共同对付敌人或保护其利益,但有时也各自为政或在某种情况下并不参加集团的行动,甚至单独迁徙,甚至与敌人联合。

当然,这少部分匈奴人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他们人数既不多,而且又非居于入侵者的领袖地位。

带领匈奴人从咸海和里海进攻哥特人的领袖应该是忽倪(巴拉米尔)。忽倪是最早侵略欧洲边境的匈奴人的领袖,但我们找不到他渡过多瑙河的记载。

公元375年,忽倪攻破东哥特,继而又打败西哥特,但他没有穷追猛打,致使大量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这是西哥特与罗马帝国开始发生纠纷的主因。等后来匈奴人与罗马帝国直接发生关系时,则已是大量匈奴部众入境,罗马帝国乃受到更大的威胁。加之东、西罗马帝国间的纷争,及内乱与天灾,这个历时数百年,统治欧、亚、非部分地区的大帝国遂逐步衰亡,使整个欧洲由统一变为分裂,使古代的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欧洲,使政治的集中制度变为教会的统一,使希伯来文化代替希腊、罗马文化。这就是说,欧洲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与所谓“蛮族”(匈奴、哥特、汪达尔以及北方的其他蛮族)的入侵是分不开的。

忽倪死的时间无可考,但他没有进入罗马国境,也没有与罗马帝国有过直接关系。他没有追击西哥特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虏获过多,也可能是因为他不久之后便死了。假使这一看法成立,则忽倪应死于公元375年前后,不可能活到公元400年,因为这时与罗马帝国发生直接关系的匈奴领袖不是忽倪而是乌单了。

大量匈奴人进入罗马帝国的时间应在公元400年之前。因为在公元400年,乌单已打败罗马帝国的将军干那斯(gainas)并杀之于多瑙河下游,即今之罗马尼亚境内。

干那斯被杀的背景是,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死后,长子阿加提亚斯继立为东罗马皇帝(公元395—408年),幼子荷诺利乌继立为西罗马皇帝(公元395—423年),这二人都很昏庸。当时东罗马的当权者是鲁菲纳(rufinus),西罗马的当权者是斯提利科,二人异常敌对。东罗马统治下的伊利尔利卡是格拉提安皇帝交给东罗马的,斯提利科想要回这个地方,因而与鲁菲纳冲突。恰巧东罗马统治下的小亚细亚受到匈奴人的侵略,斯提利科于是便率军进入东罗马。鲁菲纳不欢迎他,便鼓动东罗马皇帝命令斯提利科仍回西罗马去。斯提利科便把部众交给亲信干那斯统率(按,干那斯是哥特人,斯提利科是汪达尔人,二人是否因均系罗马人所视为的“蛮族”而遂关系密切,则不得而知)。干那斯率部到君士坦丁堡,当皇帝与鲁菲纳出来劳军时,干那斯乘机杀死鲁菲纳而成为东罗马的当权者。但他与皇后常常发生纠纷,干那斯及其部众又系阿里安教派,因而与君士坦丁堡的皇室不睦,与首都信仰天主教的民众也敌对。于是,首都民众对服务于帝国的哥特人大加杀戮,干那斯逃到多瑙河下游,希望得到匈奴人的帮助,结果匈奴人反而杀死干那斯,将其头颅作为礼物送给东罗马皇帝。

从这一点看,在这个时候,乌单与东罗马帝国的关系是友好的。这种友好关系还表现在另一件事情上。

东哥特的拉达盖斯自称哥特王,有一万二千贵族战士为先锋队,二十万以上的兵卒,加上妇女、儿童、奴隶,总数约四十万,虽少于夫利提坚统率下渡过多瑙河的人数,但士卒的数目相等。这些人在拉达盖斯的领导下,从罗马帝国的北部入境,他们都是异教徒,残暴甚于阿拉列统率下的哥特人。有人说,他们所以进入罗马帝国,即因受匈奴王乌单的压迫。他们渡过多瑙河后,先停留在匈牙利的东部,即泰斯河以东。不久,又为乌单所迫而西逃,公元404年经过亚平宁山脉东部侵入意大利。拉达盖斯曾宣称要焚烧西罗马帝国的都城罗马,并杀死元老院的议员以祀神。他们经过波河与亚平宁山脉,没有遇到抵抗。他们没有攻打荷诺利乌皇帝居住的拉文那,而掠夺了其他城市,进攻佛罗棱萨1 ,罗马城的官员与市民大为震动。于是,斯提利科召集帝国军队抵抗。由于乌单与罗马帝国联盟,结果在佛罗棱萨打败并杀死了拉达盖斯。

拉达盖斯虽然败亡,但影响很大。匈牙利东部久为汪达尔人占据,而前此约二十年,斯威汇人与阿兰人因受匈奴人的威胁,曾从聂斯德河一带逃至此处(潘诺尼亚)。拉达盖斯及其部众还有跟在他后面的匈奴人一到这个地方,对这里的汪达尔人、斯威汇人、阿兰人当然是个打击,因而他们不得不向西逃跑到高卢与西班牙。这说明5世纪初,匈奴人对罗马境内的种族迁徙影响很大,且远及高卢及西班牙等处。

拉达盖斯败亡后,乌单又回到东边的潘诺尼亚。他很少侵略西罗马,对东罗马则时时扰乱,主要在多瑙河南一带。东罗马皇帝阿加提亚斯死于公元404年,这前后数年中,乌单所统治的地区必相当广大。当罗马的色雷斯省长官向他求和时,乌单说:“太阳所照的地方,我愿意的话都可以征服。”《罗马编年史》说,他是多瑙河以外所有蛮族人的统治者。

他所统治的地方究竟有多大,当然不易确定,但是从匈牙利的东部、多瑙河的北部至聂斯德河和顿河流域,即西哥特与东哥特的故地,应当都在他的统治之下。至于咸海与里海之间的北部即粟特(以前的奄蔡),本为忽倪所统治,这时是否在乌单的统治之下则是个问题。

公元408年,乌单侵略东罗马边地,满载而归,突然受到罗马帝国军队的袭击,损失很大。有人说,是因为他拒绝了罗马人提出的优渥的求和条件,因而遭到部下的反对,不得不退到多瑙河北。这一次,乌单几乎被杀。

此后,史书对于乌单没有记载,他死于何时也不清楚。

数年后,匈奴又有两位领袖的名字见于欧洲的史书。他们是两兄弟,一为俄塔,一为卢阿。据一些史家的意见,这两位领袖与乌单和忽倪没有什么血缘或继承关系。可以推想,自忽倪至俄塔的四十年间,到达欧洲边境或进入罗马帝国的匈奴人组织并不严密,而是相当松散。故忽倪死后,继承者如不是一位能干的人物,其他部落之有才干的领袖在必要时即可能成为各部落的共同领袖,乌单即可能是这样的,俄塔当亦如此。

这时的匈奴人除乌单所率领者外,与哥特人一同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大概住在潘诺尼亚。据说在乌单时代,从中亚细亚的咸海、里海一带,又有许多匈奴人西迁而抵达东罗马帝国东境。如德卢安(e. drouin)在《大百科全书》(grand encyclopedia )的“匈人”条中主张,俄塔及卢阿就是这些人的领袖。

这种看法不见得可靠。因为如果俄塔是新来的,便不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至欧洲的中部和西部,而与莱茵河畔的柏干提人作战。故俄塔与卢阿仍当是久已住在潘诺尼亚的匈奴人的后裔。

吉本说,俄塔是一位勇敢的领袖。有的学者认为,他是一位不常露面的人,但确是这个匈奴王朝的建立者。俄塔可能是欧洲史书中所载的那位率领军队征伐莱茵河边的柏干提人的领袖,初期获胜,后来战败被杀。他应是最先侵入欧洲中部和西部的匈奴人的领袖,时间在公元415年前后。

俄塔死后,传位于其弟卢阿。卢阿继立后初期的情况,欧洲史书记载很少,公元422年统率匈奴部众侵略罗马的色雷斯和马其顿尼亚的大概就是卢阿。

公元426年,卢阿又侵略这两个地方。东罗马虽然打退了卢阿,但他对东罗马始终是一大威胁。可能这时从咸海和里海一带又新来了许多匈奴人。

为了使罗马边境不受侵略,狄奥多西每年给卢阿三百五十磅黄金,但到了公元432年,卢阿又提出新的条件。由于好多匈奴部落的人不满卢阿或受不了他的压迫而逃到罗马帝国境内,卢阿要求引渡这些人。罗马边境的许多匈奴部落都曾单独与罗马订立条约,内容大致是由罗马给予财物,他们则答应不侵略罗马边境,或是边境如遭受侵略则负责防卫等。卢阿要求所有这些条约均作废,用意当然是条约的订立应该由他来办。

狄奥多西不敢拒绝,于是派遣使者塞族后裔普林塔斯(plinthas)将军和埃彼日尼斯(epigenes)去商谈。使团于公元434年抵达匈奴统治区边境时,得知卢阿已死,他的两个侄子布雷达和阿提拉继位。

这里叙述一下卢阿死前与一名罗马人阿伊喜阿斯(aetius)的关系。阿伊喜阿斯的祖先可能是罗马人所谓的“蛮族”,但他的父亲曾在西罗马帝国政府中服务,后来是非洲的伯爵。阿伊喜阿斯曾在哥特人领袖阿拉列的军营中为质多年,后又为质于卢阿的王庭中,因此与卢阿友好并结识了布雷达与阿提拉。

公元423年,西罗马皇帝荷诺利乌去世,无子,军队长官卡斯丁那斯(castinus)拥立帝国法院高级官员约翰(john)为皇帝。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反对,要以姑母普拉西提亚的五岁幼子发隆提尼安为皇帝。阿伊喜阿斯拥护约翰,便说服卢阿发兵六万帮助约翰即位。后来约翰失败了,阿伊喜阿斯又迫使摄政者普拉西提亚任命他为高卢的军事长官。

由此可见,卢阿与阿伊喜阿斯的友谊很深。据说,西罗马帝国于卢阿在位时即因这种关系而很少遭受匈奴的侵扰。卢阿死后,布雷达与阿提拉继位之初,阿伊喜阿斯与二人关系仍好,书信礼物往还不断。

布雷达与阿提拉会见罗马使者的地方在今南斯拉夫的马尔古斯附近,即上马西亚(upper maesia)的一处平原上。他们会见时,布雷达与阿提拉拒绝下马,随从人员也都骑在马上,所以罗马使者也只好骑在马上会谈。

各种条件都由匈奴领袖决定:第一,卢阿要求引渡的人应照办,其中有两个匈奴部落中的王子,避居君士坦丁堡,匈奴人要求把他们钉死。第二,废除一切与匈奴其他部落订立的条约,承认只有他们二人才有订立条约的权力。

此外又增加了三条:第一,以前每年交付匈奴三百五十磅黄金,以后改为七百磅,因为以前只有一个国王而现在则有两个。第二,罗马帝国在多瑙河岸开设市场,供给物资。第三,在匈奴的罗马帝国俘虏,每逃跑一个赔偿黄金八片。

阿提拉与布雷达宣称,如不接受,即行宣战。狄奥多西不得不答应这些要求。阿提拉并要罗马使团短期逗留,看他派兵去征服塞族与日尔曼的一些部落。

多瑙河西的东哥特王发拉弥尔(valamir)和多瑙河东的格庇德王阿德利克(ardarik)都受匈奴统治,二者的人数之和可能多于匈奴人。

布雷达与阿提拉在多瑙河中游即德意志的领土上也扩张势力。住在莱茵河旁或附近的日耳曼人为阿拉曼尼人(allemani)、柏干提人、利普利安佛郎克人(ripuarian franks),他们或贡奉财物,或为其军队服务。图林根人(thuringians)与萨克逊人则把他们的壮丁送给匈奴当兵。匈奴势力的扩张,直接或间接地使盎格鲁、萨克逊与朱特(jutes)等各种族由欧洲大陆迁到不列颠岛。据古代学者记载,匈奴的势力一直延伸到北海与波罗的海。

在布雷达与阿提拉之前,匈奴的势力有时到达欧洲东南方的罗马统治下的小亚细亚。阿提拉曾企图征服波斯。在欧洲东部的芬兰人和一些住在山林地带的斯拉夫人,也受到匈奴人侵略。住在咸海与里海之间北部的阿兰人、萨马提亚人以及他们中散居于欧洲东部者,也受布雷达与阿提拉的役属。

有人估计,在中亚细亚西部、顿河以西一带还有很多匈奴人,其数量超过住在欧洲的匈奴人。公元435年,索拉斯基(sorasgi)和各地的匈奴人也被布雷达与阿提拉征服。又过八年,布雷达死。另一匈奴部族阿卡特斯利(akatsiri)一向为阿提拉盟友,与之处于平等地位,也于公元447年被阿提拉征服,阿提拉派其子埃拉克去统治他们。

总之,由中国北部迁徙到中亚细亚的匈奴人于公元4世纪迁至欧洲东境。又过百年,在布雷达与阿提拉时代,顿河以西和欧洲的匈奴人和小亚细亚的许多种族都在匈奴帝国的统治之下,罗马帝国需要向它求和。

在布雷达与阿提拉时代,他们的势力南到里海南岸,近于地中海,北至北海与波罗的海,东至顿河,西至高卢、大西洋沿岸。这是历史上少见的大帝国,其势力范围比古代的中国和罗马帝国还大。

1  今译佛罗伦萨。——编者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