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指禅医案

三消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罗左(宜兴)

始而善饥,继之善渴,小水勤短而数,日形消瘦。切脉虚滑细数,舌红苔白。肺肾之阴已伤,酒湿积热未尽,延有下消之害。

大生地 川黄柏(盐水炒) 云苓 麦冬 泽泻 净萸肉 川石斛 北沙参 五味子 料豆衣 炒苡仁 莲子(连心)

另:知柏地黄丸。

二诊

小溲勤短大减,善渴善饥亦折。唯口黏如故,昔肥今瘦,向日好饮。脉虚滑细数,舌红苔腐。肺肾之阴大伤,肠胃酒湿积热未楚,延有下消之害。

大熟地(砂仁炒) 西茵陈 北沙参 肥知母 川黄柏(盐水炒) 净萸肉 云苓 大麦冬 泽泻 川石斛 五味子 炒苡仁

朱左

始而发生下消,溲后溅浊如盐霜,或起沫。继之渴饮无度,入夜内热。脉虚数,舌红。肺肾两亏,湿火久结肠胃。是上消而兼下消之候,着手不易。

北沙参 肥知母 云苓 川石斛 大麦冬 川黄柏(盐水炒) 大生地 净萸肉(盐水炒) 西茵陈 乌元参 甘蔗

另:知柏地黄丸。

何童

童年患三消已久,渴饮不已,腹胀有形,二便如常,呛咳无痰。脉数,舌红。燥火久结肺胃,清肃为先。

南花粉 杏仁 川石斛 生苡仁 肥知母 淡天冬 正滑石 酒子芩 炙草 炙鸡金 生竹茹 梨皮

殷左

多食善饥为中消,口渴喜饮为上消。入夜尤饥,清晨作渴,日形消瘦,肌肉甲错,或呛咳有痰。脉沉数右滑,舌红无苔。肾水久亏,燥火侵犯肺胃而来,为上中二消初步之现象。

天花粉 炙甘草 肥知母 粉葛根 大生地 川石斛 乌元参 生竹茹 云苓 地骨皮 枇杷叶 甘蔗

孙左(宜兴)

善饥为中消,善饮为上消,小水淋漓如粉碱为下消。三消并见者少,是以甫经半月,即肉削神疲,入夜两足筋搐作痛,痰多白沫。舌苔滑腻,脉细滑小数。肾虚胃热,湿火煎熬津液也。延非所宜。

大生地 大麦冬 元参心 南花粉 云苓 川黄柏(盐水炒) 肥知母 川石斛 北沙参 泽泻 怀牛膝 淡竹叶

二诊

善饥善饮俱见退减,淋漓带浊如碱亦折,两足筋搐亦已。唯神疲形瘦如故,口腻不清,舌苔白腐。高年肺肾之阴久亏,肠胃湿火煎熬,水谷之精华不归正化。此三消并见,而夹湿热之候。最虑再增枝节。

北沙参 川黄柏 泽泻 生熟地(各) 大麦冬 川石斛 白知母 云苓 炒苡仁 川萆薢 淡秋石

三诊

从三消并见、湿化为火立法,善饥善饮及溲后澄浊俱减,舌苔腐白亦化,口腻渐清。唯仍神迷嗜卧,寐中或足筋抽搐。肾亏于下,肺燥于上,湿热又蕴于中也。守原义更进一步。

北沙参 炒白术 泽泻 大熟地 西茵陈 川石斛 川黄柏 云苓 炒苡仁 净萸肉(盐水炒) 川萆薢 淡秋石

四诊

迭从三消并见立法,善饮善饥俱减,溲后澄浊如盐碱者亦少,口腻亦渐清。而舌苔仍腐腻满布,沉迷嗜卧。切脉沉细而滑,左关尺小数。肾水久亏,积湿积痰久结阳明,欲从火化而未果之候。古人之六味滋水,白虎清金,皆非所宜,仿甘露饮立法。

大熟地 西茵陈 炒白术 泽泻 炒苡仁 川黄柏 川萆薢 川石斛 藿香 南沙参 云苓 淡秋石 麻仁丸(开水另下)

五诊

经治来,上消之渴饮大减,中消之善饥亦折,下消之溲浊如盐霜者少而复多,口腻尤减,沉迷嗜卧,大腑八日不通。舌苔尚腐腻,切脉仍沉细带滑,两关小数。阳明湿火初退,肠胃之湿浊未能下趋。姑以通阳化浊为事。

干薤白 瓜蒌子 泽泻 云苓 陈橘皮 郁李仁 炒白术 川石斛 炒苡仁 川萆薢 淡秋石

六诊

昨为通阳化浊,大腑畅通,饥渴俱减,小溲亦渐少,但仍澄浊如盐霜状,神疲嗜卧,口腻未清。舌苔化为腐白,脉沉细缓滑。湿化之火已退,肠胃余湿与痰浊未清,此乃三消中之变象也。刻当化湿调中,以挫陈腐。

南沙参 大砂仁 泽泻 陈橘皮 全瓜蒌 藿香 炒白术 法半夏 干薤白 炒苡仁 云苓 冬瓜子

七诊

大腑畅通之后,渴饮虽减,而又饥嘈多食,小水甚多,澄浊如盐霜,口腻齿黏,沉迷嗜卧。切脉仍缓细滑,舌苔腐白日化。可见火邪已解,余湿及痰浊尚毗薄未清,诚属三消中之变象也。守原义更增辛宣苦导。

炒茅术 藿香 云苓 川黄柏 炒建曲 上川连(酒炒) 新会皮 西茵陈 佩兰叶 法半夏 生熟苡仁(各)

改方:加知母、干荷叶,因腑气畅通之故。

八诊

经治来,三消并见之大势已退,腑阳畅通,小溲澄浊如盐霜者益少。唯饥渴复甚。脉亦较数,舌苔腐白。余湿又将化火之象,以原方更增古人白茯苓丸一法。

上川连(酒炒) 川萆薢 白茯苓 乌元参 北沙参 川石斛 肥知母 陈橘皮 泽泻 川黄柏(盐水炒) 鸡内金

九诊

三消初退,阳明湿火未清,偶复上升,又复饥渴,小水勤短且多,澄浊仍如盐霜,大腑又数日不通。舌苔糙白如刺,脉浮分较数,久取仍细滑。积湿又从热化,水不上承,液不下达也。古人以此症,非传中胀满,即发脑疽痈疮者是也。

上川连 天花粉 川黄柏 肥知母 云苓 川萆薢 川石斛 炒枳壳 陈橘皮 大麦冬 生竹茹 甘蔗

十诊

日来饥渴复减,而小水仍勤短且多,澄浊仍如盐霜,大便坚结,口齿仍腻,沉迷嗜卧。脉沉小数细滑,舌苔腐白已化,右畔尚浊。阳明积湿积热未清,津液无以升降也。势无速效,以原方更增芳香化浊之品。

上川连 炒茅术 川黄柏 云苓 大生地 佩兰 肥知母 新会皮 藿香 西茵陈 生熟苡仁(各)

十一诊

三消并发经治以来,饥渴俱减,小水仍多,澄浊如盐霜,大便艰结,口齿仍腻,神疲嗜卧。脉细数而滑。积湿积热俱有化机,顾肾胃之阴已为湿热所耗。又当滋肾养胃,兼清湿热。

大熟地 大麦冬 川黄柏(盐水炒) 北沙参 淡秋石 川石斛 肥知母 川萆薢 青蛤粉 莲子

十二诊

改进滋肾养胃,兼清湿热,上消之渴、中消之饥俱复大减,而下消如故,溲多白沫,仍起盐霜,神疲嗜卧,幸口齿之甜腻步退。脉转沉细小滑,舌起白苔。阴中之火亦虚,阳不化湿,水精不布也。立法又当温肾,取水火同居一窟意。

大熟地 净萸肉 川石斛 五味子 泽泻 怀山药 云苓 大麦冬 远志苗 淡苁蓉

另:金匮肾气丸。

十三诊

经治来饥渴大退,而溲后仍澄浊如盐霜,神疲嗜卧,大便又六日不通。切脉沉滑中又见数象,舌苔砂白复化。此三消已久,津液耗灼,加以阳不化气,阴中之火亦虚,与阳结之消又复不同。立法最难。

淡苁蓉 五味子 西洋参 净萸肉(盐水炒) 泽泻 川石斛 大麦冬 大熟地 云苓 远志肉 莲子(连心) 更衣丸(开水另下)

另:西洋参、大麦冬、五味子,兼以代茶。

十四诊

日来腑气迭通,三消之饥渴已减,神疲渐振,脉之数象复平。唯小水勤短,澄浊仍如盐霜。耗灼之津液初复,肾阴尚亏,阳不化气,气不化精也。不宜再增枝节。

西洋参 大麦冬 煅牡蛎 净萸肉(盐水炒) 肥知母 大熟地 五味子 云苓 泽泻 乌元参 淡苁蓉 淡秋石

另:五倍子、煅龙骨、黄占、益智仁。

上四味为末,用童女津调糊为丸,纳入脐中。

十五诊

经治以来三消之饥渴日退,口齿之甜腻步清,神疲亦渐振。左脉数象亦转静,右手尚虚数。下消溲后如盐霜未少。此肺胃之邪火初平,肾阴未复,下元湿火未清,阳不化气,气不化精,分泌失职也。

大熟地 净萸肉(盐水炒) 西洋参 五味子 川黄柏(盐水炒) 淡苁蓉 肥知母 大麦冬 云苓 泽泻 淡秋石 莲子(连心)

后服方:俟上中二消之饥渴全退,再服此方,益肾滋水,汰浊留清,使气能化精,分泌有力,则下消之溲盐霜自止矣。

大熟地 西洋参 淡苁蓉 川黄柏(盐水炒) 枸杞子(盐水炒) 云苓 菟丝子(盐水炒) 煅牡蛎 净萸肉(盐水炒) 潼沙苑(盐水炒) 淡秋石

膏方:大熟地 菟丝子(盐水炒) 怀牛膝 西洋参 川黄柏(盐水炒) 淡苁蓉 怀山药 煅牡蛎 净萸肉(盐水炒) 枸杞子(盐水炒) 莲子 泽泻 潼沙苑(盐水炒) 五味子 云苓 川石斛 肥知母 巴戟肉 川杜仲

上味用白蜜收膏。

十六诊

历治以来,上中二消之饥渴先退,日来下消之沥浊如盐霜者亦日见少。下元之分泌有权,即是气能化精之佳兆。舌苔前畔已化,唯脉尚细滑少力。足见肾之阴气渐复,守原义更增补摄下元可也。

大熟地 大麦冬 北沙参 云苓 净萸肉(盐水炒) 泽泻 淡苁蓉 菟丝子(盐水炒) 川石斛 五味子 淡秋石 莲子(连心)

十七诊

历治以还,上中二消之饥渴次第见退,下消沥浊如盐霜继少。舌苔反形浮白满布,舌心尚干燥,间或作渴喜饮。脉濡滑少力。肺胃之火日清,肾之阴气未复,故便难。当仿地黄饮子用意。

大熟地(盐水炒) 五味子 川石斛 大麦冬 陈橘皮 淡苁蓉 净萸肉(盐水炒) 潼沙苑(盐水炒) 云苓 泽泻 淡秋石 莲子(连心)

丸方:大熟地 净萸肉 泽泻 潼沙苑 怀牛膝(盐水炒) 川黄柏(盐水炒) 煅牡蛎 甘杞子 五味子 菟丝子(盐水炒) 云苓 淡苁蓉 女贞子 怀山药 肥知母 大麦冬

上味如法研取细末,蜜水法丸。

拟方:据述三消犹次俱退,而食物欠节,两足忽肿,口又复腻。盖余湿未清,胃气又为食所伤,再加梅雨时令,遂有此见象。遥拟一方,尚候酌服。

炒白术 藿香 炒苡仁 泽泻 怀牛膝 川石斛 佩兰 香独活 云苓 陈橘皮 地肤子(盐水炒)

十八诊(系返还宜兴后,复来求诊)

三消延久,经治以来,口渴善饥已退,溲后如盐霜溅出者,转为腐浊成条,澄底如糊。口腻,耳听不聪,便结不润。舌心滑白,脉沉细濡滑。种种合参,肺胃之热已退,湿火未清,分泌失职,清浊不分也。先当清阴化浊。

川石斛 北沙参 泽泻 炒苡仁 白知母 天麦冬(各) 黑料豆 云苓 川黄柏(盐水炒) 大生地 知柏地黄丸(包煎)

十九诊

三消历治以来,诸多枝节互有出入。刻下溲后如盐霜溅出及混浊澄底者已清,唯口腻,舌本自觉厚胀,耳听不聪者如故,入夜又增呛咳痰黄。脉沉细濡滑,舌苔腐白。少阴湿浊渐清,肺胃二经之湿火纠葛未楚,清浊不分。盖三消中所仅见者也。

北沙参 川石斛 上川连(酒炒) 云苓 川黄柏(盐水炒) 大麦冬 泽泻 蔓荆子 炒苡仁 白知母 建兰叶 枇杷叶

二十诊

昨今猝然水泄如注,精神更疲惫,由饮食不节而来。胃纳如常,口腻如故,溲后又复溅浊如盐霜。脉沉细濡滑少力。积湿积热未清,真阴久亏未复。刻当清养和畅,不宜再增枝节。

西洋参 泽泻 煨葛根 扁豆衣 黑料豆 炙甘草 炒苡仁 川石斛 炒白术 云苓 青荷叶

二十一诊

今日水泄已止,饥渴如故,小溲溅浊如盐霜,溲后澄浊如涕粉或成条,口腻不清。自觉舌端倍大,脉沉濡滑而细。胃热虽步清,肾阴未见复,水不上承,湿浊下注,混处精宫,分泌失职,清浊混淆也。立法颇难。

大熟地 大麦冬 川黄柏(盐水炒) 云苓 北沙参 净萸肉(盐水炒) 泽泻 五味子 川石斛 川萆薢 菟丝子(盐水炒) 莲须

二十二诊

清心益肾,淘汰湿浊,饥渴已减,溲时溅浊如盐霜者亦少,唯澄之如米泔,口腻。仍觉舌端倍大,脉濡细渐起。心肾之阴气似有渐复之兆,仍守原义。

大熟地 大麦冬 云苓 川黄柏(盐水炒) 巴戟肉 净萸肉(盐水炒) 五味子 泽泻 菟丝子(盐水炒) 别直须 九节蒲 莲须

二十三诊

两进清心益肾、淘汰湿浊,溲时溅浊如盐霜屑、澄之如米泔者均少,口腻渐清,自觉舌端倍大亦减。唯饥渴复甚。舌苔滑白,脉濡细带滑。阴气未复,湿火未清。前方既合,率由旧章。

大熟地 菟丝子 大麦冬 潼沙苑(盐水炒) 川黄柏(盐水炒) 云苓 净萸肉(盐水炒) 五味子 别直须 泽泻 巴戟肉 九节蒲 莲子

二十四诊

上中二消之饥渴先减,下消溲时溅浊如盐霜亦少,而口舌更觉干槁。舌尖绛赤,舌端倍大,脉复数。下焦湿火未清,温摄难进,故再清润温化。

西洋参 大麦冬 五味子 云苓 川黄柏(盐水炒) 北沙参 料豆衣 泽泻 大熟地 净萸肉(盐水炒) 鲜藕

二十五诊

三消并患已久,经治以来,更迭多方,偶进温摄,屡屡不易受。刻下溲时溅浊如盐霜渐少,而饥渴复甚。舌本觉大,舌苔亦化。脉复细数。肾胃之火内炽,销铄真阴,煎熬不已。拟古人玉女煎出入。

大熟地 大麦冬 肥知母 北沙参 五味子 熟石膏 云苓 川黄柏 川石斛 泽泻 藕

二十六诊

改进玉女煎出入,三消之饥渴随减,舌端倍大亦紧。嗣又作复,小溲仍多,唯溅浊已少。脉细数,两尺尤无力。肾胃之火仍内炽,销铄真阴也。守原义更增滋水降火。

北沙参 大麦冬 生石膏 肥知母 粉丹皮 乌元参 大熟地 川石斛 五味子 泽泻 云苓 淡竹叶

二十七诊

两进玉女煎出入为方,饥渴复退,溲时溅浊如盐霜亦少,白沫尚多,仍有酸涩气。口腻虽减,舌端仍觉倍大。脉数复平。肾胃之火尤见潜降,真水未能上承。当再守原义更进。

北沙参 五味子 大麦冬 生石膏 云苓 乌元参 大熟地 泽泻 肥知母 川石斛 更衣丸(开水另下)

二十八诊

三进玉女煎加更衣丸为法,饥渴日减,溲时溅浊如盐霜亦少,口腻亦步清,舌端倍大亦觉束小,舌苔亦化。唯小溲仍勤急,甚则不禁。阳明湿热虽化,肾气之亏折未复。仍守原义略参清摄之品

西洋参 大麦冬 大熟地 川石斛 肥知母 乌元参 天花粉 五味子 炙甘草 云苓 泽泻(盐水炒) 黑料豆(盐水炒)

二十九诊

用玉女煎更增滋水清金,三消俱获效机。饥渴先减,溲时溅浊如盐屑亦步少,口舌秽腻亦折,舌端倍大亦小,唯仍干槁少津。舌白而糙,脉转沉细小数。上焦积热未清,下元真水未复。以原方日增滋水为事。《内经》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者”是也。

西洋参 川黄柏 五味子 云苓 川石斛 泽泻 乌元参 大麦冬 大熟地 肥知母 净萸肉

膏方:三消俱退,当再滋水清金,以泽胃土之燥。用膏方期收全功。

西洋参 大熟地 泽泻 天麦冬(各) 甘杞子(盐水炒) 北沙参 肥知母 净萸肉(盐水炒) 南花粉 乌元参 川石斛 云苓 五味子 杭甘菊

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白蜜收膏。

常服方:经治多方,三消并发者甫能逐次告退,唯肾阴未复,水不济火,阴不上承。当守原义再进,必得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西洋参 川石斛 五味子 肥知母 净萸肉(盐水炒) 大麦冬 大熟地 川黄柏(盐水炒) 云苓 泽泻 元参心 莲子(连心)

拟方:据述三消又复加剧,食多善饮,溲勤溅浊如盐霜,近且增缩阳。肾阴销铄,无根之火上升可知。方候酌服。

大熟地 菟丝子(盐水炒) 巴戟肉 乌元参 五味子 净萸肉(盐水炒) 淡苁蓉 川黄柏(盐水炒) 泽泻 肥知母 云苓 淡秋石

拟方(二月初四日):顷奉手书,诵悉一是,未知阳事尚缩否?溲时仍溅白点如盐霜,唯不如前之勤,口仍渴。可见水源大亏,无根之火销铄真阴也。前方既受,毋事更张。

大熟地 巴戟肉 淡苁蓉 大麦冬 泽泻(盐水炒) 净萸肉 元参心 云苓 五味子 川黄柏(盐水炒) 川杜仲 淡秋石

王左

上消已久,口渴喜饮,小水甚多,肌肉日瘦,腑气燥结,比增胃呆咽梗。脉弦数,舌白。湿热留胃,肺气不利而来。延非所宜。

川石斛 淡天冬 旋覆花 川通草 西茵陈 南花粉 白知母 白蒺藜 北沙参 乌元参 炒竹茹 枇杷叶

二诊

上消渴饮已减,小水之多亦折,咽梗亦减,唯仍胃呆,腑行燥结。脉弦数略缓,舌白渐化。此胃中湿热初宣,而肺气未利之候。

北沙参 西茵陈 淡天冬 南花粉 云苓 川石斛 生苡仁 肥知母 生谷芽 陈橘白 枇杷叶 甘蔗

另:十九味资生丸。

丁右

消渴五年,虽不饮一溲二,而小水亦不少。偶吐绿水,则不须饮。脘次烦扰,甚则如火燎,善噫,间或呃逆,内热食少。经事后期,腹胀有形,经后则胀退,带多形瘦。脉弦细左数,舌光唇燥。得于时症之后,阴伤胃热,津不上承,肝家气火又旺。久延须防增咳。

北沙参 旋覆花 川石斛 生山栀 炙乌梅 大丹参 白蒺藜 生白芍 粉葛根 粉丹皮 云神 甘蔗

二诊

日来食入渐畅,呃逆及善噫亦减,而消渴如故。业经五载,得于时症之后,热留于胃,阴为火灼,津不上承。加以经后腹胀,带多形瘦,冲带亦伤,肝木独旺也。无速效可图。

西洋参 南花粉 炙乌梅 肥知母 乌元参 川石斛 五味子 大白芍 炙草 云苓 白蒺藜 甘蔗

吴左

多食善饥为中消,饮一溲二为下消。恙由去夏而起,始而嘈杂善饥,继乃口渴溲勤。脉沉弦细数,舌苔浮黄。肝阳犯胃,胃炎成消。亟为滋化。

北沙参 鲜石斛 乌元参 肥知母 粉丹皮 南花粉 中生地 云苓 大麦冬 生白芍 芦根

胡左

湿热聚胃,清阳不升,郁而化热,销铄真阴。多食善饥,渴饮不已,日形消瘦。脉沉细,舌苔白腻。有消渴之虑。

川石斛 白知母 黑山栀 西茵陈 生苡仁 粉葛根 云苓 粉丹皮 中生地 大麦冬 淡竹叶

二诊

渴饮已减,多食善饥亦折,唯仍日形消瘦。舌白转黄,脉小数左部沉细。此湿热尚聚结阳明也。

南沙参 大麦冬 粉葛根 白知母 泽泻 云苓 川石斛 陈橘白 西茵陈 炒竹茹 灯心

何左

多食善饥,渴饮无度,溲后澄浊如糊如胶,面浮足肿,不时自汗,食后尤甚。脉沉滑,舌苔滑白。此湿热蕴结阳明所致,久延即成消渴矣。

大生地 西茵陈 大麦冬 川黄柏 泽泻 连皮苓 正滑石 肥知母 粉丹皮 川石斛 淡竹叶

二诊

多食善饥渴饮如故,面浮足肿,溲后澄浊如糊。脉沉细,舌白不化。肺肾水源大亏,脾家湿热不化,消渴堪虑。

大生地 泽泻 连皮苓 黑料豆 川石斛 北沙参 天花粉 生苡仁 西茵陈 粉葛根 白知母

张左(江阴)

饮一溲二为之下消,延今半载有余。大肉日削,饮食如常。切脉沉弦细数,两关带滑,左尺濡缓。唇红舌白。心阳木火初平,肾阴未复,兼有湿热混处其间,图施滋补,必多流弊,当仿王太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其中有知、柏、泽泻,于积湿积热最妙。

生熟地(各) 净萸肉(盐水炒) 肥知母 云神 潼沙苑(盐水炒) 泽泻 川黄柏(盐水炒) 川石斛 煅牡蛎 粉丹皮(盐水炒) 黑料豆(盐水炒)

二诊

从王太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立法,下消尤减。脉之数象亦平,舌苔浮黄。此下元积湿积热未清之故,再拟膏方以善后。

西洋参 生熟地(各) 潼沙苑 黑料豆 大麦冬 北沙参 女贞子 净萸肉(盐水炒) 川石斛 云神 川黄柏(盐水炒) 煅牡蛎 粉丹皮 菟丝子(盐水炒)

上味煎取浓汁,鱼腺胶烊化,再入白蜜收膏。

复诊

下消渐退,渴饮亦减,肌肉尤丰。脉之弦象亦折,唯右关尚小数。初春得此脉,心阳木火已具潜降之机。舌根浮黄。肺胃之积热积湿尚未全肃清,当清其上而滋其下。

北沙参 川石斛 大生地 海蛤粉 川黄柏(盐水炒) 大麦冬 黑料豆 粉丹皮 云苓神(各) 肥知母 柿霜

王左(镇江)

去冬齿痛,今春渴饮无度。小水极多,大便秘结,入夜烧热,及晨甫退,多食善饥。脉沉细重取弦疾,舌红苔浮。此肾阴大亏,热结于胃之据。徒恃清补,其热无由解化。先宜滋水凉胃,用玉女煎法主之。

大熟地 大龟板 生石膏 川石斛 粉丹皮 肥知母 北沙参 云神 大麦冬 元参心 东海夫人[1]

二诊

迭进玉女煎加味,口渴大减,夜热亦清,小水渐少,大腑渐调,善饥亦折。舌质渐泽,脉数渐平。可见积热大退,唯肾阴未复耳。转以滋水生阴为事。

生熟地(各) 大龟板 云神 川石斛 粉丹皮 北沙参 大麦冬 玉露霜 肥知母 女贞子 元参心 东海夫人

王左

下消近一年,饮一溲二,溲浊如糊,入夜尤甚,口渴喜饮,形瘦骨立,比增呛咳多痰。脉弦疾而劲,舌红中黄。胃热肺燥,肾阴暗伤,津液不藏,痰湿化热之候。拟甘露饮出入主之。

中生地 川黄柏(盐水炒) 大麦冬 云苓神(各) 川石斛 北沙参 肥知母 乌元参 蛤壳 黑料豆 枇杷叶 梨皮

袁左(常州)

下消已久,三月于兹。小溲溅白,频起盐霜,大便坚结,口浊喜饮,不能纳谷,脘仄口黏无味,舌苔厚腻,脉沉细。湿浊下趋肠腑,水不上承也。

焦白术 川萆薢 泽泻 云苓 料豆衣 川石斛 川黄柏(盐水炒) 肥知母 陈橘白 炒苡仁 大麦冬 莲子(连心)

另:知柏地黄丸。

二诊

渴饮已减,小溲溅白如盐霜者亦减,胃纳渐复。口仍黏,便结头眩。舌苔腐腻,脉细滑。积湿未清,肠胃之降化失职,津液未能流行敷布也。

南沙参 川黄柏 陈橘白 泽泻 料豆衣 川石斛 茵陈 生苡仁 川杜仲 焦白术 莲子

三诊

下消小溲溅白如盐霜者日少,渴饮亦折,胃纳亦渐复,便结亦利,而口尚黏腻。舌左尚腐腻,脉沉滑。热去湿未清,法当清养调化。

南沙参 川黄柏(盐水炒) 玉露霜 陈橘白 肥知母 川石斛 炒苡仁 料豆衣 云苓 泽泻 莲子(连心)

四诊

经治来渴饮大减,小水溅白如盐霜者亦少,胃纳亦渐复,唯仍口黏便结。舌苔腐腻,脉细数。下元积湿日化,肾之阴未恢复也。

大生地 大麦冬 云苓神(各) 潼沙苑 净萸肉(盐水炒) 煅龙齿 川黄柏 黑料豆 女贞子 泽泻 莲子

胡童(宝埝)

童子口渴一年,入夜尤甚,小水甚多,胃纳如故。脉虚数,舌红。热积于胃,津液不布也。消渴可虞。

熟石膏 肥知母 云苓 陈橘白 炒苡仁 金石斛 南花粉 炙甘草 甘蔗

孟右(无锡)

咳止,嘈杂不已,多食善饥,口渴舌白,溲混如污,月事不以时下。脉弦细。荣阴久亏,心阳湿火偏旺,延防成消。

大生地 大白芍 女贞子 云神 泽泻(盐水炒) 川石斛 大麦冬 清阿胶(蛤粉炒) 当归 大丹参 莲子(连心)

任左

口渴喜饮,饮一溲二,大肉骤削,幸胃纳尚强。脉弦数而滑,舌苔苍黄满布。水不上承,湿热久羁于胃也。延非所宜。

金石斛 肥知母 川黄柏 南花粉 云苓 乌元参 泽泻 炙甘草 陈橘白 炒苡仁 淡竹叶

二诊

夜来消渴大减,午后尚作渴,饮一溲二,大肉骤削。脉弦数,舌苔苍黄。胃中湿浊初化,水源未能上承也。

北沙参 川黄柏 泽泻 乌元参 粉丹皮 川石斛 肥知母 天花粉 云苓 炒苡仁 白茅根

闻左(仪征)

一人而患三消者仅见也。经治来,善饥多食及溲后溲沥浊未退,而仍口渴喜饮,小水甚多,日形消瘦。脉细数,舌糙转滑。胃中湿火初化,肺肾之阴未复,水不上升,火不下降耳。久延非宜。

北沙参 川黄柏 五味子 大生地 玉露霜 金石斛 黑料豆 大麦冬 炙甘草 肥知母 白茅根

殷左

口渴喜饮为上消,多食善饥为中消。入夜尤饥,清晨作渴,日形消瘦,肌肉甲错,或呛咳多痰。脉沉细而滑,舌红无苔。肾水久亏,燥火侵犯肺胃而来,为中上二消初步之现象。

天花粉 乌元参 粉葛根 大杏仁 金石斛 肥知母 云苓 地骨皮 炙甘草 生竹茹 枇杷叶 甘蔗

* * *

[1] 东海夫人:淡菜的别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