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宝(952—1012)
字仲贤,一字伯玉,宁化(今属福建)人。初仕南唐至校书郎,入宋,举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补修武县主簿。淳化二年(991)授陕西转运使,对西北地区经济颇多策划,后因减盐价亏损国课被贬。为人有才学,文艺之外,亦通军事。有集二十卷,今佚。
绝句三首选一
亭亭画舸系寒潭,(1)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
(1)亭亭:高耸貌。画舸(gě,音葛):绘有花纹或图案的船。
【品评】
此诗,何汶《竹庄诗话》载作者为张耒,题为《柳枝词》,这里遵从多数记载。它是宋初少数脍炙人口的绝句之一。石遗老人陈衍《宋诗精华录》指出这篇诗在结构上是“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唐人中惟太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一首,前三句一气说,末句一扫而空之。此诗异曲同工,善于变化”。陈衍指出郑李两诗的联系和区别,无疑是对的。但唐人绝句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篇《越中怀古》外,其他如韩愈的《曲江寄白二十二舍人》:“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元稹《刘阮妻》:“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也都与李诗同格,可见此法仍非李诗所独具,但郑诗则反其道而行之,以首句启后三句,因此在表现方式上,也就有所发展。
其次,此诗末句不说画舸将怀着离恨的行客载过江南,而径直说“载将离恨过江南”,将离恨拟人化,变为一种可闻可见可触的事物,也是很独特,因而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周邦彦的《尉迟杯》词有云:“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乍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即完全是郑诗改写。与周词相比,李清照的词《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你说愁恨载得走,我却说载不动,旧曲翻新,就别有韵味了。
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如能从比较着眼,必然能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东西。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授成武县主簿,端拱元年(988)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后以直言敢谏,在仕途多次升沉,几次入知升诰,又被贬外任军州。终于在知蕲州病卒。今存《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已残。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1)
万壑有声含晚籁,(2)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3)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4)
【注释】
(1)信马:听马随意行路,不加控制。野兴(xìng,音杏):郊游的兴趣。(2)壑(hè,音鹤):山沟。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3)棠梨:即杜梨,一种落叶乔木,枝有针刺。(4)原:平地。
【品评】
王禹偁立朝正直,以敢于指陈朝廷得失闻名于世,他的诗在内容和风格方面都受了白居易的影响。他初学白居易,又随着白居易走的道路进而学杜甫,所以曾有诗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又曾赞美杜甫,认为“子美集开诗世界”。他初步摆脱晚唐秾艳之体,为宋代诗歌变革开辟了有异于唐人的风气,由于才力不够雄深,出语比较平弱,成就不算很高。这首《村行》则不失为成功之作。
太宗淳化二年(991),他因论妖尼道安事获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作于次年八月,反映了他谪居生活的一个侧面。公余之暇,信马闲游,秋色明丽而宁静,本来是可怡神悦性的。可是一想到自己忠而得罪,未免对景难排,赏景吟诗之后,反而不能不感到寂寞而思念故乡了。不念朝廷而念家园,正是暗示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用笔极为含蓄。壑本无声,风过则闻之有声,这是真;峰不能语,静立却反似能语而不语,这是幻。闻之真与见之幻交织,从明丽宁静中显示出凄清,同时也显示出诗人的孤独。姜夔《点绛唇》上阕云:“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篇所写天候有晴雨之异,峰峦有语默之殊,而各极其妙。
寇準(961—1023)
字平仲,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评事,累迁至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真宗景德元年(1004),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是年冬,契丹攻宋,準力劝真宗亲征,至澶州,迫使契丹议和,史称“澶渊之盟”。天禧四年(1020),在真宗病中密奏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为丁谓构陷,罢相。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卒。后赐谥忠愍。有《忠愍集》三卷,今存。
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有遗妍,因书一绝
杳杳烟波隔千里,(1)白香散东风起。(2)
日落汀洲一望时,(3)愁情不断如春水。
【注释】
(1)杳(yǎo,音咬)杳:远貌。(2)白蘋: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植物,叶有长柄,柄端有小叶成田字形,春天开白色小花,可供观赏。(3)汀洲:浅水边的平地,小洲。
【品评】
齐梁间诗人柳恽有一篇《江南曲》,其辞云:“汀洲采白,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这首诗非常含蓄而成功地画出一幅闺怨图。其妙处就在于只点出当这位妻子好不容易地听到远在湖南的丈夫的消息后,却没有听到她最想得到的信息,即他的归期。而那位富于同情心的归客虽然确实会见了她的丈夫,可是同时还看到了这位远方游子已经有了新知(新欢),可他怎么好对她直说呢?为了怕她承受不了这个沉重的打击,便只好扯谎,推托说她的丈夫因道路遥远,一时回不来了。她听到后,是怎么个反应,柳恽不说了,这便是遗妍,即尚未完全发掘出来的美好的心灵。寇準让读者回忆柳诗中所写的景色之后,着重揭示出这位忠诚于丈夫的妻子毫未怀疑丈夫的忠诚,她只是满怀愁绪,像春水长流一样永远痛苦地盼望着。这是多么动人的形象啊!两篇合读,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对比,就显得更为鲜明。各种文学样式的表现方法都有其独特性,这种题材到了剧作家手中,就可能变成《王魁负桂英》之类的作品了。
寇準别有一首杂言体《江南春》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满汀洲人未归。”用意与本篇略同,所以也有的本子迳题为《江南春》二首。
杨亿(974—1020)
字大年,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淳化三年(992)进士。历官光禄寺丞,直集贤院,著作佐郎。真宗初预修《太宗实录》,旋拜左司谏,知制诰,工部侍郎,翰林学士。尝与王钦若等同修《册府元龟》,所著有《括苍》、《武夷》、《颍阴》等集一百九十四卷,今惟《武夷新集》二十卷传世。
书怀寄刘五(1)二首选一
风波名路壮心残,(2)三径荒凉未得还。(3)
病起东阳衣带缓,(4)愁多骑省鬓毛斑。(5)
五年书命尘西阁,(6)千古移文愧北山。(7)
独忆琼林苦霜霰,(8)清尊岁宴强酡颜。(9)
【注释】
(1)刘五:刘筠,字子仪,行五,时与杨亿同官知制诰。(2)名路:功名富贵的道路。壮心:用世之心。残:衰退。(3)三径:指园内的一些小道。“三”在这里只是虚指多数。东汉蒋翊隐居不出,在自己庭院的竹林间开上几条小道,只和友人求仲、羊仲二人同游其中。后来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说:“三径就荒。”(4)齐郁林王萧昭业隆昌元年(494),沈约曾任东阳太守,后人因以东阳为沈的代称。他在给友人徐勉的信中,曾叙及自己因病变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缓,松弛。衣带松弛,就是瘦了,所以要移动系腰皮带的孔穴。(5)晋潘岳在《秋兴赋》的序文中说,他三十二岁那年(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始见二毛”,即鬓毛斑。斑,杂色。这年,他正“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音计)之省(即借散骑常侍的官署办公)”。(6)五年:杨亿在真宗咸平四年(1002)任知制诰,景德三年(1006)转翰林学士,首尾五年。书命:指为皇帝起草的诏书命令。尘:污染,自谦之辞,指不称职。西阁:知制诰办公的地方。(7)南齐时,周彦伦隐居北山(今南京紫金山),后来不甘寂寞,出来做官,曾拟经过旧居。孔稚珪便做了一篇《北山移文》,嘲笑他这种利用隐士身份来沽名钓誉的行为。文中有句云:“林惭无尽,涧愧不歇。”(8)琼林:宋皇家苑名,在开封顺天门外,皇帝常在其中赐宴。苦霜霰:以下霜冻降雪珠为苦。(9)清尊:犹美酒。尊,酒杯。岁宴:年终。强(读上声):勉强。酡(tuó,音驼):饮酒后脸上发红。
【品评】
杨亿学博才高,很年轻的时候便受到朝廷的重视,赋性正直,却不免恃才傲物。他曾因真宗指责他代草的诏书用字不当,便引咎辞职,连这位皇帝都说他“不通商量,真有气性”。这首诗是他对自己处境不满而发。我国古代有抱负的士大夫,走上仕途,总希望能致君泽民,而轻视文字工作(哪怕是代皇帝做这种工作)。杨亿的牢骚便由此而来。这时他也正是三十二岁,便以沈约、潘岳自比,觉得多愁多病,如届暮年,身居清要之职,却感叹名路风波,而希望归隐。这种心态,即所谓怀才不遇之感,在我国唐宋以来的士大夫身上,是很普遍的。所以此诗有其一定的代表性,有其认识作用。
杨亿和刘筠等,写诗都学晚唐的李商隐。他曾编次同人唱和之作为《西昆酬唱集》,所收都是这一流派的作品,因此被称为西昆派。李商隐的七言律诗,是晚唐一大宗。其风格以精丽沉郁为主,还有一些虽然出笔也很深婉简练,仍然用典,却无堆砌晦涩之病。此诗便是学后一种。就诗论诗,它不失为完美之作。
司马池(980—1041)
字和中,夏县(今属山西)人。景德二年(1005)进士。授永宁主簿。入为侍御史知杂事,更三司副使,知河中府,历同、杭、虢、晋诸州。今存诗仅此一首。
行色
冷于陂水淡于秋,(1)远陌初穷到渡头。(2)
赖是丹青无画处,(3)画成应遣一生愁。
【注释】
(1)于:这里用作表示比较的介词。陂(bēi,音碑):池塘。(2)陌:田间小路,也泛指郊野。穷:尽。(3)赖是:幸而,亏得。丹青:绘画常用的红色和青色,借指绘画。
【品评】
作者的儿子司马光在其晚年所撰《续诗话》中,曾说他父亲这首诗系作于监安丰(今河南固始东南)酒税的赴官途中,并首先指出,它的特色是能“状难写之景”。其后张耒在《记行色诗》一文中也认为此诗有合于梅尧臣所谓“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理论。陈衍《宋诗精华录》也赞赏它“有神无迹”,并说:“文言之,为欧公之‘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质言之,则为此诗第二句。”行色,指旅途中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怀。这种由景入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诗篇历来是不少的。例如吴子良《林下偶谈》便曾举出范仲淹所写《野色》一诗中第三、四句“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认为可与司马池《行色》中的似乎写景实则写情的第一句比美。这话虽然大体上也说得过去,但范仲淹此诗中出现的是凸出的实景,而欧阳修《踏莎行》中的春光,司马池《行色》中的秋意,却只是点到即止,丝毫没有从正面加以刻画。也就是以不刻画为刻画,因而有神无迹。《行色》后半指出,这行色幸而画不出,若画了出来,真会教人一辈子发愁。但他这种不从正面着笔的表现方式却更让读者由于接受了他的导引而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怅惘之中,难以摆脱,这却是诗人自己当初没有想到的。
晏殊(991—1059)
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二年(1005)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后擢翰林学士。仁宗朝,屡迁枢密副使,除参知政事,进枢密使。庆历二年(1042),加同平章事。其间曾数度出任地方长官。殊著述丰富,据其门人宋祁《笔记》所载,其诗“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惜多已失传。今有清人辑本《元献遗文》。
寓意(1)
油壁香车不再逢,(2)峡云无迹任西东。(3)
梨花院落溶溶月,(4)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5)一番萧瑟禁烟中。(6)
鱼书欲寄何由达,(7)水远山长处处同。
【注释】
(1)寓意:写诗寄托相思之意。(2)油壁香车:用香木制成经过油漆的车子,女子所乘。这里代指乘车的人。(3)峡云:峡,巫峡。云,云雨一词的偏称。云雨,巫山神女的化身。自从宋玉的《高唐·神女赋》描写朝则为云暮则为雨的神女与楚王欢会之事以后,云雨一词就始而成为与人通情的美女的代称,又进而变为男女交欢行为的代语。此句是说情人离去,难以追踪,只好听之任之。(4)溶溶:广阔貌。(5)伤酒:饮酒过度。称过度为伤,是唐宋时代的俗语。(6)萧瑟:冷落貌。禁烟:古代风俗,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禁举烟火,人们都吃冷食,名寒食。(7)鱼书:指书信。鱼指藏书信的函,以木版两块,刻成鲤鱼形,将信夹在里面。
【品评】
此诗写的是对别去情人的怀想。从用峡云之典看来,诗人所思念的显然是一位社会地位较低如歌妓一类的人物,然而他却对她一往情深,写出如此缠绵悱恻的诗来。可见爱情的力量有时是能够突破社会上许多不太合理的规范的。
诗首联写分离的事实,尾联写怀念的心情,仅此四句,便已表达了所寓之意,但如没有中二联来点出诗人所处的空间与时间,显示他在这种极为美好的时空里却极无聊赖的心情,那就无法满足诗人自己所要充分表达的心灵活动了。在今天看来,晏殊在词方面的成就似乎比诗高。他有些词和他这类的诗十分相近。如《踏莎行》云:“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又《蝶恋花》云:“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幙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合而观之,情致全符,而点景布局,各有特色,可以比观,于同中求异。当然,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也无须知道晏殊这三篇作品中的峡云、意中人和要寄与彩笺的那位姑娘是否一人。但生活在重叠,诗人的情怀也就随之而出现重叠。
宋祁(998—1061)
字子京,安陆(今属湖北)人,后徙雍丘(今河南杞县)。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累官国子监直讲、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翰林学士、史馆修撰。预修《唐书》。十余年间历官内外,皆以史稿自随,卒成列传一百五十卷。官终翰林学士承旨。有集一百五十卷,已佚。今有清人辑本《景文集》及《景文集拾遗》。
落花
坠素翻红各自伤,(1)青楼烟雨忍相望?(2)
将飞更作回风舞,(3)已落犹成半面妆。(4)
沧海客归珠迸泪,(5)章台人去骨遗香。(6)
可能无意传双蝶,(7)尽付芳心与蜜房。(8)
【注释】
(1)坠素:坠落的白花。翻红:凋谢的红花。(2)青楼:墙壁涂以青色的楼房,汉唐时指贵妇人住所,元明以来,逐渐转化为妓院的代称。这里仍用本义。望:这里读平声。(3)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4)半面妆:《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瞎了一只眼。徐妃在他来时,故意作半面妆(即只在半边脸上化妆)等待他。(5)沧海:古代通称今黄海、渤海、东海海域为沧海,南海海域则称南海或涨海。只有南海才产珍珠,此处沧海泛指诸海。语意本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泣泪成珠。这里以蚌生珠喻人落泪。(6)章台:西汉都城长安中的一条繁华街道。骨:指花瓣。(7)传:招引。(8)蜜房:蜂窝,特指蜂藏蜜的所在。
【品评】
这是一篇构思十分精巧的咏物诗。我国古代美学认为,摹写物象,大体有三个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要形似,即能传达出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其次就是要形神兼备,即除了事物的外部特征之外,还要进一步体现出蕴藏于事物形体中的内在精神实质来。而最高的要求则是遗貌取神,即为了更精确更丰富地表现客观事物,诗人和艺术家有时会故意忽略它们的某些外部形态以突出其内在的精神。
宋祁这篇诗,写的是绿暗红稀的时节,凄烟零雨的光景。诗人一上来便想到了不但人会惜花,花也会自惜,所以先写出首句,然后才继以次句,花既各自伤,人也就更不忍相望了。这便形成了一种令人伤感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调子。
一般人都以花比喻美女,而宋祁却反过来,以美女比花,以美女的快舞形容花之飞空,以美女残妆形容花之委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而更重要的则是这两句诗还象征着一个人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因此为后世所推重。二句咏落花,只出之以比喻,与其外形全无关涉,却见出了它的品格风神。此即遗貌取神之一例。五六句写花落后为人惋惜之怀。沧海客归,章台人去,见游客聚散无常。因骨遗香,致珠迸泪,其睹物伤情备矣。末联谓花经蜂采,已成蜜入房,虽然想再招引蝴蝶,已无可能了。从而进一步落实了题中落字,结束全诗。
晚清俞樾有“花落春仍在”之句,为他的老师曾国藩所激赏,因自名其居为春在堂。又黄季刚先生《灵谷寺看牡丹》二首之一云:“朱明已至绿阴稠,始向郊坰补禊游,喜见危红藏叶底,有花仍可说春留。”均与此诗貌异心同,以从反面着想取胜。
曾公亮(998—1078)
字明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累迁知制诰、史馆修撰、翰林学士。嘉祐元年(1056)除给事中、参知政事。五年,除枢密副使。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英宗即位,依旧执政。神宗熙宁二年(1069),进昭文馆大学士,后以太傅致仕。有文集三十卷,今佚。
宿甘露僧舍(1)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释】
(1)甘露僧舍:即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品评】
此诗首两句极写雄伟壮阔的大自然是如何向自己靠近,似已到了枕中床底可以触及的地步,但对着这种景色,诗人的心境却是异常宁静的。他以至静面对至动,仔细观赏,因为他高卧于这高山古寺中,并无丝毫危险,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但在范成大的诗《判命坡》中,却出现这样的句子:“侧足二分垂坏磴,举头一握到孤云。”路险山高,一至于此。而当时自己的生命却又与之紧紧关联,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范成大在下文写道:“早晚北窗寻噩梦,故应含笑老榆枌。”即多年以后,回忆这次征程,还不免有些后怕和后悔。两人在心情上的区别,就在于曾公亮观景时,身在景外,而范成大观景时则身在景中。自己是否介入,决定了曾诗情调雄浑而范诗风格峭拔。
此诗后半写从窗中揽景。这,作家们也有不同的写法。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云:“窗中列远岫。”杜甫《绝句》云:“窗含西岭千秋雪。”写窗中所见之山。此诗云:“开窗放入大江来。”苏轼《南堂》云:“挂起西窗浪接天。”写窗中所见之水。虽动静不同,但都是通过一窗,内外通流,小中见大,使读者由窗中的小空间进入窗外的大空间,瞭望的角度随时不同,眼中所见也就跟着发生变化,这样,景物就无限地增多,读者所能享受的美也就无限地丰富了。至于曾诗独写人要看江,所以开窗,将它放入,与谢、杜、苏只是将窗中之景作为一个偶然入目的客观存在,其意趣又自有深浅,这是无须多加解说的。
梅尧臣(1002—1060)
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叔父询恩荫任主簿、知县,仁宗皇祐三年(1051)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世称梅都官。有《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今存。又外集十卷,今佚。
汝坟贫女(1)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2)
自言“有老父,(3)孤独无丁壮。(4)
部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5)龙踵去携杖。(6)
勤勤属四邻:‘幸愿相依傍。’(7)
适闻闾里归,(8)问讯疑犹强。(9)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10)
弱质无以托,(11)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生男,虽存何所当!(12)
抚膺呼苍天,(13)生死将奈向?”(14)
【注释】
(1)汝坟:汝水边。坟的本义为大堤,引申为水边。(2)行哭:即哭行,做着。(3)“自言”以下,都是这位贫女的控诉。(4)丁壮:即壮丁,青年男子。(5)督:督促。遣:遣送。(6)龙踵:老人行动迟缓疲惫的样子。去携杖:扶杖去应征。(7)这句是老父被强迫离开留家的女儿时,拜托邻里照顾她的话。(8)闾里:邻居。(9)这句是说贫女希望她父亲还可勉强支持,便去问个究竟。(10)壤河:疑即禳河,流经鲁山县,入沙河。(11)弱质:贫女自指。(12)何所当(读去声):顶什么用。(13)抚膺:捶胸。(14)奈向:奈何,怎么办。向是助词,无实义。
【品评】
仁宗康定元年(1040),西夏出兵攻宋,朝廷按照当时制度,正规军之外,还动员了民兵,按人口比例抽丁,团结训练,以为防守。许多官吏却借此胡作非为,不在规定范围之内的老幼也被强迫应征。此诗及其姊妹篇《田家语》便是当时暴政的实录。《田家语》写官吏横暴,人民愁怨之情。《汝坟贫女》则通过一位少女的控诉,进一步描绘了一个由于非法抽丁,使得人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诗经·周南》有《汝坟》一篇,按照先儒的解释,是用一位妇女的口气描写乱世的作品,其中说到官家的差遣虽然像火一般急,但父母在身边,还可依靠。这首诗取《诗经》旧题,也用一位妇女的口吻来写,但她的境遇却更为悲惨。杜甫、元结那些充满了对人民的爱心而语言又非常朴实的咏叹时事的诗篇,显然是梅尧臣这类作品的先导。
在梅尧臣之前,王禹偁也曾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将诗歌纳入现实主义的轨道中来,但由于才力的限制,他的努力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只有到了梅尧臣、欧阳修等人,才弥补了王禹偁的遗憾。吴之振《宋诗钞》评论梅尧臣是“去浮靡之习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对这位诗人的历史地位作了很公正的评价。
在布局方面,此诗开头两句将这位贫女介绍给读者以后,便由她直接向读者讲述自己的痛苦遭遇,直到终篇。将诗人的主观意愿通过客观记载表现出来,这也是比较特别的和值得注意的。
悼亡(1)三首
结发为夫妇,(2)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3)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4)未死泪涟涟。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5)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6)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消磨。(7)
从来有修短,(8)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9)
忍此连城宝,(10)沉埋向九泉?(11)
【注释】
(1)悼亡:本义是悼念死者。但自晋潘岳为他故去的妻子杨氏赋悼亡诗后,此题便特指为悼念亡妻了。庆历四年(1044),梅尧臣妻谢氏病故,此诗作于当年。(2)结发:古礼,男子到了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到了十五岁,束发加笄(ji,音基,簪子),表示成年,通称结发。(3)捐:抛弃。(4)同穴:夫妇合葬一个墓穴。(5)强(读上声)意:意绪消沉,强颜对付。(6)这一句是说无人能够理解自己悲苦之情。谁何:哪一个。(7)精爽:精神。(8)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而言。(9)这两句是说也有许多愚人却长寿,老天爷何不借他们一些寿算给自己的妻子呢?(10)连城宝:指和氏璧。璧是一种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古代用作礼器。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一块宝玉,后来制成了璧。它在战国时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却愿以十五座城交换,因此称为连城璧。(11)九泉:即黄泉,地下的水流。人死后葬入地下,故以之代指葬地或死亡。
【品评】
汉语诗歌的古典形式是偏于短小的。被称为今体的律诗,一般只有八句,绝句(或称小律诗)只有四句;就是古体,与各兄弟民族的以及外国的诗比较起来,也仍然是很短的。为了容纳在同一主题下的广阔生活画面,先民创造了连章的办法,即用同一形式写成多首具有相对独立性而又互相联系着的作品。它少的仅两首,多的达一百多首。这种伸缩自如的形式为诗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弥补了篇幅较短的缺陷,它略同于今天的文学术语所谓组诗。梅尧臣这三篇题为《悼亡》的作品,就是小型的连章诗。
恩爱夫妻突然失去了“较好的一半”,当然是一件使人极度悲伤的事情,所以历来传诵的悼亡名作不少。晋潘岳、唐元稹、宋梅尧臣的悼亡诗各三首曾被分别选入了最流行的选本萧统《文选》、孙洙《唐诗三百首)、陈衍《宋诗精华录》中,因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陈衍曾将潘、梅两家之作加以比较说:潘安仁诗以《悼亡》三首为最,然除“望庐”二句(“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流芳”二句(“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长簟”二句(“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外,无沉痛语。盖熏心富贵,朝命刻不去怀(指第一首“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及第三首“投心遵朝命,挥涕反就车”诸句),人品不可与都官同日语也。这里提出了一个古老的命题,即人品与文品具有一致性。但正是对这位潘岳,元好问就提出过不同的看法。在《论诗》中,他写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潘岳谄事贾谧,见其车出,望尘而拜。见《晋书》本传)道德与文艺的关系,永远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在我们看来,一个人的思想感情虽然有其稳定性和连贯性,但也不是铁板一块,一成不变的。一个品德不高甚至很坏的人,当他处在正常心理状态的时候,也能从作品中反映出主观的真诚和客观的真实来。否则,同样熏心富贵的元稹,在回忆已经死去多年的妻子时,却能写出那么一往情深沉痛至极的悼亡诗《遣悲怀》,便不可理解了。至于作品的高下,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艺术修养,而非取决于他们的品德,这也是人所共知的。
据诗意所述,潘岳之作是他在杨氏逝世约一年以后,回家探视,又离家回朝时写的。元稹之作成于何时尚难确定,但为韦氏逝世之后若干年则无疑。而梅尧臣之作,则成于谢氏死后不久。知道这三组诗作期上的差别,对于理解它们可能是有益的。它决定了潘、元两作中有许多动人的细节,而梅作除第二首“窗冷”一联外,几乎全是对自己心境的白描。只有在将悲伤痛苦冷却一段时间之后,经过过滤的难以忘怀的生活细节才会在比较沉静的头脑中变得鲜明起来,而当时正被伤痛炙灼着的心灵,则是很难想到这些的。梅尧臣在蔡琰《悲愤诗》所谓“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的时候,对亡者发出了“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这种过情之誉,我们完全应当谅解,虽然无必要给以艺术上的肯定。
苏舜钦(1008—1048)
字子美,铜山(今四川中江县南)人,徙居开封。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知亳州。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坐用鬻故纸公钱召妓乐会宾客除名,削职为民,流寓苏州,作沧浪亭以自娱,后复官湖州长史,卒。有《苏学士集》十六卷,今存。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1)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2)
古今共传惜今夕,(3)况在松江亭上头。(4)
可怜节物会人意,(5)十日阴雨此夜收。
不惟人间惜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长空无瑕露表里,(6)拂拂渐上寒光流。(7)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8)
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避鱼龙忧。(9)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10)
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此笔传中州。(11)
【注释】
(1)吴江:即今江苏吴江县。张子野,名先,曾任吴江县令,故称为前宰。宰是县令的古称。蔡君谟,名襄,行大。(2)故人:指张、蔡。(3)惜:爱。(4)松江:即吴淞江,又名吴江,通称苏州河,是太湖最大的支流。作为水名,吴江、松江就是一水;作为县名,则吴江、松江乃是二县,所以题称吴江亭,诗称松江亭,只是一亭。(5)节物: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景色。(6)瑕:玉上的疵点,这里指浮云。(7)拂拂:动貌。(8)双璧:指互相照映的空中月亮和水中月影。(9)这两句形容月光极其明亮,可以透视人体的筋络血脉以及水中的鱼和龙。(10)这两句形容自己在月光中产生的幻想。古代传说,天河是与海相通的。一个住在海边的人看到每年八月都有浮槎(chá,音茶,木筏)来往,便乘槎而去,到了天河边牛郎织女居住的地方。斗、牛,均星座名。(11)此笔:指本诗。中州:指汴京,蔡君谟所住之地。勉为:勉为其难,谦辞。表示这篇诗没有写好。
【品评】
月或月光似乎是我国作家最爱咏叹的事物之一。或诗或文,有长有短,名篇叠出,各擅胜场。如《文选》所载刘宋谢庄《月赋》有云:“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又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云:“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都可算得体物浏亮,刻画入微。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中“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二句,更若即若离,以少胜多。但在这些名作中,作为物态的月仍只是人情的陪衬,写月色,只是为了寄托离愁。只有苏舜钦这首诗,才以大量的篇幅描写月光。设想奇特,力求生新(如写月光能够穿透事物),使月成为诗的主体。怀贤念友之情,只在首尾略作绾合。正是在这种地方,我们看出了宋人力求避熟就生、推陈出新时所下的工夫和所取得的创作实绩。
淮中晚泊犊头(1)
春阴垂野草青青,(2)时见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3)
【注释】
(1)淮:淮水。犊头,今地不详。(2)春阴:春天的阴云。(3)川:指水流,与指平原者异义。
【品评】
诗是有声画。当然绘画艺术所要表现的某些特征如色觉和光觉也会体现在诗中。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比较和谐的四种颜色,而王安石佚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则以对照强烈的两种颜色,同样成功地描画出了灿烂的春天,而为世人所爱赏。但在有些诗中,写色觉并不像上举例中那样明显,因而往往被读者所忽略。如韦应物《滁州西涧》有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幽草、深树,都是浓绿,而黄鹂则藏于深树,是难以用视觉见其形,而只有凭听觉闻其声,才知道它的存在的。这里,诗人正是引导我们,在想象中,以听觉补视觉之所不及。再如苏舜钦此诗中头两句,也颇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在古汉语中,明主要是指光而非指色,由于这树幽花是和阴沉的高天、青碧的平野对衬,则此花可能是白的,也可能是具有较强光感的颜色如粉红的。韦应物诗本写所见,同时也写所闻以补其不足。苏舜钦诗亦写所见,不但注意到了色,而且感受到了光,非细赏不知。
韦诗后两句云:“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陈衍以之与苏此诗后两句相比,认为后胜于前,理由是“气势过之”。这位老诗人似乎忽略了两位作者在诗中体现的不同心态。韦应物此时信步徐行,怜幽草,听黄鹂,正处在一种极其安静闲适的心境中。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来袭,自也会和那个自横的野渡孤舟一样,处之泰然。而苏舜钦却处在行役途中,沿路胜景固然堪赏,而风雨潮生,孤舟晚泊,想到明日征程,情绪是难以平静的。韦写闲游,苏写旅况,重点既异,给人的印象也自不同,因而很难说这是由于诗篇本身的气势的强弱。
我们认为,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是可以互补的。依据具体事物的具体条件所作出的分析,有时可以印证补充或修正从深厚修养中作出来的直觉判断,反之亦然。如以上对陈衍所评论的“气势”的看法,就是一例。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年幼孤贫,母郑氏抚之成立。天圣八年(1030)进士,充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1043),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时范仲淹等因主行新政相继罢去,修上书极谏,亦出知滁、颍等州。后还朝,为翰林学士。嘉祐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致仕。生平著述丰富,有《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今存。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1)
寒鸡号荒林,(2)山壁月倒挂。(3)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4)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5)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6)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馀睡。
缅怀京师友,(7)文酒邈高会。(8)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9)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10)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11)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12)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13)
盈前尽珠玑,(14)一一难柬汰。(15)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16)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17)
文辞愈清新,心意虽老大,(18)
譬如妖韶女,(19)老自有馀态。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20)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21)举世徒惊骇。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22)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23)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24)
问胡苦思之,对酒把新蟹。(25)
【注释】
(1)水谷:在今河北完县。庆历四年(1044)四月,欧阳修巡视河东路,秋初返开封,曾过其地。此篇系事后补成。(2)号(háo,音豪):叫。(3)月倒挂:指月落。(4)揽辔(pèi,音配):手挽缰绳。指将上马出发。行迈:路途遥远。(5)云:助词,无实义。素节:白色的季节。按照我国古代五行学说,秋为西方,色白,属金。(6)高河:指悬在天空的银河。九州:泛指中国。九州名称,据《尔雅》,是冀、豫、雍、荆、扬、兖、徐、幽、营九州。(7)缅(miǎn,音免)怀:追想。缅:遥远。京师:指北宋首都汴梁,欧阳修和苏、梅两人当时都在京城。(8)邈(miǎo,音秒):遥远,指从前。(9)可畏爱:犹可敬可爱。古人称值得自己敬佩的人为畏友。(10)这两句指苏、梅创作丰富,而且气势很盛,名声响亮,可互相竞争。相磨盖:彼此互相琢磨,互相盖过。(11)这句用(庄子·齐物论)“大块噫(音爱),其名为风。作则万窍怒号”之意。噫:吹。窍:洞穴。(12)醉墨:醉后所写诗稿。滂沛:大水貌。苏舜钦也是位书法名家,尤工草书,故有此句。(13)杀(shài,音晒):减退。这里指奔马减速。(14)玑(ji,音饥):小珠。(15)柬:选择。(16)这句形容梅尧臣诗的风格清切,犹如寒流冲激河床中尖利的石头。濑(lài,音赖):激流。(17)这是推重梅尧臣的创作成就之辞。事实上,梅比欧只大五岁。(18)这两句是倒文。即年龄虽大,文辞更好。(19)妖韶:同妖娆,美好。(20)嘬(chuài,音踹):咬,吃。(21)轹(lì,音立):陵轹,欺压。(22)以上四句是说,两人的文学成就虽然很大,却不为庸俗社会所容,屡遭打击。(23)翱(áo,音敖)翔:飞腾。摧铩(shā,音杀):伤害。(24)哕(hui,音会)哕:凤凰的叫声。(25)这两句点明作诗时的心情和季节。
【品评】
欧阳修是北宋前期的文坛领袖。在他的影响之下,诗歌、古文乃至四六都出现了不同于唐人的新面貌。他的成功显然和他本人的创作成就、思辨能力、宽容态度都有很大的关系。历史证明,文学事业只有在不同流派风格的自由竞争中才有发展。欧阳修在宋初诗人跳不出晚唐圈子的时候,首先发现并大力肯定了与他自己作风并不相同却体现了诗中新貌的苏、梅,而感叹时人对他们还不理解,以致“举世徒惊骇”,“古货今难卖”,这就表现出这位大作家对异量之美的赏析能力和宽容态度。这一点是特别值得我们今天重视和学习的。
《诗话》云:“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俊,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共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这段文字可作为本诗论苏、梅风格的注释。其后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指出苏诗“奔放豪健”,梅诗“虽乏高致而平淡有工”,“世谓之苏梅,其实与苏相反”,则显然有所偏爱,不能如欧阳修之既赏苏之豪健,又爱梅之平淡了。
杜甫创以诗论诗之体,但多以连章绝句行之,独有《偶题》五言排律二十二韵为长篇。其前七韵指出了有关诗歌发展的历史观点,其后则转入对异乡漂泊、二子失学、家国乱离的感叹。欧阳此诗大体学杜,前写行役之景,后写离别之怀,中间评赞苏、梅,先分后合。其布局经过精心结撰,自比杜甫兴到偶题者为致密。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1)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2)
参军诗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尊酒,能忆天涯万里人。(3)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注释】
(1)西湖:指颍州(今河南许昌)西湖,也是一个风景胜地。谢法曹:谢伯初,字景山,时任颍州法曹参军。故诗题称法曹而诗中称参军。(2)这两句是说,灿烂的花朵都被春风吹落,无人收拾,像米粒被洒在地上。糁(sǎn,音伞):米粒。(3)天涯万里人:指这时贬官夷陵的诗人自己。
【品评】
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其所撰《诗话》(今通称《六一诗话》)中,载有对谢伯初及有关此诗的追忆。略云:“余谪夷陵时,景山方为许州法曹,以长韵见寄,颇多佳句。有云:‘长官衫色江波绿,学士文华蜀锦张。’余答云:‘参军诗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盖景山诗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故余以此戏之也。景山诗颇多,如‘自种黄花添野景,旋移高竹听秋声’、‘园林换叶梅初熟,池馆无人燕学飞’之类,皆无愧于唐诸贤,而仕宦不偶,终以困穷而卒。”
当然,任何艺术品,当它被创作出来以后,就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我们的观赏或评价,首先和终极都将针对它本身的形象而作出。但这并非说,了解它产生的背景和制作它的人是不重要的。知人论世,终究是欣赏和理解任何艺术,特别是语言艺术的关键。从《诗话》中,我们至少知道欧、谢此时都处于落拓江湖,因而同病相怜的心境之中,所以欧得谢寄诗之后,才有这篇宛转关情之作。(谢来诗也载《诗话》,可参看。)
诗的头四句是写想象或传闻中的颍州西湖春色。有了这四句,五六句写谢以参军微官,逢天涯春去的惆怅之感,才有着落。七八两句作一转折,由故人之相忆,转入自己之无聊,同样是野思如云,客怀难遣。前后两段,事实上是同心友所见的春景之重叠,和共有的春心之重叠,而衔接无痕,既和谐,又跌宕。诗风俊迈流转,极近李白,而雄伟逊之。
戏答元珍(1)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2)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3)
夜闻归雁生乡思,(4)病入新年感物华。(5)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6)
【注释】
(1)元珍,姓丁,名宝臣,时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判官。戏:嘲弄。这里是指以自嘲的心情回答丁元珍寄来的诗。(2)天涯、山城,均指夷陵(今湖北宜昌)。(3)冻雷:初春的雷声,传说笋经春雷才破土而出。(4)乡思(读去声):怀乡之情。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本诗二五两句暗合薛诗之意。(5)物华:犹物色,泛指美好的景物。(6)这是说自己和丁元珍都曾在洛阳观赏过极负盛名的牡丹,对夷陵野花的迟开无须嗟叹。
【品评】
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因写信给司谏高若讷,指责他在范仲淹与吕夷简的斗争中不能主持正义,而触怒了朝廷,被贬为夷陵县令。这篇以自嘲来排遣内心苦闷的诗便作于此时。它反映了诗人被迫退出政治斗争漩涡后在平静处境中的寂寞。《宋诗精华录》说:此诗“结韵用高一层意自慰。又《黄溪夜泊》结韵云:‘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亦是”。但自慰即是自伤,于开朗中见苦闷,读者若未能体会欧阳修此时无可奈何的心情,便被他瞒过了。
万事起头难,诗篇的构成也不例外,所以钟嵘《诗品》特别指出,南齐谢“善自发诗端”。王夫之《古诗评选》曾评其“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为“寥天孤出……复绝千古”;“朔风吹飞雨,萧修江上来”为“发端峻甚,遽欲一空千古”。欧阳修也颇以《戏答元珍》的发端自负。其《笔说·峡州诗说》云:“‘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文意难评,盖如此也。”此诗别题为《花时久雨之什》,二月已是开花时节,而久雨花迟,故有首句的疑问。初看此句,似乎突兀无根,令人莫名其妙,及读下句,又觉问得有理,实在该问。能在一转手间改变读者的思路,正是它的妙处,所以作者也颇以此自负。全诗写初春景物,刻画工切,也与发端之妙相称。
梦中作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1)酒阑无奈客思家。(2)
【注释】
(1)古小说《述异记》载晋时王质携斧入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其中一人给王质吃一枚像枣核的东西,就不觉饥饿。等他们下完棋,斧柄都烂了,王质回家时,已经过了一百年。(2)酒阑:酒喝完了。阑:尽。这句写借酒以消乡愁,痛饮之后,乡愁仍在。
【品评】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所见,其实是日间生活的折射。从《古诗十九首》起,诗人们总是不肯将梦境排斥在其诗境之外的。十九首之十七云:“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帷。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此篇以极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一位思妇由念远而入梦,由梦醒而增悲的全过程,它带有古典诗歌早期的烙印,朴实到近于稚拙,而其在平凡中所显示的深永,却是后人所无法仿效和不能重复的。欧阳修此诗却自辟蹊径,不再实写梦境而凌空着笔,前两句点染梦中所见缥缈朦胧之境,不及世事而自见离怀,第三句喻缘境之无实,第四句写乡愁之难堪。它的布局显然取法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诗,以四个各自独立的形象表现一个主题。但杜诗四句全属景物,怀土之情只在言外,而此诗则前景后情,以凄凉而忧郁的韵味将景与情连缀起来。可见欧阳修无意亦步亦趋地追随他伟大的前辈。
赵抃(1008—1084)
字阅道,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进士及第,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景祐初,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豪贵,京师目为铁面御史,历益州路转运使,加龙图阁学士,知成都府。神宗立,召知谏院,擢参知政事,以大学士复知成都,改知越州、杭州,以太子少保致仕。有《清献集》十卷,今存。
次韵孔宪蓬莱阁(1)
山颠危构傍蓬莱,(2)水阁风长此快哉!(3)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4)
【注释】
(1)在别人成诗以后,也和(读去声)一首,其所押之韵与原诗全同,叫做次韵;所押的韵与原作用韵同在一部而次序不同,叫做用其韵而不次,两者又通称和韵。孔宪:指越州(今浙江绍兴)知州孔延之。宪是官场中对上级或同级的尊称。(2)危构:高耸的建筑物,疑指望海亭,此句是说蓬莱阁的位置。(3)水阁:指蓬莱阁,它建筑在鉴湖之滨。(4)原注:“杭州有望海楼。”这是说自己去年曾在越用望海亭望海,杭州也同样有望海的条件。
【品评】
唐元稹任越州刺史时,有《以州宅夸于乐天》诗,中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后人因建蓬莱阁来纪念他。熙宁四年(1071),赵抃由越州改知杭州,遗缺由孔延之继任,因而有诗赠答。
此诗第二联成功地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位正直清廉的政治家的广阔胸襟。陈衍曾以之与孟浩然《临洞庭湖上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及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相比,以为胜于孟而可与杜一较优劣。这话固然有见解,但就整体而论,赵诗中却显得缺少孟那种用世之心、杜那种忧国之感。全篇表情直率而不沉着,布局整饬而无变化,这与作者为诗工拙随意的创作态度以及这首诗本来就是应酬之作,自然都不无关系。由此也可见,佳句与名篇还是有区别的。我们读诗,既能赏其胜境,复能烛其弱点,则欣赏能力方可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