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类共三方,即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汤治太阳伤寒无汗、项背强,又治二阳合病的必自下利,以及缘缘面赤、额头作痛、发热恶寒的阳明经证。葛根加半夏汤,治二阳合病,不下利但呕的胃气上逆证。葛根黄芩黄连汤则治三表七里的协热下利与喘而汗出等证。由此而论,葛根汤治下利,功在于升;加半夏治呕,既升而又降;加芩连治协热利,则又功在于清。
一、葛 根 汤
【药物组成】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煎服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适应证】
太阳病,头痛、项背强 、无汗恶风;或二阳合病,下利而脉浮长。
【原文】
第31条、32条。
【方义】
本方治太阳表实兼有经输不利的项背强证。葛根善行经输,能升腾津液、滋润筋脉,又能解肌祛邪外出;麻桂解表发汗,协葛根以解表邪;桂芍调和营卫,并助葛根以通利经输;姜、枣、草则益中焦而调和营卫。
【选注】
柯韵伯:“此方比麻黄青龙之剂较轻。然 更甚于项强,而无汗不失于表实,脉浮不紧数,是中于鼓动之阳风,故以桂枝汤为主,而加麻葛以攻其表实也。葛根味甘气凉,能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故以为君。麻黄、生姜能开玄府腠理之闭塞,祛风而出汗,故以为臣。寒热俱轻,故少佐桂芍,同甘枣以和里。此于麻桂二方之间衡其轻重,而为调和表里之剂也。故用之以治表实而外邪自解,不必治里虚而下利自瘳,与大青龙治表里俱实者异矣。”
【按语】
本方专治太阳病而兼项背强。这是风寒客入太阳经输,而津液又不得濡润筋脉所致。用桂枝汤加麻黄发汗散邪,又不致汗出太多而伤津液;加葛根利经脉之凝结,使津液敷布以解除项背强急的证候。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葛根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流的作用,这与祖国医学用治项背强急之理而遥相呼应。
本方与桂枝加葛根汤相比,彼为表虚自汗,故减麻黄;此为表实无汗,故加麻黄。本方用桂枝汤而不用麻黄汤,有调和血脉之意在内。服本方后,脊背可发生热感,继而汗出,这是药力走于经输,使经气通达、邪气外出的表现。
【方歌】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 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医案选录】
陈某,男,49岁,商业。于1957年10月20日初诊。其证颈项肩背酸痛,拘急不能转侧。病起仓猝,实证为多。处方:葛根二钱,麻黄六分,桂枝六分,白芍三钱,生甘草钱半,生姜三钱,大枣六枚,一剂痊愈。为巩固疗效,续服一剂。
(摘《浙江中医杂志》1959,3:11)
二、葛根加半夏汤
【药物组成】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二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生姜(切)二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煎服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适应证】
太阳与阳明合病,而有发热恶寒以及缘缘面赤、额头作痛的证候,然如不下利,则见胃气上逆的呕吐证候。
【原文】
第33条。
【方义】
用葛根汤解二阳在经之邪,加半夏和胃降逆以止呕吐。
【选注】
成无己:“邪气外甚,阳不主里,里气不和,气下而不上者,但下利而不呕;里气上逆而不下者,但呕而不下利,与葛根汤以散其邪,加半夏以下逆气。”
尤在泾:“夫邪盛于外而之内者,仍当先治其邪。葛根汤合用桂枝、麻黄而加葛根,所以解经中两阳相合之邪。其不下利而但呕者,则加半夏以下逆气。而葛根汤解外,法所不易矣。”
【按语】
呕逆虽为内证,仍为经邪不解所致。根据“从外之内治其外”的原则,故本方以葛根汤发汗治其外,加半夏和其内。外解里和,其证自愈。
【方歌】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和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医案选录】
程女,25岁,未婚。初春寒风料峭,因患感冒,头痛面赤,畏恶风寒,发热呕吐,脉浮而苔白润。辨证:阳明经受风寒之袭,引发胃气上逆之证。
疏方:葛根12克,麻黄6克,桂枝6克,生姜9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白芍6克,大枣7枚。
服两剂,汗出身凉,呕吐不发而愈。
(刘渡舟医案)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药物组成】
葛根半斤 甘草(炙)二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煎服法】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适应证】
下利为甚,大便稠黏,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并伴有发热、喘而汗出、腹痛、尿黄、脉数等证。
【原文】
第34条。
【方义】
葛根辛甘凉,解肌清热,并能升津止利;黄芩苦寒而清肠热;黄连味苦,能坚阴液、厚肠胃以止下利;甘草甘温,和胃安中,又能调和诸药。此方为表里双解,清热止利之剂。
【选注】
《医宗金鉴》:“太阳病桂枝证,宜以桂枝解肌,而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者,是误下,遂协表热陷入而利不止也。若表未解,而脉缓无力,即有下利而喘之里证,法当以桂枝人参汤以治利,或从桂枝加杏子厚朴汤以治喘矣。今下利不止,脉促有力,汗出而喘,表虽未解,而不恶寒,是热已陷阳明,即有桂枝之表,亦当从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也。方中四倍葛根以为君,芩连甘草为之佐,其意专解阳明之肌表,兼清胃中之里热,此清解中兼解表里法也。”
尤在泾:“太阳中风发热,本当桂枝解表,而反下之,里虚邪入,利遂不止,其脉则促,其证则喘而汗出。夫促为阳盛,脉促者,知表未解也;无汗而喘为寒在表,喘而汗出为热在里也。是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其病为表里并受之病,故其法亦宜表里两解之法。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解肌于表,芩连清热于里,甘草则合表里而并和之耳。”
【按语】
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均为表里同病之下利,但葛根汤以表证为主,葛根芩连汤则以里证为主。又,论中的桂枝人参汤与葛根芩连汤,皆为表邪不解的协热下利而设,但前者为表里皆寒,而后者则为表里俱热,临床选方当予区别。
【方歌】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医案选录】
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0例临床分析:40例中,痢下赤白者38例,里急后重者39例,40例均有腹痛,发热者34例,直肠镜阳性者37例,粪培养阳性者26例。此外,尚有起病急,恶寒发热,苔或黄或白,脉数等热利下重,或兼表证等特点。
方用葛根芩连汤:葛根9克,黄连4.5克,甘草4.5克,黄芩4.5克。
每日一剂,疗程最短者两天,最长者12天。40例中36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平均退热时数27.76小时,急性症状控制平均3.44天,肉眼观血便消失平均2.83天。26例粪培养阳性者,治疗后转阴性者18例。有1例患者中途改用合霉素治疗。
(摘《江苏中医》1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