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化的层累
最先把文化的层累来分类的人要算琉克理细阿lucretius(96—55b.c.)。他把文化的层累分为三个阶级:一为石器时期,二为铜器时期,三为铁器时期。后人对于这种分类多不注意,一直到一八三四年,丹麦哥本哈根(copenhagen)博物院的创办人汤姆臣(thomsen)始再采用。此后人类学者像拉布克(lubbock)在他所著的《史前时代》(pre-historic times,as illustrated by ancient remains,and the manners and customs of modern sayages 1865 pp2-4 7th ed,1913)分为四个时期:
(一)为古石器时代(palaeolithic period)。在这时代内,人类差不多同古象、穴熊及他种已绝灭的动物一样。
(二) 为新石器时代(stone age or neolithic)。人类于这时期内用石为器具。
(三)为铜器时代(bronze age)。
(四) 为铁器时代(ironage)。
近代学者对于这种分类大体采纳,惟较为详细,比方:石器时代又分为下面三个时期:
(1)石器时代的起源(eolithic age)。
(2) 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 age)。
(3)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age)。
同样每种分类之下,又可分为若干时代。比方:旧石器时代分为低级、中级及高级旧石器时代。
上面的分类大概注重于物质及器具方面,此外以思想为立脚点而分类者,最显著的要算法国的孔德(comte)。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里把人类一切的智识思想分为三个阶级:
(一)神学时代。
(二)形而上学时代。
(三)实证时代或科学时代。
在神学时代里,又分为多神及一神时代。据孔德的意见,所有人类的智识的进步都要经过这三个时代。人类文化的高低,也可从此而判决。人类在最初的时代,以为一切现象都有神为之主宰,逐渐乃认识所谓自然法则等。最后乃用科学方法去解释一切现象。若把欧洲的文化史来做比例,则中世纪属于第一时代,十七八世纪属于第二时代,十九世纪逐渐趋到第三时代。
一八九六年,德国飞尔康特氏(vierkandt)在他所著的《自然人民及文化人民》(natür v lker und kultur v lker)分人类为二种:一为自然人类,一为文化人类。他的分类的立脚点,也是注重思想方面。所谓自然的人类,就是以一切的风俗习惯的发展及存在是合乎自然的因果。他们以为一切的遗传及信仰、情绪、动作都是自然而然的。这种自然的人类,照飞尔康特的意见,不但在文化较低的社会可以找出来,就是文化较为进步的社会里,也非没有的。比方:一个人在某种文化较高的社会里,他对于一切的动作制度、言语、衣服,都随着时势所趋,而不问及其所以然,这个人也可以叫做自然的人。由此类推,设使某一个人因为了他的父母是回教徒,他也入了回教,因为了父母是入了什么党,他也入了什么党,这种人也可以叫做自然的人。
文化的人类却不是这样。 他们对于社会一切都取研究疑问选择的态度。他们决不会去做盲从的东西,他们也许跟从一般人的行为及动作,然他们所以跟从的原因,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经过不少的思量。质言之,他们对于一切都用智力和理性去批评和判断。因此自然人和文化人的异点,不外是在于一者对于事物不问其所以然,一者注重理性和批评。
此外,又像斯泰恩密斯(steinmetz)(看l'année sociologique,1898—1899,p71)对于飞尔康特氏的分类大致赞同。惟前者却嫌后者的分类太过笼统。他因略为更改而分为四个时期:
(一)原始人类完全依赖感官。他们对于不能知的东西,完全没有观念。他们差不多可以叫做感觉的人类(sensationalists)。他们的思想的方法,比之人猿是没有差别的。这是人类文化的第一个阶级。
(二)第二个阶级为神学时期。人类在这时期内,以为一切都有神来主使,用不着人类的强求,用不着他们的努力。
(三)第三个阶级是系统时期。照斯泰恩密斯的意见,这时期包括神话及宗教的创造者、形而上学者等。
(四) 第四个阶级为批评时期。这时期和飞尔康特的文化的人类大致相同。
从经济的立脚点来分类文化层累,有李士特(liszt)、包斯(bos)、春乃白(sch ueberg)及伊利(ely)诸家。李士特分文化的层累为五个时期:
(一)为游猎时期。
(二)为牧畜时期。
(三)为农业时期。
(四)为农业兼制造时期。
(五)为农业兼制造与贸易时期。(参看liszt,das nationale system,gesch.schr,bd iii pl4)。
伊利氏也分为五个时期,但稍异于李士特的分类。
(一)为直接应用天然物产时期。
(二)为牧畜时期。
(三)为农业时期。
(四)为手工艺时期。
(五)为工业时期(看ely,oulines of economics.4th ed.1923 chap.3)。
包斯氏却注重于工业方面,然大致与前二者没有大分别。他的文化层累的分类有四个时期:
(一)为采集的工业,动植物及矿产的采集及游猎捕鱼均属此时期。
(二)为生产的工业,像农业牧畜。
(三)为变形式的工业,像手工制造。
(四)为运输的工业,商业属于这类。
春乃白氏分为六个阶级:
(一)为游猎。
(二)为捕鱼。
(三)为畜牧及游牧。
(四)为安居或纯粹农业。
(五)为手工或贸易。
(六)为制造。
最近韩瑾斯氏(hankins)在他所著的《社会研究序论》里(看页二一一)分文化层累为三个阶级:
(一)为直接应用天然所供给的物产。人类在这阶级里是没有目的的努力,以增加其生产的来源。
(二)为有意识的培养。种植畜牧属于这阶级。
(三)为有目的的利用。
这就是人类有目的的去做有组织的研究,以使能预知其将来所得的结果。
比上面的分类为详细,而其立脚点不但从文化的一方面的,要算摩尔根(morgan)氏的分类。摩尔根氏于一八七七年刊行他的《原始社会》(ancient society,or researches in the lines of human progress from savagery through barbarism to civilization)。摩尔根在他这本书的第一章里将文化的层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未开化时期(savagery)。第二级为半开化时期(barbarism)。第三级为文明时期(civilization)。又将第一级和第二级再分为低级、中级及高级三种,并说明每级的特点。到了一八九八年,色什兰氏(sutherland)著《道德本能的起源及生长》( the origin and growth of the moral instinct )遂采纳摩尔根的分类并加以更改。色什兰分为四个阶级:第一、二级和摩尔根大致一样。第三级也为文明的时期,不过这时期又分为三级:就是低级、中级及高级的文明时期,第四级是叫做(cultured stage)(文化时期)。(ellwood)也采纳色什兰的分类,惟对于第四时期却有点不同(看ellwood,cultural evolution chap.2,特别页三十注十二)。
一九〇八年米勒赖儿在他所著的《文化面面观》( phasen der kultur )也分文化层累为四时期。从第一期至第三期,差不多和色什兰没有大异,惟第四时期米勒赖儿叫做社会化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据著者云是女子工作的分工(看该书四卷三章)。到了一九一五年海夷史教授(hayes)刊行《社会学究序论》(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ociology ),又将色什兰的分类略为更改,而分为四时期。从第一时期到第三时期,海夷史完全照色什兰的分类,惟第四时期里海夷史又分为低级、中级及高级的文化的时期。我们现将海夷史及色什兰的分类列之于下。
(一)未开化时期。——人类以自然野产之物为食物,他们常常散居于小社会。他们一生都为食物而奋斗。
(1)未开化时期的低级。——低级文化的人类,身材极短,腹大而腿细长,发乱白而鼻平。每家有十人至四十人聚处,迁徙没有一定的住所。仅略蔽其体,头脑很小。例如南非洲之住于丛林里的人(bushmen)。
(2)中级的未开化人的体格略如常人,只能找避风雨的地方居住。已晓得用衣服,但男女仍大半裸体。已用小舟,及石或木做武器。每族有五十人至二百人,但没有阶级与社会组织。其法律就是本族的习例。如他斯马利亚人(tasmanians)。
(3)高级的未开化人常有住所,惟住所多为皮帐。常穿衣服,然两性裸体也不少。以石、骨、铜为较美的武器。合一百人到五百人为部落,随时可迁移。社会的阶级已发生,首领的威权不甚确定。生活秩序的维持是赖于部落的习惯。例如南美的土人。
(二)半开化时期。——这时期的人对于自然界的生产力已经稍能操纵。农业和畜牧很发达。但各家族各努力于其所需,没有分业的现象。但食物既丰富,年间分配又甚均,科学与艺术已萌芽。
(1)半开化时期的低级。——住所大概已固定,有村落。除了热天,大约总穿衣服。女子裸体的很少。陶器也能造。好的独木舟,器具多用石、木、骨等。所居的四围地方用以耕种。商业渐渐萌芽。社会中有确定的阶级,这种阶级是由战功而来。已有政府,由首领依据遗传的法律以治理。部落自一千人至五千人。已不常迁移——但可以和他部落联为较大的联盟。例如美国的伊屡苦哀人(iroquois)。
(2)中级的半开化人有很好及久长的居所。其住所或木制或茅制。已有市镇。能制较美的衣服,但也不以裸体为不雅。陶业、织业、金属工作都有相当的发展。商业已入初级。通用钱。有正式市场。结合为国家。有十万人。有数王,但没有权。旧传的法典势力很大。等级观念更明了。等级的获得有由个人战功,有由家庭战功。例如非洲之黑人。
(3)高级的半开化人能造石屋。平常生活必须穿衣。纺织为女人常业。铁器和金属工作大进步。铸铁。能作小舟,但只能用桨推行。有公认的法庭和粗疏的法律。人民有五十万,统隶于一王之下。初有文字。等级成为世袭的,分工已渐发达。例如爪哇人。
(三)文明时期。——分业愈细,合作之力愈大,因而得到食物和必需品也便愈加容易。社会的种种功用大为变化,但因此而互相依赖更为明显。艺术和科学也着实发展。
(1)文明时期的低级。——有城,固以石垣。有很好结构精美的石头建筑。用犁。成事有人专任。文字具备。法律粗相见于文字。正式法庭成立。且有文学。例如西藏人。
(2)中级文明人的寺庙和富人的房屋都以砖石筑成,颇美丽。始用玻璃窗。商业推广。船用帆。文字渐普及。抄本书籍流传甚广。对于青年始有文字教育,战事成为纯粹的特殊职业,法律列为条文,始有律师,例如暹罗人。
(3)高级文明人的住所,普通以石筑成,铺道路,有运河,水车风车等。有科学的航海术,用大烟囱。文字为普通技能。抄本书大行。文学很进步。有几千万人,有强力的中央政府。法典写成条文,由官府刊行。有精致的法庭。政府官吏很多。等级分明。例如中国人。
(四)文化时期。——
(1)文化时期的低级。——
(a)生产问题大致解决。
(b)人力替天然组织的效力增加,民众便有闲力去培植精神及审美的能力,普及教育为公认的标准。
(c)勇武非最高成功标准,社会上最高的阶级和负盛名的,多是有钱的,或对于科学、艺术、文学、政治等有大贡献的人。
(d)普通教育及印刷很发展,可以造成和表现多数人明白的舆论,结果促成民治。法律由人民代表制定。
(e)国家所努力不限于军事和经济事业,对于科学艺术之增进和传播,都特别注意。例如现在最进步的国家。
(2)中级的文化人。
(a)的分配问题大致解决,衣食住都很适意。
(b)普及的自由教育(以养成对于世界和人类有概括的了解的人格为主)。
(c)间有战争,但大家都讨厌这事,和我们现在讨厌个人间的吵闹一样。各国合力限制军备,成为世界政策。
(d)多财非大成功。关于经济事业有所发明,或创设有效力的组织,或用有效力的方法管理大规模的经济事业,那才算真正的经济的成功。这种成功和政治的成功有同等的价值。商业的成就乃以货物或劳力的生产率为标准,不以经理人所得的利益为标准。
(e)这不过是就现状而推测将来的趋势,详细的叙述变为走入预料之途。其实要达这时期,恐怕也要好多世纪罢。
(3)高级的文化时期。——将来是不能预料的。也许一二千年后会到这时期。也许到了这时,因为了科学以及公众的救济的动作的组织的进步,及普及对于疾病及体格的缺点能够征服,不康健的人变为例外。所有的进步都为世所知,虽然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而致生活的适应上不同。生活上的分歧,也许要成为世界所崇尊。为了这样,各种民众有意识的去发展其特殊的技艺及动作,而成为世界的分工,以实行文化的生活。
我们其实还可以把文化的层累做为较详细的分类,而且各家的分类也不止此。但上面所举出几种,已觉得无限的繁杂。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对于文化演进的程序得个大概。我们无论是否赞成上面的文化层累的分类,我们总要承认文化确有高低之分。他的演进的程序,是由低而高。而其演进的原则,是由纷乱浑漠的形态而变为明确特殊的形态,由简单而变为复杂,由少数部分和漫散的结合而变为多数部分和明确的结合。
然而我们这样的结论也许有人提出抗议。比方有名的人类学者哥田威士(goldenweiser)告诉我们道:“照我看起来在科学的历史上,文化演进的学说要算作最癫狂最有害最无实的学说了!——她正像一个很无用的玩具给一个很大的童子来娱乐罢。”(看goldenweiser,cultural anthropology in barnes'history and prospects of the social sciences)其实这种见解是为大多数的学者所不赞同的,卫士来(wissler)就是一例(看卫氏man andculture,p212;又malinowski article“anthropology”i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3ed,pl33)。文化是时时变化的,而且是时时演进的。她的变化和演进,恐怕无论比什么现象的变化和演进都较为显明呵。
文化是演进的,演进是由于变化,变化有渐变突变的分别。因为了突变,所以在某种地层较低的文化的人类,可以不必经过人家已经的阶级,而直接能模仿人家已达的最高阶级。渐变的文化则有一种继续不断的痕迹,班班可考。白芝浩氏(bagehos)在其所著的《物理与政治》里(physics and politics p8)说:“文化的细胞因为有了一种继续力,使代代相连。后代将前代之所遗,加以改革,如此类推,累进无已。所以文化并非像一般没有关连的散点,而像一线不断的颜色,互相掩映。”因为她有连续性,所以严格和精确的文化层累的分类,正像一种严格和精确的文化成分的分析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但是文化既是演进的,则文化层累之存在,当无可疑。既有了文化层累,则层累的分类,也为研究文化及明了文化的高低,所不可无的条件。我们应当承认在同一时间的文化地层中,可以有了各种高低不同的文化。这各种文化若已经互相接触,则其趋势及结果,我们于下面的文化接触 内,当详细讨论。设若各种高低不同的文化没有接触,则所谓各种高低不同的文化,各有其圈围。其实空间上,这里是没有高低之分。因为高低是由比较而来。空间的圈围既没有接触,安有比较。而这处所谓高低只有在某一圈围内的时间上的高低,以及历史上一种已成陈迹的高低。
从文化的成分的分析方面看去,在同一时间的地层及同一文化圈围里,无论文化的那方面都不能离得这种文化地层太高。因为在同一地层的文化的各方面,都受这地层的限制。比方:我们说二百年前广东人所造的手车或别种车,也许和北方人所造的手车或别种车,在模样上及所用的材料种种都有不少的差异处。也许北方的车比较好一点,南方的车比较舒服得多。然我们可以断定的是,无论是北方人或是广东人,决不会造出汽车来。不但是没有汽车,就是一切的自动机器都是没有的。
二 一致与和谐
我们已将文化圈围的空间方面及时间方面,及空间上的文化成分的分析及时间上的层累的分类叙述。分析和分类,均为我们利便研究起见;文化本身在空间上既没有分析这回事,在时间上也没有法子去做明确的分类。事实上,所谓空间和时间方面的分开来说,也不外为了研究上便利起见。文化本身上也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别。每一时间上的文化,都有其空间。同样,每一空间上的文化,都包含时间。为了这个原故,所以我们说在每一圈围的文化都是整个的表示。但是所谓整个的表示并非指明“惟一”或“独一”,而是一致与和谐。其原因是因为创造文化的“人”,并非独一或惟一的人,而是普通的人,或是多数的个人。所以我们要明白文化的一致与和谐的道理,我们应当从创造文化的单位的个人来说。
人是处处相同的,而且是处处相异的。这种相同和相异的特性,骤看起来,好像是自相矛盾,但是仔细的去思量,也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所谓社会文化的创造及发展,也是全赖于这二种特性。人与人所以能够联合而为社会或团体,不但只是因为他们有了相同处,或是社会性,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相异处,或个特性。有了相同性,他们能够起同情心而合作,有了相异性,他们可以互相利用而分工。所以相同和相异都可以叫做他们联合而成社会团体的主因。
因为了他们的相同性,所以某一个人所能够做或所喜欣去做的东西,别人也能够做或喜欣去做。因为了相异性,所以某一个人所能够做或所喜欣去做的东西,未必为他人所能够做,或所喜欣去做。设使在某一社会或团体里,人人对于适应时境以满足他们的生活的努力的工具和团结是同样,那么这社会或团体的文化,是成了一致。设使他们循着各人的异处去做,而成为互相利用的分工,那么这个社会或团体的文化,从个体方面看去,固是各异,但从全部看去,却是和谐。
但是人是处处相异,而且是处处相同的。因为了相同,所以不但他们能够做相同的东西,而且需要相同的东西。同时因为了相异,有些人所需要的东西,要赖于别人去做,所以共同和各异既可在同一的文化圈围存在,则一致与和谐也可以在同一的文化圈围内,双双并立,双双需要。
从文化的空间上的成分的分析来看,一致与和谐也是双双并立和需要。我们已说过,文化的空间的特性是复杂,她包含了分析不尽的成分。每种成分都有每种成分的特性,不过文化本身上,既没有分析这回事,同时她又不是一个绝对的整个的数的表现,而是像由无数乐器联合奏出的一种音调。这种音调是和谐的。所以从文化的各方面的不同而有连带的关系方面看去,文化是和谐的。但是因为文化的各方面有时都是人人所需要的,从这方面看去,她却可以叫做一致。
空间上的和谐和一致固如此,时间上也有和谐与一致。其实所谓和谐与一致双双并立,已包含了时间。时间上的一致与和谐,不但是双双并立,而且有先后之分。这一点法国的有名学者基佐(guizot)在其所著的《文化史》里(第二讲第二及第三节),已经说得颇明白。他的大意是:
设使我们看看欧洲过去的文化,或是过去的罗马和希腊,以及亚洲及他处的文化,我们免不得要觉到他们总是有一致的特性。每种都好像是从一种事实或一种观念发生出来。我们差不多可以说每种社会都是受制于一种原则之下,而这种原则是一种流行的原则,而为一切的制度、习俗、意见,以及一切的发展的基础。
但是现代的欧洲的文化则不然。我们放眼一看,我们立刻觉到她的分歧,她的混杂,她的骚乱。社会组织所应有的原则,都可以在这里发见。所谓一切的威权,无论是精神的世俗的专制的共和的;所有的各种社会及社会的情境,都在这里浑混而可以发见,以及一切的自由财富与势力的等级。这种复杂的势力、威权、制度,各相争竞,然没有一种足以征服他种而成为唯一的统治原则。在过去所有的团体,都筑在一种的模型上,有时他是专制,有时是神权,有时是民治,每种都为每一时期里的统治原则,而绝对的统治某种社会。但在现在的欧洲,则种种制度都应有尽有于同一时代。各异固是显明,然他们却非完全没有相同之点。其实他们的类同处,是不能错过的,因为这种类同,则所以造成欧洲之所以为欧洲。
照基佐的意见,欧洲文化的发展,是从一致而至和谐。我们上面已说过,文化的演化是由简单而变为复杂,因为了简单,所以易趋于一致;因为复杂,才有和谐。所以基佐的解释也有见地。可是这种由一致而至和谐的发展,只能当做一种相对的真理,却非绝对的原则。因为在古代的文化里,也可以找出因各异而和谐;在现在的文化里,也可以找出因相同而一致。不过若把文化发展的层累的全部来看,则其由一致而和谐的趋向也是很显明的。
我们上面所解释的文化的一致与和谐,是在同一圈围的文化。设使有了二个圈围文化,接触起来,其结果与趋势是怎么样呢?我们的回答是:他们的结果和趋向也是一致的,或和谐的,或是一致与和谐的。要明白文化圈围的接触而趋于一致或和谐,我们当对于文化圈围接触的各方面都有相当的了解。
文化的接触大约有下面三种的可能:
(1)二种完全相同的文化。
(2)二种完全相异的文化。
(3)二种有同有异的文化。
照第一种来看,二种文化若是完全相同,一经接触,其结果和趋势,必定一致。照第二种来看,二种文化若完全不同,则接触以后,其结果是趋向于和谐。照第三种来看,二种有同有不同的文化接触起来,其结果是趋于一致与和谐,我们现将其公式列之于下:
(1)二种完全相同的文化相接触→一致。
(2)二种完全相异的文化相接触→和谐。
(3)二种同异兼有的文化相接触→一致与和谐。
这种假定完全是基于程度相等的文化。所谓程度相等的标准,颇难指明,但其大概可略举于下:
(1)在文化层累的演进上必须处于同等的阶级。
(2)在文化发展的趋向上必需适合。
(3)他们必需能够适合接触以后的新时代及新环境。
我们上面所假设的文化接触,只限于二种。设使二种以上的文化接触起来,其结果也是趋于一致与和谐。同时我们要承认在这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文化从接触后而到一致或和谐的地位,必经过一个过渡的时代。过渡时代的延长,也许很短,也许很长。设使二种文化的程度以及一切的需要条件偶然完全相同,那么过渡的时期也许很短。他们一经接触,就能趋于一致。设使这种文化有同也有异,那么接触后必经过相当的时期始能一致与和谐。设使他们是完全各异,那么要到和谐的地位也许很长。
二种完全不同或有异有同的文化,在过渡时代有时好像是平行的。不过他们的平行,不外是文化变换中一个过程。他的目的结果及趋势,总是朝向到和谐的途上。因为了这个原故,所以接触以后,他们无论任何一方,都不能独立生存。因为接触一经发生,立成了一种新局势、新要求、新趋向。他们在过渡时期虽然好像双双并立,其实是双双必需。甲种文化固不能说她单独能够适应这新时代、环境、趋向的要求,乙种文化也不能这样的说。因为二种都是二方面所必需的共同品。
若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话是不错,那么所谓“保存固有”文化这句话,无论在文化发展的理论上、目的上及其趋势上,都是不通的。因为时代环境一变,则他们惟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并没有所谓“固有”,更没有所谓“保存固有”。若是甲方要说他要保存他的固有文化,那么乙方就不要这部分吗?若是乙方说他要保存他的固有文化,那么甲方就不能享受吗?因为一方的保存固有,是别方的欠缺。其结果是欠缺方面,不能适应新时境和趋势的要求。
自然的,甲乙二种文化接触以后,甲固然可以说在这新时境所要求的文化当中,某一种是他的固有,乙方面也可以这样说。但是这处所说的固有,不过是历史上的回顾及陈迹,她并不是这新时境所需要的。因为这新时境所需要的,是一种共同和谐的文化。
我们上面所说的和谐文化,是程度相等而时代环境趋向所容许二者合而为一的文化。设使因为程度上的差异,而时代及环境所要求的文化是甲种文化,那么其接触的结果,是怎么样呢?我们的回答是:乙种文化不能适应于这时境,而逐渐的成为文化层累里的一层。这种接触也有他的过渡时代,在过渡时代里乙种文化和甲种文化——特别是从乙方面看去——也好像有二种文化平行并立,但是从文化的目的和趋势上看去,他们并非平行,他们的关系是乙种逐渐的成为陈迹,甲种逐渐伸张而成为送旧迎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也许延长得很久,然她的趋势只有一致。
同样在这送旧迎新的时代,也没有所谓“保存固有”的文化的可能。因为在乙方面,保存既为时境趋势所不许;在甲方面他的固有,也变作普通所有,所以他也不能保存他的固有,结果正像我们上面所说的不同文化接触之后,而趋于一致或和谐。二者的合一的方法固不同,然他们的目的和趋向,却是一样。
我们已略将文化的发展及文化的性质说明。总而言之,在时间上,文化是变动无已的。在空间上,文化是连带关系的。因为变动,才有发展和演进。因为连带关系,所以才有一致或和谐。时间上的层累变换及堆积愈多,则其发展及演进必愈速。空间上的圈围愈放大,则其所趋于一致及和谐的圈围也愈大。在空间上,设使二种各异的社会的文化未曾接触,他们的发展也许各异;但是他们一经接触,则无论如何,他们总是趋于一致或和谐。在时间上,他们接触之时,或成为一致或和谐以后,若有第三种不同或同的文化来和他们接触,他们也是趋于一致或和谐。因此人类文化在时间上的发展与演进是与人类的生存的时间的延长上成为正比例;而人类文化在空间上的趋于一致或和谐的范围,也是和人类在空间中所扩充的圈围相等。我们总能记得过去所谓惟有神仙才能飞天缩地,所以惟有神仙始能造出飞天缩地的文化。我们也且记得,曾几何时我们以为中国就是世界,所以中国文化就是世界文化。这种观念,我们已觉是错误。其实我们现在所觉得比较飞天缩地为难做到的文化,恐怕不外是将来人所觉得在文化层累里已成陈迹的一层文化,而现在所谓世界的文化,恐怕也不外是将来人所谓宇宙文化的一小部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