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九篇 詮方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甲、宣發太陽之劑

(一)飛龍奪命丹(《局方》)

[原治主症]痧㽲脹痛,霍亂轉筋,厥冷脈伏,神昏危急,及受溫暑、瘴癘、穢濁諸邪,眩暈痞脹,瞀亂昏狂,或卒倒身強,遺溺不語,身熱瘛瘲,宛如中風,或時疫神迷狂讝,小兒驚癇,角弓反張,牙關緊閉。

[藥品]硃砂(飛,二兩) 明雄(飛) 燈芯炭(各一兩) 人中白(漂,煅,八錢) 明礬 青黛(飛,各五錢) 梅冰 麻黃(去節,各四錢) 真珠 牙皂 當門子 蓬砂(各三錢) 西牛黃(二錢) 杜蟾酥 火硝(各一錢五分) 飛真金(三百頁)

[製法]上十六味,各研極細末,合研勻,磁瓶緊收,毋令泄氣。

[用法]以少許吹鼻取嚏,病重者,再用涼開水調服一分,小兒減半。

[詮義]此國醫最急性痙病之特效靈方。痙病初起,無顯著之前驅症候,突然暴發,神昏口噤,猝僕於地者,固能治之。即頭動搖,目上視,漸見頸項強、背反張者,亦能治之。然晉、隋、唐、宋以來,痙病誤認為驚癇、驚風,絕不別立門戶,而診治痙病之方,即混入驚癇、驚風之內。如此方主治小兒驚癇,而明申之以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等症,不確見痙病誤認為驚癇者乎。然誤認為驚風,亦從此可知矣。是以診治痙病之方,常於晉、隋、唐、宋驚癇、驚風門中求之。茲將此方之藥品,逐味發明,益知此方治痙之特效焉。

予嘗研究此方特效之處,則在透汗,汗透則周身之毛竅開,而內臟之官能不致失職。然神昏卒倒,肢冷脈伏,口噤遺溺,皆內臟官能之失職也。今既周身透汗,則毛竅開,而肺臟之呼吸無礙,斯血液之循環如故,則內臟之官能復職,脈出肢溫,噤開溺止,神識不致昏迷,而痙病之頭搖目竄、項強背反諸症,有不隨汗而俱解者乎。再研究此方之藥品,其能透汗者,首在蟾酥。予嘗見制蟾酥入藥,一室滿座,噴嚏汗出,況服之乎。故外科之以蟾酥治惡疽疔腫者,立即消散。今以之治腦脊髓膜炎,尤為確切。蟾,俗呼癩頭蛤蟆,蓋以全體皮層之腺液,注之於腦,腦凸突而狀如蚪蚾,至夏而注之於眉稜皮下,眉稜皮下凸突而狀如臥蠶,過夏則消滅無存。而採者必於端午前後,割取其汁以為酥。蟾早知之,至此時藏匿而不鳴。夫以氣候變化之物質,而治氣候變化之疾病,豈化學所能測驗哉。故以之治西醫之腦脊髓膜炎,而能使全體皮膚之汗腺溱溱汗出者,則腦脊膜中,其不發生漿液性化膿性變化而為炎也。蟾酥有特長矣。皂角吹鼻則嚏,麻黃入口則汗,今佐之於蟾酥藥中,其能透汗也無疑矣。梅冰,為龍腦樹所取之汁,浮水面而能旋轉,入火燒而無殘渣,吸入腸中,破腸壁而入血管,促進血液之循環,大腦神經因之而興奮。麝香,為麝臍囊腺所儲之物,春陽發動,自行剔出,吸人腸中,亦破腸壁、入血管,促進血液之運動,大腦神經亦因之而興奮。故二物之能調治腦脊髓膜炎也,亦有特長矣。今佐之於蟾酥藥中,而與皂角、麻黃為伍,其能透汗也,又無疑矣。

牛黃,牛之寶;真珠,珠之寶,以山獸水族精靈結晶之品,而國醫先哲用之以治驚癇者。蓋以牛黃生於肝葉膽側之旁,性質香涼苦平,入肝膽而清熱化痰。真珠生於蚌母之腹,性質鹹寒無毒,入心肝而鎮心寧神。合之硃砂、雄黃、金銀箔,皆為驚癇之要藥,即為痙病之要藥。國醫痙病,屬之督脈,為西醫之神經系病。硃砂、雄黃、金銀箔,唐人用之煉丹,餌以飛昇,此種藥物之能入督脈也可知矣。能入督脈,即入神經,合之牛黃、真珠,有不恢復其常狀者乎。故吾國自晉、隋、唐、宋以來,驚癇、驚風,皆不外此種藥物以為治也。

若夫火硝,則為熱帶地方之滷,幾經製造而成,吸入腸中,混入血管,增多血液之鹼,遲緩悸進之心臟,減退原有之體溫,催促大便,增多大便,增多尿量。東醫學說稱為消炎之要藥。明礬、硃砂,防腐消毒。明礬,性質苦辛酸,收斂血管,使血液不致外溢,可以消退炎症。蓬砂,性質辛酸寒,能收氣液而利尿道,亦可以消退炎症。故二物皆收斂之品,能入厥陰,而使厥陰之回血管不致僭越上行。合之青黛性質之鹹寒,清血熱而瀉肝火,能治小兒驚癇,則腦脊髓膜之發炎有不被其消退者,未之信也。

總括此方之特效,非獨宣發太陽之表,使寒冷不致外閉,而亦能開泄厥陰之裡,使火熱不致內沖,故透汗之餘,旋能排泄於小便。人中白,即溺白垽,能從肝臟達之於膀胱。燈芯草,秉輕虛之質,內具燃料,能引心包之火下出於膀胱。予用治痙病之最急性者,透汗之餘,旋即小便,神昏諸症立即瓦解。放古人制方之妙,絲絲入扣,所以為國醫最急性痙病之特效靈方也。

雖然,古人制之,今人不能用之。遍覽醫籍,知者寥寥,惟王士雄謂此方宣竅通營,化毒祛邪,有斬關奪隘之功,具起死回生之力,可謂知己矣。予嘗於腦膜炎外,又用之以治溫暑伏氣諸病,一時暴發,腹痛肢冷,脈伏神昏,輕則一二錢,重則三五錢,涼開水送服立效。每被市醫譏其猛峻,究之歷驗深,認症確,能將此方逐味研究之,有何猛峻之有哉?

無奈西醫之治療腦脊髓膜炎,只有早期注射血清之一法。夫血清注射,不過系普通解毒之法,對於腦膜炎大症何濟。謂腦膜炎,自雙球菌循鼻腔咽頭,入淋巴腺,過血管,進入於腦,卻無殺菌之法。國醫不言細菌,而此方之硃砂、雄黃、明礬、硼砂,竟可以殺菌;國醫不言起漿化膿,而此方之蟾酥、燈芯、麻黃、皂角,竟可以消漿排膿。謂腦膜炎之所以危險而不能治療者,侵害腦髓之實質,麻痹腦髓之神經,何於血清注射之外,曾無一法保護腦髓之實質,使之不受侵害,如此方之牛黃、真珠者乎;又無一法興奮腦髓之神經,使之不受麻痹,如此方之梅冰、麝香者乎。是西醫之發明腦脊髓膜炎,尚在幼稚時代,而國醫早已發明於數千年前,惜後人無以發揚之耳。

(二)行軍散

[原治主症]霍亂痧脹,山嵐瘴癘及暑熱穢惡諸邪直干包絡,頭目昏暈,不省人事,危險諸症。並治口瘡喉痛。點目,去風熱諸翳;嗅鼻,避時疫之氣。

[藥品]西牛黃 當門子 真珠 梅冰 硼砂(各一錢) 明雄黃(飛淨,八分) 火硝(三分) 飛金(二十頁)

[製造] 上八味,各研極細如粉,再合研勻。瓷瓶密收,以蠟封固。

[用法] 每用三五錢,涼開水調下。

[詮義]此方以下,共方三首,均可用治國醫最急性痙病。口噤者,吹鼻得嚏則生。如口不噤,可用建菖、薄荷煎湯,或磨化猴棗湯送下,能獲捷效。此方之火硝,與下兩方之羊躑躅,宣竅透汗,不讓蟾酥,而解毒消炎則遜之。若飛龍奪命丹之透內宣外,非此三方所能及也。

(三)臥龍丹

[原治主症] 諸痧中惡,霍亂五絕,諸般卒倒急暴之症。

[藥品]西牛黃 飛金箔(各四分) 梅花 冰片 荊芥 羊躑躅(各二錢) 麝香當門子(各五分) 硃砂(六分) 豬牙皂角(一錢六分) 燈芯炭(二錢五分)

[製法]上九味,共研細末。瓷瓶密收,毋令泄氣。

[用法]少許嗅鼻取嚏,垂危重症,亦可以涼開水調灌分許。並治癰疽發背、蛇蠍蜈蚣咬傷,用酒塗患處。

[詮義]王士雄謂:羊躑躅,俗名鬧羊花。辛溫,有大毒。不入湯劑;入酒飲,能殺人;近目即昏翳。近市中有臥龍丹,以此為君藥,又無牛黃而加蟾酥,減輕燈芯炭,而冰、麝不過略用些須耳,故藥力大遜,甚不可恃。好善者必自配製也。

(四)開關散

[原治主症] 番痧臭毒,腹痛如絞,氣閉神昏欲絕之症。

[藥品]燈芯炭(一兩) 羊躑躅(三錢) 北細辛 杜蟾酥 牙皂(各二錢) 牛黃 梅冰 當門子(各一錢)

[製法]上八味,共研細末。瓷瓶緊裝,毋令泄氣。

[用法]少許嗅鼻,得嚏則生。

[詮義]行軍、臥龍、開關三方,宣竅透汗,難分軒輊。若以之治國醫最急性之痙病,則三方之作用,皆包賅于飛龍奪命丹一方之內,醫者即用飛龍奪命丹可也。

(五)蘇合香丸(《局方》)

[原治主症]傳屍骨蒸,殗殜肺痿,疰忤狐鬼,邪祟驚癇,中風痰厥,心腹猝痛,昏迷僵仆,寒症氣閉,霍亂吐利,時氣瘴瘧,赤白暴痢,婦人經閉,小兒驚搐吐乳,痃癖疔腫。

[藥品]蘇合香油(五錢,白色者佳,入安息香內) 丁香 安息香(另為末,用無灰酒五合熬膏,飛去砂土) 青木香 白檀香 沉香(另研極細) 蓽茇 香附子(炒,去土) 訶黎勒(煨,取肉) 烏犀角(磅,另研極細) 硃砂(另研,水飛,以一半為丸,各一兩) 薰陸香(另研) 龍腦(另研,各五分) 麝香(另研,勿經火,七錢五分)

[製法]研為細末,入另藥和勻,用安息香膏並制白蜜和丸,如芡實大,約重八分,硃砂為衣,蠟殼封護。

[用法]每服一丸。中風驚癇,昏迷鬼杵,不省人事,薄荷湯送下。

[詮義]此方藥品共十四味,類集辛香溫散之大隊,若非訶黎勒之收澀、犀角之鹹寒、硃砂之重鎮,是無監製之師也。然以之療疫癘客杵,心腹猝痛,嘔吐交作,效誠有之。而以之治國醫最急性痙病,宣竅透汗,不如行軍、臥龍、開關三方,更不如飛龍奪命丹也。

謝利恆曰:此方諸香以開閉塞,與牛黃丸皆為中風門中奪隘開關之將。然牛黃丸,開熱阻關竅;此則開寒阻關竅,方中犀角為寒因寒用之嚮導,與至寶丹用龍腦、桂心無異。若夫口開手散、眼合鼻鼾、自汗遺溺等症,急用參附峻補,庶或可救。若用牛黃、蘇合香之藥,入口即斃矣。

(六)薖叟腦脊消炎丸

[特治主症]痙病,頸項強,背反張,頭動搖,目上視,口齘齒,腳攣急,肚腹陷沒,神識昏迷,痙病初起危險諸症。

[藥品] 白花蛇(蘄產者,一條,去頭尾,以酒浸,去皮骨,只取淨肉,用火炙之) 全蠍 羚羊角 蘇薄荷 雄黃 鏡面硃砂 蟾酥(各三錢) 暹羅犀角 川牛膝(各五錢) 西牛黃 冰片(各一錢五分) 麝香(一錢) 鮮蝸牛(四十個,緣桑樹者佳,去殼) 鮮白頸蚯蚓(三十條,韭菜土下者佳) 蜈蚣(川產者,五條,火炙)

[製法]上十六味,將十三味研末,用鮮蝸牛、鮮白頸蚯蚓搗爛如泥,並以陳酒化蟾酥和勻,糊丸如小豆大,每粒約重五分,蠟殼封護。

[用法]每服三丸至五丸,小兒減半,鉤藤煎湯送下。口噤者,研末調湯灌下。

[詮義]此亦國醫痙病之特效靈方。凡屬頸項強、背反張之痙病,無論最急性、亞急性、續發性,皆能治之。其特效之靈藥,首在白花蛇、蜈蚣、全蠍,次之蝸牛、蚯蚓,再次之則在羚羊角、犀角。予逐味考正於後,以見此方治痙之特效焉。

白花蛇,考諸國醫藥物學,皆稱為截風要藥。然風何以截之,苟不申明其實際,則其功效終為虛設。蓋風者,空氣之所流蕩,太陽光線照射地球,遠近強弱輕重,不得其平,則熱量增加之處澎漲上升,而他處熱量低降之冷氣即來補之,此風之所以成也。人在氣交中,感觸流蕩之空氣,則為外風,姑置勿論。而內風則以人身之經絡臟腑、營衛氣血苟有偏勝之處,則體溫不得其平,激而為風。故凡治內風諸藥,體溫高壓,則清涼之可;體溫低降,則溫補之亦可。張山雷《中風斠詮》只知體溫之高壓,而不知體溫之低降,故只取清潛一法,而溫養諸藥,一概屏斥門外,是不知古人風字訓動之義。《內經》風勝則動,《易經》風以動之,《佛經》風輪主持大地,皆是動也。故人身之筋肉,西醫解剖分為兩種,一為隨意筋,一為不隨意筋。故隨意筋之當動而不動者,如手足癱瘓,不仁不用,謂之風;不隨筋之不當動而動者,如口眼歪斜,手足搐搦,亦謂之風。故凡國醫籍中稱為風痹、風痱、風懿、風癇、驚風,凡有涉風字者,皆不離此二種意義也,白花蛇主治大風諸疾者,蓋以蛇為冷血動物,心臟缺乏,能使人身之血行遲緩,此即截風之義也。又蛇之肌肉柔軟,任意張縮,能使人身之肌肉弛張自如,此又截風之義也。諸蛇死皆閉目,而白花蛇蘄產,精氣獨注於目,死皆突出不閉,故痙病之頸項強、背反張、目上視,亦以蘄產為治痙之要藥。李瀕湖謂物之善行而迅速者,唯風與蛇。而蛇又為截風之要藥,則以善行迅速之物,而治善行迅速之病,不相符合也耶。

蜈蚣有兩種。一種黑頭野產,冬蟄春出,予嘗於郊外見之,有大毒,觸之灼熱疼痛。一種金頭,由於培養而成,春季出新,可供藥用。陳仁山謂以雞毛濕透,埋於坎中,蓋之以薦,日久乃生。鄭肖嚴謂以生草堆積腐爛,日久便生。湘省藥市,售皆川產。相傳以米和土,掩之即成。蜈蚣之能治痙病,辛以散結,溫以通行,非蜈蚣之特效也。蜈蚣每一環節生腳一對,末端如鉤,腳凡十五至二十五,與西醫解剖屍體自腦至脊之神經對對相關無異。又蜈蚣之呼吸口,生於頸部環節之兩旁,一氣貫通,故主治痙病之頸項強、背反張,即是調節神經、回覆反射也。然唐、宋以來,誤認痙病為驚風,如《聖惠方》之治小兒撮口風,以丹砂、輕粉而配蜈蚣,非頸項強、背反張,而其風何能成撮口之狀。《直指方》之治小兒天吊風,以麝香而配蜈蚣,非頸項強、背反張,而其風何能成天吊之狀。他如命名內釣者,蓋外面之有頸項強、背反張,而內實有釣起之原因。國醫先哲形容今日之腦脊髓膜炎,可謂畢肖。足見今日之對於腦脊髓腦炎,其特效有如此者。

全蠍,用全者稱全蠍,用梢者稱蠍尾。張山雷謂古人恆治大人風痹、小兒風癇,皆用蠍尾,則此蟲之力多在於尾。而尾之性情,下行為順。藥肆漬之以鹽,鹽亦潤下,且又節節靈通,宣通之力,必為迅利,正與氣血上菀之病情針鋒相對。然治痙病,當用全蠍,但較蜈蚣之力稍遜。而其形態與之略同,全體凡十三環節,其後腹部有六環節,亦與解剖屍體自腦至脊之神經,對對相開無異。張氏既謂節節靈通,則弛緩神經之力,在全身而不在尾。故《本事方》治慢脾風,取其全者,與白朮、麻黃等分為末。《聖惠方》治天釣風,亦取其全者,與硃砂為末。國醫先哲,非獨用尾也。今以之治腦脊髓膜炎,上必連腦,下必連尾,則全身之力,勝尾多矣。況佐於苦降藥隊中,則其效能,何患其不下行耶。

凡藥物特異之處,必其精力獨到之處,精力獨到之處,必其功能特效之處。蝸牛、蚯蚓二物,性皆鹹寒,清熱利水,不過能使熱毒排泄於小便耳。然蝸牛形之盤旋如渦,頭之偏房如渦,此蝸牛之特異處;蚯蚓逶迤如蟮曲,宛轉如蛇行,此蚯蚓之特異處。今使用之於腦脊髓膜炎者,亦不過調劑腦與脊之神經,而使之項不強、背不反耳。然猶不足為二物之特異也,而其所特異者,冬則蜇伏,春則出行,漬之以鹽則化為水,不漬亦化為水。二物能自成質,能自化水,不待化學,而自具化學之機能。苟生漬飲之,則腦腔中之混濁髓液、脊腔中之混濁髓液,消化為水,從小便排泄而出。何以驗之,驗之於服二物後,而小便獨多白垽也,無須吸抽腦髓,而腦壓輕減;無須灌溉鹽水,而脊腔洗滌。予嘗生漬二物,加入湯劑飲之,則巔頂高腫者即平,神識昏迷者即醒,項強、背反一併而恢復常狀,其特異為何如也。

羚羊角、犀角,國醫藥物學皆謂其主治小兒驚癇、婦人子癇、大人中風搐搦及筋脈攣急、歷節掣痛。痙病之頸項強、背反張,蓋亦筋脈之攣急耳。凡角生於頭顱之上,則為精靈之所儲,皆有上升之力。羚、犀二角,尤為腦脊髓膜炎之特效藥,而其性質辛苦鹹寒,能入血分,減少腦中血球,低降腦中溫度,二角之作用同也。其稍有不同者,羚羊入肝而涼血散瘀,犀角入心而收斂血管,二角之分析如此。

牛膝,狀如牛之膝蓋,春日抽苗,莖方,色青紫,有澎大之筋。《神農經》謂可除腦中痛及腰脊痛,蓋以性質苦酸,有引血下行之功,對於腦脊髓膜炎,亦特效藥也。

余藥解,見飛龍奪命丹方下。統論此方效能,亦以蟾酥、麻黃透汗之餘,而以蝸牛、蚯蚓引從溺道出耳。此方之對於腦脊髓膜炎,面面俱到。故無論最急性、亞急性、續發性之痙病,皆可服之也。

(七)羅氏牛黃丸

[藥品]白花蛇肉 天麻 雄黃 硃砂 蟾酥(各三錢) 全蠍 川烏 牛黃(各一錢五分) 白附 蘇薄荷(各二錢) 冰片 麝香(各五分) 麻黃(一錢)

[製法] 以陳酒化蟾酥為丸,如小豆大,約重一分至三分。

[用法] 每服三丸,食前開水送下。

[詮義]時逸人謂:沈氏注云:天麻,為鎮痙劑;雄黃、硃砂,為殺菌劑;牛黃、麻黃,以解熱利分泌;白附、川烏,驅逐穢濁;冰片、麝香,疏通關節之停滯;全蠍、白花蛇,弛緩神經之拘急;再加蟾酥以消腫脹,治腦膜炎之病勢增進期,決有相當之成績。

(八)陳氏蟾酥丸(《外科正宗》)

[藥品]蟾酥(酒化,二錢) 枯礬 寒水石 銅綠 乳香 沒藥 膽礬 麝香(各一錢) 雄黃(二錢) 蝸牛(二十個) 硃砂(三錢) 蜈蚣(三條,炙)

[製法]以上各為細末,稱准,於端午日午時,在靜室中,先將蝸牛研爛,再加蟾酥,和研調黏,方入各藥,共極極勻,丸如綠豆大。

[用法] 每服三丸,患者嚼爛,同蔥白五寸,包好,熱酒一杯送下,被蓋,汗出為效。

[詮義]此亦痙病之特效靈方。銅為金質之一,可以伸展延長,通電傳熱,性極迅速。綠,即銅經空氣潮濕變化,而起一種青綠色之鏽衣也。合乳香、沒藥,能消瘀化膿;合枯、膽二礬,能斂液防腐,上可湧吐青碧之痰涎,下可開泄大便之惡濁。此方陳實功用治腦疽、發背、惡瘡,初起嘔吐昏憒,與腦脊髓膜炎初起之症候相同。而腦腔發炎,巔頂高腫,與腦疽何異;脊腔發炎,椎骨凸突,與發背惡瘡何異。此方服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治腦疽、發背之惡瘡如是,治腦脊髓膜之發炎亦如是。其勝於西醫之刺脊髓膜以減輕腦壓,灌鹽水以洗滌脊腔者多矣。陳氏謂有回生之功,為惡症中之至寶丹,詢不誣哉。

羅氏牛黃丸,從此方套出。白花蛇、全蠍、天麻、白附、川烏,對於項強、背反,確有效驗。而巔頂高腫,背脊凸突,然無銅綠、乳、沒、二礬,則不能化膿防腐,此方較勝。

(九)琥珀抱龍丸(曾氏方)

[原治主症]急慢驚風,發熱咳嗽作搐,痰喘驚悸。

[藥品]琥珀(二錢五分,包在精肉內,煨透,取出研末) 牛膽南星(一兩六分,臘月同牛膽套用者佳) 殭蠶(二錢,炒) 雄黃 硃砂 人參 茯苓(各三錢) 天竺黃(錢) 鉤藤鉤(一兩五錢) 牛黃(五分) 麝香(一錢)

[製法]碾極細末,用甘草八兩銼碎,以水四大碗,熬膏二盞,入藥末為丸,每料二百丸,每丸重五分,金箔為衣,黃臘包好。

[用法]每服一丸,生薑薄荷湯送下。

[詮義]此方以下至返魂丹,計共一十一首,皆是從厥陰之裡而宣發太陽之表,以治急、慢二驚。如此方之名以抱龍者,取厥陰肝木,屬諸青龍之義是也。因各方藥品之多寡出入不同,而其宗旨主義,無不同也。今用治痙病,人參、茯苓之補,肉桂、附子之溫,末期或有可用之處,而初期與中途,用者絕少;羌活、防風、白芷、藁本,為辛溫升散之品,對於痙病,亦當慎用。予備選此種方藥於此,欲使學者知從厥陰之裡而宣發太陽之表,以療治痙病,權變化裁,自有左右逢源之妙,不必泥其方而執其藥也。

國醫痙病,認為驚風,肇自宋人錢仲陽,故自宋以下,只有驚風諸方,曾無一方及於痙者。至今日以西醫腦脊髓膜炎顯著之症狀,而適符國醫之痙病,故治痙之方,當於驚風門中求之,與唐以下治痙之方,當於驚癇門中求之無異也。然痙之初起暴發者,為急驚風;痙之起於中途或末期者,為慢驚風,社會名稱,至今未改。故宋以下治驚之方,有分急、慢二驚而專治者,有不分急、慢二驚而通治者,各以實驗之病情為印證,不必限定專治與通治也。後人有說急驚涼瀉而不愈,變作慢驚,慢驚溫補而不愈,變作急驚。陳飛霞闢之於《幼幼集成》中,誠是矣。而近時謝利恆,反取其說,載之於《醫學辭典》,何其見之左也。夫急可變慢,慢可變急,此不過名稱上有先後次序之錯亂,無關緊要。至涼已而溫,溫已而涼,診斷上既無觀察之眼光,又無確定之治療,人非金石,其能堪此錯亂乎,此國醫所以至今無標準也。

方有執、喻嘉言,遵從仲景,力詆宋人驚風之非。然方氏無所發明,而喻氏謂小兒腠理不密,易於感冒,則宣發太陽,溫散寒冷,故是正治;謂小兒陰氣未足,稟性純陽,易致生熱,熱甚則生風生痰,亦所恆有,則開泄厥陰、清降火熱,亦是正治。乃喻氏何以極詆古人腦、麝之開關,金石之重鎮,勾引外邪,深入內臟。牴牾矛盾,姑不深辨,特辨喻氏以曾無歷驗之學術,而空談國醫,但將往哲特效靈方一概抹殺,不見用於今日,遂致今日之腦脊髓膜炎,西醫不知治療,而國醫亦莫之知,非喻氏之罪乎。然今之空談國醫而無歷驗者,著書何其多也噫!

陳飛霞遵從喻氏,謂痙病非止一端,男婦皆有,非獨小兒為然。夫今日之腦脊髓膜炎,無分男女,皆有此症,誠有如飛霞所言者。但謂太陽誤汗變痙,風病下之變痙,瘡家誤汗變痙,產婦汗多遇風變痙,跌撲破傷冒風受痙等等,此皆痙之類症,非西醫之腦脊髓膜炎。惟飛霞謂男婦病此,皆從太陽、厥陰以救治,然西醫之腦脊髓膜炎,為國醫督脈之痙病,不從太陽、厥陰以救治,而從誰經以救治者,此飛霞之卓識超群處,可謂先得我心矣。然謂從未假一蘇合、抱龍諸丸,為之開關鎮墜者,是隻知小兒感冒致痙之類病,而不能悟到西醫之腦脊髓膜炎,從國醫往哲之驚癇、驚風門中以求其治療。發明國醫痙病之發生於督脈,外被太陽之寒冷閉塞,內被厥陰之火熱沖激,不有腦、麝之開關,金石之鎮墜,何能起死而回生乎。飛霞之智,錮於嘉言,使國醫往哲制方之苦心,不見諒於今日,借哉。

(一。)鎮驚丸

[原治主症]小兒急、慢二驚,風痰上壅,手足抽搐,口眼喎斜,煩躁生嗔,精神昏悶。常服,寧心鎮驚,疏風順氣。

[藥品]人參(三錢) 甘草 茯神 白殭蠶 枳殼(各五錢) 白附子 白茯苓 天南星 硼砂 牙硝(水飛,各二錢五分) 全蠍(十枚) 麝香(一字) 硃砂(五錢)

[製法]除牙硝、硼砂、麝香、硃砂四味用乳缽研細,餘九味焙為末,入乳缽內,和勻前四味,用糯米粉清水煮為丸,如梧桐子大,就帶潤以硃砂為衣。

[用法]每服三丸至五丸,或七丸,急驚,薄荷湯磨化服;慢驚,生薑附子煎湯研化溫服。

(一一)聚寶丹(《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慢驚。

[藥品]人參 茯苓 琥珀 天麻 殭蠶(炙) 防風 牛膽南星 白附子 烏蛇肉(酒浸,焙,各一錢) 硃砂(五分) 麝香(少許)

[製法]共研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二分,菖蒲湯送下。

[詮義]烏梢蛇,性善無毒,味甘入血,祛風之力遜於白花蛇,故痙病之含有急性者,終用白花蛇較勝。

(一二)奪命散(《世醫得效方》)

[原治主症]小兒急慢驚風。

[藥品]天南星(泡,一兩) 白附子 天麻(各三錢) 辰砂(另研,二錢五分) 黑附子(泡,去皮、臍) 防風 半夏(各五錢) 全蠍(去毒,七枚) 蜈蚣(一條,制) 麝香(少許) 殭蠶(炒,五錢)

[製法]研為細末。

[用法]小兒三歲以上,每服五分,薄荷、生薑自然汁,加好酒、沸湯各少許調下。

(一三)太乙保生丹(《六科準繩》)

[藥品]全蠍(青者,十四個) 白附子 殭蠶 牛膽南星 蟬蛻 琥珀 防風 硃砂(各一錢) 麝香(五分)

[製法]研為細末,水煮米糊丸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

[用法]每服一二丸,薄荷湯化下。

(一四)天麻防風丸(《局方》)

[原治主症]小兒驚風,喘促,身熱,多睡,驚悸,手足搐搦,精神昏憒,痰涎不利,及風邪溫熱。

[藥品]天麻 防風 人參(各一兩) 甘草 辰砂 雄黃(各二錢五分) 蠍尾(去毒,炒) 殭蠶(炒,各五錢) 牛黃 麝香(各一錢)

[製法]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大,辰砂為衣。

[用法]每服一二丸,薄荷湯化下。

(一五)八仙散(《沈氏尊生》)

[原治主症]慢驚虛風。

[藥品]天麻 白附 白花蛇肉 防風 半夏(曲) 天南星 全蠍 冬瓜仁(各二分五釐) 川烏(一分)

[用法]加生薑二片,大棗一枚,薄荷二葉,清水煎服。

(一六)七味羌活膏(張璧方)

[原治主症]急慢驚風,壯熱。

[藥品]羌活 獨活 天麻 全蠍(去毒) 人參 殭蠶(炒,各五分) 烏蛇肉(一兩,酒浸一宿,焙乾)

[製法]研為末,煉蜜和丸如皂子大,每兩作五十丸。

[用法]每服一丸,荊芥湯送下。

(一七)鉤藤飲(《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小兒脾胃氣虛,吐利,虛風慢驚,天釣,卒然驚悸,眼目翻騰,身熱足冷。

[藥品]鉤藤鉤(炒,七錢五分) 防風 人參 蟬蛻 麻黃 天麻 甘草 川芎(各二錢二分) 白殭蠶(炒黃,七個) 蠍尾(炒,去毒,五個) 麝香(一錢,另研) 蜣螂(三個,去頭、足,炙黃)

[製法]研為細末。

[用法]每服一錢,清水一杯,加生薑三片,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

[詮義]此方蜣螂一物頗有深意,諸藥宣發力厚,麻黃、麝香用服,頃刻汗出。小兒脾胃氣虛,吐利之後,發生慢驚,豈堪勝此。若非吐利氣虛,一時急驚,此方又能勝任也。

(一八)羌活膏(《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小兒傷寒,脾胃虛,或吐瀉後,為慢驚。

[藥品]羌活 防風 川芎 人參 白附子(泡) 赤茯苓(各五錢) 天麻(一兩) 白殭蠶(酒浸,炒黃) 全蠍(炒,去毒) 白花蛇(酒浸,焙,各一兩) 川附子(泡) 麻黃(去節,各三錢) 沉香 母丁香 肉豆蔻 藿香葉 木香(各二錢) 輕粉 真珠 牛黃(各一錢五分) 龍腦(半字) 麝香 雄黃 硃砂(各一錢,上七味另研)

[製法]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豆大。

[用法]每服一二丸,食前薄荷湯或麥冬湯化下。

[詮義]此方立意頗佳,而用藥太雜。小兒傷寒吐瀉,脾胃虛弱,甚不相宜。若用治痙病,則羌活、防風、附子、豆蔻、丁、沉諸藥,終嫌溫燥,劫爍陰津,醫者斟酌取締可也。

(一九)蠍附散

[原治主症]頭痛風邪犯腦,痰涎壅盛,嘔逆噁心,暗風旋暈,牙關緊急,口眼喎斜,面目瞤動,頸項拘急,肩臂引疼,耳聾目昏,四肢麻木,及沐浴感風,頭目暈痛,兩太陽痛。

[藥品]全蠍(泡,一錢五分) 附子(泡,三錢) 雄黃 硃砂(均水飛,各一錢) 川烏頭(泡) 麻黃(去節) 天南星(薑製) 防風 白殭蠶(炒,各三錢) 白芷 藁本(各五錢)

[製法] 研為細末。

[用法]每服五分,食後蔥茶煎湯調下,孕婦忌服。

[詮義]此方於大隊溫燥升散之內,少佐重鎮之品,惟痙之類病,寒濕閉塞者宜之。若用治春季時行痙病,則非所宜也。

(二。)返魂丹(王海藏方)

[原治主症]小兒癲癇,潮熱瘛瘲,口眼相引,項背強直,牙關緊急,及諸病久虛生風多睡者。

[藥品]犀角(五兩,屑) 天麻(酒洗,焙乾) 檳榔 殭蠶(去絲嘴,微炒) 硫黃(研末,入水銀,置瓷石盞內,慢炒成砂,各五錢) 白附子(泡) 川烏(炒通赤,留煙,少許,以盞蓋上,新土圍之,待冷取出 獨活 全蠍 萆薢 肉桂(去粗皮) 當歸 細辛 防風 天南星(薑汁煮軟) 阿膠 藿香 烏蛇(酒浸一宿,炙熟,去皮、骨) 沉香 槐膠 羌活 白花蛇(酒浸一宿,炙熟,去皮、骨) 麻黃 半夏(薑汁浸三宿,炒) 羚羊角 陳皮(各一兩) 天竺黃 木香 人參 乾薑 茯苓 蔓荊子 晚蠶砂 敗龜板(酒醋炙黃) 藁本 桑螵蛸 白芷 何首烏(米泔浸一宿,煮焙) 虎骨(酒醋塗,炙黃) 縮砂仁 白朮 枳殼 丁香 厚朴(各三錢) 蟬蛻 川芎 附子 石斛 肉豆蔻(去皮,微炒) 龍腦(另研) 雄黃(水飛) 硃砂(水飛,各一兩) 膩粉 麝香(另研,各一錢) 烏雞(一隻,去嘴、翅、足、腸) 狐肝(三具,上二味,臘月入瓦瓶內,固濟,火煅赤,候冷取出,研用) 金箔(三十片,為衣)

[製法]如法制就,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

[用法]每一歲小兒服一丸,不拘時,溫薄荷自然汁化下。

[詮義]此方計共五十六味,辛香、溫燥、升提之藥,內占強半,雖有滋陰養血、清火潛風之品,究之少許不勝多許,則與痙病不甚相宜。王氏論痙,率皆類痙,故此方亦只可治寒濕之類痙,而不可以治春季流行之痙病。但其立意,則從厥陰之裡而宣發太陽之表,不失宋元以來法門,然其用藥之寵雜,立方之板滯,終無所取也。

(二一)奪魂散(《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驚癇。

[藥品]白殭蠶(五錢) 蛇含石(燒紅,米醋淬七八次,碾碎) 白附子(泡,各二錢) 生銀 生金 牛黃 白茯苓 天麻(各二錢) 烏梢蛇頭(七八寸許,酒炙) 天南星(一錢,生薑汁浸一宿,焙) 半夏末(二錢,生薑汁浸一宿,焙) 赤腳蜈蚣(一條,酒浸炙焦) 犀角(磅,二錢) 腦子 麝香(各少許)

[製法]共研細末,棗肉為丸,如麻子大,硃砂為衣。

[用法]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或二十丸,薄荷湯送下。

[詮義]此似唐方,最為可法。生金生銀,鎮墜厥陰藥也,主治癲癇熱狂,故用治國醫痙病。以些之金銀,配入腦子、麝香、牛黃、南星、半夏、殭蠶、蜈蚣諸藥之內,即能宣發太陽之表,不用羌活、防風、白芷、藁本一切辛溫升散也。

(二二)定搐散(《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急驚,四證八候並作。

[藥品]天麻 白附子(泡) 天南星(泡,各五錢) 蠍梢 白花蛇頭(酒炙,各二錢五分) 硃砂 雄黃 乳香(各一錢) 赤腳蜈蚣(一條,酒炙) 龍腦 麝香(各一字)

[製法]研為細末。

[用法]每服五分,金銀、薄荷煎湯送下。

[詮義]此亦似唐方。四症八候,不可考。惟此方諸藥,均用一錢或五分,而代赭石獨用一兩,分量配合,頗具深意。蓋以單用赭石一味之重鎮,則厥陰上衝於腦之血熱,從下消散,然亦無礙於宣發太陽也。試觀《直指方》,單用赭石研末,煎真金湯送下,小兒即腳腫,發生赤斑,則吊眼嘬口之急驚立愈。此足徵厥陰血熱從下消散之明證。但代赭石,藥市多偽,釘赭石則不能偽,宜用釘赭石入藥。

(二三)保命丹(《本事方》)

[原治主症]小兒急慢驚風,肢冷眼直,口噤流涎。

[藥品]虎睛(一對,安瓦上,以瓦蓋之,慢火逼干) 硃砂(五錢) 全蠍 麝香(各五分) 天麻(一錢) 蜈蚣(三條,去頭、尾、赤腳) 腦子(三分)

[製法]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豆大,瓦罐密貯。

[用法]每服三丸,薄荷蜜湯化下。

[詮義]虎睛之鎮心安神,與硃砂同功。孟詵謂主小兒熱痰驚悸,日華謂主驚啼、客忤、疳疾,《千金》之立虎睛湯丸以治狂邪,則皆鎮心安神之功也。合之腦、麝諸藥,亦主宣發太陽,故急、慢二驚之眼直口噤、肢冷流涎,為太陽閉塞之象,此方能治之,用治痙病,其效能可推也。

(二四)竹葉湯(《金匱》)

[原治主症]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

[藥品]竹葉(一把) 葛根(三兩) 防風 桔梗 桂枝 人參 甘草(各一兩) 附子(一枚,泡) 生薑(五兩) 大棗(十五枚)

[製法]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

[用法]分溫三服,覆被汗出。

[加減法]頸項強,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入前藥,揚去沫。嘔者,加半夏半升,洗。

[詮義]此產後中風類痙,宣發太陽之劑也。陳修國註釋《金匱》,謂風為陽邪,不解即變為熱,熱甚則灼筋而成痙。先以此方溫散而折其勢,然則此方之桂枝、附子,非助熱而灼筋者乎。又仲景於頸項強,改用大附子一枚,則更助熱而灼筋矣。蓋陳氏不知風、寒同為冷空氣,流動為風、不流動為寒之原理。故風寒外閉太陽,則有頭痛、面赤、頸項強,類似其痙之現象,宣發太陽,即所以治療此病也。而欲以治西醫之腦脊髓膜炎,為國醫之痙病,尚未合耳。

(二五)倉公當歸散

[原治主症]賊風口噤,角弓反張成痙。

[藥品]麻黃 附子 細辛 當歸 防風 香獨(各等分)

「製法]水煎服。

[用法]口不開者,撬口灌之,一服當蘇,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詮義]角弓反張,已成痙矣。而用藥則於麻、辛、防、獨、附子之中,加一味當歸以養榮,方法最妙,但必審其內無火熱之沖激,而外只有風寒之外閉者宜之。

(二六)華佗愈風散

[原治主症]背脊身反如弓,急救如神。並治婦人產後,中風口噤,手足瘛瘲。

[藥品]荊芥(三錢)

[製法]略炒為末。

[用法]用豆淋酒調服,婦人用童便調服。

[制豆淋酒法]用黑大豆二升,熬令聲絕,酒二升,納鐺中急攪,以絹濾取清,頓服取汗。

[詮義]此方輕靈簡便。豆淋酒與童便,可以混合並服,不獨治產後中風之類症,而腦膜炎之輕症,亦有效驗。故此方主症之下,謂背脊身反加弓,急救如神也。

(二七)肘後蔥豉湯

[藥品]蔥白(一握) 香豉(三合)

[製法]水煎,入童子小便一合。

[用法]日三服。

[詮義]此方與上方,同一機杼,但此方力量更勝,用治腦膜炎之輕者,常獲效果。

張璐玉曰:本方藥味雖輕,功效最著。凡虛人風熱,伏邪發溫,及產後感冒,無不隨手獲效。

華岫云曰:在內之溫邪欲發,在外之新邪又加,蔥豉湯,最為捷徑,表分可以肅清。

(二八)天保采薇湯

[藥品]羌活 獨活 蒼朮 前胡 葛根 厚朴 黃芩 川芎 柴胡 半夏 枳殼 藿梗 芍藥(各一錢) 升麻 陳皮 桔梗 甘草(各五分) 生薑(一片) 大棗(一枚)

[用法] 水煎服。

[詮義]予居鄉村數十年,嘗見兒科醫用此方以治急驚初起屢效,意以風寒外閉,此方辛溫升散,則宣發太陽之表,漐漐汗出,故獲效也。究之,此方溫燥太過,雜亂無章,用治春季痙病及夏秋暑熱壞病變痙,無有不僨事者,學者慎之。

(二九)栝蔞桂枝湯(《金匱》)

[特治主症]太陽病,其症備,身體強,兀兀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此湯主之。

[藥品]栝蔞根 桂枝 芍藥(各三兩) 甘草 生薑(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

[用法]水煮服,微汗出,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

[詮義]此方與下葛根湯,是治太陽風寒外閉,而非治厥陰火熱內沖也。唐容川謂仲景明明提出太陽病三字,又曰其症備,以見純是傷寒之痙,而為痙病門中主中之賓,故其方為治傷寒方,而非治痙病之正方。此論極是。然仲景曰身體強,兀兀然。兀者,鳥欲飛而伸頸之象,即強直也,是非但頭項強痛,而並一身四體俱強矣。若純是太陽傷寒,脈當浮緊或浮緩,今其脈乃反沉遲,是有作痙之勢矣,故仲景曰此為痙,以見別於傷寒之太陽病也。故以栝蔞桂枝湯解之,不解則將近而為正式之痙病,當尋別法以治之也。

(三。)葛根湯(《金匱》)

[特治主症]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此湯主。

[藥品]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 甘草(炙) 芍藥(各一兩) 生薑(二兩) 大棗(十二枚)

[製法]上以水煮麻黃、葛根,去沫,納諸藥煮,去滓。

[用法]溫服,覆取微似汗,不解,啜粥。

[詮義]此症寒冷外閉,則太陽之水液不行,故小便反少;太陽之寒冷外閉,則毛竅不開,阻塞肺管,故氣上衝胸。仲景提明太陽病,是既有頭項強痛之症,而又見口噤不得語,故斷之曰欲作剛痙。欲作者,猶未作也。故以葛根湯宣發太陽,而諸症自解矣。今之腦脊髓膜炎,每見火毒上衝咽喉,灼熱紅腫,頭即仰而不能俯,則當開泄厥陰,清降火熱。若徒宣發太陽,則嗌乾腫痛,往往增劇。故治今之腦脊髓膜炎者,宣發太陽,只得在表一面治法也。

(三一)平痙解疫湯(秦伯未)

[特治主症]此方適應於腦膜炎之初起,有惡寒身熱等之表症者。

[藥品]葛根 桑葉 白芍(各二錢) 麻黃(八分) 桂枝(一錢) 滁菊 瓜蔞 連翹(各三分) 杏仁(四錢) 防風(一錢五分)

[用法]汗多,去麻黃;內熱重,加蘆根一兩,水煎服。

[詮義]此方即前仲景栝蔞桂枝湯與葛根湯,減去生薑、大棗、甘草,而加入菊花、桑葉、連翹,溫涼合併,變作辛平,可謂善於化裁者。以治痙病初起惡寒身熱之表症,可取用之。

(三二)顧氏四期方(顧時雨)

(1)惡寒期:此症初起,必先惡寒,甚則發抖,頭部兩太陽或脹或痛,或脹而且痛,或連及後腦皆痛,渾身骨節酸楚,呵欠,口淡或苦或燥,表皮微熱。以六經論,此時正是太陽之表症,病在最淺層,當速與下方取汗,汗出則解,病亦隨之而愈。

[藥品]炙麻黃(三分) 杏仁(三錢) 炙草(六分) 葛根 秦艽(一錢五分)

[說明]此方用張仲景之麻黃湯加減而成。若病者覺後腦痛,方中加膽草二分,川連三分;口苦口乾口燥,加入淡芩一錢,茅根三錢;舌苔厚膩,終日不知飢餓,加楂炭三錢,枳實炭一錢;小溲短赤,加赤苓三錢,方通一錢。藥後溫覆取汗,若予粥湯則更佳,但以周身微汗為度,萬不可覆被過厚,使病者大汗淋漓,大汗淋漓,病反不除,且有熱勢加甚之流弊,願病家注意及之。夫此症多數從春溫轉屬而成,非病理所特發的。而春溫之惡寒期,為時甚暫,病家往往不及醫治,不治則發熱,其症狀及治法如下。

[詮義]痙病之發生於春季,外則宣發太陽之表,內則開泄厥陰之裡,予之三十年前研究所得者,爾時不知西醫之有腦脊髓膜炎也。今春長沙市發生腦脊髓膜炎,察其症情,一一與國醫之痙病吻合。顧氏之第一、第二療法,則用仲景之麻黃、葛根、青龍等方,固為宣發太陽之表,而一覺後腦疼痛,即加入膽草、芩、連等藥,為開泄厥陰之裡。遙隔萬里,得一氣求聲應之友,不知景仰之何似也。但國醫痙病,為氣候病理之所特發,而謂為多數溫病轉屬,亦猶夫人之見。故謂痙病初起,只知在太陽最淺一層,而不知為厥陰之大熱內沖,然一覺後腦疼痛,不重加麻、桂、葛根與附子,而必用膽草、芩、連者,蓋知此當然而不知此所以然,故不能申說病源之所在也。予之初診是病,亦固若是,嗣後屢診而屢研究之,乃知病源之所在,則宣發太陽、開泄厥陰,為治痙家之要素焉。

(2)發熱期:惡寒之後,繼以發熱,噁心嘔吐,移時熱壯,有汗或無汗,躁熱口渴,引飲無度,水入即嘔,氣粗而喘,小溲短赤,兩目漸漸無神,脈洪而躁,舌絳苔干,頭痛加盛,結喉旁人迎脈管跳動,不惡寒而反惡熱。此時之治法,當分兩種:一為有汗之治法,一為無汗之治法。有汗之治法,用葛根芩連為主,擬方如下:

葛根(一錢五分) 茅根(四錢) 膽草(四分) 桑葉 杏仁(各三錢) 淡芩(一錢) 川連(三分) 蘆根(一兩) 炙草(六分)

[說明]壯熱口燥甚者,必見津干,可加花粉一錢;後腦痛甚者,膽草可加重至七分。藥後如其見效,病必熱勢退減,噁心稀少,口燥漸潤,脈靜而和,舌絳漸淡。否則從速延醫,尚再因循生誤,病即入於危險。無汗之治法,常以大青龍湯為主。擬方如下:

生麻黃(四分) 生石膏 膽草 杏仁 桑葉 茅根(各三錢,去心) 川連(四分) 炙草(六分) 葛根(一錢五分) 蘆根(一兩,去節) 薄荷(一錢,後入)

[說明]藥後當令周身出汗,得汗則熱當退,煩躁當安,氣喘當平,如此現象,即是病退。若不爾,從速延請良醫診察,因病愈之機會,不可失去,一失即難於挽救。且此病為期甚短,自起病以迄臨危,中間經過時刻僅二十四鍾,多則亦不過延至三十六鍾,或四十八鍾而已。

[詮義]顧氏之論腦脊髓膜炎,而有惡塞之期,而有發熱之期,而有危險之期,而有不治之期,正予之所謂亞急性與續發性者,固有此種種症候也。惟為期最短六語,乃合予之所謂最急性痙病,性極迅速,一時暴發即斃,不斃則延長亦不過一二日。顧氏所謂經過時刻二十四鍾,或三十六鍾至四十八鍾者是也。若當一時猝發之時,以針刺病者之手指爪甲或曲池、委中諸穴,無血則死,國醫所謂內閉外脫,無從救療;有血則生,以飛龍奪命丹或混合紫雪灌服之。須臾汗出或嘔瀉,即為可愈之病。若汗後發生煩躁喘促,是為汗之不得其法,亦非不死之症,從厥陰開泄之,則喘促即平矣。若初起而惡寒發熱、頭痛嘔惡,此皆痙之前驅症候,治之得法,未必成痙。夫痙病必須頸項強、背反張,方為國醫督脈之病,方合西醫之腦脊髓膜炎。顧氏所謂惡寒之期固不是痙病,而發熱之期亦未必是痙病。必至此脈洪躁,結喉兩旁人迎跳動,則熱毒上衝。而西醫之腦脊髓膜炎,乃得有此種現象。降以大劑苦寒,如龍膽、芩、連之類,從厥陰開泄之,無不立效。若其表未解,則仍兼以宣發太陽之藥,但當用辛香芳涼以橫散,不當用辛溫升散以豎開。斯時也,葛根、防風一派豎升之藥,皆為所忌,不似第一期時代,猶可勝葛根、防風之辛溫升散也。若不顧熱毒上衝,而再用辛溫升散之劑,則腦脊髓膜炎從此成矣。此立方所以必貴選藥也。

(3)危險期:發熱期治之不得法,或未經醫治,則熱不得退,不退剛傳入神經系。就病理言,凡熱皆上行。上行則侵入腦部。延髓為神經總彙之區,熱邪上行,則神經受其熏炙而緊張,平常工作,頓失常態,且一切均不由自立。此時即見頸項強直,甚則頭向後反,此即腦脊髓膜炎所致。其神志昏糊,即知識神經受病之見端;手足痙攣,運動神經亦病;其目睛上視或歧視,或牙關勁強而不得開張者,則滑車神經並頰神經皆病矣。發熱期未見神經症時,以退熱為先務,熱退即可無事。此時熱雖壯,當以弛緩神經為最要,發熱一層,反居於次要地位。故此時用藥,當以弛緩神經為首要之圖,苦寒降熱,亦不可少。如此乃為合法。方用犀角地黃湯為主。

犀角尖(三分,磨沖) 膽草(六分) 川連(三分) 鮮生地(六分) 滁菊(三錢) 歸身(四錢) 蠍尾(二分,去毒,炙,研沖) 赤芍(一錢五分) 迴天再造丸(一粒,藥化服) 安腦丸(一粒,藥化服)

[說明]此時期之神經症,每多陣發性,倘一劑不知,可照方連服二三劑,每劑分三次服,每服隔半時或一小時,只服頭煎,不服二煎。病重而痙攣頻作者,第一劑中,當加羚羊三分磨沖,第二、第三劑去之,因羚羊只可偶用、少用,不可常用、多用。如此施治,輕者二劑當效,重者三劑甚效。若不見效,當以虎骨、天麻、獨活、防風、人參鬚、西洋參、蚤休等,酌量使用,以救危急。惟分量之多寡,與此時之辨症用藥,頗費斟酌,非病家之有醫藥常識者,當不能任意亂投。

[詮義]國醫之痙病,必須如顧氏之第三期危險,乃得合西醫之腦脊髓膜炎,如第一期、第二期尚未發生痙病之主要症狀,只得為腦脊髓膜炎之前驅症候,如無此第三期之危險,則西醫所謂感冒疑似症,蓋疑似腦膜炎而實際感冒也。況西醫以吸取脊髓之混濁、培養細菌為憑證,即有項強背反,極似腦膜炎,而不以為腦膜炎。雖西醫細菌之說不足憑證,但必如顧氏之第三期危險,乃為正式之痙病,若無此正式症狀,則不得謂之腦膜炎也。其用藥亦必如顧氏之犀角地黃湯,加蠍尾、羚羊角,乃為正式痙病之主劑;獨活、防風辛溫之升散,終嫌未妥。病勢至此,血熱再無上衝之餘地,《內經》高者抑之,抑之不暇,況揚之乎。若蚤休清熱降逆,消炎退腫,又為治痙之要藥,勝於西醫血清者多矣,此立方之所以必須有法,而選藥得當也。

(4)不治期:在危險期中,尚能設法挽回,其結果可得十愈六七;及至不治,簡直束手無策。因此時之見症,悉屬敗象。如唇焦舌黑,齒乾如枯骨,頭向後反,身體成弧形式,手足踡縮,時作痙攣,口不能言,卻作馬鳴,或滿口糜爛,臭不可近,頭部身部隱隱見紫紅斑紋,神志全不清,或氣喘不能自續,或大汗淋漓,脈搏悉亂,心、肺、腦三臟皆壞,此為必死之候,雖華佗再世,亦當敬謝不敏矣。故名之曰不治期。

[詮義]此顧氏第四期不治之痙病,非盡不能治也。齒乾,唇焦,舌黑,或滿口糜爛,臭不可近,頭部身部隱隱見紫紅斑紋,此為溫熱暑疫嘗有之症狀,然不可治者。若頭向後反,身體成弧形式,手足踡縮,是作痙攣,口不能言,此為痙病正式之症狀,亦非盡不可治者。惟作馬鳴,或作他畜鳴,痙之終期,多不可治,而痙之初期未必不可治也;大汗淋漓,脈搏悉亂,痙之終期,多不可治,而痙之初,期未必不可治也;至神全不清,氣喘不能自續,則死者多而愈者少矣。若謂心、肺、腦三臟皆壞,為必死之候,此西醫模糊影響之談,在他解剖生理上,毫無確證之事實。蓋人身生理關鍵,全系之於呼吸,呼吸停頓,肺絕而諸臟器官皆死。西醫以肺與心、腦,並列為三死門,非特生理無所繫統,而心、腦之關鍵,果何在耶,予早已辨之於《余氏醫述駁議》中矣。

(三三)菊花達巔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病初起,頭痛如劈,項微強,背不痙急,四肢柔和者,此湯主之。

[藥品]甘菊花 冬桑葉 蒼耳子 穭豆衣 蔓荊子 明天麻 苦丁茶(各一錢) 石決明(六錢) 薄荷葉(八分) 酒白芍(二錢) 嫩鉤藤(二錢,後入)

明麻、鉤藤、蒼耳、苦丁,皆為治痙妙藥。此方重用石決明一味,則於辛散太陽之中,即能兼顧厥陰,此方之所以能治痙病初起也。現在社會,一般青年,凡有感冒,即覺頭痛如劈,此方總屬得宜。

(三四)羚羊舒痙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疫痙初起,先呼頭痛如劈,旋昏僕不省人事,手厥冷,足踡曲,項強,背反張,脈弦細或沉細數者,此湯主之。

[藥品]羚羊角尖(三分,菊花露磨沖,或用片煎服) 粉葛根 荊芥穗 廣鬱金(各一錢五分) 淡豆豉 生石膏(各三錢) 川連(酒炒) 薄荷葉(各八分) 甘菊花 生白芍(各二錢) 川桂枝(四分) 蔥白(三寸) 玉樞丹(八分,化服)

[製法]水三碗,煎一碗,勿泄氣。

[用法]羚羊角磨汁,放碗中衝服。玉樞丹,先用水送下。有痰聲者,加鮮菖蒲一錢,竹茹二錢;舌糙者,陰傷也,去桂枝,加花粉、玄參、鮮生地各三錢;口氣臭者,疫氣盛也,去桂枝,加板藍根六錢,人中黃六錢。

[詮義]此方與前方同是一樣用意,但前方妙在石決明鎮降,此方妙在玉樞丹開泄。用治亞急性之痙病初步,未為不可,然其特治主症之下,先呼頭痛如劈,旋即昏僕不省人事,以致厥冷踡曲,項強背反,諸症蜂起,例在最急性痙病之內。但最急性痙病初起,往往體厥脈伏,而此條脈沉細弦數,猶有熱毒外出之端倪,非全伏也。然症已至神昏,不省人事,治當以飛龍奪命丹或紫雪,開竅醒神為急務,此方淺膚,殊難獲效。

(三五)羚羊熄風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疫痙獨頭痛如劈,悽慘呼號,入夜更甚,內熱口渴,脈象弦數,舌苔薄黃。春月感受疫氣,挾風火上旋清空,久必昏厥也。宜服此藥。

[藥品]羚羊角(三分,銼粉,菊花露先化服) 甘菊花 粉丹皮 天花粉 肥知母 青蒿(各一錢五分) 大生地(三錢) 薄荷 鮮菖蒲(各八分) 炒黃芩 蒼耳子(各一錢) 炒赤白芍(各一錢) 玉樞丹(八分,化服)

[用法]羚羊角粉,用菊花露先化服。余藥,如法煎服。

[詮義]辛涼香散,妙在玉樞丹開泄厥陰。此方能治亞急性痙病,非獨可治頭痛也。內熱口渴,用知母、花粉以清陽明,而脈象弦數,入夜病盛,不如用龍膽、黃連以瀉厥陰也。況嚴氏謂春日感受疫氣,狹風火而上旋清空,發生頭痛昏厥,猶當從厥陰以清降風火,但既感受疫氣,而又必挾風火,然則疫氣不能發生頭痛昏厥,而發生何病耶。予以為嚴氏此條諸症,皆系厥陰伏熱所致。頭痛夜甚,病久昏厥,為厥陰症;脈象弦數,為厥陰脈,嚴氏謂風火上旋則可也,謂之疫氣而挾風火,則不無語弊耳。

(三六)薛氏慢驚方(薛立齋)

[藥品]人參 白朮 泡姜 炙草 歸身 酸棗仁 天麻 茯苓 廣皮 生薑 大棗

[用法]厥冷,加附子;泄瀉,加煨肉果。水煎服。

[詮義]薛氏自注,謂慢驚一症,古無是名,既慢矣,又何驚哉。是症或因大病過服涼藥,或因痘後元氣未復,或因傷寒吐瀉,以致脾虧胃弱,古人謂之慢脾風。其症則四肢厥冷,脈細或伏,面色青㿠,睡而露睛,或額汗不語,或瀉不止者皆是。蓋此症無風可祛,無痰可逐,無驚可療,治法溫補,急挽元陽。今之欲用溫補以療痙病者,必須如薛氏如是議病,如是認症,而後不致僨事耳。

(三七)加味理中湯(莊在田)

[藥品]野黨參 川萸肉(各二錢) 生白朮 甘杞子 生地黃(各三錢) 炙甘草(一錢) 破故紙(二錢) 淡乾薑 淡附片(各八分) 全當歸(一錢五分) 上肉桂(八分)

[用法]無泄瀉者,去故紙、萸肉;汗多,加白芍、五味。水煎,日服一劑。

[詮義]此溫斂脾腎之劑,力量雄厚,非上方所及。

(三八)烏蠍六君子湯

[原治諸症]風痰嘔逆,肢冷,面青作搐。

[藥品]川烏頭附(泡,炙) 人參 白朮 半夏 茯苓(各三錢) 全蠍(一錢五分) 廣皮 甘草(各一錢) 生薑(三片) 大棗(四枚)

[用法]水煎服。

[詮義]此即六君子湯加烏頭、全蠍,用治痙病,而內無實熱者宜之。

(三九)薖叟和陽舒痙湯

[特治主症]痙病經過日久,熱退神清,頸項猶強,背尚反張,身體不仁,眼時上翻。

[藥品]生黃耆(五錢) 當歸(三錢) 生薑(一錢) 大棗(三枚) 北芥子(一錢,炒) 石乳香(三錢,炒) 白蒺藜(五錢) 羚羊角(四分) 雞矢白 白丁香 兩頭尖 晚蠶砂(各一兩)

[製法]羚羊角,銼粉,沖服。四矢,酒浸絞汁,沖服。余藥均用水煎。

[用法]徐徐服之,日盡一劑。

[詮義]予憶二十年前,陳姓童男,入春發痙,至夏不愈,頸項猶強,背尚反張,兩目時翻,一身不仁,予處此方而愈。嗣有同姓男童,患痙如是,服之亦痊。迄今思之,痙病初起,涼藥久服,腦腔中之水液、血質凝結未散,西醫所謂結核性腦膜炎者近是。《神農本草經》謂黃耆治久敗瘡,則有排膿化腐之功,而腦腔中之結核,何患其不能消化。故以黃耆為主,合之當歸、生薑、大棗,則補助營衛,調節溫度;合之芥子、乳香,則消化水液、血質之凝結;合之羚羊、蒺藜,則通泄脈絡之滯塞。至於四矢,尤有專長。雞矢白,《千金》用之治小兒口噤,《肘後》用之治角弓反張;晚蠶砂,能治半身不遂;白丁香,能消努肉;兩頭尖,能消乳癰。合而為劑,則疏通排泄,下行濁道,而腦腔中之結核何患其不消化耶。

(四。)薖叟強腎補腦湯

[特治主症]痙久,涼泄不愈,神識清醒,顏面㿠白,兩腳直硬,肌肉枯瘦,脈搏沉微,或體狀暴虛,頭汗淋漓,肢冷欲厥,此方悉治。

[藥品]熟地黃(八錢) 山茱萸 丹皮 肉蓯蓉 巴戟天 雲茯苓(各三錢) 附片 淮牛膝(各五錢) 肉桂(八分) 北五味 海狗腎 紫河車(各一錢) 鹿茸(五分)

[製法]肉桂、鹿茸、河車、狗腎,四味研末,余藥煎好調服。

[用法]日服一劑。

[詮義]此方從《幼幼集成》中紫河八味丸胎化而出,《幼幼集成》用治年久月深之癇疾,而予則用治涼久不愈之痙疾,亦獲效果。西醫只知強心有興奮神經之作用,而不知強腎有興奮神經之作用。蓋心與腦相貫通,則在於神,而清心即以醒腦,義詳至寶丹方下。而腎與腦相貫通,則在於精,強腎即所以補腦。肉桂、附子、鹿茸、巴戟、紫河、狗腎諸藥,諸家本草,皆謂其主治驚癇、驚風,然皆為強腎之藥,強腎所以補腦,腦髓虧耗,神經衰弱,驚癇、驚風經久不愈,故諸藥能主治之也。予自歷驗以來,諸凡溫熱暑疫經久不愈,涼瀉之後,脂膏盡脫,神氣消索,脈沉微欲絕,或浮大虛散,面色㿠白,肢冷汗淋,顏面掣動,手足瘛瘲,類似痙症,以此而獲生者,不知凡幾。故春季痙病,久涼不愈,有此以上諸症,亦用治焉。

乙、開泄厥陰之劑

(一)紫雪(《局方》)

[原治主症]療腳氣,口中生瘡,狂易叫走,瘴疫毒癘,卒死溫瘧,五屍五注,心腹諸症,㽲痛,及解諸熱毒藥,邪熱卒黃等症,並解蠱毒、鬼魅、野道熱毒,又治小兒驚癇百病。

[藥品]黃金(一百兩) 寒水石 磁石 石膏 滑石(各三斤)

[製法]以上並搗碎,用水一斛,煮至四斗,去滓,入下藥。

[藥品]羚羊角屑 犀角屑 青木香 沉香(各五斤) 丁香(一兩) 元參 升麻(各一斤) 甘草(八兩,炙)

[製法]以上入前藥中再煮,取一斗五升,去滓,入下藥。

[藥品]朴硝(十斤) 硝石(四斤)

[製法]二味入前藥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攪不住手,候有七升,投在水盆中,欲凝,入下藥。

[藥品]麝香 當門子(一兩二錢五分) 硃砂(三兩)

[製法]上藥入前藥中,攪令調勻,磁器收貯,煎成霜雪紫色。

[用法]水調服。

[詮義]徐靈胎曰:邪火毒火,穿經入絡,無藥可治,此藥消解,其效如神。

又曰:二硝太多,當用十分之一,則藥力方厚。丁香用二兩,予所合者皆然。方中黃金百兩,以飛金一萬頁代之,尤妙。

此亦國醫痙病之特效靈方,無論最急性、亞急性與續發性三種痙病,皆可用之。但比飛龍奪命丹之效能較為清涼,而飛龍奪命丹只可用之於最急性痙病,而亞急性與續發性痙病,則無須此開竅透汗之重劑也,然飛龍奪命丹,透汗之餘,旋利尿道,方中之有燈芯炭、人中白也;而此方下泄之餘,旋能透汗,方中之有青木、丁、沉諸香也。況焰硝一藥,合麝香則能汗,得朴硝則泄糞,故此方獨重二硝,而徐靈胎謂當減輕二硝分量,則制方之奧妙,尤未窺透也。惜此方塵封已久,自宋至清,乃有葉桂、徐靈胎、王士雄輩始用之。吾湘自鄉先輩陳原欽,初自滬上購來施診,嗣後武漢漸漸有之,近來吾湘用之者頗夥。而紫雪多不成霜,用之太少,則透毒泄熱之作用終不大顯。昨歲衡山有劉氏婦自北平攜子回湘,寓長沙市文廟坪一號,其子年十三齡,夏月患麻疹,予主化毒清熱藥近三十餘劑,而壯熱不退,劉氏婦自北平購回紫雪一瓶,約重三兩,連日服完,其子一夕熱退,十指盡起潰瘍,瀉下黑紅碧矢十數次,遍身汗淋疹消。附錄之以紀紫雪泄熱透毒之作用如此。

(二)玉樞丹(《局方》,一名紫金錠)

[原治主症]治一切藥毒,菰子、鼠莾、惡菌、疫死牛馬、河豚等毒,及時行瘟疫,山嵐瘴瘧,纏喉風痹,黃疸,赤眼,瘡癤,熱毒上攻,或自縊溺水,打破傷損,癰疽發背,魚臍瘡腫,百蟲、蛇、犬所傷,男子婦人癲邪狂走,鬼胎鬼氣,並宜服之。

[藥品]山茨菇(去皮,洗淨,焙,一兩) 川文蛤(一名五棓子,錘破,洗,刮肉桴,二兩) 千金子(去殼,用紙包裹,換紙研數十次,去盡油,無油成霜,一兩) 麝香(細研,淨,三錢) 紅芽大戟(洗,焙,一兩)

[製法]上各研細末,和勻,以糯米粥,每料分作四十粒,於端午、七夕、重陽合,如欲急制,辰日亦得,於木臼中杵數百下,不得令婦人、孝服人、不具手足人及雞、犬之類見之。

時逸人專服玉樞丹治痙病法:每服五分,日服三次至五次,每隔三小時服一次。須在初起時,多服乃效,不可遲延自誤。用鉤藤五錢,薄荷三錢,煎湯送下,小兒用量減半。痰多,用鮮竹瀝一錢,生薑汁三分,用水沖服。

[詮義]徐靈胎曰:此秘藥中之第一方也,用藥之奇,不可思議。或加硃砂、雄黃各五錢,尤妙。

時逸人謂:朱氏方後注云:玉樞丹,治時行瘟疫及內、外科之急性炎症,於中醫經驗上,極著神效。今以西醫之病理解之,則雄黃含有硫黃、水銀,有殺菌解毒作用;麝香,為興奮劑;山茨菇,舊說能治金瘡、療諸毒,新說則為和緩滋養劑。大戟及千金子,則峻下劑(凡居峻下劑,往在兼嘔吐作用),亦可見為誘導消炎劑。此方證以所說,用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似亦合理,然拙見則以其效用,決不僅此,配合或內服後,或能起一種化學作用,乃有是效。兩藥或數藥混合並用,往往功用並增,或另增其他效用,此近代所謂合併治療也;又某種藥物,往往須內服後,另起變化,始見功效,如山道年之治蛔蟲,須由腸胃分解後,其一部分,由循環器移入肝臟,變為一種物質,又流膽囊與膽汁混合,再行分泌入腸,始見功效是也。

此方與下方太乙紫金錠,開泄之餘,亦復有宣竅之功,國醫痙病,均可於湯劑中磨化服之。

(三)太乙紫金錠(《局方》)

[原治主症]治霍亂痧脹,嵐瘴中惡,水土不服,喉風中毒,蛇、犬、蟲傷,五絕暴厥,癲狂癰疽,鬼胎厭魅,及暑濕溫疫之邪瀰漫薰蒸,神明昏亂,危急諸症。

[藥品]山茨菇 川文蛤(各二兩) 紅芽大戟 白檀香 安息香 蘇合油(各一兩五錢) 千金霜(一兩) 明雄黃(飛淨) 琥珀(各五錢) 梅片 當門子(各三錢)

[製法]上十一味,各研極細,再合研勻,濃米汁糊丸綠豆大,外以飛金為衣。

[用法]每用錢許,涼開水送下。

[詮義]王士雄謂:薛一瓢云:此方比蘇合香丸而無熱,較至寶丹而不涼,兼玉樞丹之解毒,備二方之開閉,洵為濟生之仙品,立八百功之上藥也。

(四)至寶丹(《局方》)

[原治主症]治中惡氣絕,中風不語,中諸物毒,熱疫煩躁,氣喘吐逆,難產悶亂,死胎不下,以上並用童便一合,生薑自然汁三五滴,和溫化下三丸至五丸,神效。又治心肺積熱,嘔吐,邪氣攻心,大腸風秘,神魂恍惚,頭周昏眩,口乾不眠,傷寒狂語,並治之。

[藥品]生烏犀屑 生玳瑁屑 琥珀(研) 硃砂(研,飛) 雄黃(研,飛,各一兩) 龍腦 麝香(研,各一錢) 牛黃(五錢) 安息香(一兩五錢,酒研,飛淨,一兩,熬膏,用水安息更好) 銀箔 金箔(各五十張,生,研細為末)

[製法]上將生犀、玳瑁為細末,入余藥研勻,將安息香膏重湯煮,凝成後,入諸藥中,和攪成劑,丸如桐子大。

[用法]用人參湯化下三丸至五丸。又治小兒諸癇,急驚心熱,卒中客忤,不得眠,煩躁,風涎搐搦,每二歲兒服二丸,人參湯下之。《本事方》中,多人參、南星、天竺黃。

[詮義]徐靈胎曰:安神安魄必備之方,真神丹也。

王晉三曰:此治心臟神昏,從表透里之方也。黃、犀、玳瑁,以有靈之物,內通心竅;朱、雄、二箔,以重鎮之品安鎮心神;佐以腦、麝、安息,搜剔幽隱諸竅。東垣云:冰、雄、牛、麝,入骨髓,透肌膚。《抱撲子》言:金箔、雄黃,合餌為地仙。若與丹砂同用為聖金,餌之可以飛昇。故熱入心包絡,舌絳神昏者,以此丹入寒涼湯藥中用之,能祛陰起陽,立展神明,有非他藥之可及。若病因頭痛,而即神昏不語者,此肝虛魂升於頂,當用牡蠣救逆湯以降之,又非至寶丹所宜輕試。

此國醫痙病神昏之特效靈方也。然心腦原相貫通,而神昏一症,關係在心而亦在腦,吾國往哲早已發明。《內經·靈蘭秘典》: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脈要精微論》:頭者,精明之府。故心有所思,而兩目之精瞳上注於腦,是見心腦貫通之明證。又古文思字,上囟下心,自心至腦,一絲相續不絕,故治心之藥,皆能治腦也。王晉三謂此方之犀、黃、玳瑁,有靈之物,內通心竅,即可上通腦府;珠、雄、二箔,重鎮之品,奠定心神,即可奠定腦神:腦、麝、安息諸香,能搜剔心包絡幽隱諸竅,即可搜剔腦神經幽隱諸隙。故唐、宋以來,凡治督脈之癲狂驚癇,為西醫神經病者,類皆不離此種藥物,故治今日痙病之神昏,亦無非此種藥物耳。西醫只知神經在腦不求心,對於腦脊髓膜炎,概無治法,況治心乎。

(五)牛黃清心丸(《局方》)

[藥品]陝西牛黃(二分五釐) 鏡面硃砂(一錢五分) 黃芩 山梔(各三錢) 黃連(五分) 鬱金(二錢)

[製法]上為末,蒸餅糊丸如黍米大。

[用法]每服七八丸。

[詮義]王晉三曰:此方古有數方,其義各別。若溫邪內陷包絡神昏者,惟萬氏此方為妙。蓋溫熱入於心包絡,邪在裡矣,草木之性,僅能達表,不能透里,必藉牛黃幽香物性,乃能內透包絡,與神明相合,然尤在配合咸宜。萬氏用芩、連、山梔以清心火,鬱金以通心氣,辰砂以鎮心神,合之牛黃佐使之妙,調人犀角、羚羊角、金汁、甘草、人中黃、連翹、薄荷等湯劑中,頗建奇功。

王士雄曰:一方用牛黃、雄黃、黃連、黃芩、梔子、犀角、鬱金、硃砂各一兩,真珠五分,冰片、麝香二錢五分。研,煉蜜丸,每重一錢,金箔為衣,臘匱封護。功效較萬氏為勝。

此方與上至寶丹,皆是治心之藥,可以治腦,故痙病之神昏不清者,洵為良劑。

(六)青黛丸(莊氏方)

[原治主症]小兒天弔客忤,五疳八痢,十二種驚癇。

[藥品]青黛 天竺黃 干蛤蟆(一個,黃泥包裹,燒赤,去泥) 干蝸牛殼 黃連 人參 地龍 鉤藤鉤 龍膽草(各二錢五分) 蘆薈 熊膽(各五錢) 牛黃 麝香 雄黃 硃砂(各一錢) 夜明砂 胡黃連(各三錢)

[製法]研為細末,蒸餅糊丸如麻子大。

[用法]小兒一歲,每服三丸,空腹時米飲送下。

[詮義]此方與下天漿子散,以治小兒先有疳疾而後發生痙病者,開泄厥陰之功,各極其妙。一偏重龍膽、黃連、蝸牛、地龍之涼,一偏重南星、白附、半夏、雄黃之溫,醫者須審察小兒之體質,分別強、弱而用藥。但小兒稚陽,易發痙病,尤不知小兒先有疳疾,而更易發生痙病,蓋小兒血管中,最易沉著毒素,往往沖腦而侵害於目,以致目盲翳障,社會上稱為疳疾入目者是也。今於小兒天釣方中,而用干蛤蟆、夜明砂、天漿子,消疳之聖藥,此古人制方所以絲絲入扣也。干蛤膜,破堅硬,消癰腫,丹溪謂其能發濕中伏火,故治小兒諸疳;夜明砂,即天鼠子矢,天鼠食蚊,而屎乃蚊之眼,蚊囓人血,故其矢能入血管而消化毒素,所以能治目盲翳障也;天漿子,為人屎所化,能腹中堅硬,無異於蛤膜,能散目中翳障,無異於鼠矢,余所施診,無有不效,但痙病一時可愈,而疳疾必須經久乃愈。此種方,治一時之痙病挾有疳疾,而不可嘗服以治疳疾者。如干蛤蟆、天漿子、五穀蟲諸藥,配之於良善藥中,以治疳疾,亦無不效焉。

(七)大黑龍丸(《六科準繩》)

[原治主症]小兒急慢驚風。

[藥品]膽星 礞石(硝煅,各一兩) 天竺黃 青黛(各五錢) 蘆薈(二錢五分) 辰砂 蜈蚣(燒灰,各二錢五分) 殭蠶(五分)

[製法]研為細末,甘草汁和丸如雞頭大。

[用法]每服一丸或二丸,姜蜜薄荷湯送下。

[詮義]此方連下兩鎮驚丸,皆於鎮墜之中寓以開瀉也,然其分別之處,此方用蜈蚣,則弛緩神經之力多;第八鎮驚丸用乳香,則引血下行之力多;第九鎮驚丸用龍齒,則鎮心定驚之力多,醫者須審察用之,不可混並也。

礞石性寒而降,焰硝性熱而升,二藥合制,則一升一降,透上透下,痰飲積聚,一併俱化矣。

(八)鎮驚丸(《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小兒一切驚癇。

[藥品]琥珀 辰砂 真珠母 青皮 甘草(各二錢五分) 青黛 蘆薈 柴胡 青礞石(硝煅,各五錢) 天竺黃 膽南星(各一兩) 天麻 乳香(各一兩) 雄黃(一錢五分)

[製法]共研細末,甘草膏丸如雞頭大。

[用法]每服一丸,慢驚,參朮湯送下;急驚,薄荷姜蜜湯送下。

(九)鎮驚丸(《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小兒一切驚癇。

[藥品]茯神(去木) 鐵粉 遠志(去心,薑製炒) 紫石英 人參 琥珀 滑石 蛇黃(煅,醋淬) 南星(泡,各二錢五分) 龍齒 熊膽(各五錢) 輕粉(三分)

[製法]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

[用法]每服三五丸,不拘時,金銀蒸湯,磨化服。

(一。)天漿子散(《證治準繩》)

[原治主症]天釣驚風。

[藥品]天漿子(炙) 蠍梢 犀角屑 丹砂(另研) 雄黃(另研) 附子(去皮、臍) 天南星(泡,去皮) 白附子 半夏 水銀(另研) 乳香(另研) 白殭蠶 膩粉(另研) 牛黃(另研,各一錢) 麝香(一字,另研) 銀箔(五片,另研)

[製法]研為細末,和勻。

[用法]每服一字,薄荷湯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一一)奪命丹(謝氏方)

[原治主症]小兒急驚,不省人事,眼定不動,牙關不開,唇白並黑者。

[藥品]天南星 硃砂 半夏(各四兩) 真珠(新白者,二錢) 巴豆(去油淨,一錢) 金箔 銀箔(各十片) 輕粉 麝香(各五分)

[製法]先以南星、半夏研末,用生薑汁和作餅子曬乾,余藥各研細末,和勻,飛羅面打糊丸黍米大。

[用法]每一歲小兒服一丸,燈芯湯送下。

[詮義]此方用巴豆、輕粉之開泄,下方天麻丸再加牙硝,則開泄之力更大矣。現在東醫,能知用巴豆、輕粉以治腦膜炎,未嘗不由於此,而吾國醫界反不敢用,何也?蓋緣不知最急性痙病之暴起者,非用此開泄大劑不能回生於頃刻。麝香之宣竅透毒,巴豆之排膿下積,性極迅速,毫無存留,用治最急性痙病,不霎時,雲散天空,藥到病除,古人立方之奧妙處,非閱歷深者,曷能知之。若夫亞急性與續發性痙病,則未可概論也。

(一二)天麻丸(《仁齋直指方》)

[原治主症]鎮驚下痰;小兒食癇有痰,及吊腸、鎖肚、嘬口等症。

[藥品]天麻 白附子(泡) 馬牙硝 川靈脂 全蠍(焙,各一錢) 天南星(泡,二錢) 輕粉(五分) 巴豆霜(一字,去油)

[製法]研為細末,煮稀麵糊丸,如麻子大。

[用法]每服一丸至十丸,不拘時,薄荷或生薑煎湯下。

(一三)千金龍膽湯(《千金要方》)

[原治主症]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哯者。若已能進哺,食實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鬼氣,並諸驚癇,方悉主之。

[藥品]龍膽草 鉤藤皮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苓 甘草(各六銖) 蜣螂(二枚) 大黃(一兩)

[製法]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

[用法]取五合為劑,服之得下即止。

[詮義]此痙病開泄厥陰之主劑也。考《千金》論癇與痙皆由於藏氣之不平,則癇之與痙,同一病原,但以病發身軟時醒者為癇,身強直、反張如弓、不時醒者為痙,則其症狀乃有分別耳。然謂諸反張,大人脊下容側手,小兒容三指者,不可復治。是統論癇與痙之危險,似無分別。又其灸癇之法,謂若身強反張,灸大椎至窮骨,是為督脈地位。而痙病之項強背反,亦不能外此督脈地位,似又無分別。予故謂《千金》痙病,混合於癇病之內,而治癇之方,即是治痙之方也。

《千金》此方,以龍膽草命名,取龍膽草直入厥陰之臟,而以大黃排泄於胃腸,此予所以謂為開泄之主劑也。鉤藤氣輕清而性甘寒,擅於鎮驚。張山雷所謂最合稚陰未充、稚陽易旺之體質,誠為不錯。然推測《千金》用藥之奧旨,則鎮痙之力,不在鉤藤而在蜣螂。蜣螂性喜撲火,而腦膜炎之灼熱、潮紅則為火之劇烈者,蜣螂之氣相感召,最易混合,必在《千金》制方用意之中。故凡腦神經之智慧不清者,如大人之癲疾狂妄,小兒之驚癇瘛瘲,皆系干犯神經之病,此藥無不治之。然蜣螂性質,雖喜撲火,受驚則伏頭縮腳而墜,則其性上升而又下降矣;況取糞為丸,衣之以土,倒曳於坎中,其能使腦腔中之漿膿血膿,循腺道而排泄於胃腸又可知矣。此方所以既用大黃,而又用蜣螂也。予於腦膜炎外,嘗用蜣螂以治腹滿脹痛,及頭暈脹痛者,往往獲效。今市醫不究蜣螂之作用,又不推測《千金》用藥之奧旨,用此方而棄此藥,惜哉!

又予以此方為開泄厥陰之主劑,而最急性、亞急性、續發性之痙病,無不主之,但不無加減之法。若照《千金》之重用大黃,則柴胡、桔梗,不嫌其升提;若不用大黃,則升提終嫌未妥,宜審慎之。如表未宣發,則加蔥白、淡豉、荊芥、防風、殭蠶、蟬蛻;裡熱熾盛,則加黃連、黃柏、梔子、木通;合之天麻、蒺藜、桑葉、菊花,則熄風通絡;合之板藍根、馬勃、金銀花、金汁,則解毒逐穢;如頸項強,進而為身體強,則加白花蛇、蜈蚣、全蠍;如巔頂高腫,背脊凸突,則加蝸牛、地龍、牛膝、乳香。活法在人,曷罄所述。予診痙病十有一屆,用此方以活者甚多,即類痙亦愈不少。近見惲氏鐵樵,因痙病頭痛之病形,而推測神昏之病能,悟用此方,先得我心,佩服佩服。余義詳惲氏七味龍膽湯下。

(一四)七味龍膽湯(惲鐵樵)

[特治主症]凡腦膜炎初起,覺腦悶,頭脹痛,眼眶或後腦發酸,唇吻顫動,手腳冷而微抽搐者,此藥立愈。

[藥品]龍膽草(五分) 滁菊(三錢) 川連(四分) 鮮生地 歸身(各四錢) 犀角(三分) 回生丸(半粒)

[製法]前五味煎成,犀角三分磨沖,回生丸半粒和煎化服。

[用法]初起服此藥一劑,其病立愈。徜神昏、讝語、瘛瘲、雙目上視者,加羚羊角三分。六點鐘內服兩劑,可以起死回生,已愈多人,最為穩當𤼏藥之分量,切勿更動。

[詮義]惲氏謂近日流行性腦膜炎,西人說是一種病菌,中國不講菌學。自昨年至今,予之所醫治者,在廿人以上,其不治者,不過四分之一耳。推考西醫之腦膜炎,是神經系病,則與中國之痙病相同,對於《千金方》所說,纖悉畢合。故知西醫之腦膜炎,確是國醫之痙病也。更進而考正《內經》,肝之變動為握。王太僕注:握,是痙攣。因而知神經系病,國醫《內經》屬之肝病。腦膜炎之初步,總是頭痛,古人以肝經頭痛,屬之膽病,故《千金》謂之膽腑病。蓋肝與膽相為表裡,則是少陽乙木化火上炎之故。但其主治法,常苦以降之,龍膽、黃連,正是苦降肝膽之火也。於是參用《千金》治法,以犀角、龍膽、當歸、生地為主藥,其餘隨症加減,竟得成績四分之三。已經神昏讝語者,服之則神志清明;已經目上視者,服之則恢復恆狀。執果溯因,益知推測膽火上逆之不誤。但時醫只知腦膜炎之為傷風、發熱、頭痛、頸項酸,而不知膽氣上逆因而頭痛,且不知因膽氣上逆之頭痛,可致神昏,竟用淡豉、豆卷、石斛等通套之藥。若問其何故神昏,則引葉桂溫邪犯肺、逆傳心包之說,舍此別無理由之可說也。此論頗有會悟,予從惲氏《中醫改進平議》節錄出之,以語體翻成文體,推測腦膜炎為痙病,能知以《千金》龍膽湯為主劑,則惲氏之學識經驗勝人處。但國醫之痙病,屬之督脈,不但《內經》可證,即西醫解剖病理,其病灶在腦與脊,亦可確證。惲氏屬之少陽膽病,終有所不符也。

(一五)加味龍膽湯(時逸人)

[藥品]龍膽草 天麻 云連 牡丹皮 白蒺藜 酒芩(各一錢五分) 生石決明(八分) 雲苓 嫩鉤藤 杭菊 生白芍 全栝蔞(各三錢) 茜草(二錢) 生甘草(八分)

[製法]水煎服。

[用法]舌赤干絳,加生地五分;熱極讝語,加犀角片、羚羊片各八分;痰甚,加竹瀝一兩,枳實一錢;舌蒼黃厚,不大便,加大黃、元明粉各一錢五分;壯熱無汗,加淡豆豉三錢;薄荷葉二錢;惡寒未罷,肢痛,加荊、防各一錢;秦艽三錢;項強,手足掣動,角弓反張,加蠍尾五分;熱甚,舌光絳,爪甲色紅不活,此熱盛津涸,去膽草、黃連,倍白芍,加生地、元參各三錢。

(一六)龍膽瀉肝湯(《局方》)

[藥品]龍膽草 生地 甘草(各三分) 柴胡 澤瀉 黃芩 梔子(各一錢) 當歸(三錢,酒洗) 木通 車前子(各五分)

[製法]上十味,水煎服。

(一七)加減龍膽瀉肝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頭痛甚,身熱口渴,目紅如鳩,大使秘結,小便赤澀,脈弦數,苔黃口苦,肝火內燔,風動火升。

[藥品]龍膽草 生山梔 黃芩 赤芍(各二錢) 胡黃連(一錢) 小生地 車前子(包,各三錢) 潼木通 軟柴胡 生甘草(各八分)

[製法]當歸龍薈丸,先空心吞,後服煎藥,每日二次。

[用法]服藥後,大便不通者,去當歸龍薈丸,加生川軍三錢,芒硝一錢五分;頭痛不減者,加羚羊角三分,銼粉化服,並可加玉樞丹以解疫。

(一八)當歸龍薈丸(《局方》)

[原治主症]治肝經實火,大便秘結,小便滯澀,或胸膈作痛,陰囊腫脹等症。

[藥品]當歸 龍膽草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各一兩) 大黃 蘆薈 青黛(各五錢) 木香(一錢五分) 麝香(五分)

[製法]麝香另研調入,余藥共為末,炒神麯水泛為丸。

[製法]每次三分或五分,開水吞服。

(一九)黃芩湯(《傷寒論》)

[原治主症]太陽、少陽合病下利。

[藥品]黃芩(三錢) 芍藥 甘草(炙,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劈)

[製法]清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

[用法]嘔者,加半夏、生薑。溫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詮義]王士雄曰:少陽膽木挾火披猖,嘔是上衝,利由下迫。半夏、生薑,專開飲結。如其熱熾,宜易連、茹。

予以此為亞急性痙病之主劑,而最急性與續發性亦可通用之。若亞急性痙病之發熱頭痛、嘔吐噁心,西醫認為腦膜炎之前驅症候,究為少陽發生之病。今仲景以下利而謂為太少二陽合病,則必於下利之外,既有發熱惡寒、腰背骨節痛之太陽症,又有胸滿心煩或脅痛嘔吐、口苦咽乾目眩之少陽症。故假之以治亞急性痙病初起之發熱頭痛、嘔吐噁心,允為愜當。審其有飲,照加薑、夏;審其熱熾,照加連、茹,或再加龍膽草、川楝子、川牛膝、牡丹皮、桑葉、木通以下降之;如猶惡寒不出汗,則加淡豉、蔥白、薄荷以表散之。

但痙未必下利,下利則不痙矣。不當甘以緩中,大棗、甘草,去之可也。如果下利,則未必發痙。其矢酸臭,或黑黃瀑矢,邪熱自有開泄之路,而又兼脈洪浮數,斷斷不致發痙也。如不下利,而脈沉細澀遲,頭痛甚劇,發痙堪虞。此予之歷驗如此,故特表而出之。

(二十)大承氣湯(《金匱》)

[特治主症]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藥品]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

[製法]上先煮枳樸,去滓;納大黃煮,去滓;納芒硝煮,更上微火一兩沸。

[用法]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詮義]《金匱》治痙三方,栝蔞桂枝湯、葛根湯,宣發太陽劑也;大承氣湯,開泄厥陰也。然栝蔞桂枝湯、葛根湯兩方,義已詳上。而大承氣湯本是《傷寒論》治陽明胃府之方,而《金匱》以之治痙病,則曰可與者,是開泄陽明胃府,而厥陰之邪熱隨之而下,不致沖激於腦也。唐容川補正《金匱》,以栝蔞桂枝湯、葛根湯、大承氣湯三方,皆為痙病門中主中之賓,非治痙之正方。此論誠是。然以陳修園論痙注中,有由於血少津枯不能養筋脈句,遂以生津血、利筋脈為治痙之正法則非也。蓋生津血、利筋脈則是痙罷調理之法,若當痙發之時,一面宣發太陽、消散水液,一面開泄厥陰、溶解血質,正當汗、下消化血液之不暇,何況生津和血哉。倘以《金匱》發汗太多致痙、風病下之致痙,謂仲景明示以生津血、和筋脈之法,則是誤治致成類痙之療法,非僅汗、下兩端也。今日西醫之誤施注射,致成類痙,猶可以生津血、和筋脈治之;若夫國醫溫熱諸病,誤施溫補,致成類痙,則生津血、和筋脈,得不添薪助油耶。邇來市醫,不辨痙之原因,隨聲附和,總以生津血、和筋脈為能事,戒用汗、下,無怪西醫之腦脊髓膜炎而國醫無解決之日也。

(二一)風引湯(《千金要方》)

[原治主症]除熱癱癇。

[藥品]大黃 乾薑 龍骨(各四兩) 桂枝(三兩) 甘草 牡蠣(各二兩)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兩)

[製法]上十二味,杵,粗篩,以葦囊盛之。

[用法]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

[詮義]陳修園曰:《金匱》:痙病,灸瘡難治。仲景未出其方。《傷寒論》火逆諸方,亦恐其過溫。余用風引湯減去桂枝、乾薑一半,研末煎服,往往獲效。

此方開泄之中,兼以鎮斂。

(二二)瀉青丸(錢乙)

[原治主症]治肝膽實熱,多驚多怒,不能安臥,目斜上視,黑睛緊小,白睛青赤腫痛,大便不通,腸風便血,陰汗躁臭,小兒急驚、抽搐、痰熱、目直竄視。

[藥品]當歸 龍膽草 川芎 梔子仁 川大黃 羌活 防風

[製法]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水泛亦可。

[用法]每服半丸至一丸,竹葉煎湯,用砂糖溫水化下。或煎竹葉,泡薄荷湯下。

[詮義]此方開泄之中,兼以宣發。

(二三)清瘟敗毒飲(余師愚)

[藥品]生石膏(一兩) 黃芩 赤芍 連翹 牡丹皮 生地 知母 淡竹葉 山梔 玄參(各三錢) 甘草(一錢) 犀角 川連 桔梗(各一錢五分)

時逸人加減法:

痰熱盛,加浙貝五錢,羚羊角一分,磨沖,芒硝一錢,泡沖;喉痹,加山豆根五分,射干五錢,川鬱金一錢五分;項強,加山甲片三錢,桃仁三錢,三七末一錢。

[詮義]嚴氏蒼山謂:此方治各種瘟疫則效,惟治痙病則殺人。蓋嚴氏以痙系血虛之體,表感寒邪,內郁陽熱,非全屬疫氣。必至痙病日久,表寒已從熱化,證見大渴引飲,此方乃用之如神。若陽熱為表寒所郁,不發表清裡,驟進苦寒大劑,內熱甚者,水愈潑而火愈熾,直冒巔頂,頭痛則昏厥立至;內熱輕者,水一至而火頓熄,陽氣式微,內外如冰,四肢厥逆。目睹時醫誤投增劇者,不知凡幾。此為嚴氏閱歷有得之語。然謂誤投此方,水潑火熾,直冒巔頂,頭痛昏厥,則是寒涼壓伏內熱之過,此理自吳又可發明之後,知之者僅見嚴氏一人。陸九芝、張錫純輩,注重白虎湯以治溫熱諸病,未審曾亦遭此挫折否,抑或遭之而不自覺也。予常見治伏氣溫熱諸病,初起壯熱,醫者不知透熱之法,而徒知以白虎清熱,服下登時額鼻厥冷,漸及兩足,如其脈不沉伏,移時復熱,較勝於前:若脈沉伏不起,則體厥而脈隨之以厥者,每致不救。若服此種方而遍變痙病,如嚴氏所謂水潑火熾,直冒巔頂,頭痛昏厥者,予亦遇之,詳第十篇驗案中,不贅。

又嚴氏蒼山曰:疫痙開始以來,自民國十七年冬及十八年正月間,陽氣不藏,霜雪稀少,燠暖異常,身穿棉夾,可以度歲,桃李反花,伏氣之蠅蟻,皆蠢蠢欲動。至二三間,轉見奇寒逼人,非圍爐披裘,不足似禦寒。時令反常,戾氣遊臻。照生理上而言,人身之陽氣,至春則發泄於外,肌肉漸鬆。忽而寒暖不常,起臥失慎,肌腠失其啟閉之職,遂感之而成病,謂之寒疫也可。

然則十九年以後,霜雪甚繁,而疫痙不絕者,抑又何故。推其所因,厥有三害:一曰過暖,一曰煤毒,一曰人氣。今人喜用鴨絨枕墊及鴨絨被帳、毛絨圍巾,非不輕軟適體也。蓋以高年火衰則相宜;少壯陽盛,則熱毒由是而伏矣,其害一。近時煤油燈、煤球爐及一切火爐煤灶,用者只圖便利,殊不知毒由是而受矣,其害二。通商大埠,地隘人稠,往往一椽同住數家,一家聚臥一室,租則省矣,殊不知呼吸之間,酸素不夠輸換,炭氣由是而積矣,紀曉嵐之詩曰萬家煙火暖云蒸、消盡天山太古冰,即此之謂也,其害三。

故疫痙之來路,大概分為二路。十八年之開始流行,為因天時所造成;十九年以後之來路,乃因人事所造成。其由內伏熱毒,再感春寒之所致,則一也。

按:嚴氏此論,一由於天時,一由於人事,則於痙病之原因透發無遺。予居鄉村五十年,診痙病十有一屆,非開始於民國也。開始於民國者,乃腦膜炎之學說自歐美輸入,報紙宣傳自民國始,非前此吾國無痙病也。予旅長沙市三四年以來,所診之病,大半由於溫熱,往往血壓增高,誠有如嚴氏所稱三害者,非獨痙病為然也。然嚴氏謂痙病內伏熱毒,再感春寒,此二語真為扼要之論,佩服佩服。但綜觀嚴氏全集,如自序中有曰,血虛陽旺之人感之,寒束於表,熱鬱於裡,筋脈血虛則乾燥,得寒則拳急,此未必是熱毒內伏矣。又疫痙之症狀篇中有曰,太陽之表既為寒所閉,陽明之熱氣無所發泄,悉湊集於表,醫理所謂寒鬱,物理所謂反動份子作用,亦未必是熱毒內伏矣。然則嚴氏之論痙,譬之藩籬,自築自抉,則於痙病之原因,終無確定之主義。夫以血虛陽旺之體質感寒而發痙,與夫陽明之熱為太陽寒閉而發痙,不過握拳縮爪,或搐搦瘛瘲而已,亦必漸積而成,為國醫痙病之類症;斷無如西醫之腦脊髓膜炎,為國醫之痙病,項強背反、頭搖口噤、齘齒足攣而猝起暴發者,在在有之。嚴氏於痙病之原因,既無確定之主義,而其治療,故分偏寒、偏熱兩門,亦未必一以貫之。是嚴氏之論痙,猶有一間未達也。

(二四)疫痙解毒湯(秦伯未)

[特治主症]此方適應於腦膜炎增進,熱重神昏,角弓反張之裡症者。

[藥品]羚羊角(五分) 白芍 人中黃(各二錢) 菖蒲(一錢五分) 銀花 連翹 滁菊(各三錢) 黃連(六分) 栝蔞(四分) 牡蠣(二兩)

[製法]水煎服。

[用法]熱重,加犀角三分;大便秘,加大黃三錢;津液干,加生地四錢,蘆根一兩。

[詮義]痙病熱毒沖腦,由於厥陰上逆。此方重用牡蠣二兩,合之白芍、黃連以開泄之,此秦氏未發之旨也。

(二五)二子輕清飲(邵逸飛)

[特治主症]痙病初起,病在太陽陽明之表,惡寒,發熱,頭痛,連腦後脊痛,或咳,或小便頻數,或嘔惡胸悶,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浮弦或帶數。此乃風邪化火,由衛入營之候。宗內經「風淫於內」以立方。

[藥品]薄荷葉 大力子(各一錢五分) 鉤藤尖 滁菊花 香蒿頭 黑山梔(各三錢) 霜桑葉(一錢) 白蒺藜(二錢) 明天麻(五分) 川雅連(三分) 玉樞丹(三分)

[用法]玉樞丹磨,沖;余藥水煎服。

[詮義]邵氏曰:是方與風溫治法相同。蓋痙病初起,與風溫大同小異。《千金》謂溫病熱入腎中則痙,從可知矣。是以痙病初起,不外清涼解表,透肝泄邪。川連一味,熱不盛者可除;如發熱甚者,用以阻風溫入肝,且以平肝氣上衝而為嘔惡耳。

按:邵氏論治痙病之法,完全遵從葉桂溫病治法,故初起溫邪犯肺,則用二子輕清之辛涼香散;逆傳心包,則用金石保津湯、清心牛黃丸、安宮牛黃丸;順傳胃府,則用抽薪保陰湯之大黃、芒硝。此邵氏所謂痙病與風溫之大同處。然二子輕清飲之用玉樞丹,金石保津湯之用石決明,是邵氏之論痙病與風溫小異處。然邵氏既曰痙病初起,不外清涼解表,透肝泄邪,已與溫病治法不同,而得治痙之真訣矣。乃又曰痙病初起在太陽陽明之表,下方則曰陽明燥氣極烈,再下一方則曰陽明府氣燥烈,不得傳送大便。夫痙病雖有太陽陽明之症,然與透肝泄邪之法相隔甚遠,何也,蓋邵氏不能從透肝泄邪之法,悟到火熱內伏由厥陰上衝之理。故論痙病不出葉桂溫病之範圍,而其治療,終無大異處也。

(二六)金石保津湯(邵逸飛)

[特治主症]痙病既成,項脊強痛,身體反張,臥不著席,頭汗齊頸,神昏譫語,時時欲起,舌苔黃尖絳,津少質燥,脈弦數。此乃溫邪化熱,陽明燥氣極烈,急宜存陰保津。

[藥品]鮮生地 生石膏 生石決明(各二兩) 牡丹皮 淡豆豉(各三兩) 肥知母 川雅連(各二兩) 鮮竹茹 鮮石斛 鮮茅根(各五錢) 羚羊角(一錢) 牛黃清心丸(一粒,或安宮牛黃丸等亦可)

[用法]牛黃清心丸或安宮牛黃丸,磨,沖;余藥水煎服。

(二七)抽薪保陰湯(邵逸飛)

[特治主症]溫熱化燥,津液受傷,角弓反張,神昏語糊,少腹堅硬,陽明府氣燥烈,不得傳送大便,結實燥熱亦烈。宗亢則害、承乃制意,立急下存陰法。

[藥品]生石膏(三兩) 鮮生地(二兩) 火麻仁 元參心 人中黃 生紋軍(各三錢) 鮮石斛 鮮蘆根(各一兩) 栝蔞仁(五錢) 元明粉(二錢) 犀角(五分)

[用法]犀角磨,沖;元明粉泡,沖;余藥水煎服。

(二八)梔豉桔梗湯(顧允若)

[特治主症]痙病初起,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然口不甚渴,便溲如常,或溲色略帶微黃,此時進以苦辛輕劑,最為中病,此湯主之。

[藥品]生山梔 香豆豉 苦桔梗 蘇薄荷 嫩桑葉 制殭蠶 兒刺(或用晚蠶砂) 杭甘菊 青連翹 小川連 鮮竹茹

[用法]分列如下:咽痛者,加大青葉五錢,紫金錠兩三錠,磨,沖;鼻衄者,加生側柏四錢,鮮茅根五十枝;咳嗆痰多者,加真川貝三錢,白杏仁五錢;胸痞嘔惡者,加廣鬱金一錢五分,天竺黃三錢;如舌苔黃膩者,紫金錠仍可沖服,或香連丸一二錢,白湯送下;如肝膽實火沖激,舌絳色紅者,改用當歸龍薈丸一錢五分,唯有表症者,不可驟用;表裡俱熱者,加青蒿、綠豆,甚則再加生石膏、白知母。

[詮義]顧允若曰:苦辛輕劑,徐之才謂輕可去實,較為藥之氣輕而上浮者,蓋在表之邪,當輕而揚之也。本症溫毒雖與傷寒異,而病毒從口鼻而入,其從表入里,則與傷寒同。故初起如里症未熾,表症方張,當進苦辛輕劑,冀其邪之從外而內者,仍從內而達之於外。此治初起而有表症之要圖也。

按:顧氏之論痙病,即予之所謂續發性痙病也。而顧氏謂痙病由於溫毒,溫毒入自口鼻。夫鼻通肺,口通胃。溫毒犯肺,證見咳嗆喘逆;溫邪犯胃,證見嘔惡胸痞,然顧氏不以為痙病初起之主症,而以為附症,則溫毒入自口鼻之謂何。若發熱惡寒,頭項強痛,外感之入於太陽者有之,伏氣之出於太陽者亦有之。如以咽痛鼻衄、舌色紅絳為初起之憑證,則其病自營而之衛,非自衛而之營。發熱惡寒,頭項強痛,即為伏氣外出之見證;咳嗽喘逆,嘔惡胸痞,亦為伏氣外出之見證。斯時也,毫無痙狀之可據,不得遽謂之痙病。而顧氏於苦辛輕劑之中,或加紫金錠,或加香連丸,或加當歸龍薈丸,佐以苦辛重劑,正予之所謂開泄厥陰者,雖無痙之症狀,而有痙之治療,未為不是,乃何以第二三四諸條,只知清化陽明,治外感內入之溫病,而不知開瀉厥陰,治伏氣外出之溫病,以致第五六兩條,竟成續發性之痙病,而呈莫救之病狀。冤哉。

(二九)加味葦莖湯(顧允若)

[特治主症]表邪化熱,已入陽明經氣。見症惡寒極微,發熱熾盛,頭痛,項背不柔和,口渴喜飲,嘔吐頻作,小溲變色,急進甘涼輕劑,此方主之。

[藥品]活生蘆根 桂府滑石 生山梔 香豆豉 粉葛根 青連翹 天花粉 鮮竹茹

[用法]若陽明熱盛者,合新加白虎湯為一劑,酌加生石膏、知母、寒水石、生苡仁,以清解陽明之熱;若兼四肢麻木者,張石頑謂此即時疫之報使,當即參加解毒,如川連、黃芩、銀花、人中黃、犀角、羚羊角等,均可隨症加減。雖有定法,然須變通也。

(三。)銀花解毒湯(顧允若)

[特治主症]壯熱如烙,尚覺微寒,神識漸蒙,皮膚或現斑點,頭痛項強,嘔吐煩悶。此時溫毒已入陽明血絡,較之陽明經氣,又進一層,非清熱解毒不可。此方主之。

[藥品]金銀花 山豆根 鼠黏子 生山梔 青連翹 馬勃 射干 板藍根 生甘草 小川連 淡黃芩 嫩薄荷 鮮蘆根

[詮義]顧允若曰:此方於清熱解毒之中,加以宣絡舒氣,為溫毒出路。蓋有出路,斷不致上壅。此治法要圖也。

(三一)加味犀角白虎湯(顧允若)

[特治主症]大熱大渴,狂言見鬼,登高棄衣,撮空理線,頭痛如劈,項背牽強,或斑疹焮紅,發頤喉痹等症。此溫毒熾盛,己成燎原,當以清熱解毒重劑與之。此湯主之。

[藥品]烏犀角 羚羊角 上川連 生石膏 生知母 生白芍 鮮綠豆 大青葉 陳年 金汁 金銀花 薔薇露 生苡仁 鮮蘆根

若頭痛如劈,大便硬秘,舌苔如沉香色而堅硬如刷者,可參以承氣法,加生枳實、元明粉,甚則加生川軍以峻奪之,使毒火下泄,則斷不致上壅,此去火抽薪之法也。然本症至此,已入危途。方書有脈弦者生,脈澀者死。然要以陽症得陽脈者生,若過於堅硬如索,亦非佳兆。按:烏犀角、羚羊角及神犀、紫雪等,若至發狂熱極者,均須重用,竟有用至二三錢者。此歷驗之方也。

(三二)犀羚甘露飲(顧允若)

[特治主症]溫毒熱傷血液,經絡不獲營養,則神經性必起有極大變化,為頭痛如劈,為項背強硬,為肢體拘攣,中醫謂之痙病,於小兒,俗謂之驚風。歐醫斷為腦膜炎者,皆系血液為溫毒灼傷,神經為之緊張。此方主之。

[藥品]烏犀角 羚羊角 生山梔 生白芍 生石決明 鮮生地 鮮竹茹 鏡面硃砂 淨明雄黃 金銀花 人中黃

[用法]蚌殼水,代水煎藥。鮮甘露根五兩,打汁,沖;白頸蚯蚓,長約六寸許者二條,井水沖洗,打汁,沖。如蚯蚓不易得者,乾地龍代之,或取鮮細葉菖蒲,重用,打汁,亦佳。

[詮義]按:顧氏所論,至此第五條,乃似國醫之痙病,其餘皆溫病之見症耳。故第一條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為太陽溫病之見症,非痙也。第二條之微寒壯熱,口渴喜飲,嘔惡頻作,小溲變色,頭痛,項背不柔,為太陽陽明溫病之見症,亦非痙也。第三條之頭項強,神識漸蒙,皮膚髮現斑點,深入陽明血絡,為陽明溫病之見症,又非痙也。第四條頭痛如劈,項背牽強,大熱大渴,狂言見鬼,登高棄衣,撮空理線,證見陽明腑實,無非為溫病之見症,非痙也。此皆西醫之所謂疑似腦膜炎者。外感之溫病,自外入內,有此症候;伏氣之溫病,自內出外,有此症候,皆不合西醫之腦脊髓膜炎,皆不得謂之痙病。然以第一條之初步處方,顧及厥陰;第四條之中途論脈,而有弦硬如索之象觀之,則知顧氏皆論伏氣溫病,傳出太陽、陽明兩經。若系外感溫病,則第二三四條諸方,已發大陽之表,已清陽明經氣,已瀉陽明腑實,足以清解外感之溫病而有餘矣。乃病至末期而頭痛如劈,而項背強硬,而肢體拘攣,竟成續發性之痙病,何哉,蓋伏氣溫病,愈清涼而愈不得出,愈滋養而伏之愈堅。顧氏之方,皆清涼滋養之品,以故厥陰內伏之火熱不得下泄,終至上衝於腦,發生痙病。則知國醫痙病,關係於厥陰內伏之火熱,不得以治溫病法治之,可概見矣。

(三三)鎮沖玉女煎(顧允若)

[特治主症]陽毒熾盛,陰血素虧,方書所謂肝陰薄弱者,如壯熱頭痛,頭背強直,肢體拘攣,而舌色絳剝(若舌質枯萎如秋葉者,為陰虛已竭,十死八九),脈細而數者,治法於鎮肝清絡之中,當兼顧陰分。此方主之。

[藥品]生石膏 鮮生地 石決明 紫石英 生白芍 肥知母 嫩白薇 杭麥冬 生鱉甲 生壯蠣 靈磁石 川牛膝

[詮義]顧允若曰:此方滋養陰血,導火下行,以清肝熱。此邪實正虛之一法也。

又曰:總之,腦膜炎為溫毒之攻衝於腦者,溫毒即為產生此項病菌之原素,故能治溫病,即能治腦膜炎。固無煩乎抽取脊髓,減輕局部之壓迫,雖不致抽盡脊髓而致他變,然亦非妥善法也。

按:溫病至於末期成痙,則為誤治之過,乃予之所謂續發性痙病者。顧氏謂能治溫病,即能治腦膜炎。此論大有不然。顧氏固能善治溫病矣,而竟至末期,變成痙病,則知前此治溫之法,終非治痙之法。況顧氏不能悟到國醫痙病,屬之督脈,不能符合西醫之腦脊髓膜炎,此顧氏之缺點處。故此第六方不名之鎮督,而名之鎮沖,則見國醫痙病之在沖而不在督也。若陽熱熾盛,陰血素虧,尤當以透熱為急務,熱透矣,徐徐救陰可也。若熱未透而先滋之,則更灼其陰矣,況潛之乎。此方之不可以治正虛邪實也,顧氏閱歷未深,故言之有不當也。

(三四)羚犀解毒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疫痙壯熱神昏,起臥不安,舌焦糙無津者,此湯主之。

[藥品]犀角尖(三分,銼粉,金汁化服) 羚羊角尖(三分,銼粉,金汁化服) 葛根(一錢五分) 鮮生地(三錢,淡豆豉) 打鮮石斛 肥知母 京元參(各三錢) 生石膏(四錢) 生白芍(二錢) 益元散(三錢,荷衣包) 玉樞丹(八分,化服)

[製法]水四碗,生地、石斛先煎至三碗,再加余藥,煎至一碗,將犀角、羚羊角、玉樞丹化服。

[用法]牙噤不能開者,銀筷撥開服之;大便久秘者,加生川軍二錢,元明粉一錢;有嘔吐者,加鮮竹茹二錢;口氣臭者,加人中黃二錢,板藍根六錢;家道貧寒者,去犀角、羚羊角,易神犀丹一粒,或紫雪丹四分,均用金汁一兩化服;發斑疹者,加大青葉三錢,炒赤芍二錢。

[詮義]此方嚴氏雖名疫痙,然無國醫痙病之症狀可據,則舌苔焦糙、神昏壯熱、起臥不安,與陽明溫病何異。但此方於滋液清熱藥中加益元散泄之於小便,玉樞丹泄之於大便,中病而又能去病,方法甚為可取。

(三五)薖叟清心醒腦湯

[特治主症]痙病解後,項不強,背不反,或妄言見鬼,或重聽重視,或眼翻不下,或如癡如狂,神識不恢復恆狀,此湯主之。

[藥品]生遠志 鬱金 丹參 天竺黃(各一錢) 犀角片 云連(各一錢) 鮮生地 玳瑁片(各五錢) 琥珀 硃砂(各五分) 燈芯(一握) 淡竹瀝(一瓶) 鉤藤鉤(八錢)

[製法]琥珀、硃砂研末,同竹瀝沖;鉤藤後入;余藥水煎服。

[詮義]予憶清末治一張姓男兒,年近二十歲,春季患痙解後,語時眼翻不下,呼頭大痛,服此方十數劑獲效。爾時不知西醫之有腦脊髓膜炎也。今名之為清心醒腦者,類集一派清心寧神之藥。心神一清,而腦神安熱無恙,故語時而眼不翻、頭不痛也。心腦貫通之理,詳上至寶丹方下。

(三六)大定風珠(吳鞠通)

[特治主症]疫痙久纏,真陰受傷,或因過汗,或因妄攻,神倦瘛瘲,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時時欲脫者,此方主之。

[藥品]生白芍 生龜板 乾地黃(各六錢) 清阿膠 麥冬(各三錢,連心) 火麻仁(二錢) 五味子(五分) 生牡蠣 鱉甲(各四錢) 炙甘草(一錢) 雞子黃(一個)

[製法]阿膠溶化;雞子黃攪沖;余藥水煎服。

[詮義]溫熱諸病汗下之後,神倦瘛瘲,舌絳苔少,脈微欲脫者,此方本為良劑,然非加人參、鹿茸之大藥不能獲效於頃刻也。痙病而有瘛瘲,痙猶未解,如非真陰受傷、時時欲脫之症,總屬腦與脊腔中之水液、血質尚未清化,遽投滋陰潛陽,恐其人終有神識不清之弊,予見者屢矣。可不慎諸。

(三七)養血泄肝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疫痙後,他無所苦,唯頭暈或痛者,肝陽未平熄也。治宜益肝體,損肝用,此湯主之。

[藥品]炒菊花 生白芍 炒丹皮(各二錢) 薄荷炭(八分) 穭豆衣 制首烏 女貞子 嫩鉤藤 北沙參(各三錢) 煅石決(五錢) 明天麻(一錢五分) 荷葉邊(一錢)

[製法]嫩鉤藤後入,余藥水煎服。

[用法]食欲不增者,加淮山藥三錢;口乾者,加金石斛三錢,小生地三錢。

[詮義]痙後頭暈或痛,原因甚多。肝陽未平,只為一症。如腦腔留有瘀血,而其人如癡如狂,時有昏厥之患,診斷上極宜注意。

(三八)加味建中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脈虛緩,舌苔白滑,見風若不勝風者,此湯主之。

[藥品]炙黃耆 酒白芍 潞黨參 當歸(各三錢) 川桂枝 炙甘草(八分) 生薑(四片) 大棗(二枚) 飴糖(五錢)

[製法]飴糖溶化,余藥水煎服。

(三九)加味炙甘草湯(嚴蒼山)

[特治主症]痙後脈虛細,口乾者,此湯主之。

[藥品]炙甘草 炒麥冬(各一錢五分) 潞黨參 酒白芍 火麻仁 阿膠珠(各三錢) 桂枝心(六分) 生地(四錢) 生薑(三片) 大棗(四枚)

[製法]阿膠溶化,余藥水煎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