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熊春安一案
病者熊春安,年十四歲,江西人,住下黎家坡九十四號熊湖印刷局。
[症候]
既往症:無。
現在症:先日鼻衄,越日夜深五鼓,突呼頭痛,發痙。明晨,西醫診視,斷為腦膜炎。注射不應。下午始請予診。仰臥於床,面赤不語。按脈左手緩弱,右手沉細,忽而弦勁,直上下行;復移診左手亦然;兩頸人迎澎漲跳動。胸挺息喘,肩聳頭搖,目上視。頃刻平,平復作。頭熱烙手,汗出如蒸籠,口鼻氣噴如火烘,神識似明似暗。
[診斷]
病名:最急性痙病。
脈象:左緩弱,右沉細,忽弦勁,直上下行。
舌苔:淡黃,苔有根。
判案:此國醫最急性之痙病。先日鼻衄,為血熱上衝之報使;越日發痙,人迎脈管跳動,胸挺息促,肩聳頭搖,目上視,此真國醫痙病之病態。但病邪犯腦,猶未及脊,故無背反張之一症。《金匱》論痙,其脈之直上下行,必見之於發痙之時。今以沉細之脈,忽而弦勁,直上下行,足證《金匱》痙脈之有徵。現在病者頭熱烙手,汗出如蒸籠,口鼻氣噴如火烘,厥陰火熱,沖激於腦,已達極點。急當開泄厥陰,使火熱下泄,不致侵害腦腔而成炎也。
[處方]龍膽草(三錢) 關柏(三錢) 云連(一錢) 生梔(三錢) 川牛膝(八錢) 蜣螂(二錢) 明麻(三錢) 紅花(二錢) 白芍(八錢) 紫草(三錢) 貫眾(八錢)
先以紫雪一錢,嫩鉤藤一兩煎湯,徐徐灌下。續服此湯。
[預效]此即《千金》龍膽湯加減。重用貫眾,入督;重用牛膝、白芍,引血下行;先服紫雪以宣泄之,明晨便泄黑黃臭矢,其痙必解。
【次診】
脈象:浮大滑數。
舌苔:黃白厚滑,中心罩以黑色。
判案:昨下午六時至夜間九時,灌前藥頭煎二劑,紫雪一錢服完。其父熊宣浦見其昏迷不語,即來詢問,謂前方可續服否。予跟診之,探其頭熱與鼻孔火氣漸減,頭汗亦少,足下微微有汗,則厥陰上衝之火熱似有下降之機。診其脈浮大滑數,其痙欲解矣。囑其父再服前藥,頭煎二劑,紫雪一錢。其父守視達旦,再召予,述如前痙者,周夜只發一次,今晨瀉下黑黃臭矢,神醒,諸症皆退。詢其所苦,唯頭暈腳軟而已。
[處方]川牛膝(四錢) 白茅根(二兩) 龍膽草(三錢) 關柏(三錢) 白芍(四錢) 紫草(三錢) 蜣螂(二錢) 貫眾(四錢) 生梔(三錢) 淡豆豉(三錢) 蘇薄荷(一錢五分)
[預效]此方仍主苦寒瀉熱。重用茅根二兩,合之淡豉、薄荷,清熱透絡。病者痙雖解,而留滯脈絡之餘熱不能遽清也。
【三診】
脈象:左緩長,右緩弱。
舌苔:薄黃苔,右邊舌底干光。
判案:服前藥四劑,病者連日鼾睡,小溲清長,便由黑黃臭矢轉黃瀑,則留滯之餘熱,皆從下泄。唯後腦風府隱隱痛,背脊不舒,冷汗時出,此是督陽遏郁,不能外出衛護周身耳,治當助衛舒陽為要。
[處方]生黃耆(四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葛根(五錢) 鮮石斛(三錢) 麥冬(三錢) 貫眾(三錢) 忍冬藤(一兩) 白菊花(三錢) 生薑(三片) 大棗(三粒)
[效果]服前藥五劑,風府痛除,冷汗止。續予黃耆建中湯加烏梅一粒。愈後宣浦贈予「腦膜炎聖手」方箋千紙志謝。
(二)李男孩一案
病者李男孩,年十二歲,寶慶人,住學宮門十九號。
[症候]
既往症:無。
現在症:肄業孔道學校。突呼頭痛、昏僕於地,比輿至寓,刺其十指瓜甲,血色初黑後鮮血。急召予診。身臥於床,探其頭熱如烙,足冷如冰,轉側向左,右手拘攣,右足直伸,頭向後反,目珠上竄,神昏不語,時或呻吟。
[診斷]
病名:最急性痙病。
脈象:沉細澀遲。
舌苔:灰白厚膩。
判案:此國醫最急性之痙病,故一呼頭痛,人即昏僕也;刺其指甲,血色鮮紅,決無危險;但病者脈象沉細澀遲,當其轉側向左之時,右手拘攣,右腳直伸;重診其脈,似有直上下行之概,是毛竅閉塞,血管為之緊急也;況病者頭上如烙,足下如冰,火爐焰焰,臥室燠暖,不見汗出,急當宣發太陽,使其周身汗出,則毛竅開而血管流通,庶幾體溫調節,不致上奔,則腦與脊不受侵害,炎何由而成耶。
[處方]葛根(五錢) 麻黃(一錢) 桂枝(一錢五分) 白芍(四錢) 川牛膝(四錢) 全蠍(一錢,洗淨) 川蜈蚣(一錢,炙焦) 粉草(一錢) 生薑(三片) 蔥白(五枚)
先以飛龍奪命丹五錢,研末,用豆豉、蔥白煎湯,徐徐灌下。續服此湯。
[效果]昨下午至夜,以服飛龍奪命丹灌下,嘔吐汗出,漸見轉側向右,不見右手拘攣、右足直伸矣,夜深人似鼾睡,不復呻吟。服完前湯,頭熱退,足冷溫,今晨諸症悉平,脈象浮緩,舌苔薄白。續與人參桂枝湯全愈。
(三)龍男孩一案
病者龍男孩,年五歲,新化人,住下六鋪街二百零一號。
[症候]
既往症:無。
現在症:先夕隨父遊玩外出受驚,不得安寐,天曉發熱頭痛,手足搐搦,比經西醫注射不應。國醫主葛根湯加羌活、防風、秦艽,又不應。至一星期,始請予診。下午潮熱,兩顴紅豔,腦後枕骨與臀腿撐持其身,仰臥於床,如槓粱扛起之狀,兩膝豎立,不能直伸,兩目上竄,瞳神活潑,時叫痛苦,「爸爸」、「媽媽」,呼不絕口。
[診斷]
病名:亞急性痙病。
脈象:浮洪弦數,直上下行。
舌苔:絳底,黑苔起刺不焦。
判案:此國醫亞急性之痙病。病者角弓反張,脊背如槓粱之狀,則督脈之緊急極矣;脈象弦數,直上下行,又於浮洪見之,似難免於危險。幸連日瀉下黑黃臭矢,熱毒外噴,雖腦與背髓混濁,亦不致於內塞,故顏面赤不青慘,目上竄,瞳神不呆,舌苔黑刺不枯燥,且神識尚未昏迷,情志尚未煩躁,此皆有一線生機未絕,猶可圖治。
[處方]龍膽草(三錢) 云連(二錢) 關柏(三錢) 生小梔(三錢) 貫眾(八錢) 川牛膝(八錢) 白芍(八錢) 蜣螂(三錢) 全蠍(三錢) 川蜈蚣(一錢,炙焦,研末,沖服劑) 白花蛇肉(一錢,炙焦,研末,沖服)
先以紫雪一錢,用忍冬藤煎湯,徐徐吞服。續服此湯。
[預效]此治痙之大劑,於極苦寒藥中,加入全蠍、蜈蚣、白花蛇,直入督脈,則角弓反張之症一除,而諸症自可續平。
【次診】
脈象:浮長數。
舌苔:絳底,黑苔厚膩。
判案:服前藥五帖,周身微微汗出,夜間稍得安寢,不呼「爸爸」、「媽媽」矣;背頗柔軟,不作槓粱之狀;脈象長數,不復上下直行。病勢漸滅,大為可慶。
[處方]龍膽草(三錢) 川連(一錢) 關柏(三錢) 白芍(四錢) 川牛膝(四錢) 貫眾(八錢) 蜣螂(一錢) 全蠍(一錢) 川蜈蚣(五分,炙焦,研末,沖服) 白花蛇(五分,炙焦,研末,沖服) 生山梔(三錢)
[預效]前方既已得效,再服原方,分量輕減,續當獲效。
【三診】
脈象:浮長而滑。
舌苔:絳底,黑苔薄黃。
判案:服藥四劑,昨夜口渴,汗出不休,便泄黑黃瀑矢,小便由赤轉黃,下午及夜不潮熱,目不竄,背不反張,兩腳能屈。唯頭暈,周身骨節疼痛,唇裂出血,不能起立,則是便瀉已久,血液虧耗,邪去正亦衰矣。
[處方]西洋參(三錢) 鮮石斛(五錢) 鮮淮地(一兩,絞汁沖服,滓入藥) 鮮茅根(一兩) 元參(三錢) 蟬蛻(三錢) 桑葉(三錢) 忍冬藤(一兩) 紅花(一錢五分)
此方於滋養血液之中,加以宣通脈絡,使餘熱外散,不致留滯耳。
【四診】
脈象:浮數。
舌苔:紅底,薄黃苔。
[判案]服前藥三劑,已能安寢矣。忽一夜不得臥寐,燥熱自汗,渴飲熱茶,自頸項、肩背、胸腋,遍發紅疹,西醫所謂匍匐疹者是也。乃知前此之骨節疼為發疹之先兆。予之前方,欲使熱盡從外散者,亦即此意也。
[處方]元參(三錢) 犀角片(三錢) 白茅根(一兩) 土銀花(一兩) 連翹(三錢) 知母(一錢五分) 蟬蛻(三錢) 蘇薄荷(一錢五分) 生山梔(三錢) 淡豆豉(三錢) 紫背浮萍(三錢,去泥沙)
[預效]國醫痙脈,唯恐其不浮數耳。前既浮數已退,旋而浮數,法當於清血解毒藥中,使之宣泄外出;既出,又當使之消散,此方是也。
【五診】
脈象:浮緩。
舌苔:紅底,溲黃薄苔。
判案:服前藥六劑,紅疹消滅無跡,骨節疼痛平,諸症悉除,唯略有咳嗽耳。此病化險為夷,猶能治愈者,一在熱毒內潰,自行排泄於大便,故症雖險惡,而無神識昏迷之狀;一在脈象浮數,陽症陽脈,而熱毒易於透發,不致沉伏內藏。現在諸症悉平,只須甘淡以養液而已。
[處方]西洋參(二錢) 鮮石斛(五錢) 白茅根(五錢) 生扁豆(五錢) 炒苡米(三錢) 栝蔞霜(三錢) 桑葉(三錢) 粉草(一錢) 枇杷葉(三錢)
[效果]續予溫養諸劑,飲食漸增,全愈。
(四)唐男孩一案
病者唐男孩,安化人,住高井巷九號。
[症候]
既往症:昨春隨父之安鄉,驚風一次。
現在症:今春發熱三日,身重喜眠睡,服羌、防、柴、葛溫散諸藥,燈火炮灸,更添煩躁不寐。今早天曉,猝然頭向後反,顴赤,目上視,如天釣狀,俄而神昏頭搖,齘齒足攣,一小時,汗出即罷,罷復作,鼻煽氣促,四肢厥冷,口鼻之氣亦冷,小溲如烙,便瀉黑矢。
[診斷]
病名:亞急性痙病。
脈象:左似有似無,右沉伏不見。
舌苔:深黃薄苔。
判案:此國醫亞急性之痙病。《金匱》以痙病至於腳攣急、口齘齒,與承氣湯下泄陽明胃腑。今病者便瀉黑黃醬矢,深入營分之邪業已潰出,胃腸無須硝、黃排泄矣。前醫誤用羌、防、柴、葛、燈火炮灸,遂致厥陰邪陷,不復外出,六脈沉伏,四肢厥冷,口鼻之氣亦冷,深合六經為病,厥深熱深,屬諸厥陰之旨。近世以知覺神經疾患屬之心包絡,運動神經屬之肝臟,此兒痙作神昏,痙罷神清,心包絡其無恙乎。則專以厥陰肝臟為治矣。
[處方]龍膽草(三錢) 云連(一錢) 關柏(三錢) 生山梔(三錢) 鬱金(三錢) 川牛膝(五錢) 貫眾(五錢) 蜣螂(三錢) 明麻(三錢) 紫草(三錢) 白芍(五錢)
先以紫雪一錢,用嫩鉤藤煎湯,徐徐送下,續服此湯。
[預效」此方於千金龍膽湯中,加入牛膝、白芍、紫草、貫眾、紫雪諸藥,宣泄營分伏熱,則脈必出,厥必回,口鼻必溫。可預決也。
【次診】
脈象:脈浮滑數。
舌苔:由黃轉黑,舌底白膩滿布。
判案:一日一夜,服前藥頭煎兩劑。翌晨,其叔踵門告曰:昨夜小侄得睡矣,天曉,手足不厥,口鼻之氣亦溫,鼻孔不張,喘促亦平。電召吾兄安鄉今日歸省,可以得見其子矣。比召往視,脈浮滑數,舌苔由黃轉黑,仍主前方。三日夜,服盡六劑頭煎,痙病乃平。又召診,其母稱:其兒似覺胸膈滿悶,咳嗽頻作,唇口燥烈,渴不多飲。厥陰伏熱下泄,而濕痰上壅肺胃,此所以右脈往來替之,確似滑象,而舌底白膩滿布,罩以黑苔也。
[處方]栝蔞實(一枚) 浙貝(五錢) 生遠志(三錢) 鬱金(三錢) 生山梔(三錢) 川連(一錢) 黃芩(三錢) 杏仁(三錢) 桑葉(三錢)
[預效]豁痰化濕,疏通上焦肺胃,冀其胸開咳止。
【三診】
脈象:左浮緩,右浮滑。
舌苔:深黃有根。
判案:服前藥四劑,便瀉黃瀑,眼起漿,鼻流涕,齒牙潤澤,手指光亮,但咳嗽胸悶如故,加之昏沉嗜臥,鎮日不醒,語音低小,其母呼之,必以耳就其口而聽之,則是濕痰阻其氣機,以致沉悶不語耳。
[處方]栝蔞實(一枚) 浙貝(三錢) 建菖(一錢) 川連(一錢) 橘皮(一錢) 生遠志(三錢) 紫菀(三殘) 生山梔(三錢) 桑葉(三錢) 杏仁(三錢)
[預效]此方辛以開濕,苦以泄熱,兼之豁痰運樞,舒暢氣機,而咳嗽胸悶、沉眠不醒之症自蠲。
【四診】
脈象:左細數,右浮緩。
舌苔:底干光,尖絳無苔,中心黑苔起刺。
判案:服前藥二劑,胸開咳止,聲音朗大,不致發生喑啞矣。但唇燥口渴,沉眠齘齒,合參舌絳苔黑,則是濕痰一開,氣機稍舒,而蘊伏厥陰之餘熱再出。
[處方]大光參(一錢) 鮮石斛(三錢) 白茅根(八錢) 粉丹皮(二錢) 桑葉(二錢) 白芍(二錢) 黃芩(二錢)
浙貝(三錢) 鬱金(一錢) 栝蔞實(三錢) 紫菀(二錢)
[預效]豁痰涎,運樞機,是王孟英生平得力之處。茲仿之,加以養液清營,而蘊伏厥陰之餘熱當可透出也。
【五診】
脈象:左滑數,右虛數。
舌苔:干光無苔。
判案:服前藥四劑,再便黑矢數次,從此神識清醒,不復沉眠矣。但咳嗽未除,唇燥口渴,更增咽喉紅腫。循流溯源,厥陰之邪,侵入少陰,故嗜臥,為少陰欲寐之症,咽喉紅腫,即少陰咽病之症,是以痙罷而諸症疊發也。
[處方]西洋參(一錢) 天冬(三錢) 元參(三錢) 鮮生地(五錢) 旱蓮草(三錢) 浙貝(三錢) 牛蒡子(三錢) 白茅根(五錢) 栝蔞實(三錢) 桑葉(三錢) 知母(一錢)
[效果]服前藥五劑,諸症漸退,飲食漸進,更以甘淡兼鹹寒,全愈。
(五)申男孩一案
病者申男孩,年三歲,寶慶人,住學宮門九號。
[症候]
既往症:乳齒蟲蝕,指尖肥大,肚腹脹大。
現在症:初發熱嘔吐,有酸臭氣,國醫主平胃散加藿香、法夏等藥,嘔止熱不退;更醫主桑菊飲,熱亦不退,延一星期,突然發痙,前此肚腹脹大而陷沒如舟矣,兩目上視,頭向後反,巔頂高腫,顏面赤色,唇皮焦裂,神昏不語,入夜壯熱無汗,口渴欲飲,喂水頻吞。
[診斷]
病名:續發性痙病。
脈象:初次兩部關紋青紫。
舌苔:紅底,黑黃薄苔。
判案:此國醫續發性之痙病。時已三月,春寒欲解,伏邪溫病,從少陽而出,發熱嘔吐,前醫主服平胃散,嘔吐雖止,而蒼藿樸夏,溫燥傷胃,堵截少陽出路,以致伏藏厥陰之熱毒,衝犯督脈,突然發痙。倘加泄瀉,斷為脾虛慢驚,遽服莊氏加味理中輩,其不死得乎。此兒巔頂高腫,肚腹陷沒,正符西醫所謂腦膜炎者,國醫古法,高者抑之,治當消腦中之炎,退頂上之腫,使水液血質外散下泄。然小孩體質未充,豈任大力攻伐?幸胃腑猶吸收乳食,喂水頻吞,生機其在是乎。
[處方]龍膽草(一錢五分) 云連(八分) 關柏(一錢五分) 川牛膝(三錢) 貫眾(三錢) 紫草(三錢) 蜣螂(一錢) 生山梔(一錢) 干蝸牛(三分,研末,沖服) 乾地龍(三分,研末,沖服) 淡豉(一錢) 青蔥(三根)
先以紫雪五分,用西洋參蒸水徐徐灌服,續服此湯。
[預效]紫雪芬涼透表,鹹寒泄里,此方從苦寒開泄厥陰之裡,加蔥豉宣散太陽之表,更重用牛膝、膽草、蝸牛、地龍,消化腦腔中之水液血質,排泄下出,冀其巔頂平塌,諸症隨之而瘳。
【次診】
脈象:初次兩關仍青紫。
舌苔:紅底,中心黃苔。
判案:服前藥三劑,其母述微似有汗,熱罷,昨日以來,唇能張縮,似有哭狀,神識似有清明之象,兩目時竄,頭時後反,痙將解矣。渴飲溲赤,初便硬後溏,色黃黑,巔頂略平,足徵熱毒下趨,上攻力微。仍主前方,略加斟配。
[處方]川牛膝(一錢五分) 紫草(二錢) 白茅根(三錢) 龍膽草(一錢) 關柏(二錢) 貫眾(一錢五分) 蜣螂(一錢) 干蝸牛(三分,研末,沖服) 乾地龍(三分,研末,沖服) 生山梔(一錢) 蘇薄荷(五分)
[預效]此方即前方減小其劑,必須巔頂平塌,方予更方。
【三診】
脈象:初次兩關紫而不青。
舌苔:紅底,中心有黃苔。
判案:前方續服三劑,便瀉黑黃穢水,目不上竄,頭不後反。忽一夜,肚腹脹大而巔頂平塌,《金匱》論痙,暴腹脹大為欲愈,此兒可以證之,況乳食頻增,預後佳兆。但其母素艱於乳,哺啜餅乾雜糧,齒牙蟲蝕,指尖肥大,病起嘔吐,有酸臭之氣,不免疳積宿恙。此際痙勢已罷,兼治其疳可也。
[處方]西洋參(一錢) 鮮石斛(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枯芩(一錢) 粉丹(一錢) 桑葉(一錢) 胡黃連(一錢) 蜣螂(一錢) 干蛤蟆(小者,一個) 五穀蟲(二分,研末,沖服) 雞內金(一錢)
[預效]此方養胃生液,運脾消滯,清肝膽之積熱,解脈絡之毒質,冀大便時下腐穢,疳積漸消。
【四診】
脈象:初關淡紅。
舌苔:紅底,中心薄有黃苔。
判案:服前藥六劑,兩日服完一劑,大便時下腐穢,腹脹漸漸見消,但小兒挾疳發痙,善後最難,只當養胃運脾,兼消疳積,久久守服,別無良策。
[處方]西洋參(一錢) 鮮石斛(三錢) 苡米(三錢,炒) 扁豆(三錢,炒) 雞內金(一錢) 胡黃連(八錢) 夏枯珠(三錢) 干蛤蟆(小者,一個) 蜣螂(一錢) 白芍(一錢五分) 五穀蟲(三分,研末,沖服)
[效果]前藥出入加減進數十服,乳食增進,肌體漸完,疳疾宿恙,可告全瘳。
(六)王森發一案
病者王森生,年二十四歲,江西人,住金家碼頭二十一號。
[症候]
既往症:淋。
現在症:病痙一星期,發熱頭痛嘔惡,西醫檢驗,認為腦脊髓膜炎,注射血清不效;續經國醫主葛根湯加當歸、細辛亦不效,乃請予診。側臥於床,頭向後反,兩眼上竄,瞳神縮小,兩腳彎曲,膝靠於腹,面色炲如煙煤,周身並四肢厥冷,默默不語,但自知唾粉紅稠痰。
[診斷]
病名:亞急性痙病。
脈象:似有似無,沉微欲絕。
舌苔:厚膩黃濁。
判案:此國醫亞急性之痙病,脈象沉微欲絕,證見四肢厥逆,危險已達極點。尋思神志安靜不躁,氣息和平不喘,口雖默默不語,猶知唾吐痰沫,徵諸內臟生機猶有一線未絕。前此國醫仿仲景傷寒脈微欲絕,用當歸四逆法,主葛根湯加當歸、細辛,似欲從厥陰之裡,宣發太陽之表,未為不是,但麻、辛只能散寒,不能泄熱;歸、芍只能調營,不能逐瘀,此種大症,此藥何濟?非選用宣發太陽之大劑,配入開泄厥陰之重藥,何能使周身之毛竅得開,而新陳代謝之交換如故?又何能使周身之血管得通,而體溫之調節如故?故此病開始著手處,必在透汗,汗透則脈乃出,厥可回。前此葛根湯之不能透汗者,蓋選藥之不當,不能深入重圍,使之潰邪外出耳。
[處方]龍膽草(三錢) 云連(一錢) 關柏(三錢) 生山梔(三錢) 川牛膝(八錢) 蜣螂(三錢) 白芍(八錢) 全蠍(三錢) 全蟬蛻(五錢) 紅花(三錢) 麻茸(一錢) 青蔥(五枚) 淡豆豉(三錢) 苦蘇酒 童便(各一杯,沖服)
先以飛龍奪命丹五分,研末,用蔥豉煎湯,徐徐沖服,續服此湯。
[預效]此方注重透汗,而不注重下泄,仿仲景療治卒死大症,用麻黃煮取,取名還魂之意。故宣發太陽之藥,倍於開泄厥陰之藥也。今病家一日一夜守服二劑,溫室暖被,以便汗出為要。
【次診】
脈象:沉細弦長。
舌苔:厚膩黃濁。
判案:服前藥二劑,明日下午再診,脈象沉細弦長,長則氣治,弦則有可生之機,況病家述稱微似有汗,則毛竅有欲開之兆,昨夜欲溲,自知解褲,則神經較前有知覺矣。此病太陽寒冷外閉之症重,而厥陰火熱內伏之症輕,仍當遵守原方,汗透周身,諸症自減;但不更衣一星期,亦當兼顧。
[處方]龍膽草(三錢) 云連(一錢) 關柏(三錢) 生山梔(三錢) 川牛膝(八錢) 白芍(八錢) 紅花(三錢) 全蠍(三錢) 全蟬蛻(五錢) 麻黃(一錢) 蜣螂(三錢) 青蔥(五根) 淡豆豉(三錢) 苦酒 童便(各一杯,沖服) 玉樞丹(二枚,磨化,沖服)
先以飛龍奪命丹五錢,研末,用蔥豉煎湯調服,續服此湯。
[預效]此方以玉樞丹協連、柏、龍膽、山梔、牛膝、白芍,開泄厥陰之裡,以飛龍奪命丹協蔥、豉、麻黃、全蠍、蟬蛻,宣發太陽之表,合而為劑,究之開泄之力輕,宣發之力重,俾其汗透周身,庶幾諸症漸退。
【三診】
脈象:浮細長數。
舌苔:黃濁薄膩。
判案:間日一診,初服二劑,病家見其口似魚喝,知其欲飲,頻頻灌之,晝夜罄二三瓶,周身濕潤,汗出不絕;服至四劑,便泄兩次臭黃瀑矢,小溲短赤,從此渴飲時作,四肢漸溫,兩目不竄,身能轉側,神昏得醒,時呼痛苦,唯發生咳嗽,唾吐綠痰。此太陽之寒冷不閉,而厥陰之火熱外透,故咳唾綠痰,現出少陽膽汁之色耳。
[處方]白芍(八錢) 云連(一錢) 龍膽草(三錢) 蘆薈(三錢) 膽星(三錢) 竹瀝製半夏(六錢) 建黛(三錢) 桑葉(三錢) 玉樞丹(一枚,磨化)
[預效]此方完全苦降,雖有南星、半夏之辛,而制之以牛膽、竹瀝,則亦苦矣,使膽火不致上衝,斯咳嗽可除,綠痰則化耳。
【四診】
脈象:浮細長滑。
舌苔:淡黃薄膩。
判案:服前藥十劑,咳松,綠痰亦少,頗思粥食,唯頭暈痛、口苦、背脊不舒耳。
[處方]西洋參(二錢) 竹瀝製半夏(三錢) 明麻(三錢) 白芍(三錢) 枯芩(三錢) 桑葉(三錢) 廣皮(一錢五分,鹽水炒) 川連(一錢) 紫菀(二錢) 杏仁(三錢) 茯苓(三錢) 枳實(三錢,鹽水炒)
[效果]服前藥十數劑,諸恙漸痊,續予六君子湯加川連、白蒺藜善後。
(七)郭壽元一案
病者郭壽元,年四十歲,衡陽人,住忍園一號。
[症候]
既往症:無。
現在症:初發熱,頭痛嘔吐,國醫誤主理中湯加桂枝,因其吐物味酸,更主烏梅丸,由是上嘔碧綠痰涎,下瀉紅水血塊;過一星期,發痙,臥床不起,始請予診。顏面紅豔,兩眼如鳩,頭向後反,反罷動搖,搖則兩眼上翻,背脊反張,手指厥冷,兩足屈曲,張口不語,晝夜七八作。
[診斷]
病名:續發性痙病。
脈象:沉微欲絕。
舌苔:絳底,黑糙。
判案:此國醫續發性之痙病。然初起發熱頭痛,嘔吐酸物,則是伏氣溫病欲從少陽而出,不有理中湯之溫補、烏梅丸之酸斂,曷能從厥陰侵犯督脈,發生痙病也。然溫斂諸藥,不發生壯熱煩渴,反現出脈伏肢冷之假象,幸上吐碧綠痰涎,下瀉紅水血塊,雖為險惡之症,亦為生活之機。設使熱毒內沖,全不外潰,則腦與脊腔之水液血質,一併腐化,安有生理之可言?治當清熱解毒,通絡化瘀為急,若徒養血滋液,慮其涸竭,則於病情終未當也。
[處方]鮮淮地(四兩,酒浸,絞汁沖服,其滓入煎) 云連(一錢,鹽水炒) 關柏(三錢,鹽水炒) 紫草(三錢) 茜根(三錢) 川牛膝(八錢) 旱三七(三錢) 槐花(一兩) 貫眾(一兩) 旋覆花(三錢,布包) 蜣螂(三錢) 紫雪(一錢,沖服)
綠豆一升,煮水煎藥。
[預效]此方清熱解毒,通絡化瘀,務須脈出厥回,乃為此病初步之效驗。囑其一日一夜,煮二三頭煎,徐服。
【次診】
脈象:沉細遲。
舌苔:絳底,黑黃起刺。
判案:服前藥五劑,脈出厥回,便瀉紅水血塊變作黑黃醬矢,口已不張,便時欲起於床,以哭意示之,則神經似有知覺矣。西醫謂腸熱為窒扶斯菌所致,而腦膜炎為雙球菌所致。此病兩症齊發,其為窒扶斯菌乎,抑為雙球菌乎?觀此則雙球菌之不足為腦膜炎原因也明矣。前方既效,囑病者再服五劑,漸見頭不動搖,目不竄視,背不反張,而日晡至夜五鼓,潮熱、自汗、口渴,生機勃勃乎動矣;語音低小,能呼巔頂灼痛,大椎壓痛,腰背痠痛,則督脈自尾閭貫脊至頂,無一不痛之處。通絡化瘀,排膿解毒,是為正治。
[處方]川牛膝(八錢) 旱三七(三錢) 貫眾(八錢) 龍膽草(三錢) 云連(一錢) 桃仁(三錢) 蜣螂(三錢) 鮮淮地(四兩,酒浸,絞汁,沖服,其滓入煎) 槐花(一兩) 乾地龍(五分,沖服) 紫雪(五分,沖服)
[預效]此方通絡化瘀,排膿解毒。服之痛除,猶非預效,唯沉細而遲之陰脈,必變作浮大而數之陽脈,方為脫險入夷;日晡潮熱,明晨五鼓乃罷,溫度既能高壓,陽脈決其必至,斯為此病生死之關鍵。
【三診】
脈象:沉弦數。
舌苔:絳底,黃糙薄苔。
判案:服前藥五劑,神識清醒,呻吟不絕,然不呼巔頂、腰椎諸痛矣,但晝夜不得安眠,自日晡至明晨五鼓,潮熱煩躁口渴。前此便泄瘀腐太多,營陰虧耗無疑,治當滋養血液,兼散餘熱,倘脈由沉弦變作浮數,則周身微微汗出,日晡及五鼓潮熱自解。
[處方]西洋參(三錢) 元參(三錢) 鮮淮地(五錢) 旱蓮草(五錢) 天冬(三錢) 知母(三錢) 土銀花(一兩) 青蒿梗(五錢) 淡豆豉(三錢) 升麻(一錢) 蘇薄荷(一錢五分)
[預效]病者數脈成尤在沉弦之內,則衛陽陷入營陰,非陰虛陽越之象,故此方於滋養營陰之中,配入青蒿、豆豉、薄荷、升麻以升散衛陽也。
【四診】
脈象:浮弦長。
舌苔:紅底,溲黃薄苔。
判案:服前藥五劑。服至第二劑,漸見安寢,能熟睡矣,然脈不浮數而浮弦,日晡至五鼓潮熱不罷,則衛陽終為營陰遏郁,務須溫養衛陽,而體溫乃能調節,非滋陰散陽所能為力也。
[處方]西洋參(二錢) 當歸(三錢) 撫芎(二錢) 白芍(三錢,酒炒) 生黃耆(三錢) 紅柴(三錢) 炙草(一錢五分) 生地(五錢) 生薑(三片) 大棗(三枚) 知母(三錢) 青蒿(三錢)
[效果]服之四五劑,周身汗出,日晡及五鼓潮熱乃罷,頗嗜粥食,改用炙甘草湯加黃耆十數劑,諸症悉愈。
(八)彭昆臣一案
病者彭昆臣,年七歲,湘鄉人,住永湘新街七十三號。
[症候]
既往症:無。
現在症:初頭痛嘔吐,發熱自汗口渴,國醫主二陳湯加藿香、砂仁,嘔止,頭痛如劈,比夜初鼓,突然發痙,神昏不語,兩眼上翻,頭動搖,汗出如雨,兩顴發赤,巔頂烙熱,背脊反張,指甲青紫,時作乾嘔。
[診斷]
病名:續發性痙病。
脈象:沉細遲。
舌苔:黃糙。
判案:此國醫續發性之痙病。首夏將屆,春寒欲解,正值痙病欲罷之時而竟發痙者,當其頭痛嘔吐之時,不服香砂二陳,以堵截伏邪出路,曷致上沖督脈,發生痙病。然顛頂烙熱,頭汗如雨,熱毒上衝,已達極點,非大劑苦寒,開泄厥陰,使其熱毒下趨,則脈伏氣喘,口噤牙關,危險立至,此苦寒開泄之不容緩也。
[處方]龍膽草(三錢) 云連(一錢) 關柏(三錢) 川牛膝(八錢) 紫草(三錢) 蜣螂(三錢) 生山梔(三錢) 白芍(八錢) 明麻(三錢) 貫眾(八錢) 全蠍(三錢)
先以紫雪丹一錢,用嫩鉤藤煎湯灌服,續服此湯。
[預效]此方取龍膽湯之苦寒,配紫雪之芳涼,開泄厥陰之熱毒下趨腸腑,而上衝之勢即殺。但此病欲從陽明而出,以故發熱頭痛,自汗口渴,發現陽明之症狀,服此藥後,則脈變浮洪而數,病機仍趨陽明,其痙即解。
【次診】
脈象:沉弦而勁。
舌苔:黑黃厚糙。
判案:兩日一夜,只服前藥一劑,痙勢增劇,深夜以號金十元,趕某醫院西醫注射,其父詢問何病,唯曰「危險」、「危險」,不報而去。天曉,兒科專醫至,謂系急驚風,寫附子理中湯加防風、葛根,旁人有稍知醫者,阻之不與服,乃服予藥。晝夜服前藥三頭煎,則周身微微汗出,瀉下黑紅醬矢;再服前藥三頭煎,日晡壯熱,口渴索飲,前此之欲從陽明而出,被其阻塞,今仍還之於陽明。治當迎機而導之,其痙乃得解也。
[處方]川牛膝(八錢) 白芍(八錢) 龍膽草(三錢) 云連(三錢) 關柏(三錢) 紫草(三錢) 蜣螂(三錢) 全蠍(三錢) 知母(三錢) 蟬蛻(三錢) 羚羊角(六分,銼粉,沖服) 犀角(一錢五分,銼粉,沖服) 紫雪(一錢,沖服) 生山梔(三錢) 淡豆豉(三錢)
[預效]此方即前方稍為加減,仍是注重厥陰,不重陽明,如陽明清之過早,而厥陰之伏邪愈難透露,必須候其壯熱、口渴、自汗、脈數四者俱至,則伏邪得出,痙乃解也。
【三診】
脈象;左細弦,右浮洪。
舌苔:絳底,黑黃厚膩。
判案:服前方三劑,頭不動搖,項不強,背不反,目不上視,唯日晡潮熱,渴欲飲熱,夜深尤盛,寐則盜汗,病機欲從陽明而出,然合之左脈細弦不浮數,猶有欲出不出之勢,其父電報促其叔至,主大承氣湯加生地、當歸,反增嘔吐。其叔仍邀予主方。予以硝、黃猛力,下趨腸腑,而厥陰之伏熱不得透露,反而上竄,此際痙狀雖解而脈不浮數,仍是內伏,不肯外出也。
[處方]白芍(四錢) 枯芩(三錢) 云連(一錢) 竹茹(三錢) 川楝(三錢,敲碎,去殼) 川牛膝(四錢) 桑葉(三錢) 法夏(一錢五分,鹽水炒) 吳萸(八分,鹽水炒) 釘赭石(四錢,布包煎)
[頂效]此方於苦寒藥中,用法夏、吳萸之降逆,釘赭石之重墜,冀其嘔止,仍使病機下趨,庶免危險。
【四診】
脈象:浮弦數。
舌苔:絳底,黃濁厚苔。
判案:服前藥二劑,嘔止,去法夏、吳萸、釘赭石,加龍膽草、澤蘭梗、紫雪。又三劑,瀉下碧綠色矢,渴欲飲冷,不復飲熱矣,周身漐漐微汗,日晡及夜間潮熱乃罷。七歲孩兒,過於溫飽,瀉下碧綠色矢,則肝藏所化之膽汁下泄,而熱毒乃得始淨也。
[處方]龍膽草(三錢) 云連(一錢) 關柏(三錢) 白芍(四錢) 土銀花(八錢) 澤蘭根(三錢) 竹茹(三錢) 桑葉(三錢) 青黛(三錢,布包煎) 茜根(三錢)
[預效]仍主苦寒,兼以解毒,冀其熱毒盡淨,而諸症自然全愈。
【五診】
脈象:浮洪緩。
舌苔:黃濁薄苔。
判案:服前藥三劑,諸症盡退,唯口酸不嗜食,心煩,夜多不寐,頭暈人倦,此液虧正衰,餘邪尚未淨也。
[處方]西洋參(一錢五分) 鮮石斛(五錢) 白茅根(五錢) 北蘆根(八錢) 白芍(三錢) 子芩(二錢) 竹茹(三錢) 桑葉(三錢) 土銀花(八錢)
[效果]此方養胃生津,清熱化濁,服五六劑,口不酸,嗜食安寐,續予甘淡平補乃愈。
(九)劉朕卿一案
病者劉朕卿,年十二歲,湘鄉人,住湖鄉之七區。
[症候]
既往症:前年跌傷折臂。
現在症:突起發熱,頭痛如劈,神昏讝語,前醫主犀角地黃湯,兼服牛黃清心丸,立見讝止神清,從此每於日晡或夜半,頭獨動搖,能仰不能俯,頸側人迎脈管暴脹急跳,灼痛不可忍,背脊自大椎至風府強硬,亦灼痛不可忍,瞳神放大,頭獨盛熱,渴飲沸湯,夜可七八壺,隨飲隨溲,不黃不赤,天曉五鼓,熱退渴止痛罷,明日下午日晡或夜半,屆時亦發,便瀉如米泔或黃濁穢物。
[診斷]
病名:最急性痙病。
脈象:沉細弦數。
舌苔:紅底,淡黃濁苔。
判案:此國醫最急性之痙病。當初突起發熱頭痛,旋即神昏讝語,即是發生痙病,而醫者主犀角地黃湯送下牛黃清心丸,蓋犀角清心火,即以醒腦,牛黃開心竅,亦以通腦,心腦原屬一貫,故服之神昏讝語立止,而項強背直、頭獨動搖正式之痙狀猶在,每於日晡或夜半發熱,即欲渴飲熱茶,隨飲隨溲,不稍存留,與六經厥陰主症「氣上衝胸、心中疼熱,消渴」三者齊發同一病理。但此病之疼痛灼熱,前則衝於頸側之人迎,後則衝於大椎之風府,較之傷寒疼熱,則在兩乳之下、臍腹之上則有不同,唯消渴則同耳。然傷寒烏梅丸寒溫並用,此則六脈不伏,四肢不厥,只仿其酸苦瀉熱以為劑耳。
[處方]烏梅(三枚) 云連(一錢) 關柏(三錢) 木瓜(三錢) 白芍(四錢) 川楝(三錢,敲碎,去皮) 龍膽草(三錢) 川牛膝(八錢) 明麻(三錢) 白蒺藜(三錢) 紫草(三錢) 蜣螂(三錢)
[預效]此方取仲景烏梅丸半從熱化之意,推廣用之。以木瓜、白芍佐烏梅,龍膽、川楝佐連、柏,合而為劑,酸苦瀉熱,即以酸苦止渴,更加之以牛膝、紫草、明麻、蒺藜、蜣螂,引血質下行,則痙症自解矣。
[次診]
脈象:沉細數。
舌苔:淡黃薄苔。
判案:予於今春回鄉修理先父墓,近病者居,時將此方出入加減,求合病情,服至二十餘劑,灼熱、疼痛、消渴三者漸漸減退十之六七,竟有日全罷而不發者,越日復發。再四思維,既非西醫之糖尿病,亦非國醫之消渴病,然舌不起黑黃滑膩之苔,便不排黑紅黃醬之矢,自初至今,未曾獲汗,則知前此犀角、地黃之清涼,今此烏梅、木瓜之酸斂,終恐血液毒質凝結蘊蓄不肯脫化而出,不然,灼熱、疼痛、消渴,一敗而不復振矣。治當疏通血中之凝結,宣泄血中之毒質,則小溲黃濁、大便黑腐,周身微汗,諸症自可立愈也。
[處方]歸尾(三錢) 赤芍(三錢) 桃仁(三錢) 紅花(三錢) 龍膽草(三錢) 云連(一錢) 番瀉葉(一錢) 蜣螂(三錢) 川牛膝(八錢) 白蒺藜(三錢) 蒼耳子(三錢) 紫背浮萍(三錢) 青蔥(三根) 淡豉(三錢) 豬膽汁 童便 苦酒(各一杯,沖服)
[預效]此方以歸尾、赤芍、桃仁、紅花疏通血液為主,佐之龍膽草、云連、蜣螂、番瀉葉開泄大腸;佐之牛膝、豬膽汁、童便,引導血液之毒質從肝臟分清以入膀胱;佐之蒼耳子、白蒺藜、青蔥、淡豉、紫背浮萍,引導血液之毒質從毛孔以泄汗,既有三條出路,則血液毒質不與肝藏木火交固,而日晡或夜半之灼熱、疼痛、消渴不再反復,則諸症隨之而悉解矣。
【三診】
脈象:浮細而數。
舌苔:淡黃薄膩。
判案:服七八劑,俟瀉黑腐之矢,溲出黃濁之尿,周身微微汗出,而灼熱、疼痛、消渴一齊俱罷,不復發已三晝夜矣,然發生咳嗽吐痰,面浮足腫,漸及腹背,則是血液之毒質,既宣泄外出,而皮膚肌肉之組織,乃放大而膨脹,此理知者絕少,非腫病也,不治亦漸消失。治則當從皮膚肌肉之脈絡以宣發太陽之表,不必深入內臟。若誤以為腫而用五皮、五苓、理中、真武輩,鮮有不敗者,予之歷驗,非一次也。
[處方]白蒺藜(三錢) 蒼耳子(三錢) 紫草(三錢) 紅花(三錢) 子芩(三錢) 黑梔(三錢) 赤芍(三錢) 粉丹(三錢) 浙貝(五錢) 杏仁(三錢) 蘇薄荷(一錢三分) 桑葉(三錢)
[效果]服前藥三四劑,漸見腫消咳減。予修墓已畢,急欲赴省,囑王醫九峰以善其後。
(十)陳劉氏一案
病者陳劉氏,年四十七,湘鄉人,居湘鄉之七區。
[症候]
既往症:無。
現在症:初發熱,頭痛,口渴,自汗,嘔吐,前醫主柴葛解肌湯,更醫主羚犀白虎湯,熱退渴止,而項背強直,巔頂灼痛,頭時動搖,搖時自覺神昏不能語,洎頭搖罷,則自少腹循陰器至產門灼熱如錐刺痛,欲溲不溲,高枕仰臥,兩腳不能伸。
[診斷]
病名:續發性痙病。
脈象:沉細弦數。
判案:此國醫續發性之痙病。初起發熱,頭痛口渴,自汗,則是伏氣溫病從陽明而出,柴葛解肌非其治也,羚犀白虎,只能清陽明之熱,而不能透厥陰之熱,以故厥陰內伏之熱毒被其遏抑,反而上衝督脈,巔頂灼熱,項背強直,頭搖神昏,諸症並至,雖有些微之羚、犀,終無監製石膏、知母之大力,故不能預防其不發痙也,況厥陰內伏之熱毒,上衝下迫,迨頭搖罷,則自少腹循陰器至產門灼熱刺痛,此痙病之變症,非常症也。治當於開泄厥陰之中,少佐宣發太陽之藥,則內伏之熱毒既泄之於大小二便,亦透之於表。陡事清化,終無濟也。
[處方]白頭翁(三錢) 云連(一錢) 關柏(三錢) 白芍(四錢) 枳實(三錢) 明麻(三錢) 川牛膝(八錢) 青蒿(五錢) 蜣螂(三錢) 嫩鉤藤(五錢,後入煎) 青蔥(三根) 淡豉(三錢) 玉樞丹(二枚,磨化,沖服) 活白頸蚯蚓(二條,絞汁,沖服)
[預效]此方取仲景白頭翁與四逆散以開泄厥陰,稍佐青篙、蔥頭以宣發太陽,其餘諸藥,對於此病,面面俱到,痙雖能解,但恐其元氣不能撐持也。
【次診】
脈象:沉弦急數。
舌苔:黑黃薄糙。
判案:服前藥五劑,予診視三次,便得黑腐,溲色亦黑,從此頭不動搖,背不強直,產門痛休,此皆黑腐下泄之效也。但日晡溫度極高,而巔頂灼痛較前更劇,顏面紅豔,渴不欲飲,病者體質孱弱,年將半百,血液腐化過多,遽爾陰虧,亦恐陽動,痙勢已解,脈弦急數,大是堪虞。
[處方]西洋參(三錢) 生淮地(五錢) 鱉甲(五錢) 龜板(一兩五錢) 知母(三錢) 川牛膝(三錢) 關柏(三錢) 黑梔(三錢) 土銀花(一兩) 血琥珀(五分,研末,沖服) 燈芯(一握)
[預效]此方於滋陰潛陽之中,清血解毒,化腐行瘀,冀其陰液得養,浮陽自潛,脈之弦急得減,而巔頂灼熱自除。
【三診】
脈象:浮弦數不急。
舌苔:紅底,苔黃不糙。
判案:服前藥六劑,便泄黑腐減少,溲亦不黑,唯陰液尚未充滿,而浮陽易動,夜熱時作,面色紅豔,瞑目即汗,天曉,渴飲熱退,四肢不溫,口鼻之氣俱冷。《內經》衛氣日行於陽、夜行於陰,故瞑目一入陰分,被血液所含之毒質阻塞,退而即出,故周身汗出;汗後則衛陽亦虛,不能溫養周身,故四肢不溫,口鼻之氣亦冷。非滋養血液、提攜衛陽,兼以化瘀解毒,曷能邪正兼顧,虛實並治也。
[處方]西洋參(三錢) 生北耆(三錢) 白芍(三錢) 生地(五錢) 淮牛膝(五錢) 鱉甲(五錢) 當歸(三錢) 紅花(三錢) 土銀花(一兩) 知母(三錢,鹽水炒) 粉草(一錢) 生薑(三片) 大棗(四枚)
[預效]此方生地、當歸、白芍、淮膝,滋養血液也;洋參、黃耆、生薑、大棗,提攜衛陽也;紅花化瘀,銀花解毒。囑服四五劑,營陰得養,衛陽得宣,則日晡與夜間潮熱,其有不罷者乎。
【四診】
脈象:浮緩細弱。
舌苔:紅底,淡黃薄苔。
判案:服前藥五劑,夜間潮熱不作,諸症悉平。
[處方]生北耆(三錢) 西黨(三錢) 生地(三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於術(三錢) 甘杞(三錢) 炙草(一錢) 肉桂(五分,研末,沖服) 建圓(五枚,去殼) 北味(八分)
[效果]此方辛甘化陽、酸甘化陰,囑服二十劑,健康乃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