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词学胜境

楼头明月,今为谁斜 ——蒋春霖词七首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清平乐

琐窗朱户。夜定人初去。满院商声无觅处。梧叶堆中虫语。  微寒乍掩屏纱。西风孤怯灯花。不是悲秋泪少,如今住惯天涯。

鹿潭于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曾在东台为盐官达十年之久。当其初为盐官时,风华正茂,但与盐商为伍,无可谈诗词之人,且文战不利,父母又先后去世,心中甚为苦闷,因常往扬州访友寻欢,聊遣有涯之生。这首词当亦作于扬州。

起句“琐窗朱户”用宋贺铸《青玉案》词中成句。贺铸友人张耒称贺词盛丽、妖冶、悲壮、幽洁,而贺词《青玉案》结尾“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至被人称为“贺梅子”。鹿潭引用此成句正切合扬州青楼繁荣景象。次句“夜定人初去”,可见宴会之久,友人与美人都散去之惆怅。“满院”两句可抵欧阳修一篇《秋声赋》。秋声就是悲伤之声。古代宋玉悲秋也是自来很著名的。他们时代不同,遭遇不同,所感不同,但当秋而悲,则是一致的。欧赋末云:“但闻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直接写虫声唧唧。而鹿潭写虫声作“虫语”,更为生动。

下片抒写不能入梦的凄凉情怀。“微寒乍掩屏纱”系化用晏殊“银屏昨夜微寒”词意,与起句之运化贺词,皆切合当筵实际,毫不着力。“西风孤怯灯花”又运化清真“但照壁孤灯相映”词意,无一字虚设。结束两句寄慨遥深,沉痛无比。明点天涯,可见经年流浪之哀。玉田词云:“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写黍离麦秀之感也极沉痛,鹿潭词中两句正亦运化玉田词意。细析全词,明朗圆润,情景交融,神似玉田。

鹧鸪天

杨柳东塘细水流。红窗睡起唤晴鸠。屏间山压眉心翠,镜里波生鬓角秋。  临玉管,试琼瓯。醒时题恨醉时休。明朝花落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

咸丰二年(一八五二),鹿潭三十五岁,仍为东台盐官。是年正月游扬州慈慧寺及其他名胜古迹,歌楼饮肆。此词度亦为扬州欢场上所作。“杨柳”两句写门前的水阁楼台,啼鸟声声,把人惊起。“屏间”两句写人的妆饰,对仗工整浓艳,不减《花间》温韦。温词云:“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韦词云:“眼如秋水鬓如云。”都是写人的眉眼之美。

下片头两句写宴会上歌妓吹笛、斟酒,“醒时题恨”一句写与友人在宴会上唱和诗词,尽情欢乐,以至沉醉,当时已有微雨,故匆匆散会。末两句是设想,今晚已有微雨潇潇,明天定是花落纷纷,鸿飞冥冥,春寒料峭,唯有独处小楼,叹息人生离合悲欢的无常。两句名隽高华,一往情深。放翁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为历来脍炙人口的名诗,鹿潭此词亦有放翁诗情韵。全词浓淡配合,诚能合唐宋为一手。

虞美人

水晶帘卷澄浓雾。夜静凉生树。病来身似瘦梧桐。觉道一枝一叶怕秋风。  银潢何日销兵气?剑指寒星碎。遥凭南斗望京华。忘却满身清露在天涯。

两军对垒,南北隔绝,欢游之境不可复寻,秋风一起,更觉凄凉。起句运化温词“水晶帘里玻璃枕”,点明欢游烟消云散,思亲怀家,情不能已。次句写夜静凉生,更为深透。“凉生树”亦从欧赋“声在树间”化出。“病来”两句,层次井然,沉痛愈甚。愁多郁结,寒暖失宜,思想又不开朗,容易招致疾病,此乃自然规律。鹿潭才气纵横,以眼前瘦梧桐实物自比,流利轻灵,如骏马奔驰,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下片首两句表明鹿潭当时站在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对立面。“银潢”即银河,“销兵气”意即战争平息。“剑”表示清军,“寒星”实指太平军,“剑指寒星碎”,自然就意味着他希望清军消灭太平军了。这种观点,自应否定。但从艺术角度来看,“剑指寒星碎”语极挺劲,真可谓力透纸背。末两句一气贯注,如珠走盘。写夜深遥凭南斗星,仰望北京城,竟不知身上沾满了露水,婉转地流露出他的忧思之情。谭献极力推崇鹿潭词,谓“天挺此才,为倚声家老杜”,确非虚誉。

唐多令

枫老树流丹。芦花吹又残。系扁舟、同倚朱阑。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  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背西风、归雁声酸。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此词融怀古与伤乱于寒秋境界之中,大气包举,悲壮激越,仿佛苏辛,却不是粗犷一路,正宜使关西大汉用铜琶铁板高唱。而沉郁顿挫之处,又神似清真。

起两句运化白居易《琵琶行》起句“枫叶荻花秋瑟瑟”诗意。“系扁舟、同倚朱阑”,述承平时候,在东台为盐官与佳人同游之乐。“还似”二字领起下三句,回忆当年在北京听歌看舞之乐。上片枫丹芦白,朱阑同倚,无景不美,无情不深。下片一落千丈,无景不悲,无情不哀。兵连祸结,到处角声惊人,雁飞无地,酸声凄苦,与上片对照,异样出色。结尾明点南京石头城为太平军所占,运化白石“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词意,写现实环境。当时,他虽然不明白战争的性质,但其忧国忧民的意愿是可以理解的。东坡曾评柳永词“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以为不减唐人高处,如鹿潭此作,亦何减唐人高处?

满庭芳

秋水时至,海陵诸村落辄成湖荡。小舟来去,竟日在芦花中。余居此既久,亦忘岑寂。乡人偶至,话及兵革,咏“我亦有家归未得”之句,不觉怅然。

黄叶人家,芦花天气,到门秋水成湖。携尊船过,帆小入菰蒲。谁识天涯倦客,野桥外、寒雀惊呼。还惆怅,霜前瘦影,人似柳萧疏。  愁余。空自把,乡心寄雁,泛宅依凫。任相逢一笑,不是吾庐。漫托鱼波万顷,便秋风、难问莼鲈。空江上,沉沉戍鼓,落日大旗孤。

此词为鹿潭四十三岁(一八六〇)时所作,当时他借居东台溱潼镇寿圣寺内水云楼,故词集即以楼名。该镇四面环水,赖小舟出入。海陵即泰州,当时溱潼镇属东台,故仍泛称居东台,实际上他移居过泰州的。词序云:“余居此既久,亦忘岑寂。”这正如白石词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何况兵革激烈,有家难归,自更加“怅然”了。

起三句写水云楼景色,黄叶、芦花、秋水成湖,俨然一幅绝妙水乡图。下两句叙事,因乡人偶至,故以浊酒一杯款待。“帆小入菰蒲”,“小”字贴切,“入”字凝炼。“谁识”两韵抒情,“天涯倦客”是说久居异乡,“谁识天涯倦客”化用清真“谁识京华倦客”词句。“寒雀惊呼”乃用杜甫“恨别鸟惊心”诗说明话及兵革,鸟亦多情。“还”字更进一层。此三句描绘了两人为家国忧伤的憔悴形象,脉络分明,刻画细致。

下片抒写心情,曲折回环,所用实字虚字无不传神。异乡生愁也是一场空,惟有托雁传书到江阴家乡。“寄”字用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意。自己在东台水乡,只能日日与野鸭相依为命,忽然见到乡人,自不免惊喜交集,但因“不是吾庐”,却又要黯然消魂,吞声饮泣了。李义山《赠刘司户》诗:“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鹿潭这里用“笑”字正如义山诗意,抒写内心先欢后泣的真情实感。“秋风”、“莼鲈”用张翰思乡之情,“漫托”、“难问”都达不到张翰的心愿,也就是序中“不觉怅然”的凄苦。结尾句写他听到空江战鼓,看到落日大旗,这是清军紧急围攻景象,运化杜甫“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诗意,他希望烽烟早熄,得以还乡。

甘州

余少识刘梅史于武昌,不见且二十年。辛亥,余为淮南盐官,梅史自吴来访,秋窗话旧,清泪盈睫,其飘泊更不余若也。

怪西风、偏聚断肠人,相逢又天涯。似晴空堕叶,偶随寒雁,吹集平沙。尘世几番蕉鹿,春梦冷窗纱。一夜巴山雨,双鬓都华。  笑指江边黄鹤,问楼头明月,今为谁斜?共飘零千里,燕子尚无家。且休卖、珊瑚宝玦,看青衫、写恨入琵琶。同怀感,把悲秋泪,弹上芦花。

南宋白石词多有佳序,鹿潭此序,说明时间、地点、经历,文笔优美,友情真挚。

起两句,总述二十年老友忽然会见,一“聚”字显见断肠人对断肠人。“天涯”点明自己羁栖苏北,无家可归。“怪”、“聚”、“断”、“又”四字皆去声,音节响亮。下面接写,以“似”字领起下三句,比喻二人如西风落叶、平沙寒雁。“蕉鹿”用《列子》郑人得鹿覆蕉忘鹿故事,指二人“秋窗话旧”,正如一场春梦。白石惯用“冷”字,如“波心荡、冷月无声”、“淮南皓月冷千山”,鹿潭用“冷”字显然是受白石影响。仇远诗:“蕉鹿梦回天地枕,莼鲈兴到水云舟。”鹿潭词集名《水云楼》,用来恰到好处。“一夜”句用李义山“巴山夜雨涨秋池”诗。“双鬓都华”,说明两人经乱飘泊,都已衰老,自不免“清泪盈睫”了。

下片回忆十五岁时与刘梅史登黄鹤楼的欢乐情景,当年欢笑与今天流泪对照,何等警动!下面五句两韵,更加层深。发端“笑”、“问”、“共”、“燕”四字皆去声,再点无家,颇似老杜的《无家别》,沉哀入骨。篇末不云弹琵琶写恨,对芦花洒泪,而云写恨入琵琶,洒泪上芦花,语不质实,极生动活泼之致。白石咏荷词有句云“冷香飞上诗句”,可见鹿潭于琢句、用韵、取法,受白石影响很深。此词直抒性灵,纯用赋体白描,不施粉泽铅华,与白石异曲同工。

台城路

金丽生自金陵围城出,为述沙洲避雨光景,感成此解。时画角咽秋,灯焰惨绿,如有鬼声在纸上也。

惊飞燕子魂无定,荒洲坠如残叶。树影疑人,鸮声幻鬼,欹侧春冰途滑。颓云万叠。又雨击寒沙,乱鸣金铁。似引宵程,隔溪磷火乍明灭。  江间奔浪怒涌,断笳时隐隐,相和呜咽。野渡舟危,空村草湿,一饭芦中凄绝。孤城雾结。剩网离鸿,怨啼昏月。险梦愁题,杜鹃枝上血。

道光三十年(一八五〇)六月,洪秀全自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与清政府斗争,势如破竹,所向无敌。咸丰三年(一八五三)二月二十一日攻克南京,词序云“金丽生自金陵围城出”,正是此时,鹿潭在东台,三十六岁,听到他述沙洲避雨光景,因赋此词,这是当时历史实录。

起两句重笔写居民骤经此变,惊慌万状,不知所措,有的逃往苏北,有的扶老携幼,逃往穷乡僻壤,有的甚至因恐惧而自裁。加之腐朽的清王朝赶派湘军、淮军来围攻,两军争战激烈,南京所遭的苦难也很深重。“惊飞”、“魂无定”、“荒洲”、“残叶”写逃难居民的心情,字字深刻。以下四字对仗句多,写心情处境,也极深刻。见树影疑人来行凶,听鸟鸣疑鬼来作祟;春初冰尚未消,走起来摇摇晃晃;天上黑云密布,雨降如注;到了晚上,处处听到金戈铁马之声;只有隔溪的磷火,时明时灭地引人前行。全片一气贯串,描摹逼真。

下片推开阐述远避空江野村情景。“江间奔浪怒涌”音节响亮,有东坡“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概,此时听到城中隐隐画角之声,动人心弦。“舟危”、“草湿”、芦丛旅食,恐怖、忧愁、辛苦一时交集。“野渡”三句,写避雨光景,何等悲惨。回顾城中,一片茫茫烟雾,自己像被系的哀鸿,暗中流泪。结尾说明这不是泪,而是杜鹃啼血。通篇情景交融,精警逾恒。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