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文多次讲述庄子大小一概、可不可一贯、生死一条的学说。如同我屡屡陈述的那样,这三种观念旨在消除所有差别,庄子认为,消除所有差别,就能实现“无”的世界。然而,对人而言,这种“无”的世界果真是能够想象的吗?为了想象这全无差别的“无”的世界,除了考虑浑沌状态,我认为别无他途。关于浑沌,实际上庄子说过一个故事。
1.穿七窍死浑沌
在南海有一位神仙名叫倏,在北海有位神仙名叫忽。倏和忽偶然在南北的中央遇见神仙浑沌。当时,这位浑沌仙人非常彬彬有礼地招待倏和忽。因为铭感浑沌的好意,倏和忽商议报答浑沌。他们发觉浑沌既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和口鼻,于是,经过种种思考,两仙商议,人类都有七窍,但浑沌没有,这太可怜了。是否能为浑沌开窍呢?这样浑沌也就能够见闻、进食和呼吸了。两人商议决定,每天给浑沌挖掘一个窍。他们花费了七天时间把浑沌七窍全部打开。但令人惊讶的是,浑沌之神当即死了。
这是庄子所思考的浑沌的姿态。它确实是个茫茫然不着边际的故事。但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试想一下,所谓南是指南方,是明亮的所在,北为北方,是昏暗的地方,庄子或许把它们当作人生明暗这两个对立面,把非明非暗的那面世界当作浑沌。
如若从其他方面来考虑,倏和忽两字都意为忽然。忽然这个概念代表一种积极性,如果人生中有南之积极,北之积极,这两个积极又相对而存在,那无论历时多久,两者都不会调和。于是,在南北两个积极的中央,有一个所谓的浑沌,在消除了积极性的状态中看出浑沌的身影,或许在那里可以谋取世上的调和。浑沌没有眼耳鼻口,没有人类那种产生七情六欲的器官,正因为如此,它才能保持浑沌状态,能够产生上述的巨大作用。
然而,倏和忽因过分热心,帮它开了七窍,造成浑沌可怜死去。我们如果也完全舍弃五官的功能,浑沌状态无疑会出现。唯有在那时,庄子所主张的真正的无差别世界才会出现。在那里,没有南北的倏和忽,如果是现今,也不会有美苏两霸 。
顺便说一下浑沌原本为何物。根据杜预等人的解释,浑沌是指不开通的状态,即便如此,我们依旧不甚了了。最近偶尔翻看《神异经》,说浑沌是栖息于昆仑山西的野兽,其状如犬似罴,长毛四足,但无爪,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没听力,有肚子却无五脏,有肠子却笔直不弯曲。有德行者一去,就与之相抵触,恶德凶汉一去,就会相依附。
它当然是想象之物,却早有恶名。据说古代舜时,世人也将被诛戮恶人欢兜称作浑沌。庄子为何拿它作比喻?是由于它是目不能视物、耳无法听声的徒具外形之物吗?不,这是我过多穿凿,只是一个无稽之谈。
2.藐姑射山
浑沌世界太过浑沌,常人难以把握。于是,庄子稍作思考,把它想象成神人生活的世界。藐姑射山的传说就是如此,那里居住着美丽神仙。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神仙肌肤美丽宛如冰雪,而且婀娜多姿,宛如处女一般清丽。她不食五谷,只是吸风饮露,乘云御龙,游于四海之外。藐姑射山是超脱凡俗的理想国,那里的生活完全超越了我们普通人每日烦扰的衣食住行。假如我们能够在那里居住,当然是人生至高无上的幸福。
3.笑人之营生
《庄子》里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之论述。世人形形色色,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不一而足。然而,从眼界较高者看来,知、行、德等都是无聊之物,毫无意义。所以,宋荣子犹然笑之。
也有人如同列子那般,远离世间烦扰,飘飘然乘风翱翔在宇宙。与前者相比这是高尚,但他也必须等待风来,故而,仍然有许多必须依存他人之处。只有再进一步,神人世界才会开启,唯有游历于这个世界时,才能凭借天地之正,靠自己来支配六气(所谓六气就是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得以游历于无穷。只有居住在神人世界,人才会回归至完全自然的人。那里无所待,是至人的理想国。
假定前往上述世界,我们就不可能纠缠于治国平天下之类烦人的营生。庄子通过其他故事和种种讲述,嘲笑了囿于治国齐家活动的愚蠢行为。
4.天根问无名人
天根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天根本为何人不得而知。有一次,他去殷山之南蓼水河畔,不料遇见一位无名氏,便向他请教治理天下之道。这位无名氏言辞激烈,斥责道:“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你为何提出如此令人讨厌、使人不快的问题。你这人太讨厌,请速离开。
他还继续说道:“我们与你们居住在不同世界里,我们这个世界超脱一切。”如果可以,他打算乘莽眇之鸟,去六极天地四方之外,游历无何有之乡。正如前文所述,无何有之乡就是庄子所认为的理想国,也是仙人居住的所在。
5.云将受鸿蒙之教
相同的故事也出现于《庄子》其他部分。云将请教鸿蒙就是一例。
有一次,云将到东方游历,偶遇见鸿蒙。那时,鸿蒙正拊脾雀跃 而游。云将见此大吃一惊,问道:“先生何故如此?”鸿蒙依旧拊脾雀跃不停。对云将仅说一言:“我只是游玩。”以“游玩”一词作答,这确实有趣。
于是,云将认真提问:“如今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春夏秋冬也失常,天下尚未得到治理。所以,我认为要想方设法整治天下,然后教化百姓民众,但不知如何做为好。”云将认真求教提问,但鸿蒙仍拊脾雀跃,并且摇头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这种事情我怎么会懂!他丝毫不睬云将。因此,云将无缘求教了。
此后又过三年,云将又去东方,邂逅鸿蒙,他喜出望外,飞奔到鸿蒙面前,像扑上去一般打招呼说:“天忘记朕了吗?天忘记朕了吗?”他把鸿蒙当作了天。他哭泣一般恳求:“您忘了吗,我是从前的云将。请教我治理国家之道。”但鸿蒙冷冷回答:“想治理人、治理国家,这种想法本身就已经错了,那是‘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
玄天就是自然感化。如果扰乱天地恒常的运行,违逆万物的自然之情,自然感化就不会发生。为此,群居同栖的野兽就会离群,禽鸟受惊就夜鸣,最后灾及草木,祸及止虫。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们,因为你们打算人为地治理天下。他严厉训斥道:万事任凭自然为好。
正因如此,这些神人,或者说老庄认为的理想人物的处世态度,与我们的普通想法大相径庭,他们完全处于浑沌状态。
6.尧也一介庖丁
圣天子尧被隐者许由狠狠批评,也是说明上述观念的一个故事。由于多年的政治生涯,尧多少也身心俱疲,于是,向许由提出打算将帝位让给他。尧说:“你是日月般的存在,与你相比,我只不过是一束火把,完全无法争光。你是及时雨般的存在,我只不过是一桶水,无法争灌溉之功。我想让位与你,恳请你接受。”但许由冷冷拒绝:“岂有此理!以前你治理天下,天下太平,那又有何必要让位于我?如果仅仅是为了求名,那我无可奉陪。‘名者实之宾’,必须是有实之名,我有我自己的满足,所以请你速速回去。”
许由的临别话语中里有一句超脱世俗的高蹈之语:“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虽说厨师因为祭祀而不做菜,但掌管祭祀的神主和祭官不会跃过酒樽和俎板,去取代厨师烹饪。
7.窅然丧其天下
像许由这样的人当时有许多,尤其是许由的老师啮缺、啮缺的老师王倪、王倪的老师被衣等,他们都是过着超脱世俗的生活。他们的事迹在《庄子》中经常出现,主要集中在《天地》篇。许由、啮缺等四人大概居住在藐姑射山上,尧前往造访。
当时,尧作为圣天子出色地治理天下,在这一点上他大概颇具几分自信,或许也有夸耀之想吧。然而,走近藐姑射山一看,那里确实是四位神人所居,是无的世界,治国平天下都是不曾有的。于是,尧也茫然自失,“窅然丧其天下”。在居住于神人世界、逍遥于浑沌世界的人看来,发生如此之事是理所当然。
庄子在这个故事的开头写道:“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殷国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宋。章甫是殷人十分珍惜的冠,殷国覆灭后,宋人想把章甫之冠质押到当铺,就去了越国。可去后一看,越国是蛮荒之国,人们断发文身,章甫等高雅时髦用品一无用处。
这是庄子对夸耀文化、喜欢文明的人士所做出的猛烈批判,也是一个教诲:从心中常想神人之世的人们来看,治国和平天下都是毫无必要的。总之,庄子率意涂写出这些事情,是想让人联想到他所思考的浑沌世界。
1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
2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庄子·逍遥游》
3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4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kuàng)埌(làng)之野。汝又何帠(yì)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
又复问。
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庄子·应帝王》
5 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
鸿蒙拊脾雀跃不辍,对云将曰:“游!”
云将曰:“朕愿有问也。”
鸿蒙仰而视云将曰:“吁!”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
鸿蒙拊脾雀跃掉头曰:“吾弗知!吾弗知!”云将不得问。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而适遭鸿蒙。云将大喜,行趋而进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
……鸿蒙曰:“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意!治人之过也!”……“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
——《庄子·在宥》
6 尧让天下于许由,日:“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
7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庄子·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