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10章 塞尔维亚的两次起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每个献身自由者的坟墓都会长出自由之花,继而生出自由的种子,春风带它们到远方播种,雨雪滋润着它们。

—沃尔特·惠特曼

第1节

塞尔维亚第一次起义与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英勇事迹(1804—1813)

塞尔维亚起义堪称一部史诗。人们将它写进民歌里,广为传颂。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便是这次起义中的英雄。

塞尔维亚人及其领袖的非凡事迹可谓传奇。一群拉雅突然出现,向奥斯曼帝国军队发起了进攻。在围攻堡垒时,拉雅通过采取防御和进攻交替进行的作战方式击败了帕夏,最终经过英勇斗争战胜了奥斯曼帝国军队,赢得了独立。在未借助任何大国势力援助的情况下,一个小国能取得这样的胜利,这在巴尔干地区实属前所未有。希腊的独立有乔治·坎宁 的援助。罗马尼亚的独立有拿破仑·波拿巴的援助。保加利亚的独立有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的援助。而塞尔维亚和黑山这两个小国获得独立,靠的只有自己的力量。面对整个奥斯曼帝国的强大势力,黑山维护了自由,塞尔维亚也实现了自由。历史总是能创造政治奇迹,也只有历史可以诠释塞尔维亚与其他巴尔干国家的不同之处。如果塞尔维亚人先于其他国家获得自由,那一定是因为这里有利于获得自由的条件。教会及当地政府长期保持着独立性。边界上的海杜克又促使塞尔维亚人形成了不屈不挠的自由精神。这些都是塞尔维亚人的力量源泉。此外,塞尔维亚最先实现自由,还有其他原因,譬如塞尔维亚与君士坦丁堡相隔较远,又有较多易守难攻的山林,还有多瑙河沿岸的兄弟国家提供的财力、武器和文献资料。奥斯曼帝国在19世纪初的日渐衰退和分裂也为塞尔维亚人提供了奋起反抗和追求自由的契机。最重要的一点是,塞尔维亚的领土上还有上百名勇猛的地方首领。这些地方首领对加尼沙里军充满了憎恨。成千上万的塞尔维亚农民决心至死不渝地追随他们。塞尔维亚起义最崇高的一点就在于其规模的广泛性。没有人在起义中退缩和叛变。也没有哪个参与战斗的人能得到丝毫的报酬。每个人都是自愿加入军队。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这是一群为自由而战斗的人。或许,正是这些人所寻求的自由使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得凶狠而残暴,在和平时期则目无法纪。但这种狂野的自由正是他们所有人都可以为之献出生命的东西。对于充满野性的民族而言,伟人的影响力往往是不可估量的。这场起义真正的英雄并不是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而是每一位塞尔维亚农民。毕竟,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也只是众多狂野的自由士兵中的一个。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最具代表性。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常言道,革命的先行者并非那些最受压迫的人,而是那些最能意识到自己受压迫的人。塞尔维亚人就是如此。在土耳其人的统治下,塞尔维亚人享有的特权是保加利亚人和马其顿人从未有过的。塞尔维亚人有着辉煌的历史记忆,并且能清楚地认识当下自身的实力。正因此,塞尔维亚人才会对土耳其人的恶行深恶痛绝,而不像保加利亚人那样只能默默承受。加尼沙里军既暴戾无比,又十分蔑视帕夏、西帕希和拉雅。在奥斯曼帝国政府温和统治的对比下,塞尔维亚人不禁对加尼沙里军心生怒火,从而开始了反抗。1788年,奥斯曼帝国发生了一起奇迹般的事件。新任苏丹塞利姆三世 在奥斯曼帝国发起改革,实行开明专制统治。如果说西方改革者的道路荆棘遍布,那么东方改革者的道路则是险象环生。西方的改革通常是政治方面的。东方的改革则通常是宗教方面的。奥斯曼帝国的制度是以《古兰经》为基础制定的。其法律制裁方式也是宗教性的。因此,如果奥斯曼帝国要改革,那它就必须摆脱宗教的束缚。这样一来,宗教领域的改革必然会先于政治领域的改革。因此,有一点让人不得不怀疑,即对于奥斯曼帝国这样的神权政治国家而言,改革或许是自取灭亡。毋庸置疑,塞利姆三世的改革虽然有着善意的初衷,但最多的就是让塞尔维亚的基督教徒更容易摆脱枷锁罢了。然而,在西方国家看来,塞利姆三世的改革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1792年,第六次俄土战争 结束。在这场战争中,塞利姆三世发现了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弱点。因此,他想要通过实行改革,重组奥斯曼帝国与法兰西王国联盟的军队,从而使之能够对抗同等规模的欧洲军队。同时,塞利姆三世也想确保对基督教臣民们进行良好的管理以培养其忠诚度。加尼沙里军对塞利姆三世的这两个目标皆持反对态度,他们虽然想要掌管所有军政事务,但在军队中已无实权。他们从未组成民主政府,却企图废黜帕夏、处置西帕希和掠夺拉雅,以及自封为王。在塞尔维亚边界,加尼沙里军的表现更加猖狂。塞利姆三世决意彻底粉碎加尼沙里军。于是,塞利姆三世设法增强当地帕夏的势力,同时鼓励基督徒拉雅维护帕夏的特权并对其加以保护。

塞利姆三世

1793年至1794年,根据《西斯托瓦条约》的规定,苏丹塞利姆三世授予塞尔维亚多处地方自治权。塞尔维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尤其是可携带武器以及与奥地利大公国进行生猪贸易的特权。贝尔格莱德的新任帕夏暗杀了加尼沙里军的首领,同时将其余所有的加尼沙里军的士兵逐出了贝尔格莱德帕夏管辖领地。 这位新帕夏严厉镇压了抢劫案,恢复了西帕希的财产,同时悉心向塞尔维亚的克尼兹首领咨询管理基督教的提议。后来,他的政策由继任者穆斯塔法帕夏继续实行。穆斯塔法帕夏在位时期或许是塞尔维亚人所经历过的最温和仁慈的土耳其人的统治时期。这一点从穆斯塔法帕夏被称为“塞尔维亚之母”就不难看出。但加尼沙里军的问题还未得到完全处理。加尼沙里军撤退到保加利亚边境,发誓要报仇雪恨。此外,他们还向维丁的帕夏帕斯万格鲁寻求避难。帕斯万格鲁在坚不可摧的堡垒里迎接加尼沙里军。 和加尼沙里军一样,帕斯万格鲁也痛恨塞利姆三世及其改革方式。最终,帕斯万格鲁发动起义,公然反抗塞利姆三世。帕斯万格鲁率军战胜了塞利姆三世的军队,维护了自身独立,同时开始威胁贝尔格莱德帕夏领地的边界地区。穆斯塔法帕夏采取了大刀阔斧的行动,他召集塞尔维亚境内的拉雅,准许他们加入各自首领所指挥的志愿军队。志愿军的模式效仿了曾为奥地利大公国约瑟夫二世作战的军队。1798年,穆斯塔法打败了帕斯万格鲁和加尼沙里军,却将胜利归功于拉雅的援助及塞尔维亚人的勇敢和实力,而不是自己的士兵。虽然土耳其人对自身实力的估计保守,甚至带有一些偏见,但也恰恰显示出他们的强大威力。就连塞利姆三世都对穆斯塔法帕夏的魄力感到震惊。那么,帕斯万格鲁这个反叛者是如何被打败的呢?打败帕斯万格鲁的是一支基督徒军队。在某位帕夏的允许下,这支军队曾以自由人的身份发动起义并砍下了伊斯兰教徒的头颅。 此后,奥斯曼帝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封锁这一丑闻。于是,塞利姆三世命令穆斯塔法批准加尼沙里军重返他的帕夏领地。当然,前提是加尼沙里军的士兵立即成为穆斯塔法的忠实臣民,同时阻止其前任摄政者帕斯万格鲁做任何突袭。事实上,这些懦弱压迫者的回归致使一位伟大的统治者走向死亡,而原本安于现状的人们也开始奋起反抗。

1799年,加尼沙里军重新回到穆斯塔法帕夏的领地。穆斯塔法帕夏虽然没能阻止他们,但也尽其所能地限制了他们的权力。穆斯塔法没有将土地归还给加尼沙里军,却让他们在王宫任职并派人严密监视他们。1800年,穆斯塔法奉塞利姆三世之命对抗帕斯万格鲁并将其制服。穆斯塔法自知不能依赖加尼沙里军,便又召集一些塞尔维亚人来辅佐自己,同时再次率军击败了帕斯万格鲁的军队。与此同时,一名加尼沙里军的士兵在沙巴茨无缘无故地杀死了一名塞尔维亚人。穆斯塔法秉着公正的原则,派一支军队去逮捕杀人凶手。遭到包围之后,这名加尼沙里军的士兵被逐出了波斯尼亚边境。对加尼沙里军的士兵此次罪行,穆斯塔法表示毫不宽恕并威胁加尼沙里军不准再肆意杀人。加尼沙里军被穆斯塔法的态度激怒。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对抗这位刚正不阿的帕夏。趁边境无军队驻守,加尼沙里军在贝尔格莱德袭击了穆斯塔法。此外,加尼沙里军还设法驱散了穆斯塔法的军队并将他杀害。于是,在塞尔维亚统治过的最好的一位帕夏逝世了。塞尔维亚革命分子起初对非加尼沙里军士兵的土耳其人十分仁慈,也算是他们对穆斯塔法最好的缅怀了。

穆斯塔法被杀

穆斯塔法被杀后,加尼沙里军的四名首领接任达希,同时开始实行恐怖统治。他们向塞利姆三世索要了一名帕夏,却将其作为傀儡。狂野的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蜂拥至贝尔格莱德,企图对基督徒进行掠夺。加尼沙里军派遣大批间谍分布在村镇各处,实施加尼沙里军的命令,杜绝一切外来者。奥斯曼帝国的卡迪和塞尔维亚的克尼兹都怯于干涉这些非法特务的行径。任何人或财产都未能从达希们的暴行中幸免。和众多基督徒一样,西帕希也饱受加尼沙里军的残酷压迫。他们曾试图反抗加尼沙里军,无奈因计划败露而或被流放,或被处死。很快,加尼沙里军便将注意力转向基督徒。对于加尼沙里军的恶行,塞利姆三世也无能为力,只能扬言报复他们并以此相威胁来解救基督徒。但他的介入只会增加基督徒的苦难。塞利姆三世派人告知加尼沙里军,他会派一支军队来镇压他们。但这支军队并不可靠。换句话说,塞利姆三世是要召集拉雅组建军队来对抗加尼沙里军。穆斯塔法也曾采取过这一措施。当时,塞利姆三世还为此责备过他。加尼沙里军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塞尔维亚的拉雅军队前来对抗。加尼沙里军的达希决定杀死各地区的族长。于是,在声名最显赫的族长当中,有十人连同几位著名的牧师一起惨遭杀害。掠夺无处不在。杀戮仍在继续。达希将何时收手?我们虽然对其黑暗而血腥的计划一无所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塞尔维亚将面临一场大屠杀。农民阶级曾全副武装,取得一系列军事成就,他们为这辉煌的过去深感自豪。而这种自豪感一旦受到挫败,就必然会带来危险的后果。于是,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在1804年发动了起义。

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是个伟大、粗鲁而又单纯的人。倘若在幸福年代,他本可以拥有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如果不是因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暴政时代,那么安德烈亚斯·霍费尔 本可以继续经营他的小旅馆。奥利弗·克伦威尔也可以守着自己的农场安稳度日,而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原本也只是从事着平庸的生猪贸易,结果却临危受命,领导了一场残酷的起义。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人格魅力原本就使他在人群中出类拔萃。在后来塞尔维亚史上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事件中,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这种人格魅力彰显得更加淋漓尽致。

安德烈亚斯·霍费尔与他的起义军

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

在1787年战争期间,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决定穿过萨瓦河,加入奥地利大公国军队。之后,他以一家之主的风范带领家人一同前往奥地利大公国。抵达萨瓦河时,年迈的父亲动摇了,恳求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回去。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不同意,而父亲也不愿继续前行。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对父亲说道:“我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你被土耳其人折磨死?还不如我现在亲手杀了你。”说罢,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便朝父亲开了一枪,然后让一位战友帮老人结束了痛苦。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又给了附近的村民一些报酬,托他们埋了老人的尸体。之后,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继续缓慢前行。这件事十分具有象征意义,它体现了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及其家人宁死不屈的精神。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回到自己的领地后,奥地利南斯拉夫人组成的志愿军队的一名中士赞扬了他的果敢坚毅,同时指出他操之过急。后来,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离开了军队,以海杜克的身份在山林中继续作战。再后来,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又加入了军队,直到宣告和平后才在奥地利大公国退役。后来,受穆斯塔法仁慈统治的吸引,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重回故土。在领导起义之前,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就在这片土地上以卖猪为生,过着安宁的生活。

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士兵

“我的祖先们是宁死不屈的英雄。我的祖父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是农民。这比我的王位更让我感到骄傲。王冠终会遗失,但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纯洁的血液永不枯竭。”报道中时任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彼得·卡拉乔尔杰维奇 的这番讲话正是他伟大祖先的真实写照。在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身上,农民的缺陷和优点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有着农民的那份质朴,却又因过于节俭而变得贪得无厌。在声名鼎盛时,属下们锦衣绸缎,衣着光鲜;而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依旧穿着粗布麻衣,头戴一顶朴素的黑色帽子,看上去一副农民扮相。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平日里囤金如鼠,守财如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似乎并未因先前的传奇经历而对平淡的生猪贸易感到厌烦。他喜怒无常,时而沉默许久,时而残暴不仁。有时,他甚至一言不合就痛下杀手,随后又为自己的鲁莽感到难过和悲伤。然而,即使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沉默寡言且阴郁严肃,也并非完全不近人情。有时,他也会和邻居们把酒言欢,在节庆时载歌载舞。此外,他也算宽宏大量,绝非睚眦必报之人。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大字不识,举止粗鲁,却有良好的判断力,懂得制定规则对公民管理十分重要。1810年至1811年,汉斯·卡尔·冯·迪比奇 曾见过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汉斯·卡尔·冯·迪比奇曾对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他的面孔中透露出其思想的伟大。他颇具男子气概,指挥能力极强。有人说他凶狠残暴、嗜血杀人。这种说法是不公平的。毕竟,这个国家尚无宪法约束。因此,他不得不变得严格苛刻,更不敢有丝毫的动摇和松懈。”汉斯·卡尔·冯·迪比奇极具军事天分。他的判断不会错。作为士兵,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天赋就是他的勇敢和持久的坚定。的确,身为一名士兵,他因天赋异禀而出类拔萃。他身材魁梧,长发黝黑,眼眸深陷,目光炯炯,是典型的野蛮首领的模样。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虽然面带疤痕,右手伤残,但依然单靠左手作战,并且还总是冲在最前线。他亲临沙场带兵打仗,大大鼓舞了自己军队的士气,同时打击了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气焰。作为一个战略家,与他在战斗中的个人贡献相比,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影响力甚至更加显著。他有条不紊地管控分散的突击队,他英勇善战,他曾带领少量将士拖住一支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同时又集中主力打败另一支奥斯曼帝国军队并在关键时刻迅速有力地派遣增援部队等。这一切都得益于他高度有序的指挥。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管理分散军队时面临的困难不亚于查尔斯·爱德华·斯图尔特王子 处理苏格兰高地部族叛乱时所面临的困难。但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取得的成就更永久。他的威望也是别人无法复制和承袭的。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力量的真正源泉在于他坚强的性格,以及对农民思想的富有想象力的洞察。他明白何时该施以恐吓,何时应予以劝导,何时需严加打击。有些暴行是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精心谋划的,譬如处决两名犯抢劫罪的下属并将其残肢挂在贝尔格莱德城门上示众。而有些暴行则是他的无意之举,譬如亲手杀死生父或对一位放弃官职的酋长施以火刑。然而,有意也好,无意也罢,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行为举止乃至存在都让当时的人们充满敬畏。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具备了巴尔干地区粗野农民的本性。因此,他残暴却英勇,野蛮却慷慨。他就像一座岩石峭壁,冷峻、狂暴而雄伟。

彼得·卡拉乔尔杰维奇

汉斯·卡尔·冯·迪比奇

查尔斯·爱德华·斯图尔特王子

最初,塞尔维亚拉雅仅在贝尔格莱德帕夏领地内发动了起义。起义范围包括三个主要区域,即近代塞尔维亚北部、摩拉瓦河东部和舒马迪亚。舒马迪亚即摩拉瓦河与克鲁巴拉河之间的地区,以及鲁德尼克山和克鲁巴拉河之间的西部地区。首次密谋和起义发生在舒马迪亚。当得知加尼沙里军要派人逮捕他时,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正和牧民一起赶着猪群前往奥地利人的市场。听到消息后,他便丢下猪群,和牧民一起逃进森林,开始与舒马迪亚的其他领导者进行密谋。他们宁可马革裹尸,也不愿坐以待毙。须臾之间,乡下地区都陷入轰轰烈烈的起义浪潮中。奥斯曼帝国军队有的被围困在堡垒里,有的在周围的村镇惨遭屠杀。很快,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被人们推选为舒马迪亚的最高统帅。但他并不愿接受这一职务。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拒绝统帅职务一事广为流传。这件事虽然不一定属实,但的确非常人所为。 一开始,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完全拒绝统帅职务。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曾对手下人说过,倘若接受任职,他将实行非常严厉的统治。“一旦有丝毫的反叛和怠慢,无论是谁,我都会格杀勿论。”听者纷纷表示,反叛和怠慢的人都是罪有应得,他们还发誓会为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赴汤蹈火并举手宣誓以证决心。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再三询问道:“你们愿意追随我吗?”而每一次换来的都是同样的答复:“我们愿意!”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大声喊道:“那么,我也需要你们!”于是,在几位首领和五百多名下属的见证下,牧师正式将统帅一职授予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之所以会被推举为最高统帅,一方面是因为他广为人知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是塞尔维亚三个阶层的代表。村子和部落的首领想要起义。身为平民,他们期望得到山里野蛮的海杜克的援助,却又十分惧怕他们。作为一个猪贩子,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可以理解并安抚这些平民。作为一个老练的土匪,他深受海杜克拥戴,并且可以约束他们。此外,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还拥有海杜克所不具备的常规作战经验。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负责指挥舒马迪亚起义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舒马迪亚不仅是中心地带,而且分外富饶。起初,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只自称塞尔维亚指挥官。此外,有人曾不止一次地提醒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他的权力范围仅限于克鲁巴拉河。然而,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至高无上的权力不仅来源于他的人格魅力,而且有机缘巧合。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掌控和拥有的财富、军队和大炮比任何一位革命领袖都多。最终,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取得多次重大胜利,赢得了最高领袖的头衔。

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与他的军队

塞尔维亚的这场起义,目标统一,方法多样。海杜克首领、村镇的克尼兹及善战的牧师都是为各自的利益而战。然而,一旦到了民族利益攸关的时刻,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便会迫使他们消除分歧。首领们人数众多,他们称自己为司令官。每位司令官身边都有五十到一百名忠实的随从。这些随从们骑着马,充当队伍中的骑兵。在这些司令官当中,舒马迪亚最有名的是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和凯蒂奇,摩拉瓦河东部最有名的是米连科,在克鲁巴拉河的海杜克区,则是著名的神枪手基尔希亚和发誓要为死去的兄弟亚历克萨复仇的雅各布·内那多维奇。三个地区几乎同时爆发起义,将加尼沙里军赶出堡垒。波斯尼亚帕夏派军来援助加尼沙里军,却被拦在边界上。得知塞尔维亚军队全副武装且擅长掩护战术后,奥斯曼帝国军队大为震惊。虽然这一消息属实,但奥斯曼帝国军队并不愿接受这一事实。这并非奥斯曼帝国军队第一次知道塞尔维亚人的军事天赋。塞尔维亚农民非常吃苦耐劳,他们承受力强,能适应各种天气,有耐心且无所畏惧。海杜克首领擅长小规模战斗,而原先的志愿军队则更能胜任常规作战。莫克斯擅长驾驭轻型马。军队首领则充分利用壕沟进行防御和围攻。最后,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以总司令身份与众多非正规军中尉展开协作。

米连科

塞尔维亚军队展开常规围攻战。雅各布·内那多维奇率军包抄沙巴茨,舒马迪亚军队进攻贝尔格莱德。在雅各布·内那多维奇的大炮威吓下,沙巴茨投降。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携枪支弹药,带领尽可能多的兵力到摩拉瓦河东部增援米连科。波沙维拉茨沦陷后,首领们便联合起来将兵力集中在贝尔格莱德。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就地处决了基尔希亚的一名属下。一怒之下,这位有名的匪军头领撤兵,最终丧命于雅各布·内那多维奇手中。此时,听闻波斯尼亚帕夏前来调停,塞尔维亚的首领们备感惊讶。这位帕夏似乎是奉奥斯曼帝国总督贝基尔帕夏的秘密指令而来。奥斯曼帝国总督准备摆脱加尼沙里军,同时借此给塞尔维亚拉雅营造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贝基尔帕夏的到来立刻动摇了贝尔格莱德雇佣军指挥官古什茨·阿里对加尼沙里军的支持。达希们也乘船沿多瑙河逃到新奥尔绍瓦 。随即,雇佣军首领猛然推开城门。贝基尔帕夏凯旋贝尔格莱德,宣称达希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的敌人,因而注定了达希可悲的命运。一天,消失数日的米连科及数名属下来到贝尔格莱德城前的塞尔维亚难民营,将四颗血淋淋的人头扔到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脚下。这是米连科在新奥尔绍瓦所杀的四名帕夏的人头。贝基尔帕夏告诉塞尔维亚人,一切都已处理好,让他们再次恢复和平。但贝基尔自身的处境并不乐观,因而无法再迫使人们恢复和平。贝尔格莱德的要塞仍掌握在古什茨·阿里手中。因此,塞尔维亚的首领们只能在城外扎营。

有人认为塞尔维亚人发动起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独立,这一说法尚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塞尔维亚人不可能接受贝基尔的条款。达希不过是加尼沙里军的首领。达希的众多属下仍驻守在坚固的堡垒,同时控制着那些陷于恐慌的地区。塞尔维亚人仍然手握兵权,他们必须保证以后自身的安全。此外,粗野强横、骚动不安的首领们已经尝到暴乱掠夺的甜头,决心不向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屈服。于是,他们决定寻求大国的支持。毫无疑问,奥地利大公国是不二的选择。与奥地利大公国合作很有可能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本人也倾向于与奥地利大公国合作。但俄罗斯帝国的国力大大提升,近来已经控制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地,且在1802年期间使这两地的境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于是,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最终决定派一名信使前往俄罗斯帝国。1805年2月,信使带回消息称,俄罗斯帝国承诺支持塞尔维亚向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三世提出的任何请愿。于是,塞尔维亚派出一支代表团前往君士坦丁堡,向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三世提出自己的请求。1805年,在双方谈判过程中,塞尔维亚的首领们率军包围了南部地区的堡垒。雅各布·内纳多维奇攻陷了乌西茨堡垒。和其他塞尔维亚首领一样,雅各布·内纳多维奇也自称是以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三世的名义行事。最终,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三世拒绝了塞尔维亚的请求,同时派人抓捕塞尔维亚代表,命令整个塞尔维亚归顺奥斯曼帝国。1805年秋,战争突然爆发。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采取的防御计划是唯一可行的措施。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委任当地首领在边界压制敌军,同时亲自在舒马迪亚中心地带指挥强大的储备军队,从而使自己可以在任何危急时刻都能进行增援并统筹全局。

1805年,从尼什出发,沿着曾有千军万马踏过的摩拉瓦河谷前进的奥斯曼帝国军队,成了塞尔维亚面临的主要威胁。查布里亚附近的伊万诺瓦茨村地处贝尔格莱德帕夏领地的边界。一支不到三千人的塞尔维亚军队在那里设立壕沟,击退了多达三万人的奥斯曼帝国大军。带领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帕夏被迫撤退数英里,到达帕拉钦,但带来武器和援军的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又将这名帕夏逼回尼什。最终,这名帕夏受伤身亡。伊万诺瓦茨一战中,塞尔维亚虽然没有完全取得胜利,但也给奥斯曼帝国军队造成严重打击。对于塞尔维亚而言,这场战争如同瓦尔密战役 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一样重要。这场战争证明了自由之子能够背水一战,击退大规模正规军,更充分证明了奥斯曼帝国苏丹大势已去,以及他在贝尔格莱德帕夏领地的统治名存实亡。

伊万诺瓦茨战役示意图

1805年,塞尔维亚战果累累。但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真正获得不朽盛名是在1806年。众所周知,虽然奥斯曼帝国可能会从四面八方进攻,但塞尔维亚也有自己的内部战线。米连科在塞尔维亚东边保卫多瑙河地区。雅各布·内纳多维奇则在西边迎战波斯尼亚军队。此外,在帕拉钦附近,还有一支塞尔维亚军队牵制着正要穿过摩拉瓦河谷进攻贝尔格莱德的奥斯曼帝国主力军。1806年8月,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救援西部前线于危难之中。他在沙巴茨附近建起壕沟,等待着波斯尼亚军队的袭击。奥斯曼帝国军队命令塞尔维亚军队立即投降。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却回答道:“放马过来吧!”一连两天腥风血雨的交战过后,双方仍难分胜负。到了第三天,奥斯曼帝国军队在人数上仍占优势,自认胜券在握。在第三日的交战过程中,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尽显其操控步兵和骑兵的能力。他命令骑兵埋伏在附近的树林里,严阵以待,只有听到塞尔维亚战壕开火时才能发起攻击。奥斯曼帝国士兵直逼战壕围墙附近。随着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一声令下,塞尔维亚军队火力全开,结果对手顿时血肉横飞。听到开火的声音后,塞尔维亚骑兵便火速从侧面夹击。与此同时,塞尔维亚步兵也冲出战壕,对已经动摇的对手发起进攻。在全方位的猛烈攻击下,奥斯曼帝国军队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甚至连最勇猛的将领都命丧战场。愤怒的塞尔维亚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森林里搜出了奥斯曼帝国的残兵败将并将其杀死。塞尔维亚军队的人数仅有对手的三分之一,却给对手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沙巴茨战役

然而,这次胜利并不是塞尔维亚的唯一一次胜利。从尼什来的帕夏对奥斯曼帝国军队战败一事深感震惊,转而进行协商,提出一系列对塞尔维亚极其有利的条件,包括地方自治、驱逐西帕希、撤出堡垒驻兵和削减贡品等。最终,协商虽然未能成功,但其中的条款则为后来达成各项条约奠定了基础。在协商的最后关头,奥斯曼帝国苏丹突然提出了自己的条款,结果协商就此破灭。我们虽然很难洞悉奥斯曼帝国的外交秘密,但可以推测的是,1806年秋,拿破仑·波拿巴向俄罗斯帝国施压,从而消除了奥斯曼帝国对俄塞合作的顾虑。对于仍围困在战壕中的奥斯曼帝国军队而言,协商的失败无疑是一场灾难。之后,贝尔格莱德和沙巴茨相继沦陷。1807年6月,乌西茨堡垒的奥斯曼帝国军队投降。乌西茨堡垒是塞尔维亚北部地区最后一个重要堡垒。 但塞尔维亚的胜利并不光彩,因为整个过程都伴随着恐怖而血腥的屠杀,有的甚至违反了投降条款里的规定。好在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尽力减少了这些不光彩的行为。与俄罗斯帝国的切实合作才是塞尔维亚取得胜利的真正原因。1807年年中,俄罗斯帝国派军队援助塞尔维亚。两国因此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后来,俄罗斯帝国又对黑山提供援助,因而使这份友谊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此外,在1807年,拿破仑·波拿巴与俄罗斯帝国达成协议。于是,法兰西第一帝国也终止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支持。1807年,一支大英帝国海军对君士坦丁堡发起袭击。塞利姆三世虽然将其击退,但自己也于1807年被废黜。1808年,君士坦丁堡陷入混乱。当时,俄罗斯帝国占领了近代罗马尼亚的绝大部分领土。马哈茂德二世 废黜了塞利姆三世的傀儡继任者 。短短两年内,两位奥斯曼帝国苏丹相继垮台,两个大省落入敌人手中,希腊则正处于反抗的边缘,一连串的事件使奥斯曼帝国几乎面临亡国的危险。但生命力惊人的奥斯曼帝国很快便卷土重来。马哈茂德二世可谓继苏莱曼一世以来最伟大的奥斯曼帝国苏丹,也是奥斯曼帝国直至近代唯一一位成功的改革者。

马哈茂德二世

塞尔维亚好景不长。面对实力装备水平相当,规模却有自己三四倍的对手,没有哪一支军队可以常胜不败。塞尔维亚的辉煌胜利不仅取决于军队领袖的杰出和士兵的英勇,而且因为土耳其人对拉雅的蔑视、君士坦丁堡混乱的局势和帕夏的独立。这一系列事件打击了伊斯兰教徒的傲气。俄罗斯帝国的干预和奥斯曼帝国的存亡危机激怒了帕夏和奥斯曼帝国苏丹。维丁和波斯尼亚的帕夏各有一支与塞尔维亚军队人数相当的军队。事实上,加尼沙里军一直想要废黜奥斯曼帝国苏丹并削弱其实权。但在法兰西第一帝国军官的协助下,马哈茂德三世早已重组了部分军队并装备了法式武器。然而,在1808年,塞尔维亚还是取得了胜利。起义随之扩展到了波斯尼亚。

1809年,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想要执行一项更大胆的计划,即穿过新帕扎尔和普里兹伦地区,与塞尔维亚的自由黑山同胞联手。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虽然实现了这一计划,但只是凭着一时的勇气和运气,由此也可见塞尔维亚资源之匮乏。在获胜之际,摩拉瓦传来了可怕的消息。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便立刻率兵撤回。塞尔维亚军队的一个分队已挺进尼什并在北部的高地修筑战壕做掩护。奥斯曼帝国总督率领大军与之对抗。传闻这支军队有足足八万人。一场激战持续数日。1809年5月19日,面对奥斯曼帝国的一万五千人的大军,塞尔维亚军队只得撤退,其中四千名士兵葬身沙场。彼得·辛杰利奇占领着军事要塞,并炸毁了军火库。为数不多的塞尔维亚幸存者和众多奥斯曼帝国军队便“同归于尽,在火焰的上空灰飞烟灭”。

如同基尔希亚和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一样,彼得·辛杰利奇的这次英雄事迹也被写进了民谣。然而,彼得·辛杰利奇的名声更加纯粹,而不像前两位那样褒贬不一。七十年后,一支塞尔维亚公国军队到尼什寻找一座曾由土耳其人修建的塔楼。这座塔楼是由当年死于战役的塞尔维亚人头颅装饰的。到20世纪初,塔楼依然坚固,头颅还在,还有一个现代化火药库。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彼得·辛杰利奇的英雄事迹。

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带领援军抵达战场,却已无能为力,只好协助主力部队撤退到摩拉瓦河。好在天赐良机,局势发生逆转—俄罗斯帝国大军终于挺进,越过了多瑙河。奥斯曼帝国总督只好掉头前去迎战,只将少量部队留守尼什。塞尔维亚军队再次进军并在尼什将奥斯曼帝国军队击退。战事又回到最初的状态。这是塞尔维亚首次在俄罗斯帝国的干预下保住了军队乃至整个国家。俄罗斯帝国的另外两次干预分别发生在1878年和1914年。

1809年,拿破仑·波拿巴率军在瓦格拉姆战胜了奥地利帝国军队,在南斯拉夫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凭借这场战争的胜利,拿破仑·波拿巴获得了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的部分领土。这些领土原本归“伊利里亚行省”管理。这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基督教徒集理性与正义于一身。与几个世纪以来的其他统治者相比,拿破仑·波拿巴对该地区实施的开明管理成效更加显著—他摧毁封建主义、宣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设立学校、鼓励教育、规划建筑,以及修建公路。法兰西人这一时期的物质生活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改善,结果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 在拿破仑·波拿巴下台后访问这些地区时,还发自内心地感叹道:“好景不长,可惜至极!”拿破仑·波拿巴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人们永远铭记。事实上,在1809年,南部斯拉夫民族便首次实现了统一,并且根据各国不同特点组成联盟。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统一并建立了一个文明进步的政府,塞尔维亚则与黑山组成武装同盟。两个大国对南斯拉夫的民族统一运动给予极大的援助—法兰西第一帝国为其文明开化提供了帮助,而俄罗斯帝国则为其提供了军事援助。

瓦格拉姆战场上的拿破仑·波拿巴

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

接下来的一年,即1810年,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内外交困,不仅因为尼什一战的失败受到责备,而且因为来自反对党的困扰让他疲惫不堪。在1810年的战役中,奥斯曼帝国军队在波斯尼亚边界和尼什附近接连战败。领导奥斯曼帝国尼什战役的新指挥官库尔希德帕夏虽然战败了,但他展示了对付塞尔维亚军队的正确作战方式。库尔希德先去查探塞尔维亚军队的战壕,但并不急于进攻,而是依靠军队人数的优势先摧毁乡下地区,同时建好野战堡垒。这种作战方式极其致命,因为当自己的基地受到袭击时,一些身在远处的非正规军便会变成一盘散沙。如果奥斯曼帝国长期采用这种作战方式,那么一定能够打败塞尔维亚。

随后数年,双方交战散漫无章。库尔希德帕夏试图诱骗塞尔维亚军队,于是提出求和。但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不想放弃俄罗斯帝国,因而拒绝与奥斯曼帝国和谈。他的拒绝正是奥斯曼帝国求之不得的。因为通过孤立塞尔维亚,奥斯曼帝国可以从中受益。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对俄罗斯帝国的忠诚未得到任何回报。1812年5月,迫于拿破仑·波拿巴侵略的威胁,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匆忙议和。双方签署的《布加勒斯特和约》 包含了对塞尔维亚有利的条款,明确提出了塞尔维亚自治及合理的进贡。但这些条款其实非常容易被曲解。奥斯曼帝国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事实上,对付奥斯曼帝国的真正困难在于,奥斯曼帝国十分善于曲解和规避书面条约。1813年春,拿破仑·波拿巴在吕岑会战 中打败了反法联军。奥斯曼帝国趁机毁掉和约。在土耳其人看来,这场胜利挽回了他们同俄罗斯帝国作战失败的巨大损失。趁俄罗斯帝国被法军占领,奥斯曼帝国准备将叛乱的塞尔维亚拉雅斩草除根。

《布加勒斯特和约》签订后的巴尔干半岛形势

1813年,奥斯曼帝国和塞尔维亚都采取传统的作战方案。奥斯曼帝国计划从德里纳、维丁和尼什三地同时出击。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则和往常一样,将地方征兵安置在边境,自己负责指挥舒马迪亚的储备军队。1813年初,塞尔维亚军队占领的领土几乎达到了1878年之前所界定的国土面积。塞尔维亚驻扎在各方前线的士兵共约五万人。而仅在尼什驻扎的奥斯曼帝国主力军人数就是塞尔维亚军队的两倍。身为塞尔维亚最英勇的首领,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很有可能阻止奥斯曼帝国军队的进攻。但遗憾的是,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有辱其名。首次交战后,塞尔维亚军队便受到严重挫伤。得知一支塞尔维亚军队正在与尼什来的库尔希德帕夏军队对抗,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带兵前去援助。但他瞬间便丧失了信心,抛下战友,自己一声不响地逃回贝尔格莱德。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四处周旋,踪迹神秘,后来再次现身摩拉瓦,最终于1813年10月同几名属下穿过多瑙河逃到匈牙利王国,丢下塞尔维亚同胞们自生自灭。这项伟大的事业最后却以如此悲惨的结局收场。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对这次危机的处理,是他人生中乃至整个现代塞尔维亚历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有传言称,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这样做是急于将私藏的金子安然无恙地运到匈牙利王国。对于这个同时具备了农民劣根性与士兵首领军事能力的人而言,这种奇特的解释所描述的情况也并非不可能发生。当然,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此次行为也可能有一个更简单的解释,那便是他忧郁而富有想象力的天性使他产生绝望,结果在痛苦的打击与折磨下,他坚强的意志突然崩溃。像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这样勇气的丧失和女性般的恐惧,腓特烈·巴巴罗萨在重大危急关头就曾出现过一次,而拿破仑·波拿巴则出现过两次。对那些因责任或灾难铤而走险的行动者来说,这种瞬间的崩溃并不稀奇,反而更像是出于人类简单的本性。在蒂罗尔独立战争中,安德烈亚斯·霍费尔最后的犹豫不决就与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此次情况十分相似。

不解之谜层出不穷。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最后生涯也同样令人匪夷所思。1817年,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回到塞尔维亚,想要重塑昔日的影响力并与希腊的起义者结成联盟,从而扩充塞尔维亚的疆土。当时的塞尔维亚统治者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 则对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这位强大的竞争对手心生畏惧。因此,有可能是他杀了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但无论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死和他有关与否,他都必定会因此事而感到欢喜。据说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曾杀死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兄弟。因此,这是一场可怕的埃斯库罗斯式悲剧。两代王室之间的恐怖斗争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直到最后一位奥布雷诺维奇王朝统治者 遭遇暗杀,这场斗争才结束。“战乱已去,再无士兵。”这场可怕的血仇之争为塞尔维亚带来惨痛的伤害,也证明了其敌对联盟的强大。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曾战胜过诸多奥斯曼帝国军队。当看到他被砍下的血淋淋的人头时,马哈茂德二世一定是万分喜悦的。如果得知下令杀死塞尔维亚的第一个解放者的人,竟是塞尔维亚公国第一任国王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那马哈茂德二世会备感欣喜。

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

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被杀

第2节

塞尔维亚第二次起义(1813—1815)

——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与塞尔维亚的第二次暴动

在塞尔维亚塔科沃镇的教堂附近,一棵参天橡树拔地而起,如今已有些枯萎。树下有一块扁平的大石头。当年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就是站在这块石头上,发动了塞尔维亚最后一场起义。从此,这里便被人们奉为圣地。如同波士顿附近的那棵枯萎的大榆树一样,这棵橡树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之树。乔治·华盛顿曾在大榆树下指挥过美国的军队。当然,没有人会拿塞尔维亚起义和美国的独立战争做比较。但我们也不应将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无上权力与马哈茂德二世的暴政相提并论。

据埃马纽尔·埃贝·西哀士 的相关记载,当有人不屑地问他,在恐怖统治时期为法兰西做了什么贡献时,他从容地回答道:“我活着就是对法兰西的贡献。”如果换作是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那他要说的可能不止这些。毕竟,他不仅在恐怖统治下的塞尔维亚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还保住了官职。当初,包括雅各布·内纳多维奇在内的大多数首领都随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逃到了匈牙利王国,只有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勇敢镇定地留在塞尔维亚,决心面对一切。当雅各布·内纳多维奇恳求他离开塞尔维亚时,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回答道:“对我来说,去奥地利有什么意义呢?何况敌军还会将我的妻儿和年迈的老母卖作奴隶。不!无论我的同胞命运如何,我都要与他们共存亡。”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之前从未担任过重要领袖。这或许是因为他认定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毒害了自己的兄弟,因而对其怀恨在心。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坚决留在塞尔维亚的勇气、他对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仇视及他在当地的经验,给贝尔格莱德的帕夏苏莱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莱曼曾在战场上为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所伤。此时,苏莱曼决定利用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以使塞尔维亚归顺奥斯曼帝国。他任命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为大克尼兹,让他掌管鲁德尼克、波斯蒂加和克拉古耶瓦茨三个地区。于是,这个塞尔维亚人便掌管了几乎整个舒马迪亚地区。这里也是塞尔维亚在先前的起义中抵御对手的核心地区。苏莱曼帕夏对这一新战利品非常得意。他来到贝尔格莱德时,伸出受伤的手臂对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说道:“看,这可是为你所伤。”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则回答道:“如今,我愿为您效犬马之力,让这只手再创辉煌。”至于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是否会信守诺言,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与土耳其人的交往中,很多塞尔维亚人形成了同土耳其人一样令人难以捉摸的性格。正是这种性格,导致土耳其人的所有政策难以理解。与继任者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相比,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要单纯得多。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则更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他精明谨慎,心思敏锐,是个狡猾奸诈的外交好手。传闻他擅长挑拨离间,自己则在中间两面讨好,坐收渔翁之利,但尚无证据证实这一说法。或许,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只是伺机行事,企图先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谋求自治。自治如果行不通,那么他便再进行反抗。然而,我们至少可以肯定,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曾全力说服塞尔维亚人放下武器。此事原本并没有可能。但在1813年冬天,随着塞尔维亚坚固的堡垒全部沦陷,同时武装起义部队要么解散,要么丧失了战斗力,塞尔维亚最终选择缴械投降。既然战败已是最坏的结果,投降或许能避免更多灾祸。

或许,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和其他任何人都不会指望土耳其人所谓的恢复秩序会有多仁慈。毕竟,塞尔维亚人在得意时也犯下过不少暴行,其中就包括对堡垒中投降的人和带有武器的战俘实行的严酷惩罚。然而,土耳其人此时的暴行变本加厉,他们不仅像以往一样屠杀囚犯,对战败方的领袖施以穿刺之刑,而且将婴儿扔到沸水中,嘲讽基督教的洗礼,甚至将人放在火架上炙烤。总之,土耳其人无恶不作,采取了诸多无法言表的方式折磨塞尔维亚人。虽然屠杀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但人们很快便会明白,这一贯的压迫是永无尽头的。曾被驱逐的地主和流放的臣民如今想重回故土并非易事且难以得到妥善处理。而与此同时,曾在塞尔维亚居住过的西帕希和其他土耳其人,频频索要那些根本不曾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财富,并且这些要求都实现了。加尼沙里军和阿尔巴尼亚军在各个堡垒乃至偏远乡村地区都设置人员防守。恐怖政策开始全方位蔓延。各地知名人士接连遭到掠夺和折磨,甚至被处死。这类残忍事件的发生有时是出于地方专制者的心血来潮,有时则是因为贝尔格莱德发来的号令。税收数额极高,每家每户都要纳税或缴械,没有人从恐怖统治、掠夺和暴力的荼毒中幸免。

第一场暴动发生在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管辖区鲁德尼克。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带领一批武装人员匆匆赶往克拉古耶瓦茨,驱散了部分叛乱者。至于剩下的人,帕夏苏莱曼承诺网开一面,饶他们不死。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便将他们带回去交给苏莱曼。结果,苏莱曼多次重申的承诺最终也没有兑现。一百五十名塞尔维亚反叛者被砍头,近四十名首领则遭受了穿刺之刑。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仁慈又使自己背负了犯罪的嫌疑。因此,他被软禁在了贝尔格莱德。后来,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用重金贿赂,成功获得释放并回到了自己的管辖区。经历了这番遭遇之后,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清楚地认识到,信任土耳其人是何其愚蠢的做法,唯有起义才能保全自己。恐怖统治卷土重来。塞尔维亚人深信,如同在达希时期那样,又一场大屠杀即将到来。有些塞尔维亚人手中还握着武器,如果大屠杀真的来临,那倒不如决一死战。这是许多人汲取的教训。于是,在许久的踌躇之后,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还是决定下达发动起义的命令。

在1815年的棕枝主日 ,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做出了起义的决定。塔科沃教堂的节日仪式结束后,人群围着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转来转去,由此形成了塞尔维亚议会粗鲁的特征之一。犹豫片刻之后,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站到橡树下的石头上开始讲话。起初,他只有只言片语,并且十分沮丧。但人们的热情驱散了他消极的情绪:“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我们要与塞尔维亚共存亡!”听到人们的呼喊后,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眼里顿时充满了光芒,他说道:“你们就是我坚强的后盾!来吧!打倒土耳其人!上帝和正义与我们同在!”各个地区都已经决定采取行动。塔科沃的议会也并不是唯一一场决定发动起义的集会。虽然在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做出决定之前,有许多地方已经爆发了起义,但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决定仍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他是塞尔维亚最伟大的基督教官员。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最终获得了无上的荣耀,但他从一开始也承担了最沉重的责任。

奥斯曼帝国大军迅速在塞尔维亚集结。战争局势从一开始就对塞尔维亚不利。近一万人的奥斯曼帝国军队沿西摩拉瓦河深入鲁德尼克,最后在河流右岸的特查切克安营扎寨。此地现如今是三条铁路的枢纽。赶到特查切克后,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选择了一处有利位置,以便观察对手的情况。此外,他又派人在河流左岸奥斯曼帝国军队营地对面的吕比奇挖战壕作掩护。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将大批部队留在战壕中,自己却突然向北边行进,赶往科卢巴拉河与萨瓦河交汇处的小村庄帕莱什。在那里,有几个西帕希一直隐藏在战壕里,想给周边造成威慑。一听闻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到来的消息,他们便想逃走,不料却遭到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追杀,最后几乎全被歼灭。从军事意义上来说,这次胜利微不足道,但在政治上则是决定性的胜利。一切革命在开始之际,总会有某个令人深受焦虑之苦的瞬间—勇敢者精神动摇,胆怯者陷入绝望。而在这种时刻,即使是很小的胜利也足以振奋人心。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赢得了战争。他在物质方面的收获是自己缴获的一支枪,而在精神方面的收获则是扫除了一切质疑与犹豫,令那些止步不前、摇摆不定的人迅速前来追随他的脚步。

帕莱什镇临近多瑙河,为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成功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多瑙河对面匈牙利王国的塞尔维亚人得知了胜利的消息。流放的塞尔维亚人则迫不及待地要带上武器、钱财和弹药回归祖国。老一辈海杜克和克尼兹,以及复仇心切的塞尔维亚人纷纷穿过多瑙河,来到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麾下。整个塞尔维亚地区和科卢巴拉西部都发动了起义。这次决定性的事件是有事实证明的。帕莱什镇从此更名为奥布雷诺瓦茨,以纪念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取得的胜利。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凯旋时带回了两把枪,一把是战利品,另一把是匈牙利王国进口的。此外,他还带回了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的许多老兵。

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在吕比奇发现奥斯曼帝国军队正准备进攻。短短几天内,奥斯曼帝国军队便发起攻击,摧毁了塞尔维亚的一些重要战壕。但奥斯曼帝国军队同样损失惨重。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指挥官也莫名其妙地突然向尼什方向撤军。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紧追不舍,给对方造成重创。更重要的是,他还俘虏了对方的大炮和弹药输送车。在得知土耳其人战败的消息后,克拉古耶瓦茨立即投降。于是,整个舒马迪亚,连同瓦列沃的大部分地区及其西边地区,都被塞尔维亚征服。然而,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不给对手丝毫喘息的机会,直逼奥斯曼帝国军队在波沙维拉茨设立的重要堡垒,并且袭击了对手的战壕。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虽然损失惨重,但终于突破了对手防线并占领了整个镇子。随后,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突然向西进军并在马奇瓦迎上了波斯尼亚军的前卫军队,最终将其全部歼灭。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允许奥斯曼帝国的战俘们回到自己的国家。这一做法使大批土耳其人自愿流亡。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这一连串紧凑的行动产生了惊人的效果。最终,只剩下几个堡垒中的奥斯曼帝国士兵还在垂死挣扎。而塞尔维亚则即将重现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时代的辉煌。

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做事雷厉风行,胆识过人。他在帕莱什、吕比奇、波沙维拉茨和马奇瓦等地的四次军事行动几乎可以与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曾经的壮举相媲美。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围攻还是对抗,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都能做到战无不胜。卡拉乔尔杰·彼得罗维奇曾多次遭遇劫难,但最后都化险为夷。而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则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浩浩荡荡的敌军从维丁和尼什攻来,为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军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好在外交压力解除了塞尔维亚军队的危险。马奇瓦一战获胜后,塞尔维亚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1807年,大英帝国政府满怀信心地期待拿破仑·波拿巴向奥斯曼帝国发动袭击。后来,大英帝国政府派出一名军事特务对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包括希腊、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等地抵抗运动的情况和发展势态进行调查和汇报。威廉姆·马丁·利克 上尉带着疑问到这些国家游历了一番,随后撰写了一份有意思的报告。对马其顿而言,这份报告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威廉姆·马丁·利克曾在报告中写道:“拉雅遭受的可怕压迫。”同时,威廉姆·马丁·利克估计,斯科普里和索非亚南部的马其顿人口中的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数目相当。威廉姆·马丁·利克还间接提到了塞尔维亚起义:“塞尔维亚人一直以来都在塞林·乔治大公的领导下,共同努力保护国家领土,并且在交战双方签署停战协议之前,塞尔维亚与俄罗斯帝国的军队就已经在奥索瓦与维丁之间的多瑙河畔成功会师。自此以后,虽然奥斯曼帝国继续对塞尔维亚和俄罗斯帝国持敌对态度,但塞尔维亚仍在不断逼近保加利亚。”

威廉姆·马丁·利克

安格尔西侯爵亨利·威廉·佩吉特 从达达尼尔海峡的邮政局给利克写信称:“法兰西第一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似乎要采取一致行动。因此,奥斯曼帝国政府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被逐出欧洲。”威廉姆·马丁·利克随后汇报道,当地人民对奥斯曼帝国当局进行的各种反抗行为是“为了抵抗法俄两国的干预,从而依靠自身力量维护独立”。

奥斯曼帝国解体的传说被人们屡次提及。从上述整个事件可以看出,这一消息对1807年的英国政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