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济阳纲目

卷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傷風

陳無擇 曰:春傷於風,乃四時之序也。或表中風邪,循經流注,以日傳變,與傷寒無異。但寒澀血,故無汗惡寒;風散氣,故有汗惡風,為不同耳。仲景太陽經分傷風傷寒為二途,而後人纂集者,不分門類。茲特別立傷風一門,且依先哲,以太陽為始,分注六經,學者當自知之。

葉氏 曰:無擇分傷風,六經用藥,可謂發前人之未備。然傷風傷寒之辨,惟在太陽經為然,其傳至陽明少陽及三陰之經,則風與寒皆變而為熱,無復二者之分矣。今無擇例以桂枝湯治太陽傷風之劑,統治諸經,但加各經之藥,是徒知傷風傳變與傷寒同,而不知用藥與傷寒傳經者亦不異,此則失仲景之意也。統旨曰:傷風多屬於肺,肺主皮毛故也。咳嗽聲重,噴嚏鼻塞,此感冒之輕者,當微解之。其稍重,亦頭疼發熱,惡風憎寒,即宜發散。先傷飲食而後傷風者,當以白朮、枳實、青皮、陳皮、麴櫱消導其里,兼用川芎、羌活、防風、乾葛、紫蘇以解其表。起居不時,房勞之後,致傷風者,先以參、朮、芎、歸補其虛,佐入防風、羌活、乾葛微解其表。以上二證乃挾食挾虛而受風者,亦宜內外交治,不可專於解表也。鼻塞不聞香臭者,有新舊寒熱之異。新病者,乃偶感風寒所致,或聲啞重,或流清涕,宜以神朮散、參蘇飲加麻黃,發散其邪。舊病者,原因肺經素蘊火邪,火鬱之甚,而畏見風寒,但遇寒月便塞,略感即發,當以清肺化痰湯,少加降火通氣之劑,切不可以為肺寒而用解表辛溫之藥,非徒無益,而反有所害也。

丹溪 曰:傷風證屬肺者多(風邪入於腠理,肺主皮毛故也),宜辛溫或辛涼之劑散之。一時傷風,頭痛發熱,惡寒怕風,便宜解散,用防風、羌活、升麻、葛根、白芷、臺芎、荊芥之類補藥、痰藥,隨證加減。飲食過傷,又兼傷風,必用白朮、陳皮、山楂、麥蘖、青皮、枳實消導其里,兼用臺芎、防風、羌活以解其表。因起居不常,房勞之後,以致感傷,必須以補氣血為主,用參、朮、芎、歸以補其里,兼用防風、羌活等以解其表。小兒傷風,咳嗽吐痰,用二陳湯加防風、枳殼、白朮、桔梗。有熱,加黃芩、柴胡。

戴氏 曰:新咳嗽,鼻塞聲重者是也。

彭氏 曰:外感傷風,鼻塞聲重,左脈浮緩者是。

李氏 曰:冒風惡寒,多屬於肺。蓋肺主皮毛,通膀胱,最易感冒,新咳嗽、惡風、鼻塞、聲重、噴嚏是也,柴胡半夏湯、參蘇飲。寒月,麻黃、杏仁。飲重者,頭疼身痛,寒熱,咽乾音啞,柴胡桂枝湯、防風沖和湯。頭痛甚者,川芎茶調散。痰多者,金沸草散。挾熱,人參敗毒散、升麻葛根湯。挾寒,十神湯。挾寒濕,消風百解散。挾濕,神朮散。挾暑,香葛湯。時行,柴胡升麻湯。服食過厚,素有痰火,時常鼻塞流涕,聲重咳嗽,略被外感,則防風通聖散或大黃、黃芩等分為丸,白水下。素虛者,只用防風、羌活、川芎,隨宜加入補藥痰藥中;傷食,加桑白皮、陳皮、青皮、山楂、麥芽;挾形寒飲冷,加薑、桂;挾房勞,加參、朮、歸、地;挾勞役,補中益氣湯加羌活、防風。風虛甚者,羌活丸、加味烏荊丸。風重傳裡,一同傷寒治法。風久甚,能為氣血之害,蓋風能燥血散氣,故古用桂附八物等湯。久不愈者,只宜三白湯加減飲之,切忌疏泄。雖初起,非寒月無汗,麻黃禁用。

治方

桂枝湯 治太陽經傷風,頭疼身痛,或翕翕發熱,或洒洒惡風,自汗。無汗者不可服。

桂枝 芍藥(各三兩) 甘草(炙,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不拘時。惟春初可依此方,自春末夏至以前,宜加黃芩半兩;夏至後,加知母半兩,石膏二兩,或升麻半兩;若病人素虛寒,不用加減。

加減沖和湯 治太陽傷風,有汗,脈浮緩。

羌活(一錢) 白朮(一錢半) 防風 白芷 川芎 黃芩 生地黃(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若一服汗還未止,加黃耆一錢五分,芍藥一錢。仍未止,以小柴胡加桂枝、芍藥各一錢。

芎芷香蘇散 治傷風。

川芎 白芷 羌活 香附 陳皮 甘草(各一錢) 薄荷 蘇葉(各八分)

加荊芥、防風各七分,名荊芥防芎蘇散。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蔥白二寸,水煎,熱服。有痰,加半夏、茯苓;咳嗽,加杏仁、桑白皮。

神朮散 治四時瘟疫,頭痛發熱,及傷風鼻塞聲重。

蒼朮(米泔浸,五兩) 藁本 香白芷 細辛 羌活 川芎 甘草(炙,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加生薑三片、蔥白三寸,煎七分,不拘時溫服。如傷風鼻塞,用蔥茶調下二錢。

消風百解散 治傷風頭疼,發熱惡寒,咳嗽,鼻塞聲重。

荊芥 白芷 陳皮(去白) 麻黃 蒼朮(各四兩) 甘草(炙,二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生薑三片、蔥白三莖水煎服。如咳嗽,再加烏梅煎。

川芎茶調散 治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疼,鼻塞聲重。

薄荷(八兩) 川芎 荊芥(去梗,各四兩) 羌活 白芷 甘草(各二兩) 細辛(一兩) 防風(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人參敗毒散 治傷寒頭痛,壯熱惡寒,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重。

人參 羌活 獨活 芎藭 柴胡 前胡 枳殼 桔梗 茯苓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每服三錢,生薑三片,薄荷少許水煎服。如心經蘊熱,口乾舌燥,加黃芩。

蔥白散 治四時傷寒,頭痛壯熱,肢體煩疼,小便赤澀,及傷風鼻塞,咳嗽痰涎,山嵐瘴氣,並皆治之。

麻黃(去根節,三兩) 川芎 蒼朮(米泔浸) 白朮(各二兩) 石膏 乾葛 甘草(炙,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蔥白二寸,水煎,熱服不拘時。如欲汗,並進數服。

沖和散 治感冒風濕之氣,頭目不清,鼻塞聲重,肢體倦怠,欠伸出淚。

蒼朮(米泔浸炒,六兩) 荊芥穗(二兩) 甘草(一兩一錢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煎八分,去渣,熱服不拘時。

八風散 治風氣上攻,頭目昏眩,肢體拘急,皮膚瘙癢,癮疹成瘡,及治壅塞不調,鼻塞聲重。

羌活 防風(各三兩) 人參 黃耆 甘草(各二兩) 白芷 前胡(各一兩) 藿香(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薄荷少許,煎湯調下,食後溫服,茶清亦可。

消風散 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鼻嚏聲重,耳作蟬鳴,及皮膚頑麻,瘙癢癮疹,婦人血風,頭皮腫癢,並皆治之。

荊芥穗 甘草(炙) 陳皮(去白) 厚朴(薑製,各半兩) 白殭蠶(炒) 人參 茯苓 防風 芎藭 藿香葉 蟬蛻(去土,炒) 羌活(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荊芥茶清調下。遍身瘡癬,溫酒下。

金沸草散 治肺經受風,頭目昏疼,咳嗽聲重,涕唾稠黏。

旋覆花(去梗,二兩) 荊芥穗(四兩) 麻黃(去節) 前胡(去蘆,各二兩) 甘草(炙) 赤芍藥 半夏(薑製,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

柴胡升麻湯 治頭痛,壯熱惡風,體疼鼻塞,咽乾,痰盛咳嗽,涕唾稠黏。

柴胡 前胡 黃芩(各六兩半) 荊芥(七兩半) 赤芍藥 石膏(各十兩) 升麻(五兩) 桑白皮 乾葛(各七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加生薑,水煎,熱服。有痰,加半夏、貝母。

清肺化痰湯 治肺經素蘊火邪,但遇風寒便鼻塞聲重,此火鬱之甚也。用此藥降火利氣,不可過用辛溫解表。

桔梗 枳殼 半夏 橘紅 茯苓 前胡(各一錢二分) 黃芩(一錢半) 細辛(一錢) 甘草(五分)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服。

羌活散 治風氣不調,頭目昏眩,痰涎壅滯,遍身拘急,及風邪塞壅,頭痛項強,鼻塞聲重,肢體煩疼,天陰風雨預覺不安。

羌活 防風 麻黃(去根節) 前胡 蔓荊子 細辛 川芎 枳殼 白茯苓 黃芩 石膏 甘菊花 甘草(炙,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加生薑四片、薄荷三葉,水煎,溫服。

羌活丸 治風氣不調,頭目昏眩,痰涎壅滯,遍身拘急,及風邪塞壅,頭痛項強,鼻塞聲重,肢節煩疼,天陰先覺不安。

羌活 麻黃(去根節) 防風 細辛 蔓荊子(去白皮) 川芎 甘菊花 前胡 黃芩 枳殼 白茯苓 石膏 甘草(炙,各一兩) 硃砂(一兩五錢,為衣)

上為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後薑湯下。

大辰砂丸 清頭目,化痰涎,及感冒風寒,聲重,頭目昏眩,項背拘急,皮膚瘙癢,並皆治之。

防風(去蘆,二兩) 天麻 川芎 白芷 甘草(炙,各一兩) 薄荷葉 細辛(各半兩) 硃砂(一兩,為衣)

上以七味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細嚼,食後薑湯下,茶清亦可。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