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济阳纲目

卷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大頭瘟

綱目 云:運氣大頭病皆屬火,蓋經所謂上腫者,即其屬也。經云:少陽司天之政(寅申之歲),風熱參布,太陰橫流,寒乃時至,(此皆木火之化,火盛則寒水來復),民病上怫(音佛,心郁不舒也),腫,色變。又云:少陰司天之政(子午之歲),熱病生於上,清病生於下(少陰司天,陽明在泉,上火下金,故熱病生於上,清病生於下),民病嗌乾腫上。終之氣,燥令行,餘火內格,腫於上,咳喘。(燥金之客,加於寒水之主,金氣收,故五氣之餘火內格而為病,如此格拒也)。其治方,東垣普濟消毒飲子得之矣。

丹溪 曰:大頭天行病,乃濕氣在高巔之上,用羌活、黃芩酒炒、大黃酒蒸,隨病加減,不可用降藥。

東垣 曰:夫大頭病者,雖為在身在上,熱邪伏於已,又感天地四時非節瘟疫之氣所著,所以成此疾。至於潰裂膿出,而又染他人,所以謂之疫癘也。大抵足陽明邪熱太甚,資實少陽相火為之熾,多在少陽或在陽明,甚則逆傳太陽。視其腫勢在何部分,隨其經而取之。濕熱為腫,木盛為痛,此邪發於首,多在兩耳前後所先見出者為主為根,治之宜早,藥不宜速,恐過其病,上熱未除,中寒已作,有傷人命矣。此疾是自內而之外也,是為血病。況頭部受邪,現見於無形之處,至高之分,當先緩而後急。先緩者,謂邪氣在上所著,無形之分,既著無形,所傳無定,若用重劑大瀉之,則其邪不去,反過其病矣。雖用緩藥,若急服之,或食前或頓服,咸失緩之體,則藥不能騰昇,徐潰無形之邪,或藥性味形狀,擬象服餌,皆須不離緩體,及寒藥或炒或酒浸之類是也。後急者,謂前緩劑已經高分,瀉邪氣入於中,是到陰部。入於中,染於內之有形質之所,若不速去,反損陰分,此中治卻為客熱所當急也。治客以急,此之謂也。治主以緩,先緩謂也。謂陽邪在上,陰邪在下,各為本家,病不從先後。錯其緩急,不惟不能解其紛,而復致其亂矣。此所以治主當緩,治客當急。謂陽分受陽邪,陰分受陰邪者,主也。陽分受陰邪,陰分受陽邪者,客也。凡所謂急者,當急去之,此治客以急也。假令少陽、陽明之為病,少陽者,謂邪出於耳前後也;陽明者,首面大腫也。先以黃芩、黃連、甘草通炒銼煎,少少不住服呷之。或一劑畢,再用大黃,或酒浸,或煨,又以鼠黏子新瓦上炒,㕮咀,煎成去渣,納芒硝各等分,亦時時呷之。當食後用,徐得微利。並邪氣已,只服前藥,如不已,再服後藥,依前次第用之。取大便利,邪已即止。如陽明行經,加升麻、葛根、芍藥之類。太陽行經,加羌活、防風、荊芥之類。選而加之,並與上藥相合用之,不可獨用也。

齊氏 曰:時毒者,為四時邪毒之氣,而感之於人也。其候發於鼻面耳項咽喉,赤腫無頭,或結核有根,令人憎寒,發熱頭痛,或肢體痛甚者。恍惚不安,咽喉閉塞,人不識者,將為傷寒,便服解藥。一二日腫氣增益,方悟,始求瘡醫。原夫此疾,古無方論,世俗通為丹瘤,病家惡言時毒,切恐傳染。考之於經曰:人身忽經變赤,狀如塗丹,謂之丹毒。此風熱惡毒所為,與夫時毒特不同耳。蓋時毒初狀如傷寒,五七日間,乃能殺人,治者宜精辨之。先診其脈,滑數浮洪沉緊弦澀,皆其候也。蓋浮數者,邪氣在表也。沉澀者,邪氣深也。氣實之人,急服化毒丹以攻之。熱實不利,大黃湯下之。其有表證者,解毒升麻湯以發之。或年高氣軟者,五香連翹湯主之。又於鼻內嗅通氣散,取十餘嚏作效。若嗅藥不嚏者,不可治。如嚏出膿血者,治之必愈。左右看病之人,每日用嗅藥嚏之,必不傳染。其病人每日用嚏藥三五次,以泄熱毒。此治時毒之良法也。經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大下,猶宜和解之,服犀角連翹散之類。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頭目腫起高赤者,可服托裡散、黃耆散。宜針鐮砭割出血,泄其毒氣。十日外不治自愈也。此病若五日以前精神昏亂,咽喉閉塞,語聲不出,頭面不腫,食不知味者,必死之候,治之無功矣。然而此病有陰有陽,有可汗,有可下。嘗見粗工,但云熱毒,就用寒藥,殊不知病有微甚,治有從逆,不可不審也。

李氏 曰:大頭腫痛,又名雷頭風。時行毒濕在高巔之上,故頭面痛腫疙瘩,甚則咽嗌堵塞,害人最速。冬過後多病此,證似傷寒,寒熱身痛。治法分表裡三陽,連兩目鼻面腫者,陽明也。發耳前後並頭角者,少陽也。腦後項下腫起者,太陽也。脈浮,表證多者,清震湯,或敗毒散加荊、防。脈沉,里證見者,宜羌活、黃芩俱酒炒,大黃酒蒸為主。陽明加乾葛、升麻、芍藥、石膏,少陽加瓜蔞子、牛蒡子,太陽加荊芥、防風,水煎,時時呷之,取大便邪氣去則止。甚者,加芒硝,或防風通聖散加牛蒡子、元參,俱用酒炒,微微下之。咽喉腫痛者,用殭蠶一兩,大黃二兩,蜜丸如彈,井水化服。凶荒勞役,宜普濟消毒飲以安。裡虛者,加參、歸。便秘,加大黃,或人中黃丸,亦妙。服後俱仰臥,使藥氣上行。故非便秘熱盛,忌用降下之藥,若表裡俱解,腫不消者,用磁鋒砭去血,外用通關散,倍加躑躅,及藜蘆少許,搐鼻,嚏,以泄其毒。久不愈,欲作膿者,內服托裡消毒散。體倦,食少,惡寒者,補中益氣湯加桔梗。潰後腫赤不消,膿清色白者,六君子湯加桔梗、芎、歸。元氣素弱,脈微者,用參、朮、芎、歸、陳皮、柴胡、升麻、甘草各等分,以升舉陽氣,用牛蒡子、元參、連翹、桔梗減半,以解熱毒。腫赤便屬純陽,脈微便屬純陰,慎之。

薛氏 曰:時毒,謂毒發於面鼻耳項也。裡實而不利者,下之;表實而不解者,散之;表裡俱實而不解者,解表攻裡;表裡俱解而不消者,和之;腫甚焮痛者,砭去惡血,更用消毒之劑;不作膿或不潰者,托之。饑年普患者,不宜用峻利,當審而治之。一男子頭面腫痛,服硝黃敗毒之劑愈甚。診之脈浮數,邪在表尚未解,用荊防敗毒散二劑,勢退大半,更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痊。《內經》云:身半以上腫,天之氣也;身半以下腫,地之氣也。乃邪客心肺之間,上攻頭目而為腫。此感四時不正之氣為患,與夫膏粱積熱之證不同。硝黃之劑,非大便秘實不可用。若不審其因,不辨其虛實表裡,概用攻之,必致有誤。常見饑饉之際,芻蕘之人多患之。乃是胃氣有損,邪氣從之為患,不可不察。一男子服表散藥愈熾,發熱便秘,診其脈沉實,此邪在裡也,以大黃湯下之,里證悉退,以葛根牛蒡子湯,浮腫亦消,惟赤腫尚存,更以托裡藥潰之而愈。一老人冬月頭面耳項俱腫痛甚,便秘脈實,此表裡俱實病也,飲防風通聖散不應,遂砭患處,出黑血,仍投前藥即應,又以荊防敗毒散而瘳。蓋前藥不應者,毒血凝聚上部經絡,藥力難達故也。惡血既去,其藥自效。或拘用寒遠寒(遠,避忌之謂,用寒者,無犯司氣之寒,然攻裡則不遠寒),及年高畏用硝黃,而用托裡,與夫尋常消毒之劑,或不砭泄其毒,鮮不危矣。予嘗治邪在外者,用葛根牛蒡子湯、人參敗毒散,或普濟消毒飲子。邪在裡者,五利大黃湯、梔子仁湯。表裡俱不解者,防風通聖散。表裡俱解而腫不退者,犀角升麻湯。如腫甚者,砭患處出惡血,以泄其毒,或用通關散取嚏,以泄其毒,十日外自愈。若嚏出膿血即愈,欲其作膿者,用托裡消毒散。欲其收斂者,用托裡散,此法最為穩當。五七日咽喉腫閉,言語不出,頭面不腫,食不知味者,不治。

丹溪 曰:蛤蟆瘟屬風熱,解毒丸下之。或防風通聖散加減用之,或用小柴胡加防風、羌活、荊芥、薄荷、桔梗煎服,外以側柏葉自然汁調蚯蚓糞敷之,或用丁香尖、附子尖、南星末醋調敷之,或五葉藤汁,或車前草汁,皆可敷。

脈法

時毒天行,其脈滑數浮洪,沉緊弦澀,皆其候也。蓋浮數者,邪氣在表也。沉澀者,邪氣深也。

治大頭瘟方

二黃湯 治天行大頭疫瘟。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生甘草(各二兩)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溫服,徐徐細呷之。如未退,再加鼠黏子、酒蒸大黃煎,入芒硝,亦細細頻與服之,微利為度。腫減後去後三味,只服前藥,取邪氣已則止。前藥各宜加引經藥。陽明渴,加石膏;少陽渴,加瓜蔞根;陽明行經,加升麻、葛根、芍藥、甘草;太陽行經,加羌活、荊芥、防風。或云頭痛,加酒芩;口乾,加乾葛;身痛,加羌活、桂枝、防風、芍藥。

東垣方 治大頭天行病。

羌活 黃芩(酒炒) 大黃(酒蒸)

上加減,水煎服。

普濟消毒飲子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癘,初覺憎寒壯熱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俗云大頭傷寒,諸藥雜治,終莫能愈,漸至危篤。東垣曰:身半以上,天之氣也。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目而為腫耳,須用下項藥,共為細末,半用湯調,時時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盡良愈,活者甚眾,時人皆曰天方。遂刻諸石,以傳永久。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各五錢) 人參(三錢) 陳皮(去白) 甘草 元參(各二錢) 連翹 板藍根 馬勃 鼠黏子(各一錢) 白殭蠶(炒) 升麻(各七分) 柴胡(二分) 桔梗(三分)

上為末,服如上法。或加防風、川芎、薄荷、當歸身,細切五錢,水煎,時時稍熱服之。如大便秘,加酒蒸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利之。

牛蒡芩連湯 治積熱在上,頭頂腫起,或面腫,多從耳根上起,俗名大頭瘟,並治煙瘴。

黃芩(酒炒,二錢半) 黃連 桔梗 石膏(各一錢半) 連翹 牛蒡子(炒研) 元參 甘草(各一錢) 荊芥 防風 羌活 大黃(各三分)

上銼一劑,加生薑一片,水煎,食後細細呷,溫服。每一盞做二十次服。常令藥在上、勿令飲食在後也。

荊防敗毒散 治時毒腫痛發熱,左手脈浮數。

人參 茯苓 甘草 桔梗 川芎 枳殼 柴胡 前胡 羌活 獨活 防風 荊芥(各等分)

上銼,每服七八錢,加生薑、薄荷,水煎服。

葛根牛蒡子湯 治時毒腫痛,脈數而少力者。

葛根 牛蒡子(半生半炒,杵碎) 貫眾 甘草 江西豆豉(各二錢)

上銼一劑,水一鍾半煎八分,食後服。

五利大黃湯 治時毒,頭面焮腫赤痛,煩渴便秘,脈實數。

大黃(煨) 黃芩 升麻(各二錢) 梔子 芒硝(各一錢二分)

上作一劑,水一鍾半煎六分,空心熱服。

梔子仁湯 治時毒頭面腫痛,大便秘結,脈沉數。

山梔仁(炒) 牛蒡子(炒) 升麻 枳殼(麩炒去穰) 鬱金 大黃(煨,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蜜水調下。

治大頭病兼治喉痹歌

人間治疫有仙方,一兩殭蠶二大黃,薑汁為丸如彈子,井花調蜜便清涼。

內府仙方 治腫項大頭病,蝦蟆瘟病。

殭蠶(二兩) 薑黃(二錢半) 蟬退(六錢半) 大黃(四兩)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重一錢一枚。大人服一丸,小兒半丸,蜜水調服,立愈。

人黃散 治四時疫癘,大頭天行等病。

糞缸岸(置風露中年遠者佳,水飛研細,一兩) 甘草(三錢) 雄黃 辰砂(各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薄荷桔梗湯調下,日三五服。煎藥用甘草、桔梗、茯苓、藁本、白朮各半錢,水煎服。

二聖救苦丸 治傷寒瘟疫,不論傳經過經可服。

大黃(四兩,酒拌蒸,曬乾) 牙皂(二兩)

上共為末,水打稀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十丸,冷綠豆湯下,以汗為度。

龔氏曰:萬曆丙戌春,余客大梁屬,瘟疫大作,其證間巷相染,甚至滅門。其證頭疼身痛,憎寒壯熱,頭面頸項赤腫,咽喉腫痛,昏憒等證。此乃冬應寒而反熱,人受不正之氣,至春發為瘟疫,至春發為熱病,名曰大頭瘟,大熱之證也。余用此方,以牙皂開關竅而發其表,以大黃瀉諸火而通其里,一服即汗,一汗即愈,真仙方也。但稟氣稍壯者,百發百中。虛弱者,先以人參敗毒散,輕者即愈。如未愈,用牛蒡芩連湯,可收全效。

一方 治疫毒頭腫。

甘草 桔梗 鼠黏子 大黃 芒硝

上水煎,頻頻細呷之。

黑白散 治大頭病如神。

烏黑蛇 白花蛇(各去頭尾,酒浸) 雄黃(二錢) 大黃(煨,半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一二錢,白湯調下,不拘時。

五香麻黃湯 凡傷寒熱病後,忽發浮腫,或著頭面,或著唇口頸項,或著胸背,或著四肢,或偏著兩足,不痛不赤者,此方主之。

麻黃(去節) 防風(去蘆) 獨活(去土) 秦艽(去蘆) 萎蕤 枳實(麩炒) 白薇 甘草 沉香 青木香(各二錢) 熏陸香 雞舌香(各一錢) 麝香(五分)

上為末,水調服。

通氣散 治大頭病焮腫,咽喉不利,取嚏以泄其毒。

元胡索(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藜蘆(五分) 豬牙皂角(一錢) 羊躑躅花(二分半)

上為細末,用紙捻蘸少許紝於鼻內,取嚏為效。

托裡消毒散 治時毒,表裡俱解,腫尚不退,欲其作膿。

人參 黃耆(鹽水拌炒) 當歸(酒拌) 川芎 芍藥 白朮 茯苓(各一錢) 白芷 金銀花(各七分) 甘草(五分)

上作一劑,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一方 治大頭瘟,病腫臉頸項者。

用福建靛花(《本草綱目》藍質浮水面者為)靛花三錢、燒酒一鍾、雞子清一個,入內打勻,吃下,不時而愈,腫即消,神方也。

一方 治大頭風。

用大黃、芒硝為末,以井底泥調塗之。此方若在表者忌之,在裡者宜之。

治蝦蟆瘟方

防風通聖散 蝦蟆瘟屬風熱,此方加減用之。

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芒硝 連翹 薄荷 麻黃(各五錢) 桔梗 石膏 黃芩(各一兩) 荊芥穗 白朮 山梔(各二兩半) 滑石(三兩) 甘草(二兩)

上銼,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人參 半夏 甘草 防風 羌活 荊芥 薄荷

上銼,水煎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