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济阳纲目

卷二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燥證

原病式 曰:諸澀枯涸,幹勁皴揭(澀者,物濕則滑澤,干則澀滯;枯,不榮王也;涸,無水液也;干,不滋潤也;勁,不柔和也;皴揭,皮膚啟裂也),皆屬於燥(手陽明燥,金乃肺與大腸之氣也)。蓋風熱火,同陽也;寒燥濕,同陰也。然燥金雖屬秋陰,而異乎寒濕,反同其風熱也。故火熱勝則金衰而風生,風熱勝則火竭而為燥也。凡人風病,多因熱甚而風燥者為其兼化,以熱為其主也。蓋肝主於筋而風氣自甚,又燥熱加之,則筋大燥也。燥金主於收斂,其脈緊澀,故為病勁強緊急而口噤也。或病燥熱太甚,而脾胃乾涸成消渴者;或風熱燥甚,怫鬱在表而裡氣平者;或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或時惡寒,筋惕而搐;又或風熱燥並而鬱甚於里,故煩滿而為秘結也。及風癇之發作者,由熱甚而風燥為其兼化,涎溢胸膈,燥鑠而瘛瘲,昏冒僵仆也。凡此諸證,皆由熱甚而生風。燥病各有異者,由風熱燥各微甚不等故也。所謂中風筋緩者,因其風熱甚,濕而為燥之甚也。然筋緩不收而痿痹,故諸膹郁病痿,皆屬於肺。金乃燥之化也,如秋深燥甚,則草木萎落而不收,病之象也。是以掌得血而能持,足得血而能步。夫燥之為病者,血以衰少不能榮養百骸,故若是也,學者不可不知。

丹溪 曰:皮膚皴揭,折裂血出,大痛或肌膚燥癢者,火燥肺金,燥之甚也,宜以四物湯去川芎,加麥門冬、人參、天花粉、黃柏、五味子之類治之。

李氏 曰:燥有內外。外因時值陽明燥令,久晴不雨,黃埃蔽空,令人狂惑,皮膚乾枯屑起;內因七情火磨,或大病吐利亡津,或金石燥血,或房勞竭精,或飲飽勞役損胃,或炙煿酒醬厚味,皆能偏助火邪,消鑠血液。六氣,風熱火屬陽,寒燥濕屬陰。但燥雖屬秋陰,而反同風熱火化,蓋火盛則金被熱傷,木無以制而生風,風勝濕,熱耗津。入肝則筋脈勁強緊急口噤,發為風癇,或手足癱瘓偏枯,或十指反而莫能搔癢,或為雀目內障;入心則昏冒僵仆,語言蹇澀;入脾則膈滿不食,或善飢而瘦,或傷積變為水腫鼓脹;入肺則毛焦乾脪,膹郁咳嗽;入腎則津液竭□,煩渴及骨蒸秘結。總皆肺金所主,陽明與肺為表裡也。表病皮膚皴揭,四物湯去川芎,合生脈散,加知母、黃柏、天花粉,或單天門冬膏,如筋攣不能運動者,大秦艽湯;里病消渴,活血潤燥,生津飲。大抵表裡俱宜甘寒潤劑,忌辛香動火及一切發汗之藥。經曰:燥者潤之。養血之謂也。蓋燥則血澀,而氣液為之凝滯。潤則血旺,而氣液為之宣通,由內神茂而後外色澤矣。然積液固能生氣,積氣亦能生液。氣虛者常用瓊玉膏,津虛者單五味子膏,血虛者地黃膏。凡病遇天燥(天燥即久晴不雨也),亦宜量加此等潤劑。

統旨 曰:燥之為病,有風燥,有熱燥,緣風能勝濕,熱能耗液也。又有陰血虛津不足而為燥,其證或為消渴,或為秘結,或為筋脈攣急,或為肌膚乾澀。大法辛以潤之,養血滋陰降火,則燥病自除,身自安矣。

蔭按:葉氏曰:燥是陽明之化,雖因於風熱所成,然究其源,多本於血虛津液不足所致。何也,陰血虛則不能榮潤百體,津液衰則無以滋養三焦,由是熱邪拂鬱而燥變多端。故燥干外,皮膚皴揭;燥於內,精血枯涸;燥於上,咽鼻焦乾;燥於下,便溺秘結。治之者,外以滋益之,內以培養之,在上清解之,在下通潤之。務使水液自生,而燥不容於不退矣。

脈法

脈緊而澀,或浮而弦,或芤而虛。

治方

加減四物湯 治燥證皮膚皴揭。

當歸 白芍 生地黃 人參 麥冬 五味子 天花粉 知母 黃柏

上銼,水煎服。

黃耆湯 治心中煩躁,不生津液,不思飲食。

黃耆 熟地 白芍 五味子 麥冬(去心,各三兩) 白茯苓(一兩) 人參 天冬(去心) 甘草(炙,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三錢,加薑、棗、烏梅同煎,食後服。

清涼飲子 治上焦積熱,口舌咽鼻乾燥。

黃芩 黃連(各二錢) 當歸 芍藥 元參 薄荷(各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上銼,水煎服。如大便秘結,加大黃二錢。

和血益氣湯 治口乾舌乾,小便數,舌上赤色。此藥生津液,除乾燥,生肌肉。

升麻 黃柏(酒炒,各一錢) 黃連(酒炒,八分) 生地黃(酒洗,七分) 石膏(六分) 知母(酒洗) 防己(酒洗) 羌活(各五分) 柴胡 麻黃根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分) 杏仁 桃仁(各六個) 紅花(少許)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服。忌熱、濕、面、酒、醋等物。

滋燥養榮湯 治皮膚皴揭,筋燥爪干。

當歸(酒洗,二錢) 生地黃 熟地黃 白芍藥 秦艽 黃芩(各一錢半) 防風(一錢)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服。

生血潤膚飲 治體瘦血少,秋深燥金用事,皮膚坼裂,手足枯燥,搔之血出痛楚。

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耆(各一錢) 天門冬(一錢半) 麥門冬(去心,一錢) 五味子(九粒) 片芩(酒洗,五分) 瓜蔞仁(五分) 桃仁泥(五分) 酒紅花(一分) 升麻(二分)

上銼,水煎服。如大便燥結,加麻仁、郁李仁各一錢。

當歸潤燥湯 治燥渴,大便秘澀,乾燥結硬,兼喜溫飲,陰頭退縮,舌燥口乾,眼澀難開等證。

升麻(一錢半) 防風 當歸 荊芥穗 知母 石膏 黃柏 桃仁泥 麻子仁(各一錢) 熟地黃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分) 柴胡(七分) 細辛(一分) 杏仁(六個) 紅花(少許) 小椒(三個)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煎,熱服,食遠。忌辛熱物。

導滯通幽湯 治大便燥澀。

當歸 升麻 桃仁(各一錢二分) 大黃(一錢半) 生地黃 熟地黃(各一錢) 紅花(七分) 炙甘草(五分)

上銼,水二鍾煎七分,調檳榔末五分,食前服。一方有麻子仁一錢,名潤腸湯。

潤腸丸 能潤燥和血,治大便不通。

當歸梢 生地黃 枳殼 麻仁 桃仁(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服。

大補地黃丸 治精血枯涸燥熱。

熟地黃(酒蒸) 黃柏(鹽水炒) 知母(鹽水炒,各四兩) 當歸 山藥 枸杞子(各三兩) 生地黃(二兩半) 白芍藥 山茱萸(去核,各二兩) 肉蓯蓉(酒浸) 元參(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瓊脂膏 治血虛皮膚枯燥及消渴等證。

生地黃(二十斤,洗淨,搗取自然汁,去渣) 鹿角膠(一斤) 白沙蜜(二斤,煎一二沸,掠去面上沫) 真酥油(一斤) 生薑(二兩,搗取真汁)

上先以文武火熬地黃汁數沸,以絹濾取淨汁,又煎二十沸,下鹿角膠,次下酥油及蜜,同煎良久,候稠如餳,以瓷器收貯,每服一二匙,空心溫酒調下。

瓊玉膏 治血虛皮膚枯燥及肺熱咳嗽甚者。

生地黃(四斤) 白沙蜜(二斤) 人參(六兩) 白茯苓(十三兩)

上以地黃搗汁,和蜜,以人參、茯苓為末,拌入蜜汁,用瓷瓶貯,以紙箬包其口,用桑柴火煮三晝夜,取出,再換蠟紙包封十數重,沉井底一晝夜。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