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济阳纲目

卷八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痿證

內經 曰:肺熱葉焦(肺志不伸則氣鬱生火,失其清肅之化,故熱而葉焦),五臟因而受之,發為痿躄(必益切,音闢。肺主氣以行榮衛,治陰陽,故五臟之痿,皆因於肺氣熱則五臟之陰皆不足,此痿躄之生於肺也。五痿之證雖異,總皆謂之痿躄)。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心氣熱則火獨上炎,故三陰在下之脈亦皆厥逆而上,上逆則下虛,乃生脈痿。脈痿者,凡四肢關節之處如樞紐之折,而不能提挈,足脛縱緩而不能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膽附於肝,肝氣熱則膽汁溢泄,故為口苦。筋膜受熱則血液乾燥,故拘急而攣,為筋痿也)。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脾與胃以膜相連而開竅於口,故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脾主肌肉,今熱蓄於內則精氣耗傷,故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腰者腎之府,其脈貫脊,其主骨譴,故腎氣熱則見證若此)。又曰:治痿者,獨取陽明一經。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前陰為諸筋之會,凡腰脊溪谷之筋,皆屬於此,故主束骨而利機關)。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衝脈為十二經之血海,故主滲灌溪谷,衝脈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夾臍上行,陽明脈亦夾臍旁,去中行二寸下行,故皆會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宗筋聚於前陰,前陰者,足之三陰、陽明、少陽及沖、任、督、蹺,九脈之所會也。九者之中,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沖為經脈之海。此一陰一陽,總乎其間,故曰陰陽總宗筋之會也),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氣街為陽明之正脈,故陽明獨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帶脈者,起於季脅,圍身一周。督脈者,起於會陰,分三岐為任沖而上行腹背,故諸經者,皆聯屬於帶脈,支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虛則血氣少不能潤養宗筋,故至弛縱。宗筋縱則帶脈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為用,此所以當治陽明也)。治法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諸經之所溜為滎,所注為俞。補者,所以致氣通者,所以行氣。上文云獨取陽明,此復云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蓋治痿者,當取陽明,又必察其所受之經,而兼治之也。如筋痿者,取陽明厥陰之滎俞;脈痿者,取陽明少陰之滎俞;肉痿骨痿,其治皆然。然筋脈骨肉則各有所受之時月,如木病者在筋,火病者在脈,土病者在肉,金病者在皮毛,水病者在骨,知所受之淺深以調虛實,知時氣之盛衰以和逆順,則病可已也)

蔭按:風痿之別,痛則為風,不痛則為痿。經曰:痛則為實,不痛則為虛。曰風曰痿,虛實二者而已矣。故東垣先生曰:氣盛病盛,氣衰病衰。何則?人氣血充實,而風寒客於經絡之間,則邪正交攻,而疼痛作矣。人之氣血弱虛,而痰火起於手足之內,則正不能勝邪,而痿證作矣。故丹溪先生曰:痿證切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蓋以風為實而痿為虛也。曰散邪,曰補虛,豈可紊亂乎哉?學者必須臨證審確,逐一明辨,斯無誤矣。大抵治痿之法,不外補中祛濕,養陰清熱而已,治者宜詳審焉。先哲格言云:患痿之人,若不斷絕房欲,淡薄食味,不避風寒,坐臥濕地,將理失宜,雖聖醫不治也,患者識之。

丹溪 曰:《內經》謂諸痿起於肺熱。又謂治痿獨取陽明。蓋肺金體燥,居上而主氣,畏火者也。脾土性濕,居中而主四肢,畏木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火寡於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而熱矣。木性剛急,肺受熱則金失所養,木寡於畏,而侮所勝,脾得木邪而傷矣。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作矣。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何肺熱之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之法,無出於此。東垣取黃柏為君,黃耆等補藥輔佐以治諸痿,而無一定之方。有兼痰積者,有濕多者,有熱多者,有濕熱相半者,有挾氣者,臨病制方,其善於治痿者乎。雖然天產作陽,厚味發熱,凡病痿者,若不淡薄食味,必不能保其安全也。又曰:痿證斷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有濕熱、濕痰、血虛、氣虛、瘀血、食積妨礙不降者。濕熱,東垣健步丸加燥濕降火之劑,黃柏、黃芩、蒼朮、牛膝之類。濕痰,二陳湯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之類,入竹瀝、薑汁。血虛,四物湯加蒼朮、黃柏,煎下補陰丸。氣虛,四君子加蒼朮、黃芩、黃柏。黃柏、蒼朮,治痿要藥也。食積,木香檳榔丸。死血,桃仁、紅花、蓬朮、歸梢、赤芍之類。又如虎潛丸、補腎丸、加味四物湯,皆補北方之要藥也。一人形肥味厚,憂怒,脈常沉澀,春病痰氣。醫用燥熱香竄之藥,至夏足弱,氣上衝,食減,此熱鬱而脾虛痿厥,雖形肥脈沉,未當死,但藥邪併火旺難治,且與竹瀝下白朮膏,盡二斤,氣降,食盡至一月後,仍大汗而死。一人腳常覺熱,後患痿。

陳無擇 曰:人身有皮毛、血脈、筋膜、骨髓,以成其形,內有肝心脾肺腎以主之。若隨情妄用,喜怒勞逸,以致內臟精血虛耗,使血脈筋骨肌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致痿躄,狀與柔風腳氣相類。柔風腳氣,皆外因風寒,正氣與邪氣相搏,故作腫苦痛,為邪實。痿由內臟不足之所致,但不任用,亦無痛楚,此血氣之虛也。

葉氏 曰:丹溪發明治痿獨取陽明之說,可謂深中肯綮矣。考之《內經》,又有皮肉筋骨脈五痿,分屬五臟,如無擇所云者,似又當分治之也。原丹溪以肺攝一身,脾主四肢,故以治陽明為要。痿本脾肺二經者,以此施治可也。若夫肝之筋痿,心之脈痿,腎之骨痿,其受病必自不同,豈可只取陽明而治之乎。故治筋痿,宜養其肝,脈痿宜宣其心,骨痿宜滋其腎,不可執而論也。

脈法

脈訣舉要 曰:尺脈虛弱,緩澀而緊,病為足痛,或是痿病。

張子和 云:痿因肺熱,相傳四臟,其脈多浮而大,不可作寒濕腳氣治。

龔氏 曰:痿因肺燥,脈多浮弱,寸口若沉,發汗則錯,足痛或軟,專審於尺,滑痰而緩,或沉而弱。

治濕熱痿方

加味四物湯 治諸痿,四肢軟弱,不能舉動。

當歸身(一錢) 熟地黃(三錢,砂仁炒) 白芍藥 川芎(各七分半) 蒼朮 黃柏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 五味子(九粒) 人參 黃連(各五分) 杜仲(七分半) 牛膝(足不軟者不用) 知母(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煎,空心溫服,酒糊為丸服亦可。

肺熱湯 肺熱葉焦,令人色白毛敗,發為痿躄,脈短數者,此方主之。

羚羊角 玄參 射干 薄荷 芍藥 升麻 黃柏(各三錢) 生地黃(姜酒炒,一合) 梔子仁 竹茹(二錢)

上銼,水煎服。

東垣健步丸 治膝中無力,屈伸不得,腰背腿腳沉重,行步艱難。

羌活 柴胡 滑石(炒) 甘草(炙) 瓜蔞根(酒洗,各五錢) 肉桂(五分) 防風 澤瀉(各三錢) 防己(酒洗,一兩) 苦參(酒洗) 川烏(各一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煎愈風湯下(愈風湯方見卷一中風下門),或蔥白湯下。

大防風湯 治氣血兩虛,風濕相挾,麻痹痿軟,或久病痢後,腳弱緩痛不能行履,或兩膝虛腫,足脛枯乾,名曰鶴膝風證,服之其效如神。

白朮(一錢半) 黃耆 白芍藥(煨) 當歸(酒洗) 熟地(砂仁炒) 杜仲(薑汁炒,去絲,各一錢) 防風(八分) 人參 牛膝 川芎(各七分) 羌活 附子(童便煮,炮)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空心溫服。

清燥湯 治濕熱成痿,以燥金受濕熱之邪,是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

黃耆(一錢半) 蒼朮(米泔浸,炒,一錢) 白朮 陳皮(各八分) 澤瀉 白茯苓(各七分) 五味子(九個) 人參(四分) 升麻 麥門冬(去心) 當歸身(酒洗) 生地(姜酒炒) 神麯(炒) 豬苓 黃柏(酒炒,各三分) 黃連(炒) 炙甘草(各二分) 柴胡(二分)

上用水二鍾煎八分,空心熱服。

藿香養胃湯 治胃虛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皆由陽明經虛,宗筋無所養,遂成痿躄。

藿香 人參 白茯苓(各一錢) 白朮(二錢) 半夏曲 薏苡仁 山藥(各八分) 畢澄茄(六分) 砂仁 神麯 陳皮(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服。

溫腎湯 治面色痿黃,腳痿弱無力,陰汗出。

麻黃 柴胡(各六分) 白朮 黃柏(酒炒) 豬苓 白茯苓 升麻(各一錢) 防風 蒼朮(各一錢半) 澤瀉(二錢)

上作一服,水煎熱服,候一時,方可飲食。

補肝湯 治前陰如冰冷並陰汗,兩腳痿軟無力。

黃耆(一錢半) 人參 乾葛 白茯苓 豬苓 升麻(各一錢) 柴胡 當歸身 羌活 連翹 黃柏(炒) 澤瀉 蒼朮 神麯 知母 防風 陳皮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一服,水煎,食前服。

龍膽瀉肝湯 治肝氣熱,色青,爪枯,口苦,筋膜乾而攣急者,名曰筋痿,此方主之。

柴胡(一錢) 人參 知母 麥門冬 天門冬 草龍膽 山梔子 生甘草 黃連(各五分) 黃芩(七分) 五味子(七粒)

上作一服,水煎服。

萆薢丸 治兩足濕痹疼痛,或如火燎,從足跗熱起,漸至腰胯,或麻痹痿軟,皆是濕病,此藥主之。

蒼朮(四兩,米泔浸一宿) 黃柏(酒浸,曬乾) 萆薢(酒浸,各二兩) 牛膝(去蘆,酒洗) 當歸(酒洗) 防己(酒浸) 龜板(酒浸三日,酥炙) 虎脛骨(酥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淡鹽湯送下。痿病加肉蓯蓉、菟絲子各一兩。

治虛弱痿方

加味四斤丸 治肝腎俱虛,精血不足,致筋骨痿弱,足膝痠疼,不能步履。

肉蓯蓉(酒浸) 牛膝(酒浸) 天麻 乾木瓜 鹿茸(酥炙) 五味子(酒浸) 菟絲子(酒浸軟,另研,各二兩) 熟地黃(酒蒸)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溫酒米飲任下。一方有杜仲,薑汁炒一兩。

牛膝丸 治腎肝虛損,骨痿不能起於床,筋弱不能收持,宜益精緩中。

牛膝(酒浸) 菟絲子(酒煮,搗,焙乾) 萆薢 杜仲(炒,去絲) 防風 肉蓯蓉(酒浸,各二兩) 白蒺藜(二兩) 肉桂(去皮,一兩)

上為細末,用酒煮豬腰子,搗爛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鹿角膠丸 治血氣虛弱,兩足痿軟,久臥床褥,不能行動,神效。常服補精益腎,壯筋骨。

鹿角膠(一斤) 鹿角霜 熟地黃(各半斤) 白茯苓 川牛膝(酒浸) 菟絲子(酒浸煮,另搗) 人參(各二兩) 當歸身(酒洗,四兩) 白朮 杜仲(薑汁炒,各二兩) 虎脛骨(酥炙) 龜板(酥炙,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將鹿角膠用灰酒烊化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淡鹽湯下。

虎潛丸(一名補陰丸) 治痿聖藥。

龜板(酥炙,四兩) 黃柏(酒炒,四兩) 知母 熟地黃(各二兩) 牛膝(三兩半,酒浸) 鎖陽 虎脛骨(酥炙) 當歸(各一兩) 陳皮(七錢半) 芍藥(酒炒) 乾薑(各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鹽湯溫酒任下。加附子,治痿厥如神。

加味虎潛丸

人參 黃耆(蜜炙) 芍藥(煨) 黃柏(鹽水炒) 當歸(酒洗) 山藥(各一兩) 鎖陽(酒浸,酥炙) 枸杞子 虎脛骨(酒浸,酥炙) 龜板(酒浸,酥炙) 菟絲子(鹽酒浸三日,煮搗成餅,曬乾,各七錢半) 熟地黃(四兩,酒蒸,另搗) 五味子 破故紙(鹽水洗,炒) 杜仲(薑汁拌炒,去絲,各七錢半) 牛膝(去蘆,酒浸,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豬脊髓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補陰丸 治痿。

龜板(酒炙) 鎖陽(酒浸) 歸身(酒浸) 陳皮 杜仲 牛膝(酒浸) 白芍藥(酒浸,各一兩) 白朮(二兩) 生地黃(酒浸,一兩半) 乾薑(七錢半) 黃柏(炒) 虎脛骨(酒炙) 茯苓(各半兩) 五味子(二錢) 甘草(炙,一錢) 菟絲子(酒蒸,搗爛,曬乾)

上為末,用紫河車蒸爛為丸,如無河車,用豬腦骨髓亦得,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下。

五獸三匱丹 治因血氣虛損,肝腎不足,兩腳痿弱。

鹿茸(酥炙) 麒麟竭 虎脛骨(解斷,酥炙) 牛膝 狗脊(燎去毛,各等分)

上修製為末,即五獸丹料也。

辰砂(一兩,為末) 附子(大者一個,去皮臍,剜旋去心空,入辰砂於內) 宣木瓜(一個,剜去心,仍薄去皮,入上附子於內,以旋附子蓋附子口,正坐於銀暖罐中,重湯蒸十分爛,附子斷白為度)

上為三匱丹也,研膏,調五獸末子為丸如雞頭大,以木瓜酒或降氣湯下。

玄珠耘苗丹 此丹養五臟,補不足,秘固真元,勻調二氣,和暢榮衛,保神守中。王啟玄序曰:張長沙戒人妄服燥烈之藥,謂藥勢偏有所助,勝克流變,則真病生焉,猶憫苗不長而偃之者也。若稟氣血不強,合服此,而不服是不耘苗者也,故名耘苗丹。

五味子(半斤) 巴戟(去心) 遠志(去心) 枸杞子 山藥 白茯苓 肉蓯蓉(酒浸) 百部(酒浸宿,焙) 杜仲(炒,斷絲) 蛇床子 防風(去蘆) 柏子仁(另研) 菟絲子(酒浸,另搗,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食前,溫酒鹽湯任下。夏干棗湯下。夏加五味子四兩,四季月加蓯蓉六兩,秋加枸杞子六兩。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