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济阳纲目

卷九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虞氏 曰:經曰:飲食入胃,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夫膀胱者,主足太陽寒水之化,其體有下口而無上口者也。長生在申,是故西方肺金以為之母,而資其化也,肺金清肅則水道通調,而滲營於下耳。然肺金又藉脾土健旺,以資化源,清氣得以上升,而歸於肺以運行也,故經又曰: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故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而成淋閉之患矣。先哲以滴水之器譬之,上竅閉,則下竅不出,此理甚明。故東垣使灸百會穴,丹溪使吐以提其氣之橫格,皆開上竅之法也。原其為病之由,皆膏粱之味,濕熱之物,或燒酒炙肉之類,郁遏成痰,以致脾土受害乏力,不能運化精微,清濁相混,故使肺金無助而水道不清,漸成淋閉之候。或謂用心太過,房勞無節,以致心腎不交,水火無制,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皆先哲之法言也。古方有五淋之別,氣、砂、血、膏、勞是也。若夫氣淋為病,小便澀滯,常有餘瀝不盡。砂淋為病,陰莖中有砂石而痛,溺不得卒出,砂出痛止。膏淋為病,溺濁如膏。勞淋為病,遇房勞即發,痛引氣衝。血淋為病,遇熱則發,甚則溺血。候其鼻準色黃者,知其為小便難也。東垣分在氣、在血而治之,以渴與不渴而辨之耳。如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上焦氣分,肺金主之,宜用淡滲之藥,茯苓、澤瀉、琥珀、燈心、通草、車前子、瞿麥、萹蓄之類,以清肺金之氣,瀉其火,以滋水之上源也。不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下焦血分,腎與膀胱主之,宜用氣味俱陰之藥,知母、黃柏之類,滋腎丸是也。除其熱,泄其閉塞,以滋膀胱腎水之下源也。治淋之法,無越於此。

嚴氏 曰:五淋,氣、石、血、膏、勞是也。氣淋為病,小便常有餘瀝;石淋,莖中痛,尿不得卒出;膏淋,尿如膏出;勞淋,勞倦即發,痛引氣衝;血淋,遇熱即發,甚則溺血。候其鼻頭色黃者,小便難也。大抵此證多由心腎不交,內蘊熱毒,或酒後房勞,服食燥熱,七情鬱結所致也。治法並用流行滯氣,疏利小便,清解邪熱,其於調平心火,又三者之綱領焉。心清則小便自利,心平則血不妄行,不可過用補劑,蓋氣得補而愈脹,血得補而愈澀,熱得補而愈盛,水竇不行,加之穀道閉遏,未見其有能生者也。然而腎氣虛弱,囊中受寒,亦有挾冷而小便淋澀者,其狀先寒慄而後便數成淋,蓋冷氣與正氣交爭故也,治之當逐散寒邪,扶養正氣,則自平矣。

葉氏 曰:淋與閉不同,小便滴瀝澀痛者,謂之淋;小便急滿不通者,謂之閉,皆腎與膀胱之病也。然五淋之中,惟石淋、膏淋最難治。石淋,乃是膀胱蓄熱而成,正如湯瓶,久在火中,底結白磏,而不能去,理宜清徹積熱,使水道通,則砂石出而可愈。膏淋為因腎臟虛寒,精溺俱出如膏,或如米泔,或如鼻涕,此必敗精塞於竅道,故便欲出不能而痛,治當溫養下元,俾精氣固,則便自清如常矣。

丹溪 曰:淋有五,皆屬於熱。解熱利小便,山梔子之類。不可發汗,汗之必便血。老人氣虛淋閉,參、術中帶木通、山梔。有腎虛極而淋者,當補腎精而利小便,不可獨用利藥,亦有死血作淋者,用牛膝膏。淋用益元散加山梔、木通,或用梔子一合炒,白湯吞之。夏月以茴香煎湯,調益元散服之。痰熱隔滯中焦,淋瀝不通,用二陳湯煎,大碗頓服,探吐之,以提其氣。

淋瀝有血,因火燥下焦,血氣不得降,而滲泄之令不行也,宜補陰降火,以四物湯加知母、黃柏,或用四物湯煎下滋腎丸。有因思慮用心過度致淋,辰砂妙香散。有小便難,澀如淋,不通不癢者,此亦屬虛,宜八味丸。陰莖痛,乃厥陰氣滯兼熱,用甘草梢,蓋欲緩其氣耳。小便因熱鬱成淋不通,用赤茯苓、澤瀉、黃芩、車前子、麥門冬、肉桂、滑石、木通、甘草梢。氣虛者,加黃耆、木香。淋痛,加黃柏、生地黃,夏月煎調益元散。

葉氏 曰:淋病多屬於熱,亦有因於寒者。蓋腎與膀胱屬北方寒水,惟寒則歸之,故二經寒甚,則氣滯而不通,有淋瀝之狀,其所出之溺,必清白而不黃赤,此其驗也。或曰血淋一證,血色鮮者,心小腸實熱;血色瘀者,腎膀胱虛冷。冷熱之分,用藥大不同矣。

集略 云:大凡小腸有氣,則小便脹;小腸有血,則小便澀;小腸有熱,則小便痛;皆不可用補氣之藥。

李氏 曰:淋者,小便澀痛,欲去不去,不去又來,滴滴不斷,皆屬於熱也。五淋者,氣、血、石、膏、勞也。氣淋澀滯,餘瀝不盡,沉香散或益元散,加茴香、木香、檳榔。血淋澀痛,遇熱則發,白薇、赤芍等分為末,酒調服二錢,或犀角地黃湯,單車前飲,四物湯加知母、黃柏選用。色鮮者,心與小腸實熱也,導赤散去甘草,加黃芩。色如豆汁者,腎與膀胱火也,五淋散。又有一種小便見血而不痛者,為溺血,非淋也,四物湯加山梔、滑石、牛膝,或單苦蕒菜飲,單發灰散,單琥珀散。石淋,溺有砂石,莖強痛甚,單牛膝膏,單鱉甲為末,酒調服。膏淋,血凝如膏,用黑豆一百二十粒、甘草一寸,水煎,臨熟入滑石末一錢,空心溫服,或海金砂散。勞淋,痛引氣衝,遇勞則發,痛墜及尻,透膈散。勞傷,四物湯加知柏、滑石、琥珀。虛甚者,鹿角霜丸。熱淋暴淋痛甚,八正散,或五苓散合敗毒散,加味石膏湯。急痛者,六一散二錢,加木香、檳榔、小茴香各一錢,為末服。冷淋,必先寒慄而後溲便澀數,竅中腫痛,生附散,二木散。淋皆屬熱,間有冷者,外因當風取涼,冒暑濕熱,鬱滯胞內,痿痹,神不應用;內因七情,心腎鬱滯,小腸膀胱不利,或忿怒房勞忍溺,酒肉濕熱,下流膀腎,干於肝經,廷孔鬱結,初則熱淋血淋,久則火爍為砂石淋,如湯壺煎久生磏。熱在上焦氣分,渴而小便不利者,肺中伏熱,水不能降,宜氣薄淡滲之藥,清金瀉火,以滋水之上源,清肺飲子。熱在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利者,腎與膀胱無陰,而陽氣不化,水枯火升,宜氣味俱陰之藥,除熱瀉閉,以滋水之下源,滋腎丸,腎氣丸。前消渴以渴為主,而分氣血,故血分亦有渴者。此以淋為主,而分氣血,故血分有不渴者。但渴而多汗亡津,又未可以輕滲也。治暑淋、熱淋、血淋,山梔仁一味足矣。凡淋發汗則死。治膏淋、砂石淋,鬱金、琥珀開鬱,青皮、木香行氣,蒲黃、牛膝破血,黃柏、生地黃滋陰。東垣用藥凡例,小腹痛用青皮疏肝,黃柏滋腎,蓋小腹小便,乃肝腎部位。小腹脹滿甚者,瀉腎湯,火府丹。凡小腸有氣則脹,有血則澀,有熱則痛。又土燥水濁,宜四君子湯加滑石、澤瀉、麥門冬、淡竹葉。痛者,六君子湯加知柏、石韋、琥珀。肝經氣滯有熱者,用甘草梢五錢,青皮、黃柏、澤瀉各一錢,水煎服,或三味葶藶散。莖痛引脅者,參苓琥珀湯。腸痛引腰背者,磁石湯。虛者,清肝解鬱湯,清肝益榮湯。腎虛淋瀝,莖中澀痛者,加減八味丸以補陰。小便頻而黃者,四物湯加參、朮、麥門冬、五味子以滋肺腎。小便短而黃者,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藥以滋脾腎。熱結膀胱者,五淋散以清熱。脾肺氣燥者,苓梔二味以清肺。若膀胱陰虛,陽無以生者,滋陰丸。膀胱陽虛,陰無以化者,腎氣丸。精敗竭者,童男精未盛而御女,老人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莖中痛澀為淋者,八味丸加車前子、牛膝煎服。若精已竭而復耗之,則大小便中牽疼,愈疼則愈欲大小便,愈便則愈疼,倍附子救之。凡此當滋化源,不可誤用知柏,淡滲等劑,既瀉真陽,復損真陰。中氣既弱,不能運通水道,下輸膀胱者,補中益氣湯。凡汗多亡津,瀉久胃干,諸瘡失血,俱宜滋補,不可過利小便。積痰在肺,以致膀胱不通,譬之水壺上竅閉,則下竅不出,宜二陳湯探吐,或灸百會穴,皆以開上竅也。蓋膀胱雖主水道,而肺金為水之化源也。脬系轉戾,臍下並急而痛,小便不通,名曰轉脬。有因熱逼或強忍小便,氣逆脬轉者,二石散加車前子、木通等分水煎,外用炒鹽熨臍,冷即易之。因氣者,先用良薑、蔥白、蘇葉煎湯,熏洗小腹外腎肛門,拭乾,伸腳仰臥,後用葵子、赤茯苓、赤芍藥等分,入鹽一字,煎調蘇合香丸,服之。忍尿疾走及忍尿飽食者,二陳湯探吐。忍尿入房者,補中益氣湯提之。陰虛兩尺脈絕,服諸滑利藥不效者,腎氣丸。陽虛者,八味丸或附子、澤瀉等分,燈心煎服。此危證也,體薄性急人多有之。《痹論》云:胞痹者,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夫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今風寒濕邪氣客於胞中,則氣不能化出,故胞滿而水道不通,其證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以足太陽經,其直行者,上交巔,入絡腦,下灌鼻竅,則為清涕也。腎瀝湯、腎著湯、千金茯苓丸選用。

脈法

脈經 曰:少陰脈數,婦人則陰中生瘡,男子則為氣淋。若脈盛大而實者生,虛小而澀者死。

治諸淋方

五淋散 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如膏、如砂石,或如豆汁,或尿血,並皆治之。

赤茯苓(一錢二分) 赤芍藥 山梔仁(各二錢) 當歸(一錢) 甘草(生用,五分) 條黃芩(六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一方加生地黃、澤瀉、木通、滑石、車前子各等分。

八正散 治大人小兒心經蘊熱,臟腑秘結,小便赤澀,癃閉不通,熱淋、血淋、膏淋、砂淋、石淋並皆治之。

車前子 瞿麥 萹蓄 滑石 山梔子 大黃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入燈心十莖,水煎,食前溫服。小便淋滴,頻數無度,加牛膝。

加味四苓散 治諸淋。

茯苓 豬苓 澤瀉 白朮(各五分) 滑石 梔子(各一錢) 甘草(二分) 燈心(三十莖)

上銼,水煎,空心服。

加味益元散

滑石(二錢) 甘草(五分) 車前子(一錢)

上為末,水調服。一方益元散加阿膠末一錢。

石韋散 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數,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役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出砂石,或莖中痛甚,神效。

石韋(去毛) 瞿麥 白朮 芍藥 木通 滑石 葵子(各一錢) 當歸 甘草 王不留行(各五分)

上銼,水煎,食前服。或為末,每服三錢,空心,小麥湯調下。一方加山梔、赤茯苓、地膚草。

通草湯 治諸淋。

王不留行 葵子 通草 茅根 蒲黃 當歸 桃膠 瞿麥 滑石(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清肺飲子 治渴而小便閉澀不利,邪熱在上焦氣分。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半) 麥門冬(去心) 黃芩 山梔 瞿麥(各一錢) 萹蓄 車前子(炒,另研) 木通(各七分) 燈心草(二十莖) 琥珀(另研,五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一方無麥門冬、黃芩、山梔三味,有通草二分。

通關丸(一名滋腎丸) 治不渴而小便閉,熱在下焦血分。

黃柏(酒洗,焙乾) 知母(酒洗,焙乾,各一兩) 肉桂(五分)

上為細末,熟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須頓兩足,令藥易下行也。如小便已利,莖中如刀刺痛,當有惡物下為驗。一方加滑石一兩、木通五錢。

滋陰化氣湯 治因服熱藥過多,小便不利,諸藥不效,或臍下悶痛難忍。

黃柏(鹽水炒,三錢) 知母(鹽水炒,二錢) 黃連(炒,一錢半) 甘草梢(一錢)

上銼,水煎服,食前。

通滑散 治熱結小便,赤澀不通,水道中痛,尿即號啼。

滑石(一兩) 通草(七錢半) 冬葵子 赤茯苓 車前子 黃芩(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或一錢,食前溫水調下。

地膚子湯 治諸病後,體虛觸熱,熱結下焦,遂成淋疾,小便赤澀,數起少出,莖痛如刺,或尿出血。

地膚子 豬苓(各一錢半) 知母 黃芩 海藻(洗) 通草 瞿麥 枳實(麩炒) 升麻 葵子(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加生薑五片,水煎,溫服。

車前子散 治諸淋,小便痛不可忍。

車前子(生,半兩) 淡竹葉 赤茯苓 燈心草 荊芥穗(能通竅,各二錢)

上作二服,水煎,空心服。

立效散 治下焦結熱,小便淋閉作痛,有時尿血。

甘草(炙,三分) 瞿麥穗(一兩) 山梔子(去皮,炒,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蔥白三個、燈心三十莖,水煎,食前服。

榆皮散 治小便卒暴淋澀不通。

榆白皮(洗) 郁李仁(去皮尖,炒) 赤茯苓 雞蘇葉 瞿麥穗 梔子仁 木通(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不拘時服。

海金沙散 治小便淋瀝,及下焦濕熱,氣不施化,或五種淋疾,癃閉不通。

海金沙(研) 木通 滑石 瞿麥穗(各一錢半) 杏仁(去皮尖,麩炒,二錢)

上銼作一服,加燈心二十莖,水煎,食前服。

五淋散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止,臍腹急痛,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膏淋尿血,並宜服之。

山茵陳 淡竹葉(各一錢) 木香 滑石 甘草(炙,各一錢半) 山梔子(炒) 赤芍藥 赤茯苓(各二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食前服。

導赤散 治心虛蘊熱,小便赤澀,或成淋痛。

生地黃(四錢) 木通(三錢) 甘草(二錢)

上作一服,加竹葉十片,水煎服。

火府丹 治心經蘊熱,小便赤澀淋痛。

生地黃(二兩) 木通 黃芩(各一兩) 甘草(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木通煎湯下。

海金沙散 治五淋,一服如神。

當歸(酒洗) 大黃(酒洗) 川牛膝(酒洗) 木香 雄黃 海金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半,臨臥好酒調服,兩服全愈。

透膈散 治五種淋疾,氣淋、熱淋、勞淋、石淋及小便不通至甚者。

硝石(一兩,不夾泥土,雪白者)

上研為末,每服二錢,各依湯使。如熱淋,溺赤淋瀝,臍下急痛,冷水或黃芩煎湯下;血淋,山梔仁煎湯下;氣淋,小腹脹滿,尿後常有餘瀝,木通煎湯下;石淋,莖內割痛,尿中有砂石,令人悶絕,將藥用鈔紙隔,炒紙焦再研細,葵子三十粒搗碎,煎湯下;勞淋,勞碌勞倦,虛損則發,葵花煎湯下;小便不通,小麥湯下;卒患諸淋,並以冷水調下。並空心先調,使藥消散如水即服之,更以湯使送下。諸藥未效者,服此立愈。

加味涼膈散 治淋閟(閉也)。

大黃 朴硝 甘草(各三兩) 連翹 滑石(各四兩) 梔子仁 黃芩 薄荷 茯苓(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兩,加竹葉、蜜少許,水煎服。

八珍散 治大人小兒小便澀,去潮熱。

大黃 木通(去皮) 滑石 粉草 瞿麥 山梔子 黃芩 荊芥(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薄荷煎湯調下,食前,小兒減服。

加味四物湯 丹溪云:諸淋皆屬於熱。余每用此,累效。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生地黃 甘草梢 杜牛膝 木通 桃仁 滑石 木香

上銼,水煎湯,空心吞黃柏滋腎丸,兼灸三陰交,如鼓應桴,累試累效者。

經驗秘方 治小便淋閉,莖中作痛,神效。

石韋 滑石 瞿麥 萹蓄 冬葵子 木通 王不留行 地膚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

王不留行散 治熱淋,痛不止。

王不留行 車前子 木通(各一兩) 葵子 滑石(各一兩半) 當歸(微炒) 蒲黃 赤芍藥 甘遂(煨) 桂心(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用粥湯調服。

三味葶藶散 治小便急痛不利,莖中疼痛。

通草 茯苓(各三兩) 葶藶(二兩)

上為末,每服方寸匕,水調,日三服。

葵花散 治小便淋澀,經驗。

葵花根(洗淨)

上銼,水煎七沸,服之立效。

葛粉丸 治男女淋病疼痛,效速,勿輕忽之。

砂糖(本草云:治心肺大腸熱) 葛粉

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丸,井花水化開服。

二神散 治諸淋急痛。

海金沙(七錢半) 滑石(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木通、麥門冬、車前草湯,入蜜少許,送下。

一方 石燕子(七個,搗如黍米大) 新桑白皮(三兩,銼,同拌勻)

上二物分作七帖,水煎,空心午前至夜各一服。

一方 治男子婦人淋證,及女人腹痛,並皆治之。

野葡萄根(二分) 葛根(一分)

上二味㕮咀,用水一鍾煎至三分,入童子小便三分,溫服。

一方 用苧根二莖,銼碎,水一碗煎至半碗,頓服即通。

一方 用車前子一兩,以絹囊盛,水二鍾煎,溫服,立瘥。

一方 用地膚子或莖葉一兩,水煎,溫服。(即北方掃帚苗上子是也)

治氣淋方

沉香散 治氣淋,多因五內鬱結,氣不舒行,陰滯於陽,以致壅滯,小腹脹滿,大便多泄,小便不通。

沉香 石韋 滑石 王不留行 當歸(各五錢) 葵子 白芍藥(各七錢半) 橘皮 甘草(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大麥煎湯調服。一方有木香、青皮。

木香散(一名二木散) 治冷氣凝滯,小便淋瀝作疼,身體冷。

木香 木通 當歸 芍藥 青皮 舶上茴香(炒) 檳榔 澤瀉 陳皮(各一錢) 甘草(五分) 肉桂(少許)

上銼,水煎服。一方無肉桂。

加味益元散 治氣滯,卒淋急痛。

益元散(二錢) 茴香(一錢,微炒黃) 木香 檳榔(各二分半)

上為末,水調服。

博濟方 治五淋。

赤芍藥(一兩) 檳榔(二個,麵裹煨)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空心服。

散滯茴香湯 治諸淋,並婦人赤白帶下。

小茴香 當歸 烏藥 荊芥穗 黃連 木通 扁竹(各一錢) 砂仁 薄荷(各八分) 香附子(五分)

上銼,加淡竹葉十片,水煎,空心溫服。

瞿麥湯 治氣淋澀滯。

瞿麥穗 黃連 大黃(蒸) 枳殼(去穰,麩炒) 當歸(焙) 羌活 木通 牽牛 元胡索 桔梗 大腹皮 射干(各一兩半) 桂心(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七片,水煎溫服。

治血淋方

小薊飲子 治下焦結熱,尿血成淋。

生地(姜炒) 小薊根(各一錢半) 通草 滑石(研) 山梔仁 蒲黃(炒) 淡竹葉 當歸梢(各一錢) 甘草(五分,梢) 生藕節(一個)

上銼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三生益元散 治血淋。

益元散(三錢) 生柏葉 生藕節 生車前(各取汁一合)

上調服。

阿膠散 治血淋。

阿膠(麵炒,二兩) 豬苓 赤茯苓 澤瀉 滑石(各一兩) 車前子(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煎,空心服。

琥珀散 治血淋神方。

琥珀(另研) 蒲黃(各二兩) 當歸 生地黃 大薊 小薊(各一兩半) 血餘(四兩,燒灰) 瞿麥 梔子(各一兩) 甘草(三錢) 酸漿草(取自然汁,五碗)

上為細末,將酸漿草汁和諸藥,曬乾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米飲調下。

一方 治血淋,諸熱淋。

山茵陳 淡竹葉 木通 山梔子 滑石 甘草 豬苓 瞿麥

上銼,每服五錢,加燈心少許,水煎,空心溫服。如大便秘澀,加大黃同煎。

通秘散 治血淋,痛不可忍。

陳皮 香附 赤茯苓(各等分)

上銼,每服二錢,水煎,空心服。

白薇散 治熱淋血淋,並治尿出不知。

白薇 赤芍藥(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立效。或加檳榔。

牛膝膏 治死血作淋,但虛人能損胃,不宜食。

牛膝銼一合,用水五鍾煎耗其四,入麝香少許,空心服,只單以酒煮亦可。

牛膝膏 治死血作淋。

牛膝(四兩,去蘆,酒浸一宿) 桃仁(一兩,去皮尖,炒) 當歸尾(二兩,酒洗) 赤芍藥 生地黃(酒洗,各一兩半) 川芎(四錢)

上銼碎,用甜水十鍾,炭火慢慢煎至二鍾,入麝香少許,分作四次,空心服。如夏月用涼水換,此膏不壞。

發灰散 治血淋,若單小便出血為莖衄,皆主之。

亂髮不拘多少燒灰,入麝香少許,每服用米醋泡湯調下。

一方 治小腸有熱,血淋急痛。

車前子連根帶穗洗淨,臼內搗爛,井花水調,濾清汁,空心涼服一碗。若是砂石淋,以煅寒水石為末,調服。

一方 治血淋熱淋,效。

赤小豆(不拘多少,炒微熟)

上為末,每服二錢,煨蔥一根,溫酒調服。

一方 治熱淋血淋。

麻根十個以水四碗煎至一碗,空心服,甚效。

一方 治小便溺血,立效。

金陵草(一名旱蓮草) 車前草(各等分)

上杵取自然汁,每服一茶鍾,空腹服。

加味五苓散 治小便下血,多是濕熱。

茯苓 豬苓 澤瀉 白朮 蒼朮 官桂

上銼,水煎服。

一方 治血淋。

乾柿餅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琥珀散 治五淋澀痛,小便有膿出血。

琥珀 海金沙 沒藥 蒲黃(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濃煎通草湯調下,日二服。

鹿角膠丸 治房室勞傷,小便尿血。

鹿角膠(半兩) 沒藥(另研) 油頭髮灰(各一錢)

上為末,用茅根汁打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一方 治淋疾或血或白,並皆治之。

蒼朮(一斤,去皮淨,分作四分,一分用無灰酒浸,一分用陳米醋浸,一分用童便浸,一分用二淘米泔水浸,各三日.取出曬乾。)

上為細末,用蜂蜜一斤放磁碗內,滾水鍋中燉開,連碗坐在綠豆內待冷,再燉再坐,如此三次,入藥和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白湯或鹽湯細嚼送下,不過數服愈。

茄樹散 治放尿有血,帶血線。

茄樹根銼碎,用童子小便煎汁服之,效。

一方 治小便血不止。

用萵苣搗爛,貼臍立效。

治石淋方

石韋散 治砂淋痛甚。

石韋(去毛) 冬葵子(各二兩) 瞿麥(一兩) 滑石(五兩) 車前子(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日二三服。

單琥珀散 治諸般砂石淋,皆效。

琥珀(二錢)

上研為細末,空心,蔥白湯調下,一二服立效。

神效琥珀散 治石淋,水道澀痛,頻下砂石。

琥珀 桂心 滑石 大黃(微炒) 葵子 膩粉 木通 木香(不見火) 磁石(煅紅,酒淬七次,細研,水飛過,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燈心草、蔥白煎湯調下。

琥珀散 治五淋,砂石淋。

滑石(二錢) 琥珀 木通 當歸 木香 鬱金 萹蓄(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五錢,以蘆葦葉煎湯,空心調服。如無蘆葦葉,以竹葉煎湯送下。

秘方 治砂淋,莖中痛。

石首魚腦骨(十個,火煨) 滑石(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煎木通湯調下,未愈再服,必待砂出盡乃安。一方有琥珀三分。

石燕丸 治石淋,多因憂鬱,氣注下焦,結所食鹹氣而成,令人小便磣痛不可忍,出砂石,而後小便通。

石燕(燒令通赤,水中淬三次,搗研,水飛,焙乾) 滑石 石韋(去毛) 瞿麥穗(各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瞿麥、燈心煎湯下,日三次。

一方 治小便淋痛赤澀,下沙石。

萱草根一握搗取汁服,或嫩苗煮食之亦可。

一方 治小便不通,淋瀝砂石,痛不可忍。

玉蜀秫(即薏苡仁,不拘多少,根、葉、子皆可用。)

上用水煎,稍熱服,夏月冷服亦可。

一方 治石淋導水。

用螻蛄一枚、鹽二兩,同於新瓦鋪蓋焙乾,研為末,溫酒調下一錢匕,服之即愈。

加味調胃承氣湯 治砂石淋。

大黃(五錢) 甘草(三錢) 芒硝(一錢半) 牽牛(頭末,二錢)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服。

張氏小兒年十四歲,病約一年半矣,得之夏秋,發則小便大痛,至握其䘒,跳躍旋轉,號呼不已,小便數日不得下,下則成砂石,大便秘澀,肛門脫出一二寸,諸醫不能治,求治於戴人。戴人曰:今日治,今日效,時日在辰巳間矣。以調胃承氣僅一兩,加牽牛頭末二錢,汲河水煎之,令作三五度咽之,又服苦末丸如芥子許六十丸,日加晡,上湧下泄,一時齊出,有膿有血,湧泄既覺定,令飲新汲水一大盞,小便已利一二次矣。是夜凡飲新水二三十遍,病去九分,止哭一次,明日困臥如醉,自晨至暮,猛然起走,索食於母,歌笑自得,頓釋所苦。繼以太白散、八正散等調理一日,大瘥。恐暑天失所養,留五日而歸。戴人曰:此下焦結也,不吐不下,則下焦何以開;不令飲水,則小便何以利。大抵源清則流清也。(苦末丸,未詳考)

治膏淋方

萆薢分清飲 治膏濁頻數,漩白如油,光彩不足者,名曰膏淋。

川萆薢 石菖蒲 益智仁 烏藥(各二錢)

上銼,水煎服。

鹿角霜丸 治膏淋,多因憂思失志,濁氣干清,小便淋閉,黯如膏脂,疲劇筋力,或傷寒濕,多有此證。

鹿角霜 秋石 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菟絲丸 治膏淋。

菟絲子(水淘酒浸,蒸搗,焙) 桑螵蛸(炙,各半兩) 澤瀉(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琥珀鬱金丸 治心火炎上,腎水不升,致使水火不得相濟,故火獨炎上,水流下淋,膀胱受心火所熾而浮囊中積熱,或癃閉不通,或遺泄不禁,或白濁如泔水,或膏淋如膿,或如梔子汁,或如砂石米粒,或如粉糊相似者,俱熱證也,此藥悉皆治之。

大黃(酒浸) 黑牽牛(炒頭末) 黃芩 琥珀(另研,各二兩) 黃連 鬱金(各一兩) 滑石 白茯苓(各四兩)

上為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沸湯下。如用消導飲食,降心火,可加沉香五錢。

沉香散 治膏淋,臍下妨悶,不得快利。

沉香 陳皮(去白) 黃耆(各七錢半) 瞿麥(三兩) 榆皮 韭子 滑石(各一兩) 黃芩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調下。

海金沙散 治膏淋。

海金沙 滑石(各五錢) 甘草(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麥門冬湯調服,燈心湯亦可。

治勞淋虛淋方

清心蓮子飲 治勞淋及上盛下虛,心火炎上,口苦咽乾,煩渴微熱,小便赤澀,或欲成淋,並治之。

黃耆(蜜炙) 人參 白茯苓 石蓮肉(各一錢) 車前子 麥門冬(去心) 黃芩 地骨皮(各八分) 甘草(五分)

上㕮咀,水煎服。心熱煩躁,赤濁,去黃耆,加白朮、澤瀉各一錢;發熱,加柴胡、薄荷。

一方 治氣虛脾虛,消渴淋濁。

人參 滑石(各一錢) 白朮(一錢半) 赤茯苓 澤瀉(各七分) 麥門冬(去心) 甘草(各五分) 竹葉(三十片)

上銼作一服,加燈心二十莖,水煎,食前服。

補中益氣湯 治膀胱氣虛損,不能運用水道,故滯而不通,而成諸淋。

黃耆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當歸 陳皮(各一錢) 升麻 柴胡(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

加味八物湯 治氣虛淋。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 當歸 川芎 地黃(姜炒) 芍藥 杜牛膝 黃耆

上銼,水煎服。

一方 治老人氣虛而淋,溺有餘瀝。

人參 白朮 木通 山梔子(各等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

一方 治淋病,脈沉而大,此主勞苦傷血,下焦蘊結。

人參 歸尾 白芍藥 香附(各五錢) 條芩 木通(各三錢) 山梔子(炒,三錢) 黃耆 甘草(生用,各五分)

上銼,分六帖,杜牛膝湯二盞煎取一盞,食前熱服。

滋陰降火湯 治火燥血少,氣不得降而淋。

黃柏(鹽水炒) 當歸(酒洗,各一錢半) 白芍藥(煨,一錢二分) 生地黃 知母 牛膝(各一錢) 木通 甘草梢(各一錢)

上銼,水煎,食前服。

一方 治小便淋痛,脈左大右澀,此為勞傷經血,勿作淋治,可補血,行肝經滯血自愈。

當歸 生地黃 赤芍藥(各一錢) 川芎 條芩 甘草梢(各三分) 陳皮 木通(各五分) 紅花(豆大) 黃柏(炒,二分) 杜牛膝(一錢)

上桃仁泥研滑石同煎,待淋病退,去滑石、桃仁、杜牛膝、木通,入川牛膝代木通,分兩倍之。

益元固真湯 治縱欲強留不泄,淫精滲下而作淋者。

人參 白茯苓 蓮蕊 巴戟 升麻 益智仁 黃柏(酒炒,各二錢) 山藥 澤瀉(各一錢半) 甘草梢(二錢)

上銼,水煎,空心服。

地黃丸 治腎虛勞,膀胱結,淋澀。

生地(姜炒) 黃耆(各一兩半) 人參(一兩二錢半) 防風 茯神 鹿茸(酥炙,去毛) 黃芩(去黑心) 遠志(去心) 瓜蔞(各一兩) 石韋(去毛) 當歸(各半兩) 赤芍藥 戎鹽(研) 蒲黃 甘草(炙,各七錢半) 車前子 滑石(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下,或鹽湯亦可。

大補丸 治淋證遇房勞即發者。

黃柏(炒褐色)

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治冷淋方

生附散 治冷淋,小便秘澀,數起不通,竅中疼痛,憎寒凜凜,多因飲水過度,或為寒泣,心虛氣耗,皆有此證。

附子(生,去皮臍) 滑石(各半兩) 瞿麥 半夏(湯洗七次) 木通(各七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加生薑七片、燈心二十莖、蜜半匙,水煎,溫服。

檳榔散 治冷淋,腹脅脹滿,小便急痛。

檳榔 木香(不見火) 當歸(炒,各半兩) 母丁香 桂心(各二錢半) 豬苓(一兩,去黑皮) 龍腦(一錢,另研)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生薑蔥煎湯調服,不拘時。

澤瀉散 治冷淋,小便澀痛脹滿。

澤瀉 雞蘇 石韋 赤茯苓 蒲黃當歸 琥珀(另研) 檳榔(各一兩) 枳殼(去穰,麩炒) 桑螵蛸(炒,各半兩) 官桂(去粗皮,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亦不拘時用冬葵子煎湯調服,或木通煎湯調亦可。

治莖中痛方

一方 治淋莖中痛,此是肝經氣滯有熱。

甘草梢(半兩) 青皮 黃柏 澤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參苓琥珀湯 治小便淋瀝,莖中痛不可忍。

人參 川楝子(去核) 柴胡 生甘草梢(各一錢) 茯苓(一錢半) 澤瀉(一錢二分) 當歸(八分) 元胡索(七分) 琥珀(三分)

上銼一服,水煎,空心服。一方加青皮、黃柏各三分。

加味六君子湯 治苦病淋,而莖中痛甚,不可忍者。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 陳皮 半夏 黃柏 知母 滑石 石韋 琥珀

上銼,水煎服。

治胞痹方

腎瀝湯 治胞痹,小腹急,小便不利。

桑白皮(炒) 犀角屑 杜仲(炙,去絲) 五加皮 麥門冬(去心) 木通 桔梗(各一錢) 赤芍藥(五分)

上銼作一服,用水二鍾,加羊腎一個,切破,入竹瀝少許,同煎服。

腎著湯 治胞痹,小便不通。

赤茯苓 白朮(各四兩) 甘草(炙,三兩) 乾薑(炮,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煎,溫服,日三服。

千金茯苓丸 治胞痹,小便內痛。

赤茯苓 防風 細辛 白朮 澤瀉(各半兩) 天花粉 紫菀 牛膝(酒浸) 黃耆 芍藥(煨) 甘草(炙,各三錢) 附子(炮) 官桂(各二錢) 山茱萸肉 山藥 獨活 生地黃 半夏(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溫酒下。

巴戟丸 治胞痹,臍腹痛,小便不利。

巴戟(去心,一兩半) 桑螵蛸(麩炒) 遠志(去心) 生地黃 山藥 附子(炮) 續斷 肉蓯蓉(酒浸,各一兩) 杜仲(炙) 石斛 鹿茸(酥炙) 龍骨 菟絲子 五味子 山茱萸 官桂(各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

治婦人淋方

一方 治婦人諸淋。

用苦杖根,俗呼土牛膝,洗淨捶碎一握,水五碗煎至一碗,去渣,入麝香、乳香末各少許,調服,小便內當下砂石,剝剝有聲,是其效也。

石韋散 治婦人小便卒淋澀。

石韋 黃芩 木通 白榆皮 葵子 瞿麥穗 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八錢,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溫服。

蔭按:淋證,其感不一,或因房勞,或因忿怒,或因醇酒,或因厚味所致。夫房勞者,陰虛火動也。忿怒者,氣動生火也。醇酒厚味者,釀成濕熱也。積熱既久,熱結下焦,所以小便淋瀝,欲去不去,不去又來,而痛不可忍者。初則熱淋血淋,久則煎熬水液,稠濁如脂膏,如沙如石也。必須用散熱開鬱,行氣破血,滋陰利小便之藥可也。故東垣先生用藥凡例,小腹痛,用青皮疏肝,黃柏滋腎。蓋小腹小便,乃肝腎部位,學者不可不知。又子和先生云:凡大人小兒痛沙石淋,及五種淋瀝閉癃,並臍腹痛,益元散主之,以長流水調下,八正散、石韋散,依方服用。此三藥皆可加減服之,但諸方中石韋散、琥珀散,名雖同而藥不一,學者臨證審確,加減可也。大抵此證皆由下焦熱結也。下焦結,則清陽不升,上竅閉,下竅塞矣。故丹溪用吐法,子和用下法,不吐何以開,不下何以利,上竅開,下竅自利矣,此所謂源清則流清者是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