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一章·頭痛、眩暈、耳鳴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頭痛

當患者訴頭痛之際。應考其頭痛起於何病。陽證之頭痛乎。陰證之頭痛乎。抑為虛證之頭痛乎。實證之頭痛乎。探求病源。實為漢醫最要之事。同一風邪之頭痛也。在甲則鼻塞。微惡寒。有熱無汗。脈浮緊。乙則鼻涕交流。惡寒強。體溫不升。脈沉而弱。甲病陽證。乙病陰證。處方自異。故甲宜與麻黃湯。乙宜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同一胃病之頭痛也。而胃內所停滯之水毒雖同。而丙則脈浮數。口渴。小便不利。舌苔白而乾燥。時欲飲水。飲則屢屢吐出。丁則脈浮數。口不渴。舌苔無。屢屢吐水。丙陽證也。丁陰證也。前者宜與五苓散。後者宜與吳茱萸湯。又同一子宮病之頭痛也。戊則脈沉實。大便有秘結之傾向。顏面充血。時時眩暈。月經不順。左腹下疼痛。按其腹部。覺全部有充實之感。以指觸於左臂骨窩之部。有過敏之索條物。己則脈虛軟。大便每日一次至二次。眩暈耳鳴肩凝。月經不順。一月中有二次。下腹疼痛。腹部全部軟弱。腰腳易冷。戊所患者為陽實證。己所患者為陰虛證。前者以桃核承氣湯為主治藥。後者以當歸芍藥散治之。

易起頭痛之疾患。就現代醫學之見地。多起於發熱。腎臟炎。動脈硬化症、綠內障、腦腫瘍、黴毒、外傷、硬結頭痛、副鼻腔疾患、耳之慢性化膿、便秘、循環障礙、子宮疾患等。余今大別為四類。一曰外邪之頭痛。風邪。流行性感冒。腸窒扶斯等等頭痛屬之。痛時多兼發熱。二曰痰飲之頭痛。水毒停滯於胃腸之內。上衝而起之痛也。三曰血證性之頭痛。月經不順或血液循環受障礙而起者也。四曰食毒性之頭痛。便秘或消化不良。食毒停滯於胃腸內。頭中受刺戟而起之痛也。四者之中。更各分陰陽虛實矣。

外邪之頭痛。用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小柴胡湯、及其加減之方以治之者為多。痰飲性之頭痛。用苓桂朮甘湯。茯苓飲、人參湯、大建中湯、真武湯、吳茱萸湯、五苓散、茯苓澤瀉湯等治之。血證性之頭痛。用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等以治之。食毒性之頭痛。則應用瀉心湯。承氣湯之類。

眩暈

眩暈俗名也。眩者眼前暗黑之意。暈與運通。故有眩運。目運、頭眩、冒眩、癲眩之稱。凡眩暈輒兼頭冒。頭冒者即頭覺沉重。眼前不清楚是也。凡西醫學之貧血。胃腸病、心臟病、(尤其在瓣膜狹窄)腦腫瘍、(尤其在腦黴毒)小腦疾患、多發性硬化症。癲癇、希斯篤里、神經衰弱、中毒、眼筋麻痹、內耳疾患等。往往起眩暈。

傷寒論、金匱要略言及眩之處方有十一方。其中有術者六方。有茯苓者五方。此亦鑑於事實。可定眩暈與水毒有密切之關係者也。西醫學則云眩暈與三半規管內液之動搖有直接之關係。然吾人對於古賢「治眩暈必先治水」之深謀遠慮。實大堪驚歎焉。茲就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拾出治眩之處方十一。計苓桂朮甘湯、真武湯、葵子茯苓散、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五苓散、小半夏加茯苓湯、澤瀉湯、近效方術附湯、茵陳蒿湯、甘草乾薑湯、治冒之處方四。計苓桂五味甘草湯、苓甘姜味辛夏湯、澤瀉湯、大承氣湯等。其治乍起眩暈之方。大抵使用瀉心湯。古人云「瀉火降逆」。其於水火相剋之理論。述之甚詳。茵陳湯證之眩。雖近於瀉心湯證之眩。而於水火相剋之理論。說來至詳且備。倘細細考究之。實能發見甚有趣味之暗示焉。惠美三白雲。產後血運者。水氣也。得以附子瀉心湯治之。原南陽云。世人用人參、黃連、防己、大黃、桂枝、茯苓、朮、甘草之套方以治眩暈。遠不如白虎湯之有奇驗。白虎湯證用白虎湯。其有奇驗。固勿論已。即如舟車酒醉之眩暈。用半夏瀉心湯與五苓散而有效。古人早有卓識矣。和回子真翁云。所謂調血劑必從根治。余曾屢屢用當歸芍藥散以治此種之患者。而其中之澤瀉茯苓朮諸藥。則視其原因之或為船醉。或為水毒而有加減焉。

耳鳴

耳鳴往往與眩暈為同時並起之症候。眩暈愈時。耳鳴亦止。耳鳴告愈。同時眩暈亦止。此為餘日常臨床所得之實驗。古人云耳久鳴則聾。蓋耳鳴則激之為聾也。

所謂患神經衰弱症者之耳鳴。多因於水毒。用茯苓飲、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苓桂朮甘湯、苓桂五味甘草湯、酸棗仁湯、當歸芍藥散等輒有效。患動脈硬化症者之耳鳴。多用瀉心湯。梔子豉湯及以上各方之加味。患中耳炎者之耳鳴。多用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湯等以治之。

備考

〔本間棗軒對於眩暈之說〕 古人學說。稱眩暈為腦海虛。即腦病也。夫腦有自體發病者。亦有因外界侵犯於腦而起病者。中風、癇證、發狂、恐怖等之眩暈。腦之自體之病也。產後及子宮出血、吐血、衄血、腸出血、尿血等症。致血液虛竭。虛里與腎間之動悸非常。或因過飲、過浴、諸熱病等而發之眩暈。從外界侵犯於腦而起者也。(中略)卒然暈倒者。可不論其虛實。與以回生散、參連湯、三黃湯等當有效。產後之血暈或血多則上衝。面目紅赤。脈絡怒脹之眩者。用三黃湯加辰砂。或用苓桂朮甘湯、三黃湯。(瀉心湯)合方為佳。下劑不宜長服。若前方已服數十日者。用苓桂朮甘湯、巫神湯、如心散之類轉方為佳。亡血後動悸高而眩甚者。可用腎氣丸、連珠飲、八珍湯。而兼用鎮悸丸。脾胃虛弱。面色萎黃。動悸而眩暈者。宜與歸脾湯。兼用寧心膏。即真武湯亦可用之。癇證之眩暈者。沉香天麻湯為上。頭痛。眩暈。嘔吐者。宜與半夏白朮天麻湯。如服後嘔吐猶不止者。宜用半夏瀉心湯。或小半夏加茯苓湯。

(原著者按)不論何處。若蔑視病之虛實。雖經治療。猶之未治。回生散系香附子、紫檀、人參、白檀、鬱金、甘草、胡椒而成。倘施於實證之眩暈。即為不考藥效之誤。又以三黃投於虛證。亦大不妥。參連湯者。人參與黃連也。產後之血暈。多應用當歸芍藥散。不長服下劑云云。系從西醫之知識而出發者之說也。西醫蔑視陰陽虛實。往往濫用下劑。因過下而困疲。下已難下。而又有不得不下之必要。故曰轉方。此種轉方。山脅東洋之所謂醫之自轉。醫者翻弄病之良手也。巫神湯者。五苓散加乾薑、黃連、木香者也。連珠飲。八珍湯、木香、甘草也。沉香天麻鎮悸丸可參照心悸亢進條。歸脾湯者。當歸、白朮、茯苓、黃耆、龍眼肉、酸棗仁、遠志。人參湯者。沉香、益智、天麻、防風、半夏、附子、獨活、羌活、甘草、當歸、殭蠶、生薑也。半夏白朮天麻湯者。半夏、陳皮、麥芽、茯苓、黃耆、人參、澤瀉、蒼朮、天麻、神麯、白朮、黃柏、乾薑、生薑也。亡血後動悸高而眩甚者。炙甘草湯、芎歸膠艾湯、當歸芍藥散有效。脾胃虛弱。面色萎黃。動悸眩暈者。多用茯苓飲合苓桂朮甘湯。頭痛。眩暈。嘔吐者。為吳茱萸湯。五苓散之證。從證運方。庶不誤也。

〔有持桂里之眩暈說〕 眩者目之意。暈者猶運也。如身在車船之上。不能自主也。故俗人往往即用眩運二字。此疾多從水飲而生。亦有因氣疾而來者。亦有因過食而來者。婦人從血道而發。男子自瘀血結毒(陳久性黴毒)而生。

(原著者按)眩多因水飲之說。實大得我心。

〔傷寒纘論〕 太陽病。脈沉。身熱頭痛者。陽中夾陰者也。黃耆建中湯治之。若誤投發汗而不瘥者。四逆湯溫之。

〔集驗良方〕 白虎湯治中暑。(熱射病)口渴喜飲。身熱。頭暈。昏暈等證有效。

〔傷寒緒論〕 太陽病者發汗。發汗過度。則陽虛而耳聾。叉手自冒。不可誤用小柴胡湯。宜用建中湯治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