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灵隐小志

山水景物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杭州一名武林,宋淳佑《临安志》(施谔撰)卷八云:

《西汉志·会稽郡钱塘》注,武林山,武林水所出,《祥符旧经》云,在县四十五里,高九十二丈,周围一十二里。又名灵隐山,隐苑山,仙居山。上有五峰,曰飞来,曰白猿,曰稽留,曰月桂,曰莲华。峰之前,有合涧曰武林泉。武林之阴,北涧之阳即灵隐寺。武林之南,南涧之阳,即天竺寺。

此外,周草窗的《武林旧事》卷五所说亦略同。清初《灵隐寺志》的作者孙治,以为武林山是合赤山埠,进龙浦、古荡、西溪、湖滨等六十里内之山而言,则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武林山白天日山蜿蜒而来,夭矫磅礴,谶记称为“龙飞凤舞到钱塘”。《施志》又云:“天日山下武林灵隐山始韶秀,而山于是左右分。北高峰左转抵葛岭,标以保傲塔。右转挟南山,标以雷峰塔。二塔为西湖门户”。这样说来,武林山虽不甚高大,而实为钱塘的主山。杭州别名武林,看来就是来源于此。海宁许雪庄《咏武林山》诗云:“涧合东西流派远,山联南北结根深。蜿蜒奇秀开灵竺,千古真源属武林”,非常得体。又据宋灵隐寺僧契嵩《武林山志》云,“灵隐山一名武林。秦汉号虎林,以其栖白虎也。晋曰灵隐,用飞来故事也”这就讲得很清楚了。

飞来峰一名灵鹫峰,足灵隐寺的案山。东晋咸和三年,印度僧慧理至武林,看到飞来峰就说:

此天竺灵鹫峰之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曰,多为仙灵所隐,今复尔耶?

当时人们开始不相信他,他又说:此峰向有黑白二猿,必相随至此。”就在洞口呼唤,果然有黑白二猿跃出,因此大家信以为真,而命名为“飞来峰”。峰高四十余丈,棱层剔透,嵌空玲珑,其色非青非紫,带白带绿。张陶庵云:“使有石癖者见之,必具袍笏下拜,不敢以称谓简亵之,只以石丈呼之也”。我们如以地质学的观点看,固不必信“飞来”之说为真,而从游览或文艺上说,“飞来”之说,似较有趣。

莲花峰在飞来峰西,《水经注》谓有孤石壁立大三十围,其上散开,状如莲花。今从下遥望,下阔上锐,从顶下视,其石四面敷开,极似莲花,称为莲花峰足很确当的。宋梅尧臣诗云:钜石如芙蕖,天然匪雕琢。盘礴峰顶边,婵娟秋江侧”。书画诗情,跃然纸上。莲花峰上旧有莲花泉,今涸。

呼猿峰又名白猿峰,以理公呼猿而得名,在莲花峰之西。顶亦有大石,其下为呼猿洞。洞很深。我曾经带了电筒进去过。初尚宽敞,渐进渐仄,有时匍匐于地才可以过。地皆细沙,很平软洁净,约行里许,力尽乃出。壁间有乾隆年间题名,墨色如新。《湖需杂记》云:“顺治己丑秋夜,一僧于月下见一白猿,立于峰顶,皎如积雪,映月逾洁。辛卯冬,青莲阁下一黑猿戴笠而趋,众皆见而呼之,猿却顾微吟,越涧而去。”这段记载如果是真实的话,理公之言,似乎不虚,洞口有饭猿台广丈许,高二尺。

月桂峰乃下天竺法镜寺的案山。相传月中桂子,尝坠于此,因以为名。稽留峰为中天竺法净寺的主峰。《太平寰宇记》云:“许由葛洪皆隐此忘返,故名”,其实足不对的。考东晋永和年间,有许玄字远游者建思真精舍于峰下,着诗十二篇,论神仙之事,王羲之和他为世外之交。“玄”与“由”音近,因而以讹传讹。葛洪的从祖葛孝先,世称葛仙翁,孙吴赤乌年间亦隐居于此,遂称其地为葛坞。葛洪从葛仙翁的弟子郑隐习方术,又师事南海太守鲍艴,着《抱朴子》等书,为道教建立理论上的基础,其后以丹砂之故,远游岭南,今广东罗浮山及广西勾漏山皆有其遗迹。晚年又返回武林,隐居葛坞,相传得道于青林洞。

北高峰为灵隐寺的坐山,高三百五十余丈,乃武林上左支的最高者。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弯。其上原有灵顺寺。登颠远眺,群山屏绕,湖水镜涵,西望钱塘江,如匹练新濯。遥接海色,茫茫无际。山之东麓有无着禅师塔。师名文喜,唐肃宗时人,瘗骨于此。宋韩侂胄欲取为葬地,开塔见容色如生,发垂至肩,指爪盘屈绕身,三日不坏,就重行掩闭,今尚存。

此外莲花峰旁有宰相峰,北高峰西有石笋峰、龙门峰、西源峰、双桧峰,今皆不着名。稽留峰西有中印峰、白云峰、乳窦峰、狮子峰、香炉峰、善住峰,则属于天竺山了,此不详。

灵隐之水,北涧发源于西源峰,南合白沙坞支涧,西北合大桐坞支涧,流过吴寺桥,西北合乌石峰水,南会呼猿涧暗水,合于泠泉水源。北合石笋支涧,又北合金沙银沙支涧、及韬光支涧,东流过曹家桥,汇于灵隐寺前之冷泉,入石门涧,经回龙桥会南涧水于合涧桥下,曰灵隐浦,亦号钱源,南宋通舟至此。

南涧发源于五云山水出岭,西合上竺两山支涧,又合观音井水,经金佛桥,东合杨梅坞支涧出琮老桥,东合中竺永清坞支涧,北出中竺寺桥,东合下竺神道坞支涧,北过下竺寺桥,东合月桂峰支涧,过慈云北涧,出飞来峰至合涧桥与北涧合。自此经白乐桥,东、西行春桥,金沙滩里五桥,汇于西湖。

灵隐山门,旧有“绝胜觉场”四字,相传为葛洪所书,后又易“绝”字为“最”字,引起不少争论。今照壁书“咫尺西天”四字,尚属得体。因为相传飞来峰从天竺飞来,而灵隐道场的规模,至今还没有衰歇。自照壁入山门,更前行百余步到回龙桥和龙泓洞。桥洞之名都有龙字,则因钱塘之山自天日龙飞凤舞而来,南支为凤,故有凤凰山,北支为龙,故多用龙名,以应谶记。龙泓洞前有理公塔,即开山慧理祖师埋骨之所。高二丈余,七层,明万历十八年重建。虞淳熙撰塔铭,嵌于第二层,第三层刻《金刚经》及“光明净域”、“南无宝藏胜佛”等字。第四层以上皆刻佛像,都足明代的作品。塔旁有二石刻,一佛像,一执金刚神,皆属于密教的。造像题名中“至元”二字,尚可辨识。

龙泓洞俗称观音洞,因其中有石刻观音像而得名。像前洞顶有窍如井口透天光,故又名通天洞。郭祥正诗云:“洞口无凡木,阴森夏亦寒。曾知一泓水,会有老龙蟠。”“龙泓”之名作这样解释,是很贴切有诗意的。“龙泓洞”三字,本来是宋末金华王庭之书,王庭足误国奸相贾似道的门客,后人因恶贾而兼恶王庭之书,乃被划去。元江淮释教总统所经历郭某补书,郭也不足正人君子,不久,仍被划去,故至今无洞名。洞口弥陀佛像,吴越王己未年(即周世宗显德六年)周钦右造。又周太祖广顺元年滕绍宗于洞外石壁造弥勒、观音,势至三菩萨像各一尊。此外宋开禧元年沈宁、嘉定元年某比丘各造罗汉一尊。元师帝至正十六年,元帅伯颜造佛像十尊,又观音菩萨一尊,现仍在洞内。至元十九年、二十年、二十六年、二十九年,徐僧录、杨思谅、杨连真伽及脱脱夫人各施资造像,皆有《造像记》可考。前代题名‘,唐则有萧悦、王亘、乌重儒,宋则有孙觉、张徽、苏颂、蒋之奇、岑象求、李杞、高荷、李琮、朱明之、杨景略、黄颂明、胡援、林希、陆德与、贾似道等。贾似道题名,字径五寸,最易辨识。文曰:

咸淳丁卯七月十八日,贾似道以岁事祷上竺回,憩于此。客束元嘉,俞昕,张濡,黄公绍,王庭从。子德生侍。期而不至者廖莹中。沈坚刻。

考咸淳丁卯为度宗当国的第三年,贾似道已因乞和冒功封魏国公,而元军进窥湖北的襄樊,举国震骇,岁事当指此而言。这么大的国事,而想用祈祷解决,真可谓邪臣误国,难怪他要窜死于道路了。

观音像右侧有小洞极深,相传从前有采石乳的人深入不已,听到篙橹风浪之声,大怖而回。因此有人认为从那里可以通过钱塘江,直达萧山。左侧出洞,循石级而上,至一线天,只见石室上面有一小圆洞漏天光,寺僧以竹竿指示游客观看,其中仿佛有观音像云。唐代的丁飞(字瀚之)曾住在里面,学养生术,年八十六而反壮。善小楷,其蘸笔池在寺中大悲阁下,一线天的悬岩上刻“佛国”二字,上天竺僧道行书。据说他练习此二字三年而后敢刻,故尚遒劲。

龙泓洞之右为玉浮洞,其前十余步为谢灵运翻经台,《异苑》云:“杜明甫钱塘人,居灵隐,夜梦东南有贤人来访。时谢玄生孙名灵运,以其父奂狂荡射杀蒋侯妹清溪小姑树鸟,姑怒殛死之。玄遂不敢留灵运,求寄养于明甫十五方还,故名客儿。相传灵运儿时翻经于此,故以为名。”玉乳洞曲折通明,象桂林伏波山下的伏波洞。伏波洞有宋代造像,玉乳洞四壁所刻罗汉,亦皆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刻,施资者为周延庆、董延赞、俞赞、苏氏七娘、汤用、张旺、樊仁厚、沈十娘、洪二娘、吕七娘、周德保等。洞内峭壁高数十丈,不能登,为蝙蝠栖息之所,大者若鹰,故又称蝙蝠洞。玉浮洞三字,明方豪书。吴赤乌二年,葛孝先得道于此。

玉乳洞之右为射旭洞,又钟青林洞或青林岩,也就是理公岩。相传理公燕寂于此,故又名燕寂岩。其中有宋乾兴年间胡承德所造卢舍那佛会十七尊,陆盛并妻李一娘造观世音菩萨像一尊,都有《造像记》可考。陈时《湖上青山集》云:“香林洞左有日月岩,一圆如日,一半弯如月,下为梦谢亭,”今已无可考索。此洞俗名老虎洞,因东向的洞口形如虎口而得名。称为射旭,也因洞口向东之故。至于称为香林,则因从前种植过桂花的缘故。

关于飞来峰的造像,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袁中郎《西湖记述》等,都认为元代江南释教总统杨连真伽所造,从上面的石刻题记看来,可以知道是不对的。其实,梁简文帝已有赐灵隐石像的记载,唐陆羽《灵隐寺记》也说:“有僧于岩上周围镌罗汉佛菩萨,”可见隋唐以前,飞来峰上早巳镌刻过佛像,可惜题志剥蚀,无可稽考了。

自理公塔循大路入寺,必经回龙桥,吴越时名清绕桥,桥上建春淙亭。清乾隆九年厉樊榭记云:

……桥旧无亭,乾隆癸亥,巨公重新云林寺,饬余材剩甓成之。登斯亭者,抑挹山翠、俯听泉响,炎曦阴霖有所庇,而物色之奔赴若天造而神输。巨公问名于余,余以合涧桥旧有春淙亭,盖取苏文忠“雨润春淙一灵鹫“之句。今亭废久矣。宜移其名于止匕。———

太平天国之役亭毁,光绪初重建,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住持却非以水泥钢骨重修。自春淙亭至冷泉亭,丹垣绿树,蓊郁空蒙,山岚在衣,谷响生足,顿使游人消除尘意。崖旁弥勒即坦腹作笑颜的罗汉像,北宋真宗乾兴年间,胡承德并合家眷属同发心造。复有人在其西壁又刊罗汉像十七尊,成十八罗汉,但雕刻艺术远远不如弥勒像。其旁多闻大王,元至元二十九年资政大夫行宣政院使杨谨造,今作多宝天王,误。天王之西为石门涧旧有瀑雷桥,今废。宋赵安抚于桥边创建壑雷亭,几经修建,今尚存。冷泉亭在其西十余步,明袁中郎云:“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碧流青,为山之极胜”,很对。唐白乐天《冷泉亭记》叙述很详,今收于《艺文撷英》中。

冷泉亭对岸山半为翠薇亭,过涧经藏六洞、喇叭洞拾级而上。藏六洞三字,太虚法师书,乃冷泉流至石门涧所经由的小壑,其旁有一小穴,吹之作呜呜声,故名喇叭洞。藏六洞至翠薇亭约六十余级,半路刻康熙三十八年御笔飞来峰三字,正对冷泉亭。考《宋史·韩世忠传》,绍兴十一年,秦桧收三大将兵权,世忠乞解枢柄,又上表乞骸骨。十月,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从此杜门谢客,时跨驴携酒,从一二仆从纵游西湖以自乐。十二年改封潭国公,二十一年八月逝世,追封蕲王,谥忠武。他建翠薇亭于飞来峰,正足他纵游西游以自乐的时候。亭成,他的儿子韩彦直年仅十二岁题云:

绍兴十二年,清凉居士韩世忠因过灵隐,登览形胜,得旧基建新亭,榜曰翠薇,以为游息之所,待好事者。三月五日男彦直书。

按此刻高二尺一寸,广三尺,文八行,每行六字,正书经三四寸,笔力仿颜鲁公,金石家认为罕觏之品,今不存。至于命名之意,《一统志》云:“时岳飞已死,飞曾有《登池州翠薇亭》诗,故作此亭以怀岳飞也。”考岳飞被害在绍兴十一年12月29日,距建亭时,仅六十六日,世忠与岳飞共御外侮而飞含冤被害,触景生情,用寄隐痛。清汪继壕云:“是四十八言者,实着南宋偏安之局,安得轻视,即为南宋一朝之鉴可也。”讲得很深刻。此亭于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重建,虽有联语,而无一语讲到这方面,应该说足疏忽。

自翠薇亭左侧而下,过涧即为法云弄,长数里,其中原有永福寺、青莲山房、白云山房、超然台、邺公庵、岣嵝山房等,都是名胜,现皆湮没。

灵隐寺前左右各立一石幢,皆宋太祖开宝二年吴越国王建。左刻大佛顶尊胜陀罗尼,右刻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此二石幢本在奉先寺,寺久废,神宗景祜二年十一月,灵隐寺住持延珊禅师迁来重建,距今约九百四十多年。又大雄宝殿前左右各有一石塔,皆九层,高五丈余。孙治《寺志》云:“上有石匾,书‘吴兴广济普恩真身宝塔’十字,二塔所题皆同,而无年代日月。山中旧物,所存唯此。其塔八方,下刻佛顶首陀罗尼,二塔皆同。塔上所镌佛,皆梁像。此或慧理之后,六朝僧所为耳。其无岁年者,岂以朝梁暮陈故耶。”然据近人梁思成氏考证,系宋初建筑,距今约一千年。

灵隐寺后二里巢居坞有韬光庵,昔名法安院。唐韬光禅师居其间,与白居易为方外交,自此立名韬光。韬光禅师与白居易唱和诗碑立于金莲池侧,其上为炼丹台,可以望见西湖。更上二里为北高峰。

灵隐胜景,大约如上所述。至于物产,宋赞宁法师《笋谱》云:“林竹笋,出灵隐山中,中坚亦通小脉,笋坚可食,采竹作杖可爱。新妇竹笋出武林山,其竹圆直,韧可为蔑,笋则三月而生,可食。扶桑竹笋,生武林山西,旧谓双竹院中所产,修篁嫩条,皆封抽并引。鹤膝竹出灵隐山,节密而内实,略如天台藤,间有突起者。”按扶桑竹,又名天亲竹,鹤膝竹,又名曲竹,唐公竹。此外又有石面竹、方竹。花木则有海石榴花、红辛夷花、黄牡丹、骨里红梅花、石面灵桃、西栗树、红木、楠木、梓、檀、枫、樟等。西栗树今称莎罗树,乃慧理祖师从印度接来种,实大小如胡桃,可以入药。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