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诗歌
诗歌为最初的文学,且发生于有文字之先,已见前述。它原以诵与咏为主,所以班固说:“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但最初的诗歌仅为谣谚,《击壤歌》(这是一首现存的最古的诗)、《南风歌》、《卿云歌》一类的古歌,和后代所称诗歌,全然异致。《诗经》中的《国风》,为集古歌谣的大成,所以它的作风,亦与后代诗歌不尽相同。总之,诗歌的起源为谣谚,但诗歌的正式成立,却自所谓古体诗始。
凡称为诗歌,必须备具四个重要条件:一为句数有定限;二为一句的字数整齐;三为句中各字平仄调和;四为句尾押韵。具有这四个条件的,始于古体诗,而完成于近体诗。古体诗又有古诗、乐府之分;近体诗亦有律诗、绝句之别。汉、魏、六朝的诗歌均为古体诗。自唐代近体诗兴,自后作者,往往各体都能写作。
汉、魏、六朝时,盛行五言古诗与乐府诗。古诗与乐府的分别:仅在前者不曾入乐,作于文人;后者尝付之弦管,多来自民间。汉代作家,首推苏武、李陵,所作均为五言诗。汉武帝与群臣唱和,作《柏梁台诗》,不独为七言诗所始,又为联句之祖。乐府始于汉初唐山夫人作《房中乐》;迨武帝立乐府,广收各地的民歌,命李延年谱为新声,于是乐府大盛。又有《古诗十九首》,亦为最佳、最早的五古诗,但作者姓名都佚亡。其中有若干首,或指为枚乘、傅毅所作;或云,全为建安时曹王所制。汉末的著名诗人,当推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曹氏父子为操与丕、植。操诗以慷慨胜,为三人之最。“建安七子”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及刘祯,都是为曹氏吸引于邺下的名士。
西晋诗人,有“竹林七贤”,为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山涛,以阮籍、嵇康为中心。又有所谓“二陆三张二潘一左”:二陆为陆机与陆云;三张为张华、张载与张协;二潘为潘岳与潘尼;一左为左思。相传潘岳美于容貌,每乘车出门,妇女围绕以果投之,满载而归;左思貌陋,每出常为妇女掷石于其车。东晋著名诗人,有刘琨与郭璞。琨作忼慷悲壮,璞作自然超逸。王羲之、献之父子的诗,以风流蕴籍见重。等到陶渊明出来,东晋诗坛,顿时光茫万丈了。他不但做了许多思想高超、感情丰富的古诗,而且也有飘逸高超的赋辞与散文。他的《桃花源记》与《五柳先生传》,被推为后代短篇小说之祖。
南北朝诗,日趋于雕琢形式,逐渐格律化。自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以后,诗体尤其加速的由古诗转变为近体诗了。宋诗人有谢灵运、颜延年及鲍照,人称为“谢颜鲍”,所作都是山水的清音。齐诗人除沈约外,有谢朓,好作古诗,李白曾为之倾倒。梁代萧衍父子,都爱作乐府,臣下有江淹、何逊。陈时大诗人,首推徐陵,庾信与王褒。后主好作艳曲,尤以乐府为多。
唐代为诗歌的黄金时代,空前绝后的大诗人杜甫、李白都生在这个时代。据《全唐诗》所录,作者共有二千二百余人,诗近五万首。律诗、绝句,均定体于此时。而唐诗的佳者,各体皆备,但总以近体诗为最。
唐诗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时期。自高祖武德初,至玄宗开元初一百年间为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四杰”。苏味道、李峤、崔融、杜审言,时称“文章四友”。张九龄、陈子昂以古雅见称。沈佺期、宋之问号称“沈宋”,律诗到他们始全告成功。盛唐为由开元初至代宗大历初,凡五十余年,杜甫与李白均在此时驰骋一时,各展所长,时称“李杜”。甫诗沈郁顿挫,政治及社会的描写都极悲壮微妙;白诗飘渺神逸,而浪漫色彩很浓厚。王维、李颀、高适、岑参,时称“四子”。维、适、参又与孟浩然并称“王孟、高岑”。又崔颢、王湾、常建、贾至、储光羲、王之涣、王昌龄,均擅名在这个时代。中唐为由大历初,至文宗太和九年,凡七十余年。卢纶、吉中甫、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时称“大历十才子”。元稹与白居易,时称“元白”,号他们的诗体为“元白体”。他们二人诗的特点,一是文字的通俗,二是内容的真实。韦应物与刘长卿号称“韦刘”。柳宗元与韩愈以古文家而兼有诗名,号称“韩柳”。孟郊与贾岛诗被称为“郊寒岛瘦”。李贺诗被称为有“鬼才”。又有李如珪、刘义、卢仝、皇甫冉、戴叔伦、李益、刘禹锡、张籍、王建,都是这时期的重要作家。晚唐为文宗开成初至昭宣帝天祐三年,凡八十余年。这时的诗,已倾向于香艳绮丽。著名的作家有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时称“温李杜”;商隐与牧,亦称“李杜”。皮日体与陆龟蒙并称“皮陆”。其他有韩渥、罗隐、许浑、马戴、赵嘏、朱庆余、司空图、方幹等。
宋诗虽不及唐,但不模仿唐人,故亦称特出。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学李商隐诗格,号为“西昆体”。林逋、魏野、潘阆等学杜牧诗,号为“晚唐体”。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则学韩愈诗。苏轼诗才气纵横,与陆游诗并称“苏陆体”。又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庭坚诗后为江西诗派所宗,他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号为“苏门四杰”;又与同时陈后山并称“黄陈”。四杰与陈后山、李廌又称“苏门六君子”。陆游诗悲壮沉厚,多至万余首。与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三大家”。或增尤袤,称为“四大家”。其后有永嘉人徐灵晖、徐灵渊、翁灵舒、赵灵秀,号为“四灵诗派”,作风以平易胜。
金诗人可以元遗山为代表;元诗人有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号为“四大家”。但不如杨维祯之以乐府擅名。明诗人特多,但多互相标榜。真配称为诗人的,初有高启及袁凯,中有唐寅与徐祯卿,末仅有陈子龙罢了。
清初诗人,当推吴伟业与钱谦益,他们与龚鼎孳号称“江左三家”。施闰章与宋琬,号称“南施北宋”。其后有王士祯倡“神韵”之说,与兄士禄、士祜号“三王”。与士祯齐名的有朱彝尊。与“神韵说”反对的,有袁枚的“性灵说”,沈德潜的“格律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主张诗是诗人性情的表现,与蒋士铨、赵翼,亦称“江左三大家”。又有舒位、王昙、孙源湘,号称“三君”。同治、光绪间,范当世、陈三立等竞学宋诗,号为“同光派”。
唐诗可称为平民的文学,因作者大部为平民。宋、元、明、清四朝诗人,无一不是达官,没有一个平民,故被称为贵族文学。因为宋时的平民诗人都在作词,元、明的平民诗人都在作曲,清时平民诗人都在作弹词、山歌和小曲。他们在向另一方面发展,都在从事于时代的文学,所以任那旧体诗坛为贵族文学家所独占了。
〔问题〕
(1)何谓诗歌?
(2)最初的诗歌是什么?
(3)正式的诗歌起于何体?
(4)诗歌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5)诗歌的分类怎样?
(6)五言诗始于何时?
(7)七言诗始于何人?
(8)乐府始于何时?
(9)《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为谁?
(10)汉末著名诗人有哪几人?
(11)“建安七子”为谁?
(12)“竹林七贤”为谁?
(13)“二陆三张二潘一左”为谁?
(14)东晋著名诗人有哪几人?
(15)陶潜诗文的作风若何?
(16)南北朝时诗体的转变情形怎样?
(17)“谢颜鲍”为谁?
(18)齐、梁、陈的著名诗人为谁?
(19)唐代何以称为诗歌的黄金时代?
(20)唐诗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21)“唐初四杰”为谁?
(22)“文章四友”为谁?
(23)“沈宋”为谁?他们的作风怎样?
(24)张九龄、陈子昂诗的作风怎样?
(25)李杜诗有什么不同?
(26)“四子”为谁?
(27)“王孟、高岑”为谁?
(28)盛唐除李杜、四子等外,尚有哪几个著名诗人?
(29)“大历十才子”为谁?
(30)“元白诗”的特点何在?
(31)“韦刘”为谁?
(32)“韩柳”为谁?
(33)孟郊与贾岛诗的作风怎样?
(34)李贺诗被称为什么?
(35)晚唐的著名诗人为谁?
(36)宋诗的性质怎样?
(37)“西昆体”的作者为谁?
(38)学晚唐体的作者为谁?
(39)宋诗人学韩愈的作者有哪几位?
(40)“苏黄”与“苏陆”为谁?
(41)“苏门四杰”为谁?
(42)“苏门六君子”为谁?
(43)“南宋三大家”为谁?
(44)“四大家”为谁?
(45)“四灵诗派”的作者为谁?
(46)金诗人可以谁为代表?
(47)元代有哪几个著名诗人?
(48)明代的著名诗人为谁?
(49)清初“江左三家”为谁?
(50)“南施北宋”为谁?
(51)“神韵说”倡于何人?
(52)和“神韵说”对垒的有哪几说?
(53)“江左三大家”为谁?
(54)“三君”为谁?
(55)“同光派”的作者为谁?
(56)唐诗和唐以后诗有什么不同?
二 赋
赋本是一种诗体,《周官》太师教六诗,赋即为其一。所以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至于诗、赋的分别,《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由此可见诗可以歌,赋则仅可以诵。至“赋”字的本义,正如《释名》所云:“‘赋’敷也;敷布其义谓之‘赋’。”它亦为《诗经》六义之一,朱熹解作“敷陈其事而直陈之”。后世称作诗为“赋诗”,尤可见诗、赋关系的密切。
赋来源于《楚辞》,盛行于两汉六朝,历隋、唐而衰。《汉志》分赋为四类:一为“屈原以下二十家赋”;二为“陆贾以下二十一家赋”;三为“孙卿以下二十五家赋”;四为“杂赋十二家”。第一类为“言情之赋”,出自《楚辞》,盛行于两汉。第二类为“纵横之赋”。第三类为“效物之赋”,后来均不甚流行。第四类为“杂赋”,盛行于六朝、隋、唐。这种分类,大概以“赋”的效用为主。至扬雄所云:“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乃是指作者的态度而说。正和现代学者分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艺术的文学二种一样。如以赋的演变来分,那就有古赋、骈赋、律赋、文赋等的分别。古赋盛于汉代,虽丽而淫,尚不失古意;骈赋盛于六朝,重辞采而失情感;律赋盛于唐,以平仄谐和,对偶巧妙为工,置辞与情于不顾;文赋盛于宋,以散文之法作赋,专尚说理,不拘字句格律。总之,赋自当以《楚辞》为正则,自汉以后,愈趋愈下,日向衰微的路上去了。
《楚辞》是一部赋集的名称,为刘向所定,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等。黄伯思以为:“屈、宋之文,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所以《楚辞》可以说是楚国的文学。但是《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为什么《国风》中没有《楚风》呢?因为楚国在南方,南方文化晚开,故春秋时的楚国尚未有文学。楚国有文学,实始于战国时。以作者论,可以谓始于屈原。屈原的著作,《汉志》著录二十五篇,今所传仅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篇。《离骚》全篇,以十四节四十七章组成,所写都为“离别之忧愁”。《九歌》十一篇,以楚国固有的乐章润色而成。《天问》一篇,乃作者在楚先王庙题壁的文字,殊多今人不可解的神话。《九章》九篇,作于放逐之后,故其中《哀郢》、《怀沙》二篇,尤见沉痛。《远游》一篇,多出世思想。《招魂》题屈原作;或以为宋玉作,以招屈原之魂,未知孰是?《卜居》、《渔父》各一篇,因文中作者自设问答的口气,故或以为后人所追记。在《楚辞》中,尚有《九辩》九篇,宋玉作。《大招》一篇,景差作;或亦作屈原作。王逸本更附录汉人拟《骚》的作品,故今本《楚辞》,有贾谊的《惜誓》一篇,淮南《小山招隐士》一篇,东方朔《七谏》七篇,严忌《哀时命》一篇,王褒《九怀》九篇,刘向《九叹》九篇及王逸《九思》九篇。
汉代为赋的黄金时代,不过是就数量而说。其实汉赋已失去自然的情致,以铺张雕饰为贵,虽有几分古赋气息,比六朝为胜,但总较《楚辞》为退化。因为赋在汉代,是人主万几之暇的消遣物,与俳优一样,所以多务谄媚夸张。成帝时进御之赋有千余首,量虽可惊,实质已不可知。汉初作者,有陆贾与贾谊。较后,有枚乘。武帝爱重《楚辞》,尤礼待赋家。其时有司马相如作赋二十九篇,东方朔作赋若干篇,严忌作赋二十四篇,忌族子助作赋三十五篇,刘安作赋八十二篇,吾丘寿王作赋十五篇,司马迁作赋八篇,朱买臣作赋三篇,枚皋作赋百二十篇。武帝后著名的赋家有:刘向作赋三十三篇,王褒作赋十六篇,扬雄作赋十二篇。同时又有崔骃与冯衍,亦以能赋名。东汉时,班固以作《两都赋》著,张衡杰作,有《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等,李尤著有《函谷关》等赋,马融以作《笛赋》著,祢衡的杰作为《鹦鹉赋》,王粲的杰作为《登楼赋》,大诗人曹植所作,以《感甄》一赋最为动人,后来改名为《洛神赋》。此外赋家,尚有王逸、王延寿、傅毅、李尤、蔡邕等。举之不尽。
六朝的赋,日进于骈。晋初竹林七贤中,阮籍著有《首阳山》等赋,嵇康有《长笛赋》等,向秀有《感笛赋》。陆机有《叹逝赋》、《文赋》,潘岳有《秋兴》、《怀旧》、《寡妇》等赋,左思以《三都赋》著名,赋出时,洛阳为之纸贵,郭璞有《江赋》、《南郊》等赋,大诗人陶潜有《闲情赋》、《归去来辞》等。南北朝时,谢惠连以《雪赋》著称,谢庄著有《月赋》等,鲍照著有《芜城》等赋,江淹著有《恨赋》等,庾信的杰作为《哀江南赋》。其他如张融、徐陵、沈约、任昉、邱迟、萧衍父子,莫不以能赋擅名。
唐初仍风行骈体,但已不限于赋,故亦称骈文。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所作,都为此体。萧颖士、李华、陆挚亦以善骈文名。及韩、柳倡古文,骈文中衰。唐末,温庭筠、李商隐、段成式的“三十六体”兴,纯粹的四六文始成立,也就有了真正的律诗。
宋人以散文法著赋,且尚说理,就赋的立场说,已不复有赋存在。但其中如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尚为鸡中之鹤。此外,王安石亦擅赋名。南宋赋家,有汪藻、洪迈弟兄、孙觌等。元、明人专仿古作,故一无足称。清初陈其年、毛西河,以工骈文著名。至尤侗,尤好以骈体为游戏文章。后来的大家,有胡天游、洪亮吉、汪中等。
总之,由辞赋变为骈文,正和古诗变为律诗一样,已走上了最后的路途了。
〔问题〕
(1)何谓“赋”?
(2)赋的来源怎样?
(3)《汉书·艺文志》分赋为哪几类?
(4)赋的体裁有哪几种?
(5)赋的演变大势怎样?
(6)汉代著名赋家为谁?有何名作?
(7)六朝著名赋家为谁?有何名作?
(8)唐代著名骈赋家为谁?
(9)北宋著名赋家为谁?
(10)南宋赋家有哪几人?
(11)清代著名赋家为谁?
三 词
词一名“诗余”,又名“长短句”,本是乐府的变体。“词”字的本义,为“意内言外”;后人以“调有定格,句有定言,韵有定声”的诗歌叫做词,乃由引申的意义借用,以示和古今体诗的不同。它本为诗歌的一体,由诗歌进化而成;所以有的书上把它并在诗歌一起,而系之于近体诗之后。
词的来源,共有二说,一以为“诗余”,一以为“新声”。这二说似相背而实相成。因为词的起源,确因由于五七言诗的不自由,而长短其词。又因为唱时散声的难记,遂填以实字。那么“诗余”一说,当然不差。但增改旧体诗调以填新词,仍受束缚,故又另创新调。新调愈多,旧体逐渐少用,甚至废弃不用。故“新声”之说,亦属不谬。
词,先有小令,后有中调,最后有长调。《填词名解》以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止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者俱长调。”或以为词初有小令;其后引长小令,叫做引词,又叫近词;更引而愈长,乃为慢词。所谓慢,乃“曼声而歌”的意思。照此说法,那么小令、中调、长调的划分,已是多事。如更限以字数,那更毫无意思了。
最早的词,可推萧衍的《江南弄》、沈约的《六噫》、杨广的《望江南》,不过那时还没有引起他人的注意。中唐以后,因诗体日蔽,所以试作词的日多。前此被称为李白作的《忆秦娥》与《菩萨蛮》,那是赝品。专作词的词家,可说始于温庭筠。但他所作的词,没有编入他的别集,却赖《花间集》以传。到五代时,韦庄有《浣花词》,冯延巳有《阳春词》,词的专集始有行世。同时著名词家,有牛峤、毛文锡、欧阳炯等,作品均见《花间集》。南唐主李璟与李煜的词,尤享盛名。煜词以哀感顽艳,更为人所称道。
宋代的词,和唐代的诗一样,不愧称为极盛时代。北宋名作家有:作《珠玉词》的晏殊,作《小山词》的晏几道,他们本是父子,所作词均以情致缠绵胜。政治家兼古文家的欧阳修,也著有《六一居士词》,词多艳荡,几令人不信出于他的笔下。柳永著有《乐章集》,在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昔人谓“柳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他的香艳可以想见。苏轼词以豪放称雄,较之柳永,所谓“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非常的对。但他也会作香艳词,不过偶一为之罢了。秦观的《淮海词》,以婉约娟秀胜,被称为南派之宗。苏轼说:“‘山抹微云’秦学士,‘露华倒影’柳屯田。”可见观词与永词的不同。周邦彦以音乐家而作词,艳丽细密,为婉约派大宗,著有《清真词》。李清照的《漱玉词》也以婉约胜,青春的恋火,中年后乱离孤独的悲哀,都在她词中尽量的倾泻。南宋时,陆游、范成大词亦颇有名,然不如辛弃疾的伟大。弃疾以军人而兼词家,故英爽磊落,不作妮子态,多伤时感事之调。他与苏轼并称“苏、辛”。学他的人,有刘过、刘克庄等。及姜夔出,因为他是个深通音律的人,所以专务炼字琢句,而语多生硬,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吴文英的《梦窗甲乙丙丁稿》,也专究字面,语多生涩。周密的《草窗词》,亦称《蘋洲渔笛谱》,以精妙胜。他与吴文英并称“二窗”。张炎的《山中白云词》,多黯淡苍凉之作。王沂孙的《碧山乐府》,因身经亡国,语气哀痛。但他们都为古典派的词人。此外,两宋较著名的词人,有张先、朱希真、贺铸、张孝祥、向子湮、史达祖、高观国、朱淑真等,不下五六十人。
金国作家也很多,最著名的有元好问。他以诗人而兼词家,作有《遗山乐府》。元代词家亦多,可以代表者有张翥、仇远、赵孟頫等。明初词人有高启、杨基、张綖等。至陈卧子,始以清丽婉转,成为一代大宗。
清代有词学复兴之称,词家辈出,清初吴伟业以诗人、曲家而善词家,温柔宛转一如其诗。它如作《饮水词》及《侧帽词》的纳兰容若。作《花帘词》及《香南雪北词》的吴藻,被称为清代二大词人,一凄婉而一悲壮。朱彝尊著《曝书亭词》,陈其年著《乌丝词》。二人素友好,合刻为《朱陈村词》,尤为词坛佳话。朱、陈词工于纤巧,张皋文、宛邻兄弟出而反对,所作大都沉郁疏快。其他词人,真可车载斗量,写之不尽。
宋以后的词,大都为诗人的词,不能协律,惟作长短句而已。所以历来谈词的人,往往置宋以后的词于不谈。有许多文学史上也是这样。
〔问题〕
(1)何谓词?
(2)词的来源怎样?
(3)词调有何分别?
(4)最早的词有哪几首?
(5)专门作词始于何人?
(6)五代的著名词家为谁?
(7)李后主词的作风怎样?
(8)二晏词的作风怎样?
(9)欧阳修词何以令人不信出于他笔下?
(10)苏轼、柳永词的作风有何不同?
(11)秦观、柳永词有何不同?
(12)周邦彦词的作风怎样?
(13)李清照词的内容和作风怎样?
(14)南宋初的著名词家为谁?
(15)辛弃疾的个性和他所作词的内容怎样?
(16)姜夔、吴文英、周密所作的词有何特色?
(17)张炎、王沂孙词的内容怎样?
(18)金、元、明的著名词人为谁?
(19)吴伟业词的作风怎样?
(20)清代二大词人为谁?作风怎样?
(21)《朱陈村词》的作者为谁?词格若何?
(22)反对《朱陈村词》的作者为谁?词格若何?
(23)宋以后词有何缺点?
四 小说
小说在中国,来源甚古。《汉书·艺文志》以为:“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如淳注:“细米为稗,街谈巷语,其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可见古人对于小说的重视。
小说之先,必为神话与传说,中外皆然。神话多记神人的行事,传说则以古英雄为主。最古的小说如《山海经》与《穆天子传》,都属神话,西王母故事即从此二书衍出。古史中则颇多传说,如夏禹治水等类。《汉志》载小说十五家,一千三百八十篇,内有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小说九百,本自虞初”,可见他在汉时声名之大,而是最早的小说专家了。
汉时至六朝的小说,内容或在更改,而其体裁均大致相同,都是琐碎的片段的记录。唐时传奇体成功,中国始有真正的短篇小说。宋代平话体兴起,小说的内容由写特殊阶级而深入一般社会,更见进步。历元、明、清三代,通俗长篇小说大盛,小说的体制遂告全备。
汉代小说传到现代的,有东方朔的《神异经》与《海内十洲记》,班固的《汉武故事》,刘歆的《西京杂记》,伶玄的《飞燕外传》,郭宪的《洞冥记》,赵晔的《吴越春秋》,不知作者的《汉武内传》与《杂事秘辛》等,内容尽为神仙之谈,与宫闱情话。六朝作者尤多,著名的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王嘉的《拾遗记》,任昉的《述异记》,刘敬叔的《异苑》,刘义庆的《幽明录》及《宣验记》,吴均的《续齐谐记》,颜之推的《还冤志》,王琰的《冥祥记》等,所记不外神怪荒诞及轮回因果之说,与汉人小说稍异其趣。晋人裴启作《语林》,其后有刘义庆作《世说》,殷芸作《小说》,沈约作《俗说》,都记闻人的名言隽行和一切杂事,以趣味为主,故有异于前面所举的许多志怪小说。
唐代小说,组织既完备,内容也扩大,凡神仙、鬼怪、艳史、轶闻,莫不包罗尽有。后人称唐代小说为传奇,原因不详。但唐人裴铏曾作小说名《传奇》,组织与内容均与同时其他小说同,或即为后人移用之以为通名。唐人传奇可分四类:一为艳情,一为豪侠,一为神怪,一为别传。艳情一类的杰作,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会真记》,白行简的《李娃传》,许尧佐的《章台柳传》,陈元祐的《离魂记》,于邺的《扬州梦》,房千里的《杨倡传》等。豪侠一类,有段成式的《剑侠传》,杨巨源的《红线传》,薛调的《无双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裴铏《传奇》中的《昆仑奴》与《聂隐娘》,柳珵的《上清传》等。神怪的故事,有张鷟的《游仙窟》,沈既济的《枕中记》与《任氏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庐江冯媪》及《古岳渎经》,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江总白猿传》,李景亮的《李章武传》等。至如李朝威的《柳毅传》,沈下贤的《湘中怨》、《异梦录》及《秦梦记》,裴铏《传奇》中的《裴航》与《崔炜传》等,则都是艳情兼神怪的著作。别传则有韩偓的《海山记》与《迷楼记》,郭湜的《高力士传》,曹邺的《梅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无名氏的《李卫公别传》等。以上诸传奇,大多为元曲家取作题材,故影响于后代戏剧者甚大。
至宋代乃有白话小说,亦称诨词小说,又名平话,又名话本,为当时说话人所用的底本。说话即现代所谓说书。说话情形,可于《说岳全传》中大相国寺一段所写,见其一斑。在宋以前,唐人的《唐太宗入冥记》、《秋胡小说》等,已为白话小说。至宋代而稍进步。宋人所作,今仅存四种,为《大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新编五代史平话》及《京本通俗小说》残本。说话本分四科,为小说、谈经、讲史、商谜。宋代四科皆备,宋以后则惟小说、讲史二科称盛。元人所作,今见讲史五种,为《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吕后斩韩信》(前汉书续集)、《三国志》,都称为平话,今仅《三国志平话》有流通本。考其书名,数目当不止此。且由此可见元人所作的讲史,确是不少。
明、清二代,称为通俗小说勃兴时代,作者盛极一时。施耐庵、罗贯中虽称元人,但明初尚在。他们所作的《忠义水浒传》及《三国志通俗演义》,与王世贞的《金瓶梅》,吴承恩的《西游记》,称为“四大奇书”。《西游记》又与罗懋登的《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并称“西游、西洋”。此外明人作品,有《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今国外都有译本。又有《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精忠说岳传》等,均不知作者姓氏。明人又好作短篇小说,著名的有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及《醒世恒言》,总名为“三言”,共有小说一百二十篇。凌濛初作《初刻拍案惊奇》与《续刻拍案惊奇》,总称为“两拍”,共载小说八十篇。“三言”、“两拍”完全出世后十余年,有抱瓮老人嫌其卷帙繁重,乃选刻四十篇,名为《今古奇观》,今犹盛传。此外犹有《醉醒石》、《欢喜冤家》、《石点头》、《清平山堂话本》等,不下数十种。清人李渔亦好作短篇,有《无声戏》(一作《连城璧》)与《十二楼》。杜纲有《娱目醒心编》。不知作者的《西湖佳语》与《今古奇闻》,亦见盛行。清代著名的长篇小说,各体皆备。讽刺小说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人情小说有曹霑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玉缘》,一名《情僧录》,或名《风月宝鉴》,又名《金陵十二钗》。原作仅八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作。续书甚多,有《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续红楼梦》、《红楼梦补》、《红楼复梦》、《倚楼重梦》、《红楼幻梦》等,不下二十余种。写优伶妓女的小说,有陈森的《品花宝鉴》,魏子安的《花月痕》(亦名《花月姻缘》),俞达的《青楼梦》,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等。借小说来发抒学问,始于夏敬渠的《野叟曝言》,李汝珍的《镜花缘》,继作者很少。侠义与公案小说,有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评话》,亦名《金玉缘》,又名《日下新书》,亦名《正法眼藏五十三参》。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俞樾改名为《七侠五义》。又有《忠烈小侠五义传》及《续小五义传》,亦题石玉昆作。署名贪梦道人作的,有《彭公案》及《永庆升平》。其他有《施公案》、《施公洞庭传》、《乾隆巡幸江南记》、《七剑十三侠》、《七剑八侠十六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明、清传奇小说的作者亦多。明代名著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清代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三家鼎峙,一以文辞胜,一以写实胜,一以说理胜。此外尚有钮琇《觚剩》,沈起凤《谐铎》等,不下数十百种,不胜细述。
清末,新体小说兴,受翻译小说的影响,作风与前此全异。所以李涵秋的《广陵潮》,陈蝶仙的《泪珠缘》一流,竟结束了过去的时代而做了旧体小说的殿军。
〔问题〕
(1)何谓小说?
(2)小说的来源怎样?
(3)中国最古的小说是什么?内容若何?
(4)中国小说体裁的变迁怎样?
(5)现存的汉人小说有哪几种?
(6)六朝著名的小说有哪几种?
(7)唐人传奇可分哪几类?
(8)唐人专写艳情的传奇有哪几篇?专写豪侠的有哪几篇?专写神怪的有哪几篇?别传有哪几篇?
(9)唐人传奇与元明戏曲有何关系?
(10)“话本”是什么?
(11)现存的宋人话本有哪几种?
(12)现存的元人平话有哪几种?
(13)四大奇书为何书?作者为谁?
(14)四大奇书外著名的明人小说有哪几种?
(15)明清著名的短篇小说集有哪几种?
(16)清人的讽刺小说有哪几种名作?
(17)人情小说有哪几种名作?
(18)写妓女、优伶的小说有哪几种?
(19)发抒学问的小说有哪几种?
(20)著名的侠义与公案小说有哪几种?
(21)清代著名的传奇小说有哪几家?内容有何不同?
(22)清末小说界的情形怎样?
五 弹词
弹词一名“盲词”,亦名“淘真”。弹词和盲词尚有意义可寻,淘真则已不知本作何解。它来源于唐佛教徒用以宣扬教义的俗文和变文,像《维摩诘所说经俗文》、《释迦八相成道记》等,都有白有唱,后来成为宝卷的体裁。另外,唱书的人用这种体裁来做他的唱本,成为宋代的淘真。淘真的体裁虽已无书可见,但从今存的“太祖太宗真宗帝,四帝仁宗有道君”二句,可以知道与后来的弹词并无二致。唱的人大都为男女盲者,手弹琵琶,或敲鼓,口唱古今小说、平话中故事,所以叫“盲词”,又叫“弹词”。至若董解元《西厢搊弹词》,虽体制与今弹词不同,然仅易诗句为词句而已,不能说完全不相关也。淘真在宋时亦分若干科,有唱赚、小唱、弹唱因缘、唱京词等,它们的分别也已无从考明。
弹词的名称,始于《西厢搊弹词》,较今名多一“搊”字。至元人杨维祯作《四游记》(《仙游》、《梦游》、《侠游》、《冥游》),合诗歌与纪事为一体,始成今体的弹词。明人作此者很多,读《天雨花》“弹词万本将充栋”之句可以想见。它的体裁有南北之分,北词大约与“鼓儿词”相近,南词则以七字为一句,有衬字,约可分为三种:一、有唱,无表,无白;二、有唱,无表,有白;三、有唱,有表,有白。像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为北词,其他则十九为南词。
弹词中最见盛行的《玉蜻蜓》与《珍珠塔》,相传即为明人所作。《玉钏缘》一书,拿它的内容作考证,知它也作于明末。篇幅最长的,如《安邦志》、《定国志》、《凤凰山》三部连续的弹词,合之得六百七十四回,字数至少有二百万。但作者是谁,作于何时,今都不可考。清初陶贞怀作《天雨花》,一韵到底,见解高越,为一切弹词中的白眉。陈端生续《玉钏缘》作《再生缘》,以寄其别凤离鸾之思,篇幅亦长。侯芝删改《再生缘》,续作《再造天》,另作《锦上花》,可称有清唯一女子弹词专家。邱心如作《笔生花》,内容似《再生缘》,见解稍迂腐。及程蕙英作《凤双飞》,以洒脱跌宕见称;郑澹若作《梦影缘》,酸冷似不食人间烟火;周颖芳作《精忠传》,专写英雄故事。于是弹词的内容,可谓各方俱到了。这许多名作,不但字数都在近百万或百万以上(《再造天》、《锦上花》除外),而且都出于女子之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此外书很流行而不知作者的,有《三笑姻缘》、《双珠凤》、《玉夔龙》、《白蛇传》、《文武香球》、《百花台》、《双金锭》、《果报录》等,不下百余种。诸书以《三笑姻缘》的文辞最为浅俗,而《果报录》的文辞最为雅艳。
弹词之外,尚有所谓鼓词与影词,为弹词的演变。鼓词又名“大鼓”,多取材小说与戏曲,如《三国志鼓词》、《西游记鼓词》等;亦有创作,如《大八义》、《小八义》等,但以叙武侠和历史的故事为多。影词的取材与鼓词同,以一人作数人口吻,字句长短自由,说白前有“出”、“上”、“下”等字样,大概是可以搬演的。这可说是小说、弹词、戏剧的混合物了。
〔问题〕
(1)何谓弹词?
(2)弹词的来源怎样?
(3)淘真的体裁怎样?
(4)弹词始于何书?
(5)南词的体制怎样?
(6)明人所作弹词有哪几种?
(7)最长的弹词为何书?
(8)著名的女性所作弹词有哪几种?
(9)鼓词的内容怎样?
(10)影词的体制怎样?
六 曲
曲一名“词余”,是散曲和戏曲的混称。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戏曲又分杂剧和传奇。《散曲之研究》里说:“‘曲’之单调名‘小令’,合单调若干成套为‘套数’;一套或四五套而插以‘科’与‘白’为‘杂剧’;如此再益至四五套以上,则为‘传奇’。”于此可见它们演变的轨迹。
曲的来源,可分诗歌、戏剧、音乐三方面。诗进为词,句调已长短自由;但依调填词,究嫌呆板,且尤为北方慷爽的人所不喜,故曲于长短句中,可以随意加入衬字。词专长抒情、咏物,不足以代言;曲则除散曲外专以代言,而且可以无所不言。中国戏剧由古代的歌舞,一变而为戏优,再变而为演故事兼滑稽的杂戏,三变始成为杂剧。金人仿辽大乐而制为连厢词,带唱带演,然舞、唱各有其人。至元人杂剧,始以舞者自唱。金、元入中国,所用胡乐,嘈杂缓急之间,词不能按,词曲家乃更为新体词,遂有“曲”名。曲起于北方,先有杂剧,故杂剧一名北曲。后以北曲文辞粗疏,四声缺一,为文士所不满;于是用比较文雅的辞句,解放的体裁,别创新曲,名为“传奇”,亦称“南曲”。它们的分别:北曲每折限一宫调,又限一人唱,每本限定四折,间加楔子;南曲没有一定的折数,一折也不限一宫调,而且不独可以几个脚色合唱一折,并可以几个脚色合唱一曲。
宋代也有所谓杂剧,乃南戏而非北曲,现都失传,仅从《武林旧事》中,可以考见它的名目有二百八十余本。金的杂剧叫院本,也都失传,名目见于《辍耕录》的,有六百九十种。这二类戏曲,都与元剧不同,无论在文辞方面,或体制方面。
杂剧的名作家,有“关、郑、马、白”,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为金末人,著有剧六十三种,今存十四种,以《窦娥冤》及《续西厢》最著名。郑光祖著剧十九种,今存四种,以《王粲登楼》及《倩女离魂》为较佳。马致远号东篱,作曲十四种,今存六种,《汉宫秋》可算他的代表作。白朴亦金末人,共著曲十五种,今存《梧桐雨》及《墙头马上》二种。与四人齐名的,尚有王实甫,作剧十四种,今只存《丽春堂》与《西厢记》。又有吴昌龄作《西游记》,长至六本,为现存元曲中最长之作。此外的著名剧家,有李寿卿、尚仲贤、武汉臣、乔吉均作剧十一种,高文秀作剧三十四种,郑廷玉作剧二十四种,石君宝、王仲文均作剧十种,杨显之作剧八种。其他作剧一至七种而成名的也很多。
传奇在元末明初已有作者,且均享有佳名。如“《荆》、《刘》、《拜》、《杀》”及《琵琶记》五种,至今推为名作。《荆钗记》为朱权所作,共四十八出。《刘知远》一名《白兔记》,已不知作者姓名。《拜月亭》亦名《幽闺记》,相传为元施惠作,惠一作姓沈。《杀狗记》的作者为徐畛,剧材取之于萧德祥的《杀狗劝夫》杂剧。《琵琶记》为高明所作,他在南曲中的地位,和《西厢记》在北曲中一样。此后汤显祖作《玉茗堂四梦》(《紫钗记》、《还魂记》、《南柯梦》、《邯郸梦》),间混以北曲。《还魂记》亦称《牡丹亭》,尤为少男少女所倾倒。明末有阮大铖的《春灯谜》与《燕子笺》,吴伟业的《秣陵春》,亦称名作。此外明代名曲家,有王世贞、梁辰鱼(昆腔的创始者)、郑若庸、屠隆、沈璟、陆采、梅鼎祚、汪廷讷、徐复祚等,不下百人。
北曲在明代,作者亦夥。《荆钗记》的作者朱权,作有杂剧十二种。朱有炖作有杂剧二十七种,总名《诚斋乐府》。徐渭著有《四声猿》,清人桂馥仿之作《后四声猿》。康海著有《中山狼》。王九思作剧二种。杨慎作剧三种。黄方儒作《陌花轩杂剧》六种。来集之作《秋风三剧》及其他。吴伟业作《通天台》及《临春阁》。其他尚多,真不胜枚举。
清代曲家,虽南北曲不分,但也间有佳作。清初除吴伟业外,尚有李渔的《十种曲》(《风筝误》、《蜃中楼》、《凰求凤》、《意中缘》、《比目鱼》、《玉搔头》、《慎鸾交》、《巧团圆》、《奈何天》、《怜香伴》),情文俱妙,词彩平易,且概为喜剧。稍后,有“南洪北孔”。洪昇著有《长生殿》,孔尚任著有《桃花扇》,都是历史剧,擅名一时。昇另有《天涯泪》、《四婵娟》等剧;尚任亦另有《小忽雷》,但均不著名。又后,蒋士铨著《红雪楼九种曲》,以典丽婉雅胜,取材亦大抵为史实。《九种曲》为《香祖楼》、《空谷香》、《桂林霜》、《一片石》、《第二碑》、《临川梦》、《雪中人》、《冬青树》及《四弦秋》。其他如黄韵珊的《倚晴楼七种曲》,金冬心的《自度曲》,陈烺的《玉狮堂十种曲》,舒位的《瓶笙斋修箫谱》,唐英的《古柏堂传奇十二种》,张坚的《玉燕堂四种曲》,均为一时佳制。
清末,在舞台上的剧本,皮簧已取昆腔(传奇的一种唱法)的地位而代之,所以过去的种种戏曲,都仅供文人的欣赏。余治的《庶几堂今乐》,是他创作的皮簧戏的剧本集,共有四十种。剧台上常演的《朱砂痣》,即是此中的一种。在他以前的皮簧戏,都是昆曲的改头换面,他是皮簧戏的唯一创作者,而且后来也没有像他这样的专门创作的人了。他不但空前,也成了绝后了!
〔问题〕
(1)曲有几种?
(2)曲的来源怎样?
(3)北曲和南曲有何分别?
(4)宋金的戏曲叫做什么?
(5)关、郑、马、白为谁?有何著作?
(6)《西厢记》和《西游记》的作者为谁?
(7)《荆》、《刘》、《拜》、《杀》为何人所作?
(8)《琵琶记》的作者为谁?在南曲中的地位怎样?
(9)汤显祖的著作怎样?
(10)明代著名南曲家有哪几人?
(11)《诚斋乐府》的作者为谁?
(12)明代著名杂剧家有哪几人?有何著作?
(13)《十种曲》何人所作?
(14)“南洪北孔”因何得名?
(15)《九种曲》的作者为谁?
(16)皮簧戏的创作集有何书?何人所作?价值若何?
七 附——古文与文论
古文本来是一种字体的名称,后来借用为古代的文章的意义。所谓古文,可以分为二种:一为经书中的古文,一为汉、魏的古文,后者兼包括《史记》、《汉书》等文章。这便是古文的起源,所谓“文必本于经史”,就是指这二种文章。
所谓经书,乃指《五经》、《四书》而言。经中的《左传》,书中的《孟子》,他们的文章,影响于后代更大。其余《诗》、《书》二经,亦每为后代文家所取资。汉、魏古文,以政治论文为多,著名的有贾谊、晁错、董仲舒、匡衡、刘向诸人。史书如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都是不朽的名作。此外有蔡邕的碑志,崔骃父子的箴、铭、赞、颂,均为一时佳制。魏、晋时代,仅有曹丕的书札,陶潜的散文,可以算好古文。它如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虽偶一为之,因为是他们性情的流露,亦称杰作。此外作家,都走上骈偶的路上去了。
倡导作古文的人,大家都知道是唐代的韩愈,所以后人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其实前于他,已有陈子昂与张说,惟成绩不及。愈虽倡导作古文,但不是模仿古文,仅借重古人的文体,以示与骈文异致。和他同时的古文家还有柳宗元。到宋代的欧阳修,他自以为继韩愈的余绪,亦倡古文。三苏(洵、轼、辙)继其后,曾巩、王安石亦推助波澜,于是古文学大盛。以上八人,明人称之为“唐宋八大家”。明代前后七子,盛倡秦、汉文,才力不逮,无什么成绩。及归有光出,文宗欧、曾,遂为桐城派鼻祖。桐城人方苞步趋归氏,声势甚大,姚鼐继之,桐城派的势力乃遍天下。时有恽敬、张惠言与他们对抗,称为阳湖派。曾国藩本与桐城派无关,因为势位煊赫,故亦被引入。桐城派后裔吴汝纶的文,并非自桐城派习来,乃传自曾国藩。总之,所谓古文,至桐城派而盛,因为他们在清代几居文学正宗。亦至桐城派而衰,因为自桐城派而后,便没有能继起者了。但桐城派作文的方式和禁忌,究有可取,今附记于后:一、官名、地名应用现制。二、亲属名称,应仍《仪礼·丧服》、《尔雅·丧服》之旧。三、不俗——忌用科举滥调。四、不古。五、不枝。其中“不古”一项,尤有特见。
文论始于子夏《诗序》,然仅述诗的起源,而不及其他。至曹丕的《典论论文》,始为文论的专篇;刘勰的《文心雕龙》,始为文论的专书。同时有钟嵘的《诗品》,被称为论诗的专书。又有任昉,作《文章缘起》,比列古代文章,著明它的变迁,为中国文学史的创始者。
《文心雕龙》凡十卷,自《原道》以下二十五篇,论文章的体制;《神思》以下二十四篇,论文章的工拙,合《序志》一篇,共五十篇。相传刘勰作此书成,未为时人所重。勰颇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得达,乃负书献于车前。约取读,以为深得文理,常陈几案,于是有名。今本已有缺文,黄叔琳为之注。
《诗品》凡三卷,所品为古今五言诗,自汉、魏以来一百有三人,论其优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之首,各冠以序,皆妙达文理。作者钟嵘,对于诗的见解很高明,他说:“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所以他很反对用典和模仿的文学,他列在“上品”里的诗人,都为我们所称许的作家。他又深诋声律之病,尤攻击沈约的“八病说”。史上称他尝求沈约延誉,勿遂,以此怨约,列约诗于“中品”。这是捕风捉影之谈。因为他与沈约主张根本水火,决无往就之理,而且他的著作,自有他传世的价值,不待沈约的延誉,吾们也何尝不得拜读呢!
此外论诗论文的书虽不少,然都无创见如以上二书,所以不赘述了。
〔问题〕
(1)“古文”的本义是什么?
(2)何谓古文?
(3)何谓经书?他们的文章怎样?
(4)汉魏著名的古文家有哪几位?
(5)提倡古文始于何人?
(6)韩愈倡导古文的情形怎样?
(7)唐宋八大家为谁?
(8)桐城派的鼻祖为谁?
(9)桐城派势力盛于何时?
(10)阳湖派的重要人物为谁?
(11)曾国藩在清代古文家中的地位怎样?
(12)桐城派作文的方式和禁忌怎样?
(13)文论始于何书?
(14)《典论论文》的性质怎样?
(15)《文心雕龙》的作者为谁?内容若何?
(16)《文章缘起》的作者为谁?内容若何?
(17)《诗品》的作者为谁?内容怎样?
(18)钟嵘对于诗的见解与沈约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