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一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婦科總括

婦人諸病本與男子無異,故同其治法也。其異乎男子者,惟調經、經閉、崩漏、帶下、積聚、癥瘕、嗣育、種子、胎前、產後、乳疾、前陰等症,治不相同耳。是集,折衷群書,分門別類,脈證方法,悉歸中正,而又採輯諸家可相發明者附焉。業是科者,必先熟讀初集《大方脈》書,以明其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七情六淫、五運六氣之理,然後玩味此編,自有豁然貫通之妙矣。

四診例言

寇宗奭曰:寧治十男子,莫治一婦人。謂婦女之病多不易治也。蓋以婦女幽居情郁,愛憎憂忿,多疑多忌,性執偏拗。診時又不令醫人觀形望色,聞聲問病,富貴之家居幃幔之中,且復以帕蒙手,既不能行望聞之聖神,又不能盡切脈之巧,則惟恃乎詳問,問之覺繁,反謂醫學不精,往往並藥不信。不知問非易事,非精於醫者必不能問也。夫望聞問切四者欲去其三,即是神醫亦無由施其術,此古今之通患,謂之曰不易治,不誠然哉。

要之欲診婦人之病,當先問其經期與有無妊娠,然後切脈以參合之。若不詳細問明,只憑脈中分辨,倘一時脈症乖違,界在疑似,用藥誤觸之,多變生逆症,豈不昧其病之所因哉。但婦女含羞,醫者不便瑣問,惟靠其姑嫜保母,預先詰問原因,醫者問之,盡言毋隱。

四言要訣

月經常異

婦女月經,上合太陰,下應海潮,三旬一行,不先不後,是為常經。亦有並月,兩月一行。三月一下,謂之居經。亦有避年,一年一行。一生不下,謂之暗經。亦有垢胎,受孕常行。上行吐衄,是為逆經。已斷復來,多因血盛。妊娠是下,漏胎可驚。

先期後期

血為熱迫,先期而行。實熱多血,穢濁紅深。虛熱血少,氣腥色清。血因氣滯,後期而行。氣實瘀壅,塊多脹疼。氣虛滯澀,血少光瑩。少而紫赤,仍以熱論。血多無熱,止血為君。胞虛寒病,過期不行。小腹冷痛,宜大溫經。風寒寒濕,又以類分。

血色氣穢

經行常度,正紅為珍。熱滯深赤,寒虛淡清。淺紅淡白,氣血虛形。深紅紫黑,燥火化生。紫塊稠黏,熱聚瘀停。米泔豆汁,濕鬱釀成。濕熱腐化,臭氣難聞。濕瘀寒化,澄冷氣腥。紫黑色暗,兼見寒症。亦主寒凝,紫黑色亮。兼見熱症,熱結是真。

逆經錯經帶下

傷陽吐衄,傷陰下崩。血多熱減,血少熱停。經前吐衄,實熱上乘。經後崩衄,餘熱宜清。經之前後,帶或兼行,濕熱臭濁,濕瘀腥清。若成內潰,膿血雜呈,臟腑敗氣,淋漓不停。

經行寒熱身痛

經前發熱,血蓄熱深。經後發熱,血虛熱平。血熱宜解,夾表宜清。脾虛肝熱,要調兩經。時熱外感,潮熱內生。惡寒發熱,身痛宜分。脹痛無汗,榮衛表深。有汗不脹,氣血虛疼。

經行腹痛吐瀉

經後腹痛,氣血虛因。經前腹痛,氣血交凝。滯血多脹,滯氣多疼。胃虛嘔吐,涎飲稀澄。若吐食物,食積滯生。脾寒虛瀉,鴨溏糞清。渴瀉肌熱,熱以虛論。或夾痰食,隨症調停。

經閉血枯勞嗽

客寒經閉,石瘕可徵,狀如懷子,月事不行。若熱迫肺,咳嗽頻頻,心氣不降,肺勞乃名。血虧乾瘦,風消物形,食少虛喘,轉為息賁。血枯脫血,肌熱骨蒸,不嗽只虛,久嗽勞成。

經水已斷復行

七七應斷,月水仍行,審其內外,無他病形,是血有餘,聽之勿驚。或三五載,已斷復行,必有邪干,審症調停。

室女經來復止

二七經動,復止不行,避年並月,必無病形。形若消瘦,血枯乾經。經閉咳嗽,食少骨蒸,日久失治,童勞乃成。

師尼寡婦經閉

師尼室寡,異乎常治。經閉愆期,脈中可試。弦出寸口,情欲未遂,錯雜難名,血凝氣滯。和肝理脾,開鬱調氣。

編為要訣,以便記誦,脈證方法,詳列於後。

調經大旨

天癸月經之原

先天天癸,謂腎間之動氣,乃稟自父母,資其始也。後天精血,謂水穀之所化,得之形成之後,資其生也。經曰:女子一七而腎氣動,謂腎間動氣盛也。二七而天癸至,謂先天癸水中之動氣至於女胞中也。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衝任皆起於胞中,所以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

婦人不孕之故

女子不孕,因傷其衝任也。經曰: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若為三因之邪傷其衝任之脈,則有月水不調、帶下、崩漏等症。或因宿血積於胞中,新血不能成孕。或因胞寒、胞熱,不能採精成孕。或因體肥痰多,脂膜壅塞胞中而不孕,當分別治之。

月經之常

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水三十日一下,與之相符,故名月水。月信一月一行者,此其常也,或先或後,乃其病也。然亦有兩月一行,謂之並月者;三月一行,謂之居經者;一年一行,謂之避年者;一生不行,依然受孕生子,謂之暗經者。此因所稟之不同而亦非病,不須治也。

月經異常

一月一下,此其常也。若經行而吐血衄血,上溢妄行者,是為逆經。有受孕之後,月月經行而產子者,是為垢胎。有受孕數月,其血忽行而胎不損者,是為漏胎。此皆月水之異乎常,詳後治法。

外因經病

經曰: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六淫之邪入於胞中,則損傷衝任,故婦人之經病,本此同參也。如寒則血凝,熱則血沸,風則血蕩。然波湧而大下,亦猶經水之被寒熱與風而不得安瀾也。

朱丹溪曰:經水者,陰血也。陰必從陽,故其色紅。上應於月,其行有常,故名月經。為氣之配,因氣而行。血行成塊者,氣之凝。將行而痛者,氣之滯。行多而作痛,血色淺淡,氣血俱虛也。錯經妄行者,氣之亂;紫者,氣之熱;黑則熱之甚也。今人見紫黑作痛,血色成塊,率指為風冷乘之而用溫藥,立危矣。

經曰:亢則害,承乃制,熱甚則兼水化。所以熱則紫,甚則黑也。若云風冷,必須外得,設或有之,十不一二。

《玉機微義》曰:寒則凝而不行,既行而紫黑,故知其非寒也。

內因經病

婦人從人,凡事不得專主,憂思忿怒,鬱氣所傷,故經病由於七情者居多。蓋以血之行止順逆,皆由一氣率之而行也。

《良方》論曰:女子善懷,每多憂思,多則傷心,心傷則不能生血而血少,少則肝無所藏而衝任之脈枯,故經閉,變生逆症。經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逼肺,心氣不得下降,故令經閉也。

不內外因經病

血者,水穀之精氣也。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則化為血,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若內傷脾胃,健運失職,飲食減少,血無以生,則經必不調。亦有女子天癸既至,逾期不得與男子合,未期思與男子合,與夫經行時而合,此皆合之非道,亦致不調。或過淫合多則液竭,產多乳眾則血枯,亦皆能損傷陰血,致成經病也。

李氏曰:婦人以血為主,天真氣降,血脈流行,一月一見,其來有常,故曰月經。或外被風寒、燥濕、暑熱所傷,則為外因經病。或內傷飲食及七情鬱結,為痰為瘀,氣血凝滯,則為內因。經病有不內外因者,或入房太甚,或用力努傷,或服金石燥熱藥,火灼血枯,或經行時忽被驚恐,血氣錯亂,上出口鼻。水血相搏則為水腫,怒極傷肝則暈眩、嘔血及瘰癧、瘡瘍,濕熱相搏則為帶下,凝結於內則為癥瘕。變症百出,而成血滯血枯也。

治法:血滯經閉,原因飲食、熱毒、暴怒、停瘀、積痰所致,宜大黃、乾漆之類,推陳致新,俾舊血消而新血生也。血枯經閉,多由憂思勞役,津液內耗,卻宜滋補。或夾痰火濕熱,則兼清涼之劑,每用肉桂為佐者。熱則血行也,但不可純用峻藥以虧陰道。至於耗氣益血之說,雖女科要法,但氣為血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行則行,氣滯則滯,如果火鬱氣盛於血,頭暈膈滿,方可用香附散、抑氣散,或加木香、檳榔、枳殼以行氣開鬱。若氣亂則宜調,氣冷宜溫,氣虛宜補,男女一般,陽生則陰自長,氣耗則血亦涸,豈可專耗其氣哉。

血色不正病因

血屬陰,從陽化,其色以正紅為正,雖有經病,亦易治也。若深紅紫黑,乃熱之徵也。色黃如米泔,乃濕化也。淺紅淡白,乃虛象也。更當審其有瘀、有塊、色明、色暗以治之。如暗而紫黑,兼脈遲、肢冷、唇白、氣緩,多屬寒凝。明而紫黑,兼便秘、口渴、唇紅、脈數,定主熱結也。

丹溪曰:色紫,血熱也。色黑,熱甚也,色必明亮。過期而行血塊者,氣滯也,或風冷乘之也。淡白者,虛也。或夾痰水以混之也,色必晦暗。或如豆汁,熱兼濕也。或如煙塵屋漏水,混濁模糊者,濕痰也。

氣穢清濁病因

血為熱所化,則必稠黏臭穢。為寒所化,則必清稀冷腥。所下之物雜見五色似乎膿血者,是內潰也。若臟腑敗氣,時下臭膿而多者,是凶症也。

訂正洪氏調經論

女子二七天癸至,調經察脈要分明。少陰心脈動而甚,兩尺搏指孕方真。肝大肺小應有子,肺大肝小孕不成。左寸滑疾男胎結,右尺沉滑女胎形。兩手尺脈皆沉伏,此病分明是閉經。肝肺俱浮胸膈痛,兩關沉緊腹多疼。脈虛無力虛寒得,尺數血瘀燥熱臨。一月一行無疾病,或先或後要調停。月水先期為血熱,血多紅亮有餘論。多而淺淡法宜止,紫塊稠黏瘀血凝。血少淡紅神倦怠,氣虛不攝補為君。血來澀少而深赤,熱滯血分早利清。後期氣滯和寒鬱,瘀滯血多腹脹疼。血少淡紅不脹痛,氣虛滯塞補之靈。腹中冷痛四肢逆,血色白兮法可溫。紫黑色明多實熱,模糊晃白屬痰凝。經水行時宜保重,憂思悲泣血隨停。瘀留血海生寒熱,失治由來百病生。

婦人孕脈,詳見二卷受孕門。

調經門

先期經行

先期者,經來往前趕日,不足三旬也。丹溪曰:先期行者為熱。然血熱,亦有虛實之分,當隨證治之。

六合湯 治先期經行,脈或洪數,下血多而色紅亮,並治胎前產後血熱等症。

熟地 當歸 白芍(各二錢) 炙白朮 川芎 條芩(各錢半)

日二服。

加減法:熱甚血沸,以生地易熟地,去炙術加炒川蓮、枝仁。風則血蕩,加羌活、秦艽、芥穗、薄荷。寒則血凝,去條芩加附、桂、炮姜。氣鬱則經行不暢,胸腹滿悶,加香附、陳皮、厚朴、枳殼。

四物湯 調經之總方,隨症加減,詳見下文。

熟地(三錢,血熱改用生地) 白芍(二錢,血瘀改用赤芍) 當歸(二錢) 川芎(錢半)

芩連四物湯 治先期經行,脈數有力,舌赤唇紅,下血多而紅紫、臭穢者。即四物內加條芩錢半,川連一錢。

桃紅四物湯 治先期經行,脈實便秘,血多有塊,紫赤稠黏,瘀血停者。即四物內加紅花一錢,去皮尖研桃仁七粒,酒兌煎服。

佛手散 治先期經行,瘀血成塊,色紫稠黏,腹脹而痛及一切停瘀之症。

酒洗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酒和童便兌水煎服。

導滯湯 治先期經行脈澀而結,血來澀少,紫赤脹痛,熱甚滯血之症。即四物內加丹皮、元胡、條芩、香附。氣鬱痞悶,再加柴胡。

調肝湯 治一月數行,時多時少,脈弦而數,鬱怒傷肝之症。即四物內加香附、炒芩、柴胡、薄荷。熱甚再加梔仁、丹皮。

地骨皮飲 治先期經行,脈數無力,下血多而色淺淡,屬虛熱者。即四物內加地骨皮、丹皮各錢半。

膠艾四物湯 治先期下血,多而色淡,脈浮澀無力,去血過甚者。即四物加蒲黃、炒阿膠二錢,艾葉、炙草各一錢,酒兌服。

當歸補血湯 治先期經行,脈大而虛,肌熱面赤,煩渴引飲,血少色淡,脈虛血脫者。

蜜炙黃耆(一兩) 當歸(三錢)

聖愈湯 治先期經行,脈虛血少,色淡清稀,面唇㿠白,一切亡血之症。即四物內加蜜耆二錢,人參一錢,無人參用蜜蒸萎蕤四錢代。

八珍湯 治先期下血多,色淡無熱,因心脾氣虛不能採血者。

當歸 熟地 炒芍 川芎 炙術 茯苓(各錢半) 炙草 人參(各一錢) 生薑(三片) 紅棗(二枚)

後期經行

後期者,經來往後退日,過三旬後也。丹溪曰:後期行者,為寒、為虛、為郁、為痰。然亦有血瘀、血熱、血滯之分。

桃紅四物湯 見前先期。治後期經行,脈沉而數,血多色赤,腹中脹痛,此氣滯血瘀,用此破之。輕者只用佛手散,見前。

香連四物湯 治後期經行,脈數有力,紫黑成塊,此熱盛而兼水也。即四物內加香附二錢,黃連一錢。

梔連四物湯 治後期經行,脈緊而數,血多血紫,成塊氣臭,口苦咽乾。即四物內加梔仁、川連各一錢。

陳樸四物湯 治經行澀少,脹痛,脈沉而澀,胸滿頭暈、氣鬱血滯等症。即四物內加陳皮、炒厚朴各一錢。

羌艽四物湯 治後期經行,復感風寒,惡寒發熱,風眩血蕩,脈浮而澀者。即四物內加羌活、秦艽、生薑、蔥白。

姜附四物湯 治後期經行,脈遲肢冷,血少色白,小腹冷脹,血虛寒結者。即四物內加炮附子、乾薑各一錢。

芎歸六君湯 治經行血少,脈滑氣虛,體肥惡食,痰滯於經絡者。

人參 土炒白朮 茯苓 當歸 川芎(各錢半) 陳皮 法半 炙草(各一錢)

薑棗引。

凡後期經行,血少淡,不作脹痛,當氣血平補,多服八珍湯,方見前。

過期不行

過期者,過三旬後,經仍不行也。有虛有實,當分別治之。

過期飲 治過期不行,腹常脹痛,脈沉有力,此為滯氣血凝,當通利之。

熟地 當歸 炒芍 香附(各二錢) 川芎(錢半) 煨莪朮 木通 炙草 紅花 桂心 木香(各錢半) 去皮尖桃仁(七粒)

煎服,以通為度。

人參養榮湯 治過期不行,腹不脹痛,脈細無力,面唇淡白。此因血虧,無血可行,法當補養。

人參 炙術 蜜耆 茯苓 當歸 熟地 炒芍 陳皮 炒五味 遠志肉(各一錢) 炙草(五分)

薑棗引。

發熱三症

經行發熱、時熱、潮熱三症,若在經前則為血熱,若在經後屬血虛。

按:發熱、時熱多因外感,須察客邪之熱。午後潮熱多屬裡熱,當審陰虛之熱。外感宜表,裡熱宜清,虛而夾熱宜涼,脾虛肝熱宜調。

桂枝四物湯 治經行時發熱自汗,惡寒頭痛,脈浮而緩,及時熱自汗,口苦不燥,尿色白,風邪留連在表也,其熱翕翕然如毛羽外伏之象。即四物內用酒洗白芍、加桂枝各三錢,炙草一錢,薑棗引。

麻黃四物湯 治經行時發熱無汗,惡寒身強,脈來浮緊,榮衛表實者。即四物內加麻黃、桂枝、甘草各一錢,去皮尖杏仁七粒,生薑、蔥白引,熱服,用被蓋臥,只取微汗。

加味地骨飲 治經行時發熱,如炊蒸籠蒸蒸然內越之象,口氣熱,尿短赤,汗出溱溱,此陽明胃熱,法宜清之。

地骨皮 生地 丹皮(各二錢) 當歸 白芍 川芎(各錢半) 胡連(一錢)

六神湯 治經後發熱、時熱、潮熱,脈沉而澀,表裡無病,乃血虛內熱也。即四物湯加蜜耆、地骨皮,等分服。

逍遙散 治經後脾虛肝熱,經來潮熱,口乾便澀,脈弦數、洪澀者。

柴胡 當歸 炙術 炒芍 茯苓(各二錢) 炙草(一錢) 薄荷(五分)

煨姜引。

芩連四物湯 見前先期,治經水方斷,五心煩熱,燥渴便秘,脈實有力,內有餘熱,用此清解。若氣血虛,發熱自汗,多服八珍湯。

按:熱無休止,為發熱;時熱時止,時輕時重,為時熱;潮熱發於午後,如潮信之不爽,三症各有陰陽表裡之辨,見初集《大方脈》。

寒熱身痛

經行之時,忽然畏寒發熱,身體脹痛,當分榮衛虛實治之。

桂枝四物湯 見前。治經行時寒熱,身痛不脹,脈浮緩,有汗,衛虛榮不足者。

麻黃四物湯 見前。治經行時寒熱,通身脹痛,脈浮緊,無汗,榮實衛有餘者。

羌活四物湯 即四物加羌活、桂枝、薑棗。治經行時,隻身體脹痛而不畏寒發熱,脈來沉澀,此血脈壅滯,用此疏通經絡。

黃耆建中湯 治經行之後,身體脹痛,而不畏寒發熱,尿利色白,咽燥口乾,手足心熱,陽脈澀,陰脈弦或遲弱,此經行去血過多,血虛不榮也。

蜜耆 桂枝(各二錢) 炒白芍(四錢) 炙草(一錢)

薑棗引。

經行腹痛

經後腹痛,氣血虛也。經前腹痛,屬氣血凝滯。因氣滯血者多脹滿,因血滯氣者多疼痛。又當審其凝滯作脹痛之故,分寒熱虛實治之。

當歸建中湯 治經後腹痛,脈或芤或遲微,因去血太多,血虛腹痛者。

當歸 桂心(各二錢) 酒炒白芍(四錢) 炙草(錢半)

薑棗引。

次服八珍湯。

加味烏藥湯 治經將行時腹先脹痛,脈弦或澀,脹多於痛,氣滯其血者。

烏藥 木香 檳榔 砂仁(各一錢) 香附 陳皮 元胡(各二錢)

姜引。

琥珀散 治經前腹先脹痛,痛過於脹,脈沉有力,因血凝滯氣,用此破血行氣。

劉寄奴 莪朮 三稜 赤芍 當歸 熟地(另銼碎) 拌黑豆(半升) 生薑片(四兩) 米醋(二升,同煮豆爛為度,焙乾 再和) 烏藥 丹皮 桂心 元胡 細辛(各五錢,共曬研極細,酒調每下二錢)

如製造不及,即以此方等分加黑豆、生薑,煎服。

大溫經湯 治胞中虛寒,經行腹痛,脈沉遲澀,因下血多,胞虛受寒,或因受寒,過期不行,小腹冷痛,俱宜溫散。

泡吳萸 丹皮 炒芍 人參 桂心 當歸 川芎 炙草 蛤粉 炒阿膠 去心麥冬 製半夏(等分)

姜引。

吳茱萸湯 治胞中不虛,只因經行時外感風寒,小腹冷痛,脈沉遲無力。

泡吳萸 當歸 桂心 丹皮 法半 麥冬(各二錢) 茯苓 炙草 藁苯 防風(各一錢) 北細辛 木香 乾薑(各五分)

空心服。

按:經候腹痛,痛在腰臍少腹。若系食滯,痛在心胃臍上,法宜消導。

泄瀉嘔吐

經行作瀉,多是脾虛,若鴨溏冷痛,則屬寒濕。經行作吐,多是胃弱,若嘔吐涎汁,則屬傷飲,腹必不痛。如頻吐食物,乃是傷食,必惡食吐酸,腹常作痛也。

參苓白朮散 治經行時脾虛脹滿,食後即瀉,脈洪而弱。

人參 炙術 茯苓 炙草 山藥 扁豆 苡仁 蓮肉(俱炒。各錢半) 砂仁 陳皮 桔梗(各一錢) 姜 棗

理中湯 治經行虛寒,洞瀉溏如鴨糞,澄徹清冷,肢冷腹痛,甚則腸鳴,脈沉遲細澀者。

人參 炙術 炙草 乾薑(等分)

寒甚加附子、桂心。

七味白朮散 治經之前後肌熱渴瀉,脈虛無力。

人參 炙術 茯苓(各二錢) 葛根 藿香(各錢半) 炙草 木香(各一錢)

薑棗引。

香砂六君子湯 治經行時嘔吐痰涎,腹不作痛,脈細而滑,胃虛傷飲者。

人參 炙術 茯苓 法半 陳皮 藿香 香附(各錢半) 炙草 研砂仁(各五分)

薑棗引。

加味平胃散 治食滯吐泄,心胃作痛,惡食吞酸,或夾痰濕。

姜炒厚朴 製蒼朮 陳皮 茯苓 法半 香附 炙草 山楂 炒神麯 麥芽 生薑(等分)

錯經妄行

經血逆行,上為吐衄,熱傷陽絡也。經血錯行,下為血崩,熱傷陰絡也。大法去血多者,熱隨血減,以補為主。如去血少,則熱尚未減,雖虛仍以清為主也。

三黃四物湯 治經前吐衄,脈沉數有力,因內熱迫血上行者。

酒洗大黃 黃連 條芩 生地 當歸 川芎 白芍(等分)

煎服。

犀角地黃湯 治經後吐衄,脈大而虛,下血若少,仍當清熱。

如無犀角 代以川連 丹皮 白芍(各二錢) 生地(五錢)

熱盛發狂加條芩。

以上二方,治經行前後吐衄之要法,余按妊娠吐衄門治血崩,詳見後。要之經水過多,清稀色暗者,乃氣虛不能攝血,法當補養。若稠黏深紅,則為熱盛,宜清熱涼血。或經之前後兼赤白帶,或下臭穢,皆濕熱腐化,宜滲濕熱。如色清氣腥,乃濕瘀寒虛所化,宜溫中散寒。

調經附法

四君子湯 主治陽虛氣弱,脾衰肺損,不思飲食,體瘦面黃,皮聚毛落,脈細軟者。

土炒白朮 茯苓(各二錢) 炙草 人參(各一錢)

薑棗引。

六君子湯 四君內加陳皮、法半各錢半。治脾虛氣弱,痰飲鼓脹。

異功散 四君內加去白陳皮錢半。能調脾胃補氣中兼理其氣。

歸脾湯 四君內加蜜耆、當歸、元肉、志肉、炒棗仁各二錢,木香一錢。治思慮傷損心脾。

逍遙散 見前寒熱。治血虛、肝燥等症。

理氣數方聽其選用,余詳二卷種子門。

四物湯 總治經產百病。

熟地(三錢,血熱改用生地) 白芍(二錢,血瘀改用赤芍) 當歸(二錢) 川芎(錢半)

隨症加減

涼血之法:涼心加生連,涼膽加炒連,涼肝加條芩,涼肺加枯芩,涼大腸加子芩,涼腎與膀胱加黃柏,涼脾加生地,涼胃加大黃,涼三焦加地骨,涼心與包絡加丹皮,涼小腸加梔仁、木通、淡竹葉。

清氣之法:清心包絡加麥冬,清肝加丹皮、柴胡,清脾倍白芍、生地,清肺加枳、桔,小腸加赤苓,清胃加石膏、葛根,大腸二焦加連翹。血燥加人乳,血滯加元胡,膀胱加滑石、琥珀,血瘀加桃仁、紅花、韭汁、熱童便,暴血加元參、薄荷、炒黑芥穗、蒲黃。血下不止加發灰、京墨、炒蒲黃,久不止者加酒炒升麻,血虛甚者加阿膠、艾葉、炙草。

汪訒菴加減法

血熱加黃連、條芩,色淡而脈沉遲為虛寒加附子、桂心,肥人多痰加陳皮、法半、膽星,瘦人多火加炒知柏、梔仁,氣滯夾食加木香、香附、炒曲、砂仁、藿香,瘀加桃仁、紅花、元胡、桂心,血熱脈強加煨枳實、酒大黃、丹皮、厚朴,氣虛加參、耆、炙白朮、炙草,安胎只加條芩、炙術。

金德生加減法

先期經行,色赤明亮,脈數有力或沉伏者,改用生地加條芩、黃連、丹皮。腹中脹痛,改用赤芍加香附、元胡。經將行腹先痛者,血實氣滯也,若下血成塊,氣滯血凝也,脈必弦數或滑大,俱加柴胡、陳皮、元胡、香附、木香。經後腹痛,為氣血虛也,尺脈沉澀,加人參、蜜耆、炙朮、炙草、炮姜。經行數日後,腹中綿綿作痛,或淋漓不淨,因氣滯血停未得盡行也,加柴胡、木香、香附、枳殼。後期而行,血少色淡,或過期不行,腹不脹痛,此血虛血寒,脈必沉遲、微澀,加蜜耆、炙術,寒甚加附子、桂心。肥人胃有濕痰流注,致經不調,加製蒼朮、半夏、陳皮、茯苓、炙草、炙朮、制何首烏,易去熟地,生薑引。瘦人脾虛食少,面黃血淡,而時下不止,加炒研益智、煅牡蠣、赤石脂。崩症加酒炒焦芥尾、條芩、蒲黃,崩久加膠艾、發灰。

理血總方所其加減,余詳種子門。

經閉門

血滯二條

經曰: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寒,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此言經閉,因寒氣客於胞中,致成石瘕,而不病肺勞也。

吳茱萸湯 見調經腹痛。治石瘕經閉,脈浮有力,肢冷惡寒,小腹冷痛,兼表症多者,用此溫散。

琥珀散 見前調經腹痛。治石瘕經閉,脈實或數,血凝礙氣,便秘脹痛,兼里症多者,用此攻下。

經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屬心而絡於胞中,熱氣上迫於肺,心氣不得下通,故經閉也。此言胞脈閉,因熱氣攻肺而作咳嗽,故病肺勞,而不成石瘕也。

三和湯 治熱上迫肺,咳嗽經閉而成肺勞,初宜清熱。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條芩 梔子 連翹 薄荷 甘草 大黃 芒硝(等分)

溫服。便利去硝黃。

血虧經閉

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二陽,陽明胃也。女子有隱曲之情,則心肺氣鬱不舒,胃先受病,飲食日少,血無以生,故經閉也。血虛則生內熱,愈熱愈虛,肌肉乾瘦如風之消物,火盛無制,心火刑金,金氣不行,不能運布,水精留於胸中,津液悉化為痰,咳嗽不已,久則成勞,轉為虛喘則危矣。

玉燭散 治心脾氣鬱,胃熱灼血,血虧經閉,脈沉數洪澀,速瀉胃熱,其經自通。

當歸 生地 白芍 川芎(各二錢) 甘草 大黃 芒硝(各一錢)

熱服。

血枯經閉

有因吐衄及經產去血過多,爪甲面色淺淡黃白,經閉不行,乃先脫血也。當多服人參養榮湯,見調經過期。有因過淫精竭或產多乳眾傷血,血枯經來漸少,數月後閉而不行,致骨蒸肌熱,面色枯白,兩顴紅赤,懶食消瘦,頻頻咳嗽,日久成勞矣。

六味地黃湯 治前症腰痛足酸,腎水不足者。

蒸曬熟地(四錢) 炒山藥 棗皮(各二錢) 茯苓 丹皮 澤泄(各錢半)

相火不足加附子、肉桂。

十全大補湯 治前症氣血兩虛,尺微弱者。

人參 蜜耆 炙術 茯苓 當歸 炒芍 熟地 川芎(各一錢) 炙草 肉桂(各五分)

薑棗引。

《醫貫》曰:左尺脈虛細數者,是腎之真陰不足,宜六味地黃丸以補陰虛。右尺脈沉細數者,是命門相火不足,宜六味丸加附子、肉桂以益火原。兩尺俱微弱者,是陰陽兩虛,宜十全大補湯,此皆滋先天化源也。

世之補陰者,率用黃柏、知母,反伐脾胃,多致不起,故表而出之。

久嗽成勞

婦人之勞,多由損傷陰血或素稟不足,然必先見陰虧骨蒸,血枯經閉,咳嗽不止,日久始成勞。若不咳嗽,只名血虛,未成勞也。風消者,古勞名也,亦曰血風方。《內經》所謂勞風發於肺下也。蓋虛人外感風寒,肺先受之,始病即咳嗽,當速清解,若遽補之,轉令久嗽不已而成勞矣。

人參荊芥散 治血風勞血脈空虛,肺感風邪,寒熱咳嗽,先宜解散。

人參 芥穗 柴胡 防風 當歸 熟地 炙術 川芎 桂心 炙草 炒棗仁 煨枳殼 羚羊角末 酒炙鱉甲 生薑(等分)

多服自愈,勞脈喜浮澀忌沉緊。

劫勞散 治血風勞咳嗽日久,骨蒸潮熱,自汗盜汗,食少消瘦。

白芍(三錢) 蜜耆(二錢) 人參 炙草 當歸 熟地 五味子 炒阿膠(各一錢)

薑棗引。

經水已斷復來

婦人四十九歲天癸竭,地道不通,經水應斷。若仍行經,不夾他症者,乃血盛有餘,不必服藥,血平自止。如已斷數年,經復來者,當審虛實治之。若無外寒內熱之症,亦是血盛余也。

芩心丸 治已斷復來,脈沉而數,屬血熱者。嫩子芩八兩,米泔浸一日炙乾,又浸又炙凡七次,研極細,醋糊為小丸,酒下三錢,日二服。

益陰煎 治經斷復來,陰虛血熱,脈沉細者。

生地(三錢) 醋炙龜板(四錢) 鹽水炒黃柏 知母(各二錢) 炙草 砂仁末(各一錢)

歸脾湯 治憂慮傷脾,脾不攝血,已斷妄行。

人參 蜜耆 炙術 茯神 當歸 元肉 遠志肉 炒棗仁(各錢半) 炙草 木香(各五分)

薑棗引。

逍遙散 治暴怒傷肝,肝不藏血,已斷妄行。

柴胡 當歸 炙術 炒芍 茯苓(各一錢) 炙草(一錢) 薄荷(五分)

煨姜引。熱甚加丹皮、梔仁。

八珍湯 治心肺虛損,氣血兩虛,經斷復行。

人參 炙術 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各錢半) 熟地(二錢) 炙草(一錢)

薑棗引。

十全大補湯 即八珍加蜜耆、肉桂,治去血過多,衝任虛損,血脫不固。

聖愈湯、補血湯 見先期門。治年老經斷復行,血多脈虛者。

室女經行復止

室女年幼,氣血尚未充足,有經來數月復又不來,若無他症所苦,飲食、形體如常者,則不得謂為經病,或是居經避年也。如經行忽止,形神消瘦,飲食日減,腹痛脹滿,寒熱咳嗽,當速調治,日久恐成血枯童勞。

澤蘭葉湯 治室女經行復止,氣血凝結,腹中脹痛,體弱脈虛,不任攻下。

澤蘭葉(四錢) 當歸 白芍(各二錢) 甘草(一錢)

日二服。兼服

柏子仁丸 治經來又止,血少神衰,常服以活血脈。

柏子仁(一兩,炒研紙壓去油) 牛膝 卷柏(各五錢) 川續 澤蘭葉(各二兩,共研極細)

另搗爛熟地四兩拌勻,加蜜為小丸。米湯每下三錢,日二服。

大黃䗪蟲丸 治氣血凝結,因而經閉,腹痛脹滿,脈實體強,宜破血行氣,其經自通。

大黃 赤芍 生地 桃仁 杏仁 乾漆 甘草 條芩 炒䗪蟲 虻蟲 蛭蟲 蠐螬(等分研末)

蜜丸。量虛實服。輕者只服桃紅四物湯,見前先期。

師尼室寡經閉

師姑、尼僧、室女、寡婦四者經病,治異乎常,醫若不識此因,則不能明情志錯雜,難名之病狀矣。凡診其脈弦出寸口,則知其心志不遂,情志為病,多屬鬱熱。治當和肝理脾,清心開鬱。

加味逍遙散 治肝鬱經閉,脅痛脈弦,往來寒熱。

柴胡 當歸 炒芍 炙術 茯苓 生地 香附 炒芩 鬱金 丹皮 澤蘭葉 炙草 薄荷 梔仁(各一錢)

煨姜引。

加減歸皮湯 治脾虛經閉,食少脈洪,身熱肢冷。

蜜耆 炙術 當歸 茯神 元肉 志肉 炒棗仁 香附(各錢半) 川芎 陳皮 炙草 澤蘭葉(各一錢)

薑棗引。

加減養心湯 治心虛經閉,血虧脈細,神氣不寧。

蜜耆 蓮肉 茯苓 茯神 當歸 遠志(各錢半) 炒棗仁 柏子仁 川芎 附米(各一錢) 炙草桂心(各五分)

正氣天香散 治氣上凌心,心胸攻築,脅肋刺痛。

酒炒香附(四兩) 炒烏藥(一兩) 陳皮 蘇葉(各五錢)

共研極細,白湯每下二錢。

崩漏門

總括

凡經行之後淋漓不止者,為經漏。經血忽然大下者,乃為血崩。紫黑成塊腹脅脹痛者,屬熱瘀。若日久不止及去血過多而無塊痛,系損傷衝任二經所致,法宜補。更有憂思傷脾,脾虛不能攝血者。暴怒傷肝,肝不藏血而妄行者。有中氣下陷,不能固血而下脫者。須審其所因,熱者清之,瘀者消之,虛者補之,陷者升之。

知柏四物湯 治崩漏紫黑成塊,下血多,熱仍不減,脈數,口渴惡熱者。即四物內加去毛知母、生黃柏。

荊芩四物湯 治崩漏下血雖多而色紅赤,脈細數或洪大,有微熱者。

琥珀散 見經前腹痛。治崩症下血成塊,瘀滯脹痛,脈症俱實可服。

四物湯 見前。內加香附、元胡各錢半,紅花五分,制桃仁七粒,酒水煎服。主治經漏,不時血行,淋漓不已,血少脹痛,脈澀有力,用此破之。

逍遙散 見前。內加香附二錢,醋炒青皮、丹皮、炒黑梔仁各一錢。主治崩漏下血,暴怒傷肝,潮熱脈弦,口苦脅痛,或面青善怒。

補中益氣湯 治崩漏日久,脾傷食少,清氣下陷。

人參 蜜耆 炙術 當歸 炙草(各二錢) 陳皮(一錢) 酒炒柴胡 升麻(各八分)

薑棗引。

益胃升陽湯 即前方加炒神麯、條芩。治氣陷血崩,脾虛水瀉,食滯而夾微熱者。肺熱咳嗽去人參,腹痛加白芍,有寒加桂心去條芩。

升陽除濕湯 治崩漏血中夾水,每日水瀉數次,脈浮而緩,形體尚強者。

製蒼朮 蜜黃耆 羌活(各錢半) 獨活 防風 升麻 藁本 炙草 柴胡 蔓京子(各一錢)

空心服下,以乾飯壓之。此以風藥勝其濕而調其經,虛加人參。

失笑散 治血崩時心腹痛甚,名曰殺血心痛,因血滯不散,宜先定其痛。

五靈脂 炒蒲黃(等分,研極細)

醋調二錢,滾湯沖服。

地榆苦酒煎 治血崩日久,服補藥不止,用此以防滑脫。地榆皮一兩,米醋煎汁露一宿,次早燙熱,服之自止,隨用補藥。

濟陰通聖散 治崩漏日久不止。

棕櫚燒灰 烏梅肉焙枯(各五錢) 炮姜(一錢)

共研細末,白湯調下。又方,炒枯蠶砂為末,酒下二錢。

膠艾四物湯 見經水先期。治崩漏去血過多,色淡脈虛,用此止之。

人參養榮湯 見經水過期。治崩漏日久,面唇爪甲黃白,血虛將脫。

十全大補湯 見先期經行。治崩中暴下,血多色清,脈微,氣血虛甚。

八珍湯 見先期經行。治崩漏下血日久,衝任損傷,氣血兩虛者。

歸脾湯 見經斷復行。治崩漏因憂思傷脾,脾虛食少,肢冷因怠。

崩漏附法

洪氏十灰散 治下血色鮮,面唇黃白。

藕節 蓮蓬 大薊 小薊 艾葉 舊棕 柏葉 乾漆 乾薑 油發(各燒灰二錢)

共研。童便調,每服三錢,滾湯衝下。

涼血生地湯 治崩漏暫止,仍發熱頭痛,脈浮數者。

生地 當歸(各二錢) 川芎 條芩 防風 芥穗 羌活 柴胡 蔓荊(各一錢) 炒連 黑梔 升麻 甘草(各分五)

升陽舉經湯 治崩漏發熱自汗,食少倦怠,因努勞傷者。

人參 蜜耆 當歸 炙術(各錢半) 炙草 陳皮 白芍(各一錢) 升麻 柴胡 黑梔(各五分)

薑棗引。

固經丸 治崩漏紫黑成塊,及經行數日不止。

醋炙龜板(四兩) 酒炒白芍 炒黃柏 條芩(各二兩) 炒地榆 童便浸炒香附(各兩半)

曬研極細,酒煮麵糊為小丸,酒下二錢,日三服。崩漏者,虛而夾熱也。紫黑成塊,火極似水也。經行不止者,陰氣虛不能制包絡之火而越其常度也。此丸清上瀉下,滋陰養血,壯水制陽,散郁固脫,法無不備。

原文曰:如右尺脈按之空虛,是氣血俱脫,大寒之症。輕手其脈數疾,舉指弦緊或澀者,皆陽脫之症,陰水亦亡。見熱症於口鼻眼,渴飲、咽痛、足心如烙,此皆陰燥,陽欲失亡也。當溫之、舉之、升之、補之,大升氣血,切補命門,以防下脫。凡陰虛陽搏為熱所乘,損傷衝任,血得熱則妄行,致崩漏、吐衄等症,脈宜數疾而小,忌洪大無倫。又曰:人迎強者生,弱者死。又曰:芤而緩小為順,疾大則邪甚難治。

帶下門

總括

帶下由勞傷衝任,風邪入於胞中,血受邪干隨臟氣之濕熱、濕寒所化。色青如泥者屬肝,為風濕。赤如津者屬心,為熱濕。黃如爛瓜屬脾,為虛濕。白如涕者屬肺,為清濕。黑如敗血者屬腎,為寒濕。更審其帶久淋漓之物,或臭或腥,乃敗血所化,胞中病也。若似瘡膿,則非瘀血所化,是內癰膿成,腸胃間必有隱痛之處,治詳外科。色如米泔,兼尿竅不利,乃膀胱白濁病也。若尿通利,帶從精竅而出,色如膠脂,乃胞中白淫病也。兩尺洪數,主赤帶,屬熱。澀而遲,主白帶,虛寒。

吳茱萸湯 見調經腹痛。治帶下因六淫之邪侵入胞中,心脾肝受傷。色赤、色黃、稠濁、臭穢加川連、梔子,色青加防風、薄荷、梔仁。

清白散 治五色帶下,由濕熱所化,脈沉澀有力。

鹽炒川柏 酒炒地榆 當歸 生地 白芍 川芎 貝母(各一錢) 甘草 黑姜(各五分)

色赤倍地榆、加條芩、芥穗,色黃濕盛加製蒼朮、白朮,滑脫加煅牡蠣、龍骨。

導水丸 治五色帶下,濕熱內結,小腹脹痛,汙水綿綿,脈實便秘。

黑醜 白醜 滑石 條芩 大黃(等分,細研)

麵糊小丸。白湯每下二錢,取利為度。

梔連四物湯 見調經後期。治五色帶下,濕熱所化,腹中脹痛,口渴便秘,脈洪者。虛熱只用六合湯,見調經先期。

回陽四物湯 治帶下清稀,胞寒冷痛,肢冷尿利,脈虛無力,寒濕為病者。即四物湯加炮薑、附子、桂心。日久滑脫再加酒炒升麻、柴胡。

萬安丸 治帶下由濕寒所化小腹冷痛,身重脈遲,宜溫利之。

黑醜 白醜 胡椒 小茴 木香(等分,研細)

麵糊小丸,姜水每下二錢。

香砂六君湯 見調經吐瀉。治帶下色黃清淡,脾虛食少,夾痰飲者。

補中益氣湯 見崩漏總括。治帶下色白清稀,氣乏脈弱,肺氣虛寒。

六味地黃湯 見血枯經閉。治帶下色黑清稀,兩尺微澀,腎氣虛寒。

白濁病

由脾胃濕熱滲入膀胱堵塞尿竅,小水不利,致赤白渾濁,形如米泔,法當燥中宮之濕,用升柴升清降濁,使大便潤、小便長,勿妄用寒涼傷血也。

水火分清飲 白濁初起,寒熱不分,服此數劑。

炒研益智仁 萆薢 菖蒲 車子 茯苓 陳皮 炙草 澤泄 獵苓 炙術 烏藥(等分)

夾表加芥穗、防風。

威喜丸 治白濁日久不止。

堅茯苓四兩切作大片,拌入豬苓片一兩,煮萆薢沸去豬苓,研細茯苓,溶化黃蠟三兩,乘熱和末為丸,彈子大,空心細嚼一丸,津液送下。小便清利為度,後服補中益氣湯。

白淫病

由胞中虛寒,風冷客入,化成寒濕,常從精竅滲出,色如膠脂,浸淫稠黏,小水自利。法當固精秘氣,不宜滲泄。初起服人參養榮湯,見前過期。

固精丸 治白淫日久不止。

酒炒菟絲 桑螵蛸 煅白石脂 牡蠣 龍骨 炒五味子 韭菜子 茯苓(等分,研細)

麵糊小丸,鹽水每下三錢,日三服。

瘀血化帶

所下之物紫黑成塊,腹常脹痛,如氣臭色濁,是血瘀熱滯也,當清熱逐瘀。若氣腥色清,乃停瘀夾有寒濕也,法當溫散。

當歸煎 治瘀血化帶,日久淋漓,夾有寒熱,食少脈弱者。

熟地 當歸 炒阿膠 川續斷 炒香附 炒赤芍 煅牡蠣(各錢半) 炒地榆(八分)

導滯湯、佛手散 見調經先期。治血瘀熱滯成者。

內癰成膿

所下之物純是膿灌,其腸胃間必有隱痛、腫起之處,初宜八珍湯加苡仁、生耆、丹皮、桂心托之。但內癰有臟腑之分,系膜內病,治詳外科。

內托散 治內癰成膿,帶下日久,脈細身涼,用此托補。

人參 附子 木香 炙草 山甲(各五分) 生耆 歸身 炒芍 川芎 炙術 茯苓 陳皮(各一錢)

薑棗引。

按:帶下由風寒、濕熱客入胞中,或中經脈流入臟腑,陰虛陽竭,榮氣不升,衛氣下陷,滯於奇經之分,因帶脈而得名,故曰帶。赤屬血,白屬氣,黏連而下言帶,亦病形也。有濕熱流注下焦者,初起宜清解。有肝腎陰淫濕盛者,宜溫散之。有因驚恐水乘土位,濁液下流者,宜分利之。有因思想過度,病白淫者,宜固虛脫。有因他經濕熱,屈滯於小腸者,宜滲濕清熱。虛者補之。病本雖殊,皆由氣血虧榮衛結滯而成也。

積聚門

總括

五臟為積者,奔豚氣、伏染氣、息賁氣、肥氣、痞氣也,屬五臟之陰所生,是為血病。其發有根,痛有常處,脈必伏結,若脈緊小、沉而結者,脾胃中有積滯也。

六腑為聚者,積之著於孫絡、緩筋、募原、旅筋、腸後、輸脈六處也,成於六腑之陽,是為氣病。其發無根,忽聚忽散,痛無常處,脈必浮結,若沉細,真氣敗矣。

開鬱正元散 治五積六聚。因痰飲食積,氣血搏結,用此健脾消食,化痰滲飲,理氣和血。

土炒白朮 醋炒青皮 酒炒香附 炒研砂仁 炒神麯 炒麥芽 山楂 肉元 胡索 桔梗 陳皮 茯苓 炙草 海粉 生薑(等分)

日一服。此方等分,曬研極細,薑湯每下二錢,常服自愈。

加減益氣湯 治積聚脈虛,用此扶正祛邪。

沙參 蜜耆 炙術 茯苓 當歸 香附(各錢半) 陳皮 法半 元胡(各一錢) 炙草 柴胡 合香 楂肉 炒枳殼 炒厚朴(各八分)

薑棗引。

《難經》載有心、肝、脾、肺、腎五臟之積,而無六聚,諸家亦不詳其症治,只有李東垣五積方。

李東垣五積方

伏梁丸 治心積起臍下至心下,大如臂,令人心煩悶痛。

薑汁炒連(八錢) 炒厚朴(五錢) 丹參 條芩(各二錢) 炮姜 人參 茯神 石菖蒲 赤小豆(各一錢) 肉桂 炮川烏 巴豆(研壓去油取霜,各五分)

共研細末,蜜為小丸。燈心湯每下二錢,日三服,以愈為度。

肥氣丸 治肝積在左脅下,積有頭足,不時刺痛,令人發咳,咳虐不已。

炒連(八錢) 炒樸(五錢) 柴胡 昆布(各三錢) 炒茵陳 炒莪朮 炮姜 茯苓(各二錢) 人參 川椒 皂角 炮川烏 巴豆霜(各五分)

研末蜜丸,薄荷湯下三十丸。

痞氣丸 治脾積在於胃脘,大如盤,日久令四肢不收,漸發黃疸,肌瘦。

炒連(八錢) 炒樸(五錢) 泡吳萸(三錢) 炙術 條芩 澤泄 茯苓 炮姜 砂仁 茵陳(各二錢) 人參 肉桂 炮川烏 川椒 巴豆霜(各五分)

蜜丸,米湯下三十丸。

息賁丸 治肺積在右脅下,令人寒熱,虛喘作咳,久成肺癰。

炒連(八錢,寒月減半) 炒樸(五錢) 天冬 紫菀 桔梗(各三錢) 炒青皮 三稜 白蔻 炮姜 陳皮 茯苓(各一錢) 人參 肉桂 川椒 炮川烏 巴豆霜(各五分)

曬研極細,蜜丸綠豆大,薑湯每下三十丸,日三服。

奔豚丸 治腎積發於小腹,上至心下,若豚奔走之狀,上下無時,令喘咳痛甚。

炒連(八錢) 炒樸(五錢) 石昌蒲 川楝肉 川獨活 炒元胡(各三錢) 茯苓 澤泄 丁香(各二錢) 炮附子 炮川烏 巴豆霜 全蠍 肉桂(各五分)

曬研極細,蜜丸綠豆大,鹽湯每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奔豚更有奪命丹、七疝等方,見後疝門。

癥瘕門

總括

七癥者,蛟、蛇、鱉、肉、發、蝨、米也。成塊不移,而可見類積痃,而癥則屬氣病。八瘕者,青、黃、燥、血、脂、狐、蛇、鱉也。移動無常,類聚類癖,而瘕則屬血病。夫病皆起於氣,氣聚而後血凝,不必執泥七癥八瘕名目。但以牢固不移,有定處者,為癥、為積;推之活動,忽聚忽散者,為瘕、為聚也。

大七氣湯 治一切癥瘕及積聚氣實者。

煨三稜 煨莪朮 炒青皮 炒研益智仁 甘草 藿香 桔梗 陳皮(各一錢) 木香 肉桂(各五分)

空心日二服。

烏藥散 主治食癥,因經行產後,貪食生冷硬物,與臟氣相搏結成堅塊,牢固不移,日漸長大,氣壅血滯,經水不通。

煨莪朮 炒青皮 烏藥 桂心 當歸(各三錢) 木香(二錢,去皮尖) 炒研桃仁(二十粒)

共為末,酒下二錢。

化積丸 治食積痰飲,死血結塊兩脅之間,動則腹鳴,嘈雜暈眩,潮熱便秘者。

黃連(兩半,吳萸湯炒焦) 炒蘿蔔子 炒香附 山楂肉(各一兩) 炒梔仁 煨三稜 炒神麯 制炒桃仁 川芎(各五錢)

曬研極細,米粥糊為小丸,酒下二錢,每日三服。愈後再服補脾藥。

血竭散 主治血癥,因經行產後臟氣已虛,外被風冷干入,或食生冷物,與血相搏,結而成塊,牢固不移,腹脅脹痛,內熱心煩,食少而頭上多汗。

真血竭 當歸 赤芍 蒲黃 元胡(等分)

研細頻篩,取盡為度,每用一二錢,童便和酒調勻,滾湯沖服,日三服。凡新產時,服此二三次,能免百病。

濟陰方 治血癥蓄在下焦,臍下結急,外熱內痛,尺脈洪數。

制研桃仁(七粒) 炒五靈脂 生地 歸尾 牛膝 大黃 甘草(各一錢)

酒引。

四物湯 加煨三稜、莪朮、炒焦乾漆、桂心各五分。

酒兌煎,治血癥每遇寒,觸痛不可當。

大抵血癥,胸悶煩躁,迷忘驚悸,痰嘔汗多,骨節發熱,四肢逆冷,與諸症為異,若形氣虛弱,仍當扶正,不可峻攻。

八瘕摘要

黃瘕

因行經時及新產後,關竅開張,臟腑虛怯,或當風便溺,致風冷濕氣襲入胞中,稽延日久。四肢寒熱,身體脹疼,經水淋漏,邪攻左脅,結為氣塊,按之活動,腰背牽疼,小腹拘急,陰痛尿澀,時下黃汁。

黃瘕坐導方

皂莢(去皮弦及子炙枯) 炒川椒 北細辛(各三錢)

研為末。生絹縫袋如拇指大,約長三寸,納藥入內,以線扎口,插放陰中,欲便則取出,便完又插入,待拔盡惡血,洗以蔥湯,內服逍遙散。

青瘕

因產後玉門骨縫解散,子戶虛張,或坐臥濕處,或勤洗下體,風濕乘虛襲入,令洒洒苦寒,煩悶沉淖,腹常滿痛,惡血結塊,伏左右脅下,肩背腰臍牽強,少腹氣上攻脅,食少倦臥,大小便難,手足或腫,面青多怒,久則經水不調。內服加味逍遙散,見師尼經閉。

青瘕坐導方

炙皂莢(三錢) 細辛(四錢) 戎鹽(一兩)

共研為末,照前法縫袋,納入陰中,仰臥半日,待導下青水方妙。

燥瘕

因經行惡血未盡,適逢炎熱,遠行勞汗,或因暴怒,氣血錯亂,惡血橫流,溢於他臟,鬱熱內結而成瘕,大如杯盞,牽脅引心,上下走痛,食少盜汗,足酸而疼,小水無常,大便燥結,且多煩嘔,形氣實者。服內消散。

內消散

大黃 黃連 炮姜(各二錢) 炒樸(四錢) 炒郁李仁 桂心(各錢半) 焙乾雞肫皮(一枚)

共研極細,酒下二錢,以下為度。下後服八味逍遙散。

四物湯 加黃芩、黃連,治經行復止,因濕熱內鬱結成燥瘕。

血瘕

因經行未盡忽然中止,或由飢飽勞役傷損脾胃,清陽不升,血隨氣亂,左右走注,留結腸胃之間,內夾寒熱與月水合併成瘕。腰痛不可俯仰,橫骨下積氣堅塊,活動可移,少腹痛引腰背,久則陰冷,經閉不孕。

桃仁煎 治血瘕血積,形氣實者。

制桃仁 大黃 朴硝(各一兩) 炒焦虻蟲(五錢,研末)

煮醋為丸,綠豆大,五更空心酒下一錢,良久必瀉下如豆汁,雞肝惡物。倘仍不下,如法再服,以下見鮮血,方後用補藥。

丹皮散 治血瘕並石瘕,血塊走痛,心腹牽疼,形氣虛者。

丹皮 桂心 歸尾 元胡(各一錢) 煨三稜 莪朮 赤芍 牛膝(各錢半)

酒兌煎。

《良方》論曰:血瘕者,瘀血結聚而成,伏於隱僻之處,盤結膠固,非攻伐之不易平也。

脂瘕

新產未滿月,或遽與男交。月水方來,或強與男合,綿令成瘕。初則支滿裡急,痛引少腹,腰背牽疼,四肢不舉,飲食不甘,臥不安神,塊硬走痛,時作時止,氣乏頭昏,畏寒惡風,膀胱脹悶。日久經水不調,或大小便血。初服逍遙散,次服八珍湯、歸脾湯,俱隨症加味。

脂瘕坐導方

炙皂莢 炒川椒 吳萸 歸尾 乾薑 大黃 戎鹽(各二錢,研末)

如法縫絹袋,裝藥納陰中,取通利。

狐瘕

經行之時,或因遠行遇暴風疾雨雷電震驚,或遇變故悲哀號泣,皆令氣血錯亂,恍惚不安,月水橫溢成瘕。淅淅惡寒,神短氣乏,肢軟困臥,夢中驚惕,小腹脹悶,陰內腫滿,胸脅腰背牽引重痛。瘕伏子臟,小水短澀,心煩嘔逆,如有身孕,忽忽不樂,如有所思,日久成形,有手足者殺人。當於未成形時,以長針從外刺之。常服加味逍遙散,見師尼經閉。

濟陰方 治狐瘕日久成形如孕者。取活鼠溺死,用薄綿包,裡外塗黃泥半指厚,陰乾,地上挖小坎,安鼠在內,上用桑柴,火煅一日夜,去泥取鼠研末,每一錢另兌肉桂末三分,同研篩勻,空心時酒調服一錢,服數次,狐瘕自落,後服八珍湯。

蛇瘕

經行產後,陰竅虛張,或行立當風,坐臥濕處,外邪侵入成瘕。有因空腹早行,感冒山嵐瘴氣,或飲食不潔,誤吞蛇遺之精而成者。形長而尖,在臍上下,或在兩脅,色黑悶痛,時作寒熱,胸膈氣阻,兩脛苦疼,少腹多熱,小水赤澀,陰內拘急,腰眼牽痛。法當先下、次清、後補養。

濟陰方 治蛇瘕已成,形氣實者。

大黃 黃芩 朴硝(各二錢) 炙草 當歸 炙皂莢 海螵蛸(各一錢)

服數劑。攻下瘕後,旋用補藥。

鱉瘕

因行經時竭力勞作,衣褲汗汙,不即更換,濕鬱汗穢侵入成瘕。大者如杯,小者如錢,隨氣走動,持之躍手,小腹切痛,陰內拘急,腰背牽疼。久則面目黃黑,月水不通。成足形者不治,未成足者可攻下之。

濟陰方

大黃(兩半) 炮附子 炮姜 細辛(各五錢) 人參 炙術 桂心 川芎 歸尾(各一兩) 炒焦虻蟲(十隻)

研末,酒下二錢。攻下後用藥補養。

諸瘕有因經後當風洗浴,或坐臥濕處,濕邪干入,恍惚覺悟,魂魄消阻,復見所並,心為歆動,致津液妄行,玉門先閉,積久成瘕,當速攻下。若失調治,狀如懷子,日漸長大,數月之後,產下怪物如蛙如猴之類,皆瘕疾也。

節錄八瘕症治以備參考,然亦不必如此執泥。蓋瘕者,假物成形,移動無常,總屬血病。癥者有形,成塊不移,總屬氣病。古有七癥之名而不言其治法,茲折衷群書,要以屬氣屬血,分門施治,其中夾痰夾食等症,各以類推。他如古方敗梳治蝨瘕,銅屑治龍瘕,麴櫱治米瘕,石灰治酒瘕,亦在學者以意消息之可也。

脈略:婦人積聚癥瘕,脈弦急者生,微弱者逆。

積聚癥瘕附法

李氏曰:善治積聚癥瘕者,調其氣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盡攻。寧扶脾胃正氣,待其自化,此開鬱正元散最為得法。愈後用八珍、歸脾、地黃等湯以調養之。

薛氏曰:治癥瘕病,形氣弱者,須先調補脾胃而佐以消導。若形氣實者,當疏導為主而佐以調補。如氣血壅滯積不行者,用大七氣湯、烏藥散散而行之。脾氣虛弱,經閉成瘕,用四君湯加歸芍,補而行之。脾氣鬱結服歸脾湯,肝脾血燥服加味逍遙散。養正積自除,此之謂也。

三稜煎 治血癥、血瘕、食積、痰聚。

三稜 莪朮 青皮(俱醋炒) 炒麥芽 神麯 法半(等分,研末)

煮醋糊為小丸,薑湯每下二錢,日三服。

塊氣丸 治癥瘕及嗝噎、疝氣。

三稜 莪朮 香附 青皮(俱醋炒) 炒蘿蔔子 炒神麯(各五錢) 炒連 鬱金 檳榔 陳皮 白醜(各三錢) 炒枳實 炙皂莢 百草霜(各錢半,曬研極細)

麵糊為小丸,白湯每下二錢,日二服。

保合丸 虛人積聚癥瘕,久服自效。

炙白朮(二兩) 茯苓 陳皮 法半 酒炒香附(各一兩) 姜炒厚朴 麵炒枳實 姜炒川連 酒炒條芩 醋炒三稜 莪朮 炒蘿葡子 炒神麯 炒麥芽 製蒼朮 山楂肉 連翹(各五錢) 炙草 木香(各三錢)

曬研極細,薑汁糊為小丸,白湯下二錢,日三服。

痞悶門

總括

胸膈痞悶,因氣道壅塞不得宣通也,多由飲食失節,脾胃虧損,邪正相搏,阻隔氣道而成,得冷則發。冷入子臟則不受孕,冷入經絡則水不通。亦有因肝經濕熱下注之小腹痞脹,小水淋漓,時下白帶者。

助氣丸 治三焦痞悶,胸膈脹滿,氣結不通。

煨三稜 莪朮(各兩半) 炙術 陳皮 醋炒青皮(各一兩) 炒枳殼 檳榔 木香(各五錢)

曬研極細,煮麵糊為小丸,薑湯下二錢,日二服。

勝紅丸 治脾積氣滯,痞悶不通,嘔吐清水,並治傷酒成積,小兒食積。

三稜 莪朮 青皮(俱醋炒) 炒神麯 麥芽 良薑 炮姜 陳皮(各一兩) 酒炒香附(二兩)

曬研極細,煮醋糊為小丸,薑湯每下二錢。

八珍湯 加柴胡、梔仁、膽草、香附,治小腹痞悶,小水不利,體倦惡食,兼有熱者。若寒熱往來,兼口苦脅痛,當服八味逍遙散。

薛氏曰:痞悶若因脾胃虛弱,用六君湯加芎歸。肺脾兩虛,用歸脾湯。肝經濕熱下注,小腹痞脹,初起形氣實者,用 龍膽瀉肝湯 。

生地(二錢) 木通 車子 澤泄 條芩 當歸(各錢半) 梔仁 甘草梢 膽草 柴胡(各一錢)

瘀血血蠱

總括

經行產後,風冷乘虛襲入血室,瘀血停留。初時尚未結成堅塊,故不名為癥瘕。若積瘀日久,面色萎黃,臍腹脹痛,內熱鬱而成血蠱。

失笑散 見上崩漏門。治經行產後,風冷襲入,胞中停瘀,腹中脹痛者。

玉燭散 見血虧經閉。治瘀停血室,經閉不通,脹痛發熱,形氣實者。

大黃湯 治已成血蠱,堅塊脹痛,便秘脈實者。

大黃(錢半,制研) 桃仁(十粒,去皮) 郁李仁 元胡 炮姜 歸尾 桂心(各一錢)

酒兌煎服。

桃奴散 治血瘀日久,已成血蠱,蠱久必變蛇瘕、狐瘕。心志恍惚,似飢非飢,體瘦形消,不時寒熱,塊硬脹痛,常服此散消之。

桃奴即桃樹上未成熟而不落之干桃,切片曬乾,研極細末,酒調每下二錢,空心日三服。

痃癖疝門

總括

臍之兩旁有筋突起,疼痛,大者如臂,小者如指狀,似弓弦者,名痃。若在兩脅之間,乃名曰癖。如小腹牽引腰脅疼脹,高起刺痛,則為疝症。名雖有三,其實皆由風冷客入胞中而然。故其發時,必由外受風冷,發則痛,痛則見,不痛則平復如常也。又曰:痃者,外結募原肌肉之間。癖者,內結隱僻膂脊腸胃之後,比痃較深。疝則屬肝,脈必弦急。

經曰: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瘕聚即女之疝。又曰: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

蔥白散 治痃癖初起,腹脅疼痛,因風冷與氣血搏結而成者。

當歸 赤芍 生地 川芎 茯苓 沙參 炒枳殼 煨三稜 莪朮 炒青皮 厚朴 神麯 麥芽 茴香 炮姜 桂心 川楝肉 木香(等分研末)

蔥白煎湯,每下二錢,日三服。

當歸散 治疝氣攻衝作痛,因風寒客入血室,肝病脈弦。

當歸 川芎 醋炙鱉甲(各五錢) 赤芍 桂心 檳榔 木香 泡吳萸 醋炒青皮 莪朮 香附 酒炒大黃 去皮尖炒桃仁(各二錢)

曬研極細,白湯每下二錢,日三服。

以上二方,治痃疝之總劑,余詳積聚門。

疝瘕

病屬厥陰,多因風冷客入血室,或飲食失節,寒濕下注。或氣血勞傷,風冷襲人,與血搏結,腹中梗起,攻走刺痛,推之活動,引陰急痛。若痛甚而逆氣上衝者,此為胞中有惡血,久則結成血瘕。

疝脈弦急者易治,虛細者難調。尺脈澀而浮牢,乃為血實氣虛。

七疝湯 主治疝瘕,並治奔豚小腸膀胱氣。

酒炒元胡 小茴 川楝肉 沙參(各錢半) 炮附子 黑梔仁(各一錢) 全蠍(一個) 木香(五分)

酒兌煎。

溫疝湯 治寒疝,陰戶緊束,堅塊脹疼,冷氣衝心。

泡吳萸 炮附子 炒黃小茴 炮姜 炒芍 元胡 川楝 茯苓 當歸 桂心(等分)

日三服。

交加散 疝瘕初起,寒熱不分者,用此兼治。

胡蘆巴 川楝肉 酒炒大黃 炒小茴 泡吳萸 黑醜末 滑石末 車子 木通 烏藥(等分)

煎服。

張子和曰:遺尿、癃閉、陰痿、浮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若血涸月水不行,行後小腹有塊,時或動移,前陰突出,後陰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謂之疝,而謂之瘕。

覃瘕門

腸覃

積在腸外,狀如懷子,月事以時而下。因寒冷內侵,氣血凝滯,塊結腸外,日漸長大,積久脹痛,腰不得伸,形氣實者,先攻後補。

晞露丸

酒炒三稜 莪朮(各一兩) 炒焦乾漆 炮川烏 炒青皮(各五錢) 炒茴香 炒山甲 明雄黃(各三錢) 上輕粉(一錢)

研細篩末,另兌麝香末五分,搗薑汁糊為小丸,酒水每下一錢,日三服,攻下後服八珍等湯。

石瘕

積在胞中,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因寒氣客於子門,子門氣閉不通,惡血當泄,血不以留,日日漸長大,如懷子狀,初宜攻下。

見裛丹

炮附子 鬼羽箭 紫石英 元胡索 煨大黃 炒桃仁 澤泄 桂心(各三錢) 煨三稜 赤芍 歸尾 檳榔(各四錢) 血竭 木香(各一錢)

曬研極細,酒煮麵糊為小丸,酒下三錢,下後服補藥。

奔豚

五積之中,惟奔豚為惡候。前載東垣五積方,特治其大略耳。今錄數方以備參考。

奪命湯 治奔豚氣,因濕鬱陰經,寒束於外,發時氣上衝心,喉間阻塞,少腹引陰急痛,四肢冰冷,神色昏怖。

泡吳萸(五錢) 茯苓(三錢) 澤泄(二錢) 桂心(一錢)

酒水煎服。

豆淋酒 治奔豚氣,虛實皆宜。

炒焦黑豆半升,乘熱淬入酒中,日數服。

又方 炒小茴、炙山甲、炒全蠍、木香,等分研末,酒下二錢。

失笑散 見崩漏門。加元胡索、炒香附,等分研末,醋調二錢,滾湯沖服。治經行產後血瘀未盡,風冷外襲,瘀隨氣上攻心,刺痛而奔豚者。

淋證門

總括

淋者,因心腎氣鬱,清濁相干,熱蓄膀胱,尿澀而痛。婦人行經前後,若尿澀常有餘瀝,名曰氣淋。尿血同出,陰竅作痛者,名曰血淋。尿出渾濁,稠黏如膠脂,名曰膏淋。精結成砂,堵塞尿竅,便時痛甚,名曰砂淋。四者皆屬內熱,熱盛濕鬱,水液渾濁而成。

《局方》琥珀散 治諸淋初起,熱甚脈實。

滑石(四錢) 琥珀 木香 當歸 木通 萹蓄 鬱金(各二錢)

曬研極細,白湯下二錢,日三服。

萆薢分清飲 治陽虛白濁,便數尿白,如油如膏。

川萆薢 石菖蒲 炒研益智仁 茯苓(各錢半) 烏藥 甘草梢(各一錢)

蓮子清心飲 治婦女淋症,因憂思抑鬱,發熱煩躁,便濁遺精,夜靜晝甚,過勞即發。

炒蓮肉 黃耆 沙參 茯苓(各錢半) 柴胡 炒芩 炙草 地骨皮 車前子 去心麥冬(各一錢)

空心日二服。

溫疝湯 見上疝瘕。治冷淋。冷氣滯於膀胱,便溺之時,先發寒戰口噤,而後尿出,或腹冷脹,此湯加澤泄、香附。

補中益氣湯 見崩漏門。加炒研益智、萆薢,治勞淋,因過於勞役,便濁氣墜後,遇勞動即發。

六味地黃湯 見經閉門。加炒益智仁、萆薢,治房勞傷腎,便濁遺精,小水淋漓,兩尺微弱。

治諸淋大法

用鬱金、琥珀以開鬱,青皮、木香、香附以行氣,蒲黃、牛膝、歸尾以破血,黃柏、生地以滋陰。東垣凡例,治小腹脹痛,用青皮疏肝,黃柏滋腎,以其屬肝腎部位也。

治諸積大法

凡治積聚癥瘕痃癖等症,當先審其形氣壯弱、病勢緩急而治之,如其人虛弱,則氣血衰微,不任攻伐,病勢雖盛,當先扶正氣而後治其病。若形證俱實,方可先攻其病也。

經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半而止。蓋恐過於攻伐傷其氣血也。

羅天益曰:養正積自除。可謂得經旨者矣!

雜證門

熱入血室

《金匱》曰: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此條言熱邪未盡,正值經來,乘虛入於血室之間而潛藏之,致血結而寒熱有時如瘧疾之狀也。肝主血室與膽為表裡,膽因肝受邪而病裡熱,故用 小柴胡湯 。

柴胡(二錢) 人參 法半 甘草 條芩(各一錢) 生薑(三片) 紅棗(一枚)

加當歸、生地、丹皮各錢半,以清血分之熱也。

《金匱》曰: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治之毋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也。

此條又言熱雖入血室,然經行不斷則熱不留結,勿因譫言如見鬼狀,遂用大黃、芒硝犯其胃氣,及刺期門,傷其榮血,服小柴胡湯和解,犯上二焦,但俟其熱隨血去,不藥自愈。

《金匱》曰: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胸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穴,隨其實而取之。

又曰: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穴,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愈。

此二條,一言適來即斷,血結在裡,為實症。一言陽明病,亦有熱入血室。但下血頭汗出為不同,故為熱入血室,皆由肝實,均當刺期門。刺法:肝募期門穴,在乳旁一寸半,再直下一寸半左右。同圖,見外科全書。針刺出血,以瀉肝熱。若不能刺及刺法不精,切勿妄用,只服 清熱行血湯 。

去皮尖炒研桃仁 酒炙穿山甲 紅花 赤芍(各一錢) 炒研五靈脂 生地 丹皮(各二錢) 甘草(五分)

煎服數劑,可代刺法。

合上四症觀之,大抵有寒熱如瘧之狀,則當服小柴胡湯和解。至若傷寒發熱而經行不斷,則雖譫妄,不必治療,聽其熱隨血去。但後二條皆肝實之症,法當刺期門穴,不能刺者,服清熱行血湯代之。此仲景之心法,不得概以小柴胡湯專治也。

《金鑑》曰:婦人平日傷寒,與男子同其治法。惟經水來時,及胎前新產後,熱邪乘虛而入血室,治不相同也。其症晝則明瞭,夜則譫言妄語如見鬼狀,主以小柴胡湯加當歸、生地、丹皮各錢半,以清血熱,又當隨症加減。若發熱無汗惡寒者,為表實,加麻黃一錢汗之。若發熱有汗畏風者,為表虛,加桂枝錢半和之。若有惡寒發熱之表,已經發汗,今雖無汗,勿再用麻黃,仍加桂枝和之。若有如瘧之寒熱,汗出不透者,加麻黃、桂枝兩解之。若厥逆下利,是為中寒,去條芩加炮薑、附子溫散之。若發熱煩渴則為裡熱,去法半,加花粉、葛根、知母、石膏清解之。若胸脅小腹或滿悶或脹痛,必停瘀血,加桃仁、大黃、紅花、桂心攻之。大抵經水來時及胎前、新產熱入血室者,雖兼他症,要不外乎表裡寒熱之治,醫者當於脈症中詳辨之。此《金鑑》之心法,隨症加減,小柴胡湯以分治也。

血分浮腫

乃因經血壅滯不行,流入四體,故令浮腫。皮如熟李,或通身青腫,小便秘結,此不必治腫,但調其經,經通自消矣。

加味調經散

當歸 酒芍 紅花 丹皮 琥珀 桂心 酒炒牛膝 去油沒藥(各二錢) 北細辛(一錢)

曬研極細,另兌麝香末五分篩勻,酒下一錢,日三服。

水分浮腫

乃因水飲內停,膀胱之氣化不行,水溢皮膚,故令浮腫經閉,小水不利,喘滿咳嗽。此但治其水,水消腫退,其經自通。

茯苓導水湯

茯苓 檳榔 豬苓 澤泄 陳皮 木瓜 蘇梗 木香 大腹毛 炙白朮 炙桑皮 炒砂仁 麵炒枳殼(等分研細)

麵糊小丸,薑湯下二錢,日三服。

附法

《良方》論曰:經不通則化為血,血不行復化為水。故先因經水閉,然後浮腫,皮如熟李,名曰血分,宜逐惡血,服 椒目丸 。

椒目 甘遂 黑醜 元胡 當歸 五靈脂 續隨子 郁李仁 泡吳萸 炮附子(各三錢) 膽礬 白砒霜 醋炒芫花(各五分) 斑蝥(三個,糯米拌炒焦黑去米)

曬研極細,麵糊丸綠豆大,白湯下五丸,以惡血下行為度。

若身面先浮腫,然後經閉,小水不利,喘滿光亮者,名曰水分浮腫。則當逐水飲,服 葶藶丸 。

炒葶藶 續隨子(各五錢) 干筍(一兩)

切碎共研極細,煮棗取肉,糊為小丸,姜皮湯每下十丸,通利為度。

亦有經閉,血化為水,流走四肢,虛腫與水分相類,其實非水也。腫滿脈實者,宜補而行之,服 人參丸 。

人參 酒蒸大黃 當歸 桂心 赤芍 赤苓 瞿麥 丹參(各五錢) 炒葶藶(二錢)

曬研極細,蜜為小丸,米飲下二十丸。

金匱腎氣湯 治浮腫,日久腎虛鼓脹,隨症加味。

熟地(三錢) 炒淮藥 棗皮 茯苓(各錢半) 丹皮 澤泄 牛膝 車子(各一錢) 炮附子 肉桂(各五分)

血分倍丹皮、牛膝,加紅花、當歸;水分倍澤泄,加防己、葶藶。

桑皮散 治腳氣感發,兩足浮腫,小水短赤,腹脅脹悶,氣急不得臥,或多喘逆。

蜜炒桑皮 炒郁李仁 赤苓(各二錢) 防己 木通(各一錢) 醋炒青皮 炒研蘇子 腹毛 檳榔 木香(各五分)

姜皮引。

正脘散 治中焦悶痞,兩脅氣痛,浮腫便秘,及腳氣上攻。

炙白朮 川芎 蘇葉 陳皮 獨活 木瓜(各錢半) 甘草 腹毛 檳榔 丁香(各一錢)

姜皮引。

夢與鬼交

因七情內傷,虧損心脾,神無所護,鬼邪干正,魂魄不寧,故夜夢與鬼交接。獨笑獨悲,如有對忤,只多服 加味歸脾湯 。

人參 蜜耆 炙術 茯神 龍眼肉 炒研棗仁(各錢半) 當歸 遠志肉 炒蓮肉 炒研益智(各一錢) 炙草 木香(各五分) 姜(三片) 棗(二枚)

臨服兌入辰砂、琥珀末各二分。日三服。

若兼顛狂,另詳初集神病門。若成鬼胎,詳四卷胎前本病。

梅核氣

《千金方》云: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俗名梅核氣。乃因內傷七情,外傷寒冷所致,用 半夏厚朴湯 。

薑製半夏 姜炒厚朴 茯苓(各三錢) 蘇葉(錢半)

薑棗引。胸腹中氣不通快者,加陳皮、香附、甘草。

《金鑑》曰:梅核氣,因七情過節,七氣病生,鬱結生痰,如絮如膜,凝結喉間,咯之不盡,咽之不下,日久不愈,變成嗝噎,上吐痰沫,下秘二便,宜服 三因方 。

製半夏 茯苓(各二錢) 炒樸 炒芍 陳皮 蘇葉(各一錢) 人參 桂心 炙草(各五分)

薑棗引,多服自愈。

血風瘡

婦女經水不調者,多患血風瘡,遍身起疹丹毒狀,或癢或痛,搔之成瘡,總由風濕燥血所致,宜服 八味逍遙散 。

柴胡 當歸 炒芍 炙術 茯苓(各二錢) 炙草 丹皮 梔仁(各一錢)

薄荷、煨姜引。熱甚加條芩,或加生地 丹參。風盛加芥穗、防風。

若結痂之後,瘡雖愈而復起白屑,肌膚強硬者,乃血少不潤也,服 益氣養榮湯 。

人參 炙術 茯苓 炙草 蜜耆 當歸 川芎 炒芍(各一錢) 生地(二錢) 陳皮 貝母 桔梗(各八分) 香附米(錢半)

薑棗引。多服自愈。

其婦科頭足乳陰諸般瘡毒,詳載《彤園醫書(外科)》。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