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十一章 玉昔帖木儿 月赤察儿 土土哈床兀儿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一节 玉昔帖木儿

玉昔帖木儿(usutemur,又译玉速帖木儿,1242—1295),蒙古阿儿剌氏(arlat),成吉思汗建国功臣“四杰”之一博尔术之孙,世祖赐号“月吕鲁那颜”(orlug-noyan,意为“能官”。orlug又译月儿鲁、月鲁、玉吕鲁),遂常以此号代其名。父孛栾台,袭博尔术职为右翼万户,统领蒙古西部直到阿勒台(阿尔泰)山诸蒙古千户。窝阔台八年(1236)分授贵戚勋臣中原州县民户,得广平路洺水县(今河北威县)份地民户17333户。

中统二年,(1261)玉昔帖木儿20岁袭父职,后被召入朝,为怯薛官宝儿赤(ba’urchi),掌内廷饮膳,成为世祖的亲信侍臣。至元十二年(1275),出任御史大夫。当时,御史台下属有七道提刑按察司,分掌纠弹地方官吏奸邪、违法及检查各地方官府文卷等事。十三年,因省并衙门,诏罢各道按察司。玉昔帖木儿以监察御史姚天福之言入奏,陈述设立按察司是为了扩大朝廷耳目,防范非常,系出于深远考虑,不仅纠察地方官府而已,不宜罢。世祖大悟,即下诏复立按察司1。十四年,置江南行御史台,职在监察南方各行省官府。起初,行台文卷令行省官检核,十六年,玉昔帖木儿奏称:这样做不便于行台执行其监察职能。乃诏改之。二十二年,中书右丞卢世荣总领财赋,受到世祖宠信,奏请将各道提刑按察司改为提刑转运司,兼领钱谷事(财政),凡刑名事报御史台,钱谷事报户部呈中书省。玉昔帖木儿奏言:如按察司兼掌钱谷,则其纠弹之职废矣,此事应请丞相安童与朝廷老臣集议,终于得以不改2。二十四年,尚书省平章政事桑哥专擅朝政,又提出应让各路管民官检核按察司文案,以互相纠察,并称这符合太祖圣旨“凡临官事者互相觉察”的旧制。世祖已准其奏,玉昔帖木儿谏言:监察机构职在止息奸邪,若如此则有伤监督之体。于是桑哥之议不能实行。玉昔帖木儿领御史台事达二十年,多次阻止了权臣削弱监察机构的企图,维护了台察的权力和职能。元朝制度,凡军国重事,多令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长官共议而行。

玉昔帖木儿除领导全国监察机构外,还参与许多重大军、政事务的决策,如与丞相伯颜等拟定江淮以南镇戍军的部署和屯戍体制,西北边境防范叛王海都、都哇的军事布置,发兵镇压江南各地反元起义等等。

至元二十四年,以乃颜为首的东道诸王发动叛乱,世祖亲征,玉昔帖木儿为前军主帅,统兵先进,击退敌军。与世祖会合,渡哈剌河(今哈拉哈河),夺取乃颜之失剌斡耳朵(今新巴尔虎左旗东辉河旁),复率蒙、汉诸军追击乃颜,擒之。世祖还都,玉昔帖木儿奉命统领诸军继续征讨乃颜余党塔不台、金家奴等,败之于海剌儿河,追至蒙可山(当在今海拉尔河上游)、那兀江(今嫩江),皆擒之。二十五年,乃颜余党诸王哈丹等复叛于辽东,皇孙铁穆耳督诸军征讨,玉昔帖木儿再任统兵官,率军出征。初与哈丹军战于贴列可、木骨儿抄剌,不利;八月,会土土哈等部军,进至贵列儿河(今归流河1《元史》卷一六八《姚天福传》。此传系罢按察司事于十二年,据《元史·百官志》,应为十三年事。又据同书《王磐传》,权臣私以按察司不便,欲乘汰冗官之机并罢之,因王磐言得不罢。2阎复:《太师广平贞宪王碑》,《元文类》卷二三;《元史》卷十三《世祖纪》十;卷二○五《卢世荣传》。

——洮儿河上游支流),击败哈丹军,又追击于托吾儿河(今洮儿河)、那兀江等处,哈丹遁走。九月,遣部将伯帖木儿往那兀江以东各处招集叛王所属蒙古、契丹、女真等百姓1。其年冬,佯言驻兵休整以待来春进讨,乘敌不备,率军倍道兼进,过黑龙江,突袭叛王营垒,杀戳甚众,哈丹逃亡,后奔入高丽。二十六年春,班师,以平叛功,诏赐内府七宝冠带,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先是,西北诸王海都和阿里不哥子明里铁木儿相结,于至元二十六年大举进攻漠北地区,世祖以丞相伯颜兼知枢密院事统领漠北诸军讨之,并留镇和林。二十九年秋,海都又入寇,廷臣中有人进谗,谓“伯颜久居北边,与海都通好,因仍保守,无尺寸之获”,世祖诏召伯颜南还,遣玉昔帖木儿代之出镇,加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命漠北诸王、将帅皆听其号令,特赐步辇使乘以入宫,“位望之崇,廷臣无出其右”。三十年,诏命皇孙铁穆耳“抚军”(总领诸军)于漠北,以玉昔帖木儿辅之。玉昔帖木儿奏请将“皇太子宝”授予皇孙以重其权。他与铁穆耳结成更密切的关系。三十一年,世祖病故,玉昔帖木儿护送铁穆耳回到上都。宗亲大臣召开忽里台大会共议推举新帝继位,晋王甘麻剌和铁穆耳在帝位继承上发生争执,以致世祖死后三个月还未能推举出新帝。玉昔帖木儿谓晋王曰:“..神器不可久虚,宗祧不可乏主。畴昔储闱符玺既有所归,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弗言。”这就是说,他利用世祖已将“皇太子宝”授予铁穆耳为理由,迫甘麻剌放弃争位并拥戴铁穆耳。其实授“皇太子宝”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主要还是由于铁穆耳和玉昔帖木儿总领军事的实力,以及掌握朝政大权的伯颜丞相的支持,使甘麻剌不得不屈从,于是宗王勋戚大臣共推铁穆耳即帝位(是为成宗)。玉昔帖木儿以推戴之功进拜太师,仍还镇漠北。

元贞元年(1295)冬,玉昔帖木儿回朝商议边事,备受恩宠。十一月,病死于大都家中,诏赐厚葬。大德五年(1301),赠功臣封号,追封为广平王,谥“贞宪”。

有子三人。长木剌忽,袭职为万户;至大四年(1311),仁宗特授知枢密院事;皇庆元年(1312),封广平王。幼脱脱哈(又译秃秃合、脱忒哈),延祐六年(1319)以勋臣之后由御史中丞进拜御史大夫,七年英宗即位,因曾谋废立罪被诛。木剌忽子阿鲁图,至正间拜中书右丞相,为元末名臣。1《元史》卷一三一《伯帖木儿传》;卷一五四《洪万传》;卷一一八《特薛禅传》。阎复撰碑称初战“两与敌遇,皆败之”,唯据《伯帖木儿传》,贴列可之战显然是失败的。

第二节 月赤察儿

世祖朝怯薛长月赤察儿(ochicher,1249—1311),蒙古许兀慎氏(hu’us-in)人,成吉思汗建国功臣“四杰”之一博尔忽的曾孙。祖脱欢,袭父职领右翼第二千户兼右翼军副万户1,从蒙哥西征钦察、斡罗思有功。父失烈门,从忽必烈征云南,死于军(1254)。

月赤察儿六岁丧父,由母石氏(金宰相之女)抚育成长,事母孝敬。至元元年(1264),世祖追念其父从征而死,召入朝,见其容貌英伟,举止端重,奏对详明,甚喜,即命为怯薛执事官宝儿赤(ba’urci,掌御膳者)。儒臣王思廉进讲《通鉴》等书,世祖皆命他在旁听受。十七年,任第一怯薛之长。次年,以其执事敬慎,熟知朝章,授为宣徽使。元朝宣徽院是蒙古大汗怯薛职能与中原官制相结合的宫廷机构,主要掌内廷饮膳,朝会宴享,兼及怯薛歹的选拔和廪给,御位下畜牧,蒙古人民差发和诸部(爱马)赏赐、抚恤等事,职权甚重,故院使皆以最亲信侍臣如宝儿赤、怯薛长担任。出则为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长官;或由这些军政大臣兼院使。月赤察儿是元勋后裔,又联姻皇室,所以受到特殊的恩宠2。二十一年,分拨武冈路绥宁县民5000户为其封户。二十六年,海都攻占和林,漠北危急,世祖统兵亲征至于杭海(今杭爱山)。月赤察儿从征,他以自己未有战功,不如同是勋臣之家的安童、伯颜、玉昔帖木儿光彩,乃请求出战。世祖劝慰他说:你亲佩弓矢,日夜守卫宫帐,保护了皇帝的安宁,功劳就很大,何必要自身上阵杀敌!可见其受宠眷之深。

二十七年,尚书省右丞相桑哥方倚世祖专信,委以朝政,权倾内外,凡中央、地方官员任命均由他决定,但按制度委任宣敕仍由中书省颁发,遂奏言不便,世祖即命以宣敕付尚书省掌握,于是求官爵者纷纷到桑哥门下用重贿请托。尚书平章政事帖木儿在怯薛中为月赤察儿下属,暗以此事告之,月赤察儿遂奏明世祖,其他大臣、内侍也多弹劾桑哥。次年一月乃诏罢桑哥,治其罪;以月赤察儿能发桑哥欺君贪赃之罪,将没入桑哥之金、银、田产、别墅等赏之。同年,都水监奏凿通惠河,世祖急欲成功,诏命四怯薛及京中诸府人都参加凿河,分段负责,刻日完工。月赤察儿亲自带领怯薛歹应役,起了表率作用。他还荐举哈剌哈孙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治绩甚佳,可见有知人之明。三十年,世祖以他为元勋后裔,又有摧奸荐贤之功,任命为知枢密院事,并仍当宣徽使。

讨伐西北叛王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太保,仍为知枢密1《元朝秘史》第202节所载成吉思汗始封95千户中有脱欢,那珂通世以为即博尔忽子,据此则脱欢于建国时别授千户,非袭父职(见《成吉思汗实录》页324;屠寄《蒙兀儿史记》卷二八即采此说)。伯希和、李盖提、姚从吾等皆以《秘史》所载脱欢与其下之帖木儿合为一人之名,氏族不明。此处从元明善撰《太师淇阳忠武王碑》(《元文类》卷二三)。

2月赤察儿尚斡赤斤孙女抹开公主、塔察儿孙女也逊真公主。

院事和宣徽使。大德四年(1300),拜太师。当时海都、都哇统治窝阔台、察合台两汗国,不承认元朝皇帝的大汗——宗主地位,还时常进攻大汗属境。大德二年冬,海都、都哇军来袭,统领西北边防诸军的亲王阔阔出麻痹轻敌,饮酒作乐,疏于防守,以致大败。三年,成宗遣皇侄海山出镇称海、金山沿边,取代阔阔出;晋王甘麻剌仍统漠北诸王之军,共同防守。五年,又把月赤察儿派到漠北,以朝廷大臣身份作为晋王的副手指挥诸军。其年秋,海都、都哇大举进攻漠北。元朝军队有五支,月赤察儿指挥其中一支。先是海山之军与海都军战于帖坚古山(在札布罕河旁),获小胜,但旋即陷入海都大军的包围之中,力战突围,后退至合剌合塔之地(当在札布罕河上游之东杭爱山南某处)。这时晋王、月赤察儿统率的军队开到,五军会合,与海都军大战,互有胜负。不久海都因病撤军。都哇军后至,在与元军作战中负伤,亦退。这次战役虽然并没有如一些汉文史料记载的那样大获全胜,终究是阻止了海都、都哇的猛烈进攻,保卫了漠北地区。战后,月赤察儿回驻原镇守之地。

战后一个月,海都病死,长子察八儿继立为汗,窝阔台汗国发生内争,国势衰落。都哇自知已无力继续与大汗对抗,首先于大德七年向朝廷请和。月赤察儿派人向海山及诸王、将帅提出建议说:“都哇请降,为我大利,固当待命于上,然往返再阅月,必失事机。事机一失,为国大患,人民困于转输,将士疲于讨代,无有已时矣。都哇之妻,我弟马兀合剌之妹也,宜遣报使许其臣附。”(《元史·月赤察儿传》)众人都赞同他的建议,于是先派马兀合剌去见都哇,再遣使入朝报告此事。成宗赞扬月赤察儿“深识机宜”,并许都哇和议,命仍统治其察合台汗国。察八儿和叛附海都的阿里不哥之子明里铁木儿也遣使请和,承认元成宗的大汗——宗主地位。次年,元朝和西北诸叛王达成和议,持续了数十年的内争终告结束。

由于海都之死和窝阔台汗国的内讧,原先在海都领导下结合起来的西北诸王联盟解体了,臣服元朝以后,其属下各部军民纷纷离开他们投向朝廷,都哇和察八儿又因领土争端发生冲突。但明里铁木儿所部仍屯于金山(阿尔泰山),与察八儿连在一起,对漠北地区的安全终究是个威胁。大德十年七月,海山、月赤察儿出其不意发动袭击,率领大军越过金山,俘获其诸王、驸马并家属人等;月赤察儿遣部将秃满铁木儿、察忽率兵万余深入其境,获其部众。元军进至也儿的石河,明里铁木儿和窝阔台后裔诸王秃满等被迫投降。时察八儿正领兵去抵抗都哇,委托明里铁木儿照管其斡耳朵,明里铁木儿投降元朝后,就与海山、月赤察儿之军一起袭取了察八儿的斡耳朵、家属和部众达十余万人,察八儿无奈投靠都哇。这次战役基本上摧毁了窝阔台汗国及其联盟者阿里不哥家族的势力。

拥立武宗,建省和林大德十一年正月,成宗死,皇后卜鲁罕和一些诸王、大臣合谋立安西王阿难答为帝,三月,海山母答己、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一部分大臣支持下扑灭了后党。海山接到成宗死讯,立即率领精锐军队从称海至和林,迳自召集漠北诸王、勋戚大会,定议拥立海山为帝,并以三万大军扈从南来即位。月赤察儿当时是驻镇漠北地位最高的朝廷大臣,在拥立海山的策划中起了很重要作用。五月,海山即位(是为武宗),为赏其战功和拥立之功,将察八儿之女燕铁木儿公主配他为妻,并赐以世祖宴幕、成祖御辇及侍仆、乐工等;七月,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以统领漠北全境,任命他为行省右丞相,特封淇阳王。诏书称:“卿(月赤察儿)乃国之元老,宣忠底绩,靖谧中外。朕入继大统,卿之谋猷居多。今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以卿为右丞相,依前太师、录军国重事,特封淇阳王(因其曾祖博尔忽份地为辉军路淇州—引者),佩黄金印。宗藩、将领,实赡卿麾进退。”(《元史·月赤察儿传》)可见授与了他节制漠北诸王、将帅的大权,其势和分藩漠北的晋王相埒。十一月,赐江南田40顷。时赐田皆夺还官,中书省以此提出异议。武宗有旨:“月赤察儿自世祖时积有勋劳,非余人比,宜以前后所赐合为百顷与之。”(《元史·武宗纪一》)并命浙江行省平章为他掌管赐田岁入。他是元朝第一个生前就获得王封的异姓大臣,曾请置王傅,虽因中书省言异姓王无置傅之例而被驳回,但武宗对此亦未加深责,足见其权位之重。

至大元年(1308),月赤察儿遣使上奏:“诸王秃苦灭1本怀携贰,而察八儿游兵近境,叛党素无悛心,倘合谋致死,则垂成之功,顾为国患。臣以为昔者都哇先众请和,虽死,宜遣使安抚其子款彻,使不我异。又诸部既已归明,我之牧地不足,宜处降人于金山之阳,吾军屯田金山之北,军食既饶,又成重戍,就彼有谋,吾已捣其腹心矣。”武宗十分赞许他的计谋,即命他移军于阿答罕三撒海之地(当在金山之北)。月赤察儿把大军部署在逼临窝阔台汗国边境上,随时可以直捣腹心,察八儿、秃苦灭甚惧,欲投奔款彻,款彻不敢接纳,只得投降元朝。漠北边境得以安宁。至大三年,复赐清州民17919户为其封户。

至大四年,武宗死,仁宗继立。月赤察儿自和林至大都朝觐,仁宗宴之于大明殿,礼遇优重,诏仍太师,并厚赐金帛。九月,病故于大都家中。月赤察儿尚三宗王女,有子七人。长子塔剌海,为皇太子真金侍臣,至元三十年,任左都威卫使佩金虎符,大德元年授徽政使仍兼前职,四年兼枢密副使,六年升同知枢密院事,八年兼宣徽使,十年升知枢密院事。十一年五月武宗即位,拜中书省左丞相,仍领枢密、徽政、宣徽三职及怯薛之长;不久加太保、拜中书右丞相。一人兼任最高军、政及内廷机构长官,可谓荣宠显贵之极。至大元年再加领中政使。其年病死。第三子头,武宗赐名脱儿赤颜,斡赤斤孙女抹开公主所生,幼侍武宗、仁宗兄弟;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以弟为皇太子,乃任太子府四怯薛之长;不久,相继授徽政使1,加右丞相;至大元年,兼尚服使,又加中政使,拜太师,兼前卫亲军都指挥使、阿速卫指挥使、左都威卫使;二年,兼知枢密院事;四年,仁宗即位,命嗣父怯薛长之职;皇庆元年(1312),诏佩父印嗣淇阳王爵。其余诸子皆供奉内廷。

1秃苦灭,海都子。

1《太师淇阳忠武王碑》作宣徽使。按《元史》卷二二《武宗纪》一大德十一年六月丙午条有“徽政使■头等言..”的记载。■头时侍仁宗母子,当以《元史》所载为是。

第三节 土土哈、床兀儿

土土哈的祖先土土哈(1237—1297),钦察人,祖先原为武平2北折连川3按答罕山部族,伯牙兀惕氏。其地原为奚王牙帐所在地。伯牙兀惕氏属迭列列斤蒙古,源出于蒙古乞颜、捏古思两始祖氏族。当是一支迁出额尔古纳昆山谷后,南下进入奚地的蒙古人。约在辽末金初时离开故土,万里西迁至位于押亦水(即今乌拉尔河的钦察语名称扎牙黑(jayaq)水的东部或南部突厥语读法)和也的里水(etil,今伏尔加河的突厥语名称)之间的玉里伯里山地区。降服了当地部落而统治之,自号钦察,但与也的里河下游的钦察人是两支不同的部族。玉里伯里纬度高,夏夜极短,日暂没即出。川原平衍,草木盛茂。土地宜马,富人有马至万匹者。土风刚悍,其人勇而善战。

土土哈的五世祖曰曲年1,土土哈四世祖曰唆末纳2,曾祖曰亦纳思3。蒙古部的世敌蔑儿乞被击破后,余众在霍都的率领下继续西奔,投向定居于玉里伯里的亦纳思。成吉思汗遣使至玉里伯里求索霍都等人,被拒绝。成吉思汗命将征讨。亦纳思年老,国中陷于混乱。1237年,亦纳思之子忽鲁速蛮前往蒙古朝见元太宗,其时拔都所率西征军中蒙哥之师已至其地,忽鲁速蛮之子班都察举族投降,从军西征。忽必烈南征大理、伐宋,班都察率部民百人从军侍左右,掌军马。钦察特产黑马湩,岁时以进,色清味美,号黑马乳。在蒙古-突厥语中黑为“哈剌”,故其部人号曰“哈剌赤”,中统年成乱,班都察随忽必烈北征阿里不哥有功;土土哈弱冠随行,亦立功。

长期征战漠北班都察卒,土土哈受命袭职,备宿卫,长期征战于漠北。至元十四年(1277),昔里吉等发动叛乱,率兵越金山而东,漠北诸部及前汗大帐皆被掠。土土哈率军征讨,同年春三月败叛军将领脱耳赤颜于纳兰不剌之地。次月,应昌弘吉剌部万户斡罗陈驸马之弟只儿瓦台响应昔里吉,起兵叛乱,脱脱木儿引兵东援途中,与土土哈部相遇,战不利退去。只儿瓦台陷于孤立,不久被消灭。当年夏秋,又败敌于土兀剌河、斡儿寒河流域,夺回祖宗大帐。又受诏率钦察骁骑千人随大军北伐讨叛。至元十五(1278)年追昔里吉越金山,擒叛将扎忽台,又败叛将宽折哥等,在战斗中受伤仍力战不退,获敌辎重羊马甚众。因钦察军英勇善战,忽必烈下诏收集散在诸王位下和成为奴仆的钦察人,户给钞粟帛,隶属土土哈组建钦察军,并从中选勇建者入宿卫。冬入朝,世祖召至榻前,亲慰劳之,赏赐有加,并赐质孙服,授以先皇武帐,2武平之地在辽代称武安,见《辽史》卷三九《地理志》,及《契丹国志》,林荣贵、贾敬颜点校本,页209,至金大定七年(1167)方改名武平。

3即《元史》中屡次出现的折连怯儿、者连怯耶儿、折连怯呆儿等,为突厥—蒙古语jerenke'er之音译,意为黄羊(羚羊)原。

1阎复:《枢密句容武毅王》,《元朝名臣事略》卷三;按《元史》本传其名曰“曲出”。2约为也速该同时代人,活动于十二世纪七八十年代。

3为成吉思汗同时代人。

军中宴诸帅则设之。

至元十九年(1282)因功授昭勇大将军、领群牧司事。又授霸州方安县田,命钦察种人屯田,并增以亡宋新附军八百余名。二十一年(1284)赐金符,划拨河南等路蒙古军弟子四千六百余人及其他财物和田产,至元二十二年(1285)升枢密副使。二十三年,元廷设钦察卫,土土哈以枢密副使摄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卫以下官属皆由土土哈从族人中择人任之。同年夏,海都兵犯金山,受命与大将朵儿朵怀率兵御敌。

海都攻入漠北时,东道诸王乃颜起兵响应。土土哈集中兵力与乃颜叛党作战,至元二十四年(1287)侦知东道诸王乃颜与元漠北驻军之阔列坚之子也不干、合赤温后裔胜剌哈要结谋叛,奏报要求朝廷召胜剌哈入朝,以夺其兵权。胜剌哈设宴邀朵儿朵怀与土土哈,企图借机擒获之,被识破,不往,胜剌哈计不得行,元廷为防不测,召胜剌哈入朝,欲从东道往。土土哈向北安王那木罕建议,防备胜剌哈与乃颜勾结,不允取东道,遂令取西道入朝。不久也不干叛变,率所部兵东趋怯绿连河成吉思汗大帐,以策应乃颜。

诸将欲先奏报朝廷,再行出兵。土土哈否决此建议,自率精兵为大军前驱,日夜兼程,疾行7日,出其不意渡土兀剌河,于孛怯岭大败叛军,也不干仅以身免。元世祖亲征乃颜获大胜,东道叛王属下的康里、乃蛮部民归降者,均划给土土哈部,并设立哈剌鲁万户府。散处安西王等诸王位下的钦察部民,亦全部划归土土哈指挥。

同年十月,乃颜余党重起,土土哈扈从皇孙铁穆耳往讨。次月大军至海剌,杀叛王兀塔海,收降其属民。至元二十五年,元军诸王也只里部众为叛王火鲁哈孙所掠,遣使求救,土土哈奉命从皇孙铁穆耳往援。夏五月双方在兀鲁灰之地1会战,叛军败,追至哈剌温山(大兴安岭)。夜渡贵烈河2,再败之,叛王哈丹仅以身免。辽东诸部悉平,元廷乃置东路万户府镇守其地。诸王也只里妻以己妹塔伦。

以功受勋扑灭乃颜叛后,元廷集中精力对付海都,把防线从杭海岭推至金山。至元二十六年(1289)春从晋王甘麻剌征海都。同年夏,军至杭海岭,海都军已先据有利地形,元军溃,土土哈率钦察军苦战,护卫晋王脱险。海都乘势进逼,北安王那木罕被迫下令放弃和林。次月,元世祖亲征漠北,收复和林,褒奖土土哈,比之以成吉思汗班朱尼之战。归阙后,世祖再次提及钦察军善战,闻名于敌我之事。土土哈自知国制色目低于蒙古,答称庆赏之典,蒙古将士宜先之。世祖要土土哈勿推让,并言蒙古人地位的确高于钦察人,但战功并不如土土哈之旅。次日论功行赏,先钦察将领。封以建康旧籍租户,又以俘获之户一千七百赐之。命其一子为官,督赋税。至元二十八(1291)年,奏报钦察军数已盈万,请战。受命率钦察军至汉塔海,海都军原准备入寇,闻知土土哈守边,遂引去。次年秋,元军在金山发动攻势,获海都部民三千余户。还驻和林。

至元三十年(1292)奉诏攻取吉利吉思,至谦河。冰行数日,尽收五部1今内蒙东乌珠穆沁旗乌拉根郭勒。

2今洮儿河上游支流归流河。

之众,屯兵镇守之。以功授行枢密院印,以便移文。同年五月,海都为收失地,引兵至谦河,遭败迹,叛将孛罗察被擒。

成宗即位,知土土哈善战,诏镇守北边,无需专程赴朝会往返,并予赏赐。元贞二年(1296),叛王药木忽儿与叛将朵儿朵怀来归,衣食无着,沿停抢劫,边民惊扰,逃匿山谷,土土哈率军至金山玉龙海为备,馈赠资粮,安辑部众,导叛王入朝。成宗亲解御衣赐之。大德元年(1297)迁同知枢密院事,乃兼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同年病卒,有子8人。

床兀儿床兀儿(1260—1322),土土哈第三子。至元二十四年(1287),奉诏以大臣子从太师玉昔帖木儿军在百搭山战有功,授左卫亲军都指挥使。至元二十六年(1289)杭海之役后,扈从至和林兀卑思之山,授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大德元年土土哈逝后,受命袭父职,领北征诸军。

大德元年帅师逾金山,攻入八邻之地。依附于海都的帖良古惕部在八邻之南的答鲁忽河边立营,阻水而军,伐木栅岸,军士皆下马跪坐以待元军进攻,矢不能及,马不能攻。床兀儿命吹铜号角,全军大呼,声振林野。帖良古惕军不知原因,以为元军将至,争起坐马,陷于一片混乱之中。床兀儿指挥军队抢渡,奋师驰击,大破敌军,尽得其人马庐帐。元军还次阿雷河,与海都所遣增援八邻部的孛伯相遇。孛伯立营于高山之上,向床兀儿军发起冲击。山高不利于马匹下驰,孛伯马匹多颠踬。床兀儿乘势奋击之,孛伯军大败,仅以身免。

大德二年(1298),叛王都哇、彻彻秃等偷袭元军据守的火儿哈秃之地1,据守此地者为汪古部驸马阔里吉思所率领的6千人。床兀儿、囊家歹等将帅为其左右翼。都哇军至时,元军统帅阔阔出正与床兀儿、囊家歹等因饮酒作乐,怠忽不设备,消息传到时已烂醉如泥,不能出战,致使阔里吉思孤军被困,战败被俘。当床兀儿的军队投入战斗时,都哇等择高地卓帐。床兀儿选勇而能步战者,从四面发动猛攻,都哇之军退去。大德三年,奉诏入朝,成宗命缚床兀儿、囊家歹至前,怒斥之。还边后,仕于海山麾下,边政军事大计必咨询其意见。逢战,钦察军常为先锋,深得重用。

大德四年(1300)秋,窝阔台后裔宗王秃麦、斡鲁思犯边,床兀儿迎敌于阔客之地。未待敌列阵,钦察军已抢先发动进攻,直冲敌营。秃麦、斡鲁思等不敌,向后溃逃。床兀儿军追逾金山而还。大德五年,海都大举东犯,率军越金山,止于铁坚古山,据高设营自守。床兀儿以钦察军猛攻,诱使海都军离营入平川地,元军力攻,击败海都。都哇应约率军与海都相会,与元军会战于兀儿秃之地,双方大战,元军不利,钦察军驰入奋击,大量杀伤敌军。战后朝廷派员与北边诸将帅会于赤纳思之地,议论战况,亲王以下至于诸军咸以为床兀儿当立首功。安西王、晋王均赐以重赏,海山除赐赏之外,命尚楚王牙忽都之公主,并将床兀儿战功上奏。成宗赐以御衣。

大德七年(1303),床兀儿入朝,成宗亲自表彰他累建大功。赏赐之外,晋为枢密副使,并以重金犒劳钦察亲军。海都死后,都哇、察八儿、明里帖1应为蒙语qorqutu,此言“有寨子”。见陈得芝:《元岭北行省建置考》(下),南京大学《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2—13辑。

木儿相聚而谋,认为元朝边将土土哈、床兀儿父子等骁勇善战,连年动兵死伤甚重,愿请和通好。都哇等通过安西王遣使朝廷,成宗立即响应,明里帖木儿入朝,床兀儿特为置驿,北边以宁。大德十年,晋同知枢密院事,又晋知枢密院事。随同海山赴北边浑麻出海。

大德十一年(1307)成宗去世,床兀儿鼓动海山归朝抢夺帝位。海山纳其议,即日南还。床兀儿率本部军护卫。武宗即位,仍遣还北边,封容国公,赐银印。至大二年(1309)入朝,赐以大量财物,加封为句容郡王,赐金印。因床兀儿有足疾,赐以世祖所乘安舆。不敢受,固辞,武宗特为制马轿,使得乘之殿门下。

武宗朝末年,元朝与察合台汗国因牧场纠纷关系重趋紧张。双方军队沿边对峙,位于床兀儿右翼的为脱火赤丞相所率领的12万军队。而与之相对的是彻彻秃所率领的察合台汗国军队。察合台兀鲁思汗也先不花向驻于霍博和野孙漠涟的脱火赤丞相军队发动突袭,因走漏消息而未能得手。战幕拉开后,也先不花有意求和,除了向元仁宗遣使以外,与床兀儿之间也使者往来不断。也先不花派出术里只出使床兀儿,并借机侦察元军动静。床兀儿对军事行动计划严格保密,使也先不花误以为所需要对付的只是脱火赤的12万军队,床兀儿不会参战。结果床兀儿所部军突然投入战斗,与脱火赤的军队协同大败也先不花。次年,仁宗下旨命元军夺取察合台汗国大斡耳朵及其冬营地和夏营地,战事迅速扩大到察合台汗国境内。脱火赤、床兀儿率军深入察合台汗国,驱敌达三月程之遥,床兀儿于赤麦干(赛阑)败也先不花之弟也不干及忽都帖木儿,追出其境,越铁门(铁木儿忏察关),于扎亦儿之地大败察合台汗国军。延祐四年(1317),因年老召回。其子曰燕帖木儿、撒敦、答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