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經驗諸方
凡八十五方。
一、升麻葛根湯 解發痘疹之良方。
葛根 升麻 白芍藥 甘草(各等分)
上銼細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二、人參敗毒散 解疫癘,發痘疹之良方。又主腰痛。四時通用。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白茯苓 枳殼 桔梗 人參(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銼細末,加生薑三片,水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無時。
一方加薄荷少許。
附方:柴葛敗毒散 疑似傷寒,以此解發。
柴胡 葛根 人參 羌活 防風 紫蘇葉 荊芥 桔梗 甘草
生薑三片,水煎服。
附方:香蘇散毒散 疑是傷食,以此解發。
香附子 紫蘇葉 蒼朮 厚朴 青皮 甘草 山楂肉
生薑一片,水煎服。
附方:升陽散火湯
升麻 葛根 獨活 羌活 防風 柴胡 人參 甘草 赤芍藥
水煎服。
三、參蘇飲 解發痘瘡之良方。
人參(三分) 紫蘇葉 桔梗 乾薑 前胡(各四分) 陳皮 茯苓(各五分) 枳殼(三分半) 半夏(二分) 木香(一分半)
上銼細末,加生薑三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四、雙解散(即防風通聖散、益元散二方也)
痘瘡表裡俱實,非此不解。
防風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大黃 薄荷葉 連翹(各五分) 石膏 桔梗 黃芩(各八分) 白朮 桂枝 荊芥穗(各三分) 滑石(二錢四分) 甘草(一錢)
上銼細末,加生薑三片,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無時。
五、桂枝葛根湯
葛根 桂枝 赤芍藥 升麻 防風 甘草(各一錢)
上銼細末,加生薑三片,淡豆豉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六、連翹升麻湯
連翹(二錢) 升麻 葛根 桔梗 甘草(各七分) 白芍藥(五分) 薄荷葉(少許
上銼細末,加淡竹葉。燈心,水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無時。
七、甘桔湯 解咽喉之良方。
甘草(二錢) 桔梗(一錢)
上銼細末,水一盞,煎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附方:甘桔清金散 治肺熱聲不清響者。
桔梗(一兩) 甘草(五錢) 牛蒡子(炒,七錢) 連翹(去心,五錢) 訶子皮(五錢)
共為細末,每服一錢,薄荷葉少許,同煎服。
八、三黃丸 解毒。裡實者可用。
黃芩(五錢) 黃連 大黃(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雪水搗丸,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五七丸,食前燈心湯下。
九、備急丸
木香(二錢半) 大黃 牽牛末(各五錢)
上為細末,神麯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前山楂煎湯下。
十、羌活湯 解發痘瘡,兼治肝熱。
羌活 川芎 防風 山梔仁 龍膽草 當歸(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銼細末,加薄荷葉少許,淡竹葉,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十一、消毒保嬰丹
纏豆藤(或黃豆、綠豆根上纏繞細紅絲者,於八月福生生𪸓日採之,陰乾,聽用一兩五錢) 黑大豆(三十粒) 赤小豆(七十粒) 新升麻(七錢半) 山楂肉(一兩) 荊芥(連穗,五錢) 防風(去蘆,五錢) 生地黃(酒浸,焙,一兩) 川獨活(五錢) 甘草(生,五錢) 當歸(酒洗,五錢) 赤芍藥(七錢半) 黃連(去枝梗,五錢) 桔梗(五錢) 辰砂(另研,水飛,一兩) 牛蒡子(炒,一兩) 老絲瓜(隔年經霜者,取連藤蒂五寸,燒存性,二個)
上十七味,各研細末,和勻,用淨沙糖拌丸如李核大,每服一丸,濃煎甘草湯化下。其藥味味預備,須待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灑掃靜室,至成修合,忌婦人並孝服人、貓犬見之,合畢焚香叩齒,日出時,望東吸氣一口吹布藥上,向太陽密咒曰:神仙真藥,體合自然,嬰兒吞服,天地齊年。吾今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一氣七遍)。
十二、代天宣化丸(即韓氏醫通五瘟丹)
甘草(甲巳年為君土) 黃芩(乙庚年為君金) 黃柏(丙辛年為君水) 山梔(丁壬年為君木) 黃連(戊癸年為君金) 連翹(佐) 山豆根(佐) 牛蒡子(佐)
先視其年所屬者為君,次四味為臣,君藥倍用,臣藥減半,佐視臣又減半。共為細末,於冬至日修合,取雪水煮升麻汁打麵糊為丸,辰砂為衣,淡竹葉煎湯下。
嘉靖甲午春,痘毒流行,病死者十有八九,乃一厄也。時有預服三豆子湯、絲瓜辰砂散者,凡方書所載預解痘毒之法,靡不用之,未見效者。予竊思痘疹疫癘之毒,因歲運災眚之變,難以藥解,而人事未盡,又不可諉之天數也,於是檢閱上方,乃於韓氏醫通得五瘟丹,以五運為主,喜曰:此解毒神藥也。依方修合,施售與人,但服之者,莫不輕疏,人皆神之。因命之曰:代天宣化丸。
十三、勻氣散
木香 青皮(各五錢) 山楂肉(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甘草湯調服。
十四、活血散(即芎歸湯)
當歸 川芎(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紅花湯調下。
十五、快斑湯 治起發遲。
人參(五分) 當歸 防風 木通(各一錢) 甘草(三分) 木香 紫草 蟬蛻(各二分)
上銼細末,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十六、消毒飲 解痘毒。
牛蒡子 連翹 甘草 綠升麻 山豆根 紫草(各等分)
上銼細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十七、奪命丹
麻黃(酒蜜炒焦) 升麻(各三錢) 山豆根 紅花子 大力子 連翹(各二錢半) 蟬蛻 紫草 人中黃(各三錢)
上研細末,酒蜜和丸,辰砂為衣,薄荷葉煎湯下。
附方:神應奪命丹
辰砂(擇牆壁鏡面者,白紗囊盛之,用升麻、麻黃、紫草、連翹四味,同紗囊放沙罐內,入新汲水,以桑柴火煮一晝夜,取出辰砂,研細,仍將煮砂藥汁重紙濾去渣,水飛取末,待乾聽用,二錢) 麻黃(不去根節,酒蜜拌,炒焦黑色,八分) 蟬蛻(水洗淨,去足翅,三分) 紫草(酒洗,五分) 紅花子(五分) 穿山甲(酒炙拌,五分) 真蟾酥(三分)
上藥共研細末,用醋酒拌丸,分作十粒,周歲者半丸,二歲者一丸,服至三丸,熱酒化服,厚蓋取汗,汗出痘隨出也。擇天醫生𪸓日修合。
此方與三酥餅同。
十八、調元湯(即保元湯) 痘科良方。氣壯實者不宜。
人參(二錢) 黃耆(三錢) 甘草(一錢)
上銼細,加生薑一片,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
十九、四物湯 養血。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上銼細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二十、四君子湯 補氣。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上銼細末,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二十一、葛根解毒湯 痘中止渴良方。
葛粉 天花粉 麥門冬 生地黃 升麻(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銼細片,取糯米泔水一盞,煎七分,去渣,入茅根自然汁一合服之。
二十二、人參麥門冬散 治痘中渴。
麥門冬 葛粉(各二錢) 人參 甘草 升麻(各等分) 白朮
上銼細片,加糯米一合,淡竹葉七片,水一盞,煎,米熟去滓,溫服。
二十三、人參白朮散(又名參苓白朮散) 治痘泄渴。
人參 白朮 藿香 木香 甘草 白茯苓(各一錢) 乾薑(二錢)
上銼細,加生薑一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二十四、人參白虎湯(又名化斑湯) 解斑疹良方。
人參(一錢) 知母(三錢) 甘草(一錢) 石膏(五錢) 糯米(一合)
上銼細,水二盞,煎待米熟,去渣,溫服無時。
二十五、陳氏木香散 治虛寒證,純陰無陽者。
木香 大腹皮 人參 肉桂 半夏 青皮(炒) 赤茯苓 前胡 訶子肉(煨) 炙甘草 丁香(各等分)
上銼細,加姜一錢三分,水一盞,煎。如虛加黃耆等分,糯米一撮,同煎。
二十六、陳氏異功散 治虛寒症,純陰無陽者。
木香 當歸 茯苓(各三錢半) 肉桂(二錢) 人參 陳皮 肉豆蔻 丁香 半夏(各二錢半) 白朮 厚朴 附子(各一錢半)
上銼細,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棗二枚,煎,先服,去附子亦可,若裡虛瀉甚,又不可無附子。量兒歲數加減服之。
四十七、四順清涼飲 治裡熱症,大便結。
當歸 白芍藥 大黃 甘草
上銼細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二十八、五苓散 治表裡有熱,小便不利。
澤瀉(一錢半) 白朮 赤茯苓 豬苓(各一錢) 肉桂(五分)
上銼細,加生薑一片,棗一枚,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
二十九、桂枝大黃湯 治腹痛、大便不通良方。
桂枝 白芍藥(各二錢半) 甘草(五分) 大黃(一錢半)
上銼細,姜一片,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渣,食前溫服。
三十、三乙承氣湯 治實熱症,純陽無陰者。
大黃 厚朴 枳實(各一錢) 升麻(五分)
上銼細,水一盞,加姜一片,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三十一、黃耆建中湯 治裡虛腹中痛。
黃耆 人參 桔梗 白芍藥 甘草(各等分)
上銼細,加姜三片,棗二枚,水一盞,煎五分,去渣,溫服。
三十二、化毒湯 治痘未出腹痛者。
肉桂(五分) 白芍藥 甘草(各一錢) 青皮 木香 枳殼(各七分) 山楂肉 連翹(各五分)
上銼細,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三十三、丁香脾積丸 治痘中傷食。
三稜(去毛,醋浸,煨) 莪朮(去皮,加土製,各五錢) 丁香 木香(各五錢) 青皮(去穰) 烏梅(燒存性) 豬牙皂(燒存性,各三錢) 巴豆(去殼取肉,四十九粒)
上為細末,醋調神麯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原物湯送下。
三十四、理中湯丸 治虛寒。
人參 白朮 甘草 乾薑(各等分)
上銼細,水二盞,煎一盞,去渣,溫服。若欲為丸,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白湯送下。
三十五、導赤散 治心熱發搐。
生地黃 木通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細,加淡竹葉七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
一方加人參、麥冬。
附方:導赤通氣 治心虛聲不揚者。
木通 生地黃 甘草 人參 麥門冬 石菖蒲 當歸身
燈心作引,水煎服。
三十六、牛黃清心丸 治心熱神昏。
黃連(生,五錢) 黃芩 山梔仁(各三錢) 鬱金(二錢) 辰砂(一錢半) 牛黃(二分半)
共研細末,臘雪調麵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七八丸,燈心湯下。
三十七、十宣散(一名十奇散,一名托裡十補散) 治痘癰。
黃耆 人參 當歸(各二錢) 厚朴 桔梗 川芎 防風 甘草 白芷(各一錢) 桂心(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木香湯調下。
附方:真人解毒湯 治痘母。
忍冬花(半斤) 甘草節(一兩) 木通 防風 連翹(各三錢)
分作三劑,用酒水各半煎服,以腫消痘出為度。
三十八、十全大補湯 補養氣血,痘科良方。
黃耆 人參 當歸 白芍藥 白朮 生地黃 白茯苓(各一錢) 川芎 甘草(各五分) 官桂(三分)
上銼細,加姜三片,棗一枚,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
三十九、寧神湯
人參 當歸身 生地黃 麥門冬(各一錢) 山梔仁 甘草(炙) 黃連(炒,各五錢) 石菖蒲(三分) 辰砂(末,一分)
上銼細,加燈心半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調辰砂末,攪勻,食後溫服。
四十、抱龍丸(又名琥珀抱龍丸) 治痘驚。
真琥珀 天竺黃 白檀香 人參 白茯苓(各一兩半) 粉草(去節,三兩) 枳殼(麵炒) 枳實(麵炒,各一兩) 辰砂(水飛,五錢) 山藥(去黑,炒熟,一斤) 牛膽南星(一兩) 金箔(一百片)
各取細末,再篩和勻,每藥一兩,取新吸水一兩,重入乳缽內杵勻,丸如皂角子大,陰乾,勿用日曬,則燥裂矣,每服一丸,薄荷煎湯化下。
四十一、黃芩湯 治協熱而利。
黃芩(一錢半) 甘草(炙,一錢) 白芍藥(六錢)
上銼細,加大棗二枚,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溫服。
四十二、黃芩加半夏湯
即前黃芩湯內加半夏二錢,生薑一錢。
四十三、肉豆蔻丸 治協寒而利。
木香 砂仁 白龍骨 訶黎勒(各五錢) 赤石脂 白枯礬(各七錢半) 肉豆蔻(五錢)
上為末,麵糊丸,黍子大,一歲服三、五十丸,米飲湯下。
四十四、錢氏異功散 補脾胃。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甘草 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生薑五片,棗二枚,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四十五、益黃散 補脾虛寒。
陳皮(一兩) 青皮 訶子肉 甘草(炙,各五錢) 丁香(一錢)
共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渣服。
四十六、八正散 大小便不通。
滑石 瞿麥 大黃 木通 萹蓄 車前子 梔子仁(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銼細,加燈心一錢,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服。
四十七、安神丸
黃連 當歸身 麥門冬 白茯苓 甘草(各半兩) 硃砂(一兩) 龍腦(二分半)
上為末,湯浸蒸餅,和獖豬心血搗勻,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燈心湯下。
四十八、茱連散 治乾嘔。
黃連(半兩) 吳茱萸(二錢) 青竹茹(一團)
上二味同炒,研細末,每服半錢,生薑湯調服。
四十九、橘皮湯
橘皮(半留白,半去白,炒,二錢) 半夏(一錢) 白茯苓(一錢半)
上銼細,加姜五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服。
五十、香連丸(一名香橘丸)
黃連(以吳茱萸五錢同炒,去吳茱萸不用,一兩) 木香(半兩) 石蓮子肉(二錢半) 陳皮(半兩)
上為細末,醋調神麯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陳倉米湯下。
五十一、膽導法 此通大便秘結之良法也。不損中氣,強如用藥。
用大豬膽一枚,以鵝翎筒兩頭截齊,一頭入膽中,錢牢扎定,吹令氣滿,納入穀道中,直待氣通取去。
又:豬胞導法:
用豬尿胞一個,以竹管插放胞口中吸起,又取豬膽汁、生蜜、清油各半杯攪勻,灌入胞中又吹起,以線扎定如上膽導法,尤捷。此因治余先庭新立法也。
五十二、百祥丸(一名南陽丸)
紅牙大戟不拘多少,漿水煮極軟,去骨,日中曬乾,復內原汁中,煮汁盡,焙乾為末,水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研末芝麻湯下。
五十三、牛李膏(一名必勝膏)
牛李子不拘多少,取汁,石器中熬成膏,牛李子野生道邊,至秋結實,黑丸成穗,每服皂子大,煎杏膠湯化下。
此上二方,治痘瘡黑陷,便秘裡實症。
五十四、瀉白散(又名瀉肺散) 治肺熱而喘。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兩) 甘草(炒,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加粳米一百粒,水一盞,煎六分,食後服。
五十五、黃芩瀉肺湯 治肺熱裡實症。
黃芩 梔子 枳殼 甘草(炙) 薄荷 連翹 杏仁(去皮尖) 大黃 桔梗(炒)
水煎,食後服。
五十六、前胡枳殼湯
前胡 枳殼 茯苓 大黃 甘草(各五錢)
上銼細,每服三錢,水煎。如身溫脈微,瀉者,勿服。
五十七、柴胡麥門冬散
柴胡(五分) 龍膽草(三分) 麥門冬(分分) 甘草(二分) 人參 玄參(各五分)
上銼細,水煎服。
五十八、葛根麥門冬散 治斑疹毒,大熱而渴。
乾葛 麥門冬(各半錢) 石膏 升麻 赤芍藥 甘草 茯苓 人參(各五分)
上銼細,加淡竹葉七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服。
五十九、生地黃散 治斑疹肺熱喘咳。
生地黃(一錢) 麥門冬(五分) 杏仁 款冬花 陳皮(各八分) 甘草
上銼細,水煎服。
一方加桔梗五分。
六十、射干鼠黏子湯 治咽喉痛。
鼠黏子(炒香,四兩) 甘草 升麻 射干(各一兩)
上銼細片,每服二錢,水一盞,煎服。
六十一、人參清膈散 治肺熱鼻乾、涕唾稠黏。
人參 柴胡 當歸 白芍藥 知母 桑白皮 白朮 紫菀 茯苓 黃耆(炙) 甘草 地骨皮 桔梗(各五分) 黃芩(二分半) 石膏(七分) 滑石(七分半)
上銼細,加姜三片,水一盞,煎七分,食後服。
六十二、仙聖散 治痘疹不起發,因內實者。
紫草 木通 甘草 黃耆(炙) 枳殼(各等分)
上銼細,加糯米一百粒,水一盞,煎,待米熟,去渣服。
六十三、紫草飲 治痘疹黑陷不起。
紫草 芍藥 麻黃 當歸 甘草(各等分)
上銼細,水一盞煎,不拘時服。
六十四、加味四聖散 治痘瘡黑陷、倒陷。
紫草 木通 木香 黃耆(炙) 川芎 甘草 人參(各等分) 蟬蛻(十個)
上銼細,加糯米一百粒,水一盞,煎服。
六十五、玄參地黃湯 治痘疹衄。
玄參 生地黃 牡丹皮 梔子仁 甘草 升麻(各一錢半) 白芍藥(一錢)
上銼細,加炒蒲黃半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服。
六十六、神應膏 護目方。
黃柏(一兩) 真綠粉(一兩半) 甘草(四兩) 紅花(二兩)
上為末,用胭脂水和蜜水調塗兩眼四畔之瘡痘上。
六十七、麻黃湯
麻黃 杏仁 甘草(各等分) 石膏(倍用)
上銼細,加臘茶葉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不拘時服。
又方去石膏,加桑白皮。
附方:清金散火湯 此上二方治痘疹初發熱而喘。
麻黃(炒) 蘇葉 桔梗 甘草 牛蒡子(炒)
水煎服。如腹脹,加川厚朴、大腹皮,大小便秘,加葶藶(炒)、梔子仁(炒)。
六十八、當歸六黃湯 治自汗盜汗。
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耆(炙,各一錢) 黃芩 黃連 黃柏(各五分)
上銼細,水一盞,煎服。
六十九、溫粉撲法 治汗出太多不止。
黃連 牡蠣粉 貝母(各半兩) 粳米粉(一升)
上為細末,敷於身上。
七十、敗蒲散(又名止汗散) 止汗。
用敗蒲扇燒灰,每服三錢,溫酒調服,不拘時。
七十一、荊防敗毒散 治痘疹之發散藥也。
柴胡 甘草 人參 桔梗 川芎 荊芥穗 茯苓 枳殼 前胡 羌活 獨活 防風(各等分)
上銼細,加薄荷五葉,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
七十二、四聖散
凡痘不起發,變異而痛者,痘疔也(一名鬼症)。此下二方治痘疔。
綠豆 豌豆(俱燒存性,各四十九粒) 珍珠(一分) 油頭髮(燒存性,一分)
上為末,胭脂汁調,先以銀簪撥開黑瘡,此塗之。
附方 治痘疔。
雄黃(一錢) 紫草(三錢)
上為細末,胭脂汁調,銀簪挑破黑疔,入藥在內。
七十三、無價散 治黑陷疫毒良方。
用人、貓、豬、犬糞,臘月內燒為灰,沙糖水調服。
七十四、胡荽酒 治倒陷。
胡荽四兩,切,以好酒二盞,煎一二沸,入胡荽,用物蓋定再煎,勿令泄氣,放冷,每吸一口微噴從背至足遍,勿噴頭面。病人常令聞荽氣。
七十五、水楊湯 治倒陷良方。
水楊,即忍冬藤也,春冬用枝,秋夏用枝葉,銼斷,用長流水一大釜,煎六七沸,先將三分中一分置浴盆內,以手試不甚熱,亦不可太溫,先服宜用湯藥然後浴洗,漸漸添湯,以痘起發光壯為度,無次數。
七十六、胭脂塗法 治黑痘良方。
先以升麻一味,煎濃湯,去渣,卻用胭脂於湯內揉出紅汁,就以本綿蘸湯,於瘡上拭之。
七十七、獨聖散 治痘瘡倒陷。
牛蒡子(炒,五錢) 白殭蠶(二錢半)
上味入紫草三莖同煎,連進二服。
七十八、苦參丸 治痘後潰爛成疥。
苦參(一兩) 白蒺藜 何首烏 牛蒡子 荊芥穗(各一兩半)
共為末、酒調面為丸,竹葉湯下。
七十九、滅瘢救苦散 治爛痘以此敷面,如誤抓破者,用之敷貼最良。
密陀僧 滑石(各一兩) 白芷(半兩)
上為細末,濕則乾擦之,干則好白蜜調敷。
八十、白龍散 治爛痘及抓破者。
用干黃牛糞,在風露中多久者,火煅成灰,取中心白者為末,薄絹囊裹,於瘡上撲之。
八十一、敗草散 治爛痘及不成痂者,用此鋪攤被席。
多年屋上爛茅草,擇淨者,為末擦之。牆上爛草亦佳。以多受風露之氣,故能解痘瘡毒。
八十二、茵陳薰法 治痘瘡瘙癢。
用干茵陳研末搗棗膏和丸,如雞子大,曬乾,烈火燒煙燻之。
八十三、消風化毒散
防風 黃耆 白芍藥 荊芥穗 桂枝 牛蒡子 升麻(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銼細,加薄荷七葉,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八十四、羌活救苦湯
羌活 白芷 川芎 蔓荊子 防風 桔梗 黃芩 連翹 升麻 大力子 人中黃(各等分)
上銼細,加薄荷葉七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後溫服。
八十五、消毒化斑散
升麻 柴胡 桔梗 甘草 龍膽草 牛蒡子 連翹 防風 蟬蛻 密蒙花(各等分)
上銼細,加淡竹葉十片,水一盞半,煎一盞,食後服。
八十六、柴葛桂枝湯
柴胡 葛根 甘草 桂枝 防風 人參 白芍藥(各等分)
上銼細,加生薑三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