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一个人整天忙到晚,为的是怎样解决衣食住行这些琐碎问题。一般说来,行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有钱的坐小车,没钱的坐大车(公共汽车),虽然大车沿途要停留,不如小车的直截了当,但大车仍旧能够把你送到目的地,而路头路尾须多走几分钟,这对于你的健康不但没有妨碍,反而有点益处。
食的问题在都市也很随便。久居南洋的人对于吃这问题尤其不大考究,只要有故乡风味,连路边也可以坐下去,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衣的问题在香港虽严重,在新加坡却很马虎。在新加坡除少数人要追求时尚外,普通妇女可以穿着便装满街跑。至于男人,普通所谓“白领阶级”早已连领带也不结,仅穿一件衬衫就到处走动了。
衣、食、行三者都容易应付,剩下只有住这个问题最伤脑筋。
就新加坡和香港而论,寸金尺土,屋租非常昂贵。普通住屋已经很难找,便利往来旅客的旅店,更是供不应求。记得1937年8月20日,我带着一家人从北京日军的铁蹄下逃出来的时候,费了14个钟头才抵达天津。好容易才找到一间破烂不堪的旅店。行李刚刚放下,倾盆大雨便继续不断地漏进房里。就在那时候,我觉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饶有趣味,尤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两句,仿佛是专门写给我看的。
人口密集的都市,生病的人特别多。一个人生了病,当然要找医生。私人医生索价高,只有中上家庭才有资格光顾。中下家庭因为经济关系,无力光顾私人医生,他们只好跑到政府医院去求医。政府医院上门求诊的病人特别多,医生还没来,候诊室早已挤满了人。等了半天,才能够见到医生。医生给病人弄得头昏脑胀,一面听病人说病情,一面手不停地挥开药方。病人拿到药方后,跑到药房去取药,药房里又是挤满了人,又得等了半天才能够拿到药。生了一点毛病,要到政府医院看病,至少须半天工夫,所以许多穷人患了小病多是忍气吞声,硬着头皮去工作,直到病入膏肓的时候,才由家人送到政府医院去留医。
“安得广厦千万间”这句诗,真是掷地作金石声。它说明我们的诗圣的抱负不凡,他绝不自私,只求大公;宁愿牺牲小我,以便完成大我。它又说明,世界上只有穷人才能够最了解穷人,最能够帮助穷人。
只因杜甫一辈子吃了没有钱的亏,弄得他无家可归,仅住在破陋的茅屋,所以他才发个宏愿,要建筑“广厦千万间”。可惜“广厦千万间”的上边加着“安得”两字,这又证明诗圣仅剩下幻想,和事实永远保持相当的距离。
195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