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戏剧评论

实事戏剧的产生[1]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我们在未谈实事戏剧的产生之前,需要查看戏剧的演变。

希腊戏剧产生最早的时期,只有两种戏剧,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悲剧,最初是由祭神而来。当敬神的时候,一群个人在神的面前舞蹈高歌! 后来觉得单独舞蹈高歌,不足以表现神的一切,有人觉得神的故事,也应当说一说,所以除牧师领导欢舞长歌之外,乃由领班者,会说神的故事。不久,又觉得一个人说神的故事,还嫌不够,于是又添一人,说出神的行动,铺叙神的更生动的辉煌的历史。至此乃有三人戏的开始。所谓三人戏者,是三人在台上同时行动之谓也。这不是说,一幕戏只有三个人,也可能有七八个人,可是在台上行动的只有三个人,另有一个人要登台时,假如这时台上已有三个人,则其余一个人必须退到后台去,改换面具,或准备过一段时候,调换别人上台。

表演神的故事,先是表演神与人之间的微妙联系! 后来不仅是神人间的连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而是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时候站在神的下面,人与神相处的空间,人的冥冥的感觉是什么?前半是基于宗教的演绎,后半是人本身生活的演变,由此完全关注到人类自己。

三千年来,由中国到现在,人的中心思想,一直没有演变。第一,希腊在纪元前一千五百年时,表现的是: 人在什么情形之下,神怎样帮助人? 而又怎样的放弃人? 所最惋惜的是: 人类的善行、善的行为,而得不着善果,善的行为,得不着神的哀悯,终被遗弃! 于是痛苦的创伤,归纳到命运! 人所有的痛苦悲哀,都逃不出生命的光照! 一切悲哀扼腕,无处发泄。不得不在神的面前哀求呼号——于是发为悲歌,从歌韵中,发现人的悲哀! 一切生命之哀歌,由此而生。

埃斯克拉,一个善良的神,他怜悯世人,第一次以“火”给人。结果却因此受惩罚,一缚而至五百年。做最好的事,而受到最严酷的惩罚。于是一般悲剧家,想到神的遭受,如此的不平,也是神的厄运。根据这样的材料,写出了神的悲哀!

第二,在索福克里斯写的《俄狄浦斯王》一个喜剧里,说到一件多产的故事,在他的第二个孩子未生的时候,问神的取舍,神说这个孩子,你不能要,他将来要杀父娶母的。后来孩子长大了,委婉曲折地,他错认了养父母是他的亲父母,而杀掉了本身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还不知道。命运的陷人,是如此酷烈!而最后凶手还是自己,这是如何悲惨的一个结束。悲剧的厄运,是专门针对着善良的人,大肆酷虐!

命运的操纵是厄苦的,所有写悲剧的人,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写的。

第三出悲剧,纫而俾尼斯所写,开始攻击神,他说: 神,神,神在什么地方? 简直是捣乱,简直向神造反。但他写的悲剧,写到最后,当然还要受到神的惩罚! 仍然逃不出命运之门。

悲剧向来总是以帝王为中心,描写帝王的神威煊赫,何以要帝王为中心呢? 因为他的功业越伟大,其失败亦越伟大,其失败亦越惨重! 同时也象征一个民族的成功与失败,但这是二千几百年前的表现。

喜剧不同,是专以现实为对照! 例如aristophernes,他酷骂独裁,同时他也骂纫而俾尼斯,写得相当厉害! 有时他也戏弄神。他所写的戏,是以人的事,及一切人的身边可想象到的事物,都放在里边,一切现实的东西,都可能为剧中人物。于是牛鬼蛇神,羊马鸡犬皆有。

他所用的一切材料,是整个现实的生活之中,有改善的可能。悲剧时时写全个人类的命运! 是在探求如何能够逃出这样的命运的操纵!

喜剧纯从反面做文章,来攻击现实。

悲剧纯从正面做文章,来针对命运,予以退避!

希腊的三部曲,最后一部单神剧,带一种开玩笑的意思,但几千年来,抵不过留下了这一出。有时在剧中也拿神开玩笑!

亚里士多德归纳当时戏剧的情形,得了一个概略,因此从三世纪可乃伊沃兴起,直至十九世纪的法国两个大悲剧家,都脱离不了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剧中人素以帝王为主角,地方风俗,总以土耳其为准。

英国在十六世纪以前,从十二世纪十三世纪开始的时候,武士上前方打仗,商人都跟着武士跑,他们需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为他们搬运一切,因此商人们辗转发了财。而武士一个个都变成了穷光蛋。

商人们的实力,渐渐集中成为一种中产阶级的买卖人,于是他们看戏,不满意于贵族的戏,而要看他们自己的。因此而有中产阶级戏。他们也成为了中产阶级机关。

农政两界,向来都是大地主,农夫和佣户是不能和他们合流的,商人有了钱渐渐另成一派,戏也就渐渐变了过来。

一千年来都是商人得势,后来渐渐变为工人得势,从前商人在十六世纪以前,本来是无产的,从无产到小产,而中产。无形之中,他们接近中产生活。

古代中产界与政界,政治上有分别,而生活上没有差别。有钱的人,可以出钱看台几戏。所以有人骂坐台几的人,都是不懂的,乡下人费十五个铜板看戏的人,才是真懂戏的人。一看到好处,随即大声呼叫,喊好! 台几的人,除了卖弄很有钱外,绝不会懂戏的。英国人也如此。作家们都厌弃贵族,以为大部分好的观众,绝不是贵族!

阿尔单菲亚的《实斯母》戏剧,系根据四十年前新闻纪事“chronical”写的。与中国的《双林记》《杀子报》相同。从前最轰动的传统观念最大的是《节妇卖淫》《淫妇杀夫》。由于男女的钟爱,不能遂达他们的热衷的情爱……不惜牺牲,为了达到目的,而买通了地痞、流氓……杀掉自己的丈夫或妻子的事。

西班牙的喜剧故事里,有一次说戏的人在台上,正在说戏说得高兴,有一个杂货商,在听众里起立,问说戏的,你那戏剧里,如没有我们杂货商人的戏,不准演。你尽演贵族戏不可能的。这些全表现在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里。

喜剧的演变,到后来,不但是人要人的戏,而是一个阶层要一个阶层的戏。每个戏都要先得一个历史,然后逐渐成就。所谓水到渠成,才能成功一本戏剧。

戏剧作家有时感觉到需要一个调和,过喜不好,过悲也不好,喜剧是第一阶段,悲剧是第二阶段。于是作家想到应该有一个第三阶段的悲喜剧。人过分悲哀了长久一个阶段,应该也让人类稍微喜欢喜欢。悲喜剧中写父女关系,律师与商人的关系。此后中产人的争斗,逐渐崛起。

以后,法国的大革命开始了。戏剧一天一天变化,人类也就一天一天的觉醒。人认识了命运,一天一天的相处了方法来支配人类。人永远在那儿觉醒,每个人想如何的推进自己的福利。易卜生的《娜拉》是说明女子在家庭中应该如何生活的,如不合则去,而绝不滞留在不利的环境中。

现实剧,就是实事剧。这就是与新闻有关,新闻的事实,我们还要更改。要更加深刻的选择修改。为更多的人类服务。这是现实剧。在完全实事剧的里面,是以实在的因素为最重要。然而在事实之中,还当寻出真理,不然单纯的实事剧,是容易死的。

中国北平的陈颜氏,上海的阎瑞生,只借重当时新闻的刺激,吸引了观众,然而它没有永生的真理为人类服务,所以它们不久依旧死去了。

真平剧里有许多的东西,例如《双龙记》《杀子报》等等。而小翠花所表演的事实,是十足表现一个音符应有的事实,和淫妇心理的分析得很清晰,所以人很欢喜看。假如一出戏,没有好的演员,绝不会留传下来的。所以就具有许多能流传在民间的,自有其道理。

在写喜剧的时候,第一是把握到材料就是生料。生料都是些平常的实事,价值不好,不太高。除非加以匠心独造,脱离事实中繁琐的立场,现实的材料,可有新闻记者逐日供给,可是怎样的运用这些生料,却各有巧妙不同,那样才是我们要的现代喜剧,否则便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实事剧中,需含有真理,才能永存。

(载1947年3月《广播周报》)

* * *

[1] 本文系李健吾先生3月23日在新闻专科学校演讲,由何链吾先生笔记,足供选作广播剧之参考,特予刊载。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