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戏剧评论

谈业余剧团[1]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业余剧团最感到困难的是上演时东西的筹备。上海由于缺少戏剧供应的机构,所以到了上演的时候,往往感到手忙脚乱。一方面为了物力的限制,需用的物品都必须临时筹措,一方面为了人力不够分配,在应用的时候也不免苦于应付,这是双重的困难。其实这不只是业余剧团的困难,而是任何剧团都感到的困难。职业剧团虽然有些经常设备,但是在今天物力究竟单薄,有时候,第一幕已经开演,而第二幕第三幕的东西还没有准备好。这可以说是中国剧团所特有的困难。要解除这种困难,先看环境,因为你所需要的东西在这环境里可能刚好没有,或者虽然有,价钱却太贵,你买不起。职业剧团为了要赚钱,必须尽力使舞台上的布置像真,并且富于美感。而业余剧团的每个戏最多不过两三场,不但是物力有限,工作人员的经验也不够,当然更加困难。要征服困难,就必须靠自己用心思了。

职业剧团的导演如今往往不愿意替业余剧团导演。一方面是因为业余剧团困难太多,不能使他们如意,成绩不容易合乎他们的要求,这是他们觉得为业余剧团导演,未免把精力浪费了。一方面也由于生活的困难,使导演不愿放弃有利可图的机会。在现在来弄业余剧团,比八年以前困难得多了。那时候话剧还没有职业化,大家对戏剧都是单纯的爱好,现在却不同了,现在有技能的人不大愿意帮没有技能的人的忙了。但是,困难是必须克服的,而且,也许有一天,话剧还得演变回去。就说现在,也已经有几个剧团变成业余性质了。我们退而求其次,只有科学化的来组织剧团,自己来做。

剧团组织起来以后,往往会有许多认识上的困难。参加剧团的人,对于游戏的道德精神,必须先有一个基础,要能克服自我的奢望,解说大家对事情的共同看法,铲除自私的意念,必要的时候还要肯牺牲自己,使事情易于成功。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对于剧团里的人尤其重要。职业剧团要赚钱,职业剧团要出风头,有了这种心思,游戏道德就很难保持了。想出风头,本来是人情之常,不过在剧团里必须让人人都出风头,不要只顾自己一个人出风头。话剧团体容易走上的路是: 两三个人存了做明星的心,别人变成了“龙套”,专门伺候这几个人。剧团里的朋友们本来都是平等的,等到他们发现自己是在伺候别人,他们这批朋友就非散伙不可了。职业剧团里如果发生了这种问题,可以用钱来克服,甚至于还故意造成明星制度,借此吸引观众,像电影界一样。业余剧团的朋友们都是为了对戏剧的热情和爱好而来的,不是为钱而来的,所以道德必须保持,才能冲破这一重难关。一切事大家公平,事情就比较好办了。一切人事的纠纷都由不平而来,不平则鸣,团体非垮不可。

普通的业余剧团,往往是由几个好演员或者自以为能演戏的人,纠合了许多人来帮他们的忙的。这种情形很容易出毛病,无形之中会有工作分配轻重不均的弊端,或者会产生明星制度。先不说别的杂事,就说剧本里面演员的分配吧,在业余剧团比职业剧团要困难得多。一个职业剧团,有二三十个团员,彼此很熟悉,选角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的个性,身份,和过去的经验来决定。这样选出来的演员,比较容易胜任。职业剧团还可以根据演员的号召力来选派角色。可是在业余剧团,除非是自己人,对于彼此的情形比较明白,要是外来的人,根本就无从派起。那只能根据外形,此外就无法顾到。外形虽然重要,但是演戏到了精纯的时候,外形并不重要,因为化妆可以改变外形。业余剧团要解除这种困难,必须全剧团同人以合群的精神来推选人,分配人。这比职业剧团还要难,因为职业剧团有导演,有老板来决定一切,而业余剧团不行,要听取大家的意见,由大家把某一个演员和剧本里的角色的外形和个性配合起来,选择合适的人。可是假如这个选择和那位演员的自负相冲突,那就要出毛病。在这种情形下,也许是大家的认识有错误,也许是那位演员的野心大于他的能力。总之,角色的分配如果遇到了困难,必须一面征求演员本人的同意,一面根据大家的意见,假如大家的看法都是一致的,那么演员必须牺牲自己,游戏的道德精神必须保持。以上说的是分配角色方面的困难。此外还有几层困难。譬如在工作分配上,职业剧团分工清楚,道具,布景,灯光,都有专人负责,而且负责人只负设计的责任,设计好了交给工人,他就不必再管,他是设计者,不是执行者。责任和工作分得很明白,各人有个人的责任。但是业余剧团不可能有这么大的人力物力。业余剧团是分工合作,而合作远过于分工的。一个人常常要兼几种工作。假如你只担任一件工作,那就没有办法了,因为业余剧团没有钱请很多的人,大家必须多多做事,不能推诿。业余剧团的人必须把全部时间贡献出来,使事情得以顺利进行。你担任两件工作,偏偏这两件工作的时间互相冲突,那你也必须事先找到一个人来代替你。如果对这个工作除你以外没有别人熟悉,你就应该提剧团训练出一个人来。业余剧团分配工作不以工作轻重来衡量,而以工作者本领多少来衡量,本领大的人多做,本领小的人必须赶快学,学着多做。工作是按能力分配的,每一个团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应当尽量贡献自己的能力。可是业余剧团的主持人的态度却应该跟团员相反,他偏不要人们多做事,要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所有的力量,不要随随便便就把力量耗尽,而且要时时注意别人的工作情形,设法减少工作太紧张的人的工作。如果每一个团员都能尽量贡献力量,而主持人又能尽量求工作的平均,驾驭工作的效能,就在这个矛盾上求得了调和的路子,事情就容易成功。一般的业余剧团在上演时乱得不得了,主要就因为这两点不能得到协调。

业余剧团应当带着实验的精神来做事。干职业剧团的人有一个生活的目的含在本身,干业余剧团的人都是另外有职业的,他们干戏是追求精神上的解放,希望在单调的职业生活以外,得到一些丰富的收获。做到了这一点,业余剧团才能够存在,否则就成了“多此一举”。但是,实验必先去做,业余剧团既然不能天天演戏,就很难说到实验。业余剧团中各人的技巧,必须在平常慢慢摸索,慢慢准备,摸熟以后,还要不被技巧所迷,不当技巧的奴隶,才能够成功。否则,技巧摸熟以后,变成了“匠人”,没有创造的精神,也就没有成功的希望了。我们要把热烈的艺术爱好,用来为大众谋福利,这样,精神才能活泼,自由。一切伟大的戏剧家都是与戏剧接近,懂的戏剧中的“窍”,而又不为这个“窍”所抓住的。业余剧团的意义也就在此。职业剧团怕经济困难,怕失败,因为他们是以此为生的。业余剧团却不必想到这些,他们可以自由的工作和学习,还可以不怕冒险。有了这两种方便,我们为什么不去实验呢? 业余剧团要演人人不敢轻于搬演,其实却含着有益于人的成分的戏。他们爱艺术,不求报酬,这种精神是最可贵的。职业剧团因为想得报酬,不免妨碍了艺术。业余剧人的坦白和热诚,会带你走上一条好的道路。不过业余剧人在热情之外,还要认清:在技能上应该把目的提高一步。不要追随一般的习惯,不必去演流行的时髦戏,要演一些通常所谓曲高和寡的戏。

以上所说的是心理方面的准备,至于剧团组织的实际问题,大同小异,今天不讲了。

(载1947年8月号《中学生杂志》第190期)

* * *

[1] 此为李健吾的某次演讲,欧阳文彬做的记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