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丹毒(三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例一】王x会,男,18岁,门诊号:482833,初诊日期1972年4月17日。

主诉:右侧足背部红肿疼痛、发烧一天。

现病史:前天晚上开始右侧脚面靠外侧疼痛,未介意。昨天突然开始发冷发烧38c以上,头疼,局部红肿,疼痛,食纳不佳,大便不干,尿黄。过去无类似病史。

检查:体温38.7c,右侧足背靠外踝处有8x6厘米皮肤鲜江色,边界清楚,中央有少量水疱,有明显触痛。白细胞计数17,5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84%,淋巴细胞16%。

脉象:弦数。

舌象:苦薄白。

西医诊断:足背部丹毒。

中医辨证:湿热下注。

立法:凉血解毒,利湿清热。

方药:

金银花一两 公英八钱 地丁一两 赤芍三钱 生地五钱 大青叶一两 黄柏三钱 牛膝三钱 生石膏一两 外用如意金黄散(附方6)水调敷。

4月20日,服上方后第二天体温恢复正常,局部红肿消退,疼痛已止,局部皮色已转噔,压痛减轻。白细胞计数5,300/立方毫米。症系余热未清,拟以凉血活血,佐以清热解余毒:

金银花五钱 地丁五钱 黄柏四钱 赤芍三钱 紫草三钱 茜草三钱 生地五钱 牛膝三钱

继服上方三剂后,症状消失而治愈,

【例二】王xx,男,64岁,门诊号:327506,初诊日期1965年3月11日。

主诉:面部、前额、两 眼睑红肿,发烧十余天。

现病史:患者于十余天前开始发冷发烧。前额部及两侧眼皮红肿,鼻梁部肿胀,中央起水疱,有少量渗出液。胸闷恶心,咽疼不欲进食,大便两天未解,小便短赤。诊为颜面丹毒。吃药打针,体温稍降,但面部红肿未消。

检査:体温38c,颜面前额部两侧眼睑及鼻梁部皮肤红肿,边界清楚,颜面鲜红有灼热感,鼻梁中央部有多数小水疱,有些水疱破裂,糜烂结痂。白细胞计数14,6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87%,淋巴细胞13%。

脉象:洪数有力。

舌象:舌质红绛,舌苔黄腻。

西医诊断:颜面部丹毒。

中医辨证:毒热炽盛,阴虚血热(抱头火丹)。

立法:清热解毒,佐以凉血护阴。

方药:

金银花八钱 公英五钱 地丁五钱 大青叶四钱 板蓝根六钱 赤芍三钱 鲜茅根一两 焦山栀三钱 桔梗一钱半 大黄三钱 黄芩三钱 竹茹三钱 滑石块三钱

外用祛毒药粉(马齿苋一两,薄荷一钱,萆红花一钱,大黄—钱,地丁一两,雄黄一钱,败酱一两,赤芍八钱,生石膏八钱,绿豆粉一两五钱,白芨二钱,血竭二钱,冰片一钱 )二两,加冰片一钱

研匀温水调敷。

3月12日,服上方一剂后,大便已通,胸闷已解。体温38.8c,白细胞计数16,000/立方毫米。前方去大黄、滑石块,加元参六钱,川连二钱。3月13日体温37.7c,心烦、恶心已止,食欲好转,面部红肿已见消退,水疱干燥、结痂。3月16日颜面部红肿全部消退,唯有两 耳前后部位作痛,口湛思饮水,舌苔白黄,舌质红,脉弦滑。再以清热解毒、佐以养阴理血为法:

连翘三钱 菊花三钱 公英三钱 焦栀子三钱 金银花三钱 胆草一钱半 紫草三钱 生地一两 地丁三钱 黄芩二钱 赤芍三钱 丹皮三钱

3月20日,服上方后症状皆除。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临床治愈。

【例三】饶xx,女,65岁,外院会诊病例(住院号:30611),入院日期1962年10月1日,出院日期1962年10月28日。

主诉:左小腿前侧红肿疼痛,发冷发烧,反复发作一年余,今天又复发。

现病史:患者自1961年7月开始左侧小腿胫前出现红肿热痛,发冷发烧(体温在39。~40c,头疼恶心,右侧大腿根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一年来复发五次,会多次住院,每次服用大量抗菌素仅能取得短期效果,但是仍难免复发。现又复发作,恶寒发热,左小腿胫前红肿疼痛,急诊入院。

检査:体温39.5c,脉搏82次/分,血压114/80毫米汞柱。急性病容,烦躁不安,左侧小腿胫前红肿范围7x10厘米,边界清楚,无水疱,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蚕豆样肿大,活动受限,有压痛。

化验检査:白细胞计数126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84%,淋巴细胞12%,嗜酸粒细胞1x,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1%。尿、便常规阴性。

脉象:沉细稍数。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淡红。

西医诊断:慢性丹毒急性发作。

中医辨证:湿毒热邪阻遏经络(丹毒八立法:清热凉血解毒,佐以活血通络。

方药:

金银花四钱 连翘三钱 黄芩三钱 栀子二钱半 丝瓜络三钱 路路通三钱 红花一钱 大小蓟各五钱 牛膝二钱

入院后曾用青、链霉素肌肉注射,体温已正常,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局部红肿未消。10月11日请赵老医生会诊,处方如前,共服七付,红肿渐消。10月17日开始外用脱色拔膏(方见272页)贴于左侧小腿皮损处,敷药后,局部剧痒,中心有小创面,分泌物较多,且有红肿。10月26日停用敷药后,红肿消失,渗出停止,创面愈合。经随访五年以上,未再复发。

[按语] 丹毒的名称首先见于祖国医学,因其发病时皮肤突然发红,如染丹脂,伴有发冷发烧,而且又为火毒所诱发,故名为丹毒。本病发无定处上自头面,下至足跗都可以发生。因共部位不同,因而命名也不同。发于头面者称为抱头火丹;发于躯干者称为丹毒;发于两 腿者称为腿游风;发于胫踝者称为流火。

赵老医生认为,血分有伏火(血热)是其内因根据,而火毒温热为其外因条件,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邪毒乘隙侵入而诱发。内有血热、外受毒热,内外合邪,两热相搏,故发病较急,突然发冷发烧,皮肤红肿。湿热较重者熏蒸肌肤故见有水疱、渗液;毒热较重者则见髙烧不退,或毒热入里而见神昏、谵语等证。发于头面者多兼有风热或毒热较盛;发于胁下腰胯者多兼挟肝火;发于下肢者多挟有湿热。临床上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发病者以毒热盛为特点;慢性者往往是因为湿热兼挟而致,因为湿性粘腻而且又为重浊有质之邪,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

在治疗上,急性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凉血为辅。常用的药物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野菊花、地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赤芍;伴有高烧者可加生石膏、生玳瑁。发于颜面者加菊花;发于胸胁者加柴胡、胆草;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防己。水疱明显者加车前草;若见高烧烦躁、神昏谵语等热入营血的症状,就应当按照温病的辨证法则清热解毒,凉血清营,常用的药物有广角、黄连、生地、金银花、连翘、麦冬、丹皮、栀子等。

关于慢性经常复发的丹毒(尤以下肢多见),主要是因为湿热之毒蕴于肌肤,缠绵不愈,致使下肢肿硬。根据赵老医生的经验,急性发作期间还是要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急性期过后则应当加用一些活血透托的药物如山甲炭、皂刺炭、没药、乳香、紫草根、贝母、白芷、天花粉、当归等。湿重的加生薏米、猪苓。

关于外用药物:急性期可用金黄散(市售)水调敷,或用新鲜的白茱帮、马齿苋、绿豆芽茱洗净后捣烂调药外敷效果更好。或用去毒药粉调敷。慢性期者可用铁箍散膏(方见325页)加2070的如意金黄散外用。

例一为初发的急性丹毒,发生的部位在脚面,伴有发烧。因此重用金银花、公英、地丁、大青叶,以清热解毒;赤芍、生地凉血;黄柏苦寒燥湿偏于下焦;牛膝引诸药下行;生石膏清气分热。故药后热解,局部红肿见退。再诊时用紫草、茜草、赤芍凉血活血,兼解余毒,以收功。例二患者年龄较大,机体抵抗力较差,湿热毒邪较重,故病后十余天体温未降,面部红肿起水疱,舌苔黄腻。因其年迈,肾水亏虚,毒热化火,更加灼伤阴液,故见咽干、舌质红绛。内热较重故大便干燥两日未解。所以阴虚内热为病之本,湿毒热邪炽盛为病之标。就诊时症见高烧不退,急则治其标,重用清热解毒之金锒花、公英、地丁、大青叶、板蓝根为主;黄芩、栀子、大黄清里热以签底抽薪;佐以赤芍、鲜茅根凉血活血养阴生津;竹茹、滑石块清热利湿;桔梗清宣利咽而又载药上行。第一方服后,大便已解,里热见退,但体温未降,白细胞计数未降,说明毒热未解。故前方去大黄、滑石块加黄连(取黄连解毒汤中的黄连、黄芩、栀子)以解中、上二焦之毒热;元参养阴扶正。服药后体温渐退,邪热已被控制。但病人口渴,舌质红,阴虚血热征象仍在,以后重用生地、丹皮凉血养阴;赤芍、紫草凉血活血;公英、连翘、地丁清热解余毒;菊花、胆草清肝胆热。从整个治疗过程来看,完全是根据中医对丹毒实质的基本看法,更重要的是按照病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例三为慢性复发性丹毒,急性发作。开始用青、链霉素,病情已有所控制,但是红肿未消。经赵老医生会诊后认为,其所以反复发作,主要是湿毒热邪阻遏经络,以致下肢红肿,缠绵日久,反复使用抗菌素治疗后,虽然能暂时控制症状,但湿热未解,经络未能疏通,故多次复发。所以拟以清热凉血解毒、活血通络为法。方中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清热解毒;大小蓟凉血解毒;丝瓜络、红花、路路通活血通络。外用脱色拔膏拔毒堤毒、破瘀软坚,以求治其本。药后,拔出浓汁较多,湿毒热邪得以解除,肿消痊愈。随访五年以上未再复发。

关于如何防止复发的问题,也是要从丹毒的发病因素上去考虑。首先要注意忌食辛辣等燥热的食物以减少湿热之内生,另外要注意皮肤的卫生,积极治疗一些慢性皮肤病如脚癣等。郯果已息过丹毒为防止其再复发,可以用生薏米一两 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一阶段,取其健脾利湿之功效,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