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x玲,女,15岁,门诊号:894953,初诊日期1971年11月10日。
主诉:全身起疙瘩,搔痒流水,已十余年。
现病史:十多年来,全身散在红色丘疹,痒甚,搔抓后流黄水,经常感染化脓,反复发作。经当地医院久治不效,影响发育,较同年儿童瘦小。经检査诊断为“异位性皮炎”。用药后效果不显,遂来我院门诊。
检查:四肢、躯干皮肤密布红色丘疹,部分糜烂,渗出粘液、脓血,有黄痂覆盖,皮疹周围明显潮红有抓痕。下肢糜烂面较多,影响肢体活动。
脉象:沉弦。
舌象:苔薄白。
西医诊断:异位性皮炎。
中医辨证:内蓄湿毒,外受风邪,病久缠绵,气血失和(顽湿)。
立法:解毒除湿,散风止痒兼扶正祛邪,调和气血。
方药:
乌梢蛇一钱 秦艽二钱 苦参三钱 漏芦三钱 川连二钱 川军二钱 白藓皮二钱 苍白术四钱 防风二钱 生芪三钱
外用稀释拔膏(方见272页)。
11月26日前方连续服用十二剂后,痒感已止,大部分皮疹消退,有的已呈色素脱失,唯有双下肢皮疹较密集。改服秦艽丸(方见302页)、除湿丸(方见298页)、香橘丹(附方69),外用脱色拔膏棍(方见272页)。12月24日,连续服药月余后,皮损基本恢复正常,痒感消失,大腿部起一疖肿,继服秦艽丸、除湿丸,疖肿处外用化毒散软膏(方见316页)。1月18日复査时,原皮疹退净,未发现新疹,取前药继服,以巩固疗效。
[按语] 异位性皮炎,系指有遗传倾向而且对某种特异性蛋白敏感所引起的慢性湿疹样损害。也称异位性湿疹。本例系自幼患婴儿湿疹,反复缠绵已十余年,正气受损,气血失和。平素体质虚弱,脾失健运,湿毒内蕴兼感外界风邪而致病。所以,治宜除湿解毒、散风止痒兼调和气血,标本兼治,获得较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