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一辑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一辑

●以愚治愚

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外出游说,有一回,他的马跑了,吃了农民的庄稼,农民很生气,就把马扣下了。孔子的学生子贡去向农民求情,说了许多好话却没有把马要回来。孔子感叹他说:“用别人不能理解的话去说服人,好比让兽类享受贵重祭品,让飞鸟欣赏美妙的意乐。”于是派养马的人前往。养马人对那个农民说:“你不是在东海耕种,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们既然有幸碰到了一起,我们的马才可能啃你的庄稼吧?”农民听了,觉得通情达理;便解下马,还给了养马人。

●以愚困智

南唐有“三徐”,在江南名声卓著,都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通达古今闻名于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铉的声望最高。有一次江南派徐铉来朝贡,照例要由朝廷派官员去作押伴使。许多文武大臣都因为自己的辩才不如徐铉而生怕中选,宰相赵普也不知究竟选谁为好,就去向宋太祖请示。太祖说:“你暂且退下,朕亲自来选择。”过了一会儿,太监传旨殿前司,要他写出十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送来,殿前司写好后,太监将名单送给太祖,太祖御笔一挥,随便点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并说;“这个人就可以。”这使满朝官员都大吃一惊。赵普也不敢再去请示,就催促那人赶快动身。

那位侍者不知为什么派他去做使臣,只好前去执行命令。一上船,徐铉就滔滔不绝,词锋锐利,周围的人都为他的能言善辩而惊讶。那位侍者当然无言以对,只一个劲点头称是。徐铉不了解他的深浅,只是高谈阔论;一连几天,那人却不与徐铉论辩,徐铉说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再也不吭声了。

●以静待愚

白沙人陈公甫,到定山拜访庄孔易,庄孔易用船送他回家。同船上有一书生,平时就油嘴滑舌,这次竟肆无忌惮他说下流活。庄孔易愤怒得无法忍耐。而陈公甫则泰然处之。当那人胡言乱语时,好象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一样,等到那人走时,好象根本没见到他一般,庄孔易对陈公甫以静待愚的办法十分佩服。

●愚人巧用

唐德宗时,韩滉曾任三吴节度使。凡是他所征召的宾客,都根据他们各自的才干器识,恰当地重用。有一次,一个老朋友的儿子来投靠他,但却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一天,韩滉让他参加晏会,他居然从始至终端坐在席上,没有和对面的人交谈一句。韩滉注意到这一点,事后就将他安置在军中,让他看守仓库大门,这个人每天一早进入帷帐,一直端坐到太阳落山,官吏和士兵都没有敢随便出入的。

●招贤纳士

战国时的燕昭王向郭隗询问治国之道,郭隗说:“能成帝的人,把臣子奉为老师;能成王的人,把臣子当做朋友;能成霸主的人,把臣子当做宾客;亡国之君,把臣子视为奴仆。就看大王如何选择了。”燕照王说:“我愿学习帝王,但没有老师。”郭隗就说:“大王如果真的想振兴国家,我郭隗请求为天下有识之士开路。”于是燕昭王为郭隗改建了宫室,拜他为老师。不到三年,苏秦从东周洛阳来到燕国,邹衍从齐国来到燕国,乐毅从赵国来到燕国,屈景也从楚国归顺了燕国。

●容人之过

丙吉是汉宣帝的丞相,有一次他的车夫酒醉后呕吐到他的车上,相府的主管骂了车夫一顿并想辞退他。丙吉说:“他如果因为醉酒失事而遭辞退,还有哪里会收容他呢?你就容忍一次吧,不过就是把我车上的垫褥弄脏了罢了。”仍然留他作车夫。这个车夫家在边疆,经常目睹边疆发生紧急军务的情况。那天出门,恰好看见使者将边境的紧急文书送来。他随后一打听,知道敌人已经侵入云中郡、代郡等地。他马上回到相府,将情况告诉了丙吉,并说:“恐怕敌人所侵犯的边郡中,有些太守和长史已经又老又病,无法胜任用兵打仗的事了,丞相最好是预先统计一下。”丙吉认为他说得很对,就召来负责高级官吏任免事项的官员,查阅边境郡县官员的档案,对每个人都仔细地逐条审查,紧接着,汉宣帝召见丞相和御史大夫,询问敌人所入侵的郡县官员的情况,丙吉一一正确答复。御史大夫仓促间十分窘迫,无言秉告,只得降职让贤。而丙吉能以时时忧虑边疆、忠于职守受到皇帝的称赞。

●以死相报

北宋初年,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调查后知道是诬告,就将他押送回山西,交给郭进,让郭进亲自杀了他。当时正赶上有敌国入侵,郭进就对那人说:“你敢诬告我,说明还有点胆量。现在我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打败敌人,我将向朝廷推荐你。如果你被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不要弄脏了我的剑。”那个军校在战斗中奋勇作战,居然打了大胜仗,郭进就向朝廷推荐了他,使他得到提升。

●追侍赐妾

汉文帝时,袁盎曾经作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他有一个侍从与他的一个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后,并没有泄露出去。有人去说了些话吓唬侍从。那个侍从就逃跑了。袁盎亲自去将他追回来,竟然将侍妾赐给了他,对他仍象过去一样。

汉景帝时,袁盎入朝担任太常,又奉命出使吴国。吴王当时正在谋划反叛朝廷,想将袁盎杀掉。他派五百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却毫无察觉。

恰好当年那个侍从在围守袁盎的军队中担任校尉司马,就买来二百石好酒,请五百个兵卒开怀畅欲。围兵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瘫到在地。当晚,校尉司马悄俏走进了袁盎的卧室,将他唤醒,对他说:“你赶快走吧,天一亮吴王就会将你斩首。”袁盎问他:“你为什么要救我呢?”校尉司马对他说:“我就是以前那个偷了你的侍妾的侍从呀!”于是袁盎大惊,赶快逃离吴国,脱了险。

●大度赐姬

葛周曾与他所宠爱的美姬一起饮酒,有个在葛周身边的待卫一直不转睛地盯着美姬,葛周问他话,他都答不上来。过了一会儿,他自己感觉失态,十分惶恐,害怕葛周会惩罚他。然而葛周并没有说什么。后来,葛周与后唐的军队交战,战事失利。葛周命这个侍卫去迎敌,侍卫奋勇战斗,打败了敌人。葛周就将那个美姬赐给他作妻子。

●保将舍妾

北宋初年,苏慕恩的部落是胡人中最强大的部落,当时镇守边关的种世衡有一天晚上曾经与苏慕恩一起饮酒,并叫出一个很美丽的侍妾在旁边劝酒。过了一会儿,世衡起身进了里屋,苏慕恩就趁机愉偷地调戏那个侍妾,世衡突然出来,出其不意地捉时住慕恩、苏慕恩十分惭愧,向种世衡请罪。世衡笑。着问:“你想要她吗?”就将那个女子送给了他。从此后,凡是其他部落中有怀二心的逆臣,种世衡就派苏慕恩去讨伐,每次都大胜而归。

●舍姬免祸

唐玄宗时,张说有个门生与他十分宠爱的美姬私通,张说想依法处置他,这个门生大声惊呼:“难道相公就没有情况紧急、需要用人的时候吗?何必舍不得一个奴婢呢?”张说对他的话暗暗称奇,就将美姬赐给他,并且将他打发走了。从此就音讯沓无。后来张说遭到姚崇的陷害、生死未卜。有天晚上那个门生来了,送给张说一幅夜明帘,请他献给九公主。张说依计而行。九公主的玄宗面前为张说求情,张说才免于遭祸。

●唯圆善转

王猛是前秦王苻坚的重臣,他曾率领重兵十六万讨伐前燕国。前燕太傅慕容评统领大军屯据潞州,王猛的军队迅速推进,在潞州城外与他相持。

王猛派遣将军徐成去侦察燕军虚实,命令他在太阳当顶的时候回来报告,但徐成到黄昏时才返回。王猛发怒了,要将徐成斩首。邓羌为徐成求情说:“敌众我寡,明天早晨就要打仗,最好是宽恕了他。”王猛说:“如果不斩徐成,军法的威严就会丧失。”邓羌坚持请求说:“徐成是我的部将,虽然他违期该斩,但我愿意与他一起拚死作战,以求赎罪。”王猛还是不同意。邓羌十分愤怒,回到他的兵营,擂响战鼓集合部队,要攻打王猛。王猛看邓羌既讲义气又刚勇非常,就派人告诉他:“将军不要动武,我现在就赦免徐成。”徐成被赦兔,邓羌亲自来向王猛道谢,王猛拉着邓羌的手笑着说:“我不过是想试探一下将军罢了,将军对手下部将尚且如此,对国家还有什么说的呢?”

●以盗治盗

唐高宗巡幸东部洛阳的时候,正碰上关中闹饥荒。高宗考虑到路上草寇盗贼太多,命令监察御史魏元忠为车驾检校官,在车前开路,车后保驾。魏元忠接受了诏命,就立即视察了赤县监狱,看见一个在押的盗窃犯,神采语言都不同凡响。就命令给他打开镣铐,穿上衣服,戴上帽子,让他坐驿车紧跟在自己后面。魏元忠与他一起吃饭睡觉,将治理盗贼的事委托给他,那个人类着答应了。因而,随从高宗的上万人马中,没有人丢失一个铜钱。

●一箭三雕

宋神宗时,鲜于侁任利州路转运副使,在他所管辖的地方,老百姓不愿借青苗钱,王安石派官吏质问他,鲜于侁说:“‘青苗法’规定将官府常仓的本钱借给农民,农民愿借就借。农民自己不愿借,怎么能强求他们呢?”苏东坡称赞鲜于侁对上没有危害国家法令,对中没有损伤自己的亲朋好友,对下没有伤害老百性。这本是三难处境,处理好,实在不容易。做官的应当以鲜于优为效法的榜样。

●不伤世风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宓不看作单父县长,齐国人攻打鲁国,单父是必经之地,单父的老人们宓子请求说:“地里的麦子已经熟了,请你任凭人们出去收割吧!不要管是谁种的。让单父的百性增加些粮食,总比留在地里,让敌人获得资助强些。”他们请求了三次,宓子都不同意,不多久,齐国入侵了,而且抢走了麦子。季孙氏发怒了,派人去斥责宓子。宓子皱着眉头说:“今年没有收到麦子,明年可以再种,如果让不耕种的人趁机获得粮食,就会使他们越希望有敌人入侵。单父一年的小麦能否收到,并不影响鲁国的强弱。如果使老百性有了侥幸获取的心理,世风坏了,对鲁国所带来的损害会几代人都恢复不过来。”季孙氏听了十他惭愧,他说:“如果入地有门,我难道还有脸去见宓子吗?”

●不助刁风

屠枰石先生,曾任浙中督学,持法很严,他作湖州巡按时,一些小人闻风而动,到处搜集那些秀才们的过失。有一个秀才在一个妓女家过夜,保甲暗中打听清楚了,就将二人捉住送到衙门,没有人敢给秀才松绑。衙门开了,保甲将二人一同带进堂上,保甲跪在地上大声嚷嚷,诉说二人的罪状,屠枰石假装没有听见、看见,镇静自若地办理案头上的公文,保甲以为他真的没有听见,就用膝盖朝前移动,渐渐地凑到屠枰石面前。离两个人被绑的人却很远。屠枰石向守门的衙役挤挤眼,分开自己的手臂示意“放秀才走”。衙役理解了他的意思,悄悄地走到保甲身后,将书生放出了门,保甲却一点也不知道。屠枰石看书生已经出门,就抬起头来问:“秀才在哪里?”保甲回头一看秀才不见了,大惊失色,顿时话都说不出来。屠枰石命令手下人打了保甲三十大板,戴上枷,并将妓女赶出衙门。保甲后来神色仓皇地向人说:“那次恐怕是捉到鬼了。”秀才们都唾弃他,感激屠先生顾全了一个贪爱酒色的读书人。从此州中刁恶之风顿时平息,而这个秀才也自己引为鉴戒,由贡生做到教官。

●不容恶风

宋徽宗时,李孝寿曾作开封府尹。有个举子受了他仆人欺侮,十分愤怒,写了张状子想将仆人送到开封府。和他同屋的考生劝他好久,他才想开。开玩笑地在自己所写的状子上仿照李孝寿的笔迹、语气批了一句:“不值得立案受审,打二十大板。”第二天那仆人却拿着这张状子到府尹衙门,控告他的主子模仿府尹判案,私自用刑。李孝寿即将那个举人抓来审问,那个举子将事情前后经过如实地秉告府尹。李孝寿幡然猛醒。说道:“你下的判语正合我的意思。”命衙役给那个刁仆二十大板,要他向举子认罪,此后,开封府数千个举子,没有一个仆人敢于放肆的。

●不长歪风

宋元献被罢免丞相职务任洛阳太守时,有一个赴考的举子行囊中,有漏税的东西,被他的仆人告到官府,宋元献就说:“举入来应考,怎么可能不携带此东西,不可以深究其罪。而奴仆动不动就控告主人,这种风气决不可长!”只将那个举子送到税院罚两倍的税金,却将那个仆入治罪,送去充军。

●火烧疑心

明成祖时期,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进见皇上,带了些岭南的藤席准备馈赠朝廷中的官员,巡逻官截获受礼的名单,交给皇上,皇上看了,见礼单中唯独没有杨士奇的名字,就单独召见他,询问其中的原因。杨士奇说:“当初,徐奇从给事中受命赴任广东时,众官员都作了赠别的诗为他送行,所以他才用藤席来回赠。当时臣有病没有做诗文,不然的话,我也在馈赠之列。今天虽然众官员名字都在礼单上,他们是否都接受礼物,还不知道,再说,东西很小,恐怕也没有其他目的。”经杨士奇一解释,皇上的疑惑打消,就将名单交给宦官,让他烧毁了,从此再未过问此事。

●仗义疏财

唐代名臣严震,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时,有一个人向他讨钱谋生,严震就召集儿子公弼等人征求意见。公弼说:“这是风气坏了,大人不必答应他。”严震大怒他说:“你这样肯定会毁了我们家。只可以劝我尽力多做善事,怎么能劝我吝借钱财?而且这个人出口就向我讨三百千,的确不是凡人。”命令手下人如数给了那人。于是,剑南西川、东川及山南西道三川的士子争先恐后归顺于严震,并且没有任何人马上提出什么过高的要求。

●弃金取文

刘邦攻克咸阳,他手下的众将领都争先恐后跑进仓库分抢金银财宝。只有萧何一人将秦国丞相御史大夫所保管的各种资料、档案全部收缴,并妥善保管。后来刘邦之所以能够详细了解各个关口的险隘,人口的多少、地区的贫富、以及百姓的疾苦,就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国的全部资料档案。

●米贵万金

宣曲任氏,他的祖先曾作过督道仓吏,秦朝将灭亡时,豪杰们都争着去夺取黄金美玉,只有任氏收藏了仓库里的粮食。后来楚汉在阳一带相持不下,老百性无法耕种,一石米贵到万金,此时,那些豪杰们手里的黄金、美玉全都流到了任氏手中。

●远见卓识

蜀国的卓氏,他的先辈是赵国人,因善于冶铁而致富。秦国打败赵国,命令卓氏迁移到蜀国,夫妻二人推着车子长途跋涉。被迁移的俘虏们很少有多余的钱财,争相让官吏让他们迁到近处,就在白水江一带安家一只有卓氏说:“这个地方偏避贫困,我们听说岷山下面沃野千里,土中能长一种竽头,象蹲着的鸱鸟那么大,到死也不会挨饿。老百性还可以做工、经商。”因此请求远迁到临邓,开采铁矿,经营筹划做买卖,富裕到可以与一国相匹敌。

●国安为重

赵王从渑池归来,因蔺相如立了大功,拜他为上卿,位置排在廉颇之上。谦颇自恃战功卓著,而蔺相如只有口舌之劳,官位反在他之上,心中不眼。就对人说:“我遇到蔼相如,一定要侮辱他一番。”相如听说后,不愿与廉颇碰面,每当要参加早朝时,经常说自己有病不去,以免与廉颇争席位。过了一些时候,相如出门,望见廉颇来了,马上赶车躲避开,于是他手下的官员门客都来说他,认为他太软弱可欺,使他们也蒙羞受辱,想辞职离去,相如一再劝阻他们。他问:“你们看廉颇比得上秦王吗?”他们说:“不如秦王。”相如又说:“秦王那样威风,我敢在朝廷中叱责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很愚笨,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我考虑的是,强大的秦国之所不敢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和廉颇在。如果我们两虎相斗,必有一死。我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安危为重,将个人私仇放在一边。”廉颇听到这些话,十分惭愧,解衣露体,背负荆条,由宾客引到相如家里请罪。从此后,二人结下生死之交。

●握手言欢

郭子仪和李光弼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手下的两员大将,两人长期不和。虽然同在一个锅里吃饭,却从不正眼相看,也不交谈一句。等到郭子仪取代安思顺作了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就想逃走,但还犹豫不决。十天之后,唐玄宗命令郭子仪领兵东进,攻打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李光弼进了郭子仪的公堂,他对郭子仪说:“我们两个人如同仇人,现在你大权在手,我自己一死心甘情愿,请你不要牵连我的妻子儿女。”郭子仪一听这话,从堂上快步走到光弼跟前,握着他的手,抚着他的背,扶他在堂上坐下,流着眼泪对他说:“如今国家遭乱,皇上避难在外,没有你不能东征,哪里是考虑私仇的时候啊!”说完,倒地便拜,二人从此握手言欢,共同谋划,打败了叛军。

●张飞遵礼

刘备一见马超,就很看重他,让他作了平西将军,封他为都亭侯。马超见刘备对他待遇优厚,常常一口一个“玄德”。关羽对此十分气愤,几次请求刘备杀掉马超,刘备不允许。张飞献计说:“象这样的话,应该做出个样子让他明白应如何遵守礼仪。”第二天刘备召集部将开会,关羽、张飞都持刀直立两旁,马超进来,朝坐席上一看,不见关羽、张飞人座,却见二人直立在刘备身旁侍候,于是大吃一惊。从此后,对刘备分外恭敬。

●忠心职守

宋太祖赵匡胤早先在周世宗手下做官时,曹彬在周世宗手下专门掌管宫中的茶和酒。赵匡胤曾经向他要点酒喝。曹彬说:“这是宫中的酒,我不能随便给你。你自己去买酒喝吧。”等到赵匡胤当了皇帝,他对群臣说:“周世宗手下的官吏中,不欺骗他们主子的,只有曹彬一个人。”于是将他视为心腹,委以重任。

●操守严格

周世宗显德三年,赵匡胤攻克滁州,周世宗命令礼部侍郎窦仪,将官府里的钱财全部抄收登记。过了几天,赵匡做命令亲信去取库里收藏的绢帛。窦仪说:“你刚攻克滁州时,就是把府库里所有的东西都拿走,谁敢说什么呢?但既然已经全部籍录没收了,就是公家的东西,没有皇帝的明令,我就不能给你。”后来赵匡胤成为皇帝以后,经常称赞窦仪操守很严,并委以重任。

●臣不欺君

宋真宗时,鲁宗道担任谕德。有一次,真宗要召见他,朝廷中的使者到他家时,他恰好不在。过了一阵,他才从酒店里喝完酒回来,使者将真宗召见一事告诉他,并与他商量:“如果真宗怪罪你迟到,应该找一个什么理由来回答他呢?”鲁宗道说:“就说实话吧。”使者说:“说实话你就会受到皇上的惩罚”。鲁宗道说:“喝点酒,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撤谎欺骗君主,才是做臣子的大罪啊。”使者回到宫中,如实禀告了真宗。真宗听后,十分看重鲁宗道,说他忠诚老实,可以担当大任。

●办事得体

宋仁宗病了很长时间,没有上朝理政,一天,他的病情稍有好转,想召见主持政务的大臣们,于是坐在便殿,召中枢省、枢密院文武二大臣紧急进宫,吕夷简得旨后,过了一会儿才起身入宫,枢密大臣催他快点走,而吕夷简却象平时一样,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宋仁宗见到他们就说:“我病了这么久,今天刚好些,非常想见见你们,你为什么姗姗来迟?”昌夷简从容禀奏皇上:“陛下患病,不能亲理朝政,朝廷内外都很担忧。一旦忽然召见大臣,我们就慌忙奔跑进宫,恐怕会使人们误认为出了什么不好的事,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宋仁宗听后,认为他辅佐政事,考虑周全,办事得体。

●深谋远虑

李太后死后,仁宗的丧服还没脱掉,吕夷简就马上劝谏宋仁宗立曹氏为皇后,范仲淹不同意吕夷简的见解,马上去晋见皇上说:“吕夷简又给陛下出了一个坏主意。”第二天,吕夷简告诉韩琦说:皇上的年龄已经大了,郭后和尚美人都因为失去宠爱而被废掉了。后宫中想凭姿色得到皇上宠爱的大有人在,不立即册封皇后,就没有办法阻止不可预测的麻烦事。

●先国后君

魏太武帝要去打猎,古粥留守京都平城,太武帝命令古粥预备肥壮的马匹给狩猎的骑士,古弼却故意给他们准备了一些瘦弱的马。太武帝对手下人说:“这个尖头奴才,敢对我的话打析扣,回京后先斩了他。”当时古弼手下的人都惶惶不可终日。古弼就对他们说:“侍候君王的人,使君王的在游戏玩乐时不愉快,这是小罪一桩;不作好抗击外来侵略的准备,他的罪过就大了,现在北边和南边的敌人,都千方百计想侵犯我国疆土,这是我非常忧虑的事情,我挑选肥壮的马来充实军队,只是为了有利于国家,就是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圣明的君主自然会正确处理这些事,有罪的话,我一个人承担,你们没有什么罪过!”太武帝听到古弼的话,非常感慨地说:“这样的大臣,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呀!”事后反赐给古粥一套官袍、两匹马、十头鹿。古弼的头形尖,魏太武帝曾把他叫“笔头”,也取笔直而有用的意思,当时的人们都叫他“笔公”。

●忠国抗君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经常需要很多的钱用来赌博,并赏给唱戏的人。当时,张承业主管钱库的事,庄宗不能随便拿到钱。一天,庄宗在钱中摆上酒席请张承业喝酒,喝到兴头上时,又叫他儿子继给张承业跳舞。表演完毕,张承业拿出饰有珍宝的腰带和好马送给继岌。庄宗指着那些钱堆对张承业说:“继岌缺钱用,你应该送一堆钱给他,怎么送宝带好马呢?”张承业起身向庄宗请罪,他说:“国家的钱不是我所得到的私产,我怎能拿它来赏给别人呢?”庄宗就说了些带有强迫性的话。张承业非常气愤他说:“我长期担任这个职务,并不是为了我的子孙后代。只是遵循先王的遗诏,誓雪国耻。珍惜这些钱,辅佐你完成霸主的大业,如果你想用,又何必来问我,钱花光了,兵马散了,难道只是我一个人遭受祸殃吗?”庄宗从此以后再也不向张承业要钱了。

●不斩败将

汉武帝的大将军卫青出兵定襄。部将苏健、赵信两军共三千多骑兵,与匈奴单于的部队遭遇,激战一日,几乎全军覆灭。赵信投降了单于,苏健只身回到卫青军中。卫青帐下的议郎周霸说:“自从大将军出兵以来,还未曾斩过部将,今天苏健丢了部队一个人逃回,应该将他斩首,以显示将军的威严。”军中有个叫安的长史说:“不能这样做!苏健以几千士兵抵抗数万敌军,奋力苦战一天,士卒都不敢有二心,全军战死。现在他自己死里逃生,反而被斩,这是告诉后来的人,谁要是战败了,就不要再回来,不如投降的好,所以不能斩他。”卫青说:“我卫青将真心诚意对待他,我不怕会因此没有威望。周霸劝我以斩部将的行为来显示威严,太不符合我的意愿。再说,虽然大将军出使在外可以斩部将,但以我的尊严和宠幸,也不敢在京城之外,擅自诛杀部将。将他送到皇上那里去吧,让皇上亲自裁决这件事,以此形成作大臣的不敢专权独断的风气,不也很好吗?”于是将苏健囚禁起来送到皇上那里,汉武帝果然赦免了他的死罪。

●不服则废

大公望吕尚受封于齐国营丘。齐国有个叫华士的人,品行高洁,但不愿作天子的臣子,不愿作诸侯的朋友,人们都称赞他的贤德。太公望派人三次召见他,他都不到,于是就让人将他杀掉。周公说:“这个人是齐国的高洁之士,怎么能杀他呢?”太公说:“不作天子的臣子,不作诸侯的朋友,我还能得到臣子和朋友吗?我不能用他作子臣,不能与他交朋友,他就是被遗弃的人;我三次召见他,他都不来,他就是以下犯上的人。如果还表彰他,将他视为教化的榜样,使全国人都仿效他,我还给谁当君主呢?”

●五恶皆杀

少正卯和孔于是同时代人,都在办学校。少正卯的学校人了兴旺,而孔子的学校却三盈三虚。后来孔子当了鲁国的大司寇,就将少正卯杀戮在宫门外华表台下。子贡向他进言说:“少正卯是鲁国的知名人士,先生诛杀了他,恐怕得不偿失吧?”孔子说:“人有五种恶行,而盗窃还不包括在内:一是通达古今之变即铤而走险;二是不走正道而坚持走邪路;三是把荒谬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四是知道很多丑恶的事情;五是依附邪恶并得到恩泽。这五种恶行沾染了一种,就不能避免被君子所诛杀,而少正卯是五种恶行都兼而有之。他是小人中的雄杰,不能不杀他。”

●明火暗退

宋真宗时,王钦若、马知节都在枢密府任职。一天,他俩在皇上面前因为一件事情而彼此愤怒争执,不讲为臣之礼,王旦奉真宗之召到朝廷,看见王钦若还在吵闹不停,皇上愤怒已极,要将他们关进监狱。王旦从容地对皇上说:“钦若他们仗恃陛下的信任和礼遇,冒犯了陛下,我本应当按朝廷典章对他们加以处罚,然而看陛下天颜不悦,希望陛下暂且回内宫歇息,明天我再来领旨。”皇上同意了。王旦退出,把王钦若等召来痛责一顿,他们都惶恐万分,自己写了条陈,等着受处罚。第二天,真宗召来王旦,问道:“王钦若等人的事如何处置?”王旦回答:“我对这事日思夜想,考虑王钦若等人应当罢黜,但是不知道应该按什么罪名处罚他们。”皇上回答:“当着朕的面争吵,对朕无礼。”王旦说:“陛下圣明驾御海内,而让大臣以‘忿争无礼’之罪伏法,恐怕南夷北狄听说后,有损陛下的威严远播。”皇上问:“你的意思如何呢?”王旦回答说:“我愿到中书省,将王钦若等人召来,宣告陛下含怒容忍的意思,并且订几条规矩约束他们。等过一段时间,再罢他们的官也不晚。”皇上说:“如果不是你说,朕实在难于容忍。”数日之后,王钦若等入都被罢了官。

●行善求福

宋神宗时,孙觉任福州知州。当时有人在买卖中欠了债,监狱里关了许多人,恰逢有些富翁要出钱五百万整修佛殿,向孙觉请示,孙觉对他们说:“你们施舍钱财,是为了什么呢?”众人回答:“希望得福啊。”孙觉又说:“佛殿并没有坏,又没有和尚在野外坐禅,何必不将那些钱替监狱中的囚犯偿还债款,使数百个囚犯解脱披枷戴锁之苦。你们因此而获得的福份难道会少吗?”富人们不得已,答应了,当天,就将五百万钱交给官府,于是关在监狱里的人全部放出来了。

●元帅属谁

建宁王李倓,是唐肃宗的第三个儿子,他性情英武果断,有雄才大略。安史之乱中,他跟随皇上从马免驿往北朝灵武行进,兵少势弱,途中屡次遭遇敌寇强盗,李倓总是亲自选择骁勇的士兵,护卫在皇上前后,与敌人浴血奋战,以保卫肃宗的安全。皇上有时过了时间还不能吃饭,李倓便悲伤哭泣,因此军队中将士们都对他十他佩服,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肃宗在灵武即位后,想封李倓为天下兵马元帅,让他统帅诸将东征。侍臣李泌说:“建宁王确实是个帅才,然而广平王是他的兄长,如果建宁王功成名就,岂不是使广平王成为春秋时的吴太伯(周太王之长子,因太王欲传位其弟季历,太伯与仲雍逃到荆蛮,自号为吴)了吗?”皇上说:“广平王是嫡长子,应该继承王位。何必将天下兵马元帅的职务看得这样重呢?”李泌说:“广平王还没正式立为东宫太子,现在是战争时期,天下多难,众人的心都向着乓马元帅。如果建宁王大功既成,即使陛下不想立他为太子,与他共同立功的将士哪里肯罢休呢?过去太宗太上皇,就是这样的例子啊!”肃宗采纳了李泌的建议,封广平王李倓为天下兵马无帅,众将都归他指挥。李倓听到此事,向李泌道谢说:“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啊。”

●不议政事

唐德宗时,王叔文常侍候太子下棋。有次下棋时曾经议论起政事,谈到宫市的弊端。太子说:“我正想劝谏皇上,废止宫市。”在场的人称赞太子的胆识,只有叔文默默无语。其他人告辞后,太子留下王叔文,问他为什么不吭一声。王叔文回答说:“太子的职责是侍候皇上吃饭,早晚给皇上请安,不能议论其他的政事。陛下在位已有多年,如果怀疑太子收买人心,你拿什么话为自己辩解?”太子听后,大吃一惊说:“不是先生提醒,我哪里会想到这些?”因此对王叔文格外宠信。

●招回叛心

宋太宗在位期间,党项酋长李继迁时叛时降,经常侵扰西部边疆。一次,手下人禀奏皇上说,已经抓获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想将她诛杀,宰相吕端入朝禀奏皇上说:“从前项羽打算油烹刘邦的父亲,刘邦告诉项羽,‘如果油炸了我的父亲,希望也分给我一杯肉汤喝’。成就大事的人都是不顾念他的亲属的,何况李继迁这样犯上作乱的人呢!陛下今日杀了他的母亲,明天是否能捉住李继迁呢?如果捉不住李继迁,白白地结下怨仇,反而越发坚定他叛逆之心。”太宗说:“那么应当怎么办呢?”吕端说:“以臣的愚见,最好将她安置在延州,派人好好看视她,以此为诱饵招来李继迁,即使他不立即投降,始终可拴住他的心,而他母亲的生死操在我们手中。”太宗拍着大腿连声说好:“微卿,要不是你,我差点误了大事。”后来李继迁的母亲老死在延州。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竟向宋朝纳款称臣。

●谏止立君

宋哲宗时,边防元帅派遣种朴进京来奏,说是得到报告,契丹国王阿里骨已经死了。契丹百姓还不知道继位的是谁。契丹官员赵纯忠,谨严忠信可以任用,希望乘契丹王位后继者未定之时,派遣强悍的军队数千人,拥载赵纯忠到契丹国,立他为王。众人议论纷纷,都同意这个意见。右朴射兼中书门下侍郎苏颂说:“事情还没有弄清楚,就派兵越境,强立君主,倘若他们拒而不纳,那不严重地损害了朝廷的威严吗?还是慢慢观察他们的变动,等到情况已经明朗之后,再来处置这件事,也不晚啊。”后来才知,阿里骨果然安然无恙。

●索取地图

宋初,朝廷派遣卢多逊出使,陪送南唐国主李煜返国,船到宣化口,卢多逊让人给李国主说:“朝廷准备重修天下地理图册,史馆独独缺少江东各州的,想要每州送一本,由卢多逊带回朝廷。”李国主马上命令缮写奉送。于是南唐十九州的地形态势、屯戍远近、户口多寡都尽知无遗。卢多逊将这些地图带回朝廷后,朝廷才有用兵的意思。

●火烧地图

宋神宗熙宁年间,高丽国使者入境进贡,每到一个郡县,都要索取当地的地图。所到之处也都印制好地图奉送。到了扬州,使者又带上一份公文索取扬州地图。当时,陈秀公任扬州太守,他欺骗使者说他想看看两浙一带所提供的全部地图,以便仿照规格复制,然后再还给他们。等高丽国使者将那些地图全部交出后,陈秀公就将它们一把火焚烧了。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朝廷内外。

●气脉衍生

宋高宗时,张浚与赵鼎同在枢密院任职,二人同心协力,共图复兴宋室。而且二人习性相近,所以相得甚欢。有人知道他们两人将同时升任宰相。秘书省正字喻樗却说:“这二人宜于暂且同在枢密府,以后赵鼎退休,张浚就可以继任。处理国事,任用官员,习染相距不太远,就气脉长。如果二人同处相位,万一不合而分离,继任者就必然改弦更张,这是贤者自相悖谬了。”

●避免奢侈

宋真宗时,陈晋公陈恕作三司使,总揽天下财计。宋真宗命令他将宫庭内外府库中的钱财、粮食全部统计一下上报给他。陈恕当即答应,但却未统计上报。拖了很久,真宗屡次催促,陈恕始终没有上报。真宗就命令宰相去质问他。陈恕回答说:“天子还很年轻,如果他知道府库这样充实,我怕他会生出奢侈之心。”

●居安思危

宋真宗时期,李沆任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当时正值西北边境打仗,有时候到了很晚才吃饭。王旦感叹到:“我们这些人,怎么才能生活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啊?”李沆说:“稍稍有点忧虑劳苦,足可以让人警惕,假使哪天四方安宁,朝廷里未必就不会生出事来。古话说:‘外宁必有内忧’。这好比人有点病,就知道忧虑而抓紧治疗。我死后,你肯定要作宰相。朝廷很快会与敌人议和。一朝边疆没有战事,恐怕皇上又会渐渐生出奢侈之心。”王旦听了,不以为然。李沆还喜欢每天都将四方水旱灾害、强盗、乱贼、以及件逆不孝的事情收集起来禀奏皇上,皇上听后,脸色大变,抑郁不乐。王旦认为不值得拿这些琐碎的事情去烦扰皇上视听。况且宰相每每禀奏不好的事情,尽违背皇上的心意。李沉说:“皇上在少年的时候,就应当使他知道各方面的艰难,常常怀着忧虑恐惧之心。不然的话,他血气方刚,不是成天迷恋美女娱乐、斗狗跑马,就是大兴土木、征召军队、建词立庙。我老了,等不到看见这种情景,这就是你参政之后的忧虑啊!”李沆死后,宋真宗与契丹讲和,西夏也向大宋称臣。于是,真宗果然在泰山封岱词、在汾水建宗庙,大肆营造宫殿,搜集研究已废亡的典籍,没有闲暇之日,王旦亲眼看见王钦若、丁谓等奸臣的所作所为,想进言劝谏,而自己已经陷进去了;想离开朝廷,而皇上又对他待遇优厚,不便辞官。这时王旦才认识到李沆的先见之明,不由得感叹道:“李文靖真是一位圣人啊?”

●外宁内忧

战国时,晋国、楚国在邵陵遭遇,范文子不想与楚国决战,他说;“只有圣人才能既无内忧又无外患,我们不是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何不留下楚国作为外患以戒惧自己呢?”历公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与楚国交战,打败了楚国,回来后越发骄横,重用奸臣胥童,将郤氏三大臣诛戮。他自己被嬖臣所弑杀。

●刚正不阿

宋太宗,宋仁宗,曾经在大名府郊外狩猎,题诗数十篇。仁宗庆历年间,大名府留守贾昌朝将这些诗刻在石碑上。韩琦留守大名府时,将这些诗藏在班端殿的夹壁中。他的宾客中有人劝韩琦拓下摹本,进献于朝廷,韩琦说:“将它修葺好就可以了,怎能用来作为进献之礼?”那位门客很不理解韩琦的意思。

宋哲宗时,韩绛留守北京,就拓下摹本进献朝廷。韩琦听到此事后,感叹道:“过去我不知道进献吗?看到皇上正在锐意守边,考虑国家大事,不应当将他的心思引到一边去啊?”

●智藏海图

明英宗天顺年间,宫廷中爱好宝玩成风,宦官出主意说,三十年前宣宗宣德年间,曾派遣三宝大监出使西洋,获得无数珍宝奇玩。皇帝就命令宦官到兵部去,查找三宝到西洋的海上路线。当时刘大夏为兵部侍郎,兵部尚书项忠命令掌管文书的都吏去翻检过去的资料,刘大夏先将那份资料搜检出来,偷偷藏好。都吏查了半天查不到。项忠又命令其它官吏去查。并且质问都吏说:“部里的公文怎么会弄丢了呢?”刘大夏笑着拉过尚书,对他说:“当年下西洋,花费了钱财粮食几十万,军民死亡数以万计,这是当时弊政,即使那些公文还在,尚且应当销毁,以除掉病根,为什么还去追究它的有无呢?”尚书项忠一听。面色严峻,一再给刘大夏作揖致谢;指着自己的椅子说:“刘公这样通达国家事体,这个位置不久后就属于你了。”

不久,安南黎频侵占了许多城他,向西侵犯当地土著,宦宫汪直就想乘机讨伐安南,派人索取英公征服安南的路线图,刘大夏将图藏起来没有给他。兵部尚书又亲自替来人去要。大夏悄悄地告诉他:“只要这仗一打,西南的局势立即就会混乱。”尚书明白了,就再也没提这件事。

●规矩有法

唐宪宗嘉许崔群敢于直言,命令翰林学士从此以后凡有事禀奏,都必须先由崔群过目,由他署上名字,然后才能送交皇上。崔群说:“翰林院的作法,都是根据过去的规矩。如果一定要我先署名,今后如果万一有阿谀逢迎之人作翰林院首席学士,那么下官的批评意见就无法直接送到皇上那里了。”因此,他没有接收先在奏折上过目、签字的圣旨。

●拒受特权

明孝宗朱枯樘在文化殿理政,召见乓部尚书刘大夏,告诉他:“有些不好处理的事情,每每想召你来商量,又因为那不是你管辖的事情而作罢。今后凡有你认为该做或不该做的事,都可以用揭贴秘密送来。”刘大夏回秉皇上:“臣不敢。”皇上问:“为什么呢?”刘大夏说:“宪宗时的李孜省就是鉴戒。”皇上说:“你议论的是国家大事,而李孜省搞的是营私舞弊,以淫邪方术危害朝廷,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刘大夏说:“下臣用揭贴向皇上进言,朝廷按揭帖所说的办事,就容易出现前代卖官职、贪污腐化、宦官专权之类的事。陛下所实行的,应当远效法古代帝,近政法祖宗国家大事的是非,与大家一起共同裁决。外面的事交给兵部和各府去办理,朝廷中的事向内阁大臣咨询,这样就可以了。如果采用揭贴密进的方式,搞的时间一长,大家将它视为常规,万一奸倿之人窃居要职,按这样的方式办事,其害处不可胜数,这实在不可以为后世效法。臣不敢效顺皇上,执行您的意旨。”皇上听了,久久地称道:“好啊!好啊!”

●贿赂强盗

大强盗张海,将从高邮城经过,高邮城知军晁仲约再三考虑、衡量自己无法抵御这些强盗。就晓谕郡中富裕百性,让他们拿出金银布帛、牛羊好酒迎接、犒劳张海。事情传出去,朝廷里文武百官都十分生气,宋仁宗也大怒。富弼提议诛杀晁仲约。范仲淹说:“按郡县的兵力和武器,足以战胜这帮强盗,守住城池。晁仲约遇到强盗不抵御,反而贿赂他们,依法当诛。可是现在高邮既没有士兵,又没有武器,况且老百姓的心理是:宁愿大家凑集些财物,免于被烧杀抢掠,对晁仲约的决定肯定是赞成的。杀了晁仲约,不符合制定法律的本意。”宋仁宗听后,就放过了晁仲约。富粥十分气愤,他对范仲淹说:“刚要依法行事,你就多方阻挠,今后用什么来管理众人?”范仲淹私下对他说:“自从宋朝开国以来还未曾轻易诛杀下臣,这是积盛德的事情,为何要轻易破坏了这一德行?如果以后皇帝把手杀顺了,恐怕我们这些人也性命难保。”富弼不以为然。等到二人出京巡视边防,富粥从河北返回京都,却不准他进去。他无法猜测朝廷的意思,整夜徬惶不安,在床边踱来踱去,不由感叹道:“范仲淹是个圣人啊!”

●棋高一着

宋高宗时,刘豫在山东张榜,狂妄地要求天下给他这个皇上进奉药物,宦官冯益恰好派人去收买飞鸽,山东境内传播着许多流言。泗州知州刘纲将情况上奏朝廷,枢密使张浚奏请皇上,要求斩掉冯益以消除流言蜚语。赵鼎继而上奏道:“冯益的事确实十分暖味不清,值得怀疑。此事有关国家大体,朝廷如果忽略了不加处罚,外面的人必然认为皇上派他去的,有损于圣德。不如暂时解除他的职务,派到外地去任职,以清除众人的疑惑。”高宗欣然应允,将冯益调往浙东。张浚认为赵鼎与自己在唱对台戏,十分生气。赵鼎说:“从古以来,凡是想处置小人,搞急了,他们的朋党会互相勾结,反而招致大祸;缓一缓,他们之间就会互相挤兑,不攻自破。现在,冯益犯了罪,杀了他,并不足以叫天下人拍手称快。但是一杀他,众宦官们会害怕皇上杀了其一,想杀其二,把手杀顺了,必然会竭力争取减轻冯益的罪责。不如贬滴他,将他放到远高京师的地方,既无损于皇上的尊严,冯益自己看见受的处罚很轻,也不会花费心机去求人,争取回到原来受宠的地位。他的同党见他被贬,必然会伺机窥求上进,哪里肯让他再进宫呢?如果我们着力排挤他,他的同类必然会因此而畏惧我们,他们勾结得愈发紧密,我们就无法攻破他们了。”张浚听了赵鼎的分析,不得不叹服。

●巧改河道

宋仁宗时,宰相富弼采用朝士李仲昌的计策,从澶州商湖河开凿六漯渠,将水引人横贯陇西的故道。北京留守贾昌朝素来憎恶富弼,私下与内侍武继隆勾结,命令司天官二人,等到朝臣聚会时,在殿廷投出抗议,就说国家不应不在京城的北方开凿渠道,这样会使皇上龙体欠安。几天后,二人又听从武继隆的主意,向皇上上疏,请皇后与皇上一起出来听政。

史志聪将他们的奏章拿给宰相文彦博,文彦博看后藏在怀中。他不慌不忙召来二人间罪:“日月星辰、风云气色的变异,才是你们可以说的事,因为这是你们的职责。为什么胡言乱语干预国家大事,你们所犯的罪是灭族大罪。”两个司天官十分恐惧。文彦博又说:“看你们两个也是狂妄愚味之极,今天不忍治你们的罪。”二人走了后,文彦博把他们的奏章拿给同僚们看,同僚们都十分愤怒地说:“奴才们胆敢如此胡作非为,为什么不斩了他们?”文彦博说:“斩了他们,事情就公开化,宫中会闹得不安宁。”过了不久,大臣们又决一派遣司天官测定六源渠的方位,文彦博还是派那两个人去。这二人怕治他们的前罪,就改称六漯渠在京城东北,而不在正北。

●话不多说

修筑兖州景灵宫时,王旦作朝修使,内臣周怀政与他一起前往。凡有人趁他空闲时请求谒见,王旦必然要等到随从都到齐了,才穿戴整齐,出来在公堂上接见,事情说完,就马上退堂。后来周怀政因犯过失而遭处罚,才知道王旦的深谋远虑。

●避免后患

内臣刘承规因办事忠信严谨,很得宋真宗的宠幸。他在病重将死时,请求皇上封他为节度使。真宗对王旦说:“承规要等到受了封才能瞑目。”王旦坚持不能这样做,他说:“以后如果有人请求陛下封他为枢密使,又怎么办呢?”于是这件事才算罢休。从此后,宦官的官位没有超过节度使的。

●当仁不让

明武宗正德年间,王守仁巡抚南赣,当他已经擒拿到逆贼宸濠时,大同副总兵江彬等人才到。他们起与王守仁争功就散布流言蜚语,诬蔑王公,王守仁一点也不在意。王守仁初次去谒见他们,江彬等人都将他的坐席安排在旁边,让王守仁坐。王守仁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直接坐了上席,江彬等人只得坐在旁边,反而成了下席。江彬等人马上破口大骂,王守仁却以平常交际的礼节,心平气和地作些解释。再加之有人为他开脱,事情就过去了。王守仁并不是为了争一个座位,是害怕万一受了这些人节制,那么今后处理任何事情都得听从他们的,就不可能有所作为。

●官正影直

南宋时,宋宁宗嘉泰年间,陈仲微刚当上蒲田尉,主理县上的事。该县有一个人在路上拦住了他,说了许多赞美他的话,并将一封自荐信密授给他。陈仲微接受后,就将信收藏起来。一年之后,这个人家里欠了县上的租税,仲微逮捕了他家奴仆,这个人对此很有怨言。陈仲微将他那封信还给他,信封仍然象当初那样封得好好的,这个人十分惭愧,连连向陈仲微请罪。

●姚崇独泣

唐中宗神龙元年,武则天身患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图谋诛杀武后的侍臣张易之、张宗昌,发动政变。姚崇当时任灵武道大总管,恰恰从屯兵之处返回京城,就参与密谋商议,后来,因为有功,被封为梁县侯。武则天被迫禅位,迁回上阳宫。唐中宗率领百官去问候武后的饮食起居。五王(张柬之、桓彦范、崔玄、袁恕已、敬晖皆因推翻武周政权有功赐封郡公,又称五王)弹冠相庆,只有姚崇痛哭流涕。张柬之等人对他说:“现在哪里是哭的时候?你恐怕会因此而招祸呵!”姚崇说:“我参与了讨伐叛逆,算不上功劳。然而想到我曾长期事奉武则天,如今这样做,是违背旧主啊!不能不为此而哭泣,作为人臣的应当保持始终如一的节操,就是因此而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后来,武三恩与韦后专权,五王被害,只有姚崇幸免。

●君臣之义

元祐年间,哲宗年幼,苏颂执政,每每看见大臣们奏请国事,只取决于宣仁太后,哲宗说了话,有时会没有下文。只有苏颂秉告宣仁太后以后,必然再禀告哲宗。每次宣读哲宗圣旨,必须要求诸大臣俯伏而听。后来,哲宗成人,改元绍圣,贬斥元祐年间的者臣故将,御史周秩要将苏颂一并弹劾,哲宗却说:“苏颂懂得君臣之义,不要随便议论这位老臣。”

●预料后事

宋神宗升天时,恰恰程颢因为送官文到了大名府。吊唁祭祀之后,大名府留守韩绛的儿子韩宗师,问他朝廷的事情可能会如何发展?程颢说:“司马光和昌公著将作承相。”又问:“他二人果然作了丞相,应当如何办呢?”程颢说:“应当和神宗元丰年间的大臣一视同仁,如果先论党派、亲疏,日后会有许多忧患。”韩宗师问:“有什么忧患?”程颢回答:“元丰大臣都是些嗜好利禄的人,让他们自己去改变那些对老百性危害甚重的法纪,就好了,不然,给绅们的祸殃不会完结。司马光忠诚正直,但很难与他议事;吕公著通达世事,但恐怕他的力量不足啊。”后来这些话都应验了。

●遗恨无穷

宋徽宗即位时,想革除哲宗绍圣年间的弊端,以安定国家,于是广开言路。众人都认为,因为品行高洁而恢复地位,像司马光等旧臣,应该放在前面。陈当时正在谏省任职,他认为前朝废黜孟后,追贬已死去的丞相,都师出有名,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现在要给他们恢复名誉,就应该先分清哪些是受了冤枉,那些是罪有应得,给无辜蒙冤的人平反昭雪,遣责、诛杀制造这些冤案的人。然后发诏书公诸于世,按照礼仪的规定进行,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患,不要只求快而遗根无穷,朝臣们却认为公众的意见被压抑得太久了,希望很快作出决断以博取世人的欢心,于是就仓促地将这些事办了。到了崇宁年间,蔡京当政,又把徽宗建中靖国年间的旧案全部翻了过去。于是,人们不得不佩服陈的远见卓识。

●韩雍装聋

明代宗景泰年间,广东副使韩雍到江西时,一天忽然听说宁府的弟弟宁王来了。韩雍一面谎称有病,请王爷稍等片刻,一面派人马上去叫三司(明代将各省之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并索要白木几。然后韩雍才出来匍匐在地拜迎王爷。

王爷一进门,就讲他哥哥要反叛朝廷的情况。韩雍推说自己耳朵有毛病,听不清楚,请王爷把要讲的都写下来。王爷要纸,韩雍就让手下人将白木几抬进来。王爷将情况详细地写在白木几上,就告辞了。

韩雍将情况报告了朝廷,皇上派钦差大臣来稽查,却没有找到宁王谋反的任何证据。这时王爷兄弟已经握手言欢,王爷拒不承认说过他哥哥要反叛的话。钦差大臣回京后,朝廷即以离间亲王罪叛处韩雍,要将他披枷戴锁送监。韩雍出示王爷亲笔书写在白木几上的状子,才获得释放。

●杨荣荐贤

明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他对仁宗时的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说:“朝廷里的大事多亏了三位老先生。然而你们都年事已高,操劳过度,今后应该怎么办呢?”杨士奇说:“我们理应躬鞠尽瘁,报效国家,死而后己!”杨荣却说:“士奇先生不能这样说,我们这些人已经老朽,没有力量再为国效力,应当推荐些能够胜任工作的年轻人来接替我们。以报答皇上的恩德呀!”王振听了非常高兴。

第二天,杨荣就推荐曹鼎、苗衷、陈循、高谷等人。这些人都先后得到提拔重雨,大有要取代“三杨”的阵势。杨士奇认为这都是杨荣当初那番话造成的。杨荣说:“王振已经讨厌我们这些入了,我们就是坚持下去,难道就肯善罢甘休吗?一旦朝廷传出一道圣旨,任命某某人人阁,那我们这些人就只有束手待毙。现在重用入阁的四个人都是我们自己的人,应当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办事。”杨荣的话说得杨士奇心服口服。

●姑息养奸

唐中宗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已经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将武后迁至上阳宫。户部侍郎薛季昶对张柬之、恒彦范等人说:“两个元凶虽然已经被诛杀,但武后的侄子武三思等人还在,斩草不除根,以后肯定会再长出来的。”侍中恒彦范却说:“武三恩不过是小凳上的肉罢了,留着他为天子垫手。”薛季昶叹息道:“我死无葬身之地了!”等到武三思乱政,桓彦范懊悔莫及。

●官兵失衡

唐章怀太子李贤曾因为军官只是增多不见减少,就向高宗皇帝进谏。他说:“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有生长必有消亡,如果人只生不死,就会无处立足了。自古以来,有军功的人,虽然持皇上赐的金书铁卷,发誓要永远保留他们的官爵。然而他们的子孙良莠不齐,多次触犯法律,马上被革除官职、剥夺封地。有的能再立功,又再给他们爵位,哪里有屡次犯罪而不革职的呢?如果照现在这样长期搞下去,天下官多兵少,老百姓给他们俸禄,必然导致人民的贫困,这个问题,不能不深入地考虑啊。”

●长远打算

唐代宋广德年间,刘晏曾任转运租庸盐铁使,在长江边设置造船工场,每造一艘船,拔款千绢(即万文),有人说实际开支不到这个数的一半,请求减少一些拨款。刘晏说:“不能那样做,考虑大事的人不能吝惜小的费用,凡事都必须作长远打算。现在刚刚修造船场,办事的人很多,应当先让他们私人花销不感到窘迫,才能保证公家的船只造很坚固完好。如果马上就与他们斤斤计较,这件事怎么能干得长久呢?过些时,必然有人减少拨款,减到半数以下,还可维持;再减事情就行不通了。”

五十年后,转运使果然将拨款减少了一半。到了懿宗咸通丰间,转运使算计着实际费用拨款,不再有多余的花销。造船场的船只就越发脆薄,容易损坏,江淮间的漕运事业就废弃了。

●真知灼见

唐代裴宽曾作润州参军,当时润州刺吏韦诜,为女儿选择夫婿,久选不中。一天,韦诜登楼远望,忽然看见一个人在花园中埋东西。就去打听这个人是谁,别人告诉他:“这就是裴参军,非常仁义,从不愿接受贿赂,害怕玷污了家门。恰好有人馈赠给他一块鹿肉干,交给他就走了,他不敢自欺,所以就将那东西埋掉。”韦诜十分惊异,嗟叹再三,于是将女儿许配给裴宽为妻。

结婚那天,韦诜用帐子遮住女儿,让他看看裴宽。裴宽又高又瘦,穿着碧色衣服。韦诜族中的亲戚都笑话他,把他叫做“碧鹤”。韦诜说:“爱自己的女儿,必然将他许配给贤良的公侯作妻子,怎么可以以貌取人呢?”裴宽后来历任礼部尚书,很有声望。

●不争小利

王旦是宋真宗时的宰相,他的女婿韩公照例将要到边远地方去任职。王公悄悄地对女儿说:“这是小事一桩,不要忧虑。”一天,他告诉女儿:“韩郎将到洋州作知州。”女儿大吃一惊,面有难色。王公说:“你回到我这来,不会没有你住的地方。如果我有所求,仗持我是他的岳父,派人奏请皇上不要将他派到边远地方去,就会影响他的远大前程啊!”韩公听到这些话,感动他说:“岳父对我真是厚爱啊!”后来韩公终于踏上中书省、构密院二府任职。

●钱翁买房

东海有个姓钱的老翁,从一个小户人家发财致富,想在城中买房子定居。有人告诉他:“某处有一座房宅,众人已经出价到七百金,马上就要出售,你赶快去看看如何?”钱翁看了房子,竟然用千金买下了。有个人说:“这座房室的价钱本来已经有定论,你现在骤然增加三百,房主不是得利太多了吗?”钱翁笑着说:“这当中的道理不是你们所能明白的,我们是小老百姓,房主违拗众人而将房室出售给我,不稍稍多出些钱,他拿什么话去堵住众人的嘴巴?而且那些想买又没有得到满足的人,还会来争。我用千金买下他们出价七百金的房子,房主的愿望既得到充分满足,其他人对我这座房子也无利可图了。管他们笑也好,哭也好,反正从此后,这座房宅就是我钱氏的世代家业,再没有什么隐患了。”

后来,其他房产大多以售价太低吃了亏,要求买主补贴,有的又转手赎回,往往引起官司,只有钱家的买卖十分妥贴,没有任何纠纷。

●何真烹权

元惠宗至正年间,广东王成、陈仲玉作乱。东莞人何真向江西行省请缨,带领义兵,很快就擒拿了陈仲玉,献给行省。而王成却修筑鹿砦,独自坚守,何真围困了很久都无法攻克。何真就重金悬赏捉拿王成。于是王成的奴仆就将王成捆绑献给何真。何真笑着对王成说:“王公为什么养虎害己呢?”王成十分惭愧,连忙认罪。那个奴仆请求领赏,何真如数给了他。可又派人准备熬汤的大锅,安放在转轮车上,王成十分害怕,以为何真要烹煮自己。而何真却将那个奴仆绑了,推到车上,命令将他立即烹了,又派数人敲着鼓推着车,边走边喊:“四方再有敢绑主子的奴仆,这就是他的下场!”人们都佩服他赏罚分明,岭南的各色人等全部归顺了朝廷。

●目睹真颜

宋仁宗时,宫中发生大火灾,全部宫室几乎烧尽。到天亮时,上朝的臣子们都来了,到天时已经很晚,宫门还未打开。朝臣们无法知道仁宗的起居。中书、枢密二府请求进宫面见皇上,门禁不报。很久之后,皇上才驾临拱宸门城楼,司仪官喝令朝拜,楼下的文武百官全都跪拜于地下,只有吕夷简一个端立不动。皇上派人问他为什么,吕夷简说:“宫廷中发生了事变,群臣希望能一睹天颜。”皇上就出了帘门,在槛杆上俯身下视。吕夷简见真是仁宗,才匍匐跪拜。

●朕也醉了

宋太宗时,孔守正宫拜殿前都虞侯。一天,他在北陪园侍奉太宗酒宴,孔守正喝得酩酊大醉,就和王荣在皇帝面前争论起守边的功劳来,二人越吵越气愤,失去下臣的礼节。侍臣奏请太宗将二人抓起来送吏部去治罪,太宗不同意,让人送二人回家。第二天,二人酒醒了,一齐到金銮殿向皇上请罪,太宗说:“朕也醉了,记不得有这些事。”

●老隶廷杖

宋代,御史台有一个年老的隶吏,向来以刚正不阿而出名。每当御史有了过失,他就立即把手中的廷杖直立起来,御史台中每将他的廷杖挺直与否作为御史办事贤与不贤的标志。一天,御史中丞范讽要在御史台宴请客人,他亲自告诉厨师该如何准备饭菜,一连给厨师吩咐四遍。厨师刚走,他又叫回来,叮咛告戒着半天。回头一看,这位老隶吏的廷杖已经直立起来了。他觉得奇怪,就问老人,他犯了什么过失。老隶吏回答说:“大凡役使别人的人,都只制订章程,然后就命令别人去完成,如果他不照着章程办,自然有固定的刑法来处置他,哪里需要你在哪里喋喋不休呢?假使御史中丞您做了宰相,要治理天下,难道能对全国每一个人都亲自去吩咐教导吗!”范讽听了,十分惭愧,也十分佩服。

●宽大为怀

更始初年,占卜者王郎被赵缨王的儿子林好奇立为天子,不久汉光武帝刘秀诛杀了王郎,收缴了他的来往信件,获得吏属们与王郎一起诽谤诋毁自己的书信上千封。光武帝未加追查,当着诸位将领的面将它们烧掉。他说:“让那些有反侧之心的人安心吧。”

●收买人心

南北朝时,宋国桂阳王刘休范在得阳起兵作乱,统帅禁军的中领军萧道成捉住他立即将他斩首,其他的叛军不知道此事,还在冲破官军防线往都城建康进军。宫中传言刘休范已经到了新亭,人们都惶惑不安,到营垒中投递名片的有近千人。等到大军一到,才知是萧道成。道成拿到那些名片,马上就将它们烧掉了,蹬上城楼对那些人说:“刘休范父子已被处死,尸首在南岗下面,我是萧平南,你们的名片都已被焚毁了,不要害怕。”

●决断英明

北宋时,薛奎镇守巴蜀,一天,他在大东门外举行酒宴,城里有戍卒作乱,一会儿就被抓住了。都监来请示薛奎,薛奎命令就在抓获他的地方处决,这事就了结了。事后,人们都认为这一决断十分英明。不然的话,刑讯逼供,胡乱牵连,十天半月也无法了结,无法使那些有反心的同伙尽快安定下来。

●智杀逃犯

北宋初年,张咏任益州知府,招讨使王继恩打败李顺的军队后,屯兵益州府。部下居功骄横,恣意妄为。一天,有个百姓向知府控告王继恩帐下的士兵仗势欺人,勒取民间财物,那个士兵知道后,用一根长绳从城墙上坠出城外,连夜逃遁。张咏派衙役前去追捕,临行前,他告戒衙役说:“你把他捉住之后,将他衣冠整齐地推进井里,然后来报告我,就说此人逃走后投井自杀。”当时官军中正议论纷纷,气势汹汹要借机闹事,听说那个士兵自己投井而死。也就没有别的话说,张咏也避免了与主帅王继恩不和的恶名。

●相安无事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平定了南中的叛乱,就在当地人中任用了一批官吏。有人向他进谏说:“丞相您得到上天的帮助,征服了南蛮。然而南蛮之人,人心叵测,今天降服,明天又反叛,最好是乘他们降服的时候,委派汉人作官,分别统领南蛮百性,使他们归顺汉人的约束,逐渐濡染政治教化。十年之内,蛮人就可以编列户籍为民,这才是上策啊。”诸葛亮回答说:“如果委任汉人作官,那么就要留下军队,军队留下了,粮草从哪里来呢?这是困难之一;南中刚刚经过战争的破坏,许多人父死兄丧,对汉人十分仇恨,委任汉官而不留下军队,必然酿成祸患,这是困难之二;再有,当地官吏中许多人犯有该罢官、该杀头的罪,他们自知罪恶深重,若委任汉人作官、他们绝不会信任这些汉人的,这是困难之三。现在我不留驻军队,不运送粮草,而各项制度初具规模,社会秩序也初步安定,这样使南蛮人和汉人相安无事,哪点不好呢?”

●办事妥当

晋明帝的驸马,安西将军桓温讨伐蜀国,有个诸葛孔明时小吏还活着,当时已经一百七十岁了。桓温问他:“诸葛公有哪些过人之处?”小吏回答说:“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恒温一听,脸上便露出几分矜持之色,以为自己可与诸葛孔明相比。但过了一阵,小吏又说:“只是自从诸葛公去世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有象他那样办事妥当的人。”桓温于是面有愧色,对诸葛孔明十分佩服。

●以才服人

汉代的朱博本来是个武官,没有作文官的经历,后来他作了北州刺史。上任时巡视部属,走到一县。数百个官吏和老百性聚众拦道,吵吵嚷嚷,说是要告状,官署、寺庙里人都挤满了。一个从事将情况告诉朱博,并请他暂且滞留此县,召见那些告状的人,事情完毕后再出发。其实,那人想以此来观察、试探一下朱博的本事。朱博心中明白。他告诉仆人准备车马。一会儿,仆人禀报已准备好,朱傅出门上了车,去见那些拦道告状的人,他让从事明文告知官吏、百姓:想告县丞、县尉的人,因为刺史不监察那一级的官吏各自到自己郡里去告;想告郡守、邑宰、长史的人,因现在我正在巡视部属,让他们等我回到治所再来告;其它那些受了官吏冤枉、以及检举盗贼、民事纠纷等等,都让他们到各个管辖部门找从事告状。朱博停车,一一作了安排,四、五百人全部停止了吵闹,马上散去,此事令官吏和百姓大吃一惊,没有想到朱博的应变能力到了这种地步。后来朱博慢慢打听,果然是老从事教唆百姓聚众闹事,就将从事杀了。

●洗刷耻辱

朱博当左冯翌时,长陵大姓中有个叫尚方禁的,年青的时候强奸别人妻子,被人用刀砍伤了面颊。官府的功曹受了贿赂,没有革除尚方禁,反调他作守尉。朱博听到此事,找了一个借口召见尚方禁,一看他的脸,果然有瘢痕。朱博避开左右的人,问尚方禁:“这是什么伤啊?”尚方禁自知朱博已了解实情,连忙叩头,禀报了事情经过。朱博笑着说:“大丈夫本难免有这种事情,我想为你洗刷耻辱,你能自己效力吗?”尚方禁又喜又怕,回答道:“万死不辞。”朱博于是命令尚方禁不得向任何人泄露谈话的情况,有机会就记录言论。于是将他视为亲信、耳目。尚方禁经常破获盗贼、通奸等犯罪活动,很见成效,朱博提升他为连守县县令。很久之后,朱博召见功曹,关上门,一一列举尚方禁等人的事情,对他痛加斥责,给了他纸笔,要他将自己受贿的事情全部写下来,不能有丝毫隐瞒,若有半句欺骗的话,就杀他的头。功曹惶恐万状,就写了所有为奸为贼的事,一点也不敢隐瞒。朱博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于是命令他就地听候裁决,要他改过自新。然后拨出刀来将他所写的罪状裁成纸屑,打发他仍然出去就任原职。这功曹后来时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尽心尽责,不敢有丝毫差错。朱博就重用了他。

●治理盗贼

西魏文帝(宇文泰自任太师)时,韩裒任北雍州刺吏。此州盗贼很多。韩裒到任后,秘密地查访了盗贼的情况,原来都是州里豪富人家的子弟。韩裒表面上装着什么也不知道,对那些人仍然以礼相待。他对他们说:“本刺史是一介书生,哪里知道治理盗贼的事,只有依赖诸位共同分担我的优虑了。”于是将那些性情凶恶狡猾的少年全部召来,将他们都任命为捕盗首领,每人分片包干,有盗贼行窃而未抓获,就以故意放纵偷盗论处。那些被委以重任的纨绔子弟都惶惶不安,连忙检举说:前次的盗案实际上是某某所干的。将作案人的姓名一一登记在本子上。韩裒将这个本子拿过来藏好,在州府门上贴了一张布告:“凡是盗贼,可以马上来自首,过了本月不来自首的将公开处死,并没收他的妻子儿女赏给先来自首的人。”十天左右,所有的盗贼全部都来投案自首。韩裒将登记薄取来一对,一点不差。因此全部赦免了他们的罪过,允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后,再也没有发生偷盗案。

●不入圈套

有一次李允则正在举行酒宴,犒劳军队,兵器库却失了火。李允则照样饮酒作乐,并不停止。一会儿,火被扑灭了。李允则秘密派遣官吏拿着文书到瀛州,用茶叶箱运来武器铠甲,不过十天,库里的武器又齐全了,军中没有一个人知道。事后,枢密院请奏皇上弹劾李允则不去救火的罪状。宋真宗说:“李允则必然有话说,姑且先问问他。”李允则回答说:“兵器库防火措施十分严密,我刚刚开宴,那儿就起火,必然是有内奸去干的。若我离开宴席去救火。恐怕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

●扣压奏章

宋真宗祥符末年,宫中仓库发生火灾,各种绢帛几乎烧光。三司使林特请求将库中所需数目、分配给黄河以南各郡,令他们立即进奉,一连递了三次奏章。当时王旦任中书令,将三个奏章全部压下来。过后才说:“那么一点点绢帛,本来应当由四方自己进贡,何必向四方显示我们的困难和弱点呢?”过了几天,外面来进贡的马匹络绎不绝,贡奉绢帛四百万匹。其实是王旦事先用密信通知四方,督促他们进贡。

●镇静自如

宋英宗时,苏颂改任度支判官。一次,他陪同契丹使节回国,住宿在恩州。当晚驿站起火,手下人请他出去避火,苏颂不同意;州兵要进来救火,苏颂也不同意。只是命令守卫驿站的士兵去将火扑灭。刚刚起火时,恩州郡里人心浮动,议论纷纷,说契丹使者发生哗变,救兵也想因此而惹起事端。全靠苏颂镇静自如,稳如泰山,事情就平息了。

●临乱不惊

三国时,中郎将张辽接受曹操的命令屯兵长社。临出发时,军中有人谋反,夜里忽然听见惊呼起火了,全军都骚乱了。张辽对左右的人说:“不要乱动,这不是全军造反,必然是有人在里面制造混乱,想以此扰乱军心罢了。”就对军中将领宣布:“不谋反的人就安静下来。”张辽率领亲兵数十人,在军营正中端立不动。一会儿就将谋反的首犯抓获杀掉。

●以静制动

汉光帝时,吴汉作大司马,曾有敌寇在夜里进攻汉营,军中惊扰不安,吴汉还是照样睡觉,不动一下,军中听说吴汉没有动静,都回到各自营帐,按部就班。当夜,吴汉就领精兵袭击敌寇,大败了敌军。是以静制动的策略。然而,如果不是军中一贯纪律严明,事天临头,虽然想不动也不可能。

●英明果断

景德六年,宋真宗要前往澶州,亲自督师以鼓舞士气。临行前,赐给右仆射向敏中一封密诏,将西方边鄙之地的事都托付给他,允许他相机行事。向敏中得到密诏就藏了起来,象往常一样管理政事。恰逢当时要举行盛大傩(noú)会,有人告诉他,禁军士兵中有人想趁傩会时作乱。向敏中秘密指挥士兵披上甲胄,埋伏在廊下幕布中。第二天,向敏中将来宾、幕僚、军官、士兵全部召来,备置酒席,开怀畅饮,观赏傩会。命令傩人进来,先让他们在中门外驰骋表演,后来召他们到台阶下面,向敏中抖抖衣襟,把手一挥。埋伏在幕布里的士兵一涌击出,将这些傩人全部擒拿,一搜查,果然人人身上都藏着短刀。向敏中当即命令在酒席旁将他们斩首,又马上将尸首埋掉,用灰沙把庭院打扫干净,照旧尽情饮酒作乐。

●矫情镇物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宰相乔公宇,参理留都兵务。当时逆臣宸濠声言发兵南下,他的部队已经到了安庆。但乔公却天天领着一个老儒生和一个医生,到处游玩宴饮,实际上是观察地形,而表面上却象漫不经心的样子。当宸濠造反的消息传到京中时,乔公就命令将城内江西人全部拘捕起来审讯,果然抓到宸濠所派遣的谋士和兵卒几十人。人们认为这是矫情镇物(故意装出安闲态度表示镇定),有费祎、谢安的遗风。

●失而复得

唐宪忠时,裴度被封为晋国公,任中书令,手下人忽然报告官印丢了。裴公面色和谒地告诫他们不要说出去。当晚他设宴与府中的人取乐,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半夜,酒宴正酣时,手下人告诉他,官印又回来了。裴公也不说什么,直到众人尽兴方才罢宴,有人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裴公说:“此事必然是掌管案牍的官吏私自将印拿去偷印书卷。缓一下处置,他们必然还回原处。如果处理得过于急迫,他们可能将印投入水里或销毁,印就不能失而复得。”

●妻女为仆

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王府在亲仁里,每天总是门户大开,任人出入,不闻不问。他麾下有个将军离京赴职,前来告辞,看见他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叫郭公拿毛巾,端洗脸水,和使唤仆人没有什么两样。后来他的儿子们一齐来劝谏,他不听,他们就哭着说:“父亲大人功业显赫,但不自己尊重自己,不论贵贱都可以随便进入你的卧室,我们认为,即使是伊尹那样的大圣人,霍光那样的权臣也不会这样。”郭公笑着说:“你们根本不知道我的用意,我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五百匹,我的部属、仆人吃公家粮的有一千人。我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也没有什么可仗恃的。如果我一向修筑高墙、关闭门户,和朝廷内外不相往来,假若有一个人与我结下怨仇,诬馅我怀有二心。再加上那些贪图功利、妒贤嫉能之辈,在中间加油添醋,造成确有其事的样子,那么我全家九族就危险了,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现在我坦荡无邪,四门大开,虽然有人想用谗言诋毁我,但找不到借口加罪于我。”几个儿子听了,都拜倒在地,佩服郭公的深谋远虑。

●招待宦官

宸濠已经被拿获,皇上忽然又巡游四方,那群奸臣用心叵测,王守仁对此十分忧虑。恰好有两个宦官到了浙省,王守仁在镇海楼摆下宴席招待他们。酒饮到一半,王守仁打发走仆人,取掉上楼的梯子,拿出两箱书简给两位宦官看,原来都是他们勾结叛逆者的来往书信。王守仁将这些书信全部交还他们,两个宦官感动不已。王守仁后来免于遭祸,多亏了这两个宦官从中斡旋。

●众怒难犯

明初,吴履任南康县丞。有个叫王琼辉的与邻居罗玉成结仇,抓住罗的家人鞭打、侮辱了一顿。罗玉成的哥哥罗玉汝和他的儿子,不胜愤怒,集合了一千多少人,包围王琼辉的家,夺回被抓走的家人,并将王琼辉绑了,在路上甩棍棒乱打一顿,打得王奄奄一息,才将他放掉。王琼辉兄弟五人到县里告状,他们在公堂上断指出血,发誓要与罗玉成全家死在一起。吴履看到如果此案成立,将牵连上千人,形势不好,就召来王琼辉,问:“只有罗氏一家人来包围你们家吗?”王琼辉回答:“有一千多人。”吴履又问:“那一千多人都侮辱了你吗?”王回答:“几个人罢了。”吴履再问:“你因为恨这几个人就连累一千多人,好吗?况且众怒难犯,倘若这些人都不怕死,一怒之下把你全家都斩尽杀绝,虽然我可以把你们都抓来伏法,但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王琼辉醒悟了,向吴履叩头,表示听从他的意见。吴履就将用棍棒打王琼辉那四个人抓来,当着王琼辉的面,各打几十大板,打得他们皮开肉绽,又命罗玉成兄弟向琼辉下跪认罪,纠纷才算了结;

●降低势态

叶南岩任蒲州刺使时,一伙打群架的人到州里告状,其中有一个人,血流满面,受了重伤,头上几处开裂,生命危在旦夕。叶公立即起身进入府内,亲自捣药,命令手下人赶快将那人抬进州府,治疗之后,将他委托给一个谨慎忠厚的看门人和一个州府的官员,并对两人说:“你们要好好照顾他、不要让他伤了风。这个人如果死了,由你俩负责。”而且不准这人的家人靠近他。叶南岩对案情略加审核,将打人凶手关进监狱,将其余人全部放走。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叶南岩说:“凡是打架斗殴都没有好气,这个人若不立即抢救,就会死去。这个人死了,必然要有一个人偿命,使他的妻子守寡,使他的孩子成为孤儿。而且还可能牵连旁人,那就不止一户人家破人亡。如果这个人好了,就只是一桩斗殴罪而已。加之当时人的心情,只想打赢官司,虽然牺牲了自家的骨肉,也心甘情愿。所以我不准他的家人靠近他。”不久,受伤者康复,诉讼也就停止。

●知人之明

曹玮在秦州任职很久,累次上书,请求另外派人接替。宋真宗询问王旦:“谁可以代替曹玮呢?”王旦就推荐李及,真宗同意了。众人都十分怀疑,李及虽然谨慎、忠厚、行为检点,但不是驻守边疆的将才。韩亿将大家的意见告诉王旦,王旦并不回答什么。等到李及到了秦州,将士们也看不起他。不久发生了一件事,屯戍禁军中有个士兵大白天在街上抢夺妇女的银钗,官吏们抓住他,将他带到李及那里。当时,李及正在那里看书,将那人叫到跟前,略略加以审问,那人服罪。李及也不再与下面的官吏商量,马上命令将他斩首,又象刚才那样看起书来。将士们都惊叹佩服。不久,李及的声誉就传到了京师,韩亿听到后,又去见王旦,将李及的事讲给王旦听,并且称赞王旦有知人之明。王旦笑看说:“戍边的士卒干偷盗的事,主将将他斩首,这是一般的事,有什么值得惊异的?我之所以使用李及,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曹玮出任秦州七年,羌人都畏惧、佩服他。曹玮处理边疆事宜,已经做到尽善。假使派其他人去,必然会自以为聪明,大大地改变曹玮的治理措施,败坏曹玮的政绩。之所以要派李及去,只是因为他稳重忠厚,一定会谨守曹玮的事业罢了。”韩亿越发叹服王旦的见识与器度。

●治理蔡州

吴柔胜出任蔡州知州。蔡州本来就强盗很多,吴公按照政令,为老百姓建立了五家相保的组织,而并不急于用刑法,老百姓得到了安宁,强盗逆贼也因此而平息了。有人到京师告状,说蔡州有妖逆聚集在确山,皇上派遣宦官飞马到蔡州,点名捕捉十个人。使者想让吴柔胜派兵和他一齐到确山去捉拿。吴公问:“你是想凭借兵力树立威风呢?还是捉拿妖逆以回报朝廷呢?”使者说:“当然是想捉拿妖逆。”吴公说:“我在这里,虽然不聪明敏捷,然而在境内聚集上千人闹事,哪有不知道的呢?今天带兵前往,是逼使他们作乱啊。确山的事不过乡下人为求神拜佛相聚,以利于发财致富。你要捉的人,我一招手他们就会到来。”于是安排使者在驿馆住下,连日与他饮酒,而秘密派人去将那十个人召来,十个人都来了。将他们送到京师审讯。经查实,事情确实象吴公所说的那样,告状的人反以诬告罪被判刑。

●治罪新招

唐代李封任延陵县令,官吏或老百姓中有谁犯了罪的话,并不用板子打,只是命令他们自己裹上碧色的头巾,以此作为耻辱的标记。根据所犯罪行的轻重。来确定裹碧色头巾的天数,时间满了以后就去掉。穿了这种服装出入的人,都认为是莫大的耻辱,互相劝告、勉励,不敢再犯罪。该县的税收每年比其它县交得快。李封在任期间,没有打过一个人的板子。

●挺身平叛

薛长孺任汉州通判时,屯守在那里的士兵关上城门,放火杀人,图谋杀害知州及兵马监押。有人将情况报告了官府,知州和兵马监押都不敢出门。薛长孺挺身走出营门,告诉他们说:“你们都有父母和妻子儿女,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没有参与这件事的,请站到一边去。”于是,跟着起哄的人都不敢动,只有那八个主谋,破门而出,跑到周围各县野外躲藏。后来终于全部被捕获。人们都说,如果不是薛长孺,那么全城的人都将生灵涂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