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国策》。国别体史书。一般认为由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官或策士的史料、笔录编纂而成,非一时一人之作。最后编定者乃西汉末刘向。刘向校录群书时发现诸抄本“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便依国别、按时序重新编订,去其重复,得三十三篇。“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刘向《校战国策书录》)。此名遂沿用至今。此书记载春秋以后至楚汉之起的二百四十五年间史事(前453—前209)。内容主要为当时策士、谋臣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和有关主张、言辞。广泛地反映了战国时代错综复杂的历史。较之其他史书,则显虚构成分多,文学性强。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策。其中所记策士、谋臣之思想、情操及所起的历史作用各不相同:有不择手段追名逐利者,如苏秦、张仪之流,朝秦暮楚,权谋谲诈;有排难解纷、消兵弭战者;有不畏强暴、沉毅勇决者,如荆轲、唐雎等。也颂扬了一些有作为的统治者,表现了一些以民为本、崇尚革新的进步思想。所记多有夸张失实处,其思想内容在封建时代颇遭非议。然艺术成就却为世所公认。其文特点长于记事,善夸张渲染; 说辞气势磅礴,旁征博引,条分缕析,或曲折迂回,巧设机彀,或危言耸听,颇具说服力; 善以对话刻画人物形象; 大量运用寓言、比喻、典故,尤显生动活泼; 语言铺张扬厉,富于文采。对汉以后的辞赋家、散文家均有深远影响。
战国策译注转载自网络,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让更多读者阅读欣赏,本站愿与您一起共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天下书楼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网页底部邮箱,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