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坐禅品第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本篇导读

《遗教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就是通过“守一”(系心一境)的方法制服我们的散乱心,就是“守心”,从而获得“不动心”。问题的关键是,在《楞严经》中,佛陀引导阿难从身内、身外、潜于眼根等七处去找心,还是不得其心。原因很简单,心原本就不是实体之物,而是随缘而变化,“守心”守何物?!如果不能觉知这一点,“守心”往往变成“着心”,一味枯坐。这正是惠能所批评的,“若言着心,心元是妄”。在本品中,六祖惠能提醒大众,“守心”并不代表无心,而是“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换而言之,“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禅定与般若智慧打成一片,方能明心见性,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

译文

六祖惠能开示众人说:我这个法门所讲的坐禅,原本不是执着于固守念头,也不是执着于一味看净,更不是枯坐不动。如果说执着心念,心念原本也是虚妄,了解了心念的虚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执迷固守的。

赏析与点评

《菜根谭》云:“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当风吹过稀疏的竹林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当风吹过之后,竹林又依然归于寂静而不会将声响留下;当大雁飞过平静的潭水时,潭面映出大雁的身影,可是雁儿飞过之后,潭面依然净光一片,不会留下大雁的身影。境界高的人遇事起心处理事件,事情处理完后心中依然恢复原本的宁静。禅修就是了知心念虚幻不实,无可执着,“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知心如幻,幻中找心,找到“无所著”时,本心显现。

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1。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1 真如:真,真实不虚妄;如,不变其性。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的本体,为一切万有的根源。

译文

如果说执着于追求清净,那么人的本性原本就是清净的。由于虚妄心念的缘故,掩盖遮蔽了自我真如本性,一旦没有了虚妄邪见,本性自然清净。生起执着心追求所谓的清净,却又生起对清净本身执着的妄念。虚妄没有一定的处所,有了执着,就是虚妄。清净本来是没有形相的,却给清净立出净的形相,硬说符合这一形相的才是修行的功夫。有了这样见解的人,就会障蔽自己的真如自性,反而被观净相所束缚。

赏析与点评

水本来是清净的,被污染后而变得浑浊。通过净化处理,水又恢复原本的清净,使我们清楚地看见水中之物。人心如水,原本清净,被贪嗔痴等无明烦恼扰乱后而变得妄念纷飞。禅修如同对我们的心进行净化,使本来清净的心再次显露出来,心明则见性。这种清净心无形无相,不少禅修者便要在禅定中追求看净的功夫,反而被“净”困住了,成为修道的障碍。这都是着心着净的过错。故《维摩经》云:“净心亦不可住着。”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即障道也。

译文

善知识!修不动行的人,在与人相处时,看到别人的是非善恶、功过得失,都以平常心对待之,这就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愚迷的人身体虽然在那里纹丝不动,但一开口就是议论别人的是非长短和好坏,这与修道是正好相违背的。这与执着于守心看净一样,也是障碍修道的。

赏析与点评

据《佛说四十二章经》记载,一人嫉妒心甚重,意欲以恶语中伤佛陀。佛陀静心听完此人之咒骂,轻声问道:“若以厚礼赠人,所赠之人不受,汝将奈何?”

答曰:“只得收回礼物。”

佛陀微笑说:“我不接受你所赠之‘厚礼’,请将它带走吧。”

修不动行的人,在世间,看见别人有过患,都以平常心对待之,心就不会生烦恼,就能做到自性不动。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译文

六祖惠能开示众人说:善知识!什么叫坐禅?顿教法门所说的坐禅,因修到没有执着而无任何障碍,对于一切外在的善恶境界,不起心动念,这叫作坐;能识见内在自我本性寂然不动,这叫作禅。

善知识!什么叫禅定?外离一切相叫作禅,内心不散乱叫作定。如果执着于外境外相,内心必定散乱。外离一切相,内心就不会散乱。自心本性原是清净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内心就乱了。如果见一切境而内心不乱的话,这才是真定。

善知识!外离诸相就是禅,内心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叫作禅定。《菩萨戒经》说:“我的自心本性原本清净。”

善知识!在念念之中,得见自己的本性清净,精进修持实践,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赏析与点评

惠能给“坐禅”全新的定义。“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以神秀试图写悟道偈为例,他自认为自己是佛学权威,众人的教授师,对五祖弘忍的衣钵、心法志在必得。这是在外在的形式上执着衣、法,患得患失,“一十三度呈偈不得”。写完悟道偈后,他坐卧不安,直五更。所有这一切都说明,神秀心中大乱。正如惠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外若着相,内心即乱。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