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中国农村的两种类型【2】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比较中外农村生活的人,常常指出中国农村的自给自足性。其实中国农村的所谓自给自足,其含义如何,尚待推敲。假如我们说:中国的农村,比起欧美的农村来,其自给自足的程度,要高一些,大约没有人可以否认。假如我们说:中国农民的需要,靠当地的生产及劳务,便可满足,那就未免离事实太远。

中国农民的生活里,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吃。一般的农民,其所生产的粮食,是否够一家数口的消费呢?在灾荒的年代,粮食的不够吃,乃是显然的。即在五谷丰登的年月,许多地方的农民,还是不够吃的。从外村、外县或外省、外洋,输入粮食,就是不够吃的象征。另外还有一种统计,也可作讨论这个问题的参考,就是人与地的比例。我在内地旅行,每到一个县份,常去搜集两种统计,就是人口与耕地。在华南一带,假如每一个人所分到的耕地,平均不到两市亩,就有向外输入粮食的必要。而华南的县份里,一个人分不到两市亩的耕地,乃是常有的事。至于衣的不能自给,在洋布输入之后,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即在穷乡僻壤之中,男耕女织的传统,已给新兴的纺织工业打破了。布匹已不是家庭中的产品,而是市场中的一种商品,须用金钱去换来的。至于盐与医药,更非多数的农村所能自给,乃是有目共睹的事。

在不能自给自足的状态之下,中国的农民,用什么方法,去满足他们生活上的需要呢?换句话说,他们用什么手段,去换取他们所需要的物资与劳务呢?

从这个问题出发,我们发现中国的农村,可以分为两类。为使这个分类,易于记忆起见,我愿意称第一种农村为宁波型,第二种农村为绍兴型。

宁波型的农村,其特点是什么?鄞县通志中有一段,说鄞县所产的粮食不够吃,可以作我们描写这个类型的起点。通志上说:“鄞县农田面积,据土地陈报,为749066亩,占全县土地45%。农户约34000余户,占全县户口十分之二,平均每户耕地约20亩。全县出米1188000石。据民国二十二年户口调查,为685930人。以平均每人每年食米2石5斗计,全年需米171万余石,尚不敷52万余石。二十四年宁属各县民政现状统计,鄞县米粮生产额1125000石,消费额200万石,亏额875000石。须乞籴洋米,及温台各产米区之接济。至其余农田所产特用作物,间有大宗出口,固不能弥补此粮食之缺额远甚。”

我们如只看这点数字,一定以为宁波人民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实则宁波人民的生活程度,远在一般内地之上。乡村中的组织,如学校与医院,其规模的宏大,也没有几处可以比得上的。宁波人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达到现在的境地呢?光绪年间出版的鄞县志,有一段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县志中说:“鄞县生齿日盛,地之所产,不给于用,四出营生,商旅遍于天下,如杭州、绍兴、苏州、上海、吴城、汉口、牛庄、胶州、闽广诸路,贸易綦多。或岁一归,或数岁一归,携带各处土物,馈送亲友。甚至东洋日本,南洋吕宋、新加坡、西洋苏门答腊、锡兰诸国,亦措资结队而往,开设廛肆,有娶妇长子孙者。”

这些在外面娶妇长子孙的宁波人,多少与乡土已断绝了关系,我们可以存而不论。最要紧的,是那些在外谋生,或岁一归,或数岁一归的宁波人。他们虽然在外面工作,但与家乡还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关系。也许他的妻子还留在家乡,也许他还有别的亲人,在家乡要他赡养。他在外面赚钱,可是并不在外面把所赚的钱都花去。他常常把钱积蓄起来,有便人回家时,便托他们带回去给家人用。或者他于年底要从外面赶回家去过年,除了带一些钱回去之外,还要带衣料,带日用品,送给他的妻子、父母、亲友。就靠他们在各个码头上赚钱,然后住在宁波的人,生活上的需要,才得到圆满的解决。

所以宁波的农民,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是输出劳务,换取金钱,而以金钱购得宁波所不生产而为宁波人生活所必需的物资。在这种方式下过日子的,不只宁波而已。台山、梅县都是属于宁波型的。就是我们家乡歙县,也属于这一个类型。记得乡中有一俗语,“无徽不成镇”,表示沿新安江一带,在外谋生的徽州人很多。我所熟悉的歙南一条河流,沿河60里,每年出产的粮食,只够几个月吃的。所以每年一过正月初旬,沿河的村庄,有许多人挑着铺盖,辞别亲友,外出谋生。这些劳务的输出,使得留在家中的人,可以舒服的生活下去。

绍兴型的农村,与宁波型有异。绍兴粮食的不够吃,是与宁波相同的。去年11月间,我路过绍兴,县长告诉我,绍兴县可耕地为200余万亩,但水田只有90余万亩。全县人口,为80余万,县境内生产的稻米,只够8个月的消费。但绍兴有许多土产,在战前,将此种土产输出,换入粮食,绰绰有余。这些土产,最著名的有四:一为锡箔,战前可出300万块。二为平水茶,每年可以输出20万担。三为绍酒,战前可出30万缸,每缸500斤。四为内河鱼,战前每年可出600万斤。这些特产的总价值,以战前的价格计算,约等于绍兴县所出稻谷的总价值两倍半。有这许多物资可以输出,绍兴人的衣食可以无愁了。

属于绍兴型的农村也很多,如沿太湖的蚕丝区,沙市附近的棉花区,均属于此类。这些地方的农民,所出产的粮食,也许还够吃,也许不够吃,但是他们都不能靠粮食来解决生活上的一切需要。可是他们很幸运的,除了粮食之外,还能生产一种或几种别的物资,而这些物资,又都能在市场上找到销路。他们以出售这些货品的钱,来换取他们别的需要。他们生活的舒适与否,要看这些货品在外面的销场及其价格而定。

宁波型的农村,其特点在输出劳务。绍兴型的农村,其特点在输出物资。许多农村是中性的,就是劳务与物资,每样都输出一点。这种中性的农村,在数量上虽然很多,但作为研究的对象,并没有两端型的有趣,可以不必细论。

这种农村的分类法,目的在帮助我们了解实际的农村,以作各种改良工作的根据。两种农村的经济问题及社会问题,都是不相同的。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先要认清对象是属于哪一类型,然后提出来的改良计划,才不致文不对题。

但我们于分析中国农村的类型之后,还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中国一家,繁荣不可分。自给自足的时代,早已过去。无论哪一类的农村,其繁荣与否,不全系于当地的收成,还要看当地过剩的劳力,过剩的物资,是否有出路。宁波型的农村,其劳力是要靠别的社区中容纳的;绍兴型的农村,其物资是要靠别的社区中吸收的。即使某一个宁波型或绍兴型的农村,在其本村中是天下太平,但别处则烽火连天,民不安命,那么那种太平,那种繁荣,也是暂时的。不久宁波型的农村中,就可见他们的子女,原在外面就业的,现在都失业归来;绍兴型的农村中,也将发现他们运到外埠去的货物,找不到主顾,卖不起价格。那时候,太平也将变为混乱,繁荣也将转为凄凉。

因此,我们将听见和平的呼吁,从各地的农村中喊出来。

三十六,一,二十八。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