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皇帝的服饰,人们自然而然就想到龙袍,金黄灿烂的龙袍可谓是皇帝服饰的代表了。其实,古代的皇帝和皇后除了龙袍以外,穿着服饰的种类和样式是非常繁多的。 皇帝的衣着服饰历来不仅仅是用来防暑御寒的,它还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神圣与威严的体现。皇帝、皇后以及妃嫔、宫女、朝臣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都有严格的规定,因而可以说,帝后所穿的衣服是体现中国古代社会繁复礼仪的载体。古代皇帝的服饰种类很多,头上戴的有冕、冠、弁、帻(一种包头发用的巾)、帽巾、缨、簪;身上穿的有衮袍、中衣、单衣、裘、衫、褂、裳、裤褶等,外饰带、佩;脚下则有舄(音xì,古代的一种复底鞋)、靴、履、袜,其中有些服饰还是从先秦时期流传和演变下来的。到了清朝,更是品种繁多,样式复杂。皇帝服饰的穿戴非常讲究,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季节经常更换,以至中国古代的舆服制度纷繁复杂,连皇帝自己都弄不清楚该怎么穿戴,皇宫里必须有一批太监专门掌管皇帝每天的穿戴,同时保管数量众多的皇帝服饰,清朝还为此专门建立了一种档案,称为《穿戴档》,专门记录皇帝每天的服饰穿戴情况。冕是古代皇帝的重要礼冠,由冕版、冠及缨等组成,冕版的形状为前圆后方,前低后高,大概暗含俯视群臣之意吧。冕版前后各有十二旒五彩垂丝,《礼记·玉藻》孙希旦集解:“王祭天之冕,其旒前后各十有二,每旒之上,以五采玉为饰,又以五采丝为绳以系玉,谓之藻。”汉时冕的冠为黑色,里裹朱色,以白玉珠为旒悬彩色组缨。宋时将唐朝的冕由八种规格统一为长一尺六寸、宽八寸,顶上用青罗绘制龙鳞图案,里面用红罗绘制紫云白鹤。明代时改垂旒为七彩玉珠,每旒串玉珠九颗(白色三颗,红蓝绿各两颗)。自清朝起,皇帝不再戴冕。说到皇帝的服饰,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便是龙袍,它俨然成了皇帝服饰的代表。龙袍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吉服,是由先秦两汉时期的深衣演变而来的,属于礼服,规格仅次于衮冕服。古代皇帝的衮冕服配合冕一起穿戴,一般用于祭庙、登基、大婚、元旦受贺等重要场合,由于穿着不便且不实用,所以皇帝多数时间穿的是吉服和常服。从隋唐时起,皇帝的吉服上开始绣龙的图案,所以称为龙袍。这种绣有龙图案的袍服只有皇帝、太子才可以穿,清朝则后妃也被允许穿龙袍。汉代的皇帝衮袍颜色不定,多为上黑下红,唐代是红色和黄色的,从此黄色开始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彩。龙袍上绣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十二纹章,唐代的十二纹章是:上衣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下裳为藻、粉米、黼(音fu)、黻(音fu)。到了明代,则上衣下裳各六章,宗彝也绣于下裳。其中日、月、星辰寓意明光照临;山布散云雨,寓意皇帝泽被天下;龙变化无方,取意应机布教;华虫即野雉,身披五彩,取意体兼文明;火代表天子修身浴德,至圣日新;宗彝为两只刚猛的动物,代表神武定乱;藻逐水上下,代表天子随代而应;粉米代表滋养;黼为斧形,,取其决断之意;黻为两己相背形,取君臣可否相济之意。将天下最美好的比喻和赞美都用在皇帝衣服上,无非是表示皇权神授,帝德完美。元代龙袍的纹样为过肩盘龙式,前胸和后背皆以大型柿蒂窠作过肩龙,两袖上部为行龙(即侧身的龙,按照上下不同的朝向分为“升龙”和“降龙”),袍的下摆也为一栏行龙。这种龙袍的形式被明统治者沿用。
清朝的皇帝龙袍规定为明黄色,领口和袖口为石青色(即深蓝色),片金缘,上面绣有五爪纹金龙九条,另有十二纹章及五色祥云,下幅是八宝和立水即水波纹,左右开襟,质地为夏纱冬裘春秋棉。灿烂的黄色与龙纹云饰构成了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皇帝服饰的主要特征,显得既尊贵博大又威严肃穆。清朝龙袍款式,朝服上仍为柿蒂窠过肩龙,但下摆处有多个小团龙而不是明代的行龙了;日常的袍服则前后均有三条龙,呈品字形排列,左右是双龙过肩,下摆则为有一定高度的江崖海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帝后的冠服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既沿袭了中国历代皇帝“崇尚黄色、衣纹云龙”的传统,又保留和引进了满族服饰中披领、马蹄袖的风格,使皇帝的服饰更具民族性和时尚特征。清朝皇帝的服饰按穿戴用途可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和雨服等几种。礼服是在大朝、大祀等比较隆重的典礼上穿的,包括朝冠、兖服、端罩(冬季罩在衮服外以保暖)、朝珠、朝带等,其穿戴方式都有严格的定制。其中衮服以石青色为地,两肩及前后胸均绣有一正金龙(正龙即正身的龙),一共四个团龙,并伴有日、月、万寿篆文及五色云纹饰。吉服就是龙袍,用于一般的典礼,如劳师、受俘、赐宴、祝寿等活动。常服即皇帝平时在内廷穿着的便服,一般为石青色对襟长服,无领、平袖,花纹也简单得多。还有一种大襟袍,颜色及花纹均无定规,袖端为马蹄式,裾四开。行服是皇帝外出巡幸、出征等时穿着的行装,有褂、袍、裳几种样式,行褂为石青色对襟短褂,无领、平袖及肘,衣长遮至臀部;行袍与常服袍的样式差不多,只是袍长稍短,右裾缺少一尺,另外补上一块,以纽扣连接,所以又叫“缺襟袍”;行裳前长后短,上宽下窄,左右各一幅,里面有毡夹里子可以脱卸。雨服是皇帝朝会或外出狩猎遇雨时穿着的衣服,样式较多,一般多为油绸布制成,左右两幅相交,上敛下宽,两端渐削为带状,穿时在腰间打结系住。
炎热的夏季,皇帝经常只穿着衫作为便服。古代称内衣叫中衣、中单,直接穿在外面的就叫衫,单层的薄袍则叫作袍衫,一般用纱或绢制成。古代皇后和妃嫔们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后宫里,所以服饰种类比皇帝相对要少,其中正式的礼服只在受册和谒祖庙时才穿着。汉代的皇后礼服为上红下黑;唐宋时期皇后在受册、祭祖、朝会时穿深青色的袆衣,上面绣有翚翟(即野鸡)的图案,《尔雅·释鸟》称:“伊洛而南,素质,五色皆备,成章,曰翚。”领口是黑白相间的花纹,袖口和衣边用红罗为缘饰。头上则盘宽两鬓,插十二枝花,这是最为盛妆的头饰。平日则穿细钗礼衣,头上也只戴细钗即可。明代皇后的礼服分为两种,一种为袆衣,一种为翟衣。袆衣上绘有赤质翟共五色十二等,袖口衣边用红罗为饰,外加深青色的大带。翟衣上织有翟纺十二等,中间点缀着小轮花,衣领、袖口和衣边均饰红色,礼服配凤冠穿戴。明代皇后的常服包括凤冠、霞帔和玉带。清朝皇后的服饰包括朝褂、朝袍、朝裙、龙袍和龙褂等。朝褂形似长坎肩,穿在朝袍外,石青色地,片金边儿,上面绣有龙的图案和万福万寿纹样。朝袍为明黄色,披领及袖为石青色,前后胸及领、袖各有一条金龙,还绣有五色祥云和八宝平水,也有的腰帷绣四条行龙,下幅为八条行龙,前后各一条正龙,两肩各一条行龙。朝裙有叠褶,上为红色织金寿字缎,下为石青行龙妆缎,夏天则以透气凉爽的纱为裙料。龙褂和龙袍分别为石青色和明黄色,绣饰稍简单,但仍用华贵的织绣物来装饰。穿着朝服时,头上还要配戴朝冠或吉服冠,胸前垂挂三盘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