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散文 > 读书有两种:一种带着钻研的态度去读一种纯粹为了快乐而读

读书有两种:一种带着钻研的态度去读一种纯粹为了快乐而读

作者: 未知 时间: 2024-04-28 阅读: 40 次

作者王玉龙

对我来说,读书本来是一种习惯。但在美国这一年,读书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必需。不读书,还能干什么呢?一年时间不算短,不想办法让自己充实起来,会发疯的。

这次来美国,我带了两本厚重的纸质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康德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哲学家,而且我相信读康德可以让我的头脑更清醒一些。另外,记得李泽厚曾说过,康德的书比较经读,是打发时间的好帮手。我需要读点难读的书帮我消磨时间。《三大批判》买了好几年,前两年读了《实践理性批判》,一直想找机会读读《纯粹理性批判》,这次总算找到机会了。至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我在家时就读过一遍,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打算多读几遍。

到美国后的头半年,也就是新冠疫情尚未爆发之前,我上午先把孩子送去学校,然后要么上课,要么做点与工作相关的事情(如,撰写论文、指导学生、给期刊审稿),接着差不多十一点左右去公寓的健身房锻炼40分钟,完了回到房子洗完澡简单吃点午餐,稍微休息一下就去学校接孩子,通常孩子在放学后还要待在学校里玩1个多小时,回到家后5点左右,开始做晚饭,吃完晚饭后陪着孩子做作业,最后洗澡睡觉。等孩子睡着,时间差不多9点半到10点,这之后就是我读书的时间。我会花1个小时左右读康德或欧文.亚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读起来比较吃力,花了三个月左右才读完,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内容没读懂,但我仍然感受到了这本书的力量,那是一种思维的力量。《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倒是读得相当轻松愉悦,连着读了两遍,读第二遍时还做了读书笔记,大概三四万字吧。这是迄今为止我唯一读过三遍还做了读书笔记的书。读完后,我又找来亚隆其他几本书(电子书),包括《当尼采哭泣》、《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诊疗椅上的谎言》、《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觉醒与超越:住院病人的团体心理治疗》,每一本都读得很认真。总体感觉是,亚隆的理论并不高深,甚至可以说相当平易近人。以前也曾读过一些弗兰克尔和罗洛.梅的作品,虽然感觉不错,但不觉得很特别,而亚隆除了为心理治疗建构了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框架,以及对各门各派的理论和技术融会贯通外,他还是一个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伟大践行者,他的一生就是对自己理论实践的一生。

我完全被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吸引住了,甚至还有了做系统深入研究的打算,并为此做了一套读书计划,把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加缪、萨特等存在主义哲学家和弗兰克尔、罗洛.梅等存在主义心理学家都包含在内。我现在正在读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据说是尼采的天才之作,书中确实不乏天才的洞见,但文笔实在过于诗意飘忽,经常读得我如坠雾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他的《反基督》,书中对基督教的那种深刻洞察和犀利批判,即使现在读来仍感震撼。《悲剧的诞生》则让我很矛盾,一方面我很厌恶他对苏格拉底的恶评,另一方面我又不得不赞叹他的某些真知灼见,比如,他将酒神精神的失落作为武器对苏格拉底以降将知识定于一尊的批判(尽管我是站在苏格拉底一边的)。只是回国后,一旦各种凡尘俗事缠身,也不知道计划中的书还能读几本。

读书有两种:一种是带着钻研或学习的态度去读,一种是纯粹为了快乐去读。读康德和亚隆属于前者,读闲书属于后者。每次读康德或亚隆到11点左右,然后洗漱上床,拿着kindle找一本喜欢的电子书读一个小时左右。这也是我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候。kindle是个好东西,方便不说,更重要的是可以储存海量的书籍,就像一个微型图书馆。读闲书就是为了开心,所以不管什么书,我只要觉得有趣,就会读完,这让我读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书。小说应该是读得最多的了。以前我对网络小说有偏见,试着读了一些后,发现有些网络小说的水平相当高。这期间读的印象比较深的网络小说有沧月的一系列奇幻小说和阿越的《新宋》。沧月是个很有创造力的女作家,她在《镜》《羽》中创造了一个叫云荒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生活在水里的鲛人、生活在天上的翼族以及生活在海上的冰族等等。沧月把各族之间的恩怨情仇写得相当精彩,记得有一段阴谋政变的故事写得谋略深沉,差点让我以为是惯于厚黑之学的男性手笔。在沧月的小说里,主角总是一男一女,男人代表恶、魔性和毁灭,女人代表善、神性和拯救。这一点倒是挺女人的。另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网络小说是《新宋》。据说这是一部历史架空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历史专业的研究生穿越到北宋神宗时期扭转中国命运的故事。在我的偏见中,穿越小说基本都是扯淡,但这部小说却写得相当正经,有一种严肃历史小说的厚重感,书中对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物的刻画极为传神,而且很多情节都以可考证的史实为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小说的主角是穿越过去的现代人,但人物命运的发展逻辑基本合乎常理,他以千年的知识积累,在中国这段政治最清明的历史中纵横捭阖,最终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这当然是意淫。不过,既然是小说,意淫一下又有何妨。面对现实,我也会经常产生穿越一下改写历史的冲动,但穿越前有个问题必须考虑清楚:去哪个时代比较好?这个问题并不简单。首先,选择的年代不能太古老,否则没有走向现代文明的必要基础,所以周朝不行。其次,选择的时代必须有足够的智力准备和文明积累,而且这个时代还必须有一个锐意进取的皇帝和足够宽容开放的政治气候。细数两千年的皇权专制历史,北宋神宗时代可能是唯一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时代。只有在这样的时代里,一个带着现代思维的人才有办报纸、搞教育、发展海外贸易,甚至为民主和法治的现代政治改革播下种子的可能。整部小说就是以这个思路来编故事的。我得说,作者阿越在文字功夫、历史知识、故事叙事能力以及对现代政治文明的把握诸方面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这让小说很好看!

除了网络小说,我也读了一些其他的小说。比如,《小小小小的火》,一个很没劲的小说名,但绝对是部好小说。这部小说仅仅是美籍华人伍绮诗的第二部作品,她的第一部作品《无声告白》也挺有看头。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带着女儿四处流浪,像风一样自由的女人,那么孤单,那么美!这个女人没有爱人,却能让每个需要爱的人从她身上获得爱,她就是用她的爱点燃了一个小女孩心中那一团小小小小的火。小女孩是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第4个孩子,她是父母眼中的问题孩子,也是哥哥姐姐们揶揄取笑的对象,总之,她是这个家庭的替罪羊。这使她在行为上变得孤僻、乖戾,在心理上却是一潭死水。但那个女人走进她的生活改变了这一切,点燃了生命之火的小女孩把家里的房子点上一把火,然后毅然离家出走(这让我想起了那个著名的娜拉)。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伍绮诗的小说在文笔上相当细腻精致,而谈论的主题却十分高大上。如果说《无声告白》谈论的是种族之间的文化冲突,那么《小小小小的火》谈论的就是不同个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崇尚自由和崇尚传统秩序)。伍绮诗十分善于从一个家庭中不同角色的关系和矛盾入手,去一步一步地表现主题,而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的精细把握显示出其具有深厚的心理学功底。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的读者,我认为,小说中描写的不当的教养方式(主要是母亲)对孩子心理发展的毁灭性影响是很有警示作用的。《圣殿春秋》是另一部让我感到享受的小说。这部小说是大师级的小说家肯.福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英国王桥大教堂(原型是彼得伯勒大教堂)的建造历史。这是一个有关信仰、爱情和执着的故事,但最让我感慨不已的却是,故事里的坏人做了坏事会良心不安。“连最肆无忌惮的人,说到底,也还是有些顾虑。”联想到我们的现实,这句由故事中的坏人说出的话竟让我有些感动。其他小说,如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阿瑟.克拉克的《与罗摩相会》、约翰.斯卡尔齐的《老人的战争》等也都挺不错的。

小说带给我很多快乐,但我仍然不得不说,小说读多了(尤其是网络小说)会把人变傻。很有几次,当我连续读一段时间的小说后,就会发现思考能力有明显的下降,所以尽管爱读小说,但我不会只读小说,也会经常穿插着其他书籍来读。这段时间读过这么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书。《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是一本心理学畅销书,作者是安杰拉.达克沃斯,她是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的得意门生,也是一位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她一生都在研究坚毅这种人类重要的品质,并将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人类潜能的开发和提升。这本书让我觉得,心理学的研究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我无意贬低国内同行的努力,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吹牛”的阶段,到处都是重大发现重要创新,就是没看到哪一项研究真正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我还读了一部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曾经炒得很热,也确实是一本好书,但我没有读下去,原因是书中讲的快与慢两种思维系统(即直觉和逻辑)对我来说缺乏足够的新鲜感。

赵焰的《晚清之后是民国——1916至1928年的中国》让我重新认识了那段历史,读完后颇为唏嘘,深感读历史不能只读教科书。傅国涌的《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让我重新认识了那个时代的一些人物,特别是司徒雷登的那份无奈让人神伤。历史读物中还有一本《人类酷刑简史:揭秘文明面具下的恐怖人性》(马克.p.唐纳利)比较有特色,书中介绍的种种匪夷所思的酷刑(这还不包括中国古代的酷刑)让我意识到人性中魔鬼的一面可以如何残酷。《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译著)让我对胡适有了一个更为真切的了解,我喜欢胡适的真诚和理性。《魔术师时代:哲学的黄金十年》是沃尔夫拉姆.艾伦伯格写的一本哲学史(传记?),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卡希尔和本雅明在1919年到1929年之间的这段历史,是一本兼具故事性和思想性的佳作,文字也很有吸引力。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是经典名著,书中讲述了很多并不知名却在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的故事,很值得一读。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没什么感觉。

  • 上一篇: 叶胜舟:鲁迅、傅斯年、顾颉刚3位大佬是如何决裂的
  • 下一篇: 芬兰:一个官员没有让座的代价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