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在俞禄向贾珍汇报的账单中,共有“棚,杠,孝布,并请杠人青衣”四项,用银一千一百十两。四项中的“棚”,在另文中已谈过。“孝布”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给孝子、亲朋吊客、男女佣人等按各种关系散的孝袍、孝褂、孝帽、孝带子等用的大白布,通称之曰“孝布”。四项中就余下“杠”和“请杠人青衣”了。这些都是什么?“杠”,有的人可能还知道是抬棺材,可是具体的实际情况,对于未见过实物的人讲来,就不容易说清楚了。
按,“杠”,就是抬棺材的专名词。旧时代有专门做这种买卖的生意,叫做“杠房”,近人徐珂《清稗类钞》中说道:“京师有所谓杠房者,即仪仗店,专办人家举殡之事者也。”
徐珂说得十分简明清楚,但说“专办人家举殡之事”,却不尽然,因为它不止包办丧杠执事,而且还包办喜庆执事,不只出殡时抬棺材,叫吹鼓手,打各种执事,而且也抬喜轿,出雇喜乐,以及喜庆执事等等。这种买卖,过去在北京,都有很大的生意,有名的“和顺杠房”,也有百数年的历史。杠房并不出售任何物品,它只备有旧式红白喜事所用的一切设备,如喜轿、官轿、轿围、大红桌围、椅披、红毡,抬棺材用的大杠、中杠、小杠、各种棺罩、各种执事、旗罗伞扇、肃静牌、回避牌、金瓜、钺斧、朝天镫等等。它联系着一大批穷苦的轿伕、杠伕、打执事的人、吹鼓手,有生意时,杠房会到固定的街口茶馆中,行话叫“口子”,去把它所联系着的人雇来。这些“口子”有严格的界限,这家杠房专在那里的“口子”雇人,分得很清,除非人数实在不够,打过招呼,才能到“外口”雇人。其他“口子”的杠夫,亦不能随便应雇,生意完了,按大小份分钱,没有生意,这些人便无分文收入,生活十分悲惨。老舍先生所写的《骆驼祥子》,最后的命运,便是给死人出殡行列打执事了。
死人出殡,几个人抬棺材,谓之“几杠”。非常贫苦的人家,八个人抬,谓之“八人杠”。往上倍增,小康之家的老丧,用十六杠、三十二杠,作为孝子的儿女就要花很多钱了。豪富之家用四十八杠、六十四杠等。再往上数有所谓八十四杠,还有一百零八杠,那是给皇帝抬棺材,叫做“皇杠”。《红楼梦》第十四回写秦可卿丧事,写到出殡那一天有几句道:
至天明吉时,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
这用的就是六十四杠,是仕宦豪富之家相当多的杠数,再往上就是王公、皇帝了。那些杠数是不能随便乱用的。不但杠数不能乱用,就连杠夫的衣着也不能乱穿。《红楼梦》所说的“青衣请灵”、“请杠人青衣”等等,都是指抬杠的人而说的。加一“请”字,显其礼仪隆重,忌讳说“抬”。所说“青衣”,是谓“青衣、孝帽”,普通仆人衣着,不是戴红缨帽的。辛亥之后,北京老式杠房抬杠的人,常常穿绿色花卉号褂,戴红缨凉帽,这在清代是不能随便乱用的。清代出殡时抬杠的人所穿号褂的颜色、花样,以及所戴帽子、杠数,都是和死者的品位有关系的,必须按照规定使用,不能僭越。因此《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写贾珍给秦可卿办丧事,为了排场,先要给贾蓉捐个五品衔的龙禁尉,这样秦可卿才能按五品宜人的职例摆“执事”,办丧事,不然,那“六十四杠”,恐怕也不能乱用了。捐官用了一千两银子,按照北京的老话说法,这叫作“耗财买脸”。
六十四个人抬一个棺材,这如何个抬法,也要说说清楚。杠房在头天,就到丧主家看好地形,把主要大杠、执事等物运到出殡之家附近的街上,预先摆好,扎好。先是两根四丈多长,大海碗口粗细,油漆成红色的精亮的大杠,两头用木支子垫好,摆在路上。所有横杠,挨肩的小杠,也都一一扎好,摆好,再把棺罩支好。因为旧时代对七、八十岁的老丧,当作养老送终的喜事办,所以杠杆都油红色,棺罩也常用大红库缎再绣金花,如绣盘金百寿图等等。也有用别样颜色棺罩,杠杆上再包蓝布的。但这些东西照例都不用白色。这样长的大杠,如果胡同小,院子小,就无法转弯进去,所以只好先摆在附近街上,到了起灵的时候,由少数杠夫从灵堂中先把棺材用小杠抬出,然后再放到大杠的棺罩中。这时早已按照位置站好的杠夫们,单等时间一到,便在前面一个手拿横木的人击节指挥下,一同抬起上肩。这六十四个人,棺前三十二,棺后三十二,左右两根大杠,大杠再扎横杠,每排横杠,再套小的灵杠、横杠,这样每四个人一组,以正面看,即八人一排,棺前四排,棺后四排。走起来走一样的步子,换肩时一起换肩。如路途遥远,两班杠夫,则中途换班,也要挨肩换班,所抬之杠,不能途中落地。所有动作,均听前面随时倒行的一个手持横木的指挥人的指挥。
这几十名杠夫,还有不同的分工,计分“作活杠夫”,先来到现场,把大杠摆好,把横杠等绑扎好;“出堂杠夫”,专管由灵堂里把棺材抬到大杠上;“下葬杠夫”,专管到了坟地后,将棺材送下墓穴,送进墓道;“打尺杠夫”,打木尺前面指挥;“抬灵杠夫”最简单,专管抬棺材。除此而外,在出殡行列打各种“执事”、即仪仗的,什么金瓜、钺斧、鹿鹤同春、黄莺细狗、松亭、松狮等等,人数众多,也都归入“请杠青衣”名额。因之《红楼梦》所写俞禄这笔账中,“杠”是指杠房中出租使用大杠、棺罩、诸般执事等设备的钱,“请杠青衣”是指抬棺材和打执事的人众的工钱。这些费用都是很可观的。
北京过去有“演皇杠”的传说,即清代皇帝大殡之前,承办皇差的杠房,先要将各种仪仗及大杠等绑扎起来,按照次序抬起来走四城预演,上面抬的自然不是棺材,而是桌子椅子,摆上茶水,还要坐个小孩,抬了绕四城走三天,谓之“演皇杠”。据传十分热闹,观看的人很多,当年亲眼看过西太后、光绪大殡“演皇杠”的人,现在可能还有在世的,自然都是近九十岁的期颐老人了。大杠预演,有时不只皇杠,一般重要生意,杠房为了生意赚钱,也要预演,据五十多年前所编《旧都文物略》记云:
出殡之前,杠房视赁价之高下,除列其彩绣之亭杠于丧者之大道旁,而舁杠者,或百人,或六十四人,先舁亭试行,于杠杆上置盂十余,满盛水以舁者,则群舁速行,时而换班,时而降落,要使盂稳置不坠,水无涓滴溢出,斯为称职,盖取其步法平匀,虽地有坎坷,路有曲折,而灵舆决无欹侧之不安,此其特技也。
这种杠房和抬杠等仪仗,都是明清以来数百年中北京作为皇都的遗物之一,是旧时代北京所特有的。了解了这些具体情况,就可知道《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所写俞禄报账时的实际背景,就可明白这上千两的银子是怎样花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