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芍药当归汤类概述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芍药当归汤类,包括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四方。芍药、当归均为血分药,而有养阴补血的作用,故芍药甘草汤治阴血虚的脚挛急;芍药甘草附子汤则治阴阳两虚的身恶寒,可见芍药剂而有养阴血的功效。当归四逆汤则治血虚受寒的脉细欲绝,手足厥冷之证;若加吴萸生姜,则治厥阴内有久寒的小腹疼痛,或呕吐涎沫等证,反映了当归剂有养血温经之美。

一、芍药甘草汤

【药物组成】

白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煎服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适应证】

治阴血虚于下的脚挛急。

【原文】

第29条。

【方义】

芍药酸苦,和血养筋;甘草和以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使阴液得复,筋脉得养,则脚挛急自伸。

【选注】

成无己:“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相合,用补阴血。”

柯韵伯:“以芍药之酸收,协甘草之平降,位同力均,则直走阴分,故脚挛可愈。”又云:“盖脾主四肢,胃主津液,阳盛阴虚,脾不能为胃行津液以灌四旁,故足挛急。用甘草以生阳明之津,芍药以和太阴之液,其脚即伸。此亦用阴和阳法也。”

【按语】

肝藏血、主筋,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出现挛急疼痛之证。本方具有柔肝舒筋、缓急止痛、敛津液、养阴血等作用。程钟龄说本方“止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已被广大医家所公认。近年来,还有人用本方治疗肠粘连的腹痛不止,加上活血祛瘀之品,亦可取得疗效。

芍药分赤、白两种,根据中医传统的经验,疼痛拒按者属实,一般用赤芍,疼痛喜按者属虚,一般用白芍。

现代药理学证实:本方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不管是中枢性或末梢性的,均有镇静解痉作用。不仅对表在性的躯体和四肢的平滑肌,而且对深在性的平滑肌性脏器,如胃、肠、胆囊、输卵管、子宫、膀胱、尿道、血管等,也能缓解其挛急,制止其疼痛的功效。

【方歌】

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

苦甘化阴利血脉,滋阴柔肝效立瘳。

【医案选录】

李某,男,25岁。右腿鼠溪部生一肿物,形如鸡卵,表面不红,用针管抽不出内容物。右腿拘紧,伸而不能直,强伸则剧烈疼痛,足跟不能着地。每到夜晚,小腿经常抽筋,痛苦不堪。脉弦细而数,舌红而少苔。脉证合参,可知本证属阴血不濡、筋脉失养,挛而收引,故筋聚而成包块,腿难伸直,拘急转筋作痛。为疏:白芍24克,炙甘草12克,嘱服三剂,以观后效。仅一剂而筋不抽痛,夜得安睡。进二剂,则鼠溪包块消退。服第三剂,足跟即能着地。又服一剂,而诸证皆除。

(刘渡舟医案)

二、芍药甘草附子汤

【药物组成】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煎服法】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适应证】

阴阳皆虚而恶寒者。

【原文】

第68条。

【方义】

本方用附子以补阳虚,芍药以和阴血,炙甘草于附子、芍药之间而两补阴阳之虚。

【选注】

陈修园:“方中芍药、甘草苦甘以补阴,附子、甘草辛甘以补阳。附子性猛,得甘草而缓;芍药性寒,得附子而和……此阴阳双补之良方。”

丹波元简:“此方与芍药甘草汤中加附子,于四逆汤中去干姜代芍药,阴阳双救之义自可知也。”

【按语】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这是误发虚人之汗,造成正虚不固的后果。发汗后的恶寒,有表不解者,有正虚者。如汗后脉浮而恶寒,则为表不解,可考虑用桂枝汤;若发汗后,其脉由浮变为沉迟,方为阴阳两虚之候,则用芍药甘草附子汤调补阴阳,其病自愈。

【方歌】

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

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

【医案选录】

范某,男,60岁,农民,华容人。因冬月担水不慎摔倒,扭伤腰部,当时疼痛剧烈,行走不便,自觉右侧腰部有冷感。查局部无明显肿胀,但第三、四腰椎右侧有明显压痛,活动时右腰部痛甚,脉舌无变化。以芍药甘草附子汤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水煎服。并以生姜、葱白共捣热敷患处,服完四剂,痛止。

(摘《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0,1:14)

三、当归四逆汤

【药物组成】

当归三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二两 大枣(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

【煎服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适应证】

脉细欲绝,手足厥冷。

【原文】

第351条。

【方义】

本方用桂枝汤滋阴和阳,并疏解风寒;另加当归补血通脉,通草以除邪滞,细辛散寒止痛,多用大枣以监细辛之散,又滋血脉之虚。七药和合,共成养血滋营,温经散寒之剂。

【选注】

成无己:“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绝者,阴血内弱,脉行不利。与当归四逆汤,助阳生阴也。”

尤在泾:“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者,阳之虚也,宜四逆辈。脉细欲绝者,血虚不能温于四末,并不能荣于脉中也。夫脉为血之府,而阳为阴之先,故欲续其脉,必益其血;欲益其血,必温其经。方用当归、芍药之润以滋之,甘草、大枣之甘以养之,桂枝、细辛之温以行之,而尤藉通草之入经通脉,以续其绝而止其厥。”

【按语】

本方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夫细属血虚,微为阳虚,厥虽略同,而病机则异。本方用桂、芍、草、枣加当归、细辛、通草为补血散寒之计。肝藏血,养血即所以补肝,故本方对厥阴血虚受寒,少腹拘急疼痛和妇人血寒痛经,以及肝经风寒巅头痛等证都有一定的疗效。

本方可用于血虚之痹证。根据日本《汉方医学》报道,对冻疮无论初期未溃,或久溃不愈,内服外敷都有疗效。近年来还报道治疗早期“雷诺氏病”,也值得推荐。

【方歌】

当归四逆治厥寒,脉细欲绝病非凡;

归芍桂甘枣通细,补血散寒治在肝。

【医案选录】

钱某,男,38岁,1961年12月20日就诊。自诉1960年冬发病,就诊时面部青紫斑斑,鼻尖、耳轮几乎呈青黑色,两手青紫及腕际,指尖更甚,有麻冷感,拇指亦紫,体温35c,脉象细微,遇火烤则转红。束臂试验阴性,血小板计数正常。诊断为早期雷诺氏病。处方:

桂枝三钱,当归三钱,赤芍二钱,北细辛八分,木通二钱,吴茱萸二钱,艾叶一钱五分,桃仁三钱,红花一钱,炙草八分,红枣五枚,生姜三片。

服三十余剂而愈。至1963年未复发。

(摘《江苏中医,1965,6:15)

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药物组成】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二两 桂枝(去皮)三两 细辛三两 生姜(切)半斤 吴茱萸二升 大枣(擘)二十五枚

【煎服法】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适应证】

当归四逆汤证,兼见厥阴肝经受寒的腹痛、呕吐等证。

【原文】

第352条。

【方义】

当归四逆汤治血虚寒凝,温经通脉;再加吴萸、生姜辛苦而降,温中散寒,以暖肝胃,降逆止呕,而治小腹疼痛。

【选注】

尤在泾:“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必加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散之,而尤藉清酒之濡经浃脉,以散其久伏之寒也。”

【按语】

内有久寒,是说内有陈寒积冷,不只是在经,而已深入于脏,故有胃脘冷痛、呕吐之症。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温经以散脏寒。此方不用干姜、附子者,因阴血虚微,刚药恐反劫阴故也。

【方歌】

当归四逆加萸姜,清洒烹来效始彰;

内有久寒厥阴是,药分五次缓服康。

【医案选录】

白某,女,36岁。经期参加劳动,汗出衣湿,入厕小解时,风吹下体,顿觉不适,返家后而少腹拘急疼痛难忍。切其脉弦细,视其舌则淡。辨为血虚受寒,邪客肝经之证。

为疏:当归12克,白芍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通草6克,细辛6克,大枣15枚。服三剂而腹痛瘳。

(刘渡舟医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