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晋及十六国世系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自司马炎代魏(265年)至恭帝禅位刘裕(420年),凡十五传,共一百五十六年。世祖武皇帝,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名炎。宣王之孙,文王之子。受魏禅,即皇帝位。建元泰始(十年)、咸宁(五年)。灭吴统一天下。改元太康(十年)。在位凡二十五年。

孝惠皇帝,名衷。武帝第二子,嗣立,改元永熙(一年)、永平、元康(九年),永康(一年)、永宁(一年)、太安(二年)、永安、建武、永兴(二年)、光熙(一年)。食饼中毒死,或云司马越所鸩。在位凡十七年。

孝怀皇帝,名炽,武帝第二十五子。继立,改元永嘉(六年)。刘曜石勒兵陷洛阳,帝被虏于平阳,寻遇害。在位凡六年。

孝愍皇帝,名邺。武帝孙,吴孝王宴之子。洛阳倾覆,奔长安,众推为太子。怀帝崩,即帝位。改元建兴(四年)。刘曜陷长安,被虏遇害。在位凡四年。

元皇帝,名睿。宣帝(司马懿)曾孙,瑯琊恭王觐之子。袭封,镇建邺。中原沦陷,愍帝遇害,即位。改元建武(一年)、大兴(四年)、永昌(一年)。在位凡六年。

明皇帝,名绍。元帝太子,嗣立,改元太宁(三年)。在位凡三年。

成皇帝,名衍。明帝太子,嗣立,改元咸和(九年)、咸康(八年)。在位凡十七年。

康皇帝,名岳。成帝母弟,嗣立。改元建元(二年)。在位凡二年。

穆皇帝,名聃。康帝子,嗣立,改元永和(十二年)、升平(五年)。在位凡十七年。

哀皇帝,名丕。成帝子,嗣立。改元隆和(一年)、兴宁(三年)。在位凡四年。

废帝,名奕。哀帝母弟。哀帝崩,皇太后诏立之,改元太和(五年)。桓温废为海西公。在位凡五年。

简文皇帝,名昱。元帝少子,封会稽王。桓温既废海西公(废帝)。迎立之,改元咸安(二年)。在位凡二年。

孝武皇帝,名曜。简文帝子,嗣立,改元宁康(三年)、太元(二十一年)。在位凡二十四年。

安皇帝,名德宗。孝武帝长子,嗣立,改元隆安(五年)、元兴(三年)、义熙(十四年)。刘裕将谋禅代,密使王韶之缢杀帝。在位凡二十二年。

恭皇帝,名德文。安帝母弟,继立,改元元熙(二年)。禅位于宋(刘裕)。受封为零陵王。永初二年,刘裕使人杀之。在位凡二年。

(以上据《通考•帝系考》及《晋书•本纪》。)

按自武帝至愍帝,凡四传,共五十二年。都洛阳,史称为西晋。元帝退保江左,十一传至恭帝,凡一百有四年。都建康,史称为东晋。合称之为两晋。

附帝系表

十六国

自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刘渊建号称王,至南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北凉降魏止,在宋魏对峙以前,凡一百三十六年。史称为“五胡乱华”。

汉魏以来,羌胡鲜卑降者,多处之塞内。降及晋初,生殖滋繁,遂渐不靖。

匈奴  前汉末,匈奴大乱,五单于争立。而呼韩邪单于失其国,携率部落入臣于汉。汉嘉其意,割并州北界以安之。于是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多历年所,户口渐滋,弥漫北朔,转难禁制。后汉末,天下骚动,群臣竞言胡人猥多,惧必为寇,宜先为其防。建安中,魏武帝始分其众为五部,部立其中贵者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魏末复改帅为都尉。其左部都尉所统可万余落,居于太原故泫氏县。右部都尉可六千余落,居祁县。南部都尉可三千余落,居蒲子县。北部都尉可四千余落,居新兴县。中部都尉可六千余落,居太陵县。武帝践阼后,塞外匈奴大水,塞泥、黑难等二万余落归化。帝复纳之,使居河西故宜阳城下,后复与晋人杂居。由是平阳、西河、太原、新兴、上党、乐平诸郡,靡不有焉……太康五年,复有匈奴胡太阿厚,率其部落二万九千三百人归化。七年,又有匈奴胡都大博及萎莎胡等,各率种类大小凡十万余口,诣雍州刺史扶风王骏降附。明年,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复率种落大小万一千五百口……来降,并贡其方物。帝并抚纳之。北狄以部落为类,其入居塞者,有屠各种、鲜支种、寇头种、乌谭种、赤勤种、捍蛭种、黑狼种、赤沙种、郁鞞种、萎莎种、秃童种、勃蔑种、羌渠种、贺赖种、钟跂种、大楼种、雍屈种、真树种、力羯种,凡十九种,皆有部落,不相杂错。

(《晋书》卷九七《匈奴传》)

鲜卑  魏文帝初,步度根遣使献马,帝拜为王。后数与轲比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弱……而轲比能众遂强盛……青龙元年(233)比能诱说步度根,使叛并州。其后幽州刺吏王雄,遣勇士……刺杀比能,更立其弟素利弥加厥机皆为大人,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道远,初不为边患……其后诸子争立,众离散。诸部大人,慕容托跋更盛焉。

(《通考》卷三四二四《裔考》一九)

氐羌  西戎传曰,氐人有王,所从来久矣。自汉开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种人分窜山谷间,或在福禄,或在汧陇左右,其种非一称。槃瓠之后,或号青氐,或号白氐,或号蚺氐。此盖虫之类而处,中国人即其服色而名之也。其自相号曰盍稚,各有王侯,多受中国封拜。近去建安中,兴国氐王阿贵,白项氐王千万,各有部落万余。至十六年(211年)从马超为乱。超破之后,阿贵为夏侯渊所攻灭,千万西南入蜀。其部落不能去,皆降国家,分徙其前后两端者,置扶风、美阳,今之安夷、抚夷二部护军所典是也。其太守善分,留天水南安界,今之广平魏郡所守是也。其俗语不与中国同,及羌杂胡同。各自有姓,姓如中国之姓矣。其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皆编发,多知中国语,由与中国错居故也。其自还种落间,则自氐语……今虽都统于郡国,然故自有王侯在其虚落间。又故武都地阴平街左右,亦有万余落。

(《三国•魏志》卷三○注引《魏略》)

郭钦、江统等,以其逼处,恐为异日患,乃建徙戎之论,而不察诸族之冤苦莫诉。

泰始七年,单于猛叛,屯孔邪城。武帝遣娄侯何桢持节讨之。桢……乃潜诱猛左部都督李恪杀猛。于是匈奴震服,积年不敢复反。其后稍因忿恨,杀害长史,渐为边患。侍御史西河郭钦上疏曰:“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出北地西河、安定,复上郡,实冯翊,于平阳已北诸县募取死罪,徙三河三魏见士四万家以充之。裔不乱华,渐徙平阳、弘农、魏郡、京兆、上党杂胡。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帝不纳。

(《晋书》卷九七《匈奴传》)

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其辞曰:“……雍州之戎,常为国患,中世之寇,惟此为大。汉末之乱,关中残灭。魏兴之初,与蜀分隔。疆场之戎,一彼一此。魏武皇帝令将军夏侯妙才(渊)讨叛氐阿贵、千万等。后因拔弃汉中,遂徙武都之种于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扞御蜀虏。……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并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地……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并州之胡,本实匈奴桀恶之寇也。汉宣之世,冻馁残破,国内五裂,后合为二。呼韩邪遂衰弱,孤危不能自存,依阻塞下,委质柔服。建武中,南单于复来降附,遂令入塞,居于漠南……中平中,以黄巾贼起……乘衅而作,卤掠赵魏,寇至河南……其部落散居六郡(太原、西河、平阳、上党、乐平、新兴)。咸熙之际,以一部太强,分为三率。泰始之初,又增为四……今五郡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然其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于氐羌。若有不虞风尘之虑,则并州之域,可为寒心。荥阳句骊,本居辽东塞外,正始中,幽州刺吏毌丘俭伐其叛者,徙其余种。始徙之时,户落百数,子孙孳息,今以千计。数世之后,必至殷炽……”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

(《晋书》卷五六《江统传》)

前赵  自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刘渊称汉王,至成帝咸和四年(329年)为石勒所灭,凡六传,共二十六年。

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初,汉高祖以宗室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冠姓刘氏。建武初,乌珠留若鞮单于子右奥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入居西河美稷。中平中,单于羌渠使子于扶罗将兵助汉讨平黄巾。会羌渠为国人所杀,于扶罗以其众留汉,自立为单于。属董卓之乱,攻略太原河东,屯于河内。于扶罗死,弟呼厨泉立,以于扶罗子豹为左贤王,即渊之父也。魏武分其众为五部,以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以刘氏为之。刘氏虽分居五部,然皆家居晋阳汾涧之滨。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学武事,善射,膂力过人。豹卒,以渊代为左部帅。晋乱,共推为大单于。永兴元年,即汉王位,建元元熙(四年)。晋永嘉二年(308)即皇帝位,改元永凤(一年)、河瑞(一年)。在位凡六年,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和 字玄泰,渊皇太子,嗣立(永嘉四年,310年)。以兵攻刘聪等,事败被杀。

聪 字玄明,渊第四子,拜鹿蠡王。既杀其兄和,群臣劝即尊位。晋永嘉四年(310年)即皇帝位,改元光兴(一年)、嘉平(四年)、建元(一年)、麟嘉(二年)。在位凡八年,谥昭武皇帝,庙号烈宗。

粲 字士光聪太子,袭位,改元汉昌(一年)。粲荒耽酒色,委政于舅氏靳准。元帝太兴元年(318年),准为乱。执粲数而杀之,自号大将军、汉天王。刘曜、石勒起兵讨准。准将乔泰、马忠等杀准,降于曜。

曜 字永明,渊之族子。性拓落高亮,与众不群。善属文,工草隶。雄武过人,铁厚一寸,射而洞之,于时号为神射。渊世频历显职,后拜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镇长安。靳准之难,曜经众推戴,晋太兴元年,即皇帝位,改元光初(十一年),徙都长安,改国号曰赵。时石勒在襄国(河北邢台县),称赵王。咸和三年,曜率兵攻后赵将石生于金墉城(洛阳东北,魏明帝所筑),战败被擒。在位凡十一年。

熙 曜太子。曜败,石勒遣石虎入关。熙奔上邽(陕西南郑县),石虎攻执之,前赵亡。

后赵  自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年)石勒称赵王,至穆帝永和八年(352年)为前燕所灭,凡二姓八传,共三十四年。

石勒 字世龙,初名,上党武乡(山西榆社县)羯人也,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晋太安中,并州饥,刺史司马腾,执诸胡于山东,卖充军实。勒时年二十余,亦在其中。卖与茌平(山东茌平县)人师欢为奴,欢奇而免之。勒与马牧率汲桑往来,招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骑肆劫掠。后郭敖、刘征、刘宝、张噎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又赴之,号为十八骑。及刘渊称汉王,晋成都王颍故将公师藩等自称将军,起兵赵魏,勒与汲桑帅牧人以赴之。桑始命勒以石为姓、勒为名焉。桑及勒后为汉阳太守苟晞所败,桑死,勒降于汉,渊加勒督讨山东诸军事,于是并有幽、并、青、冀、司、豫诸州。晋太兴二年汉乱,勒自称赵王,都邺。咸和三年,建元太和(二年)。五年,即皇帝位,改元建平(四年)。称王十一年,称帝四年,在位凡十五年,谥曰明皇帝,庙号高祖。

弘 字大雅,勒之第二子,嗣立,改元延熙(一年)。时石虎专权,废之为海阳王,寻杀之,在位凡一年。

虎 字季龙,勒之从子。废弘自立,称大赵天王,改元建武(十四年)。晋永和五年,即皇帝位,改元大宁(一年)。在位凡十五年,谥武皇帝,庙号太祖。

世 虎幼子,嗣立。为石遵所杀,在位凡三十三日。

遵。虎第三子,废世而自立。为石闵所杀,在位凡一百八十三日。

鉴 虎子,继立,改元青龙(一年)。谋诛石闵不克,反为所杀,在位凡一百三日。

祗 虎子,闻鉴死,称帝于襄国,改元永宁。为其将刘显所杀。

闵 字永曾,虎之养孙。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勇猛善战,以功封修成侯。永和六年(350年),杀石鉴,即帝位,改元永兴(三年),国号大魏,复姓冉氏。慕容俊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距之,与慕容恪相遇于魏昌(河北无极县)。战败,马无故而死,为恪所擒。在位凡三年。

前燕  自晋武帝太康七年(286年)慕容廆称公,至帝奕太和五年(370年)为秦所灭,凡四传,共八十五年。

慕容廆 字奕洛瓌,昌黎棘城鲜卑人也。曾祖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从宣帝伐公孙氏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热河朝阳县)之北。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或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为氏。祖木延左贤王,父涉归以全柳城之功,进拜鲜卑单于,迁邑于辽东北。廆嗣立,与其邻部宇文氏有隙,请讨之,武帝弗许(太和七年五月)。叛攻辽西,后乃请降,拜为鲜卑都督。廆以宇文氏、段氏数加侵略,迁于徒河之青山(辽西锦县)。后又徙于大棘城(辽西义县),受晋官爵。在位凡四十九年,谥武宣皇帝。

皝 字元真,廆之第三子,嗣立。咸康三年(337年),称燕王。又筑龙城(热河朝阳县附近),徙都之。先击破高句丽,复击破宇文氏、段氏。于是辽东西之地,悉为燕有。在位凡十四年,谥文明皇帝。

俊 字宣英,皝之第二子,永和五年(349年),即燕王位。乘赵魏之乱,攻蓟下而徙都之。旋使慕容恪等击擒冉闵。永和八年,即皇帝位,建元燕元(三年)、元玺(五年)、光寿(三年)。在位凡十一年,谥景昭皇帝,庙号烈祖。

暐,,字景茂,俊第三子。初封中山王,寻立为太子。俊卒,立,改元建熙(十一年)。晋太和五年,秦主苻坚遣王猛、杨安率兵伐。破邺,出逃,为追兵所执。在位凡十一年,前燕亡。

前蜀  自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李特称大都督,至穆帝永和三年(347年),为桓温所灭,凡七传,共四十六年。

李特 字玄休,巴西宕渠氐人。汉末,张鲁居汉中,以“鬼道”教百姓,賨人敬信巫觋,多往奉之。值天下大乱,自巴西之宕渠,迁于汉中杨车坂,抄掠行旅,百姓患之,号为杨车巴。魏武帝克汉中,特祖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帝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特父慕为东羌猎将,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元康中六年(296年),氐齐万年反,关西扰乱,频岁大饥,百姓乃流移就谷,入汉川者数万家。特随流人入蜀。永康元年(300年),益州刺史赵,因内调,遂谋叛,潜有割据之志。特之党类,皆巴西人,与同郡,厚遇之,以为爪牙。故特等聚众专为抄掠,蜀人患之。后特怨,引兵归绵竹。遣将遏之,为特击败,进攻成都。于是六郡流人,推特为主。太安元年,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大将军、大都督。建元二年,晋益州刺史罗尚出大军逆战,特败绩被杀,传首洛阳,在位凡二年。及雄称王,追谥为景皇帝,庙号始祖。

流 字玄通,特第四弟。特死,收遗众,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数月死,追谥秦文王。

雄 字仲俊,特第三子。诸将立雄为主,逐罗尚,克成都,奄有全蜀。永兴元年(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二年)寻即皇帝位,改元太武,亦曰晏平(五年)、玉衡(二十四年)。在位凡三十一年,谥武帝,庙号太宗。

班 字世文,雄养子。嗣立,仍用玉衡年号。雄子越时镇江阳,以班非雄所生,意甚不平,以奔丧与其弟期密计图之,遂杀班于殡宫。

期 字世运,雄第四子。班死,越推让之,即皇帝位,改元玉恒(三年)。期外任奸邪,内宠宦寺,纲维紊乱,为李寿所废,自杀。在位凡三年,谥幽公。

寿 字武考,雄兄骧之子。咸康四年(338年),废期而自立,改国号曰汉,改元汉兴(六年)。在位凡六年,谥昭文帝,庙号中宗。

势 字子仁,寿之长子。嗣立,改元太和(二年)。晋永和三年,桓温伐蜀,势穷蹙纳降,迁于建康,封归义侯。在位凡四年,前蜀亡。

前凉  自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官凉州,至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灭于前秦,凡九传,共七十六年。

张轨 字士彦,安定乌氐人,汉常山景王耳十七代孙。永宁初,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时鲜卑反,劫掠者蜂起,轨到官,即讨破之,遂威著西州。在州十二年而卒,张祚称帝,谥武王。

寔 字安逊,轨之世子。轨卒,州人推寔摄父位。京兆人刘弘,挟左道以惑百姓,寔左右皆事之。帐下阎沙、牙门赵仰,皆弘乡人。弘谓之曰:“天与我神玺,应王凉州。”沙、仰信之,密与寔左右十余人谋杀寔,奉弘为主。寔潜知其谋,收弘杀之。沙等不知之,以其夜害寔。寔改元建兴(七年),在位凡七年,谥昭王。

茂 字成逊。寔弟。寔遇害,州人推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改元永元(四年),在位凡四年,谥成王。

骏 字公庭,寔世子。茂卒,继立。自轨据凉州,属天下大乱,所在征伐,军无宁岁。至骏,境内渐平,又使其将杨宣率众越流沙,伐龟兹、鄯善,西域并降。骏有计略,勤修庶政,总御文武,咸得其用,远近嘉,号曰积贤君。改元太元(二十二年),在位凡二十二年,谥文王。

重华 字泰临,骏之第二子,继立。以永和二年,自称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改元永乐(八年)。在位凡八年,谥明王。

耀灵 字玄舒,重华子,嗣立。伯父祚废之,寻遇害,谥哀公。

祚 字太伯,骏之长庶子,废耀灵而自立。永和十年(354年),称皇帝,改元和平(一年)。祚凶暴淫虚,立之明年,其河州刺史张瓘起兵讨之。骁骑将军宋混率众应瓘,军至姑臧,祚厨士徐里杀祚。在位凡一年。

玄靓 字元安,重华少子。祚死继立,自号大都督、大将军、校尉、凉州牧、西平公。改元太始(二年),仍用建兴(五年)、升平(一年)。为张天锡所害,在位凡八年,谥冲公。

天锡 字纯嘏,骏少子。玄靓死,国人立之,改元太清(十四年)。晋太元元年,苻坚遣其将苟苌、毛当、梁熙、姚苌等伐之。天锡战败,降苌等。在位凡十四年,前凉亡。

前秦  自晋穆帝永和七年(351年)苻洪称秦王,至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年)而亡,凡七传,共四十四年。

苻洪 字广世,略阳(甘肃秦安县)临渭氐人也,其先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父怀归,部落小帅。永嘉之乱,宗人蒲光、蒲突遂推洪为盟主。刘曜称帝长安,光等逼洪归曜,拜率义侯。曜败,洪保陇山。石虎攻上邽,洪又请降,拜冠军将军,委以西方之事。石遵即位,去洪都督,怨之,乃遣使降晋。石鉴杀遵,所在兵起,洪据枋头(河南濬县)。洪以谶文有草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欲西取长安而都之。会为军师将军麻秋所鸩杀。健称帝,谥惠武帝。

健 字建业,洪第三子。洪卒,继统其众,进据关中,都长安。永和七年,称天王大单于。八年,即皇帝位。建元皇始(四年),在位凡四年,谥明皇帝,庙号世宗,后改高祖。

生 字长生,健第三子。以谶言三羊五眼应符,故立为太子。永和十三年,健卒嗣立,改元寿光(二年)。生荒淫嗜杀,苻坚废而杀之。在位凡二年,谥厉王。

坚 字永固,一名文玉,苻雄之子。升平元年(357年),弑生而自立。改元永兴(二年)、甘露(六年)、建元(二十年)。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大举伐晋,败于肥水,国中大乱。十年,为姚苌所执,缢死。在位凡二十八年,谥世祖宣昭皇帝。

丕字永叔,坚之庶长子,出镇邺。坚死,据晋阳,即皇帝位,改元太安(一年)。为慕容永所败,走死。在位凡一年,谥哀平皇帝。

登 字文高,坚之族孙。坚亡,于太元十一年立于南安(甘肃平凉县),改元太初(八年)。姚兴攻之,登战败被杀。在位凡八年,谥高皇帝,庙号太宗。

崇 登太子。姚兴攻杀登,崇奔于湟中,称尊号,改元延初(一年)。为西秦乞伏乾归所逐,崇死,前秦亡。

后秦  自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姚苌称王,至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为晋所灭,凡三传,共三十四年。

姚弋仲 南安赤亭羌人也,其先世为羌酋,其后烧当雄于洮罕之间。七世孙填虞,汉中元末侵扰西州,为杨虚侯马武所败,徙出塞。虞九世孙迁那,率种人内附。汉朝嘉之,封归顺王,处之于南安之赤亭。那玄孙柯迴,为魏西羌都督。迴生弋仲,众皆畏而亲之。永嘉之乱,东徙榆眉,戎夏随之者数万,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刘曜以弋仲为平西将军,封平襄公,邑之于陇上。及石虎克上邽,弋仲说之,徙陇上豪强以实畿甸。勒既死,虎执权,思弋仲之言,遂徙秦雍豪杰于关东。弋仲率步众数万,迁于清河。及虎废石弘自立,弋仲称疾不贺,虎惮其强正而不之责。迁持节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进封西平郡公。石祗称帝于襄国,以弋仲为右丞相。石氏已灭,中原无主,乃遣使请降于晋,封高陵郡公。苌称帝,追谥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

襄 字景国,弋仲之第五子,代领其众。殷浩北伐,襄袭破之。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进攻外黄,为晋边将所败。乃据许昌,西图关中,进战于三原。襄败,为苻坚所杀。苌称帝,追谥为魏武王。

苌 字景茂,弋仲第二十四子。襄死,苌率诸弟降于苻生。及苻坚寇晋,以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坚败于淮南,归长安。慕容泓叛,坚遣子睿讨之,以苌为司马,为泓所败。睿死之,苌惧,奔于渭北,西州豪族推苌为盟主。太元九年,遂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元白雀(二年),坚为慕容冲所逼,走入五将山,苌遣将围坚执而杀之。太元十一年,苌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大秦,改元建初(八年),在位凡十年,谥武昭皇帝,庙号太祖。

兴 字子略,苌长子。嗣立,改元皇初(五年)、弘始(十七年)。在位二十二年,谥文桓皇帝,庙号高祖。

泓 字元子,兴长子。嗣立,改元永和(二年)。晋义熙十三年,刘裕北伐,入关中,执泓,送建康斩之。在位凡二年,后秦亡。

西秦  自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乞伏国仁称大单于,至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灭于夏,凡四传,共四十七年。

乞伏国仁 陇西鲜卑人也。其五世祖祐邻,泰始初,率户五千,迁于夏缘。部众稍盛,徙居高平川。祐邻死,子结权立,徙于牵屯。结权死,子利那立。利那死,弟祁埿立。祁埿死,利那子述延立,讨鲜卑莫侯于菀川(甘肃靖远县),大破之,因居菀川。述延死,子傉大寒立。会石勒灭刘曜,惧而迁于麦田元孤山。大寒死,子司繁立,始迁于度坚山。寻为苻坚将王统所袭,部众叛降于统,乃诣统降于坚。坚署为南单于,留之长安。俄而鲜卑勃寒,侵斥陇右。坚以司繁讨诸胡,遂镇勇士川(甘肃金县)。司繁卒,国仁代镇。及坚寿春之役,征为前将军。会国仁叔父步颓叛于陇西,坚遣国仁还讨之。国仁遂与颓合,众至十余万。及坚为姚苌所杀,以太元十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建元建义(三年),分其地为十二郡,筑勇士城而都之。在位凡三年,谥宣烈王,庙号烈祖。

乾归 国仁弟也。国仁死,群臣推乾归继立,称河南王。迁都金城(甘肃皋兰县),改元太初(十二年)。为后秦姚兴所破,遂降,兴以为归义侯,还镇菀川,尽以部众配之。兴终虑乾归西州之患,因其朝也,留之。寻逃归菀川(降秦已九年),称秦王,改元更始(三年)。为兄子公府所杀。在位凡二十四年,谥武元王。

炽磐 乾归长子也,杀公府而袭位。袭灭南凉秃发傉檀,兵强地广,改元永康(八年)、建弘(八年),在位凡十六年。

暮末 炽磐第二子,嗣立,改元永弘(四年)。后为夏主赫连定所逼,降于魏。宋文帝元嘉八年,赫连定攻杀之,在位凡四年,西秦亡。

后燕  自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称王,至安帝义熙五年(409年)灭于北燕,凡五传,共二十六年。

慕容垂 字道明,皝之第五子。慕容俊称帝,封吴王,徙镇信都。及嗣立时,垂与慕容评同秉政。桓温北伐,垂败之枋头,威名大振,评深忌之,乃谋诛垂。垂惧祸,奔于苻坚,坚以为冠军将军,封宾都侯。及坚擒,垂随坚入邺,为先导。坚之败于淮南也,垂军独全,遂以之叛,定都中山。太元八年,称燕王,建元燕元(二年)。晋太元十一年,称皇帝,改元建兴(十年),在位凡十二年,谥成武皇帝,庙号世祖。

宝 字道祐,垂之第四子。嗣立,改元永康(二年)。魏主拓跋珪来伐,克信都。宝大惧,率万骑奔蓟。宝子会守龙城,闻宝败,率众赴难,逢宝于路。宝分夺其军以授弟农。会怒,攻农杀之,遂攻宝。宝走龙城,会追围之,为宝将高云所败。会奔中山,为慕容详所杀。详遂称帝,改元建始。未几。宝弟麟叛,率众入中山,斩详,亦称帝,改元延平。宝率众自龙城将攻中山,众咸惮征,皆溃。宝还龙城,为舅兰汗所杀。在位凡二年,谥惠愍皇帝,庙号烈宗。

盛 字道运,宝之庶长子。宝南伐,留统后事。宝死,称制,改元建平(一年)。称帝,改元长乐(二年)。前将军段玑作乱,盛被伤卒。在位凡三年,谥昭武皇帝,庙号中宗。

熙 字道文,垂之少子。继立,改元光始(六年)、建始(一年)。为高云所杀,在位凡七年,谥昭文皇帝。

云 宝之养子。杀熙,即天王位,复姓高氏,改元正始(二年)。晋义熙五年,为下所杀,在位年余,谥惠懿皇帝。冯跋继立,后燕亡。

后凉  自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吕光称公,至安帝元兴二年(403年)降后秦,凡四传,共十八年。

吕光 字世明,略阳氐人也。其先吕文和,汉文帝初自沛避难徙居焉,世为酋豪。父婆楼,佐命苻坚,官至太尉。光事坚,征西域。光平西域,有留焉之志。后东还,值坚丧败,中原大乱。坚凉州刺史梁熙发兵拒光,光击之,遂入姑臧(甘肃武威县),自领凉州刺史。光闻苻坚为姚苌所害,遂据酒泉,称凉州牧、酒泉公。建元太安(三年),即三河王位,改元麟嘉(七年)。称天王,改元龙飞(三年),诸郡叛离,不能有全凉,仅居姑臧。病甚,立其太子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帝。在位凡十三年,谥武皇帝,庙号太祖。

绍 光太子。继立未久,为兄吕纂所杀,谥隐王。

纂 字永绪,光之庶长子。杀绍而立,改元咸宁(二年)。纂昏虐任情,忍于杀戮。纂弟超,杀纂而立其兄隆。在位凡二年,谥灵皇帝。

隆 字永基,光弟宝之子,超杀纂,让位于隆。及即位,改元神鼎(三年)。为沮渠蒙逊与秃发傉檀所侵,以元兴二年,降于后秦姚兴。在位凡三年,后凉亡。

南凉  自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秃发乌孤称王,至义熙十年(414年)灭于西秦,凡三传,共十八年。

秃发乌孤 河西鲜卑人也。其八世祖匹孤,率其部自塞北迁于河西。匹孤卒,子寿阗立。初,寿阗之在孕,母胡掖氏因寝而产于被中,鲜卑谓被为秃发,因而氏焉。至乌孤嗣立,务农业,修邻好,吕光遣使署为河西鲜卑大都统、广武县侯。乌孤讨乙弗、折掘二部,大破之,筑廉川堡(青海乐都县)以都之。隆安元年,自称平西王,建元太初(三年)。后坠马死,在位凡三年,谥武王,庙号烈祖。

利鹿孤 乌孤弟。继立,改元建和(二年)。翌年,改称河西王。在位凡二年,谥康王。

傉檀 利鹿孤弟,改元弘昌(二年去年号),迁于乐都。初,南凉畏后秦,颇自贬损,后傉檀败秦师,仍复称王,改元嘉平(七年)。其属部乙弗等叛,傉檀往讨,大破之。西秦主炽磐闻之,乘虚袭乐都,一旬而城溃,徙其太子百官等而归。傉檀将士闻乱,皆逃散。傉檀穷蹙,降于炽磐。在位凡十三年,南凉亡。

西凉  自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李暠称公,至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灭于北凉,凡三传,共二十一年。

李暠 字玄盛,陇西成纪人,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祖弇,仕张轨,为武卫将军、安世亭侯。父昶,幼有令名,早卒。后凉吕光龙飞二年(晋安帝隆安元年),其建康太守段业叛,自称凉州牧,以孟敏为沙州刺史,李暠为效谷(甘肃敦煌县西)令。敏死,众推暠领敏众。隆安四年,称凉公,迁于酒泉。建元庚子至甲辰(五年)、建初(十二年)。在位凡十七年,谥曰武昭王,庙号太祖。

歆 字士业,暠第二子。嗣立,改元嘉兴(三年)。与沮渠蒙逊战于蓼泉被杀,在位凡三年。

恂 歆弟。歆死,自立于敦煌,改元永建(一年)。复为沮渠蒙逊所攻灭,在位凡一年,西凉亡。

北凉  自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段业称公,至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降于魏,凡二姓三传,共四十三年。

沮渠蒙逊 临松卢水胡人。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为氏。蒙逊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梁熙、吕光皆奇而惮之。会伯父罗仇麹粥从吕光征河南。光前军大败,罗仇麹粥皆为光所杀,宗姻诸部会葬者万余人。蒙逊哭谓众曰:“吕光昏耄,荒虐无道。君等岂可坐观成败,使二父有恨黄泉乎?”众咸称万岁。遂立盟约,一旬之间众至万余。隆安元年,乃推建康太守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建元神玺(二年)、天玺(二年)。业惮蒙逊雄武,微欲远之,蒙逊亦内不自安。蒙逊兄男成,素有恩信,部众附之。蒙逊乃密诬告男成叛逆,使业杀之。蒙逊乃泣告众,欲为男成复仇,众从之,遂攻杀业。隆安五年(401年)称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十一年)。即凉王位,改元玄始(十六年)、承玄(三年)、义和(二年)。蒙逊克姑臧,灭郭煌,遂有全凉之境。在位凡三十二年。

牧犍 蒙逊子,嗣立,改元永和(七年)。宋元嘉十六年,魏师来伐,势穷请降。在位凡七年,北凉亡。

南燕  自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慕容德称王,至义熙六年(410年)灭于刘裕,凡二传,共十三年。

慕容德 字玄明,皝之少子。慕容俊称帝,封为梁公。后遇败,徙于长安,苻坚以为张掖太守。坚之败也,从垂如邺。及垂称燕王,以德为车骑大将军,复封范阳王,居中镇卫,参断政事。宝既嗣位,以为使持节都督冀、兖、青、徐、邢、豫六州诸军事。魏师入中山,德兄子麟奔邺,劝德僭号。隆安二年,德率众自邺徙于滑台(河北滑县),自称燕王,建元燕平(二年)。徐兖之民尽附之。以滑台地居冲要难守,遂东取青州(隆安三年),都广固(山东益都县西北),即皇帝位,改元建平(五年)。在位凡七年,谥献武皇帝。

超 字祖明,德兄北海王纳之子,德立之为太子。继立,改元太上(六年)。义熙六年,刘裕伐之,破广固执超,送建康斩之。在位凡六年,南燕亡。

北燕  自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年)冯跋称王,至宋文帝元嘉十三年(436年)灭于魏,凡二传,共二十八年。

冯跋 字文起,长乐信都人也。后燕慕容宝称帝,署中卫将军。慕容熙即位,得罪,亡命山泽,因民之乱遂为乱。推熙养子夕阳公高云为主,执熙杀之。云为其幸臣离班、桃仁所杀,跋将张泰、李桑斩班仁,众推跋为主。义熙五年,乃称天王于昌黎,国号燕,建元太平(二十二年)。在位凡二十二年。

弘 字文通,跋弟。跋寝疾,弘勒兵入,跋惊悸死。而弘杀跋子翼自立,改元太兴(六年)。宋文帝元嘉十三年,为魏所破,弘走死高丽。在位凡六年,北燕亡。

夏  自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称王,至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灭于吐谷浑,凡三传,共二十五年。

赫连勃勃 字屈孑,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渊之族也。曾祖刘虎,母为鲜卑人。北人谓胡(匈奴)父鲜卑母为铁弗,虎遂以为号焉。虎始附拓跋氏,后事刘聪,拜安北将军。虎死,子务桓嗣。务桓死,弟阏陋头嗣。务桓之子悉勿祈,逐阏陋头而自立。悉勿祈死,弟卫辰嗣。自务桓以来,皆依违于拓跋氏、石氏之间。至卫辰,乃道苻坚灭拓跋氏。坚分代为二部,自河以西属之卫辰,自河以东属之刘库仁。拓跋中兴,杀卫辰,并其众。子勃勃奔于姚兴,兴大信重之,以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镇朔方。勃勃众至数万,以义熙二年称天王大单于。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国称大夏。耻姓铁弗,遂改为赫连氏,自云:“徽赫与天连。”又号其支庶为铁伐氏,云刚锐如铁,皆堪伐人。筑统万城(陕西横山县北)以都之。及宋武入长安,擒姚泓,以内患南归,留子义真镇长安。勃勃大喜,义熙十四年(418)伐义真,大破之。遂入长安,即皇帝位,建元龙昇(六年)、凤翔(五年)、昌武(一年)、真兴(六年)。在位凡十八年。

昌 勃勃第三子。嗣立,改元承光(三年)。魏师来伐,拔统万,昌奔上邽,为魏所擒。在位凡三年。

定 勃勃第五子。昌败,奔于平凉称帝,改元胜光(四年)。取长安,灭西秦,欲击北凉而夺其地。元嘉八年,为吐谷浑王慕所袭,定被执,送于魏。在位凡四年,夏亡。

按以上史称为十六国。其未列入者,附录于下。

西燕  自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冲称帝,至太元十九年(394年)灭于后燕,凡二姓七传,共十一年。

慕容冲 小字凤皇,之弟也。初,前燕亡,弟济北王泓随入秦,为北地长史。苻坚败归,中原纷乱,泓闻垂攻邺,及亡命奔关东,收鲜卑数千人,还屯华阴。坚遣张永击之,为泓所败,泓遂称济北王。坚使苻睿率姚苌讨之。时冲为平阳太守,起兵河东亦叛。坚使窦冲讨之。睿击泓,大败,睿死之。冲击冲,大破之,冲遂奔于泓。鲜卑之众,因杀泓立冲。冲进据阿房,谋杀坚未果。以太元九年称帝,改元更始(二年),寻入长安。冲毒虐,失人心,其将许木末杀之,在位凡二年。

段随 冲将。冲死,众立之为燕王,改元昌平。寻为慕容永所杀。

顗  燕宗室,宜都王子。慕容永杀段随,遂立之为主,改元建明。率鲜卑男女三十余万口,去长安而东,为慕容韬所杀。

瑶 冲子,继立,改元建平。为慕容永所杀。

忠 泓子,继立,改元建武,忠以永为丞相。至闻喜,闻燕王垂已称帝,不敢进,筑燕熙城而居之。未几,诸将杀忠,推永为主。

永 廆从孙,继立,称河东王,称藩于垂。永求东归,为苻丕所阻。时丕称帝于晋阳,永击丕,大败之。进据长子(山西长子县),遂称帝,改元中兴(九年),时太元十一年也(386)。永纳叛臣翟钊。太元十九年,垂伐之,围长子,执永杀之。在位凡九年,西燕亡。

后蜀  自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谯纵称王,至义熙十年(414年)灭亡,凡十年。谯纵,巴西南充人,为安西府参军。义熙元年,刺史遣纵及侯晖等领诸县氐进兵东下,晖有异谋,逼纵为主,据涪城,自号梁秦二州刺史。杀益州刺史毛璩,纵入成都,自称成都王,而称藩于后秦姚兴。义熙十年,为晋刘裕将朱龄石所攻灭。

(以上均据《晋书》列传及载记。)

一 两晋之疆域

晋初有州十九。惠帝置江州,怀帝置湘州,合为廿一州。

晋武帝太康元年,既平孙氏……省司隶,置司州。别立梁、秦、宁、平四州,仍吴之广州,凡十九州。(注:司、冀、兖、豫、荆、徐、扬、青、幽、平、并、雍、凉、秦、梁、益、宁、交、广州。)郡国一百七十三。(后增郡国十九,省二,共一百九十。)

(《晋书》卷一四《地理志序》)

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分为十九州部。置司州治洛阳;兖治廪丘;荆河治项;冀治房子;并治晋阳;青治临淄;徐治彭城;荆初治襄阳,后治江陵;扬初治寿春,后治建业;凉治武威;分三辅为雍,治京兆;分陇山之西为秦,治上邽;益治成都;分巴汉之地为梁,治南郑;分云南为宁,治云南;幽治涿;分辽东为平,治昌黎;交治龙编;分合浦之北为广,治番禺。

(《通典》卷一七一《州郡》一)

永平元年,七月,分扬州、荆州十郡为江州。

(《晋书》卷四《惠帝纪》)

永嘉元年,八月……分荆州、江州八郡为湘州。

(《晋书》卷五《怀帝纪》)

南渡之后,境域殊狭,侨立州郡,名存实亡。

自夷狄乱华,司、冀、雝、凉、青、并、兖、豫、幽、平诸州,一时沦没。遗民南渡,并侨置牧司。非旧土也。江左……凡有扬、荆、湘、江、梁、益(宁)、交、广。其徐州则有过半。豫州唯得谯城而已。

(《宋书》卷三五《州郡志》)

后乘中原纷乱,恢复故地,不旋踵又复失陷。

初,元帝命祖逖镇雍丘。逖死,北境渐蹙,于是荆、司、青、兖四州,及徐州之半,陷刘曜、石勒。以合肥、淮阴、寿阳、泗口、角城为重镇。成帝时,酂守将退屯襄阳。(咸和初,魏谚屯酂,为刘曜将黄秀所逼而退守襄阳,后亦陷石勒。寻复之,庾翼、朱序皆镇于此。又为苻坚将苻丕所陷,寻又复之。)穆帝时,平蜀汉(永和二年,桓温西讨,擒李势。)复梁益之地。又遣军西入关,至灞上。(十年,桓温讨苻健于白鹿原,战败。)再北伐,一至洛阳,(永和十二年,温讨慕容俊,破其将姚襄于伊水。时襄已降。)一至枋头。(废帝太和三年,温又讨慕容,败还。)所得郡县,军旋又失。洎苻坚东平慕容,西南陷蜀汉,西北克姑臧,(孝武太和五年,张天锡败。)则汉水、长淮以北,悉为坚有。及坚败,再复梁、(九年,将郭宝平梁州。益蜀郡太守任权,斩苻坚益州刺史李平,益州平。)青、徐、兖、荆河之地。其后青兖陷于慕容德。(安帝隆安三年,德据之。)荆河司陷于姚兴(隆安三年)。以彭城为北境藩捍(朱序镇守)。后益梁又陷于谯纵。每因刘、石、苻、姚衰乱之际,则进兵屯戍,在于汉中、襄阳、彭城。然大抵上明、江陵、夏口、武昌、合肥、寿阳、淮阴,常为晋氏镇守。义熙以后,又复青、兖、司、荆河、梁、益之地,而政移于宋矣。

(《通典》卷一七一《州郡》一)

兹依《晋书•地理志》、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参以诸书,列简表,著其沿革。

两晋疆域简表

二 两晋之政变

1.八王之乱及怀愍被虏

晋武帝惩魏氏孤立,恢复封建制度,大封子弟,假以兵权。

武帝受禅之初,泰始元年(265年),封建子弟为王二十余人,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王不之国,宫于京师……公侯邑万户以上为大国,五千以上为次国,不满五千户为小国。初虽有封国,而王公皆在京都。咸宁三年,诏徙诸王公皆归国……其未之国,大国置守士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郡侯县公亦如小国……皆自选其文武官。

(《通考》卷二七一《封建考》一二)

王国有傅(即师也),友典书令丞(掌国教令)、文学(一人)、郎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左右常侍(大国各二人,次国各一人,掌赞相献替)、内史(改太守为内史)、将军(大国上中下军三将军,次国上下二军将军各一人,小国上军而已)、典祠、典卫、学官令、治书、中尉司马、世子、庶子、陵庙牧长、谒者中大夫舍人、典府等。其后省相及仆,省郎中,置侍郎二人。公侯以下国,官属递减。

(《通考》卷二七一《封建考》一二)

武帝初封之二十七王,据《晋书》本纪及列传所载,表列于下。

武帝初封二十七王简表

武帝崩,贾后擅权,八王相继为乱。所谓八王者,据《晋书》本传,撮列于下。

汝南王亮 字子翼,宣帝第四子。

楚王玮 字彦度,武帝第五子。

赵王伦 字子彝,宣帝第九子。

齐王冏 字景治,文帝子齐王攸之子。

长沙王乂 字士度,武帝第六子。

成都王颖 字章度,武帝第十六子。

河间王颙 字文载,宣帝弟安平王孚之孙。

东海王越 字元超,宣帝弟东武城侯馗之孙。

其为乱如下。

武帝临崩,欲以汝南王亮与皇后父杨骏同辅政。骏匿其诏,矫令亮出镇许昌。惠帝既立,贾后擅权,杀杨骏。(元康元年,219年)废杨太后(元康二年)。征亮入,与卫瓘同辅政。亮与楚王玮不协,玮谄于贾后,诬亮瓘有废立之谋。后乃使帝诏玮杀亮、瓘(元康九年,299年)。又坐玮以矫杀亮、瓘之罪,即日杀玮。后益肆淫恣,废太子遹,(注:惠帝长子,非贾后生。)弑杨太后。时赵王伦在京师,(注:懿第九子,惠帝之叔祖。)素谄贾后。其嬖人孙秀,说以太子之废,人言公实与谋,宜废后以雪此声。伦从之。秀又恐太子聪明,终有疑于伦,不如待后杀太子而废后,为太子报仇,可以立功。乃使后党讽后,果杀太子。伦遂矫诏与齐王冏,(注:齐王攸之子,惠帝从弟。)率兵入宫,废后,幽于金墉城,寻害之(永康元年,300年)。伦自为相国、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孙秀等恃势肆横,冏内怀不平,秀觉之,出冏镇许昌。伦僭位(永宁元年,301年),以惠帝为太上皇,迁于金墉。于是冏及河间王颙、(注:司马孚之孙,惠帝从叔,时镇长安。)成都王颖(注:武帝第十六子,惠帝之弟,时镇邺中。)共起兵讨伦。伦兵败,其将王舆废伦斩秀,迎惠帝复位。伦寻伏诛,颖遂还邺。冏入京,帝拜冏大司马,如宣景辅魏故事。冏大权在握,沉湎酒色,不入朝,坐召百官,恣行非法。有校尉李含,奔于长安,诈称有诏,使河间王颙讨冏。颙遂上表,请废冏,以成都王辅政,并檄长沙王乂为内主。(注:武帝第六子,惠帝之弟。)冏遣兵袭乂。乂径入宫,奉帝讨斩冏。(太安元年,302年)。颙本以乂弱冏强,冀乂为冏所杀,而以杀乂之罪讨之。因废帝立颖,己为宰相,可以专政。及乂先杀冏,其计不遂。颖亦以乂在内,己不得遥执朝权,于是颙遣将张方率兵,与颖同向京师。帝又诏乂为大都督拒方等,连战,先胜后败。东海王越在京,虑事不济,与殿中将收乂送金墉。乂为张方所杀(永兴元年,304年)。颖入京,寻还于邺。颙表颖为皇太弟,位相国,乘舆服御,及宿卫兵皆迁于邺。朝政悉颖主之。左卫将军陈眕不平,奉帝讨颖。颖遣将石超败帝于荡阴,超遂以帝入于邺。平北将军王浚起兵讨颖。颖战败,仍拥帝还洛阳(永兴二年,305年)。时颙遣张方救颖,方遂挟帝及颖归于长安。颙废颖,立豫章王炽(注:武帝第二十五子,惠帝之弟,是为怀帝。)为皇太弟。东海王越自徐州起兵迎大驾,颙又命颖统兵拒之河桥,战败,越兵入关,奉惠帝还洛阳(光熙元年,306年)。颖窜于武关新野间,有诏捕之,为刘舆所害。颙亦单骑逃太白山,其故将迎入长安。有诏征颙为司徒,颙入京,途次为南阳王模所杀。惠帝崩,怀帝即位。越出讨石勒而卒(永嘉五年,311年)。此八王始末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始于惠帝元康元年(291年),终于光熙元年(306年)。亘十六年之久,国势陵夷,地方大乱。时匈奴刘氏已称王于北方,利用机会举兵南向,攻破洛阳,掳怀帝而去。

刘聪……既杀其兄和(永嘉四年,六月,刘渊死,子和嗣立)。群臣劝即尊位……于是以永嘉四年(310年)僭即皇帝位。遣粲(其子)及其征东王弥、龙骧刘曜等,率众四万,长驱入洛川。遂出 辕,周旋梁、陈、汝、颍之间……署其卫尉呼延晏为使持节前锋大都督、前军大将军,配禁兵二万七千,自宜阳入洛川。命王弥、刘曜及镇军石勒进师会之。晏比及河南,王师前后十二败……刘曜至,复与晏会围洛阳。时城内饥甚,人皆相食,百官分散,莫有固志。宣阳门陷,怀帝开华林园门,出河阴藕池,欲幸长安,为曜等所追及。弥、晏入于南宫……纵兵大掠,悉收宫人珍宝。曜于是害诸王公及百官已下三万余人于洛水北,筑为京观。(永嘉五年)迁帝及惠帝羊后……于平阳。

(《晋书》卷一○二《载记第二•刘聪》)

帝蒙尘于平阳,刘聪以帝为会稽公……刘聪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侍中庾珉号哭。聪恶之,帝遇弑,崩于平阳。

(《晋书》卷五《怀帝纪》)

怀帝遇害,愍帝即位于长安。值丧乱之后,草草建国,殊无体统可言。

孝愍皇帝……及洛阳倾覆,避难于荥阳密县。与舅荀藩、荀组相遇,自密南趋许、颍。豫州刺吏阎鼎,与前抚军长史王毗、司徒长史刘畴、中书郎李昕及藩、组等同谋,奉帝归于长安。而畴等中途复叛,鼎追杀之,藩、组仅而获免。鼎遂挟帝乘牛车,自宛趋武关,频遇山贼,士卒亡散。次于蓝田,鼎告雍州刺史贾匹,匹遽遣州兵迎卫,达于长安。又使辅国将军梁综助守之……贾匹讨贼张连,遇害。众推始平太守麹允领雍州刺史,为盟主,承制选置……奉怀帝崩问……即是帝位(313年)。

(《晋书》卷五《愍帝纪》)

永嘉之乱,天下崩离。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墙宇颓毁,蒿棘成林。朝廷无车马章服,唯桑版署号而已。众唯一旅,公私有车四乘,器械多阙,运馈不继……诸侯无释位之志,征镇阙勤王之举,故君臣窘追,以至杀辱云。

(《晋书》卷五《愍帝纪》)

麹允索琳,辅翼王室,屡却敌兵。及刘曜再犯长安,以外援断绝,愍帝诣军前降,自此中原沦陷于异族矣。

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逼京师,内外断绝……麹允与公卿守长安小城以自固……十月,京师饥甚,米斗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大半。太仓有麹数十饼,麹允屑为粥,以供帝,至是复尽。帝泣谓允曰:“今窘厄如此,外无救援,死于社稷,是朕事也……行矣遣书,朕意决矣。”十一月,使侍中宋敞,送笺于曜。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榇出降……帝蒙尘于平阳……五年十月,刘聪出猎,令帝行车骑将军,戎服执戟为导,百姓聚而观之。故老或欷歔流涕,聪闻而恶之。聪后因大会,使帝行酒洗爵,反而更衣。又使帝执盖,晋臣在坐者,多失声而泣。……十二月,帝遇弑,崩于平阳。

(《晋书》卷五《愍帝纪》)

2.东晋建国及私门政治

愍帝被害凶问传至江南,元帝遂即皇帝位于建业,晋祚得以再延。

永嘉初,用王导计,始镇建邺。以顾荣为军司马,贺循为参佐,王敦、王导、周 、刁协并为腹心股肱。宾礼名贤,存问风俗,江东归心焉……及怀帝蒙尘于平阳,司空荀藩等移檄天下,推帝为盟主……群僚参佐州征牧守等上尊号……为晋王……即王位,大赦改元……愍帝崩问至,即皇帝位。

(《晋书》卷六《元帝纪》)

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百姓归心……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朝野倾心,号为仲父……晋国既建,以导为丞相。

(《晋书》卷六五《王导传》)

东晋中兴,政在王氏。王敦坐镇长江上游,手握重兵,时与朝廷龃龉,称兵犯顺,以固王氏之权。

以敦为扬州刺史……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寻与甘卓等讨江州刺史华轶,斩之。蜀贼杜弢作乱,荆州刺史周 退走。敦遣武昌太守陶侃、豫章太守周访等讨弢,而敦进住豫章,为诸军继援。及侃破弢……敦以元帅进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敦始自选置,兼统州郡焉……初,敦……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帝以刘隗为镇北将军、戴若思为征西将军,悉发扬州奴为兵,外以讨胡,实御敦也。永昌元年(322年),敦率众内向,以诛隗为名……帝……召戴若思、刘隗,并会京师。王师败绩。既入石头,拥兵不朝,放肆兵士,劫掠内外,宫省奔散。……敦收周 、戴若思,害之。以敦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并伪让不受,还屯武昌……帝崩……明帝……诏以王导为司徒,敦自为扬州牧。敦既得志,暴慢愈甚,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敦以温峤为丹阳尹,欲使觇伺朝廷。峤至,具言敦逆谋。帝欲讨之,知其为物情所畏服,乃伪言敦死,于是下诏,讨凤(钱凤为敦谋主)之罪……敦病转笃,不能御众,使钱凤……等率众三万向京师……凤等至京师,屯于水南。帝亲率六军以御凤,频战,破之……俄而敦死。……含(敦兄)复率众渡淮,苏峻等逆击,大败之。

(《晋书》卷九八《王敦传》)

敦将谋篡逆,讽朝廷征己,帝乃手诏征之……太宁二年(324年),六月……举兵内向……至宣阳门北。中郎将刘遐、苏峻等自南塘横击,大破之……于是分遣诸将追其党与,悉平之。

(《晋书》卷六《明帝纪》)

王敦败后,庾氏继之执政。

庾亮……明穆皇后之兄也……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成帝)。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太后(庾氏)临朝,政事一决于亮。先是,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亮任法裁物,颇以此失人心。又先帝遗诏,褒进大臣,而陶侃(时为荆州刺史),祖约(时为豫州刺史,屯寿春)不在其例。侃、约疑亮删除遗诏,并流怨言。亮惧乱,于是出温峤为江州,以广声援,修石头以备之。会南顿王宗,复谋废执政。亮杀宗……琅邪人卞咸,宗之党也,与宗俱诛。咸兄阐,亡奔苏峻时为历阳太守。亮符峻送阐,而峻保匿之。峻又多纳亡命,专用威刑,亮知峻必为祸乱,征为大司农……峻遂与祖约俱举兵反……亮遣距之,不能制,峻乘胜至于京都……亮……南奔温峤(时为江州刺史)……乃与峤推陶侃为盟主。侃至寻阳,既有憾于亮……亮甚惧,及见侃,引咎自责……侃不觉释然……峻平……亮乃求外镇自效……遂受命镇芜湖……陶侃薨。迁亮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乃迁镇武昌……亮自邾城陷没(北伐失败),忧慨发疾。会王导薨,征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咸康六年薨(340年)。

(《晋书》卷七《三庾亮传》)

翼(亮弟)……及亮卒,授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代亮镇武昌。翼以帝舅,年少超居大任,遐迩属目。

(《晋书》卷三七《庾翼传》)

初,成帝有疾,中书令庾冰(亮弟),自以舅氏当朝,权侔人主,恐异世之后,戚属将疏,乃言:“国有强敌,宜立长君。”遂以帝(康帝)为嗣。

(《晋书》卷七《康帝纪》)

康帝崩,兄冰卒,以家国情事,留方之(翼子)戍襄阳,还镇夏口。悉取冰所领兵自配,以兄子统为寻阳太守……俄而疽发背疾笃,表第二子爰之行辅国将军、荆州刺史……永和元年(345年)卒……爰之有翼风,寻为桓温所废。温既废爰之,又以征虏将军刘惔……代方之。而方之、爰之,并迁徙于豫章。

(《晋书》卷七《三庾翼传》)

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权侔人主……庾翼将北伐,庾冰出镇江州……于是征充入为……扬州刺史,将军如故……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冰、翼等寻卒,充专辅幼主。翼临终表以后任委息爰之,……充曰:“……桓温英略过人,有文武识度,西夏之任,无出温者……”乃使温西,爰之果不敢争。

(《晋书》卷七七《何充传》)

此后庾氏势力消灭,桓温崛起。

桓温……宣城太守彝之子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迁徐州刺史……翼卒,以温为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时李势微弱,温志在立勋于蜀。永和二年(346年),率众西伐……势众大溃……势降……振旅还江陵,进位……封临贺郡公。及石季龙死,温欲率众北征,先上疏求朝廷议水陆之宜,久不报,时知朝廷仗殷浩等以抗己。温甚忿之,然素知浩,弗之惮也。以国无他衅,遂得相持弥年,虽有君臣之迹,相羁縻而已……时殷浩北伐至洛阳……屡战屡败,器械都尽……温……因朝野之怨,乃奏废浩,自此内外大权,一归温矣。温遂统步骑四万……征关中……至霸上……而健(苻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而还……太和四年(369年)又上疏悉众北伐……至枋头……温军败绩(为燕慕容垂所袭)……温既负其才力,久怀异志,欲先立功河朔,还受九锡。既逢覆败,名实顿减,于是参军郗超进废立之计。温乃废帝而立简文帝……帝崩,遗诏家国事,一禀之于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温初望简文临终禅位于己,不尔便为周公居摄事,既不副所望,故甚愤怨……寝疾不起,讽朝廷加己九锡,累相催促。谢安、王坦之闻其病笃,密缓其事,锡文未及成而薨……使冲(温弟)领其众。

(《晋书》卷九八《桓温传》)

谢安当国,募练北府兵,下游形势顿强。桓冲死,又分弱其势,荆扬之争暂息。

谢安……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简文帝疾笃,温上疏荐安宜受顾命……孝武帝……亲万几,进安中书监……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安使玄募精兵号北府兵)……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玄等既破坚(太元八年,383年)……以总统功,进拜太保……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加黄钺……是时桓冲既卒,荆、江二州,并缺物论,以玄勋望,宜以授之。安以父子皆著大勋,恐为朝廷所疑;又惧桓氏失职,桓石虔(温弟豁之子)复有沔阳之功,虑其骁猛在形胜之地,终或难制,乃以桓石民(石虔弟)为荆州,改桓伊(宣族子)于中流,(江州刺史)石虔为豫州。

(《晋书》卷七九《谢安传》)

会稽王执政,桓氏复兴,但终为北府将所攻灭。

会稽文孝王道子(简文帝子,孝武帝之弟)……少以清澹,为谢安所称……及谢安薨……进位丞相、扬州牧……并让不受。于时孝武帝不亲万几,但与道子酣歌为务……窃弄其权,凡所幸接,皆出自小竖。郡守长吏,多为道子所树立。既为扬州总录,势倾天下,自是朝野奔凑。中书令王国宝(王坦之子,谢安之婿),性卑佞,特为道子所宠昵,官以贿迁,政刑谬乱……帝益不平,而逼于太妃,无所废黜。乃出王恭为兖州(镇京口),殷仲堪为荆州(镇江陵),王珣为仆射,王雅为太子少傅,以张王室,而潜制道子也……安帝践祚……王国宝始总国权,势倾朝廷。

(《晋书》卷六四《会稽王道子传》)

王恭……定皇后(孝武帝后)之兄也……会稽王道子执政,宠昵王国宝,委以机权。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时国宝从弟绪说国宝,因恭入觐相王,伏兵杀之,国宝不许……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亮孙)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遂还镇……乃谋诛国宝,遣使与殷仲堪、桓玄(温子)相结。仲堪伪许之,恭得书大喜,乃抗表京师……表至,内外戒严,国宝及绪,惶惧不知所为。用王珣计请解道子职,收国宝赐死,斩绪于市,谢愆失,恭乃还京口……谯王尚之(宣帝弟进之玄孙)复说道子以藩伯强盛,宰相权弱,宜多树置以自卫,道子然之。乃以其司马王愉为江州刺史,割庚楷豫州四郡,使愉督之。由是楷怒,遗子鸿说恭曰:“尚之兄弟,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其议未成,宜早图之。”恭以为然,复以谋告殷仲堪、桓玄。玄等从之,推恭为盟主,克期同赴京师……恭……乃先期举兵……朝廷使元显(道子之子)及王珣、谢琰等距之……元显使说牢之(刘牢之时为恭先锋),啖以重利,牢之乃……降……遣……轻骑击恭。恭败……单骑……将奔桓玄,至长塘湖……尉收之,以送京师……斩之。

(《晋书》卷八四《王恭传》)

道子日饮醇酒,而委事于元显。元显虽年少而聪明多涉,志气果锐,以安危为己任……伐恭灭之。既而杨佺期、桓玄、殷仲堪等复至石头……仲堪既知王恭败死,狼狈西走,与桓玄屯于寻阳,朝廷严兵相距。会道子有疾,加以昏醉,元显知朝望去之,谋夺其权,讽天子解道子扬州司徒……自为扬州刺史。既而道子酒醒,方知去职,于是大怒,而无如之何……时谓“道子为东录,元显为西录,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矣。”

(《晋书》卷六四《会稽王道子传》)

桓玄……温之孽子也……太元末,出补义兴太守,郁郁不得志……玄在荆楚积年,优游无事,荆州刺史殷仲堪甚敬惮之。及中书令王国宝用事,谋削弱方镇,内外骚动,知王恭有忧国之言,玄潜有意于功业,乃说仲堪……国宝既死,于是兵罢。玄乃求为广州……隆安(安帝)初,诏以玄督交广二州……玄受命不行。其年,王恭又与庾楷起兵……玄、佺期至石头,仲堪至芜湖,恭将刘牢之背恭归顺。恭既死,庾楷战败,奔于玄军。既而诏以玄为江州,仲堪等皆被换易,乃各回舟西还,屯于寻阳,共相结约,推玄为盟主,玄始得志……荆州大水,仲堪振恤饥者,仓廪空竭,玄乘其虚而伐之……仲堪遣众距之,为玄所败……佺期自襄阳来赴……败走,还襄阳……玄遣将军冯该蹑佺期,获之……杀之。仲堪闻佺期死,乃……奔姚兴,至冠军城,为该所得。玄令害之(隆安三年,399年)。于是遂平荆雍……诏以玄都督荆、襄、雍、秦、梁、益、宁七州……固争江州,于是进督八州,及扬豫八郡,复领江州刺史……玄于是树用腹心,兵马日盛……自谓三分有二,知势运所归,屡上祯祥,以为己瑞……元兴初,元显称诏伐玄……玄……率众下至寻阳……至姑孰……攻谯王尚之,尚之败。刘牢之(前锋都督,时怀疑贰,玄遣何穆说之)……诣玄降。玄至新亭,元显自溃,玄入京师……徙道子于安城郡,害元显于市。(夺牢之兵权,牢之谋变未成,自缢而死。)于是玄入居太傅府……为楚王……讽帝以禅位……改元永始……迁帝居寻阳(元兴二年,403年)……玄自篡盗之后,骄奢荒侈……朝野劳瘁,怨怒思乱……于是刘裕(刘牢之将,时为建武将军)、刘毅(彭城沛人,为州中兵参军)、何无忌(刘牢之甥)等共谋兴复。裕等斩桓修(冲子,时为徐兖二州刺史)于京口,斩桓弘(冲子,时为青州刺史)于广陵……裕至蒋山……诸军一时奔溃。玄率亲信数千人……奉二后……入江陵……时益州刺史毛璩,使其从孙祐之、参军费恬送弟璠丧葬江陵,有众二百。璩弟子修之为玄屯骑校尉,诱玄入蜀,玄从之,达枚回洲。恬与祐之迎击玄……玄被箭……遂斩之(元兴三年)。

(《晋书》卷九九《桓玄传》)

刘裕继桓氏之后,集大权于一手,贵族擅权之风,始尽扫除。寒门与高门同得柄用,而晋祚亦移矣。

三 十六国之分合

五胡之乱,起于刘渊,垂一百三十六年。其初,最强者为后赵,前秦继之,版图尤广,几一北方。自前秦瓦解,又归分裂,较前益甚。至后魏拓跋氏崛起,攻灭诸国,中原复归于统一。是时晋室偏安江左,每遇北方之变,即出兵以图恢复,然终未得志,遂成南北对峙之局。至于诸族之分合兴灭,及所领之疆域,列具简表,以明大势。所录事实,亦以有关当时大局者为断。

十六国分合简表

晋代十六国兴灭简表

十六国疆域简表

1.晋赵蜀之鼎立

晋室退保江东,受制权臣,不能发展。西蜀李氏,固守一隅,劳徕安辑,亦不遑远图。二赵奄有中原,国力较厚。特以内讧时起,无暇经略江南。燕与凉虽割一方,然犹称臣于晋。故在东晋初,成此鼎足之形势,江表所谓“二寇”是也。

李雄……以永兴元年,僭称成都王,赦其境内……除晋法,约法七章……于是僭即帝位……南得汉嘉、涪陵,远人继至。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雄以中原丧乱,乃频遣使朝贡,与晋穆帝分天下……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雄乃兴学校,置史官,听览之暇,手不释卷。其赋男子岁谷三斛,女丁半之,户调绢不过数丈,绵数两,事少役稀,百姓富实,闾门不闭,无相侵盗。

(《晋书》卷一二一《载记第二一•李雄》)

按李雄据蜀,专意内政,在此纷扰时代中,独有太平景象。

聪死,其子粲袭伪位,其大将军靳准,杀粲于平阳。勒命张敬率骑五千为前锋,以讨准。勒统精锐五万继之,据襄陵北原,羌羯降者四万余落。准数挑战,勒坚壁以挫之。刘曜自长安屯于蒲坂。

(《晋书》卷一○四《载记第四•石勒上》)

刘曜……拜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镇长安。靳准之难,自长安赴之,至于赤壁(山西安泽县南)。太保呼延晏等自平阳奔之,与太傅朱纪、太尉范隆等上尊号。曜以大兴(元帝)元年(318年)僭即皇帝位……使征北刘雅、镇北刘策,次于汾阴,与石勒为犄角之势。靳准遣侍中卜泰降于勒,勒囚泰,送之曜。

(《晋书》卷一○三《载记第三•刘曜》)

勒与刘曜,竞有招怀之计,乃送泰于曜,使知城内无归曜之意,以挫其军势。曜潜与泰结盟,使还平阳……泰入平阳,与准将乔泰、马忠等起兵攻准,杀之。推靳明为盟主,遣泰及卜玄奉传国六玺送于刘曜。勒大怒……进军攻明,明出战,勒击败之……靳明率平阳之众奔于刘曜,曜西奔粟邑,勒焚平阳宫室……刘曜又……署勒太宰、领大将军、进爵赵王……勒舍人曹平乐因使留仕于曜,言于曜曰:“大司马遣王修等来,外表至虔,内觇大驾强弱。谋待修之返,将轻袭乘与。”时曜势实残弊,惧修宣之。曜大怒,追……斩修……停太宰之授……勒大怒……下令曰:“……帝王之起复何常邪?赵王赵帝,孤自取之。名号大小,岂其所节邪?”(太兴二年,勒伪称赵王。)

(《晋书》卷一○四《载记第四•石勒上》)

按刘曜称帝,改国号为赵,史谓之为前赵;石勒称赵王,史谓之为后赵。

石生攻刘曜河内太守尹平于新安,斩之。克垒壁十余,降掠五千余户而归。自是刘石祸结,兵戈日交,河东弘农间,百姓无聊矣。

(《晋书》卷一○五《载记第五•石勒下》)

曜遣刘岳攻石生于洛阳……济自盟津镇东。呼延谟率荆司之众自崤渑而东,岳攻石勒盟津石梁二戍,克之……进围石生于金墉。石季龙率步骑四万入自成皋关,岳陈兵以待之。战于洛西,岳师败绩……季龙又败呼延谟,斩之。曜亲率军援岳……次于金谷。夜无故大惊,军中溃散。乃退如渑池,夜中又惊,士卒奔溃,遂归长安……石勒遣石季龙率众四万,自轵关西入伐曜……进攻蒲坂……曜尽中外精锐,水陆赴之……季龙惧,引师而退。追之,及于高侯,大战败之……季龙奔于朝歌。曜遂济自太阳,攻石生于金墉……曜不抚士众,专与嬖臣饮博……闻季龙进据石门,续知勒自率大众已济……陈于洛西,南北十余里。曜少而淫酒,末年尤甚。勒至,曜将战,饮酒数斗……比出,复饮酒斗余……勒将石堪因而乘之,师遂大溃。曜昏醉奔退,马陷石渠,坠于冰上,被疮十余通,中者三,为堪所执,送于勒所(成帝咸和四年,329年)……其太子熙……率百官奔于上邽陕西南郑县……关中扰乱……季龙乘胜追战……上邽溃……执其伪太子熙……并将相诸王等,及其诸卿校公侯已下三千余人,皆杀之。

(《晋书》卷一○三《载记第三•刘曜》)

按石勒灭前赵,复有秦陇之地,称赵天王;咸和五年,称皇帝。前凉张骏亦降附之,北方几成统一之局。

张宾,字孟孙,赵郡中丘人也……少好学,博涉经史,不为章句,阔达有大节……及永嘉大乱,石勒为刘元海辅汉将军,与诸将下山东,宾……请见,勒亦未之奇也。后渐进规模,乃异之,引为谋主。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肃清百寮,屏绝私昵,入则格言,出则归美。勒甚重之,每朝常为之正容貌,简辞令,呼曰“右侯”而不名之。

(《晋书》卷一○五《载记第五•张宾》)

张宾进曰:“……今天下鼎沸,战争方始,游行羁旅,人无定志,难以保万全,制天下也。夫得地者昌,失地者亡。邯郸、襄国,赵之旧都,依山凭险,形胜之国,可择此二邑而都之。然后命将四出,授以奇略,推亡固存,兼弱攻昧,则群凶可除,王业可图矣。”勒曰:“右侯之计是也。”于是进据襄国……勒谓张宾曰:“邺,魏之旧都,吾将营建。”……勒以石季龙为魏郡太守,镇邺。

(《晋书》卷一○四《载记第四•石勒上》)

按勒死,子弘继立。从子虎,久掌兵权,废弘而代之。虎残暴不仁,兹撮举其扰民数事,以概其余。

季龙(本名虎,字季龙。唐避讳,故以字称),性既好猎,其后体重,不能跨鞍。乃造猎车千乘,辕长三丈,高一丈八尺,置高一丈七尺。格兽车四十乘,立三级行楼二层于其上。克期将校猎,自灵昌津,南至荥阳,东极阳都,使御史监察其中禽兽,有犯者罪至大辟。御史因之,擅作威福。百姓有美女、好牛马者,求之不得,便诬以犯兽,论死者百余家,海岱河济间,人无宁志矣。又发诸州二十六万人,修洛阳宫。发百姓牛二万余头,配朔州牧官。增置女官二十四等,东宫十有二等,诸公侯七十余国,皆为置女官九等。先是,大发百姓女二十已下、十三已上三万余人,为三等之第,以分配之。郡县要媚其旨,务于美淑,夺人妇者九千余人。百姓妻有美色,豪势因而胁之,率多自杀。石宣及诸公及私令采发者,亦垂一万,总会邺宫。季龙临轩简第诸女,大悦。封使者十二人皆为列侯,自初发至邺,诸杀其夫及夺而遗之,缢死者三千余人。荆、楚、扬、徐间,流叛略尽。宰守坐不能绥怀,下狱诛者五十余人。

(《晋书》卷一○六《载记第六•石季龙上》)

按虎荒淫无道,国势日就衰落。及内乱一生,而鲜卑、氐、羌诸族乘机而起,北方局面,遂呈大变化。

季龙,荒耽内游,威刑失度。邃(太子)以事为可呈呈之,季龙恚曰:“此小事,何足呈也!”时有所不闻,复怒曰:“何以不呈?”诮责杖捶,月至再三。邃甚恨,私谓……李颜等曰:“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言将杀父),卿从我乎?”颜等伏,不敢对……季龙……收李颜等诘问,颜具言始末……季龙大怒,废邃为庶人,其夜杀邃……立其子宣为天王皇太子。

(《晋书》卷一○六《载记第六•石季龙上》)

宣素恶韬(宣弟,有宠于季龙)……谓所幸杨杯、牟成曰:“韬凶竖勃逆,敢违我如是。汝能杀之者,吾入西宫,当尽以韬之国邑分封汝等。韬既死,主上必亲临丧,因行大事,蔑不济矣。”杯等许诺……是夜,韬其寮属……宣使杨杯……等缘狝猴梯而入,杀韬……季龙疑宣之害韬也……执赵生而诘之,生具首服。季龙悲怒弥甚,幽宣……牵之登梯,上于柴积……四面纵火……东宫卫士十余万人,皆谪戍凉州……遂立世(季龙少子,母刘曜之女)为皇太子……故东宫谪卒高力等万余人当戍凉州,行达雍城,既不在赦例,又勅雍州刺史张茂送之。茂皆夺其马,令步推鹿车,致粮戍所。高力……等因众心之怨,谋起兵东还,所向崩溃,戍卒皆随之,比至长安,众已十万……遂东出潼关,进如洛川……东掠荥阳、陈留诸郡。季龙大惧,以燕王石斌为大都督……统姚弋仲、苻洪等击……败之……讨其余党,尽灭之……季龙疾甚,以石遵为大将军,镇关右……季龙亦死……世即伪位……石遵闻季龙之死,屯于河内。姚戈仲、苻洪、石闵(即冉闵)、刘宁等,既平秦洛,班师而归,遇遵于李城(河南温县),说遵曰:“……京师宿卫空虚……鼓行而讨之,孰不倒戈开门而迎殿下者邪?”遵从之……石闵为前锋……张离率龙腾二千,斩关迎遵……遵……入自凤阳门……僭即尊位……封世为谯王……寻皆杀之……初,遵之发李城也,谓石闵曰:“努力事成,以尔为储贰。”既而立衍(斌子),闵甚失望,自以勋高一时,规专朝政。遵忌而不能任……稍夺兵权,闵益有恨色……谋废遵。使将军苏亥、周成,率甲士三十执遵……杀之于琨华殿……鉴乃僭位……时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通和,连兵檄诛闵……闵……废鉴,杀之。

(《晋书》卷一○七《载记第七•石季龙下》)

冉闵杀鉴时,大诛胡羯。胡羯势力大衰,不能再起。

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令城内曰:“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交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晋书》卷一○七《载记第七•石季龙下》)

按后赵亡时,北方又陷于混乱,其建号称国者如下:

冉闵 据邺称帝,国号曰魏。

慕容俊 灭冉魏称帝,国号曰燕。

苻健 据关中称帝,国号曰秦。

张祚 称凉州牧,寻称皇帝,国号曰凉。

按当后赵亡(永和六年)之前三年(永和三年),晋桓温已灭蜀。凉偏处西隅,魏又灭于燕,北方之地,为燕秦所分据。在其角逐之时,人民饱受荼毒,憔悴不堪。

贼盗蜂起,司冀大饥,人相食。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晋书》卷一○七《载记第七•冉闵》)

2.前秦之强盛

秦主健卒,子生继立。生荒淫失人心,苻坚废之而自立。坚励精图治,国富兵强,奄有北方之土。乱世之民,承其抚驭,稍得息苏,亦一时清明景象也。兹分述之于下。

甲 武功

俊死……立……以慕容恪为太宰,录尚书,行周公事。慕容评为太傅,副赞朝政……慕容垂为河南大都督……晋大司马桓温……伐,次于枋头……乃以垂为使持节南讨大都督;慕容德为征南将军,率众五万距温……温频战不利,粮运复绝……而退。德率劲骑四千,先温至襄邑东,伏于涧中,与垂前后夹击,王师大败(太和四年,369年)……垂既有大功,威德弥振,慕容评素不平之……谋杀垂,垂惧,奔于苻坚。

(《晋书》卷三载记第一一•慕容》)

坚……遣王猛与建威梁成、邓羌率步骑三万,署慕容垂为冠军将军,以为乡导攻……太和五年,又遣猛率杨安、张蚝、邓羌等十将,率步骑六万伐……杨安攻晋阳,猛攻壶关……进师围邺……出奔高阳,坚将郭庆执而送之。

(《晋书》卷一一三《载记第一三•苻坚上》)

初,仇池氐杨世,以地降于坚,坚署为平南将军、秦州刺史、仇池公,既而归顺于晋。世死,子纂代立,遂受天子爵命而绝于坚。世弟统,骁武得众,起兵武都,与纂分争。坚遣其将苻雅、杨安,与益州刺史王统,率步骑七万,先取仇池,进围宁益。雅等次于鹫陕。纂率众……距,战于陕中,为雅等所败。纂收众奔还,雅进攻仇池。杨统帅武都之众降于雅……纂惧,面缚出降……送之长安。

(《晋书》卷一一三《载记第一三•苻坚上》)

晋梁州刺史杨亮,遣子广袭仇池,与坚将杨安战,广败绩。晋阻水诸戍皆委城奔溃,亮惧而退守磬险,安遂进寇汉川。坚遣王统、朱彤率卒二万为前锋寇蜀,前禁将军毛当、鹰扬将军徐成率步骑三万入自剑阁。杨亮率巴獠万余拒之,战于青谷。王师不利,亮奔固西城,彤乘胜陷汉中。徐成又攻二剑克之,杨安进据梓潼……益州刺史周仲孙,勒兵距彤等于绵竹,闻坚将毛当将至成都,仲孙……奔于南中。安、当进兵,遂陷益州,于是西南夷邛莋、夜郎等皆归之。坚以安……镇成都,毛当……镇汉中……王统……镇仇池。

(《晋书》卷一一三《载记第一三•苻坚上》)

天锡……立……自号大将军、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太和初,诏以天锡为大将军、大都督、督陇右关中诸军事、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公……太元元年(376年),苻坚遣其将苟苌、毛当、梁熙、姚苌来寇渡石城津……天锡率万人顿金昌城。马达率万人逆苌等,因请降,兵人散走。常据、席仂皆战死……天锡大惧,出城自战,城内又反,天锡窘,逼降于苌等……苻坚……以为尚书,封归义侯。

(《晋书》卷八六《张天锡传》)

时匈奴左贤王卫辰,遣使降于坚,遂请田内地。坚许之……匈奴右贤王曹毂、左贤王卫辰举兵叛……索虏乌延等亦叛坚,而通于辰毂。坚率中外精锐以讨之……毂惧而降……进击乌延,斩之……讨卫辰,擒之……坚既平凉州,又遣……苻洛为北讨大都督……讨代王涉翼犍。又遣……邓羌等……东出和龙,西出上郡,与洛会于涉翼犍庭。翼犍战败,遁于弱水,苻洛逐之,势窘迫,退还阴山。其子翼圭缚父请降,洛等振旅而还。

(《晋书》卷一一三《载记第一三•苻坚上》)

先是,梁熙遣使西域,称扬坚之威德,并以彩缯赐诸国王,于是朝献者十有余国。

(《晋书》卷一一三《载记第一三•苻坚上》)

车师前部王弥寘、鄯善王休密驮朝于坚……寘等请曰:“大宛诸国虽贡献,然诚节未纯。请乞依汉置都护故事,若王师出关,请为乡导。”坚于是以骁骑吕光为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

(《晋书》卷一一四《载记第一四•苻坚下》)

坚既平山东,士马强盛,遂有图西域之志。乃授光使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率将军姜飞、彭晃、杜进、康盛等,总兵七万,铁骑五千以讨西域……至焉耆,其王泥流,率其旁国请降。龟兹王帛纯距光……光攻城既急,帛纯……请救狯胡。狯胡弟呐龙侯将馗率骑……并引温宿、尉须等国王……以救之……战于城西,大败之……帛纯……走,王侯降者三十余国……诸国惮光威名,贡款属路……光抚宁西域,威恩甚著……坚闻光平西域,以为使持节……都督玉门已西诸军事。

(《晋书》卷一二二《载记第二二•吕光》)

按苻坚恃其强盛,用兵四方,版图之广,为“五胡”之冠。然因此而骄,致有肥水之败,以亡其国焉。

乙 政治

坚广修学宫,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已下,子孙并遣受业。其有学为通儒,才堪干事,清修廉直,孝弟力田者,皆旌表之。于是人思劝励,号称多士,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

(《晋书》卷一一三《载记第一三•苻坚上》)

坚以境内旱,课百姓区种……复魏晋士籍,使役有常,闻诸非正道典学,一皆禁之……自永嘉之乱,庠序无闻,及坚之僭,颇留心儒学,王猛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

(《晋书》卷一一三《载记第一三•苻坚上》)

遣使巡行四方,观风俗,问政道,明黜陟,恤孤独不能自存者,以安车蒲轮征隐士……置听讼观于未央之南,禁老庄图谶之学。

(《晋书》卷一一三《载记第一三•苻坚上》)

坚以关中水旱不时……发其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僮隶三万人,开泾水上源,凿山起堤,通渠引渎,以溉冈卤之田,及春而成,百姓赖其利。

(《晋书》卷一一三《载记第一三•苻坚上》)

丙 王猛为相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瓌姿俊伟,博学好兵书……隐于华阴山……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请与俱南……猛乃止。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遣吕婆楼招之,一见便若平生……及坚僭位……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晋书》卷一一四《载记第一四•王猛》)

猛卒后,坚务胜不休,内讧将作而事外征,以即于亡。

太元元年(376年)十二月,阳平国常侍慕容绍私谓其兄楷曰:“秦恃其强大,务胜不休,北戍云中,南守蜀汉,转运万里,道殣相望。兵疲于外,民困于内,危亡近矣。”

(《资治通鉴》卷一○四《晋纪二六》)

二年春,赵故将作功曹熊邈,屡为秦王坚言石氏宫室器玩之盛。坚以邈为将作长史,领将作丞,大修舟舰兵器,饰以金银,颇极精巧。慕容农私言于慕容垂曰:“自王猛之死,秦之法制,日以颓靡。今又重之以奢侈,殃将至矣……大王宜结纳英杰,以承天意,时不可失。”垂笑曰:“天下事非尔所及。”

(《资治通鉴》卷一○四《晋纪二六》)

丁 伐晋之失败

(太元八年,383年)遣征南苻融、骠骑张蚝、抚军苻方、卫军梁成、平南慕容、冠军慕容垂,率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坚发长安戍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旌鼓相望,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众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晋遣都督谢石、徐州刺史谢玄、豫州刺史桓伊、辅国谢琰等,水陆七万,相继距……晋龙骧将军刘牢之率劲卒五千,夜袭梁成垒,克之,斩成……等十将……谢石等以既败梁成,水陆继进。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坚遣其尚书朱序说石等,以众盛欲胁而降之。序诡谓石曰:“若秦百万之众皆至,则莫可敌也,及其众军未集,宜在速战。若挫其刺锋,可以得志。”……时张蚝败谢石于肥南,谢玄、谢琰勒卒数万,阵以待之。蚝乃退,列阵逼肥水。王师不得渡,遣使谓融曰:“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与尹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融于是麾军却阵,欲因其济水,覆而取之。军遂奔退,制之不可止。融驰骑略阵,马倒被杀,军遂大败。王师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死者相枕。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还于淮北……闻风声鹤唳,皆谓师之至……坚至自淮南,次于长安东之行宫。

(《晋书》卷一一四《载记第一四•苻坚下》)

按坚强盛时,对于征服之胡羌鲜卑等族,待遇颇优,往往假以重权。及淮南败归,势力崩溃,异族纷起立国者有六。

慕容垂 据中山,为后燕。

慕容永 据长子,为西燕。

姚苌 据长安,为后秦。

吕光 据姑臧,为后凉。

乞伏国仁 据陇右,为西秦。

拓跋珪 据盛乐,为后魏。

厥后凉州内乱,又分立者三国。

秃发乌孤 据廉川,为南凉。

沮渠蒙逊 据张掖,为北凉。

李暠 据敦煌,为西凉。

后燕慕容垂攻灭西燕,据有幽、冀、并三州。又南略青、徐、兖三州。后秦姚兴(苌子)攻破洛阳,并有淮汉以北诸部,又破降西秦,攻灭后凉,同称为北方大国。

3.后秦后燕之对峙

甲 后秦之文化

姚兴……为皇太子……及镇长安,甚有威惠。与其中书舍人梁喜、洗马范勖等讲论经籍,不以兵难废业,时人咸化之……天水姜龛、东平淳于岐、冯翊郭高等,皆耆儒硕德,经明行修,各门徒数百,教授长安,诸生自远而至者万数千人。兴每于听政之暇,引龛等于东堂,讲论道艺,错综名理。凉州胡辩,苻坚之末,东徙洛阳讲授,弟子千有余人,关中后进,多赴之请业。兴敕关尉曰:“诸生谘访道艺,修己厉身,往来出入,勿拘常限。”于是学者咸劝,儒风盛焉。

(《晋书》卷一一七《载记•第一七姚兴上》)

按姚兴好文学,提倡不遗余力,在混乱时期中,不可多觏者也。

兴如逍遥园,引诸沙门于澄玄堂,听鸠摩罗什演说佛经。罗什通辨夏言,寻览旧经,多有乖谬,不与胡本相应。兴与罗什及沙门僧略、僧迁、道树、僧睿、道坦、僧肇、昙顺等八百余人,更出大品,罗什持胡本,兴执旧经,以相考校。其新文异旧者,皆会于理义,续出诸经并诸论三百余卷。今之新经,皆罗什所译。兴既托意于佛道,公卿已下,莫不钦附。沙门自远而至者五千余人,起浮图于永贵里,立波若台于中宫。沙门坐禅者,恒有千数,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矣。

(《晋书》卷一一七《载记第一七•姚兴上》)

鸠摩罗什,天竺人也……父鸠摩罗炎……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名,郊迎之,请为国师。王有妹……乃逼以妻焉……罗什……专以大乘为化,诸学者皆共师焉……吕光……伐龟兹……破之,乃获罗什……姚兴遣姚硕德西伐,破吕隆,乃迎罗什,待以国师之礼。仍使入西明及逍遥园,译出众经。罗什多所暗诵,无不究其义旨,既览旧经,多有纰缪,于是兴使沙门僧睿、僧肇等八百余人,传受其旨,更出经论凡三百余卷……兴奉之若神。尝讲经于草堂寺,兴及朝臣大德沙门千有余人,肃容观听。

(《晋书》卷九五《鸠摩罗什传》)

按佛学之昌明于北方,兴实开其端,其订译佛经,尤于佛学上有盛大之供献。

乙 后燕伐魏之役

此役为魏氏兴起之关键,故特举之。

垂……遣其太子宝及农,与慕容麟等率众八万伐魏,慕容德、慕容绍以步骑一万八千为宝后继。魏闻宝将至,徙往河西。宝进师临河,惧不敢济,还次参合(近山西大同)……魏师大至,三军奔溃,宝与德等数千骑奔免,士众还者十一二,绍死之……垂……自率大众出参合,凿山开道,次于猎岭……垂至参合,见往年战处,积骸如山,设吊祭之礼,死者父兄,一时号哭,军中皆恸。垂惭愤呕血,因而寝疾……过平城……筑燕昌城而还。

(《晋书》卷一二三《载记第二三•慕容垂》)

皇始元年(晋太元二一年,396年)三月,慕容垂寇桑乾川……遂至平城西北。闻帝将至,乃筑城自守,疾甚,遂遁死于上谷。

(《北史》卷一《道武帝纪》)

魏自战胜后燕,乘势侵略,得地益广,国力益强。后燕分裂,后秦亦衰落不振,于是继起称国者有三:

冯跋 篡后燕自立,据和龙。为北燕。

慕容德 据广固,为南燕。

赫连勃勃 叛后秦,据统万,为夏国。

当后秦为魏夏所逼时,乞伏乾归复背秦称王,仍为西秦。其子炽磐攻灭南凉,北凉沮渠蒙逊灭西凉,遂据有全凉之地。刘裕灭南燕,又遣将平定蜀谯纵,又北伐入关,灭后秦。夏为魏所逼,战败西奔,袭灭西秦,旋亡于吐谷浑。魏灭北燕,破北凉,遂统一北方。刘裕已篡晋称宋,割据江左,于是五胡纷扰之局面告终,而南北对峙之局面开始矣。

4.东晋之恢复事业

自中原沦没后,晋室每因北方发生变乱,乘机出师图恢复,然“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韦华对姚兴语,见《晋书•载记第一七》)权臣欲树威望,垄断政权,辄假北伐为名,是以多无功也。兹叙当事主要人物于下。

甲 祖逖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时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克谯城……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诏进逖为镇西将军。石勒不敢窥兵河南……方当推锋越河,扫清冀朔,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意甚怏怏。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卒于雍丘……以逖弟约代领其众。

(《晋书》卷六二《祖逖传》)

于是冀、并、幽州,辽西、巴西诸屯结皆陷于勒。时晋征北将军祖逖据谯,将平中原。逖善于抚纳,自河以南,多背勒归顺。勒惮之,不敢为寇……自是兖、豫、乂安,人得休息矣。

(《晋书》卷一○五《载记第五•石勒下》)

石堪攻晋豫州,刺史祖约于寿春屯师淮上……祖约诸将佐皆阴遣使附于勒。石聪与堪济淮,陷寿春,祖约奔历阳,寿春百姓陷于聪者二万余户。

(《晋书》卷一○五《载记第五•石勒下》)

按是时刘曜、石勒对抗,故祖逖能恢复河南诸郡。

乙 庾亮

时石勒新死,亮有开复中原之谋。乃解豫州,授辅国将军毛宝,使与西阳太守樊峻精兵一万,俱戍邾城;又以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率部曲五千人入沔中;亮弟翼为南蛮校尉、南郡太守,镇江陵;以武昌太守陈嚣为辅国将军、梁州刺史,趣子午;又遣偏军伐蜀至江阳……亮当率大众十万据石头城,为诸军声援,乃上疏曰:“蜀胡二寇,凶虐滋甚,内相诛锄,众叛亲离……襄阳北接宛许,南阻汉水,其险足固,其土足食。臣宜移镇襄阳之石城下,遣诸军罗布江沔……乘衅齐进,以临河洛。”……亮又上疏,便欲迁镇,会寇陷邾城,毛宝赴水而死……亮自邾城陷没,忧慨发疾……咸康六年薨(340年)。

(《晋书》卷七三《庾亮传》)

季龙……以其太子宣为大单于,建天子旌旗;以夔安为征讨大都督,统五将末骑七万,寇荆扬北鄙。石闵败王师于沔阴,将军蔡怀死之。宣将朱保又败王师于白石,将军卷豹、谈玄、郝庄、随相、蔡熊皆遇害。季龙将张贺度攻陷邾城,败晋将毛宝于邾西,死者万余人。夔安进据胡亭,晋将军黄冲,历阳太守郑进,皆降之。安于是掠七万户而还。

(《晋书》卷一○六《载记第六•石季龙上》)

亮卒,授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假节,代亮镇武昌……翼每竭志能,劳谦匪懈,戎政严明,经略深远……遣使东至辽东,西到凉州,要结二方,欲同大举。慕容皝、张骏并报使请期。翼雅有大志,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康帝即位,翼欲率众北伐……翼时有众四万,诏加都督征讨军事,师次襄阳,大会僚佐……康帝崩,兄冰卒,以家国情事……还镇夏口。

(《晋书》卷七三《庾翼传》)

按石季龙时正盛强,故庾亮出兵挫败。

丙 殷浩

石季龙死,胡中大乱,朝廷遂欲荡平关河,于是以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浩既受命,以中原为己任,上疏北征许洛……师次寿阳,潜诱苻健大臣梁安、雷弱儿等,使杀健,许以关右之任。初,降人魏脱卒,其弟憬代领部曲,姚襄杀憬以并其众。浩大恶之,使龙骧将军刘启守谯,迁襄于梁。既而魏氏子弟往来寿阳,襄猜惧,俄而襄部曲有欲归浩者,襄杀之,浩于是谋诛襄。会苻健杀其大臣,健兄子眉自洛阳西奔。浩以为梁安事捷,意苻健已死,请进屯洛阳……使襄为前驱,冠军将军刘洽镇鹿台,建武将军刘遯据仓垣……浩既至许昌,会张遇反,谢尚又败绩,浩还寿阳。后复进军次山桑,而襄反。浩惧,弃辎重,退保谯城,器械、军储皆为襄所掠,士卒多亡叛。浩遣刘启、王彬之击襄于山桑,并为襄所杀(永和九年,353年)。桓温素忌浩,及闻其败,上疏罪浩……坐废为庶人。

(《晋书》卷七七《殷浩传》)

襄……弋仲之第五子也……晋遣使拜襄持节平北将军、并州刺史、即丘县公……晋处襄于谯城(河南夏邑县)……襄少有高名,雄武冠世……殷浩惮其威名,乃因襄诸弟,频遣刺客杀襄,刺客皆推诚告实……浩潜遣将军魏憬率五千余人袭襄,襄乃斩憬而并其众。浩愈恶之,乃使将军刘启守谯,迁襄于梁国……闻关中有变,浩率众北伐,襄乃要击浩于山桑,大败之……收其资仗……浩遣刘启、王彬之伐山桑。襄自淮南击灭之,鼓行济淮,屯于盱眙,招掠流人,众至七万……朝廷大震……襄将佐部众皆北人,咸劝襄北还……乃据许昌。

(《晋书》卷一一六《载记第一六•姚襄》)

健……遣雄菁(健侄)率众略关东,并援石季龙、豫州刺史张遇于许昌,与晋镇西将军谢尚,战于颍水之上,王师败绩。雄乘胜逐北至于垒门,杀伤大半,遂虏遇及其众,归于长安。

(《晋书》卷一一二《载记第一二•苻健》)

丁 桓温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温遂统步骑四万发江陵,水军自襄阳入均口,至南乡;步自淅川以征关中……进至霸上。健以五千人,深沟自固。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

(《晋书》卷九八《桓温传》)

永和十二年(356年)三月,姚襄入于许昌,以太尉桓温为征讨大都督讨之。八月,桓温及姚襄战于伊水,大败之。襄走平阳,徙其余众三千余家于江汉之间……而归,使……河南太守戴施镇洛阳。

(《晋书》卷八《穆帝纪》)

太和四年(369年),又上疏,悉众北伐……以温领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率……步骑五万北伐……军次胡陆,攻慕容将慕容忠,获之,进次金乡。时亢旱,水道不通,乃凿巨野三百余里,以通舟运。自清水入河,将慕容垂、傅末波等,率众八万距温,战于林渚。温击破之,遂至枋头……军粮竭尽,温焚舟步退自东燕……垂以八千骑追之,战于襄邑,温军败绩。

(《晋书》卷九八《桓温传》)

戊 刘裕

义熙五年(409年)二月,伪燕(南燕)主慕容超大掠淮北。三月,帝抗表北讨……乃浮淮入泗……六月,超留羸老守广固……悉力据临朐……比及临朐,贼骑交至……帝……袭克临朐,贼乃大奔。超遁还广固……六年二月,屠广固,超逾城走,追获之,斩于建康市……班师。

(《南史》卷一《宋武帝纪》)

义熙八年(412年)十二月,以西陵太守朱龄石……帅师伐蜀……九年七月,朱龄石克成都,斩谯纵,益州平。

(《晋书》卷一○《安帝纪》)

十二年(416年)三月……初,帝平齐,仍有定关洛意,会姚兴死,子泓新立,兄弟相杀,关中扰乱。四月,帝表伐关洛……八月,率大众进发……十月,众军至洛,围金墉,降之……十三年二月,冠军将军檀道济等军次潼关。三月,帝率大军入河。五月,帝至洛阳……七月,至陕,龙骧将军王镇恶舟师自河浮渭。八月,扶风太守沈田子,大破姚泓军于蓝田。王镇恶克长安,禽姚泓……帝欲息驾长安,经略赵魏……前将军刘穆之卒(裕谋主,甾镇建业)。乃归……以桂阳公义真(裕子)为雍州刺史,镇长安,留腹心将佐以辅之……安西中兵参军沈田子,杀安西司马王镇恶,诸将杀安西长史王修,关中乱。

(《南史》卷一《宋武帝纪》)

裕留子义真镇长安而还。勃勃闻之大悦,谓王买德曰:“朕将进图长安,卿试言取之方略。”买德曰:“刘裕灭秦,所谓以乱平乱,未有德政以济苍生。关中形胜之地,而以弱才小儿守之,非经远之规也。狼狈而返者,欲速成篡事耳,无暇有意于中原……青泥上洛,南师之冲要,宜置游兵,断其去来之路。然后杜潼关,塞崤陕,绝其水陆之道,陛下声檄长安……义真独坐空城,不战而自定也。”勃勃善之,以子……率骑二万南伐长安……勃勃率大军继发。至渭阳……义真遣龙骧将军沈田子率众逆战,不利而退……田子与义真司马王镇恶不平,因镇恶出城,遂杀之。义真又杀田子,于是悉召外军入于城中,闭门距守……刘裕闻之大惧,乃召义真东镇洛阳,以朱龄石为雍州刺史,守长安。义真大掠而东,至于灞上。百姓遂逐龄石,而迎勃勃入于长安。率众三万追击义真,王师败绩,义真单马而遁。

(《晋书》卷一三○《载记第三○•赫连勃勃》)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