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庄子物语

第四章 哂孔子,诽圣人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如前已述,战国时代九流百家盛行,但依旧是儒家思想占据中心。儒教虽然在战国以后的汉代才确立,但在战国大势已定。庄子为了强调自己的学说,把儒教先师孔子以及儒教祖述之尧舜作为对手,这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做法。不知庄子本人是否如此考虑,但他大致具有如此思想倾向。庄子对孔子做出了种种批判和嘲笑,时而还恶语相加。

1.丘则陋矣

某时,一个因受刑罚而被砍掉一只脚的男子——这种受刑之人叫兀者——一瘸一拐地来到孔子这里。他名叫叔山无趾。孔子训斥他说:“你年轻时行为不检,所以被斩去一脚。事已如此,如今再来到我这里讨教已经于事无补,毫无办法了。”

然而,听闻此言,无趾反而教训了孔子一通:“确实,我年轻时因不识时务而轻率作践自身,失去了一脚。可是,我今天之所以前来,实际上是考虑到还有比双脚更为可贵的道德修养,我就是为了保全它而来的。苍天无所不能覆盖,大地无所不能承载,我本以为先生您是伟人,德比天地,可今日所见差矣,虽说我以前行为不检,但您今日抱有如此态度,胸襟也太狭窄了。”

听到此言,孔子方才为自己考虑不周感到羞愧和后悔:“是我不好。丘则陋矣——我孔丘实在浅薄。请进请进,我们来谈谈道德修养上的事吧。”但不知无趾考虑到了什么,他拂袖离屋而去。事后孔子教育门徒说:“你们务必要注意。无趾曾是一名罪犯,脚被斩掉,即便如此,他仍然想努力进学,修身以补前愆。你们都没有被斩脚,今后就更需要谨慎己身。”

2.天刑之

然而在另一边,无趾立即跑到老子那里说孔子坏话,他频频批评孔子:“孔子还没达到至人境界吧?这样的人为何门徒众多呢?他只想方设法扬名于世,那正是他未达至人境界的原因所在。以前的人不求名,反而把名气视为麻烦,视为束缚自我的桎梏。孔子尚未如此觉悟,远非至人。”

听闻此言,老子说:“那你就教他用‘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来解开桎梏,你看如何?”——笔者说明一下,这是表达老庄无差别观点的重要表述:生与死都只是一条绳,可与不可是毫无区别的一贯之道——无趾带着极其嫌恶的神情说:“不行不行,上天已经处罚孔子了,别人怎能解其桎梏?”无趾根本不把孔子当作对手。他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受到刑罚的兀者,却痛骂孔子是受天罚之人,这颇为有趣。

这个故事所显示的是,与老子相比,孔子是远为低下之人,其人格远未形成。庄子要让世人知晓孔子成不了人们的心灵依靠。

3.虚往实归

兀者中有个名叫王骀的人,此人也相当少见,被说成是“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这难道不是称赞吗?这点也请读者务必记住。王骀并没立于教坛从事教学工作,也非坐在屋内论道,但不知为何,即便是头脑空空之人去见过他,回来时也必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觉得头脑中装进些了什么。这真是十足的不言之教。教育发展到这种程度真是十分了不起。这位王骀就是如此人物。

听说此事,孔子的学生常季问孔子:“王骀到底是何种人物?此人完全是莫名其妙,可门徒众多,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但孔子却称叹道:“不不,王先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老师。其实我也曾想拜入他的门墙,聆听教诲,只是未能成行。那人已视万物为一体,即便脚被斩掉却也不认为自己失去了这只脚。‘失于此而得于彼’,他是持万物一体论观点的伟人。”

4.肝胆亦楚越

评价王骀时,孔子这样陈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他是告诉我们,如果从相异的立场来看,即便是肝胆相照的亲密伙伴也会变成如同楚国、越国那样的敌国,但若从同一角度来看,被认为各不相同的万物,其实也是同一种东西。这确实是高屋建瓴的高人识见。孔子以这话来评价王骀,这表明孔子对老庄之流已经不敢小觑,这是我前面所说的庄子巧妙话术的例子之一。

孔子的“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句话是禀持万物一体观的伟大语句,从辞句的角度欣赏也十分有趣。宋朝苏轼作《赤壁赋》,其中有“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完全是从庄子文章中脱胎而出。庄子思想卓越,这不用赘言,从文章作法上来说他也是非常优秀的名家。

5.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孔子如此倾倒于王骀,他和王骀接触后所得的教诲是,人用心时,就如同明镜止水,必须保持安静。孔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这真是名言。波纹荡漾的水面无法形成水镜,只有静止的水面才能映照物体。

世上诸事亦是如此,假如人心由于名利、爱憎而动摇,这颗心就不能如水镜一样映现社会真相。假如社会真相不能准确地映现在心湖上,人又怎能对这个社会做出正确判断呢?想要了解社会真相,给社会做出正确判断,那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的心保持止水一般的平静。使心如明镜止水就是出于这个缘由。

笔者顺便陈述一下,我会把《庄子》中的名句放入双引号里加以标识,请诵读玩味直至能背诵,日后定会有所裨益。

话题偏离本旨了。上述思想和语句都是庄子独创,但庄子暂托孔子之口让他言说。换言之,庄子是想引导世人相信,孔子与自己想法相同。这就是前面所述的重言。巧妙地把对方引入自己的学说,这是庄子文章的力量所在。

6.形有所忘

顺便讲一下,上述故事里出现的人物,当然全是假设的人物。我发觉毫无例外,他们全都是残缺人。叔山无趾和王骀都是兀者。如前所述,兀者就是受刑罚而被斩去一只脚的人。无趾或骀等,从名字看也一目了然。骀就是瘸马,深受鲁哀公佩服,甚至要被委以国政的那位大夫就叫哀骀它(tuó),长相奇丑无比;得到卫灵公信任的是闉(yin)跂、支离、无脤;齐桓公无比敬佩的是瓮㼜(àng)、大瘿。跂其实是指脚部弯曲之人,支离是伛背,无脤是缺唇。另外,瓮㼜、大瘿应该都是脖颈长着瓮那般大疣子的人。

庄子为何如此喜欢残缺人士呢?无论卫灵公还是齐桓公,他们一喜欢上残缺人,就连他们的身形也喜欢,反而觉得普通人的身形难看了。从前有个笑话,说有个浪荡公子与独眼娼妇相好,结果看见普通妇女总觉得她们多了一只眼睛。卫灵公、齐桓公的情形大概与此相似。庄子之所以频频写残疾人,大概是因为“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如果在精神上有伟大之处,那么形体方面就无所谓了。可能是出于这种正面立场。进一步看,其中也寓含某种嘲笑意味:被仁义礼乐之教拘束身体、羁绊心灵的孔子门徒难道不也属残疾人吗?因此庄子说:“屈折礼乐,呴(xu)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庄子笔下的孔子渐渐倾倒于老庄思想,这种故事还有许多。

7.谩,愿闻其要

某时,孔子著书立说,为了将自己的著作藏于周室,他打算前往周朝都城。他与门人子路商议此事,子路推荐说:“据我所知,司职周朝图书馆的征藏史中有一人名叫老聃,听说他就要离职归隐,先生您想要藏书,可亲自前往与他商议。”孔子听闻此言,就去周朝之都洛阳求见老子,但老子迟迟未允会面。

终于等到见面,但老子的态度相当顽固,只肯见面而已。孔子无可奈何,就拿出自己以前研究过的十二经(也不很清楚十二经究竟是指什么,或许就如同现在的四书五经之类)发表见解。孔子滔滔不绝,是想表明自己学问广博、修养高深,想以此来达成意愿。

然而,老子听到半途便开始打哈欠,吐露抱怨:“啊,你说的已经太多了。烦死了,我无法忍受这么冗长的说明。请说一下大致要点即可。”于是,孔子说:“要在仁义。”但老子立即就反问道:“请问何为仁义?”孔子回答:“仁者爱人,兼爱无私。”老子斥责说:“你说无私,但无私这种想法本身难道不已经是私了吗?”他还促使孔子反省:“请问你所谓的仁义就是人的本性吗?”

仁义是孔子学说的核心问题,庄子特意讲述这个故事,又用了他惯常的手法,大概是想表示老庄的教导远在孔子之上。孔子遭到老子批评,并且完全倾倒于老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这些故事也见于《史记》,所以,这大概并非只是庄子的虚构编造,但我认为,在大肆夸张这一点上,应该可以看到庄子的真实意图。

1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

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

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庄子·德充符》

2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qí)以諔(chù)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庄子·德充符》

3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庄子·德充符》

4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庄子·德充符》

5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庄子·德充符》

7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孔子曰:“善。”

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翻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

孔子曰:“要在仁义。”

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

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子乱人之性也!”

——《庄子·天道》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