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书法指南

第五编 点画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一章 点画总论

点画之基础原则——四种法——十种法——笔阵图之七法——欧阳询之八法

字体之构成,虽甚复杂,约之不外点、画两种。点为最基本之画,画乃点所累积、引伸、变化而成者也。据近人卓定谋之“用笔九法”,将数千年之书法中,归纳为九种笔法,而其原理则只有四种。其言曰:

凡物具有原理、原则者,即可成为一种科学。汉字写法亦可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考汉字字体,数千年来,无论其变迁程度之若何,其字画基础之原则,要不出下列诸点:(一)点形;(二)线形;(三)三角形;(四)圆形。据此四点更可成为九法:一曰“点•”,二曰“横 ”,三曰“直 ”,四曰“左斜 ”,五曰“右斜 ”,六曰“左转 ”,七曰“右转 ”,八曰“左旋 ”,九曰“右旋 ”。

此九法得归纳吾国所有各项字体之法。各项字体唯何?即甲骨文、金文、籀、篆、隶、章草、今草、楷、行是也。故举凡上列任何字体,其笔画之基础,不能越出此九法范围以外。换言之,即将各项之字体不用整个书写,特每笔扯散而分书之。是以能书九法以后,即能书上列各项之字体,因九法实具各项字体笔画之基础也。

明王应电《书法指要》则分为十种。以为得此十法,则横竖曲直、方圆奇耦,下笔更莫能逃,且较“永字八法”之只宜于真书者,此则可篆可楷,其十法如下:

伏羲画卦,仓颉制字,咸起自 画,如 等字,从 在上,若天盖也; 等字,从 在下,若地载也; 等字,从 在中,若负荷也。 ,从 而积; 从 而变。

象正直顶天立地形。卦画一奇一耦而阴阳立,文字一纵一横而变化行。 从 在中, 从 对列, 从 在旁。

此乃取 之中画,象植物发达透出形。 从 左右下出也, 从 而左右交叉也, 从 而上歧, 从 而左右并立, 从 而下歧也。

即水字中画,象水流动形。凡画之活动,变化者皆从之。 从 而重, 从 而稍变左右戾也, 从 而横。

象坚实圆混形。 从 在天,文 从 在地, 从 在人, 从 在植物。

象天体周旋虚通之形。 从 中闪烁形, 从 小而连, 从 而重, 从 自中绕外, 从 自外绕中, 各得 之一半。

象地体广博平正四维之形。 俱得 之一体,而凸凹则从 而有所损益也。

四面方而刓其四隅。“围、国”等字从之。

小篆作 。凡 者从之,锐其上则为 。

从 斜而合之,交错参伍以成事之意也。 等字从之。十从 而安定也。

其实此十种可省为六种,即合 于 ,合 于 ,合 于 ,合 为 ,即为 六种。有此六种,稍变即可为十种,再变三变即可为无量数之字矣。而即此六种仍可省为两种:(一)为 ,(二)为 。 延长重之即为 ;立 即为 ,弯之即为 ,折之则为 、为 ,交之则为 ,左出锋则为 ,右出刃则为 ,末加钩则为 。故有点、画二者已可以统御一切之字体矣。

其笔画之纯用于楷书者,最初有卫夫人之《笔阵图》,共分七条,其目如下: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如陆断犀象。

如百钧弩发。

如万岁枯藤。

如崩浪雷奔。

如劲弩筋节。

及后欧阳询之八法,与此大同小异,其法曰:

如高峰之坠石。 如长空之新月。

如千里之阵云。 如万岁之枯藤。

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如万钧之弩发。

如利剑断犀象角。 一波常三过笔。

第二章 点画分论

平画法及其种类——直画法及其种类——点法及其种类——撇法及其种类——捺法及其种类——挑法及其种类——钩法及其种类——接笔法及围转——笔意——字病

论点画者以清蒋和之《书法正宗》为最详尽,今录之于下:

运笔次序

平画之种类

运笔次序

直画之种类

运笔次序

点之种类

撇之种类

捺之种类

挑之种类

钩之种类

第三章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之由来——永字八法之名目——永字八法之歌诀——八法分论

在崇拜晋人书法时代,有所谓“永字八法”者,为诸法之祖。学书者均加以相当之重视。且相传王羲之攻书多载,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法也。隋僧智永发其旨趣,授于虞世南,以后流传遂广。此法究为右军所作与否,殊不可必,然于书法上有不可磨灭之权威。但“永”字所含八法实在不能包含一切书法。于最要之横画即不可得,乃以短画之“勒”代之。最要之直画亦不可得,而以有“趯”之“努”代之。其他不能包括之笔画尚多,故未能通一切法也。且笔画之用笔,须视每字之结构而变化,并非固定不变者,岂可执一而概其余乎?故李雪庵(溥光)加以变化成三十二势,较为完备,然已非永字所能包矣。今列其名如下:

永字八法:侧、勒、努、趯(音惕)、策、掠、啄、磔(音摘)。

运笔八法:落、起、走、住、叠、围、回、藏。

八法别名:怪石、玉案、铁柱、蟹爪、虎牙、犀角、鸟啄、金刀。

八法外之二十四法:悬珠、垂珠、龙爪、瓜子、杏仁、梅核、石楯、象简、垂针、象笏、曲尺、飞雁、龙尾、凤翅、狮口、搭钩、宝盖、金锥、悬戈、飞带、戏蝶、蟠龙、吟蛩、游鱼。

颜鲁公“八法诀”:

侧蹲鸱而坠石,勒缓纵以藏机。

努弯环而势曲,趯峻快而如锥。

策依稀而似勒,掠仿佛以宜肥。

啄腾凌而速进,磔抑趞以迟疑。

柳宗元“八法诀”:

侧不贵卧,勒常患平。

努过直而力败,趯宜峻而势生。

策仰收而暗揭,掠左出而锋轻。

啄仓皇而疾掩,磔赲趞以开张。

至于八法分论,古人述之甚详,然究其实际,无裨学者。今略撷其要义,以备参考:

(一)侧。写时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何以不言点?因笔锋顾右,审其势而侧之,故名侧也。右军云:“作点皆须磊磊,如大石之当衢,”又云:“点不变,谓之布棋,”贵变通也。

(二)勒。写时不得卧其笔,中高,两头稍下,以笔心压之。不言画何也?承其虚画,取其劲涩,则功成,言画恐出笔不趯而薄弱也。

(三)努。写时不得直其笔,直则无力。立笔左偃而下,最要有力。不言直画何也?以势须微努,在乎趯笔下行,若直置其画,则形圆势质矣。

(四)趯。写时须蹲锋,得势而出,出则暗收锋。不谓之挑何也?乃语之小异耳。竖笔潜劲,借势而趯之也。

(五)策。写时得斫笔背发而仰收,微劲借势,而峻于掠也。

(六)掠。写时须迅其锋,左出而欲利。撇过谓之掠,借策势以轻驻锋也。

(七)啄。如禽之啄物,按笔蹲锋,以疾为胜。故《笔诀》曰:“啄笔速进,劲若铁石,”则势成矣。

(八)磔。不疾不徐,尽势轻揭而暗收,在迅劲得之。《笔诀》曰:“始入笔紧筑而微仰,便下徐行,势足而后磔之。”

此等方法,皆系历代书家研究之心得,学者必须细心研究,努力练习始能得其妙处,非草草读过,即可应用。盖知识与技能,在最初尚属两歧也。非经长时间之练习,二者不能融而为一也。

第四章 偏旁

偏旁之研究——偏旁之重要——偏旁一百七十一种

自汉许慎作《说文解字》,于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内除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只余八千一百九十字)中选出五百四十字作为部首,后之编纂字典者,虽繁简不同而莫能外其法(今已另有发明,如四角检字、点线检字)。《说文》部首,中多重复,不必另列一部者(如既有木,又有林;既有䀠又有、眉、盾;既有幺又有𢆶。此类甚多),故繁而寡要。后世字典此弊已少,故《康熙字典》及《辞源》已减至二百十四部,然亦尚有不必要之部(如既有臼部,则鼠部可省。既有灬之火部,而仍有黑部。其他如骨部可入肉部、鱼部可入灬部、麻可入广部、鼓可入支部、鼻可入自部等尚多)。盖吾国字体,最初则为独体,渐次独体与独体相合,或三体相合、四体相合,或此体之半与彼体之半相合,合益多而字益众。在多字之中,可以寻其相合之轨迹,斯有所谓之部首之发见。习书者苟能熟于部首,则如提纲挈领,易于着力。今单笔之字,既已入于点画篇中,复取两画以上之偏旁,列为一百七十一种。不名部首而曰偏旁者,乃以其为一字之一部分,并不一定居于首要之地位。且为书法之便利计,虽同一字,常并列其长短、大小之数种,其目的与《说文字典》不同也。所取偏旁仍用蒋和之《书法正宗》,学者熟玩而时习焉,则于结构之道,思过半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